《显示装置及其滑动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示装置及其滑动结构.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33573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7CN102033573ACN102033573A21申请号200910177676722申请日20090930G06F1/1620060171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市士林区后港街66号申请人株式会社工人舍72发明人增永裕一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代理人刘芳54发明名称显示装置及其滑动结构57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滑动结构,其包括第一显示屏幕、第二显示屏幕以及转轮。第一显示屏幕具有第一齿形轨道。第二显示屏幕可滑动地重叠或展开于第一显示屏幕之上,第二显示屏幕具有第。
2、二齿形轨道,且第二齿形轨道与第一齿形轨道彼此相对。转轮其表面具有多个凸齿,这些凸齿滚动地接触第一齿形轨道与第二齿形轨道,并随着第一显示屏幕与第二显示屏幕的相对运动而在第一齿形轨道与第二齿形轨道的端部之间移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6页CN102033576A1/2页2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屏幕,具有第一侧面以及一沿着所述第一侧面平行延伸的第一齿形轨道;第二显示屏幕,可滑动地重叠或展开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幕之上,且所述第二显示屏幕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展开后组合成一宽显示屏幕,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屏幕具有第二侧面以及一沿着所述第二侧面。
3、平行延伸的第二齿形轨道,所述第二侧面平行所述第一侧面,且所述第二齿形轨道与所述第一齿形轨道彼此相对;一转轮,其表面具有多个凸齿,所述凸齿滚动地接触所述第一齿形轨道与所述第二齿形轨道,并随着所述第一与第二显示屏幕相对移动而在所述第一齿形轨道与所述第二齿形轨道的端部之间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转轮具有一轮圈环绕于所述凸齿的侧表面,且相邻的所述凸齿之间分别形成一齿沟,以使所述第一齿形轨道、所述第二齿形轨道啮合于所述齿沟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屏幕重叠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幕之上时,所述第一齿形轨道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齿形轨道的一端部相互重叠,所述转轮定位于所。
4、述二端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幕与所述第二显示屏幕展开时,所述第一齿形轨道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齿形轨道的另一端部相互重叠,所述转轮定位于所述另二端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屏幕展开后,所述第二显示屏幕适于以一轴线倾斜一角度,以使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及所述第二显示屏幕相邻的二侧边相靠近而接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及所述第二显示屏幕略呈V型交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屏幕的背面设置有二扭力弹簧,分别位于所述轴线方向的两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扭力弹簧施力于所述第。
5、二齿形轨道的第一凸柱上以产生一反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二显示屏幕通过所述反作用力相对于所述第二齿形轨道旋转。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齿形轨道的侧边设有第二凸柱,而所述第二显示屏幕的侧边设有一凹槽,当所述第二显示屏幕未倾斜时,所述第二凸柱容置于凹槽中。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更包括一背板,用以支撑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及所述第二显示屏幕。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板具有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及所述第二显示屏幕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而所述第一齿形轨道及所述第二齿形轨道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滑槽中。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
6、,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及所述第二显示屏幕展开后,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及所述第二显示屏幕分别突出于所述背板的相对两侧,而所述转轮位于所述二显示屏幕的中央接合位置。权利要求书CN102033573ACN102033576A2/2页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齿形轨道的端部具有一穿线环,而所述第二齿形轨道的端部具有另一穿线环。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等长,而所述第一齿形轨道的长度为所述第一侧面的一半,而所述第二齿形轨道的长度为所述第二侧面的一半。15一种滑动结构,配置于二显示屏幕之间,所述滑动结构包括第一齿形轨道,配置于第一显示屏幕;第二齿形轨。
7、道,配置于第二显示屏幕,且所述第二齿形轨道与所述第一齿形轨道彼此相对;以及一转轮,其表面具有多个凸齿,所述凸齿滚动地接触所述第一齿形轨道与所述第二齿形轨道,且于所述第一齿形轨道与所述第二齿形轨道的端部之间移动。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滑动结构,其中所述转轮具有一轮圈环绕于所述凸齿的侧表面,且相邻的所述凸齿之间分别形成一齿沟,以使所述第一齿形轨道、所述第二齿形轨道啮合于所述齿沟中。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滑动结构,更包括一背板,用以支撑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及所述第二显示屏幕。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滑动结构,其中所述背板具有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及所述第二显示屏幕位于所述第一侧。
8、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而所述第一齿形轨道及所述第二齿形轨道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滑槽中。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滑动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及所述第二显示屏幕展开后,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及所述第二显示屏幕分别突出于所述背板的相对两侧,而所述转轮位于所述二显示屏幕的中央接合位置。权利要求书CN102033573ACN102033576A1/6页4显示装置及其滑动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可使双屏幕重叠或展开的显示装置及其滑动结构。背景技术0002现今信息科技的发达,计算机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尤其是功能齐备、携带方便的笔记型计算机最受关注。笔记型计算机的诉求在于其轻、。
9、薄、短、小而便于携带,但也由于其体积的限制,使得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无法采用桌上型计算机的大尺寸屏幕;固然屏幕的分辨率高并能显现出高画质的画面,但其缺点是尺寸小,且目前笔记型计算机通常只设有单一个显示屏幕。因此,使用者若需同时观看不同窗口或处理不同数据时,就时常得在各窗口之间进行切换的动作,或以软件提供的分割功能将画面切割成两个独立显示的窗口,但此种操作模式不仅增添使用者的不便,更无法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再加上屏幕的画面小,若多人挤在一起观看同一画面时,难免在观看时较不清楚,无法像家用电视一般观看。因此,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笔记型计算机所存在的缺失提供解决之道。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
10、置及其滑动结构,具有可重叠或展开的二屏幕,可于重叠时单独显示一屏幕上的数据,或通过展开后较大尺寸的宽屏幕来观看二屏幕上的数据。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结构,配置于二显示屏幕之间,以使二屏幕重叠或展开。0005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显示屏幕、第二显示屏幕以及转轮。第一显示屏幕具有第一侧面以及一沿着第一侧面平行延伸的第一齿形轨道。第二显示屏幕可滑动地重叠或展开于第一显示屏幕之上,且第二显示屏幕与第一显示屏幕展开后组合成一宽显示屏幕,其中第二显示屏幕具有第二侧面以及一沿着第二侧面平行延伸的第二齿形轨道,第二侧面平行第一侧面,且第二齿形轨道与第一齿形轨道彼此相对。转轮其表面具有多个凸齿,。
11、这些凸齿滚动地接触第一齿形轨道与第二齿形轨道,并随着第一显示屏幕与第二显示屏幕的相对运动而在第一齿形轨道与第二齿形轨道的端部之间移动。0006本发明提出一种滑动结构,配置于二显示屏幕之间,滑动结构包括第一齿形轨道、第二齿形轨道以及转轮。第一齿形轨道配置于第一显示屏幕。第二齿形轨道配置于第二显示屏幕,且第二齿形轨道与第一齿形轨道彼此相对。转轮其表面具有多个凸齿,这些凸齿滚动地接触第一齿形轨道与第二齿形轨道,且于第一齿形轨道与第二齿形轨道的端部之间移动。0007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转轮具有一轮圈环绕于这些凸齿的侧表面,且相邻的这些凸齿之间分别形成一齿沟,以使第一齿形轨道、第二齿形轨道啮合于齿沟。
12、中。0008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显示屏幕重叠于第一显示屏幕之上时,第一齿形轨道的一端部与第二齿形轨道的一端部相互重叠,转轮定位于二端部之间。000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显示屏幕与第二显示屏幕展开时,第一齿形轨道说明书CN102033573ACN102033576A2/6页5的另一端部与第二齿形轨道的另一端部相互重叠,转轮定位于另二端部之间。001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显示屏幕展开后,第二显示屏幕适于以一轴线倾斜一角度,以使第一显示屏幕及第二显示屏幕相邻的二侧边相靠近而接合。001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显示屏幕及第二显示屏幕略呈V型交接。0012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13、,上述第二显示屏幕的背面设置有二扭力弹簧,分别位于轴线方向的两端。001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扭力弹簧施力于第二齿形轨道的第一凸柱上以产生一反作用力,以使第二显示屏幕通过反作用力相对于第二齿形轨道旋转。001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齿形轨道的侧边设有第二凸柱,而第二显示屏幕的侧边设有一凹槽,当第二显示屏幕未倾斜时,第二凸柱容置于凹槽中。0015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更包括一背板,用以支撑第一显示屏幕及第二显示屏幕。0016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背板具有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第一显示屏幕及第二显示屏幕位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之间,而第一齿形轨道及第二齿形轨道位于第二侧板的一滑槽中。
14、。0017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显示屏幕及第二显示屏幕展开后,第一显示屏幕及第二显示屏幕分别突出于背板的相对两侧,而转轮位于二显示屏幕的中央接合位置。0018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等长,而第一齿形轨道的长度为第一侧面的一半,而第二齿形轨道的长度为第二侧面的一半。001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齿形轨道的端部具有一穿线环,而该第二齿形轨道的端部具有另一穿线环。0020基于上述,本发明显示装置具有二显示屏幕及滑动结构,可于二显示屏幕重叠时单独显示,或通过二显示屏幕展开后合并显示,让使用者能使用较大尺寸的屏幕,又兼具收纳的功能,使用上非常方便。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
15、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0022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双屏幕重叠时的示意图;0023图1B为图1A的区域A中的滑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0024图2A为图1A的显示装置的双屏幕展开时的示意图;0025图2B为图2A的区域B中的滑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0026图3为第二显示屏幕展开后的另一示意图;0027图4A及图4B为扭力弹簧配置于图3轴线方向上的侧视图及上视图。0028主要附图标记0029100显示装置;110第一显示屏幕;0030112第一面板;120第二显示屏幕;0031122第二面板;130滑动结构;0032140背板;142第一侧板;0033144第二侧板;。
16、150扭力弹簧;说明书CN102033573ACN102033576A3/6页60034A、B区域;C1、C4按键;0035C2辨识器;C3指示灯;0036S1第一侧面;S2第二侧面;0037T1第一齿形轨道;T2第二齿形轨道;0038T3转轮;D1滑动方向;0039D2滑动方向;P1、P2穿线环;0040130A凸齿;130B轮圈;0041130C齿沟;E轴线;0042F1第一凸柱;F2第二凸柱;0043F3凹槽;G1、G2施力点;0044S3、S4侧边。具体实施方式0045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双屏幕重叠时的示意图,而图1B为图1A的区域A中的滑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2A为图1A。
17、的显示装置的双屏幕展开时的示意图,而图2B为图2A的区域B中的滑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0046请先参考图1A及图2A,显示装置100例如是平面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显示屏幕110以及第二显示屏幕120。第一显示屏幕110及第二显示屏幕120可采用液晶显示面板LCD,常见的有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FTLCD,或是采用电浆显示面板及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OELD等平面显示面板,具有高画质、空间利用率高、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特性。在笔记型计算机的应用上,常以液晶显示面板做为显示屏幕,但由于受限于尺寸上的要求,现有的计算机主机只搭配一个显示屏幕。所不同的是,本显示装置100具有二显示屏幕110、120。
18、,并通过滑动结构130使第一显示屏幕110与第二显示屏幕120相对移动,例如在横向上相对移动,以使相叠合的二显示屏幕110、120可展开成由两个显示屏幕110、120所组合成的一宽显示屏幕,供计算机主机将数据显示于两个显示屏幕110、120上,例如通过操作系统所提供的支持将不同的窗口显示于各别的显示屏幕110、120上,或通过软件的切割/合并功能将同一个影像的不同区域显示于各别的显示屏幕110、120上,以符合使用上的需求。以下将针对本显示装置100及其滑动结构130的细部特征做详细的说明。0047在图1A中,第一显示屏幕110位在第二显示屏幕120的下方且相互重叠,此时为单屏幕显示模式,仅有。
19、上方的第二显示屏幕120提供可视的显示区域,下方的第一显示屏幕110未提供显示区域,但其右侧的第一面板112上具有按键C1、辨识器C2及指示灯C3等,可供使用者操作按键C1、以辨识器C2读取使用者的辨识数据或通过指示灯C3来告知系统运作的状态。此外,第二显示屏幕120的左侧的第二面板122上也具有按键C4,同样可供使用者操作。当然,本显示装置100也可采用触控式面板来输入所需的指令或执行系统所提供的应用程序,在此不再详述。0048在图1A中,第一显示屏幕110具有第一侧面S1以及沿着第一侧面S1平行延伸的第一齿形轨道T1。第一显示屏幕110例如滑设于一背板140上,当第一显示屏幕110在背板1。
20、40上朝一滑动方向D1滑动时,例如朝右侧滑动时,第一齿形轨道T1可随着第一显示屏幕110的滑动方向D1由背板140的一侧滑动至另一侧,例如由背板140的左侧滑动到右侧,说明书CN102033573ACN102033576A4/6页7如图2A所示。此时,第一显示屏幕110的一半或更多,需设计而定滑出于背板140外,但由于第一齿形轨道T1的长度为第一侧面S1的一半,并未随着第一显示屏幕110滑出于背板140外,而是被阻挡于背板140的右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形轨道T1的端部具有一穿线环P1,而第一显示屏幕110的信号线未图示可通过此穿线环P1而穿过第一齿形轨道T1,并与外部的信号源电性连接。00。
21、49同样,在图1A中,第二显示屏幕120具有第二侧面S2以及沿着第二侧面S2平行延伸的第二齿形轨道T2。第二侧面S2与第一侧面S1相互平行。第二显示屏幕120滑设于第一显示屏幕110上,当第二显示屏幕120在第一显示屏幕110上朝一滑动方向D2滑动时,例如朝左侧滑动时,第二齿形轨道T2可随着第二显示屏幕120的滑动方向D2由背板140的一侧滑动至另一侧,例如由背板140的右侧滑动到左侧,如图2A所示。当二屏幕110、120展开时,第二侧面S2仍与第一侧面S1保持平行。此时,第二显示屏幕120的一半或更多,需设计而定滑出于背板140外,但由于第二齿形轨道T2的长度为第二侧面S2的一半,并未随着第。
22、二显示屏幕120滑出于背板140外,而是被阻挡于背板140的左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齿形轨道T2的端部具有一穿线环P2,而第二显示屏幕120的信号线未图示可通过此穿线环P2而穿过第二齿形轨道T2,并与外部的信号源电性连接。0050在上述实施例中,背板140与二显示屏幕110、120及一滑动结构130组合成显示装置100,其中背板140具有第一侧板142以及第二侧板144,而二显示屏幕110、120及滑动结构130可滑动于第一侧板142与第二侧板144之间。为了描述滑动结构130,图1A及图2A的第二侧板144仅有一部分,其余省略,但可想而知,滑动结构130滑设于第二侧板144的滑槽中,而第二侧。
23、板144的外观与第一侧板142的外观大致相同。第一侧板142内同样具有可供轨道未图示滑动的滑槽,但不一定是供齿形轨道滑动,而是供一般的平滑轨道使用,主要是辅助及平衡用的轨道。0051接着,请参考图1B及图2B,显示装置100以转轮T3的凸齿130A啮合于第一齿形轨道T1与第二齿形轨道T2之间,以使第一显示屏幕110与第二显示屏幕120通过转轮T3的转动而相互重叠在一起或各自朝相反的方向展开为较大尺寸的宽显示屏幕,提供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在图1B中,当第二显示屏幕120重叠于第一显示屏幕110之上时,第一齿形轨道T1的一端部与第二齿形轨道T2的一端部相互重叠,转轮T3则会定位于二端部之间,且转。
24、轮T3的位置大致上位于相互叠合的背板140及二显示屏幕110、120的中央位置处。此外,在图2B中,当第一显示屏幕110与第二显示屏幕120各自展开时,第一齿形轨道T1的另一端部与第二齿形轨道T2的另一端部相互重叠,转轮T3则会定位于另二端部之间,且转轮T3的位置大致上位于背板140及展开的二显示屏幕110、120的中央位置处。因此,不管如何移动二显示屏幕110、120,转轮T3的凸齿130A均能与二齿形轨道T1、T2保持啮合的状态,并稳定地在二齿形轨道T1、T2的端部之间移动。0052详细而言,转轮T3具有一轮圈130B环绕于这些凸齿130A的侧表面,其圆周表面略高于这些凸齿130A的脊线,。
25、功用如同是限位环,可将二齿形轨道T1、T2的卡齿限位于轮圈130B的一侧。此外,相邻的凸齿130A之间分别形成一齿沟130C,例如是扇形齿沟。当这些凸齿130A滚动地接触第一齿形轨道T1与第二齿形轨道T2时,可使第一齿形轨道T1、第二齿形轨道T2啮合于齿沟130C中,以保持转轮T3在直线路径上来回运动,不易脱落。0053接着,图3为第二显示屏幕展开后的另一示意图。请参考图2A及图3,当第二显示说明书CN102033573ACN102033576A5/6页8屏幕120展开后,虽然第一显示屏幕110的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屏幕120的显示区域可结合为较大的显示区域,但二显示屏幕110、120若分别在不。
26、同的水平面,实际上没有达到无缝隙的接合。本显示装置100为了使二显示屏幕110、120的相邻二侧边S3、S4能真正的接合在一起,设计出第二显示屏幕120能以一轴线倾斜一角度,例如10度15度左右,以使第一显示屏幕110与第二显示屏幕120略呈V形交接一个倾斜,另一个不需倾斜,让原本不同水平面的相邻二侧边S3、S4之间没有明显的缝隙存在。0054在图3的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屏幕120的背面例如设置有二扭力弹簧150,分别位于轴线E方向的两端,用以提供第二显示屏幕120旋转时的作用力。请参考图4A及图4B,其为扭力弹簧150配置于图3轴线方向上的侧视图及上视图。在图4A中,扭力弹簧150在二施力点G。
27、1、G2之间产生一扭力,此扭力在二显示屏幕110、120叠合时分别抵接于二显示屏幕110、120之间,因而扭力与外在干涉力处在静平衡的状态,无法使第二显示屏幕120产生旋转。然而,当二显示屏幕110、120展开后,外在干涉力小于扭力时,扭力将迫使第二显示屏幕120旋转,直到其背面倾斜地接触到背板140为止。因此,二显示屏幕110、120的相邻二侧边S3、S4能真正的接合在一起。005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屏幕120倾斜时,第二齿形轨道T2卡合于第二侧板144的滑槽中,因而并未随第二显示屏幕120旋转。同时,通过扭力弹簧150施力于第二齿形轨道T2的第一凸柱F1上以产生反作用力,让第二显示屏幕。
28、120通过此反作用力即扭力相对于第二齿形轨道T2旋转,使其保持一倾斜状态。并且,第二齿形轨道T2的侧边还设有第二凸柱F2,而第二显示屏幕120的侧边设有一凹槽F3,当第二显示屏幕120不倾斜时,第二凸柱F2可容置于凹槽F3中。当第二显示屏幕120旋转时,凹槽F3向下移动并与第二凸柱F2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因而解除了卡合状态,但是,当第二显示屏幕120被施力而回复到水平状态时,第二凸柱F2又与凹槽F3回复到卡合状态。上述的卡合方式仅是其中一种可能的定位机构而已,本发明不加以限制。0056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仅介绍一个滑动结构130,其包括二齿形轨道T1、T2以及一转轮T3。但可想而知,本显示装置10。
29、0可具有一组滑动结构130位于二显示屏幕110、120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142及第二侧板144中,其作动方式相同,故在此省略。并且,背板140提供的支撑力可通过其它的支撑机构来取代,甚至在无背板140的支撑下,二显示屏幕110、120仍旧可通过滑动结构130来叠合或各自展开,故不影响本显示装置100的实施方式。0057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显示屏幕、第二显示屏幕以及滑动结构。第一显示屏幕具有第一齿形轨道,而第二显示屏幕具有第二齿形轨道。第二显示屏幕可滑动地重叠或展开于第一显示屏幕之上,且第二显示屏幕展开后与第一显示屏幕组合成一宽显示屏幕。转轮的表面具有多个凸齿,而这些凸齿滚动。
30、地接触第一齿形轨道与第二齿形轨道,并随着第一与第二显示屏幕相对运动而在第一齿形轨道与第二齿形轨道的端部之间移动。因此,本显示装置应用在笔记型计算机上,可使屏幕的尺寸由单屏幕尺寸变成双屏幕尺寸,宽度加长而变成原来的两倍宽,让使用者能使用较大尺寸的屏幕;若要携带外出时,也能将二显示屏幕叠合在一起,以减少占有的空间,让收纳更有弹性。005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说明书CN102033573ACN102033576A6/6页9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说明书CN102033573ACN102033576A1/6页10图1A说明书附图CN102033573ACN102033576A2/6页11图1B说明书附图CN102033573ACN102033576A3/6页12图2A说明书附图CN102033573ACN102033576A4/6页13图2B说明书附图CN102033573ACN102033576A5/6页14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33573ACN102033576A6/6页15图4A图4B说明书附图CN10203357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