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27538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1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37675.X

申请日:

2010.07.27

公开号:

CN102337782A

公开日:

2012.02.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3/32申请日:20100727|||公开

IPC分类号:

E04G3/32; E04B1/342

主分类号:

E04G3/32

申请人:

北京星河模板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姜传库

地址:

100012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北苑路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它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它的施工方法为:1、搭设脚手架;2、放置施工平台底座,并调整好水平度;3、桁架平台搭设;4、静载试验;5、提升实验;6、设备检查;7、现场提升;8、用斜拉钢丝绳将桁架平台进行固定卸荷等步骤。它能为高空间顶部施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平台,与传统落地满搭脚手架的施工工艺相比,大大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具有安全可靠,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不但施工速度大大提高,也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它的施工方法 为: 1、 搭设脚手架 ; 2、 放置施工平台底座, 并调整好水平度 ; 3、 桁架平台搭设 ; 4、 静载试验 ; 5、 提升实验 ; 6、 设备检查 ; 7、 现场提升 ; 8、 用斜拉钢丝绳将桁架平台进行固定卸荷 ; 9、 桁架 平台提升到位后, 通过钢管将桁架平台与结构柱子进行拉接固定, 然后再在桁架平台上搭 设人员上部操作平台 ; 10、 操作面铺设脚手板 ; 11、 桁架平台的拆除, 桁架平台下降。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其 特征在于它是由桁架平台 (1) 和电动升降平台 (2) 组成, 桁架平台 (1) 的两相对的侧边设 置有电动升降平台 (2), 电动升降平台 (2) 与桁架平台 (1) 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平台 (1) 包含桁架次梁 (1-1) 和桁架主梁 (1-2), 水平设置的桁架次梁 (1-1) 与垂直设置的桁架主梁 (1-2) 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升降平台 (2) 包含立柱 (2-1)、 三角梁 (2-2)、 电机 (2-3)、 底座 (2-4) 和附墙杆 (2-5), 立柱 (2-1) 垂直设置在底座 (2-4) 上, 电机 (2-3) 设置在立柱 (2-1) 的一 侧, 立柱 (2-1) 的侧面均匀设置有数个附墙杆 (2-5), 三角梁 (2-2) 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立 柱 (2-1) 的一侧, 并与桁架主梁 (1-2) 固定连接成为一体。

说明书


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 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
     建筑结构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是非常困难的一个施工位置, 由于从中央大厅底层到 顶部一般都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度, 属于大空间, 超高的施工部位, 传统的施工方法 是用脚手架从底层开始落地满堂搭设, 一直搭设到顶部的操作面, 这种施工方法不仅材料 ( 脚手架 ) 用量大, 工人搭设的工作量也很大, 施工速度慢, 很难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它 能为高空间顶部施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平台, 与传统落地满搭脚手架的施工工艺相 比, 大大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 具有安全可靠, 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 不但施工速度大大提 高, 也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它是由桁架平台 1 和电动升降平台 2 组成, 桁架平台 1 的两相对的侧边设置有电动升降平台 2, 电动升降平 台 2 与桁架平台 1 固定连接。
     所述的桁架平台 1 包含桁架次梁 1-1 和桁架主梁 1-2, 水平设置的桁架次梁 1-1 与 垂直设置的桁架主梁 1-2 固定连接。
     所述的电动升降平台 2 包含立柱 2-1、 三角梁 2-2、 电机 2-3、 底座 2-4 和附墙杆 2-5, 立柱 2-1 垂直设置在底座 2-4 上, 电机 2-3 设置在立柱 2-1 的一侧, 立柱 2-1 的侧面均 匀设置有数个附墙杆 2-5, 三角梁 2-2 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立柱 2-1 的一侧, 并与桁架主梁 1-2 固定连接成为一体。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为 : 1、 搭设脚手架 ; 2、 放置施工平台底座, 并调整好水平度 ; 3、 桁架平台搭设 ; 4、 静载试验 ; 5、 提升实验 ; 6、 设备检查 ; 7、 现场提升 ; 8、 用斜拉钢丝绳将桁 架平台进行固定卸荷 ; 9、 桁架平台提升到位后, 通过钢管将桁架平台与结构柱子进行拉接 固定, 然后再在桁架平台上搭设人员上部操作平台 ; 10、 操作面铺设脚手板 ; 11、 桁架平台 的拆除, 桁架平台下降。
     本发明通过桁架主梁 1-2 与电动升降平台 2 的三角梁 2-2 连成一体, 并在桁架平 台 1 的下方安装防护网 3, 组成一个可升降的桁架平台, 用以提供操作人员在桁架上施工。 通过电机 2-3 能将三角梁 2-2 沿着立柱 2-1 升降, 桁架主梁 1-2 与电动升降平台 2 的三角 梁 2-2 连成一体后, 桁架平台 1 便能够往上提升 ; 桁架平台 1 提升到位后, 通过钢丝绳一边 与建筑结构固定, 另一边与桁架平台 1 连接卸荷, 再在桁架平台 1 上用钢管脚手架搭设一个 操作平台, 施工人员即可在操作平台上进行建筑结构顶部的施工。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 桁架平台搭设速度快, 方便可靠 ;
     2、 利用电动升降平台将桁架平台提升至需要操作的顶部, 提升效率高, 与传统施 工方法相比大大减少了工人搭架子的工作量 ;
     3、 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附图说明 :
     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图 1 的 A-A 向剖视图,
     图 3 为本发明中桁架平台提升到位后示意图,
     图 4 为本发明中电动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 5 为图 4 的左视图,
     图 6- 图 14 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参照图 1-5,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它是由桁架平台 1 和电动升降平 台 2 组成, 桁架平台 1 的两相对的侧边设置有电动升降平台 2, 电动升降平台 2 与桁架平台 1 固定连接。 所述的桁架平台 1 包含桁架次梁 1-1 和桁架主梁 1-2, 水平设置的桁架次梁 1-1 与 垂直设置的桁架主梁 1-2 固定连接。
     所述的电动升降平台 2 包含立柱 2-1、 三角梁 2-2、 电机 2-3、 底座 2-4 和附墙杆 2-5, 立柱 2-1 垂直设置在底座 2-4 上, 电机 2-3 设置在立柱 2-1 的一侧, 立柱 2-1 的侧面均 匀设置有数个附墙杆 2-5, 三角梁 2-2 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立柱 2-1 的一侧, 并与桁架主梁 1-2 固定连接成为一体。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施工方法为 :
     1、 搭设脚手架 ;
     2、 放置施工平台底座, 并调整好水平度, 放置位置按设计要求要在设备所搭设脚 手架位置的上方, 不设置内侧防护装置。 为了便于顶部采光棚装修, 需要在电动施工平台上 搭设一供人员操作的桁架施工平台 ;
     3、 桁架平台搭设 : 桁架平台设计分主梁次梁, 主梁用钢管及螺纹钢焊接成, 主梁与 电动施工平台三角梁通过焊接两个角钢, 卡在平台三角梁上, 焊接位置留有间隙, 既起到限 位作用又留有一定调节量。主梁钢管对接时, 内部加内芯管焊接, 接头处下部焊接螺纹钢, 次梁用钢管通过钢管扣件与主梁搭设成一体形成一个桁架平台, 次梁长度方向钢管搭接用 不少于 4 个扣件连接, 次梁的上下钢管之间用钢管焊接 ;
     4、 静载试验 : 在桁架平台的中心位置用脚手板搭设, 并放置水泥袋 ;
     5、 提升实验 ;
     6、 设备检查 : 提升实验完成后, 必须检查桁架主梁与电动平台三角梁连接处有无 变形情况, 检查主梁次梁有无变形情况, 检查电动平台三角梁与立柱导向是否正常, 检查电 机是否过热 ( 判断是否超负荷运转 )。如果以上检查均正常视为提升实验合格 ;
     7、 现场提升 ;
     8、 用斜拉钢丝绳将桁架平台进行固定卸荷 ;
     9、 桁架平台提升到位后, 通过钢管将桁架平台与结构柱子进行拉接固定, 然后再 在桁架平台上搭设人员上部操作平台 ;
     10、 操作面铺设脚手板 ;
     11、 桁架平台的拆除, 桁架平台下降。
     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桁架主梁 1-2 与电动升降平台 2 的三角梁 2-2 连成一体, 并 在桁架平台 1 的下方安装防护网 3, 组成一个可升降的桁架平台, 用以提供操作人员在桁架 上施工。通过电机 2-3 能将三角梁 2-2 沿着立柱 2-1 升降, 桁架主梁 1-2 与电动升降平台 2 的三角梁 2-2 连成一体后, 桁架平台 1 便能够往上提升 ; 桁架平台 1 提升到位后, 通过钢 丝绳一边与建筑结构固定, 另一边与桁架平台 1 连接卸荷, 再在桁架平台 1 上用钢管脚手架 搭设一个操作平台, 施工人员即可在操作平台上进行建筑结构顶部的施工。
     本具体实施方式能为高空间顶部施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平台, 与传统落地 满搭脚手架的施工工艺相比, 大大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 具有安全可靠, 提高施工效率的优 点, 不但施工速度大大提高, 也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实施例 :
     本实施例建筑中央大厅从第五层一直到顶部是 14.9 米 ×21 米的高空天井, 除了 有三面要做结构柱子的贴砖装修, 另一面为墙面做浮雕装饰以外, 它的一个装修难点是顶 部采光棚要做装饰工程, 从第五层楼面到顶部采光棚近 70 米高, 如果按普通的满堂架脚手 架方案, 所需脚手架数量较大, 差不多需要 200 多吨, 并且搭设时间长, 满足不了工期要求。
     本实施例是利用在已搭设的电动施工平台, 在 21 米长方向的 4 台机组的平台梁 上, 用 φ48 钢管搭设 1 米高的桁架平台, 搭设完成后通过电动施工平台将 φ48 钢管搭设的 桁架平台按要求逐步提升至顶部, 每边用 6 根共 12 根钢丝绳将桁架平台固定卸荷, 钢丝绳 固定在顶部环梁上, 然后再在桁架平台上用 φ48 钢管及钢管扣件搭设上部操作平台, 施工 人员在操作平台上完成顶部采光棚的装修施工。桁架平台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
     1、 由于本次施工在 5 层以上搭设平台, 所以要在 5 层以下的设备层电动平台相应 的基础位置搭设脚手架卸荷, 如图 6、 图 7。
     2、 在第 5 层放置施工平台底座调整好水平度, 放置位置按设计要求要在设备所搭 设脚手架位置的上方。 平台距施工墙面距离为安全距离 300MM, 不设置内侧防护装置。 施工 平台位置如图 8, 为了便于顶部采光棚装修, 需要在电动施工平台上搭设一供人员操作的桁 架施工平台。
     3、 桁架平台的方案设计 : 桁架平台设计分主梁次梁, 主梁用 φ48 钢管及 φ22 螺纹 钢焊接成, 如图 9, 主梁与电动施工平台三角梁通过焊接两个角钢, 卡在平台三角梁上, 焊接 位置留有 50mm 间隙, 既起到限位作用又留有一定调节量如图 10、 图 11。
     所有焊接部位要求满焊, 主梁钢管对接时, 内部加 Φ38*800MM 内芯管焊接接头处 下部焊接 Φ22*400MM 螺纹钢, 主梁间距 1.5 米左右, 共设置 12 根主梁, 主梁高度 1 米。每 片主梁理论重量 335Kg( 钢管壁厚按 3.5mm 计算 ), 主梁共重 : 4020Kg, 次梁用 φ48 钢管通 过钢管扣件与主梁搭设成一体形成一个桁架平台, 次梁长度方向钢管搭接用不少于 4 个扣 件连接, 次梁的上下钢管之间用 48 钢管焊接, 次梁间距每 1.8 米一片, 共六片, 每片次梁约 重 320Kg, 次梁共重 : 1920Kg, 短斜杆及密目安全网重量约 200Kg, 整个桁架平台计算理论重量是 : 6140Kg, 两侧双柱电动平台允许荷载是 7200Kg, 满足电动平台荷载要求。桁架施工平 台搭设完成后, 在其下部必须搭设密目安全网。
     4、 桁架平台在五层楼面搭设完成以后, 要求做静载实验 : 按设计要求, 荷载应该不 2 小于 100Kg/m 。
     具体静载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 : 在桁架平台的中心位置 ( 此位置是桁架平台受力 最不利的位置 ) 用脚手板搭设, 在 18 平米见方的面积上放置 2000Kg 的水泥袋, 局部架体最 大变形量不到 20mm, 整体桁架平台无变形。
     5、 静载实验完成后, 要进行提升实验, 进行提升时, 现场严禁无关人员在平台底部 及平台上, 只有两名操作人员分别在两侧电动平台架上操作控制箱进行提升, 要求两名操 作人员系好安全绳, 安全绳必须与建筑结构牢固连接。
     桁架平台提升的同步控制方法 : (1)、 同一侧的两台机组设备本身有同步调平装 置, 通过电机的行程开关来保证同一侧的两台机组同步提升, 如果同一侧的两边电机高低 差大于 100mm, 高边的电机会自动停止, 待低边的电机上升到位后再提升。(2)、 两侧对面的 平台通过设置调平水管的方法, 通过操作人员的观察来调节提升时同步性, 具体方法是 : 在 每侧电动平台上, 设置一根注满水的 U 型透明水管, U 型水管两边做好刻度标记, 如图 12, 操 作人员在提升时观察 U 型水管两边做好的刻度标记, 当水面超过刻度值时, 操作人员及时 调整。 6、 桁架平台正式提升前, 要在一个层高的范围内上下进行提升实验, 提升实验完 成后, 进行设备检查。
     7、 桁架平台提升实验合格后方可正式进行提升, 现场提升过程中要有现场指挥、 安全主管、 技术主管、 等主要负责人在现场监督,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马上停止提升, 确认问 题解决后, 方可继续提升。
     8、 桁架平台提升至指定的位置后, 应马上用斜拉钢丝绳将桁架平台进行固定卸 荷, 保证每根钢丝绳拉紧受力, 斜拉钢丝绳穿过上部环梁, 钢丝绳锚固方法如图 13。
     9、 桁架平台提升到位后, 通过钢管将桁架平台与结构柱子进行拉接固定, 然后再 在桁架平台上搭设人员上部操作平台。
     10、 上部操作平台的搭设要求 : 如图 14, 操作平台用 Φ48 钢管及钢管扣件搭设, 立 杆间距不大于 1.5 米, 立杆必须与主梁上下两根钢管扣接, 横杆步距不大于 1.5 米, 同时按 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规范要求搭设剪刀撑, 操作面铺设脚手板。
     11、 操作人员及施工荷载要求 : 上部操作平台只允许施工人员进入, 施工人员进入 操作平台时要求系好安全绳, 安全绳固定好后方可进行装修工作, 操作平台上不得放置施 2 工材料等其它重物, 要求操作平台上施工荷载不得大于 100Kg/m 。
     12、 桁架平台的拆除方法 : 顶部采光棚的装修工程完成后, 先将上部操作平台架子 拆除, 然后解除桁架平台与柱子的固定约束, 拆除斜拉钢丝绳, 检查桁架平台与周围建筑无 约束后, 按照以上桁架平台提升的要求将桁架平台逐步下降至第五层楼面上。
     13、 在第五层楼面上拆除桁架平台, 然后用电动施工平台准备进行柱子贴砖及墙 面浮雕的装饰工程。
    

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7782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7782ACN102337782A21申请号201010237675X22申请日20100727E04G3/32200601E04B1/34220060171申请人北京星河模板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地址100012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北苑路68号72发明人姜传库54发明名称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57摘要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它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它的施工方法为1、搭设脚手架;2、放置施工平台底座,并调整好水平度;3、桁架平台搭设;4、静载试验;5、提升实验;6、。

2、设备检查;7、现场提升;8、用斜拉钢丝绳将桁架平台进行固定卸荷等步骤。它能为高空间顶部施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平台,与传统落地满搭脚手架的施工工艺相比,大大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具有安全可靠,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不但施工速度大大提高,也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7页CN102337795A1/1页21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施工方法为1、搭设脚手架;2、放置施工平台底座,并调整好水平度;3、桁架平台搭设;4、静载试验;5、提升实验;6、设备检查;7、现场提升;8、。

3、用斜拉钢丝绳将桁架平台进行固定卸荷;9、桁架平台提升到位后,通过钢管将桁架平台与结构柱子进行拉接固定,然后再在桁架平台上搭设人员上部操作平台;10、操作面铺设脚手板;11、桁架平台的拆除,桁架平台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桁架平台1和电动升降平台2组成,桁架平台1的两相对的侧边设置有电动升降平台2,电动升降平台2与桁架平台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平台1包含桁架次梁11和桁架主梁12,水平设置的桁架次梁11与垂直设置的桁架主梁1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

4、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升降平台2包含立柱21、三角梁22、电机23、底座24和附墙杆25,立柱21垂直设置在底座24上,电机23设置在立柱21的一侧,立柱21的侧面均匀设置有数个附墙杆25,三角梁22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立柱21的一侧,并与桁架主梁12固定连接成为一体。权利要求书CN102337782ACN102337795A1/4页3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建筑结构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是非常困难的一。

5、个施工位置,由于从中央大厅底层到顶部一般都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度,属于大空间,超高的施工部位,传统的施工方法是用脚手架从底层开始落地满堂搭设,一直搭设到顶部的操作面,这种施工方法不仅材料脚手架用量大,工人搭设的工作量也很大,施工速度慢,很难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它能为高空间顶部施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平台,与传统落地满搭脚手架的施工工艺相比,大大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具有安全可靠,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不但施工速度大大提高,也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000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

6、案它是由桁架平台1和电动升降平台2组成,桁架平台1的两相对的侧边设置有电动升降平台2,电动升降平台2与桁架平台1固定连接。0005所述的桁架平台1包含桁架次梁11和桁架主梁12,水平设置的桁架次梁11与垂直设置的桁架主梁12固定连接。0006所述的电动升降平台2包含立柱21、三角梁22、电机23、底座24和附墙杆25,立柱21垂直设置在底座24上,电机23设置在立柱21的一侧,立柱21的侧面均匀设置有数个附墙杆25,三角梁22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立柱21的一侧,并与桁架主梁12固定连接成为一体。0007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为1、搭设脚手架;2、放置施工平台底座,并调整好水平度;3、桁架平台搭设;4、。

7、静载试验;5、提升实验;6、设备检查;7、现场提升;8、用斜拉钢丝绳将桁架平台进行固定卸荷;9、桁架平台提升到位后,通过钢管将桁架平台与结构柱子进行拉接固定,然后再在桁架平台上搭设人员上部操作平台;10、操作面铺设脚手板;11、桁架平台的拆除,桁架平台下降。0008本发明通过桁架主梁12与电动升降平台2的三角梁22连成一体,并在桁架平台1的下方安装防护网3,组成一个可升降的桁架平台,用以提供操作人员在桁架上施工。通过电机23能将三角梁22沿着立柱21升降,桁架主梁12与电动升降平台2的三角梁22连成一体后,桁架平台1便能够往上提升;桁架平台1提升到位后,通过钢丝绳一边与建筑结构固定,另一边与桁。

8、架平台1连接卸荷,再在桁架平台1上用钢管脚手架搭设一个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即可在操作平台上进行建筑结构顶部的施工。0009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说明书CN102337782ACN102337795A2/4页400101、桁架平台搭设速度快,方便可靠;00112、利用电动升降平台将桁架平台提升至需要操作的顶部,提升效率高,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大大减少了工人搭架子的工作量;00123、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附图说明001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0015图3为本发明中桁架平台提升到位后示意图,0016图4为本发明中电动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5为图4的左视。

9、图,0018图6图14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参照图15,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桁架平台1和电动升降平台2组成,桁架平台1的两相对的侧边设置有电动升降平台2,电动升降平台2与桁架平台1固定连接。0020所述的桁架平台1包含桁架次梁11和桁架主梁12,水平设置的桁架次梁11与垂直设置的桁架主梁12固定连接。0021所述的电动升降平台2包含立柱21、三角梁22、电机23、底座24和附墙杆25,立柱21垂直设置在底座24上,电机23设置在立柱21的一侧,立柱21的侧面均匀设置有数个附墙杆25,三角梁22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立柱21的一侧,并与桁架主梁12固定连接成为一体。

10、。002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施工方法为00231、搭设脚手架;00242、放置施工平台底座,并调整好水平度,放置位置按设计要求要在设备所搭设脚手架位置的上方,不设置内侧防护装置。为了便于顶部采光棚装修,需要在电动施工平台上搭设一供人员操作的桁架施工平台;00253、桁架平台搭设桁架平台设计分主梁次梁,主梁用钢管及螺纹钢焊接成,主梁与电动施工平台三角梁通过焊接两个角钢,卡在平台三角梁上,焊接位置留有间隙,既起到限位作用又留有一定调节量。主梁钢管对接时,内部加内芯管焊接,接头处下部焊接螺纹钢,次梁用钢管通过钢管扣件与主梁搭设成一体形成一个桁架平台,次梁长度方向钢管搭接用不少于4个扣件连接,次梁的上下。

11、钢管之间用钢管焊接;00264、静载试验在桁架平台的中心位置用脚手板搭设,并放置水泥袋;00275、提升实验;00286、设备检查提升实验完成后,必须检查桁架主梁与电动平台三角梁连接处有无变形情况,检查主梁次梁有无变形情况,检查电动平台三角梁与立柱导向是否正常,检查电机是否过热判断是否超负荷运转。如果以上检查均正常视为提升实验合格;00297、现场提升;说明书CN102337782ACN102337795A3/4页500308、用斜拉钢丝绳将桁架平台进行固定卸荷;00319、桁架平台提升到位后,通过钢管将桁架平台与结构柱子进行拉接固定,然后再在桁架平台上搭设人员上部操作平台;003210、操作。

12、面铺设脚手板;003311、桁架平台的拆除,桁架平台下降。0034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桁架主梁12与电动升降平台2的三角梁22连成一体,并在桁架平台1的下方安装防护网3,组成一个可升降的桁架平台,用以提供操作人员在桁架上施工。通过电机23能将三角梁22沿着立柱21升降,桁架主梁12与电动升降平台2的三角梁22连成一体后,桁架平台1便能够往上提升;桁架平台1提升到位后,通过钢丝绳一边与建筑结构固定,另一边与桁架平台1连接卸荷,再在桁架平台1上用钢管脚手架搭设一个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即可在操作平台上进行建筑结构顶部的施工。0035本具体实施方式能为高空间顶部施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平台,与传统落地满。

13、搭脚手架的施工工艺相比,大大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具有安全可靠,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不但施工速度大大提高,也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0036实施例0037本实施例建筑中央大厅从第五层一直到顶部是149米21米的高空天井,除了有三面要做结构柱子的贴砖装修,另一面为墙面做浮雕装饰以外,它的一个装修难点是顶部采光棚要做装饰工程,从第五层楼面到顶部采光棚近70米高,如果按普通的满堂架脚手架方案,所需脚手架数量较大,差不多需要200多吨,并且搭设时间长,满足不了工期要求。0038本实施例是利用在已搭设的电动施工平台,在21米长方向的4台机组的平台梁上,用48钢管搭设1米高的桁架平台,搭设完成后通过电动。

14、施工平台将48钢管搭设的桁架平台按要求逐步提升至顶部,每边用6根共12根钢丝绳将桁架平台固定卸荷,钢丝绳固定在顶部环梁上,然后再在桁架平台上用48钢管及钢管扣件搭设上部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在操作平台上完成顶部采光棚的装修施工。桁架平台具体设计方案如下00391、由于本次施工在5层以上搭设平台,所以要在5层以下的设备层电动平台相应的基础位置搭设脚手架卸荷,如图6、图7。00402、在第5层放置施工平台底座调整好水平度,放置位置按设计要求要在设备所搭设脚手架位置的上方。平台距施工墙面距离为安全距离300MM,不设置内侧防护装置。施工平台位置如图8,为了便于顶部采光棚装修,需要在电动施工平台上搭设一供。

15、人员操作的桁架施工平台。00413、桁架平台的方案设计桁架平台设计分主梁次梁,主梁用48钢管及22螺纹钢焊接成,如图9,主梁与电动施工平台三角梁通过焊接两个角钢,卡在平台三角梁上,焊接位置留有50MM间隙,既起到限位作用又留有一定调节量如图10、图11。0042所有焊接部位要求满焊,主梁钢管对接时,内部加38800MM内芯管焊接接头处下部焊接22400MM螺纹钢,主梁间距15米左右,共设置12根主梁,主梁高度1米。每片主梁理论重量335KG钢管壁厚按35MM计算,主梁共重4020KG,次梁用48钢管通过钢管扣件与主梁搭设成一体形成一个桁架平台,次梁长度方向钢管搭接用不少于4个扣件连接,次梁的上。

16、下钢管之间用48钢管焊接,次梁间距每18米一片,共六片,每片次梁约重320KG,次梁共重1920KG,短斜杆及密目安全网重量约200KG,整个桁架平台计算理论重说明书CN102337782ACN102337795A4/4页6量是6140KG,两侧双柱电动平台允许荷载是7200KG,满足电动平台荷载要求。桁架施工平台搭设完成后,在其下部必须搭设密目安全网。00434、桁架平台在五层楼面搭设完成以后,要求做静载实验按设计要求,荷载应该不小于100KG/M2。0044具体静载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在桁架平台的中心位置此位置是桁架平台受力最不利的位置用脚手板搭设,在18平米见方的面积上放置2000KG的水。

17、泥袋,局部架体最大变形量不到20MM,整体桁架平台无变形。00455、静载实验完成后,要进行提升实验,进行提升时,现场严禁无关人员在平台底部及平台上,只有两名操作人员分别在两侧电动平台架上操作控制箱进行提升,要求两名操作人员系好安全绳,安全绳必须与建筑结构牢固连接。0046桁架平台提升的同步控制方法1、同一侧的两台机组设备本身有同步调平装置,通过电机的行程开关来保证同一侧的两台机组同步提升,如果同一侧的两边电机高低差大于100MM,高边的电机会自动停止,待低边的电机上升到位后再提升。2、两侧对面的平台通过设置调平水管的方法,通过操作人员的观察来调节提升时同步性,具体方法是在每侧电动平台上,设置。

18、一根注满水的U型透明水管,U型水管两边做好刻度标记,如图12,操作人员在提升时观察U型水管两边做好的刻度标记,当水面超过刻度值时,操作人员及时调整。00476、桁架平台正式提升前,要在一个层高的范围内上下进行提升实验,提升实验完成后,进行设备检查。00487、桁架平台提升实验合格后方可正式进行提升,现场提升过程中要有现场指挥、安全主管、技术主管、等主要负责人在现场监督,若出现异常情况应马上停止提升,确认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提升。00498、桁架平台提升至指定的位置后,应马上用斜拉钢丝绳将桁架平台进行固定卸荷,保证每根钢丝绳拉紧受力,斜拉钢丝绳穿过上部环梁,钢丝绳锚固方法如图13。00509、桁。

19、架平台提升到位后,通过钢管将桁架平台与结构柱子进行拉接固定,然后再在桁架平台上搭设人员上部操作平台。005110、上部操作平台的搭设要求如图14,操作平台用48钢管及钢管扣件搭设,立杆间距不大于15米,立杆必须与主梁上下两根钢管扣接,横杆步距不大于15米,同时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规范要求搭设剪刀撑,操作面铺设脚手板。005211、操作人员及施工荷载要求上部操作平台只允许施工人员进入,施工人员进入操作平台时要求系好安全绳,安全绳固定好后方可进行装修工作,操作平台上不得放置施工材料等其它重物,要求操作平台上施工荷载不得大于100KG/M2。005312、桁架平台的拆除方法顶部采光棚的装修工程完成后。

20、,先将上部操作平台架子拆除,然后解除桁架平台与柱子的固定约束,拆除斜拉钢丝绳,检查桁架平台与周围建筑无约束后,按照以上桁架平台提升的要求将桁架平台逐步下降至第五层楼面上。005413、在第五层楼面上拆除桁架平台,然后用电动施工平台准备进行柱子贴砖及墙面浮雕的装饰工程。说明书CN102337782ACN102337795A1/7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37782ACN102337795A2/7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37782ACN102337795A3/7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37782ACN102337795A4/7页10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37782ACN102337795A5/7页11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2337782ACN102337795A6/7页12图8图9图10图11说明书附图CN102337782ACN102337795A7/7页13图12图13图14说明书附图CN10233778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