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27383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1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64863.1

申请日:

2010.08.27

公开号:

CN102373919A

公开日:

2012.03.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B 47/117申请日:20100827|||公开

IPC分类号:

E21B47/117(2012.01)I

主分类号:

E21B47/117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发明人:

汪志明; 张健; 王开龙; 李晓益; 田中兰

地址:

102249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赵燕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一框架内的正方体煤岩模型,该煤岩模型底面设有一向上延伸的模拟井筒,煤岩模型顶面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测压孔,煤岩模型外侧设有密封胶套,在胶套外侧且对应煤岩模型的六个侧面上固定设有压板,在上、下侧压板以及胶套上与模拟井筒和测压孔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透孔,各测压孔内设有带压力传感器的测压管;三个伺服加压油缸设置在煤岩模型外侧的空间三个方向上;一连通器被密封设置在下侧压板上并与模拟井筒导通,该连通器上部设有进气管、进水管和带压力传感器的测压管,连通器下部设有一电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评价实验装置由方形煤岩模 型及其夹持系统、 三轴伺服加载系统、 气液加压注入系统、 收集计量系统和监控处理系统构 成; 该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设置在一框架内, 该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包括一 正方体煤岩模型, 该煤岩模型底面设有一向上延伸的模拟井筒, 煤岩模型顶面设有多个向 下延伸的测压孔, 煤岩模型外侧设有密封胶套, 在胶套外侧且对应煤岩模型的六个侧面上 固定设有压板, 在所述上、 下侧压板以及胶套上与模拟井筒和测压孔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 透孔, 各测压孔内设有带压力传感器的测压管 ; 所述三轴伺服加载系统包括三个伺服加压 油缸, 该三个油缸设置在煤岩模型外侧的空间三个方向上并向煤岩模型施加压力 ; 气液加 压注入系统包括密封设置在下侧压板上并与模拟井筒导通的连通器, 该连通器上部设有进 气管、 进水管和带压力传感器的测压管, 连通器下部设有一电动球阀, 该电动球阀下端连接 有一卸压管, 该卸压管底端对应设有一煤粉收集水槽。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煤岩模型顶 面设有四个测压孔。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各加压油缸的进 口方向分别安装一伺服阀, 用来精确控制阀门的开关和进油量。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各伺服加压 油缸上设有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各伺服加压油缸连接有控制其动作的全数字控制器。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进气管通过 第一通道与第一水压和气压加压缸连接, 所述进水管通过第二通道与第二水压和气压加 压缸连接, 该两个加压缸由一伺服电机驱动, 该第一水压和气压加压缸通过第一选择开关 与储气瓶和储液罐连通, 该第二水压和气压加压缸通过第二选择开关与储气瓶和储液罐连 通; 所述第一通道上设有单向导通进气管的第一单向阀, 所述第二通道上设有单向导通进 水管的第二单向阀。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正方体煤岩 模型是在原煤上切割形成 ; 正方体煤岩模型的尺寸为 300mm×300mm×300mm ; 所述模拟井 筒直径为 30mm, 深度为 200mm ; 所述各测压孔的直径为 6mm, 钻进深度为 160mm。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模拟井筒位 于煤岩模型底面的中心位置并向上垂直延伸设置, 所述各测压孔对应设置在模拟井筒的周 围。
8: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卸压管直径 为 30mm、 25mm、 20mm、 15mm、 10mm 或 5mm。

说明书


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完井模拟实验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1986 年 Meridian 石油公司开始在美国圣胡安盆地使用裸眼洞穴完井技术, 使目 标煤层坍塌以扩大井眼形成洞穴, 洞穴完井后煤层气井的煤层气产量是射孔完井后水力压 裂的 3-20 倍, 且成本低于大型水力压裂, 到目前为止, 圣胡安盆地已有 4000 多口煤层气井, 其中 1/3 为洞穴完井, 洞穴完井累计产气量占整个盆地产气量的 76%。
     与美国的煤层气洞穴完井相比, 由于受到设备和认识上的原因, 我国的煤层气洞 穴完井还没有真正实现井底压力激动或煤层内部的应力波动, 洞穴远端的微裂纹根本没有 受到周期性的张性和剪切力作用影响, 所以最终效果都不理想。因此需要在煤层气洞穴完 井增产机理及造洞穴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以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层气洞穴完 井理论和技术。
     煤层气井现场洞穴完井, 是煤层气井动态注入 / 排放造洞穴工艺, 以 43.5-56.6 立 方米 / 分钟的排量, 在 1-6 个小时内, 将空气或者空气与水的混合物注入煤层气井井筒, 使 井口压力达到 10Mpa, 然后突然打开地面液动阀, 快速卸载井筒内部压力, 激发井筒壁面煤 层发生坍塌以扩大井眼, 重复注入憋压与排出卸压过程, 直到井筒内产生一稳定洞穴, 成功 后的洞穴完井加大了煤层的暴露面积, 增大了地层导流能力, 高压流体的注入和卸压过程 中, 产生了的张性裂缝和诱导剪切裂缝, 能有效的连通井筒和未伤害的储层, 产生多个方向 的自支撑裂缝, 贯通了储层中以前没有连通的裂缝, 从而大大提高了井眼周围储层的渗透 率, 达到增产的目的。
     但是, 由于进行煤层气洞穴完井现场试验的费用投资巨大, 耗时长, 风险成本高, 不具有快速、 多次、 多地层实验的能力, 相关实验数据测量和采集非常困难, 并且即使洞穴 完井成功, 其增产机理也很难解释和分析, 因此, 我国对煤层气洞穴完井的增产机理及工艺 流程研究非常少。
     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出一种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由此有 效的模拟洞穴完井过程, 从而得出洞穴完井的增产机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用以模拟洞穴完井过 程, 从而得出洞穴完井的增产机理。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所述评价实验 装置由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 三轴伺服加载系统、 气液加压注入系统、 收集计量系统 和监控处理系统构成 ; 该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设置在一框架内, 该方形煤岩模型及 其夹持系统包括一正方体煤岩模型, 该煤岩模型底面设有一向上延伸的模拟井筒, 煤岩模
     型顶面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测压孔, 煤岩模型外侧设有密封胶套, 在胶套外侧且对应煤岩 模型的六个侧面上固定设有压板, 在所述上、 下侧压板以及胶套上与模拟井筒和测压孔对 应的位置分别设有透孔, 各测压孔内设有带压力传感器的测压管 ; 所述三轴伺服加载系统 包括三个伺服加压油缸, 该三个油缸设置在煤岩模型外侧的空间三个方向上并向煤岩模型 施加压力 ; 气液加压注入系统包括密封设置在下侧压板上并与模拟井筒导通的连通器, 该 连通器上部设有进气管、 进水管和带压力传感器的测压管, 连通器下部设有一电动球阀, 该 电动球阀下端连接有一卸压管, 该卸压管底端对应设有一煤粉收集水槽。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 所述煤岩模型顶面设有四个测压孔。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 各加压油缸的进口方向分别安装一伺服阀, 用来 精确控制阀门的开关和进油量。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 所述各伺服加压油缸上设有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 器, 各伺服加压油缸连接有控制其动作的全数字控制器。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 所述进气管通过第一通道与第一水压和气压加压 缸连接, 所述进水管通过第二通道与第二水压和气压加压缸连接, 该两个加压缸由一伺服 电机驱动, 该第一水压和气压加压缸通过第一选择开关与储气瓶和储液罐连通, 该第二水 压和气压加压缸通过第二选择开关与储气瓶和储液罐连通 ; 所述第一通道上设有单向导通 进气管的第一单向阀, 所述第二通道上设有单向导通进水管的第二单向阀。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 所述正方体煤岩模型是在原煤上切割形成 ; 正方 体煤岩模型的尺寸为 300mm×300mm×300mm ; 所述模拟井筒直径为 30mm, 深度为 200mm ; 所 述各测压孔的直径为 6mm, 钻进深度为 160mm。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 所述模拟井筒位于煤岩模型底面的中心位置并向 上垂直延伸设置, 所述各测压孔对应设置在模拟井筒的周围。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 所述卸压管直径为 30mm、 25mm、 20mm、 15mm、 10mm 或 5mm。
     本发明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可以在室内实验模拟地层压力下大块煤 岩中洞穴的形成过程, 从而了解洞穴完井的机理, 通过洞穴周围不同位置处的孔隙压力的 测量, 分析洞穴形成前、 洞穴形成过程中和洞穴形成后周围煤岩的孔隙压力响应, 了解洞穴 完井过程中煤岩周围裂缝的发育及扰动, 通过洞穴实验后洞穴周围煤岩渗透性的测定, 分 析洞穴完井对煤岩渗透性的改善作用, 从而可以比较全面的评价洞穴完井增产的可能原 因, 为现场洞穴完井工艺设计提供新途径。 本发明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具有低 成本、 低风险、 模拟不同储层环境、 可重复使用性, 既可以分析洞穴完井的增产机理, 又可以 为煤层气洞穴完井现场工艺设计提供指导。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 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其中,
     图1: 为本发明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 1 中 a-a 剖视示意图。
     图3: 为图 1 中 b-b 剖视示意图。
     图4: 为本发明中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 为本发明中气液加压注入系统及收集计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 6A : 为本发明中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 6B : 为在图 6A 中胶套底面裁切出的方块结构示意图。 图7: 为本发明中连通器与压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 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 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 图 7 所示, 本发明提出一种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100, 所述评价实 验装置 100 由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 1、 三轴伺服加载系统 2、 气液加压注入系统 3、 收 集计量系统 4 和监控处理系统 5 构成 ; 该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 1 设置在一框架 6 内, 该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 1 包括一正方体煤岩模型 11, 该煤岩模型 11 底面设有一向上 延伸的模拟井筒 111, 煤岩模型 11 顶面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测压孔 112, 煤岩模型 11 外侧 设有密封胶套 12, 在胶套 12 外侧且对应煤岩模型 11 的六个侧面上固定设有压板 13, 在所 述上、 下侧压板 13 以及胶套 12 上与模拟井筒 111 和测压孔 112 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透孔, 各测压孔 112 内设有带压力传感器的测压管 51 ; 如图 1、 图 2、 图 3 所示, 所述三轴伺服加载 系统 2 包括三个伺服加压油缸 21、 22 和 23, 该三个油缸设置在煤岩模型 11 外侧的空间三个 方向上并向煤岩模型 11 施加压力 ; 气液加压注入系统 3 包括密封设置在下侧压板 13 的透 孔上并与模拟井筒 111 导通的连通器 31, 如图 7 所示, 该连通器 31 上部设有进气管 311、 进 水管 312 和带压力传感器的测压管 52, 连通器 31 下部设有一电动球阀 41, 该电动球阀 41 下端连接有一卸压管 42, 该卸压管 42 底端对应设有一煤粉收集水槽 43。
     本发明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可以在室内实验模拟地层压力下大块煤 岩中洞穴的形成过程, 从而了解洞穴完井的机理, 通过洞穴周围不同位置处的孔隙压力的 测量, 分析洞穴形成前、 洞穴形成过程中和洞穴形成后周围煤岩的压力响应, 了解洞穴完井 过程中煤岩周围裂缝的发育及扰动, 通过洞穴实验后洞穴周围煤岩渗透性的测定, 分析洞 穴完井对煤岩渗透性的改善作用, 从而可以比较全面的评价洞穴完井增产的可能原因, 为 现场洞穴完井工艺设计提供新途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正方体煤岩模型 11 是在原煤上切割形成 ; 正方体煤岩模型 11 的尺寸为 300mm×300mm×300mm ; 所述模拟井筒 111 直径为 30mm, 深度为 200mm ; 所述各 测压孔 112 的直径为 6mm, 钻进深度为 160mm。所述模拟井筒 111 位于煤岩模型 11 底面的 中心位置并向上垂直延伸设置, 所述各测压孔 112 对应设置在模拟井筒 111 的周围 ( 如图 2 所示 )。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煤岩模型 11 顶面设有四个测压孔 112, 将测压管 51 分别插 入各测压孔 112 中, 测压管 51 外壁面与测压孔 112 之间的间隙注入环氧树脂胶密封, 测压 管 51 采用直径 3mm 的不锈钢管, 测压管 51 通过上压板 13 上对应的直径 10mm 左右的透孔 穿出压板 13 外, 各测压管 51 上连接一压力传感器, 构成四个传感器测压点 A、 B、 C、 D, 用来 采集各测压点的压力数据, 压力传感器另一端与电脑上的数据采集板相连。
     在本实施方式中, 因为测压孔 112 不在正方体煤岩模型 11 的中心, 在加载三轴向 压应力时, 测压管 51 与压板 13 一定会有相对位移, 所以上压板 13 上钻设的多个透孔其直径为 10mm 左右, 主要是为了把测压管 51 的管接头穿出压板外与压力传感器连接, 同时也为 了正方体煤岩模型 11 变形 ( 相对位移 ) 时, 压板 13 不会剪到测压管 51。
     进一步, 所述各伺服加压油缸 21、 22、 23 对正方体煤岩模型 11 伺服加载三轴向不 同压应力, 伺服加压油缸 21 为水平 (X) 加压油缸, 伺服加压油缸 22 为水平 (Y) 加压油缸, 该两个加压油缸 21、 22 主要用来伺服加载水平方向的压应力 ; 伺服加压油缸 23 为垂直加压 油缸, 主要用来加载垂向压应力 ; 三个方向的加压油缸需要三台全数字 EDC220 控制器来伺 服控制, 由一个伺服油源用来给三个方向的加压油缸供油。 各加压油缸的进口方向, 都安装 一伺服阀, 用来精确控制阀门的开关和进油量, 三个加压油缸上面都安装有力传感器和位 移传感器, 力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还相连有力放大器、 位移放大器, 主要用来放大位移传感 器和力传感器的信号, 使得到的力与位移数据更加精确, 从而实现对加压油缸加力与行程 的精确控制, 从而保证伺服加压力载荷过程中煤岩模型 11 不会被压碎。在本实施方式中, 由一微机来程序控制所有的全数字 EDC220 控制器并收集数据, 输出图形、 曲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各压板 13 外侧还可设置一加压板 14, 伺服加压油缸的出力 面贴着加压板 14( 如图 1、 图 2 和图 3 所示 )。
     在本实施方式中, 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是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的 核心, 本模型结构既可以实现洞穴完井的评价, 又可以实现水力压裂的模拟测试, 这样的设 计实现了设备的多功能 ; 所述压板 13 与胶套 12 主要用来保证加载三轴向各向异性压应力 时模型的密封性。 常规三轴压裂实验, 一般不涉及试样内部的密封问题, 或者试样内部加压 一般不考虑压力外漏问题, 而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主要用来模拟煤气井洞穴完井 的机理过程, 测试洞穴完井的参数, 分析洞穴完井的机理, 得出洞穴完井的适应性、 匹配性 储层条件及增产机理, 因为实验介质为煤岩, 属于裂缝发育体, 对煤岩内模拟井筒增压时, 为了实现整个实验目的, 必须保证井筒内部压力不外漏, 煤岩体六个面上压力不壁串, 因 此, 模型整体密封设计成为整个实验系统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胶套 12 为一立方硅胶壳体 ( 如图 6A、 图 6B 所示 ), 其尺寸 略小于正方体煤岩模型 11 的尺寸, 将正方体煤岩模型 11 放入所述胶套 12 时, 先将整体的 六面体胶套底面剪出 260mm×260mm 的方块 121, 然后将正方体煤岩模型 11 放入胶套 12 内, 之后将剪出的方块 121 再贴在底部 ( 再作适当的密封 ), 方块 121 中间再开一个直径 40mm 的所述透孔 122, 透孔 122 用来使模拟井筒 111 导通于连通器 31。由于胶套 12 的尺寸比正 方体煤岩模型 11 小一些 ( 为边长 295mm 的立方壳体 ), 可使胶套 12 能紧贴在煤岩模型 11 上, 这样可以保证煤岩模型 11 与外面完全隔绝, 胶套外的六块压板 13 可以使得胶套 12 密 封很高的压力 (20MPa 以上 ), 由于压板 13 与煤岩模型 11 间通过胶套传递压力, 所以胶套是 被压缩的, 这样在煤岩模型 11 的一个面上就不会产生压力的流动。
     如图 4 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相邻的两个压板 13 上分别设有压板固定块 131, 安装压板 13 时, 由螺栓连接相邻的压板固定块 131, 用来单方向固定压板 13, 使安装的 压板不至于散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 连通器 31 主要作用是连接进气管路和进液管路, 排放模拟井筒 111 内部的气体或者液体, 以及憋压卸压循环过程中产生的煤屑 ; 连通器上的测压管 52 连 接的压力传感器构成对模拟井筒 111 出口的测压点 E( 如图 7 所示 )。
     如图 5 所示, 所述进气管 311 通过第一通道 321 与第一水压和气压加压缸 331 连接, 所述进水管 312 通过第二通道 322 与第二水压和气压加压缸 332 连接, 该两个加压缸 331 和 332 由一伺服电机 34 驱动, 该第一水压和气压加压缸 331 通过第一选择开关 351 与 储气瓶 36 和储液罐 37 连通, 该第二水压和气压加压缸 332 通过第二选择开关 352 与储气 瓶 36 和储液罐 37 连通 ; 所述第一通道 321 上设有单向导通进气管的第一单向阀 381, 所述 第二通道 322 上设有单向导通进水管的第二单向阀 382。
     本实施方式中, 储气瓶 36( 为氮气瓶 ) 及储液罐 37 主要为加压注入系统提供气源 和液源, 与水压和气压加压缸 331 和 332 相连接, 通过伺服电机 34 及滚珠丝杠 39 使水压和 气压加压缸压缩气体或者液体增压, 增压后的气体或者液体, 通过单向阀, 进入进气管和 / 或进水管, 再经过连通器 31 注入到模拟井筒 111 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 连通器下部电动球阀 41 后面可以接不同直径的卸压管 42, 通过 改变卸压管 42 的直径来改变卸压速度, 从而产生不同的造洞穴效果和增产激励效果。在本 实施方式中, 所述卸压管直径可为 30mm、 25mm、 20mm、 15mm、 10mm 或 5mm。卸压循环过程中坍 塌出来的煤屑和流体由卸压管 42 导出后, 由煤粉收集水槽 43 收集, 最后再由煤粉收集盒 ( 图中未示出 ) 进行收集。煤粉收集盒底面为锥面, 中间储集水, 锥面上端放有较大煤颗粒 收集盒, 下端为粉尘收集盒, 将所有收集的煤粉放进烘干箱烘干称重, 实现精确计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验过程作出描述 :
     一、 实验目的 : 通过试压得出注氮气增压、 卸压循环煤岩试样产生初始洞穴的压 力 -- 门限压力 ; 产生稳定洞穴的过程及对煤岩的激励作用。
     二、 实验初始条件 : 安装的煤岩试样面割理方向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 ( 水 平 X 加压油缸加压方向或者水平 Y 加压油缸加压方向 ), 煤岩试样标号为 M1, 连通器上卸 压管的直径 30mm, 最小水平主应力加载 5MPa, 最大水平主应力加载 7MPa, 垂向应力加载 11MPa ; 或者最大水平主应力及最小水平主应力加载 5MPa, 垂向应力加载 11MPa。
     三、 实验步骤 :
     (0) 将煤岩试样安装在模型系统内, 通过三轴伺服加载系统, 给实验用的煤岩模型 样品加载各向异性压应力。
     (1) 检查 5 个压力探测点 A、 B、 C、 D、 E 上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是否为 0, 确定都为 0 后, 开始实验。
     (2) 进行注气憋压 / 卸压循环前, 开启气液加压注入系统在 2 秒内注入 0.3MPa 的 氮气 ( 使模拟井筒的压力为 0.3MPa)。
     (3) 注气开始时, 同时启动 5 个压力传感器, 记录各压力探测点的压力数据。
     (4) 当模拟井筒内气体压力达到 0.3MPa 时, 关闭气液加压注入系统, 观察 5 个压力 探测点的压力变化, 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如果 E 点 ( 测模拟井筒内的压力 ) 压力下降 到一定值然后趋于稳定, 说明在低压下, 气密性是正常的。稳定一段时间后, 开启连通器上 的电动球阀, 开始卸压, 直到 5 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都为 0 时, 关闭电动球阀, 开始进行 注气憋压 / 卸压循环实验。
     (5) 开启气液加压注入系统, 快速注入氮气, 20-60 秒的时间内使模拟井筒内的气 体压力达到 4.5MPa。
     (6) 注气开始时, 同时启动 5 个压力传感器, 记录各压力探测点的压力数据。
     (7) 模拟井筒内气体压力达到 4.5Mpa 时, 保持增压压力不变, 观察 5 个压力传感器
     的压力变化, 直到 5 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都为 4.5MPa 时, 或者 5 个压力传感器压力相等并 接近 4.5Mpa 时。
     (8) 用直径为 30mm 的卸压管快速卸压, 记录卸压过程中各压力探测点的压力变化 动态数据。
     (9) 通过煤粉收集盒, 收集卸压过程中喷射出来的煤屑, 包括卸压管线中沾粘的煤 屑以及喷射到水槽里面的煤屑, 将收集的煤屑烘干、 称重。( 注 : 煤的密度一般取 1434Kg/ 3 m ), 从而估算出产生洞眼的体积。关闭电动球阀, 重新安装好卸压管线, 将煤粉收集水槽更 换为等量清水, 为一下次注气 / 卸压循环作准备。
     (10) 如果喷射出来的煤屑量非常少, 具体少于 30 ~ 50g, 或者卸压时, 压力探测点 A、 B、 C、 D 中没有出现一条降幅较大的压力曲线, 则说明模拟井筒内没有产生洞穴或者没有 达到产生洞穴的初始条件。
     (11) 重复上述步骤 (1)-(10) 注气憋压 / 卸压循环 5 次, 确定产生洞穴的初始条件 与此压力状态下的循环次数没有关系, 并记录每次各压力探测点的压力变化动态数据。
     (12) 当推断没有产生初始洞穴时, 每次氮气的注入压力增加 0.5MPa, 重复上述步 骤 (1)-(11), 经验显示, 不同的煤岩, 相同应力条件下, 相同宜径卸压管快速卸压, 有一个产 生初始洞穴的门限压力。 (13) 当实验过程中注入压力达到门限压力, 快速卸压时模拟井筒内将产生初始洞 穴, 判别条件为大量喷出煤屑, 具体大于 40-50 克, 或者压力探测点 A、 B、 C、 D 中出现较明显 的降压曲线。
     (14) 收集卸压过程中喷射出来的煤屑, 包括卸压管线中沾粘的煤屑以及喷射到水 槽里面的煤屑, 将收集的煤屑烘干、 称重。重新安装好卸压管线, 将煤粉收集水槽更换定量 清水, 为下一次注气增压 / 卸压循环作准备。
     (15) 开始在最高压力为门限压力的条件下, 重复步骤 (1)-(10), 进行另一轮注气 憋压 / 卸压循环, 快速注入氮气, 设定氮气注入速度为 20-60 秒内增压到门限压力, 然后保 持此压力, 待 5 个压力传感器压力等于门限压力或者趋于稳定接近于门限压力。
     (16) 用一个直径为 30mm 的卸压管快速卸压, 记录卸压过程中各压力点的数据, 以 及喷射出来的煤屑重量。清洗卸压管线及煤粉收集水槽。
     (17) 保持此条件不变, 重复步骤 (15) 和 (16) 直到喷射出来的煤屑量很少, 具体少 于 20-50g, 可以看成已形成稳定洞穴, 一般循环 5-10 次就可以达到稳定洞穴的条件。
     (18) 形成稳定洞穴后, 采用 X 射线 CT 扫描仪, 扫描已形成稳定洞穴的煤岩样品 M1, 观察洞穴的发育方向及裂缝的发育方向。
     (19)CT 扫描后, 将煤岩样品 M1 切割开, 垂直于模拟井筒水平方向切开, 观察煤岩 样品内部洞穴发育方向及具体裂缝发育方向。
     (20) 从已形成稳定洞穴的煤岩样品 M1 上取小直径煤心 ( 直径 25mm), 分别沿面 割理方向和端割理方向钻取, 面割理方向邻洞穴部位及邻煤样壁面的煤心, 编号 M1-FX0 和 M1-FX1 ; 端割理方向邻洞穴部位及邻煤样壁面的煤心, 编号 M1-BX0 和 M1-BX1 ; 0 代表近洞 穴, 1 代表近壁面。
     (21) 对所取小直径煤心进行渗透率测定实验, 测量其渗透率, 并与未进行洞穴实 验的原煤岩面割理及端割理方向所取煤心渗透率实验数据进行对照。
     由上所述, 本发明运用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可以在煤层气洞穴完井增 产机理及造洞穴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以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层气洞穴完井理 论和技术, 现场洞穴完井工艺投资巨大, 耗时长, 风险成本高, 不具有快速, 多次, 多地层实 验的能力, 实验数据非常难采集, 并且即使洞穴完井成功, 其增产机理也很难解释和分析。 而本发明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 具有低成本、 低风险、 模拟不同储层环境、 可重复 使用性, 即可以分析洞穴完井的增产机理, 又可以为煤层气洞穴完井现场工艺设计提供指 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 均 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73919A43申请公布日20120314CN102373919ACN102373919A21申请号201010264863122申请日20100827E21B47/11720120171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址102249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72发明人汪志明张健王开龙李晓益田中兰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代理人赵燕力54发明名称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57摘要本发明为一种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一框架内的正方体煤岩模型,该煤岩模型底面设有一向上延伸的模拟井筒,煤岩模型顶面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测压孔,煤岩模型外。

2、侧设有密封胶套,在胶套外侧且对应煤岩模型的六个侧面上固定设有压板,在上、下侧压板以及胶套上与模拟井筒和测压孔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透孔,各测压孔内设有带压力传感器的测压管;三个伺服加压油缸设置在煤岩模型外侧的空间三个方向上;一连通器被密封设置在下侧压板上并与模拟井筒导通,该连通器上部设有进气管、进水管和带压力传感器的测压管,连通器下部设有一电动球阀,该电动球阀下端连接有一卸压管,该卸压管底端对应设有一煤粉收集水槽。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附图6页CN102373924A1/1页21一种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实验装。

3、置由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三轴伺服加载系统、气液加压注入系统、收集计量系统和监控处理系统构成;该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设置在一框架内,该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包括一正方体煤岩模型,该煤岩模型底面设有一向上延伸的模拟井筒,煤岩模型顶面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测压孔,煤岩模型外侧设有密封胶套,在胶套外侧且对应煤岩模型的六个侧面上固定设有压板,在所述上、下侧压板以及胶套上与模拟井筒和测压孔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透孔,各测压孔内设有带压力传感器的测压管;所述三轴伺服加载系统包括三个伺服加压油缸,该三个油缸设置在煤岩模型外侧的空间三个方向上并向煤岩模型施加压力;气液加压注入系统包括密封设置在下侧压板上并与。

4、模拟井筒导通的连通器,该连通器上部设有进气管、进水管和带压力传感器的测压管,连通器下部设有一电动球阀,该电动球阀下端连接有一卸压管,该卸压管底端对应设有一煤粉收集水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岩模型顶面设有四个测压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加压油缸的进口方向分别安装一伺服阀,用来精确控制阀门的开关和进油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伺服加压油缸上设有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各伺服加压油缸连接有控制其动作的全数字控制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

5、气管通过第一通道与第一水压和气压加压缸连接,所述进水管通过第二通道与第二水压和气压加压缸连接,该两个加压缸由一伺服电机驱动,该第一水压和气压加压缸通过第一选择开关与储气瓶和储液罐连通,该第二水压和气压加压缸通过第二选择开关与储气瓶和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上设有单向导通进气管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通道上设有单向导通进水管的第二单向阀。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体煤岩模型是在原煤上切割形成;正方体煤岩模型的尺寸为300MM300MM300MM;所述模拟井筒直径为30MM,深度为200MM;所述各测压孔的直径为6MM,钻进深度为160MM。7如权利要求6所述。

6、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井筒位于煤岩模型底面的中心位置并向上垂直延伸设置,所述各测压孔对应设置在模拟井筒的周围。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压管直径为30MM、25MM、20MM、15MM、10MM或5MM。权利要求书CN102373919ACN102373924A1/7页3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完井模拟实验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背景技术00021986年MERIDIAN石油公司开始在美国圣胡安盆地使用裸眼洞穴完井技术,使目标煤层坍塌以扩大井眼形成洞穴,洞穴完井后煤层气井的煤。

7、层气产量是射孔完井后水力压裂的320倍,且成本低于大型水力压裂,到目前为止,圣胡安盆地已有4000多口煤层气井,其中1/3为洞穴完井,洞穴完井累计产气量占整个盆地产气量的76。0003与美国的煤层气洞穴完井相比,由于受到设备和认识上的原因,我国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还没有真正实现井底压力激动或煤层内部的应力波动,洞穴远端的微裂纹根本没有受到周期性的张性和剪切力作用影响,所以最终效果都不理想。因此需要在煤层气洞穴完井增产机理及造洞穴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层气洞穴完井理论和技术。0004煤层气井现场洞穴完井,是煤层气井动态注入/排放造洞穴工艺,以435566立方米/分钟的排量。

8、,在16个小时内,将空气或者空气与水的混合物注入煤层气井井筒,使井口压力达到10MPA,然后突然打开地面液动阀,快速卸载井筒内部压力,激发井筒壁面煤层发生坍塌以扩大井眼,重复注入憋压与排出卸压过程,直到井筒内产生一稳定洞穴,成功后的洞穴完井加大了煤层的暴露面积,增大了地层导流能力,高压流体的注入和卸压过程中,产生了的张性裂缝和诱导剪切裂缝,能有效的连通井筒和未伤害的储层,产生多个方向的自支撑裂缝,贯通了储层中以前没有连通的裂缝,从而大大提高了井眼周围储层的渗透率,达到增产的目的。0005但是,由于进行煤层气洞穴完井现场试验的费用投资巨大,耗时长,风险成本高,不具有快速、多次、多地层实验的能力,。

9、相关实验数据测量和采集非常困难,并且即使洞穴完井成功,其增产机理也很难解释和分析,因此,我国对煤层气洞穴完井的增产机理及工艺流程研究非常少。0006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由此有效的模拟洞穴完井过程,从而得出洞穴完井的增产机理。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用以模拟洞穴完井过程,从而得出洞穴完井的增产机理。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所述评价实验装置由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三轴伺服加载系统、气液加压注入系统、收集计量系统和监控处理系统构成;该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设置在一框。

10、架内,该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包括一正方体煤岩模型,该煤岩模型底面设有一向上延伸的模拟井筒,煤岩模说明书CN102373919ACN102373924A2/7页4型顶面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测压孔,煤岩模型外侧设有密封胶套,在胶套外侧且对应煤岩模型的六个侧面上固定设有压板,在所述上、下侧压板以及胶套上与模拟井筒和测压孔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透孔,各测压孔内设有带压力传感器的测压管;所述三轴伺服加载系统包括三个伺服加压油缸,该三个油缸设置在煤岩模型外侧的空间三个方向上并向煤岩模型施加压力;气液加压注入系统包括密封设置在下侧压板上并与模拟井筒导通的连通器,该连通器上部设有进气管、进水管和带压力传感器的测。

11、压管,连通器下部设有一电动球阀,该电动球阀下端连接有一卸压管,该卸压管底端对应设有一煤粉收集水槽。0009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煤岩模型顶面设有四个测压孔。0010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加压油缸的进口方向分别安装一伺服阀,用来精确控制阀门的开关和进油量。0011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各伺服加压油缸上设有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各伺服加压油缸连接有控制其动作的全数字控制器。0012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通过第一通道与第一水压和气压加压缸连接,所述进水管通过第二通道与第二水压和气压加压缸连接,该两个加压缸由一伺服电机驱动,该第一水压和气压加压缸通过第一选择。

12、开关与储气瓶和储液罐连通,该第二水压和气压加压缸通过第二选择开关与储气瓶和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上设有单向导通进气管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通道上设有单向导通进水管的第二单向阀。0013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方体煤岩模型是在原煤上切割形成;正方体煤岩模型的尺寸为300MM300MM300MM;所述模拟井筒直径为30MM,深度为200MM;所述各测压孔的直径为6MM,钻进深度为160MM。0014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模拟井筒位于煤岩模型底面的中心位置并向上垂直延伸设置,所述各测压孔对应设置在模拟井筒的周围。0015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卸压管直径为30MM、25。

13、MM、20MM、15MM、10MM或5MM。0016本发明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可以在室内实验模拟地层压力下大块煤岩中洞穴的形成过程,从而了解洞穴完井的机理,通过洞穴周围不同位置处的孔隙压力的测量,分析洞穴形成前、洞穴形成过程中和洞穴形成后周围煤岩的孔隙压力响应,了解洞穴完井过程中煤岩周围裂缝的发育及扰动,通过洞穴实验后洞穴周围煤岩渗透性的测定,分析洞穴完井对煤岩渗透性的改善作用,从而可以比较全面的评价洞穴完井增产的可能原因,为现场洞穴完井工艺设计提供新途径。本发明的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具有低成本、低风险、模拟不同储层环境、可重复使用性,既可以分析洞穴完井的增产机理,又可以为煤。

14、层气洞穴完井现场工艺设计提供指导。附图说明0017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0018图1为本发明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2为图1中AA剖视示意图。0020图3为图1中BB剖视示意图。0021图4为本发明中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2373919ACN102373924A3/7页50022图5为本发明中气液加压注入系统及收集计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6A为本发明中胶套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6B为在图6A中胶套底面裁切出的方块结构示意图。0025图7为本发明中连通器与压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

15、实施方式0026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0027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100,所述评价实验装置100由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1、三轴伺服加载系统2、气液加压注入系统3、收集计量系统4和监控处理系统5构成;该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1设置在一框架6内,该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1包括一正方体煤岩模型11,该煤岩模型11底面设有一向上延伸的模拟井筒111,煤岩模型11顶面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测压孔112,煤岩模型11外侧设有密封胶套12,在胶套12外侧且对应煤岩模型11的六个侧面上固定设有压板13,在。

16、所述上、下侧压板13以及胶套12上与模拟井筒111和测压孔112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透孔,各测压孔112内设有带压力传感器的测压管51;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三轴伺服加载系统2包括三个伺服加压油缸21、22和23,该三个油缸设置在煤岩模型11外侧的空间三个方向上并向煤岩模型11施加压力;气液加压注入系统3包括密封设置在下侧压板13的透孔上并与模拟井筒111导通的连通器31,如图7所示,该连通器31上部设有进气管311、进水管312和带压力传感器的测压管52,连通器31下部设有一电动球阀41,该电动球阀41下端连接有一卸压管42,该卸压管42底端对应设有一煤粉收集水槽43。0028本发明的煤。

17、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可以在室内实验模拟地层压力下大块煤岩中洞穴的形成过程,从而了解洞穴完井的机理,通过洞穴周围不同位置处的孔隙压力的测量,分析洞穴形成前、洞穴形成过程中和洞穴形成后周围煤岩的压力响应,了解洞穴完井过程中煤岩周围裂缝的发育及扰动,通过洞穴实验后洞穴周围煤岩渗透性的测定,分析洞穴完井对煤岩渗透性的改善作用,从而可以比较全面的评价洞穴完井增产的可能原因,为现场洞穴完井工艺设计提供新途径。002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方体煤岩模型11是在原煤上切割形成;正方体煤岩模型11的尺寸为300MM300MM300MM;所述模拟井筒111直径为30MM,深度为200MM;所述各测压孔112。

18、的直径为6MM,钻进深度为160MM。所述模拟井筒111位于煤岩模型11底面的中心位置并向上垂直延伸设置,所述各测压孔112对应设置在模拟井筒111的周围如图2所示。003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煤岩模型11顶面设有四个测压孔112,将测压管51分别插入各测压孔112中,测压管51外壁面与测压孔112之间的间隙注入环氧树脂胶密封,测压管51采用直径3MM的不锈钢管,测压管51通过上压板13上对应的直径10MM左右的透孔穿出压板13外,各测压管51上连接一压力传感器,构成四个传感器测压点A、B、C、D,用来采集各测压点的压力数据,压力传感器另一端与电脑上的数据采集板相连。0031在本实施方式中,因。

19、为测压孔112不在正方体煤岩模型11的中心,在加载三轴向压应力时,测压管51与压板13一定会有相对位移,所以上压板13上钻设的多个透孔其直说明书CN102373919ACN102373924A4/7页6径为10MM左右,主要是为了把测压管51的管接头穿出压板外与压力传感器连接,同时也为了正方体煤岩模型11变形相对位移时,压板13不会剪到测压管51。0032进一步,所述各伺服加压油缸21、22、23对正方体煤岩模型11伺服加载三轴向不同压应力,伺服加压油缸21为水平X加压油缸,伺服加压油缸22为水平Y加压油缸,该两个加压油缸21、22主要用来伺服加载水平方向的压应力;伺服加压油缸23为垂直加压油。

20、缸,主要用来加载垂向压应力;三个方向的加压油缸需要三台全数字EDC220控制器来伺服控制,由一个伺服油源用来给三个方向的加压油缸供油。各加压油缸的进口方向,都安装一伺服阀,用来精确控制阀门的开关和进油量,三个加压油缸上面都安装有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还相连有力放大器、位移放大器,主要用来放大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的信号,使得到的力与位移数据更加精确,从而实现对加压油缸加力与行程的精确控制,从而保证伺服加压力载荷过程中煤岩模型11不会被压碎。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一微机来程序控制所有的全数字EDC220控制器并收集数据,输出图形、曲线。003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各压板13外侧还可。

21、设置一加压板14,伺服加压油缸的出力面贴着加压板1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0034在本实施方式中,方形煤岩模型及其夹持系统是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的核心,本模型结构既可以实现洞穴完井的评价,又可以实现水力压裂的模拟测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设备的多功能;所述压板13与胶套12主要用来保证加载三轴向各向异性压应力时模型的密封性。常规三轴压裂实验,一般不涉及试样内部的密封问题,或者试样内部加压一般不考虑压力外漏问题,而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主要用来模拟煤气井洞穴完井的机理过程,测试洞穴完井的参数,分析洞穴完井的机理,得出洞穴完井的适应性、匹配性储层条件及增产机理,因为实验介质为煤岩,属于裂缝。

22、发育体,对煤岩内模拟井筒增压时,为了实现整个实验目的,必须保证井筒内部压力不外漏,煤岩体六个面上压力不壁串,因此,模型整体密封设计成为整个实验系统成败的关键所在。003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套12为一立方硅胶壳体如图6A、图6B所示,其尺寸略小于正方体煤岩模型11的尺寸,将正方体煤岩模型11放入所述胶套12时,先将整体的六面体胶套底面剪出260MM260MM的方块121,然后将正方体煤岩模型11放入胶套12内,之后将剪出的方块121再贴在底部再作适当的密封,方块121中间再开一个直径40MM的所述透孔122,透孔122用来使模拟井筒111导通于连通器31。由于胶套12的尺寸比正方体煤岩模型1。

23、1小一些为边长295MM的立方壳体,可使胶套12能紧贴在煤岩模型11上,这样可以保证煤岩模型11与外面完全隔绝,胶套外的六块压板13可以使得胶套12密封很高的压力20MPA以上,由于压板13与煤岩模型11间通过胶套传递压力,所以胶套是被压缩的,这样在煤岩模型11的一个面上就不会产生压力的流动。0036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相邻的两个压板13上分别设有压板固定块131,安装压板13时,由螺栓连接相邻的压板固定块131,用来单方向固定压板13,使安装的压板不至于散开。0037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器31主要作用是连接进气管路和进液管路,排放模拟井筒111内部的气体或者液体,以及憋压卸压循环。

24、过程中产生的煤屑;连通器上的测压管52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构成对模拟井筒111出口的测压点E如图7所示。0038如图5所示,所述进气管311通过第一通道321与第一水压和气压加压缸331连说明书CN102373919ACN102373924A5/7页7接,所述进水管312通过第二通道322与第二水压和气压加压缸332连接,该两个加压缸331和332由一伺服电机34驱动,该第一水压和气压加压缸331通过第一选择开关351与储气瓶36和储液罐37连通,该第二水压和气压加压缸332通过第二选择开关352与储气瓶36和储液罐37连通;所述第一通道321上设有单向导通进气管的第一单向阀381,所述第二通道3。

25、22上设有单向导通进水管的第二单向阀382。0039本实施方式中,储气瓶36为氮气瓶及储液罐37主要为加压注入系统提供气源和液源,与水压和气压加压缸331和332相连接,通过伺服电机34及滚珠丝杠39使水压和气压加压缸压缩气体或者液体增压,增压后的气体或者液体,通过单向阀,进入进气管和/或进水管,再经过连通器31注入到模拟井筒111中。0040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器下部电动球阀41后面可以接不同直径的卸压管42,通过改变卸压管42的直径来改变卸压速度,从而产生不同的造洞穴效果和增产激励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卸压管直径可为30MM、25MM、20MM、15MM、10MM或5MM。卸压循环过程。

26、中坍塌出来的煤屑和流体由卸压管42导出后,由煤粉收集水槽43收集,最后再由煤粉收集盒图中未示出进行收集。煤粉收集盒底面为锥面,中间储集水,锥面上端放有较大煤颗粒收集盒,下端为粉尘收集盒,将所有收集的煤粉放进烘干箱烘干称重,实现精确计量。0041下面对本发明的实验过程作出描述0042一、实验目的通过试压得出注氮气增压、卸压循环煤岩试样产生初始洞穴的压力门限压力;产生稳定洞穴的过程及对煤岩的激励作用。0043二、实验初始条件安装的煤岩试样面割理方向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水平X加压油缸加压方向或者水平Y加压油缸加压方向,煤岩试样标号为M1,连通器上卸压管的直径30MM,最小水平主应力加载5MPA,。

27、最大水平主应力加载7MPA,垂向应力加载11MPA;或者最大水平主应力及最小水平主应力加载5MPA,垂向应力加载11MPA。0044三、实验步骤00450将煤岩试样安装在模型系统内,通过三轴伺服加载系统,给实验用的煤岩模型样品加载各向异性压应力。00461检查5个压力探测点A、B、C、D、E上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是否为0,确定都为0后,开始实验。00472进行注气憋压/卸压循环前,开启气液加压注入系统在2秒内注入03MPA的氮气使模拟井筒的压力为03MPA。00483注气开始时,同时启动5个压力传感器,记录各压力探测点的压力数据。00494当模拟井筒内气体压力达到03MPA时,关闭气液加压注入系。

28、统,观察5个压力探测点的压力变化,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如果E点测模拟井筒内的压力压力下降到一定值然后趋于稳定,说明在低压下,气密性是正常的。稳定一段时间后,开启连通器上的电动球阀,开始卸压,直到5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都为0时,关闭电动球阀,开始进行注气憋压/卸压循环实验。00505开启气液加压注入系统,快速注入氮气,2060秒的时间内使模拟井筒内的气体压力达到45MPA。00516注气开始时,同时启动5个压力传感器,记录各压力探测点的压力数据。00527模拟井筒内气体压力达到45MPA时,保持增压压力不变,观察5个压力传感器说明书CN102373919ACN102373924A6/7页8的。

29、压力变化,直到5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都为45MPA时,或者5个压力传感器压力相等并接近45MPA时。00538用直径为30MM的卸压管快速卸压,记录卸压过程中各压力探测点的压力变化动态数据。00549通过煤粉收集盒,收集卸压过程中喷射出来的煤屑,包括卸压管线中沾粘的煤屑以及喷射到水槽里面的煤屑,将收集的煤屑烘干、称重。注煤的密度一般取1434KG/M3,从而估算出产生洞眼的体积。关闭电动球阀,重新安装好卸压管线,将煤粉收集水槽更换为等量清水,为一下次注气/卸压循环作准备。005510如果喷射出来的煤屑量非常少,具体少于3050G,或者卸压时,压力探测点A、B、C、D中没有出现一条降幅较大的压力曲。

30、线,则说明模拟井筒内没有产生洞穴或者没有达到产生洞穴的初始条件。005611重复上述步骤110注气憋压/卸压循环5次,确定产生洞穴的初始条件与此压力状态下的循环次数没有关系,并记录每次各压力探测点的压力变化动态数据。005712当推断没有产生初始洞穴时,每次氮气的注入压力增加05MPA,重复上述步骤111,经验显示,不同的煤岩,相同应力条件下,相同宜径卸压管快速卸压,有一个产生初始洞穴的门限压力。005813当实验过程中注入压力达到门限压力,快速卸压时模拟井筒内将产生初始洞穴,判别条件为大量喷出煤屑,具体大于4050克,或者压力探测点A、B、C、D中出现较明显的降压曲线。005914收集卸压过。

31、程中喷射出来的煤屑,包括卸压管线中沾粘的煤屑以及喷射到水槽里面的煤屑,将收集的煤屑烘干、称重。重新安装好卸压管线,将煤粉收集水槽更换定量清水,为下一次注气增压/卸压循环作准备。006015开始在最高压力为门限压力的条件下,重复步骤110,进行另一轮注气憋压/卸压循环,快速注入氮气,设定氮气注入速度为2060秒内增压到门限压力,然后保持此压力,待5个压力传感器压力等于门限压力或者趋于稳定接近于门限压力。006116用一个直径为30MM的卸压管快速卸压,记录卸压过程中各压力点的数据,以及喷射出来的煤屑重量。清洗卸压管线及煤粉收集水槽。006217保持此条件不变,重复步骤15和16直到喷射出来的煤屑。

32、量很少,具体少于2050G,可以看成已形成稳定洞穴,一般循环510次就可以达到稳定洞穴的条件。006318形成稳定洞穴后,采用X射线CT扫描仪,扫描已形成稳定洞穴的煤岩样品M1,观察洞穴的发育方向及裂缝的发育方向。006419CT扫描后,将煤岩样品M1切割开,垂直于模拟井筒水平方向切开,观察煤岩样品内部洞穴发育方向及具体裂缝发育方向。006520从已形成稳定洞穴的煤岩样品M1上取小直径煤心直径25MM,分别沿面割理方向和端割理方向钻取,面割理方向邻洞穴部位及邻煤样壁面的煤心,编号M1FX0和M1FX1;端割理方向邻洞穴部位及邻煤样壁面的煤心,编号M1BX0和M1BX1;0代表近洞穴,1代表近壁。

33、面。006621对所取小直径煤心进行渗透率测定实验,测量其渗透率,并与未进行洞穴实验的原煤岩面割理及端割理方向所取煤心渗透率实验数据进行对照。说明书CN102373919ACN102373924A7/7页90067由上所述,本发明运用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可以在煤层气洞穴完井增产机理及造洞穴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层气洞穴完井理论和技术,现场洞穴完井工艺投资巨大,耗时长,风险成本高,不具有快速,多次,多地层实验的能力,实验数据非常难采集,并且即使洞穴完井成功,其增产机理也很难解释和分析。而本发明煤层气洞穴完井评价实验装置,具有低成本、低风险、模拟不同储层环境、可。

34、重复使用性,即可以分析洞穴完井的增产机理,又可以为煤层气洞穴完井现场工艺设计提供指导。006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说明书CN102373919ACN102373924A1/6页10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73919ACN102373924A2/6页11说明书附图CN102373919ACN102373924A3/6页12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73919ACN102373924A4/6页13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73919ACN102373924A5/6页14图6A图6B说明书附图CN102373919ACN102373924A6/6页15图7说明书附图CN10237391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