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洗涤机.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273044 上传时间:2018-04-11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98813.3

申请日:

2008.05.12

公开号:

CN101307555A

公开日:

2008.11.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D06F 39/00登记生效日:2016082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株式会社东芝变更后权利人: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权利人:日本东京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D06F 39/00登记生效日:2016082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株式会社东芝变更后权利人:株式会社东芝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权利人:日本东京都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 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6F39/00; D06F39/02; D06F39/10; A61L2/238

主分类号:

D06F39/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芝; 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 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发明人:

久保田亨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7.5.10 JP 125649/20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李 峥;于 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即使不将具有抗菌性的银离子浓度设定为高浓度也能得到充分的抗菌效果、进而能够降低银离子给环境的负荷的衣物洗涤机。以水槽(洗涤槽(11))内的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银离子的最大浓度小于50ppb的方式设定抗菌剂(28)。由非极性合成树脂构成收纳抗菌剂(28)的收纳盒(27)。洗涤水中的银离子难以被吸附在收纳盒(27)上,即使将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银离子浓度抑制为30ppb,溶解出的银离子也有效地作用在衣物上。另外,排水中的银离子的最大浓度也被抑制为小于50ppb。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衣物洗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槽,其被设置在主体内,收纳洗涤水;
抗菌剂,其相对于所述洗涤水具有缓溶性,溶解出具有抗菌性的银离子;和
盒子,其收纳该抗菌剂;
其中,所述抗菌剂被设定为所述水槽内的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所述银离子的最大浓度小于50ppb;
所述盒子中至少与所述洗涤水接触的部分由非极性合成树脂构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洗涤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内与所述洗涤水接触的部分由非极性合成树脂构成。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洗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极性合成树脂由不包含填料的聚烯烃类树脂构成。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洗涤机,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水槽内的洗涤水排出的排水路径上设置有用于回收所述银离子的过滤器。

5.
  一种衣物洗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槽,其被设置在主体内,收纳洗涤水;
抗菌剂,其相对于所述洗涤水具有缓溶性,溶解出具有抗菌性的银离子;和
盒子,其收纳该抗菌剂;
其中,所述抗菌剂被设定为所述水槽内的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所述银离子的最大浓度小于50ppb;
所述盒子中至少与所述洗涤水接触的部分由非极性合成树脂构成;
在所述主体内与所述洗涤水接触的部分由非极性合成树脂构成;
所述非极性合成树脂由不包含填料的聚烯烃类树脂构成;
在将所述水槽内的洗涤水排出的排水路径上设置用于回收所述银离子的过滤器。

说明书

衣物洗涤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主体内部具备抗菌剂的衣物洗涤机。
背景技术
以往,衣物等洗涤物不能将穿用时所附着的细菌类完全除去,会有在洗涤完成后繁殖而产生臭气的可能。另外,对于例如在水槽内具备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的衣物洗涤机,在洗涤槽的背面侧细菌、霉斑等容易繁殖,以此为原因会有产生臭气的可能。另外,如果这一情况不断进展,则会担心具有细菌生物膜(微生物由排泄的残渣包围起来的微生物的集合体)、霉斑剥落而附着衣物上污染衣物等讨厌情况。因此近年来,作为其对策之一,提供在衣物本身上实施抗菌防臭加工的方法。这样的对策有在衣物的纤维中混纺入包含银离子的沸石等抗菌剂,或者在表面施以银离子的抗菌涂层。然而,在该方法中具有这样的难点:在使用中有效成分从表面溶解而持续性消失,抗菌作用消失。
因此,考虑使抗菌剂与向洗涤槽给水的洗涤水接触,由此向洗涤槽内提供例如银离子系的抗菌剂的方法。银离子与微生物的主管呼吸链的酶(特别是SH基)结合而使其失去活性,或者通过生成具有氧化作用的羟基而使微生物的活动停止。该银离子系的抗菌剂即使极小的量也能发挥较大的抗菌效果,作为洗涤用的抗菌剂优选。
作为提供银离子的方法,例如具有下述方法:采用含有银离子的沸石等溶解速度极为缓慢的抗菌剂,将其设置在给水路径中,通过给水时与水的接触而将抗菌成分溶解而提供到洗涤槽内。此时,抗菌剂的溶解量由给水时与水的接触时间来确定,一般给水时间较短,与抗菌剂接触的时间不足,所以具有不能达到抗菌所需的浓度的可能。另外,给水时间基于给水压力的变动、地域差而具有不稳定的因素,浓度有时也变得不稳定。
另外,作为提供银离子的其他的方法,考虑下述的方法:在给水路径的中途设置由金属银构成的电极,在该电极上附加直流电压从而从阳极侧溶解出银离子,在衣物等上施以抗菌涂层;例如有日本的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105692号公报(下面称作专利文献1)。
根据该方法,具有能够通过控制电压而控制银离子的溶解量的优点,但由于给水量根据自来水压力而变动,所以银离子浓度还是不稳定,难以得到预期的抗菌效果,需要电压调整等机构部,成本较高。
另外,在滚筒式的衣物洗涤机中,考虑在使洗涤槽内的洗涤水循环的循环路径的中途配置盒子,在该盒子中收纳固形化成块状的抗菌剂,使抗菌剂溶解于在循环路径内循环的洗涤水中;例如有日本的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061175号公报(下面称作专利文献2)。
根据该方法,仅在使洗涤水在循环路径内循环时使抗菌剂溶解,所以能够防止抗菌剂不必要地消耗,基于长期稳定的浓度而得到有效的抗菌性能。
在上述那样的衣物洗涤机中,包含银离子的洗涤水接触的部分(盒子、给水路径、循环路径等)由例如聚丙烯、硅酮管等合成树脂构成。为了确保强度、耐热性等而在这些合成树脂中含有填料(碳酸钙、玻璃纤维、滑石等添加剂)的情况很多,因此,合成树脂变成具有极性的结构。
然而,如果构成洗涤水接触的部分的合成树脂具有极性,则洗涤水中的银离子被合成树脂所吸附,溶解出的银离子不能有效地作用在衣物上,不能得到充分的抗菌效果。
此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将银离子的浓度设定为高浓度(大于等于50ppb),则排水中所含的银离子浓度也升高,所以会有给环境带来坏影响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将具有抗菌性的银离子浓度设定为高浓度也能得到充分的抗菌效果、进而能够降低银离子给环境的负荷的衣物洗涤机。
本发明的衣物洗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其被设置在主体内,收纳洗涤水;抗菌剂,其相对于所述洗涤水具有缓溶性,溶解出具有抗菌性的银离子;和盒子,其收纳该抗菌剂;其中,所述抗菌剂被设定为所述水槽内的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所述银离子的最大浓度小于50ppb;所述盒子中至少与所述洗涤水接触的部分由非极性合成树脂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衣物洗涤机,以水槽内的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银离子的最大浓度小于50ppb的方式设定抗菌剂,抑制了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洗涤水中的银离子浓度。另外,由于将收纳抗菌剂的盒子中至少与洗涤水接触的部分由非极性合成树脂构成,所以洗涤水中的银离子难以被吸附在盒子上,即使将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银离子浓度抑制为小于50ppb,也能有效地使溶解出的银离子作用在衣物上。
由此,即使不将具有抗菌性的银离子浓度设定为高浓度也能得到充分的抗菌效果。另外,由于排水中的银离子的最大浓度也被抑制为小于50ppb,所以能够降低银离子给环境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放大表示抗菌剂提供部及其周边的纵剖侧视图。
图2是表示衣物洗涤机整体的概略结构的纵剖侧视图。
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抗菌剂提供部的立体图。
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抗菌剂提供部的立体图。
图5是抗菌剂提供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洗涤行程中的银离子浓度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执行1次洗涤行程后的银离子附着量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执行多次洗涤时的银离子附着量的图。
图9是表示银离子附着量与抗菌指数的关系的图。
符号说明
1:衣物洗涤机
9:水槽
22:排水软管(排水路径)
24:捕捉机构(过滤器)
27:收纳盒
28:抗菌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衣物洗涤机1包括:形成外部轮廓的外箱2,覆盖其上面的顶盖3,和装设在下面上的台板4。在顶盖3的大致中央部,设有对用于取出投入衣物等的投入口进行开闭的能够折叠两次的盖5,在顶盖3的前部,设有具备运行进程选择键、开始键、显示部(都未图示)等的操作部6。在衣物洗涤机1内的上方前部,设有由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的电路结构构成的控制装置7,在衣物洗涤机1内的上方后部,设有洗涤水提供用的给水阀8。控制装置7,基于来自操作部6的操作信号等各种信号、预先储存的控制程序,控制从洗涤行程到脱水行程的自动运行,此外还控制该衣物洗涤机1的动作整体。
在外箱2内,通过弹性支撑机构10弹性支撑有收纳洗涤水的水槽9,在该水槽9的内部能够旋转地配设有兼用作脱水槽的洗涤槽11。在洗涤槽11的周壁整体上形成有多个能够通水的透孔11a(仅图示一部分),在洗涤槽11的上端部上装设有液体平衡器12。在洗涤槽11的内底部,能够旋转地配设有占该底面的大部分的直径较大的圆盘状的搅拌体13,在该搅拌体13的周围整体固定有环状的盖部件14。
另外,该盖部件14的一部分(在图2中是左侧的部分),形成与搅拌体13的背面侧连通的通路15,在该通路15上,连通连接有以沿着洗涤槽11内面的方式向上方延伸的扬水管16。在该扬水管16的上部开口上安装有网状的线绒过滤器17。在搅拌体13的背面上整体形成有放射状的背面叶片13a,在旋转驱动搅拌体13时,通过该背面叶片13a将洗涤槽11内的洗涤水从通路15向扬水管16加压输送,在该扬水管16中上升的洗涤水经由线绒过滤器17循环到洗涤槽11内。这样,使洗涤槽11内的洗涤水经由通路15以及扬水管16循环,由此洗涤水中的线绒(线屑)等由线绒过滤器17捕获。在洗涤槽11的底部,在与线绒过滤器17对角的位置,设有抗菌剂提供部18。对于该抗菌剂提供部18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在水槽9的外底面侧配设有驱动机构19。该驱动机构19,具有外部转子型且直接驱动方式的电机19a作为驱动源,此外具有未图示的离合器机构等,在洗涤行程、漂洗行程中正反旋转驱动所述搅拌体13,在脱水行程中向一个方向高速旋转驱动洗涤槽11。
另外,在水槽9的底部形成有排水口20,在该排水口20上,连接有夹着排水阀21的排水软管22(相当于排水路径)。在与该排水口20相邻的部分上形成有空气收集器23。在该空气收集器23上经由空气管23a连接有未图示的压力式的水位传感器,检测水槽9(洗涤槽11)内的水位。
在排水软管22中比排水阀21更靠下游的部分上,设置有收集机构24(相当于过滤器)。该收集机构24,在上游侧具备由网眼1mm左右的网构成的排水用线绒过滤器25,在下游侧具备银离子吸附剂26,形成为下排(down flow)型的柱形构造。排水用线绒过滤器25捕获排水中的线绒等,由此防止银离子吸附剂26的堵塞等。该排水用线绒过滤器25能够相对于收集机构24装卸,从而能够进行该排水用线绒过滤器25的清洗等。银离子吸附剂26由颗粒状(例如颗粒直径1~3mm)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构成,将排水中的银离子回收。
接下来,对抗菌剂提供部18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放大表示抗菌剂提供部18及其周边的纵剖侧视图;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抗菌剂提供部18的立体图;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抗菌剂提供部18的立体图;图5是抗菌剂提供部18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所示,抗菌剂提供部18被设置在搅拌体13的附近、比最低使用水位(控制装置7基于洗涤槽11内的衣物的量而确定的水位中最低的水位)更低的位置。因此,抗菌剂提供部18被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在洗涤行程、漂洗行程中,与所洗涤的衣物的量无关,其一直浸渍在洗涤水中。
抗菌剂提供部18具备纵长容器状的收纳盒27,在该收纳盒27内,以包含在由聚酯树脂、尼龙树脂等构成的过滤器状的抗菌剂袋29内的状态收纳有固形状的抗菌剂28。该收纳盒27由聚烯烃类树脂(例如聚丙烯树脂)构成。另外,在该聚烯烃类树脂中,不合有填料(例如碳酸钙、玻璃纤维、滑石等添加剂),是非极性合成树脂。
如图5所示,收纳盒27包括:将背面敞开的矩形容器状的前盒部27a,和将该前盒部27a的背面封闭的板状的背盒部27b。前盒部27a的下端部与背盒部27b的下端部(在图5中是上侧的端部),通过薄壁状的自闭铰链部27c在长度方向上连接,以能够以该自闭铰链部27c为支点向上下方向(图5中箭头A方向)弯曲的方式整体形成。
在前盒部27a上,形成有多个通水孔30,使收纳盒27的内外能够通水。另外,在前盒部27a的左右两侧面上,在上下2个地方形成有倒U字状的钩子承受部31。另外,在前盒部27a的左右两侧面上,在上下2个地方(仅表示下部)形成有细槽状的卡定孔32。另外,在前盒部27a的下端中央突出设置有紧固部33,在该紧固部33上,设有能够插通螺栓34的通过孔33a。
在背盒部27b上,在自闭铰链部27c的附近形成有由多个小孔构成的排出口35。另外,在背盒部27b的左右两端部,在上下2个地方形成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卡定爪36。这些卡定爪36被设定在这样的位置:在将背盒部27b折叠到将前盒部27a的背面封闭的位置时,它们与卡定孔32相对应。
抗菌剂袋29形成为网状,其网孔大小被设定为:比通水孔30小,并且即使抗菌剂28消耗或掉碴到寿命而变小也不会漏出。另外,抗菌剂袋29,具有缓冲由于离心作用、振动而施加在抗菌剂28上的冲击从而抑制该抗菌剂28的磨损、掉碴、破裂等的作用,并且具有抑制高浓度的抗菌成分(后述的银离子)从该抗菌剂28容易地经由抗菌剂袋29以及通水孔30溶解的作用。
盖部件14,具有沿着搅拌体13的外周围的环状部14a,通过从该环状部14a的两端部向下方突出设置的卡合片14b而固定在洗涤槽11的底部。在盖部件14的下部中央,设有能够将紧固部33嵌入的槽部37,在该槽部37上形成有螺栓孔37a。
另外,在盖部件14上,整体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矩形状的安装部38。在该安装部38上,设有形成为能够将收纳盒27嵌合的大小和形状的矩形槽状的凹状部38a,在该凹状部38a的左右两侧面上在与所述前盒部27a的钩子承受部31相对应的位置,整体形成有卡合在该钩子承受部31上的L字状的钩子39。另外,与该钩子39相对应,在凹状部38a上形成有脱离用的开口40。另外,在凹状部38a的左右两下端部形成有开口部41(在图5中仅表示1个地方)。
安装部38,被嵌入形成在洗涤槽11的底部侧壁上的矩形凹状的凹处11b(参照图1),从而其外周围被围入其中,装设在该安装部38上的收纳盒27不会向洗涤槽11内侧较大地突出。另外,通过设置在安装部38的上端部的突片38b,该安装部38的位置难以错位。
为了在安装部38上安装固定收纳盒27,首先,将包在抗菌剂袋29中的抗菌剂28收纳在前盒部27a内,将背盒部27b向图5中箭头A方向弯折,将各卡定爪36分别卡定在卡定孔32上。由此,构成中空箱状的收纳盒27,将该收纳盒27嵌入安装部38的凹状部38a内。
在嵌入时,一边将处于从收纳盒27的下端部突出的状态的自闭铰链部27c插入开口部41,一边将收纳盒27侧的钩子承受部31卡合在安装部38侧的钩子39上而将钩子39嵌入钩子承受部31。然后,从通过孔33a将螺栓34插入而紧固在螺栓孔37a上。由此,该收纳盒27被安装固定在安装部38上。另外,在安装后,为了使得使用者不会与抗菌剂28直接接触,设成只有在将搅拌体13卸下后才能进行该收纳盒27的拆卸(螺栓34的装卸)。
在将收纳盒27安装在安装部38上时,如图3所示,成为收纳盒27的下端部与环状部14a一起沿着搅拌体13的外周围的状态。另外,如图1以及图4所示,成为收纳盒27的排出口35与安装部38的开口部41相面对的状态。因此,收纳盒27内的排水从排出口35经开口部41向水槽9侧流出,从排水软管22排出到机器外部。
接下来,对于抗菌剂28的结构、功能进行说明。抗菌剂28包括:大约3%的银氧化物,大约27%的氧化锌,大约1%的氧化钴,大约69%的磷酸钙。
银氧化物,向洗涤水中溶解具有抗菌性的银离子作为抗菌成分,发挥抗菌效果。如果该银氧化物的含有量小于等于0.1重量%,则不能得到可靠的抗菌作用,如果大等于5重量%,则容易由于光而变色为褐色,另外制造成本也升高。因此,银氧化物的含有量优选为0.1~5重量%。
氧化锌,主要担当防止银氧化物的褐色化的功能。另外,虽然没有银离子那样强,但从该氧化锌溶解出的锌离子也具有抗菌作用,所以也担当作为抗菌成分的作用。但是,由于氧化锌也有稍许的变色,所以其含有量优选小于等于50重量%。
氧化钴,作为用于将抗菌剂28着色为蓝色的金属氧化物而添加,即使是例如0.01%左右的极少的含有量也能将抗菌剂28着色为鲜艳的蓝色,在容易从收纳盒27的外部确认抗菌剂28的有无的方面有效。
作为溶解性玻璃,一般已知有以SiO2以及B2O3为主要成分的硼酸类玻璃和以P2O5为主要成分的磷酸类玻璃。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溶解性玻璃使用磷酸类玻璃(磷酸钙)。
磷酸类玻璃的磷酸成分(P2O5),用于使抗菌剂28具有溶解到洗涤水中的溶解性,并且维持玻璃的透明性或者产生使银离子缓慢溶解到洗涤水中的效果。如果其含有量低于10重量%,则有不能维持机械强度的可能,相反超过80重量%也会有导致机械强度的下降的可能。因此,磷酸成分的含有量优选为抗菌剂28整体的10~80重量%,最优选为30~70重量%。
而且,在该磷酸成分溶解到水中时,能够与洗涤水(自来水)中的钙、镁形成螯合构造(Ca2P6O182-、Mg2P6O182-),提高钙、镁的水溶解性,起到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效果而实现洗涤性能的提高。另外,能够通过该磷酸成分增加银离子的向衣物浸透的能力,实现抗菌性能的提高。
另外,在以往的方法中,在银离子与自来水中的阴离子(特别是氯离子、硫化物离子等)结合时,生成溶度积较小的盐从而溶度减小,变得难以在洗涤水中溶存,不能得到有效的抗菌效果。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磷酸成分作为阴离子,所以不会生成上述的难溶性的盐,能够将溶解出的银离子稳定地保持为具有有效的抗菌效果的状态,能够使抗菌效果持续。因此,即使是比较低的浓度也能发挥有效的抗菌效果,能够实现抗菌剂28的低成本化。
这样构成的抗菌剂28,其溶解量(银离子的溶解量)被设定为:在水槽9(洗涤槽11)内的洗涤水的水位变为最大使用水位(控制装置7基于洗涤槽11内的衣物的量而确定的水位中最大的水位)的状态下,该银离子浓度变为30ppb(最大浓度小于50ppb)。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在这里,对于将收纳在收纳盒27内的抗菌剂28设为30g、将投入洗涤槽11内的衣物的总量设为6kg、将与该洗衣量相对应的水量设为60L(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由于该60L的给水而到达最大使用水位)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标准的洗涤运行进程中按顺序进行洗涤行程、漂洗行程、脱水行程,但在这些行程中洗涤行程以及漂洗行程中的作用是相同的,所以洗涤行程以及漂洗行程的说明一并进行。
在洗涤行程(漂洗行程)中,控制装置7基于控制程序适当反复执行给水动作、洗涤动作(漂洗动作)、排水动作。在给水动作中,控制装置7将给水阀8打开而开始向洗涤槽11给水。此时,抗菌剂提供部18位于洗涤槽11的底部,所以即使洗涤槽11内的水位处于较低状态(没有达到最大使用水位的状态),抗菌剂28也与洗涤水接触,银离子开始溶解。另外,由于抗菌剂28处于被收纳在收纳盒27内、通过通水孔30与洗涤槽11内连通的状态,所以溶解到该收纳盒27内的银离子难以向洗涤槽11内释放(扩散)。
然后,控制装置7在经由水位传感器检测到洗涤槽11内的洗涤水的水位到达最大使用水位时,停止给水动作,执行洗涤动作(漂洗动作)。在洗涤动作(漂洗动作)中,控制装置7驱动驱动机构19使搅拌体13旋转,从而执行洗涤槽11内的衣物的洗涤(漂洗)。此时,在洗涤槽11内和收纳盒27内之间促进了洗涤水的进出,由此溶解到收纳盒27内的银离子被释放到洗涤槽11内,洗涤水的银离子浓度达到30ppb。然后,与洗涤水一起搅拌洗涤槽11内的衣物,由此银离子附着在衣物上。
控制装置7在洗涤动作(漂洗动作)结束时,执行排水动作。在排水动作中,控制装置7通过使排水阀21打开而经由排水软管22排出洗涤水。此时,排水中的银离子由收集机构24的银离子吸附剂26回收,除去银离子之后的排水通过排水软管22而被排出到衣物洗涤机1外部。
控制装置7在适当反复执行上述的给水动作、洗涤动作(漂洗动作)、排水动作后,结束洗涤行程而进入脱水行程。在脱水行程中,控制装置7高速旋转驱动洗涤槽11而将衣物中所含的水分离心脱水。此时,附着残存在抗菌剂28、抗菌剂袋29上的水滴和残存在收纳盒27的底部的水滴等也受到离心作用而被排出,所以能够防止抗菌剂28的溶解进行从而高浓度的银离子溶解出来。
上面,对执行一连串的标准的洗涤运行进程时的作用进行了说明。接下来,一边在
(1)洗涤行程中的银离子浓度
(2)执行多次洗涤时的银离子附着量
这两个方面对本实施方式与以往例(在包含20%的玻璃填料的聚丙烯制的收纳盒中收纳100g的抗菌剂28时)进行比较,一边按顺序进行说明。
(1)洗涤行程中的银离子浓度
如图6所示,在以往例(实线a)中,从抗菌剂28的溶解量计算的洗涤行程结束时的银离子浓度(洗涤行程的给水动作结束后的银离子浓度)为120ppb(参照点A)。在洗涤行程中,其中与50ppb相当的银离子附着(吸附)在衣物上,所以将该衣物附着量减去之后的洗涤行程结束时的银离子浓度变为70ppb(参照点B)。然后,该70ppb的银离子中与10ppb相当的银离子不作用在衣物上而被吸附在收纳盒(除此之外还包含由具有极性的树脂构成的部件)上,所以将该吸附量减去之后的洗涤行程结束时的排水的银离子浓度变为60ppb(参照点C),溶解出的银离子的50%没有附着在衣物上而被排出。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实线b)中,从抗菌剂28的溶解量计算的洗涤行程结束时的银离子浓度为30ppb(参照点D)。在洗涤行程中,其中与25ppb相当(溶解出的银离子的大致90%)的银离子附着在衣物上,所以将该衣物附着量减去之后的洗涤行程结束时的银离子浓度变为5ppb(参照点E)。然后,该5ppb的银离子中,几乎没有被吸附在收纳盒27上的银离子,所以洗涤行程结束时的排水中的银离子浓度与以往例相比降为极低的3ppb(参照点F),溶解出的银离子只有10%被排出。
这样,在以往例中,溶解出的银离子中作用在衣物上的银离子的比例较低,而被排出的银离子的量较多,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溶解出的银离子中作用在衣物上的银离子的比例较高,而被排出的银离子的量较少。
(2)执行多次洗涤时的银离子附着量
首先,参照图7对执行1次洗涤行程后的银离子附着量进行说明。在以往例中,溶解出的120ppb的银离子中与50ppb相当的银离子附着在衣物上(参照上述(1)的说明)。即,在衣物上附着总量3mg的银离子,这换算成每1kg衣物的附着量为0.5mg/kg。另外,一般在1次洗涤行程中执行1次洗涤动作、2次漂洗动作,所以执行1次洗涤行程后的每1kg衣物的附着量变为0.5mg/kg的3倍即1.5mg/kg。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溶解出的30ppb的银离子中与25ppb相当的银离子附着在衣物上。即,在衣物上附着总量1.5mg的银离子,这换算成每1kg衣物的附着量为0.25mg/kg。另外,执行1次洗涤行程后的每1kg衣物的附着量变为0.25mg/kg的3倍即0.75mg/kg。
接下来,参照图8对执行多次洗涤(洗涤行程)时的银离子附着量进行说明。一般银离子化学性地吸附在衣物(特别是OH基等)上,所以即使用户穿用衣物也几乎不从衣物脱落,但也以某种程度从衣物脱落,附着量降低。但是,如果再次进行衣物的洗涤,则洗涤水中的银离子进一步附着在衣物上,每1kg衣物的银离子附着量上升(浓缩)。因此,在图8所示的以往例(实线a)以及本实施方式(实线b)中都一样,通过反复进行洗涤,银离子附着量逐渐上升,收敛(饱和)为一定量。
但是,作为判断抗菌作用的有无的指标使用抗菌指数。图9表示银离子附着量与抗菌指数的关系。一般要判断为具有抗菌作用,抗菌指数需要大于等于2.0(与不实施抗菌处理的衣物相比较细菌数小于等于1/100),因此银离子附着量需要大于等于约1mg/kg。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执行1次洗涤行程后的银离子附着量为0.75mg/kg(参照图8中点G),此时的抗菌指数为1.6(与不实施抗菌处理的衣物相比较细菌数为1/40),所以没有达到能够判断为具有抗菌作用的抗菌指数。但是,执行第2次洗涤后的银离子附着量为1.35mg/kg(参照图8中点H),此时的抗菌指数大于等于2.3,所以能够判断为具有抗菌作用。
这样,通过将水槽9内的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银离子的最大浓度抑制为30ppb,即使1次洗涤结束后没有到达能够判断为具有抗菌作用的程度的银离子附着量,也能通过反复进行洗涤而使抗菌作用增强。
根据上面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以水槽9(洗涤槽11)内的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银离子的最大浓度小于50ppb(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0ppb)的方式设定抗菌剂28,抑制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洗涤水中的银离子浓度。另外,由不含有填料的聚烯烃类树脂(非极性合成树脂)构成收纳抗菌剂28的收纳盒27整体,所以洗涤水中的银离子难以被吸附在收纳盒27上,即使将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银离子浓度抑制为30ppb,也能有效地使溶解出的银离子作用在衣物上。
由此,即使不将具有抗菌性的银离子的浓度设定为高浓度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抗菌效果。另外,排水中的银离子的最大浓度也被抑制为30ppb,所以能够降低银离子给环境的负荷。
进而,在衣物洗涤机1内与洗涤水接触的部分(水槽9、搅拌体13、盖部件14、洗涤槽11等)也可以由不含有填料的聚烯烃类树脂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银离子也难以被吸附在这些由非极性合成树脂构成的部件上,能够使溶解出的银离子更有效地作用在衣物上。
另外,由于在将水槽9内的洗涤水排出的排水软管22上设置有用于回收银离子的收集机构24,所以难以与排水一起将银离子排出,能够进一步降低银离子给环境的负荷。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且附图所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下述的变形或扩张。
抗菌剂28并不局限于水槽9内的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银离子的最大浓度为30ppb,例如也可以通过改变银氧化物、溶解性玻璃的含有量,在水槽9内的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银离子的最大浓度小于50ppb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另外,抗菌剂28也可以含有0~50重量%左右的具有抗菌性的氧化锌或氧化铈、氧化铝、氧化硅等。这样的物质起到防止抗菌剂28的褐色化、潮解性的作用,并且虽然没有银离子的程度那样好,但能够起到除去所接触的微生物、菌类或抑制它们的繁殖的效果。但是,如果其含有量超过50重量%则具有褐色化的可能性,所以优选设为小于等于50重量%。
收纳在收纳盒27内的抗菌剂28的量并不局限于30g,例如也可以根据衣物洗涤机1的产品寿命(标准为大约10年)设定所收纳的量。此时,可以不需要抗菌剂28的更换等维护作业。
收纳盒27、其他的合成树脂部件并不局限于由聚丙烯树脂构成,可以适当使用例如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硅酮管等构成。
另外,也可以不由非极性合成树脂构成收纳盒27、其他的合成树脂部件的整体,而仅由非极性合成树脂构成这些部件中至少与洗涤水接触的部份。
在收集机构24中也可以不具备银离子吸附剂26,而填充例如硫化铁的破碎粉末等与银离子反应的物质。
也可以具备例如洗澡水泵,在洗涤行程中将洗澡水提供给洗涤槽11。此时,洗澡水中所含细菌较多,所以可以将从抗菌剂28溶解银离子的时间延长。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列举了水槽9的轴方向为纵向的衣物洗涤机1,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水槽的轴方向为横向的滚筒式的衣物洗涤机。

衣物洗涤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衣物洗涤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衣物洗涤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衣物洗涤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衣物洗涤机.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即使不将具有抗菌性的银离子浓度设定为高浓度也能得到充分的抗菌效果、进而能够降低银离子给环境的负荷的衣物洗涤机。以水槽(洗涤槽(11)内的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银离子的最大浓度小于50ppb的方式设定抗菌剂(28)。由非极性合成树脂构成收纳抗菌剂(28)的收纳盒(27)。洗涤水中的银离子难以被吸附在收纳盒(27)上,即使将最大使用水位状态下的银离子浓度抑制为30ppb,溶解出的银离子也有效地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