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块及地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板技术, 具体地, 涉及一种地板块及地板。背景技术 目前, 在相关技术中, 地板的连接方式通常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 预先在地面上设置支撑地板, 然后以粘合剂或钉子将地板固定在支撑地 板上。 这种连接方式能够将地板稳定可靠地固定在地面上, 但是安装工艺复杂, 不易更换地 板。
第二种, 将地板平铺在地面上, 地板块之间利用地板块侧边的榫舌和卡槽进行卡 接。这种连接方式能够简便地安装地板, 但是, 存在至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地板安装好后, 面向地面的一面, 地板块之间存在缝隙, 这样不适用于双面地板 的使用。
2、 地板安装好后, 如果要拆卸或更换地板块只能进行破坏性拆卸, 这样会破坏地 板, 从而只能用新的地板块进行更换, 不利于地板块的重复利用或双面地板的使用。
针对以卡接方式连接的地板块存在不适用于双面地板、 拆卸更换不便的问题, 尚 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以卡接方式连接的地板块存在不适用于双面地板、 拆卸更换不便的问 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板块及地板, 用以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地板块。
根据本发明的地板块的板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 1 和第二端面 2, 第一端面 1 具有 延伸至板体内的凹槽 10, 第二端面 2 具有突出于该端面的榫舌 20, 该地板块还包括 : 第一端 面 1 的两个止口 111、 112 位于同一垂直平面, 第二端面 2 的两个止口 211、 212 位于同一垂 直平面 ; 榫舌 20 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锁合凸起 22, 凹槽 10 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锁合凹槽 12, 至少一个锁合凸起 22 分别与至少一个锁合凹槽 12 相适配 ; 榫舌 20 端部的下侧具有斜 削表面 23 ; 第一端面 1 的止口 111 与凹槽 10 之间具有斜削表面 13 ; 第二端面 2 的止口 211 与榫舌 20 之间具有空腔 24。
优选地, 榫舌 20 的上表面靠近其端部的位置具有第一锁合凸起 221, 榫舌 20 的下 表面靠近其根部的位置具有第二锁合凸起 222 ; 凹槽 10 的上表面靠近其内部的位置具有第 一锁合凹槽 121, 凹槽 10 的下表面靠近其槽口的位置具有第二锁合凹槽 122 ; 第一锁合凸起 221 与第一锁合凹槽 121 相适配, 第二锁合凸起 222 与第二锁合凹槽 122 相适配。
优选地, 第一锁合凹槽 121 朝向凹槽 10 槽口的边缘与斜削表面 13 的朝向凹槽 10 内部的边缘重合 ; 和 / 或第二锁合凹槽 122 朝向凹槽 10 槽口的边缘与斜削表面 14 的朝向 凹槽 10 内部的边缘重合。
优选地, 斜削表面 23 与榫舌 20 的下表面的最大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锁合凸
起 221 的高度。
优选地, 第一端面 1 的止口 112 与凹槽 10 之间具有一个斜削表面 14 ; 和 / 或第二 端面 2 的止口 212 与榫舌 20 之间具有一个空腔 26。
优选地, 空腔 24 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锁合凸起 222 的高度 ; 和 / 或空腔 26 的深 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锁合凸起 221 的高度。
优选地, 空腔 24 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止口 211 的高度 ; 和 / 或空腔 25 的高度大于或 等于止口 212 的高度。
优选地, 榫舌 20 端部的上侧具有斜削表面 25 ; 斜削表面 25 与榫舌 20 的上表面的 最大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锁合凸起 222 的高度。
优选地, 锁合凸起 22 的形状包括 : 锥状或球冠状 ; 锁合凹槽 12 的形状包括 : 锥状 或球冠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地板。
根据本发明的地板包括 : 多个地板决, 每个地板块均包括基材和分别位于基材两 个最大表面的装饰面 ; 每个地板块的板体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 1 和第二端面 2, 第一端面 1 具有延伸至板体内的凹槽 10, 第二端面 2 具有突出于该端面的榫舌 20 ; 第一端面 1 的两 个止口 111、 112 位于同一垂直平面, 第二端面 2 的两个止口 211、 212 位于同一垂直平面 ; 榫 舌 20 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锁合凸起 22, 凹槽 10 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锁合凹槽 12, 至少一 个锁合凸起 22 分别与至少一个锁合凹槽 12 相适配 ; 榫舌 20 端部的下侧具有斜削表面 23 ; 第一端面 1 的止口 111 与凹槽 10 之间具有斜削表面 13 ; 第二端面 2 的止口 211 与榫舌 20 之间具有空腔 24 ; 相邻的两块地板块之间通过榫舌 20 插入凹槽 10 中, 并且锁合凸起 22 嵌 入相应的锁合凹槽 12 中锁合相连接。
借助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 通过将地板块第一端面的两个止口设置在同一垂 直平面上、 将第二端面的两个止口也设置在同一垂直平面上, 能够实现地板安装成功后的 地板两面均无缝隙存在, 使得本发明提供的地板块适用于双面地板 ; 通过在榫舌上设置锁 合凸起、 在榫舌端部设置斜削表面、 在榫舌根部设置空腔, 并且在凹槽内设置锁合凹槽、 在 凹槽与第一端面的止口之间设置斜削表面, 能够对相邻的地板块以平行推移的方式进行拼 接, 并且通过对相邻两块地板块的连接部位施加力量, 能够使相连接的两块地板块分离, 并 不对地板产生破坏, 从而使得本发明提供的地板块便于地板拆卸更换, 还能够实现双面地 板无破坏性的更换或拆卸。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并且, 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 得显而易见, 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 书、 权利要求书、 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本发明的实 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
图 1 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板块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图 1 所示地板块的连接示意图 ;
图 3 是图 1 所示地板块拼接成地板的示意图 ;图 4 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板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 图 5 是图 4 所示地板块的连接示意图 ; 图 6 是图 4 所示地板块拼接成地板的示意图 ; 图 7 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板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 图 8 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板的示意图 ; 图 9 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 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首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板块。
图 1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板块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1 所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板块的板体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 1 和第 二端面 2, 第一端面 1 具有延伸至板体内的凹槽 10, 第二端面 2 具有突出于该端面的榫舌 20。榫舌 20 的上表面靠近其端部的位置具有一个锁合凸起 22, 凹槽 10 的上表面靠近其内 部的位置具有一个锁合凹槽 12, 锁合凸起 22 与锁合凹槽 12 相匹配。第一端面 1 的两个止 口 111、 112 位于同一垂直平面, 第二端面 2 的两个止口 211、 212 位于同一垂直平面。
第一端面 1 的止口 111 与凹槽 10 之间具有一个斜削表面 13, 锁合凹槽 12 朝向凹 槽 10 槽口的边缘与所述斜削表面 13 的朝向所述凹槽 10 内部的边缘重合。
第二端面 2 的止口 211 与榫舌 20 之间分别具有一个空腔 24, 空腔 24 的高度大于 或等于止口 211 的高度 ; 榫舌 20 端部的下侧具有一个斜削表面 23, 斜削表面 23 与榫舌 20 下表面的最大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锁合凸起 22 的高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地板块能够简易高效地实现地板的安装和拆卸, 并且在拆卸过程 中不对地板块产生破坏。下面详细描述安装和拆卸地板的过程。
( 一 ) 安装过程
图 2 示出了图 1 所示地板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 3 示出了图 1 所示地板块拼接成地 板的示意图。
拼接相邻两块地板块 3、 4 时, 如图 2 所示, 先将地板块 3、 4 水平放置, 优选地, 可以 使地板块 4 略低于地板块 3。水平推动地板块 3 或地板块 4, 使地板块 4 的榫舌 20 插入地 板块 3 的凹槽 10 中, 由于地板块 4 的锁合凹槽 12 的边缘与斜削表面 13 的边缘重合, 能够 便利地使锁合凸起 22 嵌入锁合凹槽 12 中锁合。
经过上述的拼接过程能够将相邻的地板块拼接成如图 3 所示的地板。如图 3 所示 的地板中, 地板块 3 的止口 111 和地板块 4 的止口 211 紧密贴合, 止口 112 和止口 212 紧密 贴合, 拼接好的地板两面均无缝隙存在, 适用于双面地板 ; 锁合凸起 22 与锁合凹槽 12 紧密 锁合, 地板块 4 的榫舌 20 的上表面与地板块 3 的凹槽 10 的上表面紧密贴合、 榫舌 20 的下 表面与凹槽 10 的下表面紧密贴合, 能够实现相邻两块地板块 3、 4 紧密牢固的锁定, 从而使 地板连接固定可靠, 并且拼接过程简便高效。
( 二 ) 拆卸过程拆卸如图 3 所示的地板时, 可在地板块 3 和地板块 4 的连接部位以一定角度施加 一定的力量, 例如在地板块 3 的表面按压靠近两块地板块接合的位置, 由于地板块 4 的空腔 24 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止口 211 的高度, 该力量使地板块 3 的止口 111 滑入地板块 4 的空腔 24 中, 并使地板块 3 的斜削表面 13 与地板块 4 的榫舌 20 根部的上表面贴合, 进而该力量传 导至地板块 4 的榫舌 20 上, 又由于斜削表面 23 与榫舌 20 下表面的最大距离大于或等于锁 合凸起 22 的高度, 使得锁合凸起 22 随之从锁合凹槽 12 中滑出, 并且地板决 4 的榫舌 20 的 斜削表面 23 与地板块 3 的凹槽 10 的下表面贴合, 从而使连接的地板块 3 和地板决 4 分离。
通过上述的拆卸过程, 能够方便简易地拆卸连接好的地板, 并且不损坏地板块, 能 够重复利用地板块, 还能适用于双面地板。
相类似地, 更换地板块或拆卸地板后, 重新安装地板块或使用双面地板的另一面 时, 安装和拆卸地板的过程如上所述, 这里不再赘述。
图 1 所示的地板块拼接成地板后, 地板两面无缝隙存在, 地板块之间连接紧密, 拆 卸更换方便简易, 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以卡接方式连接的地板块存在的不适用于双面地 板、 拆卸更换不便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地板块。
图 4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板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 4 所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板块的板体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 1 和第 二端面 2, 第一端面 1 具有延伸至板体内的凹槽 10, 第二端面 2 具有突出于该端面的榫舌 20。榫舌 20 的上表面靠近其端部的位置具有第一锁合凸起 221, 榫舌 20 的下表面靠近其 根部的位置具有第二锁合凸起 222, 凹槽 10 的上表面靠近其内部的具有第一锁合凹槽 121, 凹槽 10 的下表面靠近其槽口的位置具有第二锁合凹槽 122, 第一锁合凸起 221 与第一锁合 凹槽 121 相匹配, 第二锁合凸起 222 与第二锁合凹槽 122 相匹配。第一端面 1 的两个止口 111、 112 位于同一垂直平面, 第二端面 2 的两个止口 211、 212 位于同一垂直平面。
第一端面 1 的止口 111 与凹槽 10 之间具有一个斜削表面 13、 止口 112 与凹槽 10 之间具有一个斜削表面 14, 第一锁合凹槽 121 朝向凹槽 10 槽口的边缘与斜削表面 13 的朝 向凹槽 10 内部的边缘重合, 第二锁合凹槽 122 朝向凹槽 10 槽口的边缘与斜削表面 14 的朝 向凹槽 10 内部的边缘重合。
第二端面 2 的止口 211 与榫舌 20 之间具有空腔 24、 止口 212 与榫舌 20 之间具有 空腔 26, 空腔 24 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锁合凸起 221 的高度、 高度大于或等于止口 211 的 高度, 空腔 26 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锁合凸起 222 的高度、 高度大于或等于止口 212 的高 度。榫舌 20 顶端的底部具有斜削表面 23, 斜削表面 23 与榫舌 20 下表面的最大距离大于或 等于第一锁合凸起 221 的高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地板块能够简易高效地实现地板的安装和拆卸, 并且在拆卸过程 中不对地板块产生破坏。下面详细描述安装和拆卸地板的过程。
( 一 ) 安装过程
图 5 示出了图 4 所示地板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 6 示出了图 4 所示地板块拼接成地 板的示意图。
拼接相邻两块地板块 5、 6 时, 如图 5 所示, 先将地板块 5、 6 水平放置, 优选地, 可以
使地板块 6 略低于地板块 5。首先, 水平推动地板块 5 或地板块 6, 使地板块 6 的榫舌 20 插 入地板块 5 的凹槽 10 中, 由于地板块 6 的第一锁合凹槽 121 朝向凹槽 10 槽口的边缘与斜 削表面 13 的朝向凹槽 10 内部的边缘重合, 能够便利地使第一锁合凸起 221 嵌入第一锁合 凹槽 121 中锁合 ; 然后, 使地板块 5、 6 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再继续推动地板块, 由于第二锁合 凹槽 122 朝向凹槽 10 槽口的边缘与斜削表面 14 的朝向凹槽 10 内部的边缘重合, 能够便利 地使第二锁合凸起 222 嵌入锁合凹槽 122 中锁合。
经过上述拼接过程, 能够将相邻的地板块拼接成可如图 6 所示的地板。在图 6 所 示的地板中, 地板块 5 的止口 111 和地板块 6 的止口 211 紧密贴合、 止口 112 和止口 212 紧 密贴合, 拼接好的地板两面均无缝隙存在, 适用于双面地板 ; 第一锁合凸起 221 与第一锁合 凹槽 121 紧密锁合, 第二锁合凸起 222 与第二锁合凹槽 122 紧密锁合, 地板块 6 的榫舌 20 的上表面与地板块 5 的凹槽 10 的上表面紧密贴合、 榫舌 20 的下表面与凹槽 10 的下表面紧 密贴合, 这样能够实现相邻两块地板块 5、 6 紧密牢固的锁定, 从而使地板连接固定可靠, 并 且拼接过程简便高效。
相比于图 1 所示的地板块, 图 5 所示的地板块在榫舌 20 上设置第一个锁合凸起 221 和第二锁合凸起 222, 在凹槽 10 中设置第一锁合凹槽 121 和第二锁合凹槽 122, 能够增 强地板块之间的锁合力度, 使地板块更加牢固地连接。 ( 二 ) 拆卸过程
拆卸如图 6 所示的地板时, 可在地板块 5 和地板块 6 的连接部位以一定角度施加 一定的力量, 例如在地板块 5 的表面按压靠近两块地板块接合的位置, 由于空腔 24 的高度 大于或等于止口 211 的高度, 该力量使地板块 5 的止口 111 滑入地板块 6 的空腔 24 中, 并 使地板块 5 的斜削表面 13 与地板块 6 的榫舌 20 根部的上表面贴合, 进而该力量传导至地 板块 6 的榫舌 20 上, 又由于空腔 24 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锁合凸起 221 的高度、 并且第二 锁合凹槽 122 朝向凹槽 10 槽口的边缘与斜削表面 14 的朝向凹槽 10 内部的边缘重合, 使得 第二锁合凸起 222 能够很容易地从第二锁合凹槽 122 中滑出 ; 接着, 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向外 抽取地板块 6, 使地板块 6 的榫舌 20 的斜削表面 23 与地板块 5 的凹槽 10 的下表面贴合, 由 于斜削表面 23 与榫舌 20 下表面的最大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锁合凸起 221 的高度, 使得第 一锁合凸起 221 随之从第一锁合凹槽 121 中滑出, 从而使连接的地板块 5 和地板块 6 分离。
通过上述的拆卸过程, 能够方便简易地拆卸连接好的地板, 并且不损坏地板块, 能 够重复利用地板块, 还能适用于双面地板。
相类似地, 更换地板块或拆卸地板后, 重新安装地板块或使用双面地板的另一面 时, 安装和拆卸地板的过程如上所述, 这里不再赘述。
优选地, 如图 7 所示,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地板块上, 还可以在榫舌 20 顶端的上部 设置斜削表面 25, 由于斜削表面 25 与榫舌 20 下表面的最大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锁合凸起 222 的高度, 空腔 26 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锁合凸起 222 的高度、 高度大于或等于止口 212 的高度, 这样, 能够在双面地板的两面均使用完、 需要报废地板时, 方便地再次拆卸整个地 板。
图 4 所示的地板块拼接成地板后, 地板两面无缝隙存在, 地板块之间连接紧密可 靠, 拆卸更换方便简易, 从而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以卡接方式连接的地板块存在的不适用 于双面地板、 拆卸更换不便的问题。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板。
图 8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板的示意图, 如图 8 所示, 该地板包括多个地板 块。图 8 示出了地板块的结构和地板块之间的连接方式, 每个地板块均包括基材 7 和分别 位于基材两个最大表面的装饰面 8, 两个装饰面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装饰纹理, 优选地, 还 可以在每个装饰面上涂覆耐磨层, 增加地板的耐磨度 ; 每个地板块还包括连接结构, 该连接 结构与实施例一所述地板块的结构相类似, 即如图 1 所示出的结构。
安装图 8 所示的地板或拆卸图 8 所示的地板的过程, 与实施例一中的安装过程和 拆卸过程相类似, 这里不再赘述。
图 8 所示的地板安装简易、 拆卸方便, 能够在地板的一面使用完后, 对地板进行无 损坏地拆卸, 方便使用地板的另一面, 从而实现地板的双面使用、 增加地板的利用率。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板。
图 9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板的示意图, 如图 9 所示, 该地板包括多个地板 块。图 9 示出了地板块的结构和地板块之间的连接方式, 每个地板块均包括基材 7 和分别 位于基材两个最大表面的装饰面 8, 两个装饰面 8 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装饰纹理, 优选地, 还可以在每个装饰面上涂覆耐磨层, 增加地板的耐磨度 ; 每个地板块还包括连接结构, 该连 接结构与如实施例二所述地板块的结构相类似, 即如图 4 所示出的结构。
安装图 9 所示的地板或拆卸图 9 所示的地板的过程, 与实施例二中的安装过程和 拆卸过程相类似, 这里不再赘述。
图 9 所示的地板安装简易、 拆卸方便, 能够在地板的一面使用完后, 对地板进行无 损坏地拆卸, 方便使用地板的另一面, 从而实现地板的双面使用、 增加地板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 通过将地板块第一端面的两个止口设置在同一垂直平面上、 将第二端 面的两个止口也设置在同一垂直平面上, 能够实现地板安装成功后的地板两面均无缝隙存 在, 使得本发明提供的地板块适用于双面地板 ; 通过在榫舌上设置锁合凸起、 在榫舌端部设 置斜削表面、 在榫舌根部设置空腔, 并且在凹槽内设置锁合凹槽、 在凹槽与第一端面的止口 之间设置斜削表面, 能够对相邻的地板块以平行推移的方式进行拼接, 并且通过对相邻两 块地板块的连接部位施加力量, 能够使相连接的两块地板块分离, 并不对地板产生破坏, 从 而使得本发明提供的地板块便于地板拆卸更换, 还能够实现双面地板无破坏性的更换或拆 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 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