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26490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0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85512.0

申请日:

2010.12.10

公开号:

CN102086627A

公开日:

2011.06.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D 19/06申请日:20101210|||公开

IPC分类号:

E01D19/06; E01C11/02

主分类号:

E01D19/06

申请人:

黄容

发明人:

黄容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东泰花园天景6幢4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代理人:

曹玉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桥梁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包括有第一岸、第二岸、第一岸与第二岸之间形成的施工缝,第二岸中锚固有与施工缝连通的套筒,第一岸上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的一端锚固在第一岸内,其另一端穿过施工缝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套筒中;施工缝两侧的第一岸、第二岸边缘各包覆有角钢,通过第一岸的固定轴插入第二岸的套筒中,这样能保证有效支承,又能按设计要求达到伸缩自如,在保证了施工缝能达到交通路面的设计要求的同时,延长了施工缝的使用寿命,减少经常封路带来交通不便及维修浪费;该施工缝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相对节约成本,通过实施后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第一岸(1)和第二岸(2),所述第一岸(1)和第二岸(2)之间形成有施工缝(3),第二岸(2)中锚固有与施工缝(3)连通的套筒(4),第一岸(1)上设置有固定轴(5),该固定轴(5)的一端锚固在第一岸(1)内,其另一端穿过施工缝(3)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套筒(4)中;所述施工缝(3)两侧的第一岸(1)、第二岸(2)边缘各包覆有角钢(6),第一岸(1)的角钢(6)的底部与固定轴(5)锚固,第二岸(2)的角钢(6)的底部与套筒(4)锚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6)的内侧表面为弧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6)的内侧焊接有锚固钢筋(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钢筋(7)为倾斜设置的n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5)与第一岸(1)之间设置有多个锚固加强点(8),套筒(4)与第二岸(2)之间设置有多个锚固加强点(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缝(3)的宽度为2~3厘米。

说明书

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桥梁道路施工缝都是采用两岸对立、各自锚固、互不接触和绝不相连的施工缝。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容易造成施工缝砼面凹凸不平,施工缝侧面10不够直线20(如图1所示),而施工缝要求直线20时,部分得不到有效实体的支承,角钢相对出现悬挂现象,悬挂施工缝因不合格而失效。施工缝受压产生裂缝和角钢剥落等严重结果,需要经常封路对施工缝进行维修,浪费人力物力,严重影响交通及道路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避免出现相对悬挂、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的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它包括有第一岸和第二岸,所述第一岸和第二岸之间形成有施工缝,第二岸中锚固有与施工缝连通的套筒,第一岸上设置有固定轴,该固定轴的一端锚固在第一岸内,其另一端穿过施工缝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套筒中;所述施工缝两侧的第一岸、第二岸边缘各包覆有角钢,第一岸的角钢的底部与固定轴锚固,第二岸的角钢的底部与套筒锚固。

所述角钢的内侧表面为弧形结构。

所述角钢的内侧焊接有锚固钢筋。

所述锚固钢筋为倾斜设置的n型结构。

所述固定轴与第一岸之间设置有多个锚固加强点,套筒与第二岸之间设置有多个锚固加强点。

所述施工缝的宽度为2~3厘米。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包括有第一岸和第二岸,所述第一岸和第二岸之间形成有施工缝,第二岸中锚固有与施工缝连通的套筒,第一岸上设置有固定轴,该固定轴的一端锚固在第一岸内,其另一端穿过施工缝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套筒中,所述施工缝两侧的第一岸、第二岸边缘各包覆有角钢,第一岸的角钢的底部与固定轴锚固,第二岸的角钢的底部与套筒锚固,通过第一岸的固定轴插入第二岸的套筒中,这样能保证有效支承,又能按设计要求达到伸缩自如,在保证了施工缝能达到按交通路面的设计要求的同时,延长了施工缝的使用寿命,减少经常封路来对施工缝进行维修保养,该施工缝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相对节约成本,通过实施后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施工缝侧面与直线对比的关系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2所示,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包括有第一岸1和第二岸2,第一岸1和第二岸2之间形成有施工缝3,该施工缝3的宽度为2~3厘米。

其中,该第二岸2中锚固有与施工缝3连通的套筒4,且套筒4与第二岸2之间设置有多个锚固加强点8。该第一岸1上设置有固定轴5,该固定轴5与第一岸1之间设置有多个锚固加强点8,固定轴5的一端锚固在第一岸1内,其另一端穿过施工缝3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套筒4中。

该施工缝3两侧的第一岸1、第二岸2边缘各包覆有角钢6,第一岸1的角钢6的底部与固定轴5锚固,第二岸2的角钢6的底部与套筒4锚固。该角钢6的内侧表面为弧形结构。角钢6的内侧焊接有锚固钢筋7,该锚固钢筋7使角钢6更密实地被支承在混凝土上,锚固钢筋7为倾斜设置的n型结构,使得锚固钢筋7与混凝土更好的结合。

如此设计的施工缝装置结构,通过第一岸的固定轴插入第二岸的套筒中,这样能保证有效支承,又能按设计要求达到伸缩自如,在保证了施工缝能按交通路面的设计要求达到伸缩自如的效果的同时,延长了施工缝的使用寿命,减少经常封路来对施工缝进行维修保养,该施工缝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相对节约成本,通过实施后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86627A43申请公布日20110608CN102086627ACN102086627A21申请号201010585512022申请日20101210E01D19/06200601E01C11/0220060171申请人黄容地址523000广东省东莞市东城东泰花园天景6幢40172发明人黄容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代理人曹玉平54发明名称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桥梁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包括有第一岸、第二岸、第一岸与第二岸之间形成的施工缝,第二岸中锚固有与施工缝连通的套筒,第一岸上设置有固定轴。

2、,固定轴的一端锚固在第一岸内,其另一端穿过施工缝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套筒中;施工缝两侧的第一岸、第二岸边缘各包覆有角钢,通过第一岸的固定轴插入第二岸的套筒中,这样能保证有效支承,又能按设计要求达到伸缩自如,在保证了施工缝能达到交通路面的设计要求的同时,延长了施工缝的使用寿命,减少经常封路带来交通不便及维修浪费;该施工缝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相对节约成本,通过实施后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086632A1/1页21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第一岸1和第二岸2,所述第一岸1和第二岸2之。

3、间形成有施工缝3,第二岸2中锚固有与施工缝3连通的套筒4,第一岸1上设置有固定轴5,该固定轴5的一端锚固在第一岸1内,其另一端穿过施工缝3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套筒4中;所述施工缝3两侧的第一岸1、第二岸2边缘各包覆有角钢6,第一岸1的角钢6的底部与固定轴5锚固,第二岸2的角钢6的底部与套筒4锚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6的内侧表面为弧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6的内侧焊接有锚固钢筋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钢筋7为倾斜设置的N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

4、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5与第一岸1之间设置有多个锚固加强点8,套筒4与第二岸2之间设置有多个锚固加强点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缝3的宽度为23厘米。权利要求书CN102086627ACN102086632A1/2页3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桥梁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背景技术0002传统的桥梁道路施工缝都是采用两岸对立、各自锚固、互不接触和绝不相连的施工缝。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容易造成施工缝砼面凹凸不平,施工缝侧面10不够直线20如图1所示,而施工缝要求直线20时,部分得不到有效实体的支承,。

5、角钢相对出现悬挂现象,悬挂施工缝因不合格而失效。施工缝受压产生裂缝和角钢剥落等严重结果,需要经常封路对施工缝进行维修,浪费人力物力,严重影响交通及道路安全。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避免出现相对悬挂、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的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它包括有第一岸和第二岸,所述第一岸和第二岸之间形成有施工缝,第二岸中锚固有与施工缝连通的套筒,第一岸上设置有固定轴,该固定轴的一端锚固在第一岸内,其另一端穿过施工缝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套筒中;所述施工缝两侧的第一岸、第二岸边缘各包覆。

6、有角钢,第一岸的角钢的底部与固定轴锚固,第二岸的角钢的底部与套筒锚固。0006所述角钢的内侧表面为弧形结构。0007所述角钢的内侧焊接有锚固钢筋。0008所述锚固钢筋为倾斜设置的N型结构。0009所述固定轴与第一岸之间设置有多个锚固加强点,套筒与第二岸之间设置有多个锚固加强点。0010所述施工缝的宽度为23厘米。0011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包括有第一岸和第二岸,所述第一岸和第二岸之间形成有施工缝,第二岸中锚固有与施工缝连通的套筒,第一岸上设置有固定轴,该固定轴的一端锚固在第一岸内,其另一端穿过施工缝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套筒中,所述施工缝两侧的第一岸、第二岸边缘各包覆有角钢,第一岸的角钢的底部。

7、与固定轴锚固,第二岸的角钢的底部与套筒锚固,通过第一岸的固定轴插入第二岸的套筒中,这样能保证有效支承,又能按设计要求达到伸缩自如,在保证了施工缝能达到按交通路面的设计要求的同时,延长了施工缝的使用寿命,减少经常封路来对施工缝进行维修保养,该施工缝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相对节约成本,通过实施后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附图说明0012图1是现有施工缝侧面与直线对比的关系图;说明书CN102086627ACN102086632A2/2页40013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2所示,跨岸支承式施工缝装置,包括有第一岸1和第二岸2,第一岸1和第二岸。

8、2之间形成有施工缝3,该施工缝3的宽度为23厘米。0015其中,该第二岸2中锚固有与施工缝3连通的套筒4,且套筒4与第二岸2之间设置有多个锚固加强点8。该第一岸1上设置有固定轴5,该固定轴5与第一岸1之间设置有多个锚固加强点8,固定轴5的一端锚固在第一岸1内,其另一端穿过施工缝3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套筒4中。0016该施工缝3两侧的第一岸1、第二岸2边缘各包覆有角钢6,第一岸1的角钢6的底部与固定轴5锚固,第二岸2的角钢6的底部与套筒4锚固。该角钢6的内侧表面为弧形结构。角钢6的内侧焊接有锚固钢筋7,该锚固钢筋7使角钢6更密实地被支承在混凝土上,锚固钢筋7为倾斜设置的N型结构,使得锚固钢筋7与混凝土更好的结合。0017如此设计的施工缝装置结构,通过第一岸的固定轴插入第二岸的套筒中,这样能保证有效支承,又能按设计要求达到伸缩自如,在保证了施工缝能按交通路面的设计要求达到伸缩自如的效果的同时,延长了施工缝的使用寿命,减少经常封路来对施工缝进行维修保养,该施工缝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相对节约成本,通过实施后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0018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说明书CN102086627ACN102086632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8662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