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61649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8CN102061649ACN102061649A21申请号201010613104122申请日20101229E01C1/00200601E01C1/0220060171申请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地址200125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3447号72发明人王磊徐一峰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0代理人高为华54发明名称一种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包括主车道1和环道2,所述环道2包括右转车道21和人行道22,所述环道2上设置有公交车站3。本发明通过对环岛的局部改造。
2、及公交站点的优化布设,可大大缩短主要换乘线路间换乘的步距,缩短了乘客的换乘时间。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8页CN102061655A1/1页21一种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包括主车道1和环道2,所述环道2包括右转车道21和人行道22,其特征是所述环道2上设置有公交车站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其特征是所述公交车站3的停靠位31设置在所述右转车道21的最外侧;所述公交车站3的站台32设置在与所述停靠位31相对应的人行道22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其特征是所述公交车站3之间设置有换乘通道4。4。
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其特征是所述换乘通道4为地下通道。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其特征是所述换乘通道4与地铁进出通道衔接。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其特征是各换乘通道4具有共同的交汇点4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其特征是所述换乘通道4沿所述公交车站3间直线距离设置。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其特征是所述右转车道21的外侧为公交专用车道211。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其特征是所述环岛内设置有将公交专用车道211与社会车辆车道212隔开的隔离带5。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提供短距离换乘的。
4、环岛,其特征是所述主车道1为四条,两两分别正对;所述公交车站3设置在相邻二主车道之间的1/2环道处。权利要求书CN102061649ACN102061655A1/3页3一种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背景技术0002环岛交叉口是公交线路分支的节点,于交叉口附近布设换乘站直接迎合多数乘客换乘的需求。但是,如图1所示,在某些辟筑较宽的道路交叉口,车站1在交叉口进出口道的布设相对分散,为同时满足公交设站的停车长度及距离交叉口进出口道间距的要求,导致乘客由某个进出口道车站下车后,步行至另一个进出口道车站的换乘步距很长。0003因此,。
5、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可缩短乘客换乘步距的环岛交叉口公交车站布置模式。发明内容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岛内乘客短步距换乘的模式。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将不同方向的公交停靠站集中在环岛交叉口内部,根据换乘关联性的大小,适当布设公交停靠站中的公交线路,同时建立专用换乘通道与公交车站连通,可缩短公交车站之间换乘距离的1/41/2,达到较好的换乘便捷度。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包括主车道和环道,所述环道包括右转车道和人行道,所述环道上设置有公交车站。0007较佳的,所述公交车站的停靠位设置在所述右转车道的最外侧;所述公。
6、交车站的站台设置在与所述停靠位相对应的人行道上。0008较佳的,所述公交车站之间设置有换乘通道。0009较佳的,所述换乘通道为地下通道。0010较佳的,所述换乘通道与地铁进出通道衔接。0011较佳的,各换乘通道具有共同的交汇点。0012较佳的,所述换乘通道沿所述公交车站间直线距离设置。0013较佳的,所述右转车道的外侧为公交专用车道。0014较佳的,所述右转车道上设置有将公交专用车道与社会车辆车道隔开的隔离带。0015较佳的,所述主车道为四条,两两分别正对;所述公交车站设置在相邻二主车道之间的1/2环道处。0016本发明通过对环岛的局部改造及公交站点的优化布设,可大大缩短主要换乘线路间换乘的步。
7、距,缩短了乘客的换乘时间。0017在本发明的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的具体应用时,还可结合环岛信号控制方案,消除公交车与进出环岛社会车辆的干扰,即通过控制公交车、社会车辆等进入环岛的通行时间,使它们不同时进入环岛,从而在时间上将公交车与社会车辆分隔开,更好地消除它们说明书CN102061649ACN102061655A2/3页4之间的相互干扰。001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0019图1是现有技术中环岛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
8、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交通组织状态一示意图;0025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交通组织状态二示意图;0026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交通组织状态三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7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包括两两正对的四条主车道1和环道2,环道2包括右转车道21和人行道22。将右转车道21的外侧设置为公交专用车道211,该公交专用车道211上设置有公交车站3的停靠位31,与停靠位31对应的人行道22上设置有公交车站3的站台32。即,将公交车站3设置在环岛的交叉口内,且,公交车站3设置在相邻二主车道之间的。
9、1/2环道处。0028本实施例中,由于环岛交叉口右转机动车较少,且交叉口内有足够的剩余环岛宽度以备停车,因此可将右转车道21的最外侧设置为公交专用车道211,并且设置停靠位31。0029公交车辆进入环岛时,均沿环道2外圈的公交专用车道211行驶与停靠。显然,本发明中公交车站之间的距离相比附图1中所示的公交车站距离大大减小。0030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公交车站3之间设置有换乘通道4。因此,公交车站之间的距离可进一步降低,并且通行时为专用通道,乘客不必通过人行道而等待红绿灯,因此换乘时间更快。0031本实施例中,换乘通道4为地下通道,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
10、中,也可设置天桥连接各公交车站而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0032本实施例中,换乘通道4沿公交车站3间直线距离设置,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为曲线,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0033如果交叉口下方有地铁站布设时,可将地铁进出通道与换乘通道4衔接,以使两种公交方式形成整体系统。0034实施例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各换乘通道4具有共同的交汇点41。因此各公交车站3之间的通行相对更为方便,并可在在交汇点41处设置各路公交线路指引,以更方便乘客。0035实施例4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右转车道21上设置有将公交专用车道。
11、211与社会车辆车道212隔开的隔离带5。因此将公交车辆和社会车辆从空间上隔离开,避免产生交通混乱。说明书CN102061649ACN102061655A3/3页50036本实施例中,公交车辆进入环岛时,均沿外圈公交专用车道211行驶与停靠,公交专用车道同时也可走行仅行驶1/4环岛的右转社会车辆,非机动车进入人行道行驶,如图6所示。0037如图7和图8所示,结合现有的环岛信控方案,通过控制公交车、社会车辆等进入环岛的通行时间,使它们不同时进入环岛,从而在时间上将公交车与社会车辆分隔开,更好地消除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0038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
12、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2061649ACN102061655A1/8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61649ACN102061655A2/8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61649ACN102061655A3/8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61649ACN102061655A4/8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61649ACN102061655A5/8页10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61649ACN102061655A6/8页11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61649ACN102061655A7/8页12图7说明书附图CN102061649ACN102061655A8/8页13图8说明书附图CN10206164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