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压力对超强吸水树脂堵漏能力影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压力对超强吸水树脂堵漏能力影响的方法。背景技术 钻井液漏失是钻井作业中一种常见的井下复杂情况。井漏可以发生在浅、 中及深 部地层, 也可以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发生, 而且各类岩性的地层中都可能出现。 有的井 漏只是泥浆池液面缓慢下降, 而有的则有进无出, 一旦发生漏失, 不仅延误钻井作业时间, 延长钻井周期, 损失钻井液, 损害油气层, 干扰地质录井工作, 而且还可能引起井塌、 卡钻、 井喷等一系列复杂情况与事故, 甚至导致井眼报废, 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在钻井作 业中应尽量避免井漏的发生。
据统计, 全世界井漏发生率约占总井数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 全球石油 行业中每年因为井漏而耗费的资金高达数亿元。 我国大多数油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井漏问 题, 最为突出的是川东和川南地区, 每年堵漏耗时约占总钻井时间的 5 ~ 8%。同时还要消 耗大量的钻井液和堵漏材料, 使钻井成本大幅度上升。如前些年川东地区年损失泥浆量为 3 8000 ~ 13000m , 年发生井漏约 200 井次, 损失时间 14 ~ 35 个钻机月, 年直接耗损 400 ~ 600 万元。
井漏问题是钻井工作长期存在且未能很好解决的技术难题, 堵漏技术是钻井工程 界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堵漏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国内外各油田均总结出了适合 本地区特点的堵漏工艺技术, 堵漏材料的品种不断增多, 堵漏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
尽管如此, 由于各地区地层岩性变化, 孔隙、 裂缝、 溶洞发育情况不同, 井漏的原因 复杂、 漏失类型不同, 制约因素较多, 而且堵漏技术的针对性较强, 至今很难用一个通用的 模式来进行防漏和堵漏。 特别是钻裂缝性地层井漏问题更为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 国内裂缝 性复杂地层的储量约占总储量的 50%, 但是因为地层裂缝、 孔洞发育, 漏失问题很难解决, 造成的损失及其严重。 因此, 裂缝性复杂地层的恶性漏失问题已经成为钻井界关注的重点。
关于超强吸水树脂的研究, 国外起步较早, 其中成效最大的是美国和日本, 其次是 德国和法国。而国内相对的研究要晚几十年, 但是在近些年来, 相关的技术层出不穷, 各方 都在全心致力于研究。
1961 年, 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所从淀粉接枝丙烯腈开始, 对超强吸水树脂进行研 究, 随后此类研究越来越深入,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 成功地开发了超强吸水树脂。此后, 德 国、 法国等世界各国对超强吸水性树脂的品种、 制造方法、 性能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成果。80 年代开始出现用其他天然化合物衍生物经化学反应制取吸 水性物质。
随着高吸水性树脂合成和应用研究的展开, 其成型加工技术也相应发展。吸水性 复合材料在 20 世纪 80 年代产生, 由于它能改善超强吸水性树脂的耐盐性、 吸水速度、 吸水 后水凝胶的强度等许多性能, 所以发展迅速。到 90 年代初, 更是突飞猛进。近年已开始研 究吸水性树脂的共混。这些为发展高吸水性树脂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1985 年世界生产高吸水性树脂的主要公司只有 13 家, 至 1995 年国外研究和生产 的公司竟达近 50 家。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超强吸水树脂生产和研究国。随后又与美国、 德 国等其他国家合作, 超强吸水树脂技术不断迅猛增长。
对于超强吸水树脂理论的研究, 20 世纪 50 年代 Flory 的吸水理论为吸水性高分子 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自 60 年代超强吸水性树脂开始投产之后, 随着它的快速发展, 人 们越来越感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超强吸水性树脂的指导性理论。 70 年代末各国相继开始 重视其研究。特别是日、 美等国, 在吸水理论、 吸水结构和形态以及高分子水凝胶等方面进 行了较有成效的理论研究, 有了新的发展。
超强吸水树脂吸水性强, 可吸收自身体积几十至几千倍的水, 能生物降解, 应用广 泛, 从全球的环境因素考虑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携带液抑制吸水聚合物膨胀, 将混合液泵如 漏层后注水, 使其膨胀, 从而封堵漏失层, 特别是针对严重的裂缝性漏失情况, 此技术已在 井上成功应用。国外在超强吸水树脂堵漏技术上起步早, 成果多, 相关技术实例也很多。
超强吸水树脂在石油工业领域逐渐普及, 有关油田化学应用高分子吸水树脂的研 究也已经引起油田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在油气田钻探中用作化学堵漏材料, 化学堵漏在 油气田钻探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措施。从 80 年代以来的发展来看, 已经取得了不错的 成绩。目前, 现场已开发应用的高分子吸水树脂类的堵漏剂有 SYZ, PAT 和 TP-9010 型品牌, JPD 吸水膨胀聚合物, WS-1 型凝胶堵漏剂, WEA-1 延迟膨胀颗粒堵漏剂。
此外, 超强吸水树脂在油气田地面管输建设中可作密封材料 ; 在钻探中作钻井液 处理剂, 可作为钻头的润滑剂和钻井液的凝胶剂 ; 在油田化学其他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因其 性能显著, 如三次采油, 油气田废水处理水基压裂液、 酸化压裂液中作凝胶剂, 压井液的固 化剂等。
总之, 超强吸水树脂的发展还只是在近几十年。 无论从产品的种类及数量, 或者从 加工和应用以及理论研究的情况来看, 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因为高分子吸水树脂奇特的 性能和可观的应用前景, 30 年来发展极其迅速, 由一般的应用性能、 功能, 向智能化多功能 材料高层次开发发展, 其应用领域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特别是在油田化学中 是一个新的应用研究方向,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 提供一种测试压力对超强吸 水树脂堵漏能力影响的方法, 该测试方法能快速测出不同压力对超强吸水树脂堵漏能力的 影响, 测试精度高, 测试步骤简单, 为超强吸水树脂应用于堵漏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 一种测试压力对超强吸水树脂堵漏能力影 响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a) 制取超强吸水树脂和井浆备用 ;
(b) 在不同容器中分别加入定量的河沙, 通过该沙床模拟疏松易漏地层 ;
(c) 在不同容器中分别加入超强吸水树脂和井浆的混合堵漏液进行堵漏, 且不用 容器施加不同的压力 ;
(d) 分别测试相同时间内的漏失量, 从而得到压力对超强吸水树脂堵漏能力的影 响。所述步骤 (b) 中, 容器为钢筒。
所述步骤 (b) 中, 河沙的粒径不均匀, 且为 10 ~ 100 目之间。
所述步骤 (c) 中, 测试温度为 25℃。
所述步骤 (d) 中, 测试 30 分钟内漏失量。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能快速测出不同压力对超强吸水树脂堵漏能力 的影响, 测试精度高, 测试步骤简单, 为超强吸水树脂应用于堵漏提供了理论基础。 附图说明
图 1 为压力对超强吸水树脂堵漏能力的影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 仅限于此。
实施例 :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测试压力对超强吸水树脂堵漏能力影响的方法, 其具体步骤如 下: (a) 制取超强吸水树脂和井浆备用 ;
(b) 在不同容器中分别加入定量的河沙, 通过该沙床模拟疏松易漏地层 ;
(c) 在不同容器中分别加入超强吸水树脂和井浆的混合堵漏液进行堵漏, 且不用 容器施加不同的压力 ;
(d) 分别测试相同时间内的漏失量, 从而得到压力对超强吸水树脂堵漏能力的影 响。
所述步骤 (b) 中, 容器为钢筒。
所述步骤 (b) 中, 河沙的粒径不均匀, 且为 10 ~ 100 目之间。
所述步骤 (c) 中, 测试温度为 25℃。
所述步骤 (d) 中, 测试 30 分钟内漏失量。
为了得到不同压力对对超强吸水树脂堵漏能力的影响, 为超强吸水树脂应用于堵 漏提供了理论基础。本发明分别做了不同压力对对超强吸水树脂堵漏能力的影响试验, 结 果如图 1 所示。由图 1 可知 : 刚开始不断加压过程中, 漏失量增加。因为在开始的一段时 间里, 堵漏剂还没有被挤入漏失通道, 未发挥封堵作用, 漏层连通性很好, 所以随时间、 压力 变化, 漏失量呈加速增加趋势, 当加压至 P1 时, 达到漏失量最大点。在加压过程中, 超强吸 水树脂受压力驱动, 被不断的挤入漏层并与之匹配, 同时吸水膨胀, 从而不断的堵塞漏失通 道, 漏失得到控制, 漏失量不断减少, 当加压至另一压力 P2 时, 承压能力最好, 得到漏失量最 小值。此后随压力增加, 超强吸水树脂已经不能承受此压差, 流动通道被重新打开, 漏失量 加速增加, 最终漏层因无法承受压差而被击穿。
通过上述结果可知, 随压差不断升高, 堵漏效果越来越好, 超强吸水树脂不断的被 挤入裂缝通道, 与地层通道匹配、 架桥堵塞、 压实填充, 同时, 继续吸水膨胀, 封堵作用越来 越好。 而当压力超过一定的值后, 就对承压能力起破坏作用, 即随压力升高承压能力逐渐降 低, 漏失量越来越大, 最后达到突破压力, 地层被击穿。
上述测试方法能快速测出不同压力对超强吸水树脂堵漏能力的影响, 测试精度 高, 测试步骤简单, 为超强吸水树脂应用于堵漏提供了理论基础。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凡是依 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 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 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