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和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25979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7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74776.6

申请日:

2010.11.25

公开号:

CN102477770A

公开日:

2012.05.3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E04B 1/14放弃生效日:2012053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1/14申请日:20101125|||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14; E04G21/00

主分类号:

E04B1/14

申请人:

欧文斯科宁知识产权资产有限公司

发明人:

尹义青; 徐正林; 蔡志红

地址:

美国俄亥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朱德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板板结构及施工方法领域,涉及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及其浇注施工方法。在该混凝土板的结构和施工方法中,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包括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91,92)的主平面与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平行,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以致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所述混凝土流过的空间(200)。其避免或尽可能地减弱现有技术中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存在的,由于冷弯薄壁型钢与混凝土板垂直布置而造成的浇注混凝土时其流动受到阻碍的问题以及浇注成形后的混凝土板中垂直布置的冷弯薄壁型钢所产生的冷桥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混凝土板结构构件, 包括 : 冷弯薄壁型钢框架 ; 混凝土, 其包裹着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 ; 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包括多个沿着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的横向伸展方 向间隔开的互相平行排列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5, 9) ; 其特征在于 : 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包括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91, 92), 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平行, 所述两根纵 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 以 致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所述混凝土流过的空间 (200), 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的空间里充满混凝土。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之间通过沿着所述冷弯薄壁型钢的纵向间隔开的连接钢板 (61, 62) 固定连接。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 其特征在于 : 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5) 包括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上带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贯穿的多个在浇注混 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所述连接钢板 (61, 62) 上带有在浇注混 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卷边冲孔 (193, 194)。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还包 括: 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其包括横向冷弯薄壁型钢 (81, 82) ; 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其包括斜向冷弯薄壁型钢 (31, 32) ; 多个平行排列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通过所述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而连接, 所述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 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 钢龙骨、 所述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和所述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以形成一 个稳定的整体刚性结构。
5: 如权利要求 1-4 之一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 件为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 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为沿着竖向伸展放置的竖向冷 弯薄壁型钢。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 : 处在底部的起始平台 (113), 所述起始平台上固定有起始套管 (4), 所述起始套管 (4) 具有向上突出的起始竖向 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41, 42), 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与所述起始纵向冷弯薄壁型 钢龙骨 (41, 42) 固定连接起来。
7: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为 现浇混凝土墙板构件, 其还包括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和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所述外侧 混凝土模板 (131) 处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一侧, 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处在所 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 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都与所述冷弯 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 型钢 (51, 52) 之间都留有间隔, 所述混凝土处在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 板之间并将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覆盖起来。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 其特征在于 : 在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上 2 的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彼此正对, 所述龙骨卷边冲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 构件的主平面垂直 ; 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还包括拉接栓 (111)、 外侧拉紧栓 (161)、 内侧拉紧栓 (162)、 外 侧拉紧套管 (171) 和内侧拉紧套管 (172), 在一部分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中贯穿拉接栓 (111), 所述外侧拉紧套管 (171) 处在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与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中的处在外侧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之间, 所述 内侧拉紧套管 (172) 处在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与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 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中的处在内侧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2) 之间 ; 所述拉接栓 (111) 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龙骨卷边冲孔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和内侧拉 紧套管连接, 所述外侧拉紧栓 (161) 穿过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 以将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接, 所述内侧拉 紧栓 (162) 穿过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与所述内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 以将所述内 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接。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外侧拉紧栓 (161) 与 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之间设有对外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外侧竖向混凝土模板 龙骨 (121) 和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141), 在所述内侧拉紧栓 (162) 与所述内侧混凝土 模板 (132) 之间设有对内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内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 (122) 和内侧 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142), 所述外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外侧垫片 (151)、 外侧混凝土模板横 向龙骨、 外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和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外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 所 述内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内侧垫片 (152)、 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内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 骨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拉紧套管 (172) 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拉接栓 (111)、 外侧拉紧 栓 (161) 与外侧拉紧套管 (171) 之间为螺纹连接, 所述拉接栓 (111)、 内侧拉紧栓 (162) 与 内侧拉紧套管 (172) 之间为螺纹连接, 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纵向冷弯 薄壁型钢都为 C 形型钢, 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都为模数化混凝土模 板。
11: 如权利要求 1-4 之一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 件为混凝土楼板结构构件或屋面板结构构件。
12: 一种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如下步骤 : 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 其中, 沿着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的横向伸展方向间隔开 并互相平行排列地布置多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5, 9), 每个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5, 9) 包括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91, 92), 将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设 置成与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平行, 使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板的 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 以致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在浇注混 凝土时供所述混凝土流过的空间 (200), 安装模板的步骤, 其中, 包括 : 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一侧, 安装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202) 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 ; 浇注混凝土的步骤, 其中, 使所述混凝土顺畅流过所述空间 (200)。
13: 如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安装薄壁型钢框 3 架的步骤中包括将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连接起来的步骤, 其中, 在沿着所述冷弯薄 壁型钢的纵向间隔开的位置处, 用连接钢板 (61, 62) 将所述两根竖向冷弯薄壁型钢固定连 接。
14: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浇注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每个纵向冷弯薄 壁型钢龙骨 (5, 9) 包括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91, 92) 上带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分布的 贯穿的多个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所述连接钢板 (61, 62) 上带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卷边冲孔 (193, 194), 在浇注混凝土的步骤中, 所述混凝土从所述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和所述连接钢板上的卷边冲孔流过。
15: 如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混凝土板为混 凝土墙板, 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为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所述安装模板的步骤还包括 : 在所 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 安装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 接; 在所述浇注混凝土的步骤中, 向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浇注 混凝土。
16: 如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安装薄壁型钢框 架的步骤中包括 : 用包括横向冷弯薄壁型钢 (81, 82) 的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将多个平行排列的 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起来, 把包括斜向冷弯薄壁型钢 (31, 32) 的斜向支撑冷弯薄壁 型钢龙骨与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起来, 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刚性结构。
17: 如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安装薄壁型钢框 架的步骤中包括 : 准备在底部的起始平台 (113), 在所述起始平台上固定包括起始板 (112) 和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41, 42) 的起始套管 (4), 将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与所述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41, 42) 固定连接起来。
18: 如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安装所述外侧混 凝土模板时, 使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处在外侧的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之间留有 间隔, 在安装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时, 使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处在内侧的竖向冷弯 薄壁型钢 (52) 之间留有间隔, 在浇注混凝土时, 使所述混凝土充满在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 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的空间并将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覆盖起来。
19: 如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混凝土板为 混凝土墙板, 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为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所述安装模板的步骤还包括 : 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 安装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 定连接 ; 在所述浇注混凝土的步骤中, 向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 浇注混凝土 ; 在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中, 使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上的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彼此正对, 使所述龙骨卷边冲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垂直, 在一 部分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中贯穿拉接栓 (111), 使所述拉接栓 (111) 的两端分别穿过所 述龙骨卷边冲孔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和内侧拉紧套管连接, 在安装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时, 将所述外侧拉紧栓 (161) 穿过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 以将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 钢龙骨固定连接, 在安装内侧混凝土模板 (131) 的步骤中包括 : 将所述内侧拉紧栓 (162) 穿 过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与所述内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 以将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 4 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接。
20: 如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在所述外侧 拉紧栓 (161) 与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之间设置对外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外侧竖 向混凝土模板龙骨 (121) 和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141), 在所述内侧拉紧栓 (162) 与所 述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之间设置对内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内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 骨 (122) 和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142) ; 在将所述外侧拉紧栓 (161) 穿过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时, 将所述外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外侧垫片 (151)、 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外 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和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外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 在将所述内侧 拉紧栓 (162) 穿过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与所述内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时, 将所述 内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内侧垫片 (152)、 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内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 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拉紧套管 (172) 连接。
21: 如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拉接栓 (111)、 外侧拉紧栓 (161) 与外侧拉紧套管 (171) 之间为螺纹连接, 所述拉接栓 (111)、 内侧拉紧栓 (162) 与内侧拉紧套管 (172) 之间为螺纹连接, 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 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都为 C 形型钢。
22: 如权利要求 20 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安装外侧混凝土模 板与内侧混凝土模板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时利用外侧拉紧套管、 内侧拉紧套管、 拉接栓、 外侧拉紧拴和内侧拉紧栓, 在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形成沿着墙 体的伸展方向等宽的空腔, 采用模数化混凝土模板做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 土模板。
23: 如权利要求 12-14 和 16 之一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混凝土板结构构件为混凝土楼板结构构件或屋面板结构构件。

说明书


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和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构件及施工方法领域, 特别是, 涉及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和浇 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用冷弯薄壁型钢做骨架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根据现有技术, 冷 弯薄壁型钢框架包括多个沿着横向间隔开并平行排列的多个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冷弯薄壁 型钢的主平面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布置。这样, 相邻的每两个冷弯薄壁 型钢之间形成一个隔腔, 这造成了一些问题。例如 : 1) 在外侧混凝土模板和内侧混凝土模 板之间浇注混凝土时, 混凝土的流动受到冷弯薄壁型钢的阻碍, 混凝土浇注效率低, 浇注后 的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质性受影响 ; 2) 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垂直于混凝土板结构构件 的主平面, 使得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从室内到室外的方向伸展从而在室内外之间形成冷桥, 影响墙板的隔热效果。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冷弯薄壁型钢与混凝土结合的混凝土板 结构构件, 其可以避免或尽可能地减弱现有技术中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由于冷 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布置而存在的浇注混凝土时 其流动受到阻碍的问题。 本发明另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浇注成形后的混凝土板 中垂直布置的冷弯薄壁型钢所产生的冷桥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第一基本方案
     一种混凝土板结构构件, 包括 : 冷弯薄壁型钢框架 ; 混凝土, 其包裹着所述冷弯薄 壁型钢框架 ; 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包括多个沿着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的横向 伸展方向间隔开的互相平行排列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5, 9) ; 其中, 每个纵向冷弯薄 壁型钢龙骨包括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91, 92), 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 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平行, 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板 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 以致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 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所述混凝土流过的空间 (200), 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 的空间里充满混凝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
     在本发明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中, 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包括两根纵向冷弯 薄壁型钢, 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 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互相平行, 所 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 间隔开, 以致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空间, 从而在浇注混凝土时所述混凝土 能容易地从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的空间流过。 这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而造成的问题。 1) 对于背景技术 提到的第 1) 个问题, 由于本发明的冷弯薄壁型钢在平行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主平面的方 向伸展, 不会对浇注的混凝土沿着混凝土板的横向伸展方向、 沿着混凝土模板的流动造成 像现有技术那么大的阻碍, 使得混凝土可以顺着薄壁型钢的主平面的方向顺畅地流动。这 可以提高浇注效率, 并提高浇注到内侧和外侧混凝土模板之间的空间内之后混凝土的密实 性和均质性 ; 对于上面提到的背景技术中的第 2) 个问题, 本发明的冷弯薄壁型钢在平行于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主平面的方向 ( 与从室内到室外的方向垂直 ) 伸展, 避免了在室内外之 间形成冷桥。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问题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板 - 例如墙板或屋面 板 - 浇注成形后的混凝土板中由于冷弯薄壁型钢与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垂直所产生的 冷桥问题。
     同时,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结构, 本发明的冷弯薄壁型钢混 凝土结构还有另外的优点。作为混凝土板其受力破坏主要从板的两个外侧主表面附近发 生, 而在沿着与板的主平面垂直方向上的板的中部处, 实际上是可以不配筋。 而在现有技术 的结构中, 冷弯薄壁型钢垂直于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布置, 这样在板的所述中部处的那部分 冷弯薄壁型钢的承受荷载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造成了钢材的浪费。 而本发明中, 每个 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包括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 所 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互相平行, 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板 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 以致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 有空间。这样在混凝土板的所述中部处实际上没有配筋, 钢材大部分集中在板最需要配筋 的两个表面附近, 使得钢材的利用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冷弯薄壁型钢 结构具有节约钢材的效果。 另外, 在本发明中, 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的主平面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互相平行, 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 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 这形成了更稳定的自支 撑, 可以减少或者取消混凝土模板的附加支撑。
     另外, 当将模数化的混凝土模板与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结构产品结合时, 将形成一 个完整的建筑工业化体系。这个体系既涉及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又涉及建筑施工, 应用范 围广泛。该体系优势很多, 具体举例说明如下 :
     1. 当将模数化的混凝土模板与本发明的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结构结合起来, 以冷弯 薄壁型钢代替螺纹钢时, 在总用钢量不增加的情况下, 大大提高临时结构的稳定性、 尺寸的 精确性, 使施工过程更方便、 快捷、 可靠, 还有效减少临时性支撑的使用。
     2. 由于建造方式的转变, 现场施工的作业量 ( 取消了现有的钢筋绑扎工作, 简化 了混凝土模板支撑工作或取消混凝土模板支撑 ) 大大减少, 从而节省劳动力, 降低劳动强 度, 缩短施工工期。据推算采用本发明的薄壁型钢框架混凝土结构与模数化混凝土模板的 组合形成的新式的建筑工业化的装配技术, 可节省劳动力 35 %~ 50%, 缩短工期 40%以 上。
     3. 当在本发明的薄壁型钢框架混凝土结构中采用永久混凝土模板时, 节约工时, 缩短工期的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
     4. 本发明的薄壁型钢框架混凝土结构的板成形后, 可以形成型钢劲性混凝土结
     构。型钢劲性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公认的抗震、 耐久、 防火性能最优异的结构形式之一。其抗 震性能远好于砌体结构, 耐火性能和耐久性能远好于钢结构, 抗震性能和结构延性也好于 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一基本方案的优选方案以及其他的基本方案分别进行说明 :
     第一基本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地, 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通过沿着所述冷弯薄壁型钢的纵向间隔 开的连接钢板 (61, 62) 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 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5) 包括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上带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贯穿的多个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龙骨卷边 冲孔 (191, 192), 所述连接钢板 (61, 62) 上带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卷边冲孔 (193, 194)。
     优选地, 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还包括 : 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其包括横向 冷弯薄壁型钢 (81, 82) ; 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其包括斜向冷弯薄壁型钢 (31, 32) ; 多个平行排列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通过所述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而连接, 所述 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 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 骨、 所述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和所述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以形成一个稳 定的整体刚性结构。 优选地, 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为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 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 钢龙骨为沿着竖向伸展放置的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更优选地, 处在底部的起始平台 (113), 所述起始平台上固定有起始套管 (4), 所述起始套管 (4) 具有向上突出的起始竖向 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41, 42), 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与所述起始纵向冷弯薄壁型 钢龙骨 (41, 42) 固定连接起来。
     或者, 优选地, 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为混凝土楼板结构构件或屋面板结构构件。
     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 : 所述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为现浇混凝土墙板构件, 其还 包括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和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处在所述 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一侧, 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处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 侧, 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都与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 所 述外侧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之间都留有 间隔, 所述混凝土处在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并将所述冷弯薄壁 型钢框架覆盖起来。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 : 在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上的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彼 此正对, 所述龙骨卷边冲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 ; 所述混凝 土板结构构件还包括拉接栓 (111)、 外侧拉紧栓 (161)、 内侧拉紧栓 (162)、 外侧拉紧套管 (171) 和内侧拉紧套管 (172), 在一部分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中贯穿拉接栓 (111), 所述 外侧拉紧套管 (171) 处在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与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 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中的处在外侧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之间, 所述内侧拉紧套 管 (172) 处在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与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纵向 冷弯薄壁型钢中的处在内侧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2) 之间 ; 所述拉接栓 (111) 的两端分别 穿过所述龙骨卷边冲孔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和内侧拉紧套管连接, 所述外侧拉紧栓 (161)
     穿过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 以将所述外侧混凝土模 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接, 所述内侧拉紧栓 (162) 穿过所述内侧混凝土模 板 (132) 与所述内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 以将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 型钢龙骨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 : 在所述外侧拉紧栓 (161) 与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之间设有对外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外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 (121) 和外侧混凝土模 板横向龙骨 (141), 在所述内侧拉紧栓 (162) 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之间设有对 内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内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 (122) 和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142), 所述外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外侧垫片 (151)、 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外侧混凝土模 板竖向龙骨和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外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 所述内侧拉紧栓依次穿过 内侧垫片 (152)、 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内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 板与内侧拉紧套管 (172) 连接。
     更优选的方案是 : 所述拉接栓 (111)、 外侧拉紧栓 (161) 与外侧拉紧套管 (171) 之 间为螺纹连接, 所述拉接栓 (111)、 内侧拉紧栓 (162) 与内侧拉紧套管 (172) 之间为螺纹连 接, 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都为 C 形型钢, 所述外侧 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都为模数化混凝土模板。 第二基本方案及其优选方案
     第二基本方案涉及一种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如下步骤 : 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 其中, 沿着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的横向伸展方向间隔开并互 相平行排列地布置多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5, 9), 每个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5, 9) 包括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91, 92), 将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设置成与 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平行, 使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 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 以致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在浇注混凝土时 供所述混凝土流过的空间 (200) ; 安装模板的步骤, 其中, 包括 : 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 的一侧, 安装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202) 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 ; 浇注混凝土的步 骤, 其中, 使所述混凝土顺畅流过所述空间 (200)。 。
     根据以第二基本方案为基础的第一优选的方案, 在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中包 括将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连接起来的步骤, 其中, 在沿着所述冷弯薄壁型钢的纵向 间隔开的位置处, 用连接钢板 (61, 62) 将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固定连接。
     在上述优选方案的基础上的第二优选方案中, 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5, 9) 包括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91, 92) 上带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贯穿的多个在浇 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所述连接钢板 (61, 62) 上带有在浇 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卷边冲孔 (193, 194), 在浇注混凝土的步骤中, 所述混凝土从所 述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和所述连接钢板上的卷边冲孔流过。
     在以第二基本方案为基础的第三优选方案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中, 所述混 凝土板为混凝土墙板, 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为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所述安装模板的步骤 还包括 : 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 安装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将其与薄壁型钢 框架固定连接 ; 在所述浇注混凝土的步骤中, 向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 板之间浇注混凝土。
     在以第二基本方案为基础的第四优选方案中, 在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中包 括: 用包括横向冷弯薄壁型钢 (81, 82) 的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将多个平行排列的纵 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起来, 把包括斜向冷弯薄壁型钢 (31, 32) 的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 钢龙骨与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起来, 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刚性结构。
     在以第三优选方案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为基础的第五优选方案中, 在安装 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中包括 : 准备在底部的起始平台 (113), 在所述起始平台上固定包括 起始板 (112) 和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41, 42) 的起始套管 (4), 将所述纵向冷弯薄壁 型钢 (51, 52) 与所述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41, 42) 固定连接起来。
     在以第三优选方案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为基础的第六优选方案中, 在安装 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时, 使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处在外侧的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之间留有间隔, 在安装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时, 使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处在内侧的 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52) 之间留有间隔, 在浇注混凝土时, 使所述混凝土充满在所述外侧混 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的空间并将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覆盖起来。
     在以第二优选方案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为基础的第七优选方案中, 所述混 凝土板为混凝土墙板, 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为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所述安装模板的步骤 还包括 : 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 安装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将其与薄壁型钢 框架固定连接 ; 在所述浇注混凝土的步骤中, 向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 板之间浇注混凝土 ; 在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中, 使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上的龙骨卷 边冲孔 (191, 192) 彼此正对, 使所述龙骨卷边冲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混凝土墙体的主平面 垂直, 在一部分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中贯穿拉接栓 (111), 使所述拉接栓 (111) 的两端 分别穿过所述龙骨卷边冲孔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和内侧拉紧套管连接 ; 在安装外侧混凝土 模板 (131) 的步骤中包括 : 将所述外侧拉紧栓 (161) 穿过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与所 述外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 以将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 连接, 在安装内侧混凝土模板 (131) 的步骤中包括 : 将所述内侧拉紧栓 (162) 穿过所述内侧 混凝土模板 (132) 与所述内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 以将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 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接。根据在上面的优选方案的基础上的第八优选方案, 还包括在 所述外侧拉紧栓 (161) 与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之间设置对外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 的外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 (121) 和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141), 在所述内侧拉紧栓 (162) 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之间设置对内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内侧竖向混凝 土模板龙骨 (122) 和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142) ; 在将所述外侧拉紧栓 (161) 穿过所 述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时, 将所述外侧拉紧栓依次穿过 外侧垫片 (151)、 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外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和所述外侧混凝土模 板与外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 在将所述内侧拉紧栓 (162) 穿过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与所述内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时, 将所述内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内侧垫片 (152)、 内侧混凝 土模板横向龙骨、 内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拉紧套管 (172) 连接。
     作为在第七优选方案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的基础上的第九优选方案, 所述拉 接栓 (111)、 外侧拉紧栓 (161) 与外侧拉紧套管 (171) 之间为螺纹连接, 所述拉接栓 (111)、 内侧拉紧栓 (162) 与内侧拉紧套管 (172) 之间为螺纹连接, 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都为 C 形型钢。
     再有一个优选方案是在第八优选方案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的基础上的第十 优选方案, 其中 : 安装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混凝土模板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时 利用外侧拉紧套管、 内侧拉紧套管、 拉接栓、 外侧拉紧拴和内侧拉紧栓, 在外侧混凝土模板 与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形成沿着墙体的伸展方向等宽的空腔, 采用模数化混凝土模板做所 述外侧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
     下面是在第二基本方案以及以其为基础的第一、 第二和第四优选方案的浇注混凝 土板的施工方法的基础上的第十一优选方案。在该优选方案中, 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为 混凝土楼板结构构件或屋面板结构构件。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横断面断面结构示意 图;
     图 2 为本发明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该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该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图从 结构构件的内侧示意显示了结构 ;
     图 4 为本发明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该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图中 从结构构件的外侧示意显示了结构。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中, 相同的部件具有相同的名称, 采用了相同的附图 标记。相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对应的名称, 采用了相对应的附图标记。
     本发明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
     下面参见图 1-4。这些图中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 混凝土板结构构件。 这些图中对该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墙板结构构件进行 了详细的图示, 同时, 对楼板或屋面板结构构件也进行了适当的图示。可以理解, 本领域技 术人员在看过说明书之后可以理解, 楼板或屋面板结构构件的结构与墙板非常相似, 只是 比墙板省去了在冷弯薄壁型钢框架一侧的混凝土模板, 即在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上侧无需 混凝土模板, 而对于处在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的混凝土模板, 即在冷弯薄壁型钢框 架的下侧 ( 或外侧 ) 的混凝土模板, 根据需要可以提供混凝土模板竖向支撑。
     图 1-4 所示的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为处在施工现场的状态。该墙板结构构件包括 作为配筋的冷弯薄壁型钢框架、 混凝土模板和混凝土模板龙骨。 为了清楚显示结构起见, 图 中没有显示包裹着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混凝土 ( 或理解成未浇注混凝土时的状态 )。
     如图所示, 冷弯薄壁型钢框架包括多个沿着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 ( 即图 1 中通过混凝土墙板并与纸面垂直并与图 1 中的起始平台 113 的上表面垂直的平面 ) 的横 向伸展方向 ( 即图 1 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 ) 间隔开的互相平行排列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 骨 5。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包括两根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或 52 的主平面 ( 即图 1 中通过所述冷弯薄壁型钢 51 或 52 的中心、 与纸面垂直并与图 1 中的起始平台 113 的上表面垂直的平面 ) 与所述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平行。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沿着与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 ( 即图 1 中与纸 面平行的水平的方向, 在图 2 中为图 2 中所示的倾斜的轴线的方向 ) 彼此对置并间隔开, 以 致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所述混凝土流过的空间 200, 在混凝 土墙板浇注成形之后, 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的空间里充满混凝土。
     在沿着冷弯薄壁型钢的纵向间隔开的位置处, 图 2 中为上下两个位置处, 两根纵 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例如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而连接有连接钢板 61, 62, 以将两根竖向冷 弯薄壁型钢固定连接起来。
     每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上带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贯穿的多个在浇注混 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所述连接钢板 61, 62 上带有在浇注混凝土 时供混凝土流过的卷边冲孔 193, 194。卷边冲孔的作用, 一个是便于混凝土流过, 提高混凝 土的浇注效率, 另一个是可以提高型钢部件的刚度、 强度和稳定性。
     如图 1、 3 和 4 所示, 多个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与多个沿着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 骨的纵向分布的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 例如通过自攻螺钉 118 或螺丝 ) 连接起来, 并与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 例如通过自攻螺钉 118 或螺丝 ) 连接, 从而形成一个稳 定的整体刚性结构整体。每个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包括横向冷弯薄壁型钢 81, 82。 每个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包括斜向冷弯薄壁型钢 31, 32。 如图 1 所示, 该混凝土墙板构件包括处在底部作为基座的起始平台 113。起始平 台 113 上固定有起始套管 4, 起始套管 4 的起始板 112 借助于膨胀螺栓 91 固定在起始平台 113 上。起始套管 4 具有向上突出的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41, 42。竖向冷弯薄壁型 钢 51, 52 套在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41, 42 并 ( 例如用螺栓或焊接 ) 固定连接起来。
     如图 1、 3 和 4 所示, 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在施工现场时还包括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和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处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一侧, 内侧混凝 土模板 132 处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当然, 可以理解, 在浇注混凝土而成形之 后, 如果使用的是普通可拆卸混凝土模板, 将要把混凝土模板拆除, 最终硬化成形的墙板不 带混凝土模板 ; 如果使用永久混凝土模板, 永久混凝土模板将成为最终成形的墙板的一部 分。
     如图 1 和 2 所清楚显示的, 在两根竖向冷弯薄壁型钢上的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彼此正对, 龙骨卷边冲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在一部分 ( 根据拉接点数量的需要而定 ) 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中贯穿拉接栓 111。外侧拉紧套管 171 处在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与处在外侧的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之间。内侧拉紧套管 172 处在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与处在内侧的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52 之间。两个拉紧套管 171 和 172 螺纹连接在拉接栓 111 的两端上。在外侧拉紧栓 161 与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之间设有 对外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外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 121 和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141, 在内侧拉紧栓 162 与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之间设有对内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内侧 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 122 和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142。外侧拉紧栓 161 依次穿过外侧 垫片 151、 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141、 外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 121 和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与外侧拉紧套管 171 螺纹连接, 以将外侧混凝土模板与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 接, 并使其受到足够的支撑成为稳定的结构。内侧拉紧栓 162 依次穿过内侧垫片 152、 内侧 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142、 内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 122 和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与内侧拉紧
     套管 172 螺纹连接, 以将内侧混凝土模板与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接, 并使其受到 足够的支撑成为稳定的结构。
     如图 1 和 2 所示, 每个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都 为槽 C 形型钢, 以两个型钢的槽互相相对的方式对置。可以理解, 外侧混凝土模板和内侧混 凝土模板都可以为模数化混凝土模板。
     在外侧混凝土模板及内侧混凝土模板与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之间都留有间 隔, 浇注混凝土之后, 混凝土处在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并将所述冷弯薄 壁型钢框架覆盖起来。
     下面对利用本发明的各种施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本发明的薄壁型钢框架代替钢筋的方案 - 本发明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优选实 施方式的施工方案
     下面结合图 1-4 来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施工方法。
     如图所示, 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方式的浇注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 其中, 沿着所述混凝土墙体的主平面的横向伸展方向 间隔开并互相平行排列地布置多个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5, 每个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5 包括两根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将所述竖向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设置成与所述混 凝土墙体的主平面平行, 使所述两根竖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墙体的主平面垂 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 以致所述两根竖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 所述混凝土流过的空间 200 ; 安装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的步骤, 其中, 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一侧, 安装外 侧混凝土模板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 ;
     安装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的步骤, 其中, 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 安装 内侧混凝土模板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 ;
     浇注混凝土的步骤, 其中, 向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浇 注混凝土, 使所述混凝土顺畅流过所述空间 200。
     在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中包括 : 准备在底部的起始平台 113, 在所述起始平 台上固定包括起始板 112 和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41, 42 的起始套管 4, 将所述竖向冷 弯薄壁型钢 51, 52 与所述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41, 42 固定连接起来 ; 将所述两根竖 向冷弯薄壁型钢连接起来的步骤, 其中, 使两根竖向冷弯薄壁型钢上的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彼此正对, 使所述龙骨卷边冲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混凝土墙体的主平面垂直, 在沿着所 述冷弯薄壁型钢的竖向间隔开的位置处, 用连接钢板 61, 62 将所述两根竖向冷弯薄壁型钢 固定连接 ; 用包括横向冷弯薄壁型钢 81, 82 的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将多个平行排列 的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起来, 把包括斜向冷弯薄壁型钢 31, 32 的斜向支撑冷弯薄壁 型钢龙骨与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起来, 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刚性结构 ; 在一部分 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中贯穿拉接栓 111, 使拉接栓 111 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龙骨卷边冲孔 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和内侧拉紧套管螺纹连接。
     在安装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时, 使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处在外侧的竖向冷弯薄壁型 钢 51 之间留有间隔, 在安装内侧混凝土模板时, 使内侧混凝土模板与处在内侧的竖向冷弯
     薄壁型钢 52 之间留有间隔, 在浇注混凝土时, 使混凝土充满在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混凝 土模板之间的空间并将冷弯薄壁型钢框架覆盖起来。
     在外侧拉紧栓 161 与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之间设置对外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 外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 121 和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141, 在内侧拉紧栓 162 与内侧混 凝土模板 132 之间设置对内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内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 122 和内侧 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142。
     在将外侧拉紧栓 161 穿过外侧混凝土模板 131 与外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时, 将外 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外侧垫片 151、 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外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和外 侧混凝土模板与外侧拉紧套管 171 螺纹连接, 以将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竖向冷弯薄壁型 钢龙骨固定连接。
     在将内侧拉紧栓 162 穿过内侧混凝土模板 132 与内侧拉紧套管 171 连接时, 将内 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内侧垫片 152、 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 内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和所 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拉紧套管 172 螺纹连接, 以将内侧混凝土模板与竖向冷弯薄壁型 钢龙骨固定连接。
     安装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混凝土模板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时利用外 侧拉紧套管、 内侧拉紧套管、 拉接栓、 外侧拉紧拴和内侧拉紧栓, 在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 混凝土模板之间形成沿着墙体的伸展方向等宽的空腔, 采用模数化混凝土模板做所述外侧 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
     在浇注混凝土的步骤中, 混凝土从空间 200 流过并从龙骨卷边冲孔 191, 192 和所 述连接钢板上的卷边冲孔流过, 流动阻碍很小, 流动很顺畅, 浇注效率较高, 节约工时和能 耗, 成形后的混凝土的均质性和密实性都更好。
     另外, 如图 1 和 2 所示, 沿着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的长度 ( 或高度 ) 方向, 各段 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之间可以通过纵向型钢连接龙骨 7 所包括的纵向连接薄壁型钢 71, 72 固定连接起来, 以便在纵向 ( 或竖向 ) 上的型钢龙骨的长度 ( 或高度 ) 可以到达工程上 所需要的长度 ( 或高度 )。
     另外, 根据图 1、 3 和 4 中所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本发明提出的薄壁型钢 框架结构和板的施工方法同样可以用于楼板的浇注。 只不过浇注楼板时在框架上侧不设置 混凝土模板, 而将普通可拆卸混凝土模板固定连接在薄壁型钢框架的下面 ( 外侧 ), 然后从 上面浇注混凝土即可。当将本发明的薄壁型钢框架结构应用在建筑物屋顶楼板时, 其减小 或消除冷桥的效果同样可以得到体现。
     对于上面所述的以本发明的薄壁型钢框架代替钢筋的具体实施方案, 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以根据工程实践的需要, 采用具体的工作流程, 进行各种变化和调整。 本申请提出的 一种具体工程实践中可以采用的流程如下 :
     1.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或手工设计将薄壁型钢框架结构布置图设计出来, 准 确标注各薄壁型钢构件的位置 ;
     2.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或手工设计将混凝土模板的布置图设计出来, 准确标 注标准混凝土模板与非标混凝土模板的位置并确定拉紧栓的孔位 ;
     3. 基础施工完毕后进行起始平台的施工或把基础当作起始平台, 要求尺寸准确, 整个周圈须保持在同一标高上, 根据设计要求开始连续固定起始套管 ;4. 进行竖向龙骨的施工, 将竖向龙骨套入起始龙骨并进行螺栓连接, 再将横向型 钢龙骨栓接在竖向龙骨上, 使其成为稳定的结构 ;
     5. 固定、 安装内侧混凝土模板与外侧混凝土模板 ;
     6. 对于模数化的混凝土模板一层一层安装, 模数化内侧混凝土模板与外侧混凝土 模板通过拉接栓、 拉紧套管、 拉紧栓形成可靠等宽空腔 ;
     7. 重复 5、 6 步骤至楼板处, 模数化内侧混凝土模板与楼板的底混凝土模板 ( 可选 用可拆卸的模数化混凝土模板 ) 处相交, 并做好可靠支撑, 模数化外侧混凝土模板继续向 上安装一至二块并与升上去的竖向龙骨进行连接 ;
     8. 薄壁型钢框架与混凝土模板 ( 包括外侧混凝土模板和内侧混凝土模板 ) 施工交 叉进行, 通常竖向龙骨出楼面 90 公分, 并作为临时护栏, 待楼板薄壁型钢安装完成后进行 下层墙体和楼面的混凝土浇注, 注意兜圈浇注, 一次约 0.5 米高 ;
     9. 重复步骤 5 ~ 8 至屋顶。
     在本申请的文件中, 所有的 “包括 ...” 都既有 “包括 ...” 又有 “由 ... 构成” 的 意思。
     本申请的说明书中对各种结构构件和方法的说明, 以对与本发明相关的方面进行 说明为主,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的工程设计、 施工的需要, 可以对说明书中公开的各种 方法所包括的步骤进行补充、 修改或增删,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的情况下, 这些补充、 修 改或增删后的方法都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 优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在施工现场 对混凝土板进行浇注的施工方法。 但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同样 可以在建材厂中应用, 以对混凝土板 ( 包括墙板、 楼板和屋面板 ) 进行预制。
     部件和附图标记清单
     起始平台 113
     膨胀螺栓 91
     起始套管 4
     起始板 112
     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41, 42
     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5, 9
     纵向冷弯薄壁型钢 51, 52, 91, 92
     连接钢板 61, 62
     纵向型钢连接龙骨 7
     纵向连接薄壁型钢 71, 72
     横向钢龙骨 8
     横向薄壁型钢 81, 82
     水平型钢龙骨 9
     水平薄壁型钢 91, 92
     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 31, 32
     卷边冲孔 191, 192, 193, 194
     空间 200
     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 121, 122横向混凝土模板龙骨 141, 142 混凝土模板 131, 132 拉紧栓 161, 162 拉接栓 111 垫片 151, 152 拉紧套管 171, 172 自攻螺钉 118 自供螺栓 115 支撑角钢 116

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和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和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和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和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和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77770A43申请公布日20120530CN102477770ACN102477770A21申请号201010574776622申请日20101125E04B1/14200601E04G21/0020060171申请人欧文斯科宁知识产权资产有限公司地址美国俄亥俄72发明人尹义青徐正林蔡志红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代理人朱德强54发明名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和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板板结构及施工方法领域,涉及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及其浇注施工方法。在该混凝土板的结构和施工方法中,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包括的两根纵向。

2、冷弯薄壁型钢51,52,91,92的主平面与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平行,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以致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所述混凝土流过的空间200。其避免或尽可能地减弱现有技术中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存在的,由于冷弯薄壁型钢与混凝土板垂直布置而造成的浇注混凝土时其流动受到阻碍的问题以及浇注成形后的混凝土板中垂直布置的冷弯薄壁型钢所产生的冷桥问题。51INTCL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11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11页附图4页1/4页21一种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包。

3、括冷弯薄壁型钢框架;混凝土,其包裹着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包括多个沿着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的横向伸展方向间隔开的互相平行排列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5,9;其特征在于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包括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91,92,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平行,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以致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所述混凝土流过的空间200,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的空间里充满混凝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

4、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通过沿着所述冷弯薄壁型钢的纵向间隔开的连接钢板61,62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5包括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上带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贯穿的多个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龙骨卷边冲孔191,192,所述连接钢板61,62上带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卷边冲孔193,19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还包括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其包括横向冷弯薄壁型钢81,82;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其包括斜向冷弯薄壁型钢31,32;多个平行排列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通过所。

5、述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而连接,所述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述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和所述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刚性结构。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为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为沿着竖向伸展放置的竖向冷弯薄壁型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在底部的起始平台113,所述起始平台上固定有起始套管4,所述起始套管4具有向上突出的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41,42,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与所述起始纵向冷弯。

6、薄壁型钢龙骨41,42固定连接起来。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为现浇混凝土墙板构件,其还包括外侧混凝土模板131和内侧混凝土模板132,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131处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一侧,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132处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都与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之间都留有间隔,所述混凝土处在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并将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覆盖起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在两根纵向。

7、冷弯薄壁型钢上权利要求书CN102477770A2/4页3的龙骨卷边冲孔191,192彼此正对,所述龙骨卷边冲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还包括拉接栓111、外侧拉紧栓161、内侧拉紧栓162、外侧拉紧套管171和内侧拉紧套管172,在一部分龙骨卷边冲孔191,192中贯穿拉接栓111,所述外侧拉紧套管171处在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131与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中的处在外侧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之间,所述内侧拉紧套管172处在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132与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中的处在内侧的纵向冷弯薄。

8、壁型钢52之间;所述拉接栓111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龙骨卷边冲孔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和内侧拉紧套管连接,所述外侧拉紧栓161穿过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131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171连接,以将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接,所述内侧拉紧栓162穿过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132与所述内侧拉紧套管171连接,以将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侧拉紧栓161与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131之间设有对外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外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121和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141,在所述内侧拉紧栓162与所述内侧混凝土。

9、模板132之间设有对内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内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122和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142,所述外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外侧垫片151、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外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和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外侧拉紧套管171连接,所述内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内侧垫片152、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内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拉紧套管172连接。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接栓111、外侧拉紧栓161与外侧拉紧套管171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拉接栓111、内侧拉紧栓162与内侧拉紧套管172之间为螺纹连接,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纵向冷弯薄。

10、壁型钢都为C形型钢,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都为模数化混凝土模板。11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为混凝土楼板结构构件或屋面板结构构件。12一种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其中,沿着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的横向伸展方向间隔开并互相平行排列地布置多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5,9,每个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5,9包括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91,92,将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设置成与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平行,使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以致。

11、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所述混凝土流过的空间200,安装模板的步骤,其中,包括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一侧,安装外侧混凝土模板131,202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浇注混凝土的步骤,其中,使所述混凝土顺畅流过所述空间200。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薄壁型钢框权利要求书CN102477770A3/4页4架的步骤中包括将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连接起来的步骤,其中,在沿着所述冷弯薄壁型钢的纵向间隔开的位置处,用连接钢板61,62将所述两根竖向冷弯薄壁型钢固定连接。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浇注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纵向。

12、冷弯薄壁型钢龙骨5,9包括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91,92上带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贯穿的多个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龙骨卷边冲孔191,192,所述连接钢板61,62上带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卷边冲孔193,194,在浇注混凝土的步骤中,所述混凝土从所述龙骨卷边冲孔191,192和所述连接钢板上的卷边冲孔流过。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为混凝土墙板,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为竖向冷弯薄壁型钢,所述安装模板的步骤还包括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安装内侧混凝土模板132,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浇注混凝土的步骤中,向所述。

13、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浇注混凝土。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中包括用包括横向冷弯薄壁型钢81,82的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将多个平行排列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起来,把包括斜向冷弯薄壁型钢31,32的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与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起来,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刚性结构。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中包括准备在底部的起始平台113,在所述起始平台上固定包括起始板112和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41,42的起始套管4,将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与所。

14、述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41,42固定连接起来。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时,使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处在外侧的竖向冷弯薄壁型钢51之间留有间隔,在安装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时,使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处在内侧的竖向冷弯薄壁型钢52之间留有间隔,在浇注混凝土时,使所述混凝土充满在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的空间并将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覆盖起来。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为混凝土墙板,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为竖向冷弯薄壁型钢,所述安装模板的步骤还包括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

15、安装内侧混凝土模板132,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浇注混凝土的步骤中,向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浇注混凝土;在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中,使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上的龙骨卷边冲孔191,192彼此正对,使所述龙骨卷边冲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垂直,在一部分龙骨卷边冲孔191,192中贯穿拉接栓111,使所述拉接栓111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龙骨卷边冲孔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和内侧拉紧套管连接,在安装外侧混凝土模板131时,将所述外侧拉紧栓161穿过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131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171连接,以将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接,在安装内侧。

16、混凝土模板131的步骤中包括将所述内侧拉紧栓162穿过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132与所述内侧拉紧套管171连接,以将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权利要求书CN102477770A4/4页5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接。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外侧拉紧栓161与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131之间设置对外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外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121和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141,在所述内侧拉紧栓162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132之间设置对内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内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122和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142;在将所述外侧拉紧栓161穿过所述外侧混凝土。

17、模板131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171连接时,将所述外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外侧垫片151、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外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和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外侧拉紧套管171连接,在将所述内侧拉紧栓162穿过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132与所述内侧拉紧套管171连接时,将所述内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内侧垫片152、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内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拉紧套管172连接。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接栓111、外侧拉紧栓161与外侧拉紧套管171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拉接栓111、内侧拉紧栓162与内侧拉紧套管172之间为螺纹连接,每个纵向冷弯。

18、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都为C形型钢。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混凝土模板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时利用外侧拉紧套管、内侧拉紧套管、拉接栓、外侧拉紧拴和内侧拉紧栓,在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形成沿着墙体的伸展方向等宽的空腔,采用模数化混凝土模板做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23如权利要求1214和16之一所述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为混凝土楼板结构构件或屋面板结构构件。权利要求书CN102477770A1/11页6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和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

19、1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构件及施工方法领域,特别是,涉及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和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现有技术中存在用冷弯薄壁型钢做骨架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根据现有技术,冷弯薄壁型钢框架包括多个沿着横向间隔开并平行排列的多个竖向冷弯薄壁型钢。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布置。这样,相邻的每两个冷弯薄壁型钢之间形成一个隔腔,这造成了一些问题。例如1在外侧混凝土模板和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浇注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流动受到冷弯薄壁型钢的阻碍,混凝土浇注效率低,浇注后的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质性受影响;2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垂直于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使得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从。

20、室内到室外的方向伸展从而在室内外之间形成冷桥,影响墙板的隔热效果。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冷弯薄壁型钢与混凝土结合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其可以避免或尽可能地减弱现有技术中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由于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布置而存在的浇注混凝土时其流动受到阻碍的问题。本发明另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浇注成形后的混凝土板中垂直布置的冷弯薄壁型钢所产生的冷桥问题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0005第一基本方案0006一种混凝土板结构构件,包括冷弯薄壁型钢框架;混凝土,其包裹着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包括多个沿着所述混凝。

21、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的横向伸展方向间隔开的互相平行排列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5,9;其中,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包括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91,92,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平行,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以致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所述混凝土流过的空间200,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的空间里充满混凝土。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0008在本发明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中,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包括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所述混凝土。

22、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互相平行,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以致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空间,从而在浇注混凝土时所述混凝土能容易地从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的空间流过。这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冷弯说明书CN102477770A2/11页7薄壁型钢的主平面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而造成的问题。1对于背景技术提到的第1个问题,由于本发明的冷弯薄壁型钢在平行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主平面的方向伸展,不会对浇注的混凝土沿着混凝土板的横向伸展方向、沿着混凝土模板的流动造成像现有技术那么大的阻碍,使得混凝土可以顺着薄壁型钢的主平面的方向。

23、顺畅地流动。这可以提高浇注效率,并提高浇注到内侧和外侧混凝土模板之间的空间内之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质性;对于上面提到的背景技术中的第2个问题,本发明的冷弯薄壁型钢在平行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主平面的方向与从室内到室外的方向垂直伸展,避免了在室内外之间形成冷桥。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问题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板例如墙板或屋面板浇注成形后的混凝土板中由于冷弯薄壁型钢与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垂直所产生的冷桥问题。0009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结构,本发明的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结构还有另外的优点。作为混凝土板其受力破坏主要从板的两个外侧主表面附近发生,而在沿着与板的主平面垂直方向上的板的中。

24、部处,实际上是可以不配筋。而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冷弯薄壁型钢垂直于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布置,这样在板的所述中部处的那部分冷弯薄壁型钢的承受荷载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体现,造成了钢材的浪费。而本发明中,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包括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互相平行,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以致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空间。这样在混凝土板的所述中部处实际上没有配筋,钢材大部分集中在板最需要配筋的两个表面附近,使得钢材的利用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具有节约钢。

25、材的效果。0010另外,在本发明中,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互相平行,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这形成了更稳定的自支撑,可以减少或者取消混凝土模板的附加支撑。0011另外,当将模数化的混凝土模板与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结构产品结合时,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工业化体系。这个体系既涉及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又涉及建筑施工,应用范围广泛。该体系优势很多,具体举例说明如下00121当将模数化的混凝土模板与本发明的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结构结合起来,以冷弯薄壁型钢代替螺纹钢时,在总用钢量不增加的。

26、情况下,大大提高临时结构的稳定性、尺寸的精确性,使施工过程更方便、快捷、可靠,还有效减少临时性支撑的使用。00132由于建造方式的转变,现场施工的作业量取消了现有的钢筋绑扎工作,简化了混凝土模板支撑工作或取消混凝土模板支撑大大减少,从而节省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缩短施工工期。据推算采用本发明的薄壁型钢框架混凝土结构与模数化混凝土模板的组合形成的新式的建筑工业化的装配技术,可节省劳动力3550,缩短工期40以上。00143当在本发明的薄壁型钢框架混凝土结构中采用永久混凝土模板时,节约工时,缩短工期的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00154本发明的薄壁型钢框架混凝土结构的板成形后,可以形成型钢劲性混凝土结说。

27、明书CN102477770A3/11页8构。型钢劲性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公认的抗震、耐久、防火性能最优异的结构形式之一。其抗震性能远好于砌体结构,耐火性能和耐久性能远好于钢结构,抗震性能和结构延性也好于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0016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一基本方案的优选方案以及其他的基本方案分别进行说明0017第一基本方案的优选方案0018优选地,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通过沿着所述冷弯薄壁型钢的纵向间隔开的连接钢板61,62固定连接。0019进一步优选地,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5包括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上带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贯穿的多个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龙骨卷边冲孔19。

28、1,192,所述连接钢板61,62上带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卷边冲孔193,194。0020优选地,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还包括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其包括横向冷弯薄壁型钢81,82;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其包括斜向冷弯薄壁型钢31,32;多个平行排列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通过所述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而连接,所述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述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和所述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刚性结构。0021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为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为沿着竖向伸。

29、展放置的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更优选地,处在底部的起始平台113,所述起始平台上固定有起始套管4,所述起始套管4具有向上突出的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41,42,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与所述起始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41,42固定连接起来。0022或者,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为混凝土楼板结构构件或屋面板结构构件。0023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为现浇混凝土墙板构件,其还包括外侧混凝土模板131和内侧混凝土模板132,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131处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一侧,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132处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

30、板都与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之间都留有间隔,所述混凝土处在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并将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覆盖起来。0024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在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上的龙骨卷边冲孔191,192彼此正对,所述龙骨卷边冲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还包括拉接栓111、外侧拉紧栓161、内侧拉紧栓162、外侧拉紧套管171和内侧拉紧套管172,在一部分龙骨卷边冲孔191,192中贯穿拉接栓111,所述外侧拉紧套管171处在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131与每个纵向冷弯薄壁。

31、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中的处在外侧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之间,所述内侧拉紧套管172处在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132与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中的处在内侧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2之间;所述拉接栓111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龙骨卷边冲孔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和内侧拉紧套管连接,所述外侧拉紧栓161说明书CN102477770A4/11页9穿过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131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171连接,以将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接,所述内侧拉紧栓162穿过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132与所述内侧拉紧套管171连接,以将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

32、型钢龙骨固定连接。0025再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外侧拉紧栓161与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131之间设有对外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外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121和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141,在所述内侧拉紧栓162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132之间设有对内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内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122和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142,所述外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外侧垫片151、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外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和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外侧拉紧套管171连接,所述内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内侧垫片152、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内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拉紧套管172连接。0026更。

33、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拉接栓111、外侧拉紧栓161与外侧拉紧套管171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拉接栓111、内侧拉紧栓162与内侧拉紧套管172之间为螺纹连接,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都为C形型钢,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都为模数化混凝土模板。0027第二基本方案及其优选方案0028第二基本方案涉及一种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其中,沿着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的横向伸展方向间隔开并互相平行排列地布置多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5,9,每个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5,9包括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91,92,将所述纵向冷。

34、弯薄壁型钢的主平面设置成与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平行,使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沿着与所述混凝土板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以致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所述混凝土流过的空间200;安装模板的步骤,其中,包括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一侧,安装外侧混凝土模板131,202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浇注混凝土的步骤,其中,使所述混凝土顺畅流过所述空间200。0029根据以第二基本方案为基础的第一优选的方案,在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中包括将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连接起来的步骤,其中,在沿着所述冷弯薄壁型钢的纵向间隔开的位置处,用连接钢板61,62将所述两根纵向冷弯薄。

35、壁型钢固定连接。0030在上述优选方案的基础上的第二优选方案中,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5,9包括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91,92上带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贯穿的多个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龙骨卷边冲孔191,192,所述连接钢板61,62上带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卷边冲孔193,194,在浇注混凝土的步骤中,所述混凝土从所述龙骨卷边冲孔191,192和所述连接钢板上的卷边冲孔流过。0031在以第二基本方案为基础的第三优选方案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混凝土板为混凝土墙板,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为竖向冷弯薄壁型钢,所述安装模板的步骤还包括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

36、安装内侧混凝土模板132,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浇注混凝土的步骤中,向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浇注混凝土。说明书CN102477770A5/11页100032在以第二基本方案为基础的第四优选方案中,在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中包括用包括横向冷弯薄壁型钢81,82的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将多个平行排列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起来,把包括斜向冷弯薄壁型钢31,32的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与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连接起来,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刚性结构。0033在以第三优选方案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为基础的第五优选方案中,在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中包括准备在底部的起始。

37、平台113,在所述起始平台上固定包括起始板112和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41,42的起始套管4,将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与所述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41,42固定连接起来。0034在以第三优选方案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为基础的第六优选方案中,在安装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时,使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处在外侧的竖向冷弯薄壁型钢51之间留有间隔,在安装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时,使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处在内侧的竖向冷弯薄壁型钢52之间留有间隔,在浇注混凝土时,使所述混凝土充满在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的空间并将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覆盖起来。0035在以第二优选方案的浇注混。

38、凝土板的施工方法为基础的第七优选方案中,所述混凝土板为混凝土墙板,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为竖向冷弯薄壁型钢,所述安装模板的步骤还包括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安装内侧混凝土模板132,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浇注混凝土的步骤中,向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浇注混凝土;在安装薄壁型钢框架的步骤中,使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上的龙骨卷边冲孔191,192彼此正对,使所述龙骨卷边冲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混凝土墙体的主平面垂直,在一部分龙骨卷边冲孔191,192中贯穿拉接栓111,使所述拉接栓111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龙骨卷边冲孔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和内侧拉紧套管连接;在安装外侧混凝。

39、土模板131的步骤中包括将所述外侧拉紧栓161穿过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131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171连接,以将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接,在安装内侧混凝土模板131的步骤中包括将所述内侧拉紧栓162穿过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132与所述内侧拉紧套管171连接,以将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所述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接。根据在上面的优选方案的基础上的第八优选方案,还包括在所述外侧拉紧栓161与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131之间设置对外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外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121和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141,在所述内侧拉紧栓162与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132之间设置对内侧混凝土模。

40、板提供支撑的内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122和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142;在将所述外侧拉紧栓161穿过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131与所述外侧拉紧套管171连接时,将所述外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外侧垫片151、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外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和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外侧拉紧套管171连接,在将所述内侧拉紧栓162穿过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132与所述内侧拉紧套管171连接时,将所述内侧拉紧栓依次穿过内侧垫片152、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内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拉紧套管172连接。0036作为在第七优选方案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的基础上的第九优选方案,所述拉接栓111、外侧拉。

41、紧栓161与外侧拉紧套管171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拉接栓111、内侧拉紧栓162与内侧拉紧套管172之间为螺纹连接,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说明书CN102477770A106/11页11包括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都为C形型钢。0037再有一个优选方案是在第八优选方案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的基础上的第十优选方案,其中安装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混凝土模板将其与薄壁型钢框架固定连接时利用外侧拉紧套管、内侧拉紧套管、拉接栓、外侧拉紧拴和内侧拉紧栓,在外侧混凝土模板与内侧混凝土模板之间形成沿着墙体的伸展方向等宽的空腔,采用模数化混凝土模板做所述外侧混凝土模板和所述内侧混凝土模板。0038下面是在第二基。

42、本方案以及以其为基础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优选方案的浇注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的基础上的第十一优选方案。在该优选方案中,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为混凝土楼板结构构件或屋面板结构构件。附图说明0039图1为本发明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横断面断面结构示意图;0040图2为本发明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该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0041图3为本发明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该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图从结构构件的内侧示意显示了结构;0042图4为本发明的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该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图中从结构构件的外侧示意显示了结构。具体实施方式0043在下面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中,。

43、相同的部件具有相同的名称,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相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对应的名称,采用了相对应的附图标记。0044本发明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0045下面参见图14。这些图中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混凝土板结构构件。这些图中对该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墙板结构构件进行了详细的图示,同时,对楼板或屋面板结构构件也进行了适当的图示。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看过说明书之后可以理解,楼板或屋面板结构构件的结构与墙板非常相似,只是比墙板省去了在冷弯薄壁型钢框架一侧的混凝土模板,即在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上侧无需混凝土模板,而对于处在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的混凝土模板,即。

44、在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下侧或外侧的混凝土模板,根据需要可以提供混凝土模板竖向支撑。0046图14所示的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为处在施工现场的状态。该墙板结构构件包括作为配筋的冷弯薄壁型钢框架、混凝土模板和混凝土模板龙骨。为了清楚显示结构起见,图中没有显示包裹着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混凝土或理解成未浇注混凝土时的状态。0047如图所示,冷弯薄壁型钢框架包括多个沿着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即图1中通过混凝土墙板并与纸面垂直并与图1中的起始平台113的上表面垂直的平面的横向伸展方向即图1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间隔开的互相平行排列的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5。每个纵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包括两根竖向冷弯薄壁型钢51,。

45、52。竖向冷弯薄壁型钢51或52的主平面即图1中通过所述冷弯薄壁型钢51或52的中心、与纸面垂直并与图1中的起始平台113的上表面垂直的平面与所述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平行。两根说明书CN102477770A117/11页12纵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沿着与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即图1中与纸面平行的水平的方向,在图2中为图2中所示的倾斜的轴线的方向彼此对置并间隔开,以致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所述混凝土流过的空间200,在混凝土墙板浇注成形之后,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留有的空间里充满混凝土。0048在沿着冷弯薄壁型钢的纵向间隔开的位置处,图2中为上下两个。

46、位置处,两根纵向冷弯薄壁型钢之间例如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而连接有连接钢板61,62,以将两根竖向冷弯薄壁型钢固定连接起来。0049每竖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上带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贯穿的多个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龙骨卷边冲孔191,192,所述连接钢板61,62上带有在浇注混凝土时供混凝土流过的卷边冲孔193,194。卷边冲孔的作用,一个是便于混凝土流过,提高混凝土的浇注效率,另一个是可以提高型钢部件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0050如图1、3和4所示,多个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与多个沿着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的纵向分布的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例如通过自攻螺钉118或螺丝连接起来,并与斜向支。

47、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例如通过自攻螺钉118或螺丝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刚性结构整体。每个横向连接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包括横向冷弯薄壁型钢81,82。每个斜向支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包括斜向冷弯薄壁型钢31,32。0051如图1所示,该混凝土墙板构件包括处在底部作为基座的起始平台113。起始平台113上固定有起始套管4,起始套管4的起始板112借助于膨胀螺栓91固定在起始平台113上。起始套管4具有向上突出的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41,42。竖向冷弯薄壁型钢51,52套在起始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41,42并例如用螺栓或焊接固定连接起来。0052如图1、3和4所示,混凝土墙板结构构件在施工现场时还包。

48、括外侧混凝土模板131和内侧混凝土模板132。外侧混凝土模板131处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一侧,内侧混凝土模板132处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的另一侧。当然,可以理解,在浇注混凝土而成形之后,如果使用的是普通可拆卸混凝土模板,将要把混凝土模板拆除,最终硬化成形的墙板不带混凝土模板;如果使用永久混凝土模板,永久混凝土模板将成为最终成形的墙板的一部分。0053如图1和2所清楚显示的,在两根竖向冷弯薄壁型钢上的龙骨卷边冲孔191,192彼此正对,龙骨卷边冲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混凝土板结构构件的主平面垂直。在一部分根据拉接点数量的需要而定龙骨卷边冲孔191,192中贯穿拉接栓111。外侧拉紧套管171处。

49、在外侧混凝土模板131与处在外侧的竖向冷弯薄壁型钢51之间。内侧拉紧套管172处在内侧混凝土模板132与处在内侧的竖向冷弯薄壁型钢52之间。两个拉紧套管171和172螺纹连接在拉接栓111的两端上。在外侧拉紧栓161与外侧混凝土模板131之间设有对外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外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121和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141,在内侧拉紧栓162与内侧混凝土模板132之间设有对内侧混凝土模板提供支撑的内侧竖向混凝土模板龙骨122和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142。外侧拉紧栓161依次穿过外侧垫片151、外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141、外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121和外侧混凝土模板131与外侧拉紧套管171螺纹连接,以将外侧混凝土模板与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接,并使其受到足够的支撑成为稳定的结构。内侧拉紧栓162依次穿过内侧垫片152、内侧混凝土模板横向龙骨142、内侧混凝土模板竖向龙骨122和内侧混凝土模板132与内侧拉紧说明书CN102477770A128/11页13套管172螺纹连接,以将内侧混凝土模板与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固定连接,并使其受到足够的支撑成为稳定的结构。0054如图1和2所示,每个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所包括的两根竖向冷弯薄壁型钢都为槽C形型钢,以两个型钢的槽互相相对的方式对置。可以理解,外侧混凝土模板和内侧混凝土模板都可以为模数化混凝土模板。0055在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