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梳编束牵引头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技术中穿梭作业用的器具,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梳编束牵引头。
背景技术
预应力钢绞线是有2、3、7、19根高强度钢丝构成的绞合钢缆,并经消除应力处理适合预应力混凝土或类似用途。
建筑工程预应力技术施工时,常进行穿梭作业,要将钢绞线在已经扎好的钢筋架中穿行,并布置成一定的形状。穿索一般由工人进行,需要多人配合一根一根地穿,费时费力,效率低。如果钢绞线很长,就会增加穿索的难度。实际应用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一般为桥梁的主要承重结构,预应力施工质量是影响桥梁主体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桥梁的跨度较大,预留的预应力孔道长度较长,孔径较小,如何使较长的预应力钢绞线准确顺利的穿过预留孔道是一个施工技术难题。但在现有技术中往往由于多跟钢绞线之间容易发生缠绕、交叉,不仅增加了穿套时的难度,同时在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时也会造成预应力数据的偏差,影响使用效果。同束的各个钢绞线受力不均,影响其使用寿命,受理大的会早期疲劳断裂,反应后导致预应力丧失,进而梁体下挠、垮塌,增大了使用危险。
为了便于牵引钢绞线,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820036485.X公开了一种钢绞线快速牵引接头,其中锥销的设计提高了牵引效率,但是接头本体分成锁紧套与锁紧套通过弹性销组件固定连接的设计,结构复杂,提高了零件加工和实际生产中操作的难度。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820035829.5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牵引头,包括牵引头和预应力钢绞线固定板,其中,牵引头的内螺纹和预应力钢绞线固定板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同时固定板定位螺栓加强紧固,虽然结构简单紧凑,但是固定板缺乏轴向固定,在牵引过程中钢绞线固定板与牵引头连接不稳定,容易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梳编束牵引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梳编束牵引头,包括牵引头、钢绞线固定板和楔形块,所述牵引头包含前端球形头和后端空心圆柱,球形头的轴心设有贯通的牵引孔,空心圆柱的内孔为锥形孔且锥形孔的小端与牵引孔相连,所述牵引头后端侧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钢绞线固定板上设有与预应力钢绞线相同股数的定位孔,所述楔形块填放在牵引头和钢绞线固定板间的空隙,通过定位螺钉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楔形块包含前端直角三角形块和后端矩形块,矩形块上设有沉头孔,其中沉头孔的中心线与牵引头上螺纹孔的中心线重合,直角三角形块的斜边与牵引头内部锥形孔相配合,楔形块下底面直角边在与钢绞线固定板接触的部分和未与钢绞线固定板接触部分的临界处设有台肩。
优选地,所述楔形块至少设有2个,楔形块所设位置应保持对称。
优选地,钢绞线的外壁与所述钢绞线固定板上的定位孔的内沿间隙配合。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个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钢绞线固定板的限定,避免了钢绞线的缠绕和因穿束不当导致张拉时钢绞线受力不均。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方便装配和维修,提高了构件工作时的稳定性,即使穿过波纹管时,仍可保持多条钢绞线的相对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牵引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创造钢绞线固定板结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创造钢绞线固定板结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创造钢绞线楔形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牵引头,2-钢绞线固定板,3-楔形块,4-牵引孔,21-定位孔,11-螺纹孔,21-沉头孔,5-定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梳编束牵引头,包括牵引头1、钢绞线固定板2和楔形块3,所述牵引头1包含前端球形头和后端空心圆柱,球形头的轴心设有贯通的牵引孔4,空心圆柱的内孔为锥形孔且锥形孔的小端与牵引孔4相连,所述牵引头1后端侧壁上设有螺纹孔11,所述钢绞线固定板2上设有与预应力钢绞线相同股数的定位孔21,所述楔形块3填放在牵引头1和钢绞线固定板2间的空隙,通过定位螺钉5连接固定。所述楔形块3包含前端直角三角形块和后端矩形块,矩形块上设有沉头孔31,其中沉头孔31的中心线与牵引头上螺纹孔11的中心线重合,直角三角形块的斜边与牵引头1内部锥形孔相配合,楔形块3下底面直角边在与钢绞线固定板2接触的部分和未与钢绞线固定板2接触部分的临界处设有台肩。所述楔形块3至少设有2个,楔形块3所设位置应保持对称。钢绞线的外壁与所述钢绞线固定板2上的定位孔21的内沿间隙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钢绞线固定板的限定,避免了钢绞线的缠绕和因穿束不当导致张拉时钢绞线受力不均。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方便装配和维修,提高了构件工作时的稳定性,即使穿过波纹管时,仍可保持多条钢绞线的相对位置。
以上对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