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压合力置换马桶.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25536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78785.0

申请日:

2015.07.02

公开号:

CN105317093A

公开日:

2016.02.10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E03D11/02; E03D11/13

主分类号:

E03D11/02

申请人:

佛山市恒洁卫浴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少潮; 段鳗珊

地址:

528137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中心科技工业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压合力置换马桶,它包括:面板、分水平台、右出水孔、挡水板、坐圈、左出水孔、导水圈、便盆、排污管入口、排污管出口、排污管、落水口,因为借助便盆底下设置导水圈将有压力的水流传导到了坐圈前部,从而使左出水孔、右出水孔的水流方向与排污管入口置换水流方向一致,实现了排污管快速形成虹吸和大力置换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导压合力置换马桶,它包括:面板、分水平台、右出水孔、挡水板、坐圈、左出水孔、导水圈、便盆、排污管入口、排污管出口、排污管、落水口,其特征在于:便盆底(1)下设置有导水圈(7);借用分水平台(2)将坐圈(5)前部左出水孔(6)、右出水孔(3)的水流进行均匀分配;左出水孔(6)、右出水孔(3)出来的洗刷水流方向与排污管入口(10)置换水流方向一致。

说明书

导压合力置换马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桶,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便盆底下导水圈传导水压,借用分水平台将坐圈前部左出水孔、右出水孔的水流进行均匀分配,使左出水孔、右出水孔出来的洗刷水流方向与排污管入口置换水流方向一致的导压合力置换马桶。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马桶流行一种叫做旋冲的冲洗方式,主要是在坐圈的后半部分开两个孔,利用分水平台将顺着便盆流动的水均匀地分散在便盆底进行洗刷。这种冲洗方式是早几年前国外一个知名卫浴厂家最先设计的,近年来国内很多厂家在变着花样模仿。

这种旋冲洗刷方式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和冲洗时水流好看的优点,但事实上只好看而不中用。从流体力学原理来讲,这种设计违背了动能守恒和流体方向守恒两个定律:在动能守恒方面,水流在敞口的容器内水流遇到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是主要的,设计的旋冲方式水流在敞口的便盆底路径很长,水流通过的路径越长,动能损失越多,到最后只有靠水的自身重量作用于洗刷便盆,洗刷效果不好;在方向守恒方面,设计冲水的出口在坐圈后部,冲洗水流的方向正好与排污管入口置换水流方向相反。所以,现行的旋冲结构方式是欠科学的。

早在2007年,为解决现行马桶洗刷力不够的问题我发明了“导压便盆”,这个专利在广东恒卫浴有限公司普遍采用,使马桶的洗刷力和置换率提高了一倍以上。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导压便盆”的结构都是应用在有导水圈的马桶上,工人需要在导水圈上打30多个洗刷孔,洗刷孔的大小、多少和方向都要严格控制,操作时比较麻烦。如何让用户认为冲洗时水流比较好看的旋冲方式结合“导压便盆”的原理对马桶的便盆结构进行改良呢?我们作了如下探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桶,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便盆底下导水圈传导水压,借用分水平台将坐圈前部左出水孔、右出水孔的水流进行均匀分配,使左出水孔、右出水孔出来的洗刷水流方向与排污管入口置换水流方向一致的导压合力置换马桶。

我们知道,市场上现在流行旋冲马桶由于违背了流动能守恒和流体方向守恒原理,从而严重影响了马桶的冲洗效果;同时我们还知道,“导压便盆”的原理可以将带压的水流引导到坐圈前面,从而实现洗刷水流方向与排污管入口置换水流方向的一致。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提供一种如下结构的导压合力置换马桶而解决的,该导压合力置换马桶包括:面板、分水平台、右出水孔、挡水板、坐圈、左出水孔、导水圈、便盆、排污管入口、排污管出口、排污管、落水口,其特征在于:便盆底下设置有导水圈;借用分水平台将坐圈前部左出水孔、右出水孔的水流进行均匀分配;左出水孔、右出水孔出来的洗刷水流方向与排污管入口置换水流方向一致。

本发明导压合力置换马桶与市场现行旋冲式马桶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一是增强了洗刷功能。现行旋冲马桶设计违背了动能守恒定律,因为在动能守恒方面,水流在敞口的容器内水流遇到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是主要的,设计的旋冲方式水流在敞口的便盆底路径很长,水流通过的路径越长,动能损失越多,到最后只有靠水的自身重量作用于洗刷便盆,洗刷效果不好。本发明导压合力置换马桶利用“导压便盆”的原理,从便盆底下由一支密闭的管道将带压的冲洗水源输送到了便盆前端,也就是说把冲洗水流的动能移到了便盆的前端,水流从左、右两个出水孔出来后就立即对便盆的重点部位进行清洗,冲洗的距离短,动能在敞口的便盆中损失小,所以洗刷功能大大增强。

二是增强了置换功能。现行旋冲马桶设计违背了方向守恒定律,设计冲水的出口在坐圈后部,冲洗水流的方向正好与排污管入口置换水流方向相反。水流只能靠自由落体的力慢慢流入便盆底,水流初始的动能对脏水脏物的置换没有一点帮助。所以,现行的旋冲结构方式洗刷便盆后的水流对于脏水脏物的置换是起不到帮助作用。本发明导压合力置换马桶利用“导压便盆”的原理,从便盆底下由一支密闭的管道将带压的冲洗水源输送到了便盆前端,水流从左、右出水孔冲出来后,沿着分水平台均匀地顺势冲洗便盆,主要水流最终会朝着排污管入口置换水流方向冲去,这样就对脏水、脏物形成一个朝排污管内推进的作用,帮助了排污管形成虹吸力和增大置换率。

三是实现了节水效果。马桶要想节水,必须满足较高的压力和较大的水流两个先决条件。现在的旋冲马桶是在坐圈的后半部分开两个孔,利用分水平台将顺着便盆流动的水均匀地分散在便盆底进行洗刷。对于便盆而言,重要的是便盆的前半部分要用力洗刷。现在的旋冲马桶是后部供水,水流跑到最前面后又掉下来再洗便盆,初始的动能已经丧失,说是洗刷便盆并不贴切,只能说是淋湿便盆,根本谈不上有洗刷力。另外,洗刷的水流方向性设计也不科学。从便盆后部出水,其出水方向与排污管入口水流方向是相反的,起不到帮助置换的作用。所以,这种设计不能帮助实现节水效果。本发明导压合力置换马桶利用“导压便盆”的原理,从便盆底下由一支密闭的管道将带压的冲洗水源输送到了便盆前端,水流从左、右出水孔冲出来后,带着压力的水流沿着分水平台均匀地顺势冲洗便盆。因为左右出水口设计在便盆的前部,水流冲洗的方向正好与排污管入口水流方向是相同,带有一定动能的水流顺着便盆的斜度直接冲进排污管,起到了合力置换脏水脏物的作用。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导压合力置换马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导压合力置换马桶剖面结构示意图。

1—面板,2—分水平台,3—右出水孔,4—挡水板,5—坐圈,6—左出水孔,7—导水圈,8—便盆,9—排污管入口,10—排污管出口,11—排污管,12—落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导压合力置换马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与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中:面板1与坐圈5在同一平面上。面板1的后部开有落水口12,面板1前部的坐圈5之下设有左出水孔6和右出水孔3。左出水孔6和右出水孔3之间的连接板为挡水板4,其下面设有分水平台2。水平台2之下设有导水圈7。便盆8将导水圈7与排污管入口9之间进行顺畅连接。排污管10的末端为排污管出口11。

图1中:便盆8与导水圈7结构在一起,其平台为分水平台2。分水平台2之上部的平台为坐圈5。

当人们开始冲洗时,落水口12的水流经导水圈7传送到挡水板4后被迫只能从左出水孔6和右出水孔3流出。左出水孔6和右出水孔3流出的水经分水平台2顺着便盆8的周边均匀地将有一定初速度的水流冲入排污管入口9。由于左出水孔6和右出水孔3是分别从便盆8两侧冲出来水流,在水流冲到排污管入口9时,两股水流便形成合力同时冲入排污管入口9,这个水流的方向正好与排污管入口9所需水流的方向相同。这样,既有助于排污管11尽早形成虹吸,也有助于排污管11形成虹吸后加速水流的速度,实现最佳置换脏水脏物的效果。

毫无疑问,本发明导压合力置换马桶还可以有多种变换及改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左、右出水口位置和方向的种种变幻等。总之,本发明导压合力置换马桶的保护范围还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交换、替代及改形。

导压合力置换马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导压合力置换马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导压合力置换马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压合力置换马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压合力置换马桶.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压合力置换马桶,它包括:面板、分水平台、右出水孔、挡水板、坐圈、左出水孔、导水圈、便盆、排污管入口、排污管出口、排污管、落水口,因为借助便盆底下设置导水圈将有压力的水流传导到了坐圈前部,从而使左出水孔、右出水孔的水流方向与排污管入口置换水流方向一致,实现了排污管快速形成虹吸和大力置换的效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