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构造.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124522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0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03982.2

申请日:

1995.03.31

公开号:

CN1113285A

公开日:

1995.12.1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2.11.20|||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E04G9/00

主分类号:

E04G9/00

申请人:

深川博;

发明人:

深川博

地址:

日本北海道

优先权:

1994.03.31 JP 83649/94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王树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或土木工程中以模板为壁面形成混凝土浇灌空间的模板构造,将棒材或线材编成网状,在其边缘设置支承构件,把具有比模型板强度高的多个模板网配置在要构筑的混凝土构体周围,再将模型板加在此模板网上,用模板网从外侧支承模型板,在面对面模型板间形成混凝土浇灌空间,具有容易进行模板组装、拆卸提高作业性、大幅度缩短工期,容易在工场进行模板构件的成批生产,利用率高,经济性好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模板构造,以模型板为壁面形成混凝土浇灌空间,其特征在于将棒材或线材编成网,在其边缘设置支承构件,把具有比上述模型板强度还高的多个模板网配置在要构筑的混凝土构体周围,再将模型板加在此模板网上,用模板网从外侧支承所述模型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构成建筑物支柱部分和梁部分上连续地架设所述模板网,将模型板配置在其内侧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模型板构成可透视构造。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板网两边缘的支承构件间设置增强构件。
5: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用连接件进行面对面的模板网相互连接,并使其保持规定的间隔。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建筑或土木工程中以模板的壁面形成混凝土浇灌空间的模板构造。

    以往,建筑施工中的模板使用多根支承构件(钢管、钢筋或柱状木材等)从内外两侧支承由木板或钢板形成的模型板,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估计混凝土已硬化后将模型板逐块卸下,然而,因需要在构筑每层建筑体时反复进行模型板组装和拆卸,因而存在以下问题。

    ①模型板的组装、拆卸很费工夫,作业性很差。

    ②由于需要设置支承来自上部荷重的支柱,从而使作业空间更趋狭小施工现场混乱。

    ③若是高层建筑从混凝土的强度方面考虑,会使每次混凝土浇灌高度受到限制,工期拖长。

    ④在使用木制模型板时,对加工熟练程度要求高,且难以在工场进行批量生产。

    ⑤由于模板的每次使用损耗大,利用率低,不经济。

    ⑥混凝土浇灌后,不能对模板内混凝土表面状态及其硬化过程进行直接监视,也无法避免最终形成粗制的混凝土构体。

    因此,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使模板组装、拆卸十分简单,作业性好,使工期大幅度缩短,以及能在工场进行模板构件的成批生产,利用率高、经济性好,还能在混凝土浇灌后直接监视模板内混凝土表面状态及其硬化过程的模板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模板构造,将棒材或线材编成网状,在其边缘设置支承构件,把具有比模框板强度还高的多个模板网配置在要构筑的混凝土构体周围,将模型板加在此模板网上,用模板网从外侧支承此模型板。

    若在建筑体支柱部分和梁部分上连续架设模板网,再将模型板配置在其内侧,能在构成建筑体支柱部分和梁部分上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灌,同时进行支柱和梁的施工。

    通过形成可透视的模型板,能从外部直接监视模板内部。此外,为了使模板网的棒状构件的中间部得到加强,最好是在模板网两边的支承构件间设置增强构件。用连接件使面对面地模板网相互连接,使其间保持规定间隔。

    根据本发明模板结构,由于将模板网自身构成例如混凝土构体的支柱或梁的外周,并能独立,再将模型板加在模板网上仅依此支承模型板,因此,不需要为支承模型板的其它支承材料。在进行混凝土浇灌时,由于用模板网从外侧加强模型板,能充分确保每次混凝土浇灌高度及范围,此外,也不需要使模型板具有自身能承受混凝土压力那样的厚度或强度,因而也可使用薄的或强度低的材料。为将模板网配置在要构成的混凝土构体周围,以及将若干模板网连成平面的和立体的,因在其边缘设支承构件而变得容易,此外,若使该连接状态解体时,也能同时将模型板卸下。由于不使模板网和混凝土直接接触,因而能反复使用。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该实施例侧视图,

    图3为该实施例纵剖面图,

    图4为该实施例俯视图,

    图5为该实施例局部放大横剖面图,

    图6为模板网和模型板的局部立体图,

    图7为表示使用网状模型板例子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面对面的两模板网和连接此模板网的各种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9为图8所示一种连接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0为图8所示另一种连接件的分解立体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模板构造使用多个模板网1,使其和构成建筑体支柱部分2以及构成梁部分3相连,而且在各部分架设成箱状,在该箱内侧按照将上面空出而围成一周的方式配置模型板4(参照图3,图4),作为整体、形成各部分具有空洞,即混凝土浇灌空间5、6的临时构体。如图4,图5所示使构成支柱部分2的混凝土浇灌空间5和构成梁部分3的混凝土浇灌空间6相互连通,从而能连续浇灌混凝土。

    如图6所示,将钢材(图中为L形钢材)等长形状支承构件10固定在由钢筋等棒材(或线材)7、8编成格子状的网9的外边缘上,进而,按照需要,如图1,2,3所示将多根增强构件11斜向固定在两边缘支承构件10,10间,使网9的外面得到增强而构成各模板网1,它作为整体,比模型板4具有更高的强度。这种模板网1和模型板4可分别在不同工场内制造。

    由于模型框板4被保持在模板网1上,而从外侧得到增强,因此,模型板自身不需要具有原来程度的模型板自身适应混凝土压力的强度。因此,本发明使用的模型板4,例如即使为纸、塑料、发泡苯乙烯或玻璃纤维等易加工的较薄材料,也能十分耐用。此外,用透明材料,例如透明或半透明的强化塑料、丙烯或氯乙烯等制造模型板4,如图7所示,通过使用网眼大小达到不使混凝土泄出程度的模板网板4a,能从外侧直接监视型框内部的混凝土。图7表示将两块模板网1,1按规定间隔形成面对面,用此模板网1,1分别将两块网状模板4a,4a保持住的状态。

    面对面配置的模板网1,1需用连接件进行连接,使相互间保持规定间隔。图8表示用于这种连接的现有的连接件,图9、图10分别表示这种连接件的两个例子。

    图8中,连接件12可由一块金属板制成用于使面对面两块模板网1,1上端的间隔保持一定,还用于在混凝土浇灌空间6的外侧将两块模板网1,1的支承构件10,10相互间连接起来,在图7的例中也使用了此连接件12。

    图8,图9所示的连接件13A从混凝土浇灌空间6通过,用于连接两块模板网1,1是由在其两端部固定着支承板14并带有螺纹的连接杆15,一对按压件16,16和螺母17,17组成。在使用此连接件13A时,使连接杆15的两端部从面对面两块模型板4,4中穿出,将各按压件16的两端部挂在模板网1的两根纵杆8(或横杆7)上,将螺母17拧入连接杆15的螺纹部,用承受板14和按压件16将模型板4和两根杆8(或7)夹住。图8和图10所示的连接件13B是使用按压圆板18,代替连接件13A中的按压件16。

    图7和图8所示的连接件13C是使用按压钢管19的按压件20,代替连接件13A中的按压件16,通过钢管19按压模板网1。

    此外,上述实施例用于建筑施工场合,然而,不用说,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土木工程场合。

    现对本发明效果举例说明如下。

    ①由于将模板网自身构成混凝土构体的例如支柱或梁的外围而自立,再将模型板加在模板网内侧,仅据此来支承模型板,而省去为支承模型板的其它支承构件,因此使模板的组装、拆卸非常容易,作业性好,并可大幅度缩短工期。

    ②在进行混凝土浇灌时,由于用模板网从外侧加强模型板,能充分确保每次混凝土浇灌高度和范围,越是高层,工期缩短的效果越明显。

    ③由于不需要使模型板具有自身能经受混凝土压力的厚度或强度,能使用薄的或强度低的材料并能使用以往作为模型板不能使用的材料,从而使模型板材料选择范围宽,也更经济。

    ④为将模板网配置在要构成的混凝土构体周围,以及将若干模板网连成平面和立体,因在其边缘设支承构件而变得容易,此外,若使此连接状态解体时,由于能同时将模型板卸下,使模板的组装、拆卸的作业性十分优良。

    ⑤由于使模板网不和混凝土直接接触,因而能反复使用,而且其结构已能在工场进行成批制造,因此,即使使用利用率低的模型板,但作为模板总体的经济性也很高。

    此外,若连续在建筑体支柱部分和梁部分上架设模板网,在其内侧配置模型板,能同时对建筑体支柱部分和梁部分进行混凝土浇灌,同时进行支柱和梁的施工。

    根据本发明,将模型板制成可透视构件,从而能从外部直接监视型框内部,能防止最终产生粗制的混凝土构体。

    根据本发明,在模板网两边缘的支承构件间设置增强构件,能使模板网强度提高。

    根据本发明,用连接件进行面对面模板网相互间的连接,使其保持规定间隔的话,也能使模型板间保持规定的间隔。

模板构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模板构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模板构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板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构造.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建筑或土木工程中以模板为壁面形成混凝土浇灌空间的模板构造,将棒材或线材编成网状,在其边缘设置支承构件,把具有比模型板强度高的多个模板网配置在要构筑的混凝土构体周围,再将模型板加在此模板网上,用模板网从外侧支承模型板,在面对面模型板间形成混凝土浇灌空间,具有容易进行模板组装、拆卸提高作业性、大幅度缩短工期,容易在工场进行模板构件的成批生产,利用率高,经济性好等优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