煞车压力调节装置.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229122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46640.2

申请日:

2009.06.03

公开号:

CN101905732A

公开日:

2010.12.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2L 3/02公开日:201012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L 3/02申请日:20090603|||公开

IPC分类号:

B62L3/02

主分类号:

B62L3/02

申请人:

吴国振

发明人:

吴国振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周国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煞车压力调节装置,包含一载板;一设于载板上的连动机构,其至少包含有一固定板、一相邻设于固定板一侧的活动板及一活动设于固定板与活动板一端的杠杆;一设于固定板上且与杠杆一端连接的第一煞车机构;一设于活动板上且与第一煞车机构连接并位于杠杆另一端的第二煞车机构以及一设于载板上且与第一煞车机构连接的带动机构;通过此,使本发明与机车或自行车的煞车装置连接以作为调节分配该煞车装置的煞车力道,进一步达到有效控制煞车行程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煞车压力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一载板 ; 一连动机构, 设于载板上, 其至少包含有一固定板、 一相邻设于固定板一侧的活动板及 一活动设于固定板与活动板一端的杠杆 ; 一第一煞车机构, 设于固定板上且与杠杆的一端连接 ; 一第二煞车机构, 设于活动板上且与第一煞车机构连接, 并位于杠杆的另一端 ; 以及 一带动机构, 设于载板上且与第一煞车机构连接。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煞车压力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载板上罩有一封盖。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煞车压力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杠杆上穿有一支点, 而该支 点的穿设位置使杠杆的前端与后端形成七比三的比例, 且该杠杆前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挡 块。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煞车压力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煞车机构至少包含有 一与杠杆连接的转换单元、 一设于转换单元一端的第一固定轮及一设于第一固定轮下方一 侧的拉线滚轮, 而该转换单元的一端设有第一拉线, 该第一拉线由第一固定轮加以限位并 与拉线滚轮固接后延伸出载板。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煞车压力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转换单元至少具有一连接 块、 一拉升块及一设于连接块与拉升块间的预压弹簧, 且该拉升块与第一拉线连接。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煞车压力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煞车机构至少包含有 一滑块、 一设于滑块内的限位部、 一设于滑块一端的第二固定轮、 一连接于滑块一端面且由 第二固定轮加以限位并与第一煞车机构连接的第二拉线及一设于滑块另一端面且穿过杠 杆后延伸出载板的第三拉线。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煞车压力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带动机构至少包含有二相 邻设置的第一与第二固定块、 一活动设于第一与第二固定块一端的动滑轮、 一绕设于动滑 轮上且两端分别活动穿设第一与第二固定块的第四拉线及分别固设于第四拉在线且与第 一与第二固定块抵靠的第一与第二限制块。

说明书


煞车压力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煞车压力调节装置设计, 尤指一种使本发明与机车或自行车的煞车装 置连接以作为调节分配该煞车装置的煞车力道, 进一步达到有效控制煞车行程的效果。
     背景技术 现有机车与自行车煞车基本是通过双手按压两煞车手把以进行煞车动作, 况且单 手通常只能控制前轮或后轮的煞车, 如果发生如下坡煞车不及的紧急事件时, 由于骑乘者 双手握持的力道不一, 故控制煞车时, 常因前轮煞车力道较后轮煞车力道强, 有可能造成煞 车时的后轮离地向上翘起, 导致整车因惯性容易往前翻落或翻倾, 更何况如有其中一轮的 煞车线断损, 其煞车的效能更是大打折扣且产生潜在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 在于避免上述现有缺失持续存在, 使本发明与机车或自行车 的煞车装置连接以作为调节分配该煞车装置的煞车力道, 进一步达到有效控制煞车行程的 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 本发明是一种煞车压力调节装置, 包含一载板 ; 一设于载板上的连 动机构, 其至少包含有一固定板、 一相邻设于固定板一侧的活动板及一活动设于固定板与 活动板一端的杠杆 ; 一设于固定板上且与杠杆一端连接的第一煞车机构 ; 一设于活动板上 且与第一煞车机构连接并位于杠杆另一端的第二煞车机构以及一设于载板上且与第一煞 车机构连接的带动机构。
     综上所述, 本发明煞车压力调节装置确实有效改进现有缺失, 使本发明与机车或 自行车的煞车装置连接以作为调节分配该煞车装置的煞车力道, 进一步达到有效控制煞车 行程的效果, 使本发明能更进步、 实用且符合骑乘者所需。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的组装使用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载板 1 封盖 11 连动机构 2 固定板 21 活动板 22 杠杆 23 支点 24 挡块 25、 26 第一煞车机构 3 转换单元 31 连接块 311 拉升块 312 预压弹簧 313 第一固定轮 32 拉线滚轮 33 第一拉线 34第二煞车机构 4 滑块 41 限位部 42 第二固定轮 43 第二拉线 44 第三拉线 45 带动机构 5 第一、 二固定块 51、 52 动滑轮 53 第四拉线 54 第一、 二限制块 55、 56 左煞车线 60 右煞车线 61 前煞车 62 后煞车 63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 1 所示, 是本发明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如图所示 : 本发明一种煞车压力 调节装置, 其至少是由一载板 1、 一连动机构 2、 一第一煞车机构 3、 一第二煞车机构 4 以及一 带动机构 5 所构成。
     上述该载板 1 上是可罩有一封盖 11。 该连动机构 2 设于载板 1 上, 其至少包含有一固定板 21、 一相邻设于固定板 21 一 侧的活动板 22 及一活动设于固定板 21 与活动板 22 一端的杠杆 23, 该杠杆 23 上穿有一支 点 24, 而该支点 24 的穿设位置使杠杆 23 的前端与后端形成七比三的比例 ( 此比例是本发 明的较佳实施数据, 其实际运用的比例是依支点 24 所在位置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 且该杠 杆 23 前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挡块 25、 26。
     该第一煞车机构 3 设于固定板 21 上且与杠杆 23 的一端连接, 而该第一煞车机构 3 至少包含有一与杠杆 23 连接的转换单元 31、 一设于转换单元 31 一端且固定于固定板 21 上的第一固定轮 32 及一设于第一固定轮 32 下方一侧的拉线滚轮 33, 而该转换单元 31 的一 端设有第一拉线 34, 该第一拉线 34 由第一固定轮 32 加以限位并与拉线滚轮 33 固接后延伸 出载板 1, 其中转换单元 31 至少具有一连接块 311、 一拉升块 312 及一设于连接块 311 与拉 升块 312 间的预压弹簧 313, 且该拉升块 312 是与第一拉线 34 连接。
     该第二煞车机构 4 设于活动板 22 上且与第一煞车机构 3 连接, 并位于杠杆 23 的 另一端, 而该第二煞车机构 4 至少包含有一滑块 41、 一设于滑块 41 内的限位部 42、 一设于 滑块 41 一端的第二固定轮 43、 一连接于滑块 41 一端面且由第二固定轮 43 加以限位并与拉 线滚轮 33 连接的第二拉线 44 及一设于滑块 41 另一端面且穿过杠杆 23 后延伸出载板 1 的 第三拉线 45。
     该带动机构 5 设于载板 1 上且与第一煞车机构 3 连接, 而该带动机构 5 至少包含 有二相邻设置的第一与第二固定块 51、 52、 一活动设于第一与第二固定块 51、 52 一端且与 拉升块 312 接合的动滑轮 53、 一绕设于动滑轮 53 上且两端分别活动穿设第一与第二固定块 51、 52 的第四拉线 54 及分别固设于第四拉线 54 上且与第一与第二固定块 51、 52 抵靠的第 一与第二限制块 55、 56。如是, 通过由上述结构组合成一全新的煞车压力调节装置。
     再请参阅图 2 所示, 是本发明的组装使用示意图。如图所示 : 当本发明于运用时, 可与机车或自行车等行动载具的煞车装置连接使用, 而当组装时, 将第四拉线 54 的两端分 别与行动载具的左煞车线 60 与右煞车线 61 连接, 且将第一煞车机构 3 的第一拉线 34 与车
     辆的前煞车 62 连接, 而第二煞车机构 4 的第三拉线 45 则与行动载具的后煞车 63 连接, 如 此即可完成与机车或自行车等行动载具的煞车装置连接。
     当左煞车线 60 动作时, 拉动第四拉线 54, 而由于第一限制块 55 限制了第一固定块 51 以上第四拉线 54 的线长改变, 故直线上升的动滑轮 53 即会随之上升而令煞车开始启动, 此时动滑轮 53 上升所需的力量即由左煞车线 60 与第一限制块 55 压在第一固定块 51 上的 力量作为提供, 而当右煞车线 61 动作时, 由于第二限制块 56 限制了第二固定块 52 以上第 四拉线 54 的线长改变, 故直线上升的动滑轮 53 即会随之上升而令煞车启动, 此时动滑轮 53 上升所需的力量即由右煞车线 61 与第二限制块 56 压在第二固定块 52 上的力量作为提供, 另当左煞车线 60 与右煞车线 61 同时动作时, 由于第一限制块 55 与第二限制块 56 以上第 四拉线 54 的线长缩短, 故第一限制块 55 与第二限制块 56 即会上升, 相对带动动滑轮 53 直 线上升而令煞车启动, 此时动滑轮 53 上升所需的力量即由左煞车线 60 与右煞车线 61 作为 提供, 由上述可知煞车的启动是可以由左煞车线 60 与右煞车线 61 单独启动或同时启动。
     因此动滑轮 53 上升时即会带动转换单元 31 内的拉升块 312, 该拉升块 312 受预压 弹簧 313 的弹簧压力 ( 预压弹簧 313 装在转换单元 31 内时已先行预压, 除非拉升块 312 往 上拉升的力道大于预压弹簧 313 的预压压力, 否则弹簧长度是保持不变的 ) 即会令转换单 元 31 带动杠杆 23 往逆时针方向旋转, 此时拉升块 312 所连接的第一拉线 34 即会往上升而 拉动原本行动载具上的前煞车 62, 而后煞车 63 的动作, 是当杠杆 23 往逆时针方向旋转时, 同时亦令活动板 22 随之下降动作, 此时活动板 22 上的限位部 42 即会带动滑块 41 而令该 滑块 41 随活动板 22 作相同路径的下降, 而该滑块 41 上方的第三拉线 4 即会连带向下而拉 动原本行动载具上的后煞车 63, 至于第一拉线 34 与第三拉线 45 遭拉扯的线长比例是以支 点 24 于杠杆 23 上所在的位置作为决定, 本发明第一拉线 34 与第三拉线 45 的比例为七比 三, 其中挡块 25 限制于未起动煞车时而使杠杆 23 呈一水平状态, 如果动滑轮 53 上升带动 杠杆 23 往逆时针方向旋转时, 启动第一煞车机构 3 直到杠杆 23 碰到挡块 26 时方完成第一 段煞车, 但若动滑轮 53 受第四拉线 54 拉扯而继续上升即启动第二煞车机构 4, 此时由于杠 杆 23 受挡块 26 限制而无法继续往逆时针方向旋转, 动滑轮 53 即会带动拉升块 312 上升而 拉动该拉升块 312 下方的第一拉线 34, 再加上第一拉线 34 与拉线滚轮 33 固接, 故第一煞 车机构 3 的第一拉线 34 于拉升时将使拉线滚轮 33 往逆时针方向转动, 由于该拉线滚轮 33 一端是半径较小的圆弧, 另端为半径较大的圆弧, 而两大小不同的圆弧比例同样为七比三, 故当拉线滚轮 33 往逆时针方向转动时, 即会依比例的设定而拉动第二拉线 44, 如此该第二 拉线 44 的另端即连接到滑块 41 下方, 此时因第二拉线 44 的拉动而同时带动滑块 41 以令 该滑块 41 下降进而拉动第三拉线 45, 终使第二煞车机构 4 于第一煞车机构 3 的动作完成 后得以继续作动 ; 另该第一煞车机构 3 的前、 后煞车 62、 63 比例为三比七, 故于第二煞车机 构 4 作动时的比例即对调为七比三, 如此可令左煞车线 60 与右煞车线 61 到达极限时, 前、 后煞车 62、 63 的行程亦同时到达极限。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 因此凡参 照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 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 盖的范围内。

煞车压力调节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煞车压力调节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煞车压力调节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煞车压力调节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煞车压力调节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煞车压力调节装置,包含一载板;一设于载板上的连动机构,其至少包含有一固定板、一相邻设于固定板一侧的活动板及一活动设于固定板与活动板一端的杠杆;一设于固定板上且与杠杆一端连接的第一煞车机构;一设于活动板上且与第一煞车机构连接并位于杠杆另一端的第二煞车机构以及一设于载板上且与第一煞车机构连接的带动机构;通过此,使本发明与机车或自行车的煞车装置连接以作为调节分配该煞车装置的煞车力道,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