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钢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领域,具体为一种轻钢建筑物。
背景技术
全球资源能源消耗及世界各国对环境资源能源节约要求的日益提高,建筑结构性材料的资源消耗和建筑物整体的保温性能及其综合的技术指标如性能指标的耐久性、安全可靠性、使用舒适性和维护便捷性等也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建筑物体的资源能源节约技术的开发应用成为了各国重要的能源战略之一。我国现时实行了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多采用发泡型的保温板材经加工粘贴或粘挂紧固在外墙面;或发泡颗粒混合砂浆批嵌成某厚度在外墙面,使建筑物的围护墙体外侧被具有隔热性能的材料包裹;建筑内保温系统是将具有隔热性能的材料粘附或紧固在建筑物的内侧墙面,上述两种技术和工艺从客观的效果应用上初步缓解了建筑物体的保温节能需求。随着大量建筑工程现有保温技术的实践,外墙外保温层的耐久坚固性能、维护维修以及施工质量所受气候影响,材质影响,人员素质影响等,受到了业内越来越多的质疑;建筑内保温规避了外墙面耐久性和施工免受气候影响的问题,但在阻断冷、热桥的工艺方面上存在技术上的缺陷,寒冷地区和酷热地区的内保温技术难以达到50%以上或65%的节能指标要求。同时,作为建筑物的建筑材料单元,砌块是建筑施工时经常使用的材料,由砌块逐块搭接砌筑从而形成建筑物的墙体结构。目前的砌块通常为实心或空心多面立方体,由粘土、沙石混凝土等材料制成,砌筑时,砌块的各表面通过混凝土砂浆和另一块砌块的一表面粘合,由此逐块搭接沿平面展开从而形成围墙体系,待混凝土砂浆凝结固化后围墙体系也随之被稳定下来。这种围墙体系仅利用了混凝土的凝结固化作用,所形成的砌块墙体对于围墙体系稳固性的贡献不足以抗衡地震等强外力的破坏作用,这就使得传统的砌筑墙体结构存在缺陷。而混凝土建筑的水泥和水在建筑工程和建材生产中占有了资源能源消耗比例的大部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在节约资源能源方面存在的部分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保温性能可靠、舒适品质性好、适用气候温差范围广、资源能源消耗低的建筑物,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钢建筑物。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轻钢建筑物,由砌块和轻钢龙骨装配成围墙,并由轻钢龙骨组合的立柱、楼面架、屋面架及箍梁组成,由包括外侧墙体砌块、U形轻钢龙骨、L形轻钢龙骨、串接螺钉、内侧墙体砌块、组合夹心砌块、轻钢条、保温材料、立柱、L形轻钢龙骨连接件、紧固件、桁架、窗檩条、门檩条、圈梁和防水隔热的铺垫用塑性材料装配而成,其特征是:
由在建筑物地基箍梁围墙基础上用外侧墙体砌块和内侧墙体砌块分别依次连接形成外侧墙体和内侧墙体,外侧墙体和内侧墙体的两边是立柱,外侧墙体和内侧墙体立面平行形成夹层空间,外侧墙体砌块和内侧墙体砌块的上截面和下截面都开有线槽,线槽的宽度等于U形轻钢龙骨的宽度,线槽内嵌入U形轻钢龙骨并且U形轻钢龙骨贯通该墙体平面的砌块,并通过L形轻钢龙骨连接件和立柱紧固连接在一起,每块外侧墙体砌块和内侧墙体砌块都等距离地开有贯通上下底面的阶梯孔,阶梯孔的大孔内穿有串接柱,串接柱的外径和阶梯孔的大孔内径相同,串接柱的内径和阶梯孔的小孔内径相同,串接柱内攻有内螺纹,阶梯孔的小孔内穿有螺栓,螺栓和串接柱连接并把上下二层的U形轻钢龙骨紧固串接,在铺设自每一层围墙基础起的外侧墙体和内侧墙体时,外侧墙体砌块和内侧墙体砌块的内侧棱角处和外侧棱角处由L形轻钢龙骨包覆,外侧墙体砌块和内侧墙体砌块的L形轻钢龙骨和U形轻钢龙骨互相平行,L形轻钢龙骨和U形轻钢龙骨之间通过轻钢条依次交叉紧固连接,各条平行的U形轻钢龙骨之间再通过斜向的轻钢条依次交叉连接以构成栏网状结构,U形轻钢龙骨、L形轻钢龙骨和轻钢条之间通过射钉或自攻螺钉紧固,外侧墙体和内侧墙体立面平行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保温材料的厚度,保温材料通过粘贴胶泥、刮抹或螺栓固定地方式固定在夹层空间的外侧墙体上、或内侧墙体上、或在外侧墙体和内侧墙体之间居中,使其逐块连接形成外侧墙体与内侧墙体之间夹层空间中的保温层,在外侧墙体和内侧墙体内立面的L形轻钢龙骨上下间距高度300mm及以上的地方,通过射钉或自攻螺钉与轻钢条连接并形成内立面的交叉网状结构,实现建筑物夹层围墙的底层砌体的定位。
所述的轻钢建筑物,其特征是:外侧墙体砌块和内侧墙体砌块采用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砌块、石膏砌块、烧结空心砌块、砖块、石块或复合材质料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外侧墙体砌块和内侧墙体砌块的材质不同,或几何形状不同,或材质和几何形状都不同,或者外侧墙体砌块和内侧墙体砌块的材质和几何形状都相同,内侧砌块和外侧砌块是承重砌块或非承重砌块。
所述的轻钢建筑物,其特征是:保温隔热材料选用片材、块状材、卷材、胶泥状和胶粉状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轻钢建筑物,其特征是:组合夹心砌块的外侧墙体砌块和内侧墙体砌块选用实心和空心多面立方体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其一为实心多面立方体另一为空心多面立方体,还包括串接柱、螺栓、上龙骨、下龙骨和夹心层的保温材料,由上述各部件组合装配,
上龙骨和下龙骨的截面形状相同,上龙骨有向内折的封口,下龙骨插入上龙骨内两者形成间隙配合且下龙骨被上龙骨的封口所挡;
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的上表面开有截面和上龙骨截面相同的凹槽,上龙骨嵌入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上表面的凹槽内,下龙骨贴合于下表面;或者,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的下表面开有截面和下龙骨截面相同的凹槽,下龙骨嵌入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下表面的凹槽内,上龙骨贴合于上表面;
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内都等距离地开有贯通上下底面的阶梯孔,阶梯孔的大孔内穿有串接柱,串接柱的外径和阶梯孔的大孔内径相同,串接柱的内径和阶梯孔的小孔内径相同,串接柱内攻有内螺纹,阶梯孔的小孔内穿有螺栓,螺栓和串接柱以螺纹连接并将上龙骨、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下龙骨连接固定,上一层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下表面的下龙骨套入下一层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上表面的上龙骨内,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阶梯孔数量为2~5个,阶梯孔沿凹槽平均分布,
上龙骨和下龙骨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三角形、梯形或弧形,上龙骨和下龙骨的侧面都有呈外凸或内凹状的加强筋,
上龙骨和下龙骨上的通孔都呈条形,当上龙骨和下龙骨上各有一个通孔和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的通孔对齐时,上龙骨和下龙骨都有一边伸出砌块体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外,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上表面凹槽内的上龙骨嵌入相邻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上表面的凹槽内,此时下龙骨伸出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外的部分延至相邻的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或者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下表面凹槽内的下龙骨嵌入相邻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下表面的凹槽内,此时上龙骨伸出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外的部分延至相邻的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上龙骨和下龙骨的另一个通孔分别和相邻外侧墙体砌块或内侧墙体砌块的一个通孔对齐,组合夹心砌块在底层砌体的夹心围墙基础上进行定位并连接装配成建筑物的整体围墙体系。
所述的轻钢建筑物,其特征是:立柱截面为圆形、矩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中的任意一种,由两个、四个、六个或八个轻钢角龙骨组成,每个轻钢角龙骨外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或正三角形,在外截面三角形一底边从该底边上和高的垂足起向上弯折90°,至上折高度为该底边上高的1/4~3/4时再向两边弯折90°至两斜边止,形成在一直线上且平行于底边的横档,横档两端和斜边接触部有弧形的卷边,各弯折处都有圆弧过渡,从而形成外截面三角形内部还有一内截面为“工”字型的结构,三个侧面上均衡分布有能量孔和加强筋,
当轻钢角龙骨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时,每两个轻钢龙骨以斜边互相贴合,贴合部用紧固件紧固,贴合后外截面呈矩形,两者的矩形外截面外用箍紧固;当轻钢角龙骨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每四个轻钢龙骨以直角面互相贴合,贴合部用紧固件紧固,贴合后外截面呈正方形,四者的正方形外截面外用箍紧固;当轻钢角龙骨的截面为正三角形时,每六个轻钢龙骨以底边所在的面互相贴合,贴合部用紧固件紧固,贴合后外截面呈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的外立面外用箍紧固,
窗檩条和门檩条用两条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轻钢龙骨以斜边互相贴合组成,贴合部用紧固件紧固,贴合后外截面呈矩形,两者的矩形外立面外用箍紧固。
所述的轻钢建筑物,其特征是:楼面架由组合式龙骨、紧固件和桁架支撑而成,组合式龙骨由上盖龙骨和下托龙骨组成,下托龙骨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点起向上弯折90°,至上折高度为该斜边上高的1/4~3/4时再向两边弯折90°至两直角边止,形成在一直线上且平行于斜边的横档,横档两端和直角边接触部有弧形的卷边;上盖龙骨截面呈“M”型,中部“V”型弯折处有一开口向下的直角槽口,该直角槽口和下托龙骨的等腰直角截面互相贴合,上盖龙骨和下托龙骨的各弯折处都有圆弧过渡,上盖龙骨的两边都有向内或向外弯折的卷边,上盖龙骨和下托龙骨互相贴合后,其形成的组合式整体的外侧面均衡分布有能量孔,且外侧面上有向外突起的加强筋,上盖龙骨和下托龙骨互相贴合后,贴合面之间衬垫有弹塑性材料,上盖龙骨和下托龙骨所围成的空腔内填充有疏松多孔材料,楼面架的两端插入内侧墙体砌块中,楼面架和内侧墙体砌块之间用圈梁支撑,圈梁采用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轻钢角龙骨,楼面架用紧固件和内侧墙体砌块上各条平行的U形轻钢龙骨和斜向的轻钢条连接固定。
所述的轻钢建筑物,其特征是:屋面架由立柱、轻钢角龙骨和紧固件组合而成,轻钢角龙骨首尾依次连接组成三角形并构成一桁架,立柱和轻钢角龙骨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再由依次平行排列的轻钢角龙骨和桁架斜边组成十字型并由紧固件紧固连接,从而形成屋面架,在屋面架上再由紧固件紧固连接上盖龙骨并覆上保温隔热材料。
所述的轻钢建筑物,其特征是:上盖龙骨的截面呈波浪形,中部有一开口向下的直角槽口以和下托龙骨的直角贴合,两边各有1~5个弯折,各弯折处都有圆弧过渡且除中部的直角槽口外其余各弯折的圆弧弧顶高度一致。
所述的轻钢建筑物,其特征是:将下托龙骨间距相等的平行放置构成第一层,并在该层上继续放置上盖龙骨构成第二层,或者将上盖龙骨和下托龙骨贴合后放置第一层之上构成第二层,第二层和第一层互相垂直,构成纵横交错的排列。
所述的轻钢建筑物,其特征是:轻钢龙骨连接件的接触面之间垫衬具有塑性的隔热材料,砌块之间以及砌块和龙骨之间垫衬或铺垫具有防水防潮功能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技术优点:
1.本发明能够适应各地域气候温差范围较大的自然条件下对建筑围墙体系要求达到的保温节能技术指标,在选用同质量理化指标的墙体材质时,本发明的墙体夹层建筑围墙体系所能表现出来的保温及防潮、防水、隔热、隔音、恒湿等综合技术性能和建筑物体的节能、舒适度、维护维修等应用性能指标能够被证实,是具有独特的性价比优势和可靠程度、稳定性能良好的技术。
2.本发明的墙体夹层的建筑围墙体系砌块材料全部可以依据当地资源采用,并依据本发明实现工厂化生产,实现在施工现场组合装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建筑物体,从而使其完成的建筑质量保证体系可以规避受人员素质影响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等因素的干扰。
3.本发明要实现的技术效果可以在墙体夹层材质的灵活多样组合上,如内外侧墙体可选用不同材质、不同几何尺寸,利用其理化性能的差异组合实现性价比的优化,还可以在适度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使墙体夹层的围墙体系达到建筑物体保温、节能、环保、资源节约和舒适性的多重复合功能的目标。
4.本发明的轻钢结构与砌块的组合,提高了建筑围墙体系的综合安全系数;从基础箍梁、龙骨立柱、楼面架、楼层圈梁到屋面架等,又由轻钢龙骨组合的网架,形成了完整的轻钢结构建筑物的结构体系;不仅大幅度地降低了建筑物体的材质重量,而且大幅降低了建筑工程和建材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与浪费,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和各项经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发明中夹层墙体建筑围墙体的透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夹层墙体的内外侧墙体的砌块连接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夹层墙体建筑围墙的内外侧墙体的连接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夹层墙体建筑围墙的墙体内立面龙骨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夹层墙体建筑围墙的L形拐角墙体与立柱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夹层墙体建筑围墙的T形拐角墙体与立柱位置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U形与L形轻钢龙骨和立柱的连接剖面示意图;
图9是是本发明中内、外侧墙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上表面开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下表面开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侧面有加强筋的上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侧面有加强筋的下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轻钢角龙骨的截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种两条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轻钢角龙骨贴合成矩形的截面图;
图16是本发明中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轻钢角龙骨的截面图;
图17是本发明种四条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轻钢角龙骨贴合成正方形的截面图;
图18是本发明中截面为正三角形的轻钢角龙骨的截面图;
图19是本发明种六条截面为正三角形的轻钢角龙骨贴合成正六边形的截面图;
图20是本发明中组合式龙骨的截面图;
图21是本发明中上盖龙骨有向内弯折的卷边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中上盖龙骨有向外弯折的卷边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中截面为波浪形的上盖龙骨的截面图;
图24是本发明下托龙骨和上盖龙骨互相纵横交错排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下托龙骨和上盖龙骨互相纵横交错排列且第二层采用下托龙骨和上盖龙骨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中箍梁与墙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27是图1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8是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29是图1中I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能以此限制对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轻钢建筑物,如图1所示,由砌块和轻钢龙骨装配成围墙,并由轻钢龙骨组合的立柱、楼面架、屋面架及箍梁组成,由包括外侧墙体砌块2、U形轻钢龙骨3、L形轻钢龙骨4、串接螺钉5、内侧墙体砌块6、组合夹心砌块201、轻钢条8、保温材料9、立柱10、L形轻钢龙骨连接件11、紧固件12、桁架13、窗檩条41、门檩条42、圈梁43和防水隔热的铺垫用塑性材料装配而成,具体结构如图2~图9和图27~图29所示:
由在建筑物地基箍梁围墙基础12上用外侧墙体砌块2和内侧墙体砌块6分别依次连接形成外侧墙体22和内侧墙体26,外侧墙体22和内侧墙体26的两边是立柱10,外侧墙体22和内侧墙体26立面平行形成夹层空间7,外侧墙体砌块2和内侧墙体砌块6的上截面和下截面都开有线槽,线槽的宽度等于U形轻钢龙骨3的宽度,线槽内嵌入U形轻钢龙骨3并且U形轻钢龙骨3贯通该墙体平面的砌块,并通过L形轻钢龙骨连接件11和立柱10紧固连接在一起,每块外侧墙体砌块2和内侧墙体砌块6都等距离地开有贯通上下底面的阶梯孔,阶梯孔的大孔内穿有串接柱51,串接柱51的外径和阶梯孔的大孔内径相同,串接柱51的内径和阶梯孔的小孔内径相同,串接柱51内攻有内螺纹,阶梯孔的小孔内穿有螺栓52,螺栓52和串接柱51连接并把上下二层的U形轻钢龙骨3紧固串接,在铺设自每一层围墙基础12起的外侧墙体22和内侧墙体26时,外侧墙体砌块2和内侧墙体砌块6的内侧棱角处和外侧棱角处由L形轻钢龙骨4包覆,外侧墙体砌块2和内侧墙体砌块6的L形轻钢龙骨4和U形轻钢龙骨3互相平行,L形轻钢龙骨4和U形轻钢龙骨3之间通过轻钢条8依次交叉紧固连接,各条平行的U形轻钢龙骨3之间再通过斜向的轻钢条8依次交叉连接以构成栏网状结构,U形轻钢龙骨3、L形轻钢龙骨4和轻钢条8之间通过射钉或自攻螺钉紧固,外侧墙体22和内侧墙体26立面平行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保温材料9的厚度,保温材料9通过粘贴胶泥、刮抹或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夹层空间7的外侧墙体22上、或内侧墙体26上、或在外侧墙体22和内侧墙体26之间居中,使其逐块连接形成外侧墙体22与内侧墙体26之间夹层空间7中的保温层,在外侧墙体22和内侧墙体26内立面的L形轻钢龙骨4上下间距高度300mm及以上的地方,通过射钉或自攻螺钉与轻钢条8连接并形成内立面的交叉网状结构,实现建筑物夹层围墙的底层砌体的定位。
外侧墙体砌块2和内侧墙体砌块6采用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砌块、石膏砌块、烧结空心砌块、砖块、石块或复合材质料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外侧墙体砌块2和内侧墙体砌块6的材质不同,或几何形状不同,或材质和几何形状都不同,或者外侧墙体砌块2和内侧墙体砌块6的材质和几何形状都相同,内侧砌块和外侧砌块是承重砌块或非承重砌块。
保温隔热材料9选用片材、块状材、卷材、胶泥状和胶粉状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
组合夹心砌块201的外侧墙体砌块2和内侧墙体砌块6选用实心和空心多面立方体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其一为实心多面立方体另一为空心多面立方体,还包括串接柱51、螺栓52、上龙骨521、下龙骨522和夹心层的保温材料,由上述各部件组合装配,如图10~图13所示:
上龙骨521和下龙骨522的截面形状相同,上龙骨521有向内折的封口,下龙骨522插入上龙骨521内两者形成间隙配合且下龙骨522被上龙骨521的封口所挡;
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的上表面开有截面和上龙骨521截面相同的凹槽,上龙骨521嵌入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上表面的凹槽内,下龙骨522贴合于下表面;或者,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的下表面开有截面和下龙骨522截面相同的凹槽,下龙骨522嵌入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下表面的凹槽内,上龙骨521贴合于上表面;
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内都等距离地开有贯通上下底面的阶梯孔,阶梯孔的大孔内穿有串接柱51,串接柱51的外径和阶梯孔的大孔内径相同,串接柱51的内径和阶梯孔的小孔内径相同,串接柱51内攻有内螺纹,阶梯孔的小孔内穿有螺栓52,螺栓52和串接柱51以螺纹连接并将上龙骨521、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下龙骨522连接固定,上一层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下表面的下龙骨522套入下一层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上表面的上龙骨521内,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阶梯孔数量为2~5个,阶梯孔沿凹槽平均分布,
上龙骨521和下龙骨522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三角形、梯形或弧形,上龙骨521和下龙骨522的侧面都有呈外凸或内凹状的加强筋523,
上龙骨521和下龙骨522上的通孔都呈条形,当上龙骨521和下龙骨522上各有一个通孔和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的通孔对齐时,上龙骨521和下龙骨522都有一边伸出砌块体1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外,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上表面凹槽内的上龙骨521嵌入相邻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上表面的凹槽内,此时下龙骨522伸出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外的部分延至相邻的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或者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下表面凹槽内的下龙骨522嵌入相邻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下表面的凹槽内,此时上龙骨521伸出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外的部分延至相邻的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上龙骨521和下龙骨522的另一个通孔分别和相邻外侧墙体砌块2或内侧墙体砌块6的一个通孔对齐,组合夹心砌块在底层砌体的夹心围墙基础上进行定位并连接装配成建筑物的整体围墙体系。
立柱10截面为圆形、矩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中的任意一种,由两个、四个、六个或八个轻钢角龙骨701组成,每个轻钢角龙骨701外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或正三角形,在外截面三角形一底边71从该底边上和高的垂足起向上弯折90°,至上折高度为该底边71上高的1/4~3/4时再向两边弯折90°至两斜边止,形成在一直线上且平行于底边71的横档72,横档72两端和斜边73、74接触部有弧形的卷边,各弯折处都有圆弧过渡,从而形成外截面三角形内部还有一内截面为“工”字型的结构,三个侧面上均衡分布有能量孔和加强筋,立柱10和墙体的连接如图28所示,立柱10被内侧墙体砌块6所包裹,内侧墙体砌块6和外侧墙体砌块2之间留有空隙,空隙之间衬有保温隔热材料9。
如图14所示,当轻钢角龙骨701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时,每两个轻钢龙骨以斜边71互相贴合,贴合部用紧固件12紧固,贴合后外截面呈矩形,两者的矩形外截面外用箍75紧固,如图15所示;如图16所示,当轻钢角龙骨701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每四个轻钢龙骨以直角面73、74互相贴合,贴合部用紧固件12紧固,贴合后外截面呈正方形,四者的正方形外截面外用箍75紧固,如图17所示;如图18所示,当轻钢角龙骨701的截面为正三角形时,每六个轻钢龙骨以底边所在的面71互相贴合,贴合部用紧固件12紧固,贴合后外截面呈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的外立面外用箍75紧固,如图19所示。
窗檩条41和门檩条42用两条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轻钢龙骨以斜边71互相贴合组成,贴合部用紧固件紧固,贴合后外截面呈矩形,两者的矩形外立面外用箍75紧固。
楼面架901由组合式龙骨、紧固件12和桁架13支撑而成,组合式龙骨如图20所示,由上盖龙骨81和下托龙骨82组成,下托龙骨82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821中点起向上弯折90°,至上折高度为该斜边上高的1/4~3/4时再向两边弯折90°至两直角边止,形成在一直线上且平行于斜边的横档822,横档822两端和直角边823接触部有弧形的卷边;上盖龙骨81截面呈“M”型,中部“V”型弯折处有一开口向下的直角槽口,该直角槽口和下托龙骨82的等腰直角截面互相贴合,上盖龙骨81和下托龙骨82的各弯折处都有圆弧过渡,上盖龙骨81的两边都有向内或向外弯折的卷边,上盖龙骨81和下托龙骨82互相贴合后,其形成的组合式整体的外侧面均衡分布有能量孔,且外侧面上有向外突起的加强筋,上盖龙骨81和下托龙骨82互相贴合后,贴合面之间衬垫有弹塑性材料831,上盖龙骨81和下托龙骨82所围成的空腔内填充有疏松多孔材料832,楼面架901的两端插入内侧墙体砌块6中,如图27所示,楼面架901和内侧墙体砌块6之间用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轻钢角龙骨701支撑,楼面架901用紧固件12和内侧墙体砌块6上各条平行的U形轻钢龙骨3和斜向的轻钢条8连接固定。
上盖龙骨81还可以如图21~图23所示,上盖龙骨81的截面呈波浪形,中部有一开口向下的直角槽口以和下托龙骨82的直角贴合,两边各有1~5个弯折,各弯折处都有圆弧过渡且除中部的直角槽口外其余各弯折的圆弧弧顶高度一致。
屋面架由立柱10、轻钢角龙骨701和紧固件12组合而成,轻钢角龙骨701首尾依次连接组成三角形并构成一桁架,立柱10和轻钢角龙骨701之间通过紧固件12连接固定,再由依次平行排列的轻钢角龙骨701和桁架斜边组成十字型并由紧固件12紧固连接,从而形成屋面架,在屋面架上再由紧固件12紧固连接上盖龙骨81并覆上保温隔热材料9。
如图24所示,将下托龙骨82间距相等的平行放置构成第一层,并在该层上继续放置上盖龙骨81构成第二层,或者如图25所示,将上盖龙骨81和下托龙骨82贴合后放置第一层之上构成第二层,第二层和第一层互相垂直,构成纵横交错的排列。
楼面架901与墙体连接如图26所示,通过紧固件12将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轻钢角龙骨701固定在内墙体砌块6上,以轻钢角龙骨701作为圈梁43,角龙骨701的一个直角面贴合在内墙体砌块6上,另一个直角面上放置箍梁楼面架901,斜面71起支撑作用,楼面架901的一端插入内墙体砌块6内,在楼面架901上可以放置下托龙骨82,并继续放置上托龙骨31。
轻钢龙骨连接件的接触面之间垫衬具有塑性的隔热材料,砌块之间以及砌块和龙骨之间垫衬或铺垫具有防水防潮功能的复合材料。
实施工程施工应以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数据和图纸为基础,实行工厂预制和工地装配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