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132982.4
2008.07.04
CN101379988A
2009.03.11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N 43/653公开日:20090311|||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A01N43/653; A01N47/18; A01P3/00
A01N43/653
张少武
715500陕西省蒲城县城关镇粮食市街23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环唑的复配杀菌组合物,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含有氟环唑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氟环唑与多菌灵的重量百分比为0.1%~50%∶1%~60%。本发明为农作物杀菌剂,它可预防多种病害,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对作物的安全性好,可有效防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等多种作物的多种真菌和一些细菌病害;并且还具有耐雨水冲刷,药效持久等优点。
1. 一种含氟环唑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氟环唑和多菌灵,其中氟菌唑与多菌灵的重量比为0.1~50:1~6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环唑与多菌灵的重量比为1~30:10~50。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环唑和多菌灵与已知的助剂和赋型剂复配成农药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剂型是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效防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等多种作物的多种真菌和一些细菌病害。
一种含氟环唑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氟环唑的复配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植物化学保护领域,该组合物对于某些危害植物生长的真菌表现出的抗菌和杀菌活性。本杀菌剂组合物有别于现有的其它杀菌剂。 背景技术 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危害真菌中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长期连续高剂量地使用品种或作用方式单一的化学杀菌剂,容易影响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以及耐抗药性真菌发展等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菌剂份额配比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时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真菌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菌剂复配或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发新品杀菌剂价格不断攀升,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少、研究周期短而收到国内外重视,纷纷加大开发研制力度。 氟环唑是重要经济作物叶面喷洒的高效杀菌剂,用于禾谷类作物,可有效地防治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麦类赤霉病以及花生褐斑病和轮斑病也可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白粉病以及叶斑病和茶树茶饼病。种子处理,可彻底防治大麦散黑穗病、燕麦散黑穗病、小麦网腥黑穗病、光腥黑穗病;多菌灵为广谱性杀菌剂,是苯并咪唑类中活性最强、杀菌谱最广的品种,具有良好的效果。多菌灵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多菌灵的使用始于70年代,随着近年来咪鲜胺在杀菌剂领域的普及推广,抗性问题变的越发明显,防治植物病害是有限成分施用量呈逐年增高趋势,这就给作物以及突然残留带来严峻的考验,但在植物杀菌领域,多菌灵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上述两种药剂单独施用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杀菌剂组合物。现已发现,氟环唑与多菌灵共同施用具有显现的增效作用,同时扩大了杀菌谱,减少了施药次数,而且氟环唑与多菌灵之间无交互抗性。 多菌灵(英文通用名称carbendazim) 化学名称(式I):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 结构式: 本品高效低毒,对子囊菌和半知菌有效,对卵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无效,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作用机理为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仿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分裂。 氟环唑(英文通用名称epoxiconazole) 化学名称(式I):(2RS,3SR)-3-(2-氯苯基)-2-(4-氟苯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氧乙烷。 氟环唑为广谱三唑类杀菌剂,用量低,为表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其具有强内吸性、药效高,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等特点。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现已发现,本发明提出的含有氟环唑、多菌灵为活性成分组成的杀菌剂组合物,可应用于谷类、水果、蔬菜、经济作物等作物的病菌危害,如,小麦赤霉病菌、香蕉叶斑病、油菜菌核病、黄瓜灰霉病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氟环唑与多菌灵重量比为0.1~50:1~60,优选为1~30:10~50,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包含5~86重量份的活性组分与95~14重量份的在农业领域中接受的助剂组成。 本发明的混合物以组合物的形式使用,使用时通常与其他载体、表面活性剂等常用助剂一起施用。 合适的添加剂和载体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它们通常是剂型加工过程中常用的物质,例如天然的或再生的矿物质,溶剂、分散剂、润湿剂、胶粘剂、增稠剂、粘合剂或肥料。 本发明的组合物能以不变的形式使用,或者优选地与配制工艺中通常使用的添加剂一起使用,因此这些化合物能以已知的方式进行配置,例如制成悬浮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根据这些组合物所具有的性质,可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环境情况选择如喷雾、弥雾、喷粉、撒播、泼浇或浸种等之类的施用方法。使用频率的施用量取决于病原体的生物学和气候生存条件。 作为固体形式组合物,可提及的有下列几种:水分散粒剂(其活性成分的含量一般比较高,通常在50%-90%重量比之间),通常是通过包括:可湿性粉末型组合物进行造粒,其方法有喷雾干燥造粒、流动床干燥造粒、冷冻干燥造粒等;或将悬浮剂进行造粒,其方法有转盘造粒、挤压造粒、高速混合造粒、流动创造粒和压缩造粒等。 可湿性粉剂一般用这样的方法制备,即以使其含有20-85%重量比的活性成分为准,除固体载体外,它们一般含有0-7%重量比的湿润剂,3-10%重量比的分散剂,必要时,在含有0-10%重量比的一种或多种其它的添加剂。如染料、着色剂、渗透剂、粘合剂或抗结块剂等。 悬浮剂可以以这样的方法制备,即以5-80%重量比的活性成分为准,辅以4-20%重量比乳化剂、5-35%重量比溶剂,其余助剂可以防冻剂(0.1-4%)重量比、稳定剂(0.3-5%)重量比,其余可以用水来补充。 本发明的组合物有效成分施用量通常是65~600克/公顷,优选75~550克/公顷。 可用已知的方法制备各种剂型:例如将有效成分与填充剂、如溶剂、固体载体,需要时可以与表面活性剂一起均匀混合、研磨。 适合于发明的溶剂可供选择的有:芳香烃,优选含8-12个碳原子,如二甲苯混合物或取代的苯,酞酸酯类,如酞酸二丁酯或酞酸二辛酸,脂肪烃类,如环已烷或石蜡,醇和乙二醇和它们的醚和酯,如乙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基;酮类,如环已酮,强极性的溶剂,如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或二甲基甲酰胺,和植物油或植物油,如大豆油。 适合于本发明的固体载体,如用于粉剂和可分散剂的通常是天然矿物填料,例如滑石、高岭土,蒙脱石或活性白土。为了管理物理性能也可以加入高分散性硅酸或高分散性吸附聚合物。合适的粒状肌肤载体是多孔型的,如浮石、皂涂或膨润土;合适的非吸附载体是例如方解石或沙。另外,可以使用大量的无机性质或有机性质的预制成粒状的材料,特别是白云石。 根据本发明两活性组分的化学性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硫酸、萘硫酸、苯酚硫酸、二丁基萘硫酸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和铵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酸和硫酸化脂肪醇乙二醇醚,还有磺化萘和萘衍生物与甲醛的缩合物,萘或萘磺酸与萘酚和甲醛的缩合物,聚乙二醇醚,三丁基苯聚乙二醇醚,三硬脂基苯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芳基聚醚醇,乙氧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氧化乙烯缩合物、乙氧基化聚氧丙烯,月桂酸聚乙二醇醚缩醛,山梨醇酯,木质素亚硫酸盐废液和甲基纤维素。 可施用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当共同施用两组分时,出现叠加(等于增效)的效果。此组合物的活性比使用单个化合物的活性预期总和,以及单个化合物的单独活性更为显著。增效效果允许表现为施用量减少、更宽的杀真菌控制谱、作用效果见效快、更持久的防治效果、通过仅仅一次或少数几次施用能更好的控制植物有害真菌、以及加宽了可能的施用间隔时间。这些特性是植物真菌控制实践过程中特别需要的。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表现出的其它特点主要表现为:1、本发明的组合物应用广泛,对作物安全、防效好。经试验证明,本发明杀菌剂组合化学性质稳定,增效显著,对防治对象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以及互补作用;2、对氟环唑产生抗性的菌株(如小油菜菌核病菌),通过施用本发明的组合物,仍然表现出极高的防治活性。3、药剂配方科学,药剂附着力、内吸性强,有效成分利用率高。4、使用成本降低,目前氟环唑成本较高,单独使用氟环唑在实际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组合物的形式使用不仅提高了防效,而且降低了施用成本,提高了有效成分利用率。 下面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发明,而只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实现的。 实施例 剂型制备实施例 1、水分散粒剂 氟环唑 15.0重量份 多菌灵 45.0重量份 聚乙烯醇 3重量份 月桂硫酸钠 4重量份 木质磺酸钙 3重量份 高岭土 6重量份 水 9重量份 将上述原料在水中研磨制得所需的粒径,调整其浓度和黏度,得到喷雾用浆料,然后将浆料定量送进干燥内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该产品。 用水稀释此浓缩物可以得到植物保护中使用的任何浓度的稀释乳化液体。 2、悬浮剂 氟环唑 10.0重量份 多菌灵 40.0重量份 聚氧乙烯醇(75%皂化率) 3.0重量份 有机硅酮 0.5重量份 木质素磺酸盐 12.0重量份 丙二醇 8.0重量份 水 46.5重量份 3、可湿性粉剂 氟环唑 15重量份 多菌灵 55重量份 烷基聚氧乙基醚磺酸盐 5重量份 木质素磺酸钠 4总量份 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8-9摩尔环氧乙烷) 3重量份 高岭土土 23重量份 有效成分与助剂彻底混合,并将其在合适的磨中彻底研磨、混合,得到的可湿性粉剂可用水稀释成需要浓度的悬乳液。 应用实施例一: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本发明对小麦锈病的共毒系数通过在田间采集保存的小麦锈病菌菌株F-12用作试验菌株,此菌株对氟环唑、多菌灵敏感。F-12菌株在PSA(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活化后,于25℃暗光下培养72h后,在菌落边缘制成5mm直径的均片作为接种体。采用含药平皿法测定药剂对小麦锈病菌菌丝线性生长的抑制活性。在预培养的小麦锈病菌菌落边缘制成5mm菌片反向贴接到含药平皿的中央,于25℃光照培养箱中黑暗培养72h后,按对角十字测量菌落直径(mm)。利用以上实施例的药剂进行处理,并与对照处理相比较,分别计算各药剂浓度对小麦锈病菌线性生长的抑制效果(%)。用机率值法计算供试药剂的毒力回归式和EC50值。上述所有计算均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用各药剂的EC50值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结果表明两混剂共毒系数均明显大于100,表示该混剂有增效作用。实验结果见表1。 表1:对小麦锈病菌防治试验共毒系数 药种毒力回归式EC50(ug/ml)共毒系数氟环唑原药Y=2.36541+1.35452X2.983992多菌灵原药Y=1.52142+0.30214X1.257525实施例1(60%水分散粒剂)Y=0.76593+1.57592X0.463243174.8214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利用实施例1的制得的制剂对小麦锈病测定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说明利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制剂对小麦锈病防治效果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2、试验实施例二:(70%可湿性粉剂)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 试验在山西侯马小麦茬田中进行,油菜品种为汇油-50.每小区面积为67m2,随机排列,油菜,重复三次(该田块连续3年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油菜菌核病,防效分别为85%、84%、84%)。在油菜开花盛期施药。40天后开始调查防效,分级计算病株率、相对防效。实验结果见表4。 表2.实施例2对油菜菌核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3、试验实施例三: 防治香蕉叶斑病试验结果(试验地点:福建省仙游县) 施药方法:采取定叶(尚未出现病斑的新叶)标记后全株喷药处理,每片叶片均匀喷施。喷药量以叶面滴水为止,尽量喷及叶背。试验调查时,进行全株调差,最顶端未展开的心叶及基部三部老叶除外。根据病斑面积占整个面积比例划分病级,以处理区和对照区比较计算防效。 表3、50%悬浮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田间药效表明,氟环唑与多菌灵组合物对小麦锈病、油菜菌核病、香蕉叶斑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品种。
《一种含氟环唑的复配杀菌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氟环唑的复配杀菌组合物.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环唑的复配杀菌组合物,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含有氟环唑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氟环唑与多菌灵的重量百分比为0.150160。本发明为农作物杀菌剂,它可预防多种病害,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对作物的安全性好,可有效防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等多种作物的多种真菌和一些细菌病害;并且还具有耐雨水冲刷,药效持久等优点。。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