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21275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9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21408.6

申请日:

2009.03.06

公开号:

CN101498226A

公开日:

2009.08.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IPC(主分类):E21F 11/00授权公告日:20130102申请日:20090306登记号:2015990001198出质人: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质权人: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高新科技支行解除日:20170228|||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IPC(主分类):E21F 11/00登记号:2015990001198登记生效日:20151231出质人: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质权人: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高新科技支行发明名称: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申请日:20090306授权公告日:20130102|||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IPC(主分类):E21F 11/00授权公告日:20130102申请日:20090306登记号:2015990000006出质人: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质权人: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高新科技支行解除日:20151229|||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IPC(主分类):E21F 11/00登记号:2015990000006登记生效日:20150106出质人: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质权人: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高新科技支行发明名称: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申请日:20090306授权公告日:2013010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21F11/00

主分类号:

E21F11/00

申请人:

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广伟; 王虎儒; 吕晓东

地址:

710075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开发区科技一路1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惠文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救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它包括:氧气单元、充注有压缩气体的气瓶和由可充气的双防护层形成的用于避难的的舱体,所述气瓶通过阀门和管路连通双防护层,所述氧气单元置于或连通到舱体内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单元、充注有压缩气体的气瓶和由可充气的双防护层形成的用于避难的的舱体,所述气瓶通过阀门和管路连通双防护层,所述氧气单元置于或连通到舱体内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气体为空气或氮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防护层的外层为防火隔热复合面料,内防护层为PVC涂层布。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单元为储氧单元或自生氧气单元。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氧单元为储氧气瓶。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生氧单元为氧烛。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生氧单元为存储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的容器。

说明书

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矿山井下发生爆炸火灾后,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威胁井下人员生命安全。目前,矿井人员自救装置只有呼吸器和硐室,呼吸器只能单人使用,供氧时间短;硐室位置固定且数量有限,离井下人员工作地点有一定距离。事故发生时,井下人员不能及时撤离而暴露在有毒有害气体中,危及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便携式逃生装置,它能够在矿山井下发生爆炸火灾后,向遇险人员提供氧气,隔离有害气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实现: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单元、充注有压缩气体的气瓶和由可充气的双防护层形成的用于避难的的舱体,所述气瓶通过阀门和管路连通双防护层,所述氧气单元置于或连通到舱体内部。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点在于:
所述压缩气体为空气或氮气。
所述双防护层的外层为防火隔热复合面料,内防护层为PVC涂层布。
所述氧气单元为储氧单元或自生氧气单元。
其更进一步特点在于:
所述储氧单元为储氧气瓶。
所述自生氧单元为氧烛。
所述自生氧单元为存储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的容器。
本发明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在矿山井下发生爆炸火灾事故后,遇险人员可以迅速打开充有压缩气体的气瓶,撑起双防护层,形成避难的舱体,同时将氧气单元置于或连通到舱体内,不断向舱体内补充氧气,为遇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避护所。该避难装置可折叠存放,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单人携带,无能耗,不占用矿道和工作面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中:1、气瓶;2、气瓶阀;3、减压器;4、压力表;5、供气管;6、安全阀;7、进放气阀;8、舱体;9、广角观察镜;10、防火隔热复合面料;11、PVC涂层布;12、自生氧单元;13、换气管;14、舱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气瓶(1)上安装有气瓶阀(2),减压器(3)连接着压力表(4)和供气管(5),供气管(5)的另一端与安全阀(6)连接,舱体(8)上有进放气阀(7),进放气阀(7)和安全阀(6)相连。使用时打开气瓶阀(2),气瓶(1)中的压缩的空气或氮气通过减压器(3)减压,当压力表(4)达到一定压力值时,打开安全阀(6)给双防护层充气形成舱体(8),当舱体(8)撑起后关闭安全阀(6)。
本实施例中的氧气单元为自生氧单元(12),为存储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的容器,具体存储有Na2O2。自生氧单元(12)通过换气管(13)连通到舱体(8)内。舱体(8)的内防护层材料是加厚PVC涂层布(11),外防护层材料是防火隔热复合面料(10),舱体(8)的双防护层上设置有广角观察镜(9)和舱门(14)。
当舱体(8)撑起展开后,打开换气管(13),启动自生氧单元(12),给舱体(8)提供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具体的化学反应方式为:


当然,自生氧单元(12)也可以采用氧烛,即自含氧发生器(self-containedoxygen generator),例如:澳大利亚Molecular公司生产的氧烛,它运行后不受外界温度和压力的干扰,能够持续25min左右的时间释放总量为720L的氧气。
最简单的方法是:氧气单元为储氧单元,采用储氧气瓶。储氧气瓶充注有压缩氧气,可以直接放置在舱体(8),以供遇险人员共同使用。

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救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井下便携式避难装置。它包括:氧气单元、充注有压缩气体的气瓶和由可充气的双防护层形成的用于避难的的舱体,所述气瓶通过阀门和管路连通双防护层,所述氧气单元置于或连通到舱体内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