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可缩回插管的流体流动控制装置.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212358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46152.1

申请日:

2009.06.09

公开号:

CN101601877A

公开日:

2009.12.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M 5/00申请日:20090609|||公开

IPC分类号:

A61M5/00; A61M1/00; A61B5/153; A61M31/00

主分类号:

A61M5/00

申请人:

回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托马斯·J·肖

发明人:

托马斯·J·肖; M·斯莫尔; 朱 霓

地址:

美国德克萨斯州

优先权:

2008.6.10 US 12/136,462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茅翊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装置具有:外壳;插管,该插管从外壳向前突出;连接件,该连接件用来将装置附连到流体源或容器;流体流动路径,该流体流动路径建立插管与连接件之间的流体连通;缩回机构,该缩回机构将插管远离其突出位置偏置;以及致动器,该致动器由外壳支承,致动器构造成更改流体流动路径,以终止通过装置的流体流动,密封流体流动路径,并释放缩回机构而将插管缩回到外壳内。本装置特别适用于医疗领域,例如,用作输入装置的一部分,或用作血液、或其它流体或可流动物质用的采集装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装置,包括:
外壳;
插管,所述插管从所述外壳突出;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能附连到所述装置外面的流体源或容器;
流体流动路径,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允许流体在所述插管与所述连接件之间流动;以及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具有能运动而将所述流体流动路径某些部分移位的至少一部分,并由此将所述流体流动终止或改向,并启动所述插管的缩回。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外壳轴向地可运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外壳转动地可运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外壳枢转地可运动。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外壳弧形地可运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是所述致动器的一部分。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是所述致动器的一部分。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可运动以将通过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至少一部分的流体流动终止或改向。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是医疗装置。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选自以下的一组:液体、气体、悬浮液和浆液。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时,用作流体流动管线的夹具。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构件,所述密封件构造成防止流体泄漏到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内或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中漏出。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缩回腔。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回腔是所述致动器的一部分。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回腔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以并排关系设置。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管缩回机构。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缩回机构还包括插管固定器和压缩弹簧。

18.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密封构件是弹性体O形环。

19.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设置在所述致动器与插管固定器之间。

20.
  一种装置,包括:
外壳;
插管,所述插管从所述外壳突出;
缩回机构,所述缩回机构可运行而使所述插管移入所述外壳内;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缩回机构后面,所述连接件附连到外部流体源或容器;
流体流动路径,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形成所述插管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流体连通;以及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具有相对于所述外壳有选择地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致动器在第一位置时允许流体流过所述流体流动路径,而在第二位置时阻止或改向流体的流动;
其中,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也启动了所述插管的缩回。

21.
  一种装置,包括:
外壳;
插管,所述插管从所述外壳突出;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可连接到流体源或容器的所述插管相对设置;
流体流动路径,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建立所述插管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流体连通;
插管缩回机构,所述插管缩回机构由所述外壳支承;以及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由所述外壳支承,所述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外壳有选择地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所述致动器在第一位置时允许流体流过所述流体流动路径,而在第二位置时阻止或改向流体的流动;
其中,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也启动了所述插管的缩回。

22.
  一种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医疗装置。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是鲁尔连接件的一部分。

24.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是针。

25.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装置构造成用作流体输入装置的一部分。

26.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装置构造用作流体采集装置的一部分。

27.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包括药物。

28.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源是注射器。

29.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装置构造成用于血管输入系统。

30.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回机构包括插管固定器和压缩弹簧。

31.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至少一部分。

3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回机构偏置所述插管远离其突出位置。

33.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缩回腔。

34.
  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间隔开的缩回腔。

35.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36.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外壳。

3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外壳可枢转地安装。

38.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是所述致动器的一部分。

39.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附连到管段。

40.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构造成用作流体输入或抽取系统内的夹具。

41.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将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再对准。

4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将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至少一部分移位。

43.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将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至少一部分改向。

44.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终止所述流体流动。

45.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抑制所述致动器与外壳之间泄漏的密封件。

46.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抑制流体泄漏到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内或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中漏出的密封件。

47.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段具有通过摩擦保持基本上与所述连接件固定的端部。

48.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段夹紧在所述连接件上。

49.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段具有通过粘结剂保持基本上与所述连接件固定的端部。

50.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所述插管的可取下的盖。

51.
  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取下的盖附连到所述外壳。

5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侧向延伸的手指握持部以便于使用者操作。

53.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侧向延伸的翼,所述翼便于将所述外壳固定到下面的支承表面。

54.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段不会通过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而向后运动。

55.
  一种用于输入治疗或流体抽取的医疗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外壳;
插管,所述插管具有从所述外壳突出的末端;
插管固定器,所述插管固定器支承所述插管;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附连到流体源或容器;
常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常开流体流动路径提供所述插管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流体连通;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由所述外壳支承,并可相对于所述外壳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及
缩回构件,所述缩回构件将所述插管固定器朝向所述插管末端不从所述外壳突出的一个位置偏置;
其中,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通过再定位所述常开流体流动路径的至少一部分,而终止流体通过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流动。

56.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允许所述插管末端借助于所述缩回构件缩回到所述外壳内。

57.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插管纵向地可运动。

58.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插管侧向地可运动。

59.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插管弧形地可运动。

60.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外壳可滑动。

61.
  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62.
  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外壳。

63.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装置用作血管通入装置。

64.
  一种用于输入流体的器械,包括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

65.
  一种用于抽取流体的器械,包括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

66.
  一种用于抽取体液的器械,包括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医疗装置。

67.
  一种用于抽取包括可流动的细胞团的流体的器械,包括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医疗装置。

68.
  一种用于输入药物的器械,包括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

69.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至少一部分是设置在所述致动器内的细长孔。

70.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缩回腔。

71.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回腔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并排设置。

72.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包括缩回腔。

73.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鲁尔阴配件。

74.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流体流动路径一端处的流体密封件。

75.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密封件是设置在围绕所述流体流动路径一端的凹陷内的O形环。

76.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选自以下的一组:液体、气体、悬浮液和浆液。

77.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周向地设置在所述插管固定器与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流体流动路径之间的密封件。

78.
  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是气密的密封件。

79.
  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外壳可再定位。

80.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所述插管末端的可取下的保护盖。

81.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管附连到所述连接件,且所述插管的缩回不引起所述管的轴向运动。

82.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回构件是弹簧。

83.
  如权利要求82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回构件是压缩弹簧。

84.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定翼。

85.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侧向延伸的手指握持部。

86.
  一种医疗装置,包括:
外壳;
插管,所述插管从所述外壳突出;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附连到所述装置外面的流体源或容器;
流体流动路径,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允许流体在所述插管与所述流体源或容器之间流动;以及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具有相对于所述外壳可运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致动器将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某些部分移位,由此将所述流体流动终止或改向,并启动所述插管的缩回。

87.
  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所述移位部分偏离移位前的所述流体流动路径。

说明书

带有可缩回插管的流体流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流动控制装置,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医疗装置装置:其具有可插入到患者体内用来注射、采集或抽取流体的插管,该插管通常是针。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具有致动器的医疗装置,操作致动器可在注射或抽取之后调整插管和外流体源或容器之间的流体流动路径。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这样一种机构:当它附连到流体流动管线时,该机构起夹具的功能。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这样一种机构:该机构将插管缩回到装置内以防止用后意外地针扎并防止污染过的插管再次被使用。尽管本发明特别优选地用于血管内(“IV”)的应用,但例如它也可有利地用于硬脑膜外的、骨间的和眼内的应用,以及用于任何的体液。
背景技术
血管内(“IV”)注射装置在本技术领域内是众所周知的,其借助于连接到管子上的插管向患者传送流体和/或药物。IV注射装置通常具有附连的翼,在插管插入期间附连的翼便于操作,帮助稳定装置,并在使用过程中可固定而限制装置的运动。采血装置以同样的原理工作,但过程相反。通过插管从静脉或动脉采血,该插管通过装置的本体连接到集血容器。使用常规的注射流体或采集流体系统之后,插管被血和/或其它体液污染,必须小心避免再次使用该装置和避免意外地针扎护理人员或患者、由此传播血液携带的病原体。插管从患者体内拔出之后,使用必须放回到插管上的保护帽或保护盖并不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方案,因为帽和盖增加了意外针扎的风险,或可变得松开和脱落,由此又暴露出污染过的插管。
授予Shaw的题为“带有可缩回插管的带翼IV装置(Winged IV Set WithRetractable Cannula)”的U.S.5,779,679以及授予Shaw的题为“带翼的IV装置(Winged IV Set)”的U.S.6,210,371都揭示了一种带有可缩回插管的IV注射装置。在这两个专利中,在背端部分上具有管子连接器的缩回构件固定住该可缩回的插管,连接器在插管和IV管子之间建立起流体的连通。缩回构件借助于设置在外壳相对侧上的一对可释放的掣子抵抗压缩弹簧力而固定在其非缩回的位置内。一旦释放掣子,弹簧迫使缩回构件返回到外壳内,且因此迫使插管返回到外壳内。然而,因为IV管直接连接到缩回构件,所以,插管的缩回致使IV管也向后运动。如果管子在缩回过程中不能自由向后运动,则缩回构件和插管可能不能完全缩回。
需要有一种注射流体和采集流体的装置,其中,插管可缩回而不引起或依赖于连接管子的向后运动,这样,使装置不可再次使用,并与插管的缩回相结合,将流体流动路径中断、重新定位并密封起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器械包括特别适用于医疗领域内但不一定局限于医疗用途的装置。根据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揭示的医疗装置具有插管并可构造和用于流体注射、输入或抽取。根据其构造,例如,本装置可以用作灌输装置的部分,或用作静脉或动脉血的采集装置;用于医护人员众所周知的其它体液,诸如脊髓液、脑液、羊水等;或用于含在悬浮液或浆液内的固体物质,诸如药物、脂累或骨髓。当装置用于输入流体或药物时,流体源例如可以是IV滴液袋或注射器。当装置用于采血时,流体容器例如可以是采血袋、排空的管子或注射器。当装置附连到流体流动管线时,装置也可用作夹具。在插管缩回之前,该装置防止流体泄漏到流体流动路径内或从其中漏出。插管通常是针,该针具有有斜面的前端以便于插入组织内或诸如端口的其它医疗装置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装置包括偏离的流体流动路径和固定在与插管共线的某一位置内的缩回腔。可通过致动器相对于插管轴向地再定位来启动缩回动作,由此,也阻塞流体流动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装置包括共线的流体流动路径和偏离的缩回腔。致动器可相对于插管侧向地再定位来启动缩回动作,由此,阻塞和密封流体流动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装置包括共线的流体流动路径和偏离的缩回腔。致动器可相对于插管弧形地再定位来启动缩回动作,由此,阻塞和密封流体流动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揭示了一种装置,其较佳地包括:外壳;插管,该插管从外壳向前突出;连接件,该连接件用来将装置附连到流体源或容器;流体流动路径,该流体流动路径建立插管与连接件之间的流体连通;缩回机构,该缩回机构将插管远离其突出位置偏置;以及致动器,该致动器由外壳支承,致动器构造成更改流体流动路径,以便终止通过该装置的流体流动、密封流体流动路径并释放缩回机构以将插管缩回到外壳内。理想的事设有侧向延伸的手指握持部和/或带有手指垫的稳定翼,以便于使用者操纵装置,阻止装置在下方表面上的滚动,以及提供在使用过程中可固定到患者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装置的致动器部分包括两个细长的、最好是圆柱形的内腔,其包括的一个内腔限定流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而另一内腔是缩回腔,其构成接纳缩回机构的一部分和缩回之后的插管。缩回机构较佳地包括用于针或插管的固定器,以及诸如压缩弹簧之类的偏置构件。致动器较佳地可由使用者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以通过中断、移位、改向或再构造至少一部分路径来更改流体流动路径,由此,切断沿着通过装置的原始流动路径的流体流动。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既可滑动地安装也可转动地(最好枢转地)连接到外壳内。致动器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最好也释放缩回机构,使偏置构件能够强制插管固定器和插管的至少一部分返回到缩回腔内,并强制所有插管返回外壳内以防止意外的针扎和防止装置的重复使用。使用具有可缩回针的装置,避免意外的针扎和使装置失效来防止再次使用,对于显著地降低通过血液携带病原体将疾病传染给医护人员、其它患者和可能操作使用后的这种装置的人员来说十分重要。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附图,进一步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器械,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正视图,该装置具有可中断的流体流动路径、向前突出到外壳之外的可缩回的插管、向后滑动的致动器以及稳定翼;
图2是沿图1中线2-2截取的侧剖视图;
图3是图2中装置在中断流体流动路径和插管缩回之后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正剖视图,该装置具有可中断的流体流动路径、向前突出到外壳之外的可缩回的插管以及可侧向滑动的致动器;
图5是图4中实施例在中断流体流动路径和插管缩回到缩回腔内之后的正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该装置具有可中断的流体流动路径、向前突出到外壳之外的可缩回的插管以及可枢转的致动器;
图7是图6实施例的分解的立体图;
图8是图6实施例的放大的俯视平面图(相反方向);
图9是图8实施例的局部剖切的放大剖视图,其具有向前突出的插管和管段(虚线显示),该管段设置成通过致动器、插管固定器和插管与流体流动路径流体连通;
图10是图9中实施例在中断流体流动路径和插管缩回之后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该装置具有可中断的流体流动路径、向前突出到外壳之外的可缩回的插管(显示为被保护防护装置覆盖)以及可枢转地连接到外壳的致动器;
图12是图11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图11实施例的放大的俯视平面图;
图14是图13实施例的放大前视图,其具有用虚线显示的保护防护装置;
图15是图13实施例的局部剖切的放大剖视图,其具有向前突出的插管和用虚线显示的保护盖,示出通过插管、插管固定器和致动器的流体流动路径;
图16是图15中实施例在中断流体流动路径和插管缩回到缩回腔内之后的剖视平面图;
图1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该装置具有特别用于液体的可中断的流体流动路径、向前突出到外壳之外的可缩回的插管(隐藏在可取走的保护盖后)以及可枢转地连接到外壳的致动器;
图18是图17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图17实施例的局部剖切的放大截面图,其具有向前突出的插管和用虚线显示的保护盖,示出通过插管、插管固定器、致动器和鲁尔(Luer)连接器装置的流体流动路径;以及
图20是图19中实施例在中断流体流动路径和插管缩回到缩回腔内之后的剖视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例如,装置10可用作为用来从患者采集血液、血液气体或其它体液或对患者注射通常静脉内或其它方式注射的流体的医疗器械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装置10包括外壳12和附连到插管固定器16上的向前突出的插管14。插管更清楚地显示在图2和3中。使用装置10之前,理想地用保护盖将插管14的斜面尖端屏蔽起来。致动器18可滑动地由外壳12支承,并包括多个相对的柔性掣子,它们将与手柄44相对的端部固定在外壳12内。位于致动器18前面的手柄44便于相对于外壳12手动操作致动器18,以便终止流体流过装置10并启动插管14缩回到外壳12内,这将在下面作更详细的描述。
可选的稳定翼20从外壳12侧向地延伸,它们便于使用者操作装置10。在使用时,翼20还提供这样的表面:当用胶带、缝合线或其它类似有效手段将装置10固定到患者身上时,该表面将限制外壳12的转动。在按照治疗处方将要求体积量的流体注射到患者体内或从患者体内抽出之后,就可终止通过插管14的流体流动,并通过手工地对致动器18的手柄44前侧施加朝向后的压力同时拿住外壳12可将插管14缩回到外壳12内。如果需要的话,不必先从患者身上抽出插管,就可将插管14缩回到外壳12内。下面参照图2和3将充分地讨论装置10的使用和插管14的缩回。
参照图2,图中示出装置10没有附连可选的稳定翼。装置10的外壳12包括两个细长部分,即包括下部26和上部28。下部26还包括直径较小的前端32和直径较大的后端34以及由设置在前端32和后端34之间的台肩30形成的过渡区域。上部28从台肩30上方一点向后延伸到下部26后端34上方的开口的后端,上部28包括用作连接件的纵向孔,管段24可插入到该孔中。管段24的端部理想地用合适的方法保持在外壳12的上部28内,例如,所述方法诸如摩擦配合,或使用夹紧装置、粘结剂等。根据装置10的所要求的用途,管段24可以是任何要求的长度,该长度适于将装置10连接到诸如IV袋的流体源,或连接到诸如采血系统的流体容器。下部26最好还包括设置在后端34和过渡区域台肩30之间的缩回腔36。如图所示,缩回腔36的后端34包括一可被端帽42关闭的开口。下部26还包括孔38,该孔设置在顶壁内,略在过渡区域台肩30前面。孔38与位于上部28底部内的孔40对准,孔38、40的对准有助于在插管14和管段24之间建立起流体流动路径。
下部26前端32处的开口被可滑动配合的管状致动器18关闭,管状致动器18包括从前边缘向上延伸的手柄44。致动器18可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中,手柄44与下部26的前端32隔开,而在第二位置中,手柄44邻接和邻近于下部26的前端32。致动器18的纵向尺寸理想地设置成延伸到外壳12下部26内足够的距离,以在致动器18运动到邻靠前端32的第二位置时,覆盖和关闭下部26的孔38。致动器18理想地还包括从致动器18后端向外延伸的直径向相对的一对掣子。当滑动端帽18朝向其第二位置运动时,掣子在下部26内壁上的突出台肩上方滑动并与该台肩配合,由此,将致动器18锁定在其第二位置上,并阻止其脱离外壳12。
缩回机构13支承插管14,并包括插管固定器16、插管固定器塞46和弹簧22。将致动器18安装在下部26的前面之后,插管固定器16、弹簧22和插管固定器塞46理想地进行预组装,并通过后端34内的开口还通过缩回腔36插入下部26内。在插入之前,弹性的插管固定器塞46理想地插入成与插管固定器16的直径较大部分58内的凹陷摩擦配合。弹簧22理想地放置在插管固定器16的直径较小的前部上方,在该处它向后滑动而与环形台肩52邻接地接合。然后,将组装好的单元定向成使流体通道60与下部26顶壁内的孔38对齐,并前进通过过渡区域台肩30。当插管固定器16的向前延伸末端突出到致动器18的前面时,弹簧22抵靠致动器18前开口内的环形台肩安置上并被压缩到图2所示的位置。致动器18抵抗压缩弹簧的力,并通过如上所述的将致动器18固定到外壳12的弹性掣子,防止致动器18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前移离外壳12。当流体流过中空的插管14和插管固定器16进入插管固定器塞46内、流过插管固定器塞46的顶部内孔60、流过缩回腔外壳26顶部内的孔38、流过管组件外壳28的底部内的孔40而流入管子24内时,各构件的该构造使插管14能够与管道24流体连通。同样地,流体可沿相反方向流动并从管子24通过对准的孔40、38和60而流出插管14。在安装插管14和插管固定器塞46之后,后端帽42安装在下部26的开口端内,并摩擦地固定在下部26的后端34内。
尽管插管14可在缩回机构13插入到外壳12内之前以固定的关系固定到插管固定器16,但理想的是插管14在插管固定器16安装在外壳12内之后才插入到插管固定器16的突出末端的孔内。如图2所示,在插管固定器16向前延伸端处的开口呈锥形,以便于插管14的插入和附连。插管14可摩擦地保持在插管固定器16的孔内,但理想的是采用胶水或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熟知的任何其它类似有效的方法,以固定的关系将插管14附连到插管固定器16。理想的是插管14的斜面尖端的开口部分面向上,以便于插入患者体内。如图2所示,中空插管14的开口后端62延伸穿过插管固定器16的后端58进入到插管固定器塞46的开口前部54内。然而,应该理解,插管14只需延伸到插管固定器16内足够距离以便于两者之间可靠配合就可。
当装置10按如上所述进行组装时,压缩弹簧22或任何其它类似的有效偏置装置将插管14和插管固定器16向后偏置。由插管固定器塞46抵靠下部26的直径较小前部的内表面50施加的摩擦固定力应足够大,以在插管14插入患者体内期间,抵抗弹簧与通过插管14和插管固定器16抵靠插管固定器塞46向后施加的力结合抵靠环形台肩52施加的偏置力。否则,插管14可能没有致动器18相对于外壳12运动就过早地缩回。
当流体注射或抽取程序完成且插管14已缩回时,使用者可通过对手柄44施加向后的压力同时保持外壳12处于静止位置而开始进行缩回,这既可通过拿住纹理的外表面部分(可见图1)也可通过向下压在可选的翼上(同样已固定到患者身上)来实现。施加到手柄44上的手动压力致使致动器18相对于外壳12向后运动。理想的做法是,在插管(通常是针)仍插入在患者体内的同时,启动缩回动作。当致动器18向后运动时,由于致动器18的后端64和插管固定器16的环形台肩52之间接触,所以,插管固定器16和插管固定器塞46也被迫向后运动。从图2中可以看到,致动器18的后端64邻接向前面向插管固定器16的环形台肩52的邻近部分,同时,所示在弹簧22下方的致动器18该部分的后端略微与环形台肩52间隔开。这稍许的间隔致使使用者在手柄44上施加的向后力集中抵靠在环形台肩52的一侧上,而不是围绕圆周均匀地分布,可以相信这减小了启动缩回所需的手动力。
参照图3,响应于致动器18的向后运动,插管固定器塞46通过过渡区域(通过台肩30)并进入下部26直径较大的缩回腔36内。当插管固定器塞46运动时,插管固定器塞46的外表面48与下部26的内壁50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而当插管固定器塞46通过过渡区域并进入缩回腔36时,摩擦力完全消除。在某一点处,在通过将使用者通过致动器18的手柄44施加的手指力与压缩弹簧22的偏置力组合而充分减小摩擦固定力的位置,弹簧22迫使插管固定器16和插管固定器塞46向后移入缩回腔36内,由此,同时致使插管固定器16拉出外壳12内的插管14的斜面末端。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后显然明白致动器18应该足够地长,从而致动器18相对于外壳12运动的范围足以迫使插管固定器塞46通过台肩30。
如图3所示,在缩回之后,理想的是插管固定器塞46邻接或几乎邻接下部26的后端帽42。理想的是下部26的尺寸设置成使插管14全部包含在下部26之内而不从前端32突出出来。在缩回之后,致动器18的顶边缘阻塞插管14与下部26顶部内的孔38之间的流体流动路径。这防止流体从仍连接到外壳12上部28的管子24逸出。
参照图4和5描述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参照图4,装置70较佳地用作为采血器械或IV注射装置的一部分。装置70包括大致矩形的外壳,外壳具有带有向前突出的锥形鼻部74的前壁72;带有开口狭缝88的后壁92;侧壁98;以及将壁72、92与98互联的协作的基本上平坦底壁104和对应顶壁(剖视图中不可见)。与侧壁98相对的底壁104和对应顶壁(不可见)的边缘在图4中不可见,但在稍微超过最远离壁98的狭缝88的侧边的位置处在前壁72和后壁92之间延伸。显示在前壁72后面的滑动轨道94最好一体地形成为前壁72的部分。
如以上所示和所述,装置70的外壳形成其中可安装缩回机构76和致动器96的结构。缩回机构76较佳地还包括具有较大直径头部80的插管固定器78,以及抵靠插管固定器78施加向后作用力的偏置构件。较佳的偏置构件是压缩弹簧86。缩回机构76最好是在安装插管84和致动器96之前可从后面安装到外壳的前壁72、鼻部74和滑动轨道94内。盘簧86放置在插管固定器78的向前延伸端上方,然后,插管固定器78插入到鼻部74内,直到弹簧86的面向前的端部抵靠围绕插管固定器78设置的鼻部74前开口内的环形台肩安置为止。当压缩弹簧86时,头部80的面向前的表面上的环形台肩82的一部分邻靠与开口的贯穿鼻部74邻近的前壁72的面向后的表面。当缩回机构76(通过暂时夹紧插管固定器78的向前延伸出鼻部74之外的部分)固定就位时,理想的是致动器96从外壳相对壁98的一侧插入到滑动轨道94内,并侧向地移至如图4所示的位置,在该位置密封件95提供液密的密封,使插管固定器78的头部80之间的流体能够流入致动器96的流体流动路径100内。
致动器96最好是一细长的、基本上呈矩形的本体,使其可滑动地与至少一个导向器或外壳内的滑动轨道94配合,以便于致动器96在外壳内侧向地运动。致动器96的内部最好包括由壁部分106、108限定的同轴的流体流动路径100,以及当致动器96处于使用位置时与插管84偏离的缩回腔102。弹性密封件95最好是弹性体O形环或其它类似有效的密封件,该弹性密封件设置在通过致动器96的流体流动路径100的前端处的凹陷内,在该处密封件可提供与插管固定器78的放大头部80的面向后的表面的密封配合。可以看到,弹性密封件95实现密封,阻止流体泄漏到流体流动路径100内或从流体流动路径100漏出。
当致动器96如图4所示地定位时,弹簧86维持在压缩状态中,并沿向后方向连续地偏置插管固定器78,直到装置70使用之后致动器96有选择地重新定位之时。一旦缩回机构76和致动器96安装在外壳内,插管84的后端就可插入到插管78的轴向孔内,并用胶合或其它方法固定就位。尽管未予示出,但在插管84安装在插管固定器78内之后,最好为插管84提供可摩擦配合的、可取下的保护盖。
使用前,装置70最好借助于一柔性管段90连接到流体源或流体容器,该管段90可用常规方法通过狭缝88插入或其它方式附连到管子连接器103。当致动器96如图4所示地定位时,在插管84和管段90之间形成基本上为直线的流体流动路径。管子连接器103可以是致动器96内的孔的一部分,该部分稍呈锥形以便接纳管段90的自由端并与之摩擦配合,或可构造成用其它已知方法来附连管段,例如,鲁尔连接件、带螺纹的连接件、夹具、粘结剂等。管段90最好是任意长度并由适用于该所用用途的材料制成的柔性聚合物管。当如图4构造时,装置70可通过插管从待排放的外部源头传输流体,或可通过插管从外部源头萃取或抽取流体,并随后从与管子连接器103相对的管段90那端排放。
使用后,沿着基本上垂直于通过插管84和插管固定器78的纵向轴线的方向,对致动器96施加手动力,将致动器96从其使用位置运动到其缩回位置,由此来启动缩回的动作。参照图5,当致动器96朝向壁98侧向地运动时,通过致动器96的流体流动路径100侧向地切换到不再与插管固定器78的头部80相对的位置。同时,压缩弹簧86的偏置力作用于头部80,将插管固定器78推入致动器96的缩回腔102内,由此拔出外壳内的插管84。应当明白,为了产生这种结果,后壁92与鼻部74的前部末端之间的距离必须足够大以将插管84的尖端至少接纳到鼻部74内。还有,弹簧86未压缩时的长度理想的是能使头部80保持离鼻部74前开口有足够的距离,以在缩回之后插管84的末端不再从装置70的前面突出出来,特别是在装置70转动到垂直位置而使插管指向下时更是如此。
下面将参照图6-10来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致动器相对于外壳弧形地再定位来启动缩回的动作。首先参照图6-8,来描述医疗装置110,其包括外壳112、致动器114、缩回机构118,以及向前突出的插管(较佳地是针122)。外壳112还包括中空本体,其具有基本上平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倾斜的手指垫134、向前延伸的开口的颈部136、包括致动器阻挡轨道140在内的开口的侧部和后部、凹陷的壁部分168,以及用来可枢转地将致动器114附连到外壳112的对准的相对设置的孔126。
致动器114最好包括致动器接触表面132、接触表面166、致动器定位轨道138、可插入而与外壳112的孔126匹配配合的向外突出的安装凸台128,以及管孔130。缩回机构118最好包括针固定器,其具有向前延伸的直径较小的部分106和设置在小直径部分106后边的直径较大的头部108。压缩弹簧116构造成在小直径部分106上滑动并邻靠头部108的面向前的环形表面。下面还将进一步描述较佳地为O形环120形式的密封件。
参照图9,缩回机构从后面插入外壳112的颈部136内,使针固定器的小直径部分106通过前部开口向前突出。弹簧116可滑动地与小直径部分106配合,而弹簧¨6的前端抵靠邻近于颈部136内的前开口的环形台肩安置。弹簧116的另一端邻靠头部108的环形台肩。压缩弹簧116,并通过由致动器114抵靠头部108施加的相反力,将弹簧116保持在预缩回的位置。致动器114相对于外壳112设置在其使用的位置内,使安装凸台128可枢转地插入孔126内,而使接触表面166邻靠与凹陷壁部分168邻近的外壳112的内表面。致动器114包括由壁150、152界定的流体流动路径154和缩回腔164。在致动器再定位来终止流体流动和启动缩回时,外壳112内提供的空间124可接纳致动器114的一部分。
使致动器114处于该位置,穿过致动器114的流体流动路径154设置成与穿过过针固定器的轴向通道144以及针122的内部流体连通。安置在凹陷148内的密封件120理想地在配接合。头部108的环形台肩146有利于该密封配合。管连接器156理想地包括位于流体流动路径154后端的向外呈锥形的壁142,并适于接纳管段162的一端(显示为虚线轮廓)并与之配合。与缩回腔164的面向前的端部相邻定位的外壳112的突出凸台158设置成防止致动器114意外地从预缩回位置运动到缩回位置。在实践中,凸台158和致动器114的面向表面160之间的间距理想地小于图9为此目的所显示的间距。
在完成流体沿任一方向通过装置110的传送达到要求的程度之后,通过对致动器接触表面132施加压力而致使致动器114沿箭头160所示方向枢转,从而借助于致动器114相对于外壳112的再定位容易地终止流体流动。尽管需要一定的手动压力来克服表面160在台158上推移的阻力和移动密封件120通过头部108,但所需的力理想的是可由成年使用者容易施加的力。还可观察到,弹性密封件120实现密封,阻止流体泄漏到流体流动路径154内或从流体流动路径154漏出。
参照图10,在致动器114如图所示地相对于外壳112再定位之后,阻塞针122与管段162之间的流体流动,流体流动路径154偏离穿过颈部136的开口和穿过头部108的通道144。此外,一旦壁150让开(clear)头部108,缩回腔164就枢转到与穿过颈部136的开口同轴地对准,压缩弹簧122的偏置力使针固定器突入到缩回腔内,同时,从患者体内拔出针122末端并放入外壳112内,以避免意外发生针扎并防止装置110的重复使用。
下面参照图11-16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特别优地用于采集包括气体的流体,例如,动脉血液气体,以便用于其后的分析,该实施例还包括致动器,该致动器相对于外壳弧形地再定位以启动缩回动作。首先参照图11-14,来描述医疗装置200,其包括外壳226、致动器204、针固定器220、弹簧222、气密的密封构件218以及向前突出的针224。外壳226还包括中空本体,该中空本体具有基本上平的顶表面和底表面202,它们相对地布置并一体地形成带有纹理的握持表面206的手指形握持部、向前延伸的带有开口228的锥形颈部238、开口的侧部和背部,以及用来可枢转地将致动器204附连到外壳226的对准的相对设置的孔230。保护盖232理想地设置成在使用之前保护针224,并应当在使用前将盖从针224取下。
致动器204较佳地包括致动器接触表面234、可插入而与外壳204的孔230匹配配合的向外突出的安装凸台212、缩回腔216、流体流动路径开口周围的凹陷214,以及从外壳226向后延伸的管连接件208。参照图13和14,管连接件208还包括半个鲁尔连接件236以便于装置200附连到另一流体源或容器,视所想要达到的用途而定。
参照图15-16,通过从后面经过外壳颈部238将缩回机构插入轴向通道250内,使针固定器220的小直径部分221向前突入到前面的开口228内,由此来安装缩回机构。弹簧222可滑动地与小直径部分221配合,且弹簧222的前端抵靠与颈部238的前开口228相邻的环形台肩252安置。弹簧222的另一端邻靠针固定器220的较大直径头部223的环形台肩。压缩弹簧222,通过致动器204抵靠头部223施加的相反力,将弹簧222保持在预缩回的位置。致动器204相对于外壳226设置在其使用的位置内,使安装凸台212可枢转地插入孔230内(图12),而使致动器接触表面234邻靠在最邻近纹理握持表面206下方的外壳226的内表面。致动器204包括流体流动路径242和缩回腔216。在致动器再定位成终止流体流动和启动缩回时,外壳226内提供空间244来接纳致动器204的一部分。
使致动器204处于图15所示位置,穿过致动器204的流体流动路径242设置成与穿过针固定器的轴向通道225以及针224内的轴向通道258流体连通。安置在凹陷214内的气密密封件246理想地在流体流动路径242的前端与针固定器的头部223之间提供液密的密封配合。管连接件208理想地包括台阶形孔240,以提供与流体流动路径242的流体连通。与缩回腔216的面向前的一端相邻定位的外壳226的突出的凸台235设置成防止致动器114意外地从预缩回位置运动到如图16所示的缩回位置。
参照图16,在完成流体沿任一方向通过装置200的传送达到要求的程度之后,通过抵靠致动器接触表面234施加压力而致使致动器沿箭头260所示方向枢转,从而借助于致动器相对于外壳226的再定位而容易地终止流体流动。尽管需要一定的手动压力来克服表面237在凸台235上推移的阻力(图15)和移动密封件246通过头部223,但所需的力理想的是在可由成年使用者容易施加的力范围内。如图16所示,在致动器相对于外壳112再定位之后,阻塞针224与管连接件208之间的流体流动,流体流动路径242偏离穿过通道248、250的开口。此外,一旦缩回腔164枢转到与通道248、250同轴地对准,则压缩弹簧224的偏置力使针固定器221、223突入到缩回腔内,同时,从患者体内拔出针224末端并放入外壳226内,以避免意外发生针扎并防止装置重复使用。
下面参照图17-20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特别优选地用于萃取、采集或注射流体,该实施例还包括转动地进行再定位的致动器,最好是相对于外壳弧形地再定位以启动缩回动作。首先参照图17-18,来描述医疗装置300,其包括外壳304、致动器316、针固定器312、弹簧310、密封构件314以及向前突出的针308。外壳304还包括中空本体,其具有基本上平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它们相对地布置并一体地形成带有纹理的握持表面340的手指握持部、向前延伸的带有向前延伸开口的锥形颈部306、开口的侧部和背部,以及用来可枢转地将致动器316附连到外壳304的对准的相对设置的孔324。理想的是将保护盖302设置成以在使用前保护针308,并应当在使用前将盖从针308取下。
参照图18和19,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设置外部连接件本体322,其借助于管段318附连到通过致动器316的流体流动通道328,管段318长度要适合于附连另一装置(未示出,可以是流体源或容器),用来将流体输入患者体内或从体内抽出。参照图19,管段318(其长度范围可从1至4英尺或更长)最好插入致动器316后面,并用胶合、焊接、夹持或其它方式固定就位,以形成与流体流动路径328的流体连通,同样附连到通过鼻部320内的开口的连接件本体322,由此形成与通过连接件本体322的台阶形轴向孔322的流体连通。要求设置在连接件本体322后面的连接件334理想地设有半个标准鲁尔连接件,以便附连到其它装置,最好是流体源或容器。管段插入到连接件本体322的鼻部320内的端部最好使用粘结剂或通过任何其它合适的传统方法进行附连。如果需要用来将连接件本体322固定到其它的表面或物件上,那么连接件本体322也可可选地设置有相对定向的稳定翼336。
在将致动器316安装在外壳304内之前,包括针固定器312和弹簧310的缩回机构最好这样进行安装:如以上参照图11-17实施例所述,从后面将缩回机构插入外壳304的颈部306内,使针固定器312的直径较小部分通过颈部306前面的开口向前突出。在安装过程中将弹簧310压缩,通过致动器316作用在针固定器312头部上的相反力,将弹簧保持在预缩回的位置。在图19中,致动器316相对于图15中的外壳226如以上对致动器204的描述那样设置在外壳304内的使用的位置内。致动器316包括流体流动路径328和缩回腔330。当致动器再定位来终止流体流动和启动缩回时,外壳304内提供空间326来接纳致动器316的一部分。
使致动器316处于图19所示位置,穿过致动器316的流体流动路径328设置成与穿过针固定器312的轴向通道以及针308内的轴向通道258流体连通。弹性体密封件314理想地在流体流动路径328的前端与针固定器312的头部之间提供液密的密封配合。流体流动路径328的后部理想地包括锥形壁,以便如上所述地接纳管段318的一端并与之配合。一参照图15中的外壳226的凸台235所述的突出的凸台理想地位于缩回腔330的面向前的一端附近,以防止致动器316意外地从图19的预缩回位置运动到图20所示的缩回位置。
参照图20,在完成流体沿任一方向通过装置300的传送达到要求的程度之后,通过对致动器接触表面施加如箭头338所示的压力而致使致动器316沿箭头338所示方向枢转,从而借助于致动器316相对于外壳304的再定位可容易地终止流体流动。在致动器相对于如图20所示的外壳304再定位之后,阻塞针308与管连接件本体322之间的流体流动,流体流动路径328偏离穿过鼻部306的开口。此外,一旦缩回腔330枢转到与穿过外壳304的颈部306的开口同轴地对准,则压缩弹簧308的偏置力使针固定器312突入到缩回腔330内,同时,从患者体内拔出针308末端并放入外壳304内,以避免意外发生针扎和防止装置重复使用,由此,降低将流体携带的病原体传播到其它人的相关可能性。
如上所述,所有外壳、致动器、插管固定器、保护盖、端帽和管连接件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塑料、金属、陶瓷、玻璃等。对于诸如IV注射和采血那样的医疗应用,使用模制的聚丙烯是优选的材料。同样地,根据要求的用途或应用,适用于本发明的插管可由金属、塑料或陶瓷材料制成,但金属是较佳的。用作流体密封件或插管固定器塞的弹性部分最好用橡胶、其它弹性体的聚合物或橡胶改性塑料制成。
当使用如图1-5所述的装置并假定缩回过程中外壳保持在静止位置中时,在致动器再定位而终止流体流动并拔出插管而缩回到外壳内时,连接到装置后面的管段不沿轴向、侧向或定向运动。当使用如图6-20所述的装置时,其中,随着致动器相对于外壳枢转而弧形地再定位,终止流动并缩回插管,此时,与前述利用常规装置作相关的运动距离相比,附连管段的轴向、侧向和定向的运动很小。
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发明的介绍之后,同样将会明白本发明的其它替代和修改方案,因此,这里所揭示的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法律上授予发明人的附后权利要求书的最广义的解释来予以限定。

带有可缩回插管的流体流动控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带有可缩回插管的流体流动控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带有可缩回插管的流体流动控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有可缩回插管的流体流动控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有可缩回插管的流体流动控制装置.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装置具有:外壳;插管,该插管从外壳向前突出;连接件,该连接件用来将装置附连到流体源或容器;流体流动路径,该流体流动路径建立插管与连接件之间的流体连通;缩回机构,该缩回机构将插管远离其突出位置偏置;以及致动器,该致动器由外壳支承,致动器构造成更改流体流动路径,以终止通过装置的流体流动,密封流体流动路径,并释放缩回机构而将插管缩回到外壳内。本装置特别适用于医疗领域,例如,用作输入装置的一部分,或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