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虫丸.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211792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65365.1

申请日:

2009.07.03

公开号:

CN101596305A

公开日:

2009.12.0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K 36/9068申请日:20090703授权公告日:20110720终止日期:2012070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8; A61K9/20; A61P33/10

主分类号:

A61K36/9068

申请人:

周大红

发明人:

周大红

地址:

463400河南省平舆县庙湾镇河西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建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虫丸,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苦楝皮6~15份、槟榔6~15份、使君子6~12份、鹤虱6~12份、贯众6~15份、南瓜子6~15份、乌梅6~15份、雷丸6~15份、石榴皮6~15份、黄连6~15份、花椒3~6份、木香6~15份和干姜6~15份。本发明的驱虫丸主治蛔虫病、蛲虫病肠道寄生虫病,对钩虫病、绦虫病也有效果,本发明的驱虫丸服用后使寄生虫排出体外,同时护理脾胃,使患者恢复健康。本发明的原料采用中药成分,对患者没有毒副作用,适合儿童服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驱虫丸,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苦楝皮6~15份、槟榔6~15份、使君子6~12份、鹤虱6~12份、贯众6~15份、南瓜子6~15份、乌梅6~15份、雷丸6~15份、石榴皮6~15份、黄连6~15份、花椒3~6份、木香6~15份和干姜6~15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虫丸,其特征在于:制备时将各原料粉碎、混匀,然后加入炼蜜制成蜜丸。

说明书

一种驱虫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驱虫丸。
背景技术
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其中常见的有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绦虫病。其患病率高,尤其在农村,感染率高达80%。其危害性大,除了引起消瘦及轻重不等的胃肠道症状(腹痛、呕吐、消化不良)外,蛔虫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肠穿孔等;钩虫可引起慢性肠道出血,导致贫血;蛲虫可导致肛周、会阴部病痒和炎症,影响睡眠。肠寄生虫除了引发腹痛等症状、造成患儿营养不良以外,还可能阻塞小肠或进入胆道、肝脏,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常见的驱虫药是左旋咪唑类杀虫药,由于两岁以下的儿童肝脏发育尚不完全,左旋咪唑类杀虫药服用后会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驱虫丸,对患者没有毒副作用,适合儿童服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驱虫丸,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苦楝皮6~15份、槟榔6~15份、使君子6~12份、鹤虱6~12份、贯众6~15份、南瓜子6~15份、乌梅6~15份、雷丸6~15份、石榴皮6~15份、黄连6~15份、花椒3~6份、木香6~15份和干姜6~15份。
制备时将各原料粉碎、混匀,然后加入炼蜜制成蜜丸。
本发明中,苦楝皮,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之效,主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槟榔、味苦、辛,性温,入脾、胃、大肠经,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之效,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使君子,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有杀虫,消积,健脾之效,主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痢。鹤虱,味苦、辛,性平,杀虫,主治虫积腹痛。贯众,味苦,性凉,入肝、胃经,有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效,可治蛔虫、饶虫、绦虫病。南瓜子,味甘,性平,主治绦虫,蛔虫,百日咳,痔疮。乌梅,味酸,性温,入肝、脾、肺、大肠经,有收敛生津,安蛔驱虫之效,主治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雷丸,味苦,性寒,入胃、大肠经,有消积,杀虫之功效,主治虫积腹痛,疳疾,风痫。石榴皮,味酸、涩,性温,入大肠、肾经,有涩肠,止血,驱虫之功效,主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虫积腹痛,疥癣。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之功效,主治菌痢,热泻腹痛,疳积,蛔虫病。花椒,味辛,性温,入脾、肺、肾经,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之功效,主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木香,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之效,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干姜,味辛,性热,入脾、胃、肺经,有温中逐寒,回阳通脉之功效,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本发明中以苦楝皮、槟榔、使君子、鹤虱、贯众、南瓜子、乌梅、雷丸、石榴皮、黄连、花椒的杀虫驱虫、治疗腹痛腹胀为主要功效,再辅以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调理脾胃,干姜温中逐寒,用于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杀虫驱虫、消积健脾、温中散寒之效。本发明的驱虫丸主治蛔虫病、蛲虫病肠道寄生虫病,对钩虫病、绦虫病也有效果,本发明的驱虫丸服用后使寄生虫排出体外,同时护理脾胃,使患者恢复健康。本发明的原料采用中药成分,对患者没有毒副作用,适合儿童服用。
服用时每次服用6g,每日2-3次,10岁以下儿童服用时每次服用3g,一般3-4天即可治愈。
将临床统计,治疗蛔虫病500例,其中480例全部治愈,对蛔虫病的治愈率达到96%,另20例起初有效,但仍有蛔虫;治疗蛲虫病490例,有465例治愈,治愈率达到95%,另25例经治疗仍有蛲虫;治疗钩虫病100例,75例治愈,治愈率75%,另25例效果不明显;治疗绦虫病200例,160例治愈,治愈率达80%,另40例未治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苦楝皮6份、槟榔6份、使君子6份、鹤虱6份、贯众6份、南瓜子6份、乌梅6份、雷丸6份、石榴皮6份、黄连6份、花椒3份、木香6份、干姜6份。
实施例2:苦楝皮10份、槟榔10份、使君子9份、鹤虱9份、贯众10份、南瓜子10份、乌梅10份、雷丸10份、石榴皮10份、黄连10份、花椒5份、木香10份、干姜10份。
实施例3:苦楝皮15份、槟榔15份、使君子12份、鹤虱12份、贯众15份、南瓜子15份、乌梅15份、雷丸15份、石榴皮15份、黄连15份、花椒6份、木香15份、干姜15份。
实施例1-3制备时将各原料粉碎、混匀,然后加入炼蜜制成蜜丸。
以上实施例中的份数为重量份数。
典型病例:
病例1:董某,男,13岁,自述身体虚弱,近一周内大便下蛔虫十余条,腹痛阵作。中医辨证为虫积中阻,治宜益气健脾、杀虫,温里下积。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驱虫丸,每次服用6g,每日2次,两天后便下蛔虫十余条,第三天腹痛消失,痊愈。
病例2:王某,女,9岁,就诊时症状为肛门瘙痒,入睡后肛门处可见白色细小线虫,诊断为蛲虫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驱虫丸,每次服用3g,每日2次,3天后症状完全消失,治愈。
病例3:李某,男,45岁,自述有腹部隐痛、消化不良、腹泻症状,经医院化验粪便后确诊为绦虫病,后服用实施例3的驱虫丸进行治疗,每次服用6g,每日3次,两天时腹部隐痛、腹泻的症状大大减轻,继续服用两天后治愈,腹部隐痛、腹泻完全消失,饮食恢复正常。

一种驱虫丸.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驱虫丸.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驱虫丸.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驱虫丸.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驱虫丸.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虫丸,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苦楝皮615份、槟榔615份、使君子612份、鹤虱612份、贯众615份、南瓜子615份、乌梅615份、雷丸615份、石榴皮615份、黄连615份、花椒36份、木香615份和干姜615份。本发明的驱虫丸主治蛔虫病、蛲虫病肠道寄生虫病,对钩虫病、绦虫病也有效果,本发明的驱虫丸服用后使寄生虫排出体外,同时护理脾胃,使患者恢复健康。本发明的原料采用中药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