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建大棚实施罗非鱼反季节杂交育苗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业,具体的说是一种冬季建大棚实施罗非鱼反季节杂交育苗技术。
背景技术
罗非鱼为热带性鱼类,具有适应性强、食性广、病害少、易繁殖、生长快、产量高、肉质味道鲜美等优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荐的优良养殖品种。罗非鱼在我国的养殖已有近50年历史,其苗种来源复杂,品种繁多,种质混杂退化,个体偏小,生长缓慢,养殖周期长。另外,许多养殖地由于冬季气温、水温较低,在野外池塘自然越冬的罗非鱼亲鱼都要到每年的5月水温回升后才能产卵、孵苗、鱼苗因生长期短和种质退化,生长缓慢等客观因素,当年繁殖的鱼苗不可能养成成品鱼上市,需要经过越冬后才能养大上市。因此,不仅增加养殖风险,浪费养殖水池、降低设施利用率,同时还浪费饲料及水电等资源,增加养殖成本,影响养殖效益,进而制约产业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在冬季利用大棚保温技术实施针对杂交繁殖罗非鱼的快速、稳定、安全的一种罗非鱼反季节杂交育苗技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冬季建大棚实施罗非鱼反季节杂交育苗技术,其特征是:
一、鱼池的建造
建造二个结构相同,大小不一的亲鱼池和鱼苗池;亲鱼池3000~6000平方米,鱼苗池400~600平方米,池深1.5米。同时,每口池配有2台水车式增氧机。
所述的亲鱼池和鱼苗池有长方形和椭圆形,为现代化标准的水泥池。
二、大棚的搭建
大棚搭建成“人”字型的,棚架的桩用水尼柱(水尼电杆),最高点离水面5米,最底点离水面0.5米,两头各开设有一个1.5~2米的通风口。大棚棚面的材料有四层,第一层用钢丝拉成网状支撑(钢丝拉成网状的经线间隔是3米,纬线间隔是4米);第二层用20×20CM的尼龙鱼网;第三层用白色尼龙薄膜;第四层用20×20CM的尼龙鱼网。
所述的通风口,既可以通风又可以作为人员等的出入口,其每个通风口的上端都安装有一个排气机。
三、温度控制
利用常规的温控技术,将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0~26℃(发明地冬季室外最低的水温是16℃),且2月底至3月初后的水温持续达到23℃以上。
四、亲鱼选择培育与育苗
1、杂交用的亲鱼采用从中国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的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纯种,规格为2.5CM左右。经分池单养五个月,个体重达350克以上,进行严格挑选后做为亲本。
2、根据罗非鱼的性状、体色等特征进行选择亲鱼。尼罗罗非鱼体色为黄棕色,体侧有9条垂直黑色条纹,背鳍和尾鳍末边缘为黑色,尾鳍上有明显的黑色垂直9-10条的条纹,条纹清晰,无切割现象的条纹,腹鳍和臀鳍为灰色;奥利亚罗非鱼在非生殖期体色为紫蓝灰色,体侧有9-10条垂直黑色条纹,背鳍和尾鳍末边缘为红色,尾鳍上有许多淡黄色斑点,但不形成垂直条纹,腹鳍和臀鳍为淡蓝色。
3、雌雄鉴别。根据雌雄罗非鱼不同的生物学的特征:雌鱼腹部有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三个孔,且生殖孔在泌尿孔之间;雄鱼腹部有肛门和泌尿孔生殖二个孔,它的生殖孔和泌尿孔全为一个开口。用肉眼就可以来鉴别区分,挑选尼罗罗非鱼雌性鱼作为母本和奥利亚罗非雄作为父本。亲鱼每年挑选一次,为确保准确,均经反复三遍鉴别挑选,挑选后再按适当的雌雄比例和密度数量,放进大棚亲鱼池里强化培育。
五、亲鱼放养密度、雌雄比例、放养时间及培育管理
亲鱼放养密度每亩雌鱼8000-10000尾,按5∶1配组放入相应的雄鱼,总体重量控制在750-1000公斤左右。于12月初,将经过严格鉴别挑选的亲鱼,按雌雄比例放入亲鱼池。亲鱼放入大棚的亲鱼后,投喂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颗粒饲料,投喂量一般为鱼总重量的3-5%。视鱼的摄食情况,每天投喂一次。同时,每天早晚还要坚持巡池,测量水温。晴天的中午气温较高时还要开动增氧机和开启通风口,使池水上下对流,提高水温和通风换气;阴天的傍晚也要开动增氧机2个小时以上,利于提高池水溶解氧气;夜间通宵开动增氧机,以防亲鱼缺氧浮头。同时,还要根据水质肥度,适时调节水质。特别在孵苗期,如果水质过肥,就要及时加注新水,池水的透明度控制在20-25CM左右,以防亲鱼浮头造成吐卵、吐苗。
六产苗与捞苗。当23℃的水温连续达10天以上,罗非鱼的亲鱼就会开始产卵,孵苗,孵苗后第七天,将幼苗移进鱼苗池;鱼苗池的水,四份之一是亲鱼池的水,四份之三是地下水,在幼苗移进鱼苗池之前要用亚醚沙星或水霉净的其中一种进行消毒;幼苗移进后的第七天要用亚维菌素杀菌寄生虫,第十天要用季铵盐碘消毒;幼苗在鱼苗池培育时,每天用小鱼料喂养幼鱼苗六次;小鱼经过30天喂养后就可长到3至5cm,此时就可以出苗。
所述的用亚醚沙星或水需净,亚维菌素以及季铵盐碘为公知的技术,其用量等依据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
本发明根据罗非鱼亲鱼当水温23℃以下,只吃饵料性腺不发育,当水温达到并稳定在23℃以上,性腺开始发育,即可产卵,孵苗的生物学特性。利用冬季鱼池大棚可增温保温到23℃以上的特点。大棚保温性能好,能达到罗非鱼生长发育的生理要求。随着开春气温回升,棚内水温回升更快,一般每年的2月底3月初即可回升并稳定在23℃以上。因此,采用反季节杂交育苗技术,能孵化出罗非鱼纯种鱼苗。具体实施是11月初开始建造亲鱼池和鱼苗池,二个鱼池选择在通风、采光、排水好的地方。大棚搭盖地结构成“人”字型,大棚最高点距水面是5米(采用电杆),最低点距水面是0.5米(直接把棚面固定在岸上,并用土埋藏)。在每年11月底之前完成二个结构一样大小不同的亲鱼池和鱼苗池的大棚搭盖,用生石灰消毒后个星期左右,然后加好水备用。亲鱼池建好后,于12月初将尼罗罗非鱼雌鱼和奥利亚罗非鱼雄鱼纯种作为亲本搬进培养。这样做产苗时间早,且同步、量大,比常规野外自然越冬育苗法可提早2个月左右时间出苗。产苗期在5月底至6月初即可结束。试验表明,采用反季节杂交育苗技术,能使罗非鱼平均亩产比传统高28.1%。且个体大,养殖6个月平均体重达到520克,养殖12个月平均个体重达720克以上,最大个体达1500克,商品率(≥400克/尾重)达100克。而常规养殖12个月的商品率只有78%左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提早2个月左右时间出苗,且建棚成本低,管理方便,技术易于掌握,易于推广普及,可操作性强,降低养殖成本,还可以节约养殖资源,是提高罗非鱼养殖良种覆盖率,增加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本发明可以达预期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在福建省漳浦县农村某地,2008年11月底之前完成亲鱼池和鱼苗池大棚的搭盖以及亲鱼鉴别挑选、放养密度、饲料投喂、病害防治、水温控制、增氧机使用、鱼苗捕捞和培育等各项事宜。进行冬季大棚越冬保温开展反季节杂交育苗技术。结果是提早2个月以上时间出苗,当年繁殖的鱼种,可当年养成成品鱼,其养殖周期比用越冬鱼种或野外自然越冬亲鱼繁殖的当年鱼种养成品鱼可缩短4-6个月养殖时间(减少越冬期间)。根据试验情况看出,罗非鱼苗种当年养成成鱼,一个生产周期(一季)可减少占用池塘时间4个月以上。当年养成鱼按每亩水面每个月(越冬期间)100元租金计算,当年养成鱼即可节省池塘占用费400元以上,日常管理费350元、水电费150元、越冬期间饲料损失100元(因冬季水温低饲料利用低)等费用合计600元。采用反季节杂交育苗技术育苗,罗非鱼养殖6个月的平均产值比常规养殖12个月的产值高出13%,这说明越冬期间不但利用水面,还减少管理费和饲料,经济效益高。2009年上半年,育苗1940多万尾,供一万亩水面的养殖,平均每亩增产100公斤,合计增加产量1000吨,增加产值600万元;同时每亩还可降低成本1000元,计一万亩节省成本1000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