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带的锤子保持装置.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211180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2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51039.4

申请日:

2007.12.07

公开号:

CN101605477A

公开日:

2009.12.1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A45F 5/00放弃生效日:20091216|||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45F5/00

主分类号:

A45F5/00

申请人:

联合里奇美国

发明人:

马修·G·威廉姆斯

地址:

美国佛罗里达州

优先权:

2006.12.8 US 60/869,139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段迎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可用于工具带的锤支撑装置,其用于方便地将锤子存放在工具带中同时防止穿戴该工具带的使用者走动时锤子敲击该使用者。所述锤支撑装置由形成为支撑锤子的上支撑臂和形成为防止锤子的把手摆动的下容纳装置形成。所述锤支撑装置连接至可取下地附接至使用者的工具带。所述工具带具有上附件袋和下附件袋。所述上附件袋在所述下附件袋的上方附接至所述工具带,并且所述下附件袋的尺寸大于所述上附件袋以便于取放所述下附件袋。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锤子支撑系统,包括:
形成为附接至使用者的工具带;
锤子支撑装置,包括:
附接至所述工具带以形成开口的上支撑臂,所述开口的尺寸为使得锤子的把手可插入所述开口,而防止所述锤子的头部穿过所述开口;及
形成开口的下容纳装置,所述开口的尺寸为在由所述上支撑臂支撑所述锤子的头部的同时容纳所述锤子的把手以限制所述锤子的移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下容纳装置与所述上支撑臂偏离。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下容纳装置由下支撑臂形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由单一体形成。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上支撑臂由U形支撑臂形成并且所述下支撑臂由U形支撑臂形成。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上支撑臂和所述下支撑臂利用至少一条支撑腿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腿在所述上支撑臂和所述下支撑臂之间延伸。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支撑腿由从所述上支撑臂的第一侧延伸至所述下支撑臂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撑腿和从所述上支撑臂的第二侧延伸至所述下支撑臂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撑腿构成。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上支撑臂从所述第一及第二支撑腿大致垂直地延伸。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下支撑臂从所述第一及第二支撑腿大致垂直地延伸。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支撑腿包括至少一个孔,所述孔使得连接件可插入其中以将所述至少一条支撑腿附接至所述工具带。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支撑腿包括带有至少一个孔的附接区,所述孔使得连接件可插入其中以将所述至少一条支撑腿附接至所述工具带。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附接区的宽度大于所述至少一条支撑腿的宽度。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附接区包括所述附接区中的第一和第二孔。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还包括所述上支撑臂上的凸缘,所述凸缘从所述上支撑臂所处的平面向上延伸。

15、
  一种锤子支撑系统,包括:
形成为附接至使用者的工具带;
锤子支撑装置,包括:
附接至所述工具带以形成开口的上支撑臂,所述开口的尺寸为使得锤子的把手可插入所述开口,而防止锤子的头部穿过所述开口;
与所述上支撑臂偏离并且形成开口的下支撑臂,所述开口的尺寸为在由所述上支撑臂支撑所述锤子的头部的同时容纳所述锤子的把手以限制所述锤子的移动;并且
所述上支撑臂和所述下支撑臂利用至少一条支撑腿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腿在所述上支撑臂和所述下支撑臂之间延伸。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还包括所述上支撑臂上的凸缘,所述凸缘从所述上支撑臂所处的平面向上延伸。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支撑腿包括带有至少一个孔的附接区,所述孔使得连接件可插入其中以将所述至少一条支撑腿附接至所述工具带。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支撑腿由从所述上支撑臂的第一侧延伸至所述下支撑臂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撑腿和从所述上支撑臂的第二侧延伸至所述下支撑臂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撑腿构成,其中所述上支撑臂从所述第一及第二支撑腿大致垂直地延伸,并且所述下支撑臂从所述第一及第二支撑腿大致垂直地延伸。

19、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由单一体形成。

20、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锤子支撑系统,其中所述上支撑臂和所述下支撑臂由U形支撑臂形成。

说明书

工具带的锤子保持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申请于2006年12月8日的第60/869,139号美国临时申请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工具带,尤其涉及附接至工具带的工具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人经常使用工具带来将五金工具便利地收纳在便于取放的开口袋中。这些工具带通常形成为对锤子、钉子冲、刮刀、量尺等工具进行支撑。一般将锤子支撑在单根皮带中或者某些情况下支撑在单根金属带中。锤子支撑件一般固定至基部,所述基部具有使得其可挂在带子上的带环。其它例子中,锤子支撑件固定至工具带上的袋子的外表面。一般地,该锤子支撑件的位置设为使得锤子的把手位于使用者的臀部边,这样锤子的把手朝向使用者的膝盖延伸。这些锤子支撑件中的锤子易于取放,并且相对不受限制以使得锤子在锤子支撑件中移动。然而,使用者走动时锤子经常不受控制地摆动,使得锤子的把手反复敲击使用者的膝盖后部和腿部,而造成这些部位的瘀伤和疼痛。由此,需要一种改进的锤子支撑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锤支撑系统,其形成为将锤子或其它此类工具方便地收纳在工具带中,同时防止锤子在穿戴工具带的人走动时敲击他。锤支撑系统形成为锤子可容易地插入系统以供临时存放,并且在需要锤子时容易从支撑系统取出。锤子支撑系统的结构较坚固,其能够承受职业工匠使用时一般会碰到的连续机械损伤。
所述锤支撑系统由形成为附接至使用者的工具带和锤支撑装置形成。所述锤支撑装置由附接至工具带而形成开口的上支撑臂形成,所述开口的尺寸使得锤子的把手可插入开口中,而防止锤子的头部穿过开口。所述锤支撑装置还包括下容纳装置。所述下容纳装置附接至上支撑臂,或者与上支撑臂偏离。所述下容纳装置形成开口,开口尺寸为容纳锤子的把手,以在由上支撑臂支撑锤子的头部的同时限制锤子的移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容纳装置由下支撑臂形成。上支撑臂与下支撑臂由单一结构形成。所述上支撑臂可由U形支撑臂形成,并且所述下支撑臂可由U形支撑臂形成。
一实施例中,并且所述上支撑臂和所述下支撑臂利用至少一条支撑腿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腿在所述上支撑臂和所述下支撑臂之间延伸。所述至少一条支撑腿包括由从所述上支撑臂的第一侧延伸至所述下支撑臂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撑腿和从所述上支撑臂的第二侧延伸至所述下支撑臂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撑腿构成。所述上支撑臂从所述第一及第二支撑腿大致垂直地延伸,并且所述下支撑臂从所述第一及第二支撑腿大致垂直地延伸。所述锤支撑装置还包括所述上支撑臂上的凸缘,所述凸缘从所述上支撑臂所处的平面向上延伸以帮助收纳所述锤子。
所述锤支撑装置通过所述至少一条支撑腿中的至少一个孔可附接至工具带,所述孔使得连接件可插入其中以将所述至少一条支撑腿附接至所述工具带。所述至少一条支撑腿包括带有至少一个孔的附接区,所述孔以使连接件插入穿过其中以将所述至少一条支撑腿附接至所述工具带。所述附接区的宽度大于所述至少一条支撑腿的宽度以便于使用尺寸适当的连接件,以及形成牢固附接。所述附接区包括所述附接区域中的第一孔和第二孔。
所述锤支撑系统还包括具有上附件袋和下附件袋的工具带。上附件袋在下附件袋的上方附接至工具带。下附件袋的尺寸大于上附件袋以使下附件袋的周界离工具带的大致平坦的表面的垂直延伸距离大于上附件袋的周界离大致平坦的表面的垂直延伸距离,以便于取放下附件袋。较之现有设计,这一结构的优势在于可将切制钉之类不太经常使用的钉子放在上附件袋中,而将分钉和12分钉等较经常使用的物品及较大的物品放在下附件袋中。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下容纳装置使得锤子挂在工具带上的同时存放在工具带中,并且防止锤子摆动及敲击穿戴给工具带的使用者的腿的后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上支撑臂包括所述上支撑臂上的凸缘,所述凸缘从所述上支撑臂所处的平面向上延伸以将所述锤子的头部保持为正确的方向以防止锤子支撑在所述锤支撑装置中的同时剧烈移动。
本发明的再一个优点是所述工具带包括位于较大的下附件袋上方的上附件袋,由此所述较小的上附件袋可以与所述较大的袋子相同的方向向外延伸,而这两个袋子都可容易地取放。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作为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阐明了当前所披露的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内容一起揭露了本发明的主旨。
图1为由工具带和锤支撑装置构成的锤支撑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所述锤支撑系统的立体图;
图3为所述锤支撑系统的主视图;
图4为所述锤支撑系统的侧视图;
图5为所述锤支撑系统的后视图;
图6为所述锤支撑系统的俯视图;
图7为图2的锤支撑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本发明涉及锤支撑系统9,其形成为将锤子12或其它此类工具方便地收纳在工具带14中,同时防止锤子12在穿戴工具带14的人走动时敲击他。锤支撑系统9形成为锤子12可容易地插入系统9以供临时存放,并且在需要锤子12时容易从支撑系统9取出。锤子支撑系统9的结构较坚固,其能够承受职业工匠使用时一般会碰到的连续机械损伤。
如图1-3所示,锤支撑系统9由锤支撑装置10形成,所述锤支撑装置10由附接至工具带14而形成开口18的上支撑臂16形成,所述开口18的尺寸使得锤子12的把手20可插入开口18中,而防止锤子12的头部22穿过开口18。开口18大于该锤子把手的截面积,但小于该锤子的头部的末端到把手的位于锤子的头部处的相反侧之间的距离,以防止锤子的头部穿过开口18。锤支撑装置10还包括下容纳装置24,所述下容纳装置24偏离上支撑臂16并且形成尺寸为容纳锤子12的把手20的开口26,以在由上支撑臂16支撑锤子12的头部22的同时限制锤子12的移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下容纳装置24从上支撑臂16向下偏离。上支撑臂16可由任何强度足够支撑锤子12的材料形成。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上支撑臂16由铝、钢、黄铜等金属或者其它适当的材料制成。可使用油漆、塑化橡胶、塑料或其它适当的涂料对锤支撑装置10的部件进行涂布。
上支撑臂16可为任何能够可取下地支撑锤子12的形状。如图2和3所示,上支撑臂16为大致的U形。上支撑臂16由大致圆柱形截面的条状物形成。其它实施例中,上支撑臂16的截面为其它形状。
如图3所示,上支撑臂16还包括凸缘28,该凸缘28以大致离开下部容纳装置24的方向从上支撑臂16所处平面向上延伸,以将锤子12保持在上支撑臂16中,并且在由上支撑臂16支撑锤子12的头部22的同时限制锤子12的移动。
下容纳装置24可由任何能够限制锤子12的把手20的横向移动量的装置形成。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下容纳装置24由下支撑臂30形成。下支撑臂30由一或多个连续或不连续的部件形成。下支撑臂30包括收纳锤子12的把手20的开口26。开口26的尺寸与上支撑臂16中的开口18相同,或者小于或者大于开口18。下支撑臂30可由与上支撑臂16相同的材料形成,或者以其它材料形成。例如,下支撑臂30可由与上支撑臂16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形成为与上支撑臂16和支撑腿32及34一体的单一结构。另一实施例中,下容纳装置24可由织带或者其它限制把手20移动的装置。该织带可包括在形成开口26的织物中的支撑结构。
如图1-3所示,上支撑臂16从下支撑臂30起向上偏移,形成上支撑臂16与下支撑臂30之间的开口空间。上支撑臂16与下支撑臂30之间的距离与要存放在锤支撑装置10中的锤子12的把手20的长度相关。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距离形成为支撑2磅锤之类的现有锤子(framing hammer)12,上支撑臂16与下支撑臂30之间的距离为约3.5英寸。其它实施例中,上支撑臂16与下支撑臂30之间的距离可不为3.5英寸。再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下容纳装置24从上支撑臂16开始连续延伸直至离开上支撑臂16所需的距离而终止。例如,一实施例中,下容纳装置24可由从上支撑臂16向下延伸3.5英寸的护套制成。所述护套可由刚性或挠性材料形成。
上支撑臂16和下支撑臂30可由一或多根支撑腿32支撑,并且通过它们实现偏移。一实施例中,由第一支撑腿32和第二支撑腿34支撑上支撑臂16和下支撑臂30。上支撑臂16从支撑腿32大致垂直地延伸。此外,下支撑臂30从支撑腿32垂直地延伸。一实施例中,上支撑臂16和下支撑臂30大致平行。第一支撑腿32附接至上支撑臂16的第一侧36,并且延伸至下支撑臂30的第一侧38。第二支撑腿34附接至上支撑臂16的第二侧40,并且延伸至下支撑臂30的第二侧42。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腿32和第二支撑腿34由与上支撑臂16和下支撑臂30相同的材料形成。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腿32和第二支撑腿34由与上支撑臂16和下支撑臂30不相同的材料形成。
第一支撑腿32和第二支撑腿34中的一个或者这两者可包括一或多个用于将锤支撑装置10附接至工具带14的孔44。包括但不限于铆钉、销、螺钉等连接件46或者其它适当的连接件可用于将锤支撑装置10附接至工具带14。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腿32和第二支撑腿34各包括两个孔44。第一支撑腿32包括第一和第二孔48和50,第二支撑腿34包括第一和第二孔52和54。附接区56和58附接至第一支撑腿32和第二支撑腿34。附接区56和58的宽度大于第一支撑腿32和第二支撑腿34的宽度以使附接区56和58包括孔48、50、52、54。
工具带14可为任何形成为附接至使用者的工具带。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工具带14包括上附件袋60和下附件袋62。上附件袋60在下附件袋62的上方附接至工具带14。下附件袋62的尺寸大于上附件袋60以使下附件袋62的周界离工具带14的大致平坦的表面64的垂直延伸距离大于上附件袋60的周界离大致平坦的表面64的垂直延伸距离,以便于拿取下附件袋62。较之现有设计,这一结构的优势在于可将切制钉(cut nail)之类不太经常使用的钉子放在上附件袋60中,而将16分钉或12分钉(penny nails)等较经常使用的物品及较大的物品放在下附件袋62中。
附件袋60和62以及工具带14的其它袋子66可由可提拉(CORDURA)、斯布塔福(SPUNTUFF)等耐磨织物或者其它适当的织物(但不限于这些织物)形成。下附件袋62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PE)板(包括但不限于高密度聚乙烯(HDPE)板)等刚性支撑板,以使得下附件袋62保持打开以便于对该口袋内容物的取放。下附件袋62的外表面68可附接一或多个口袋66。锤支撑装置10附接至外表面68。量尺夹70附接至外表面68以通过附接至圆柱形卷尺的现有支撑夹对所述圆柱形卷尺进行支撑。
可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支撑工具带14。例如,工具带14包括绳带插入其中的带收纳室70。所述绳带围绕在使用者腰部以将工具带14附接至使用者的腰部。工具带14还可包括多个肩带连接件72以将肩带78附接至工具带14。肩带连接件72可为但不限于D形环扣或其它适当的连接器。一个肩带连接件72可附接至工具带14的上角74的前侧表面或后侧表面。第二肩带连接件72可附接至工具带14的上角76的前侧表面或后侧表面。
肩带78可为任何适当的肩带。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肩带78可包括衬垫,并且包括防滑外表面以防止肩带从工具带14的使用者的肩部滑下。肩带78包括但不限于诸如钩环(carabineer)、夹子等可拆下的连接件,或者其它可拆下的连接件。
工具带14还包括附接至工具带14的后侧表面82上的衬垫80。一实施例中,该衬垫从后侧表面82突出约3/8英寸至约3/4英寸。该衬垫可为任何能够承受日常的严酷使用的衬垫。工具带14的后侧表面82可由前述覆盖防撕裂织物的PE板进行支撑。
前文所述是以阐明、解释及描述实施例为目的。对本领域中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进行变化和修改是显而易见的。

工具带的锤子保持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工具带的锤子保持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工具带的锤子保持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具带的锤子保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具带的锤子保持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可用于工具带的锤支撑装置,其用于方便地将锤子存放在工具带中同时防止穿戴该工具带的使用者走动时锤子敲击该使用者。所述锤支撑装置由形成为支撑锤子的上支撑臂和形成为防止锤子的把手摆动的下容纳装置形成。所述锤支撑装置连接至可取下地附接至使用者的工具带。所述工具带具有上附件袋和下附件袋。所述上附件袋在所述下附件袋的上方附接至所述工具带,并且所述下附件袋的尺寸大于所述上附件袋以便于取放所述下附件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手携物品或旅行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