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结构.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207892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3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27407.X

申请日:

2009.03.03

公开号:

CN101822607A

公开日:

2010.09.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H 3/02公开日:201009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H 3/02申请日:20090303|||公开

IPC分类号:

A61H3/02; A45B1/00

主分类号:

A61H3/02

申请人:

川巨益模具有限公司; 丰将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彰志

地址:

中国台湾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代理人:

陈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拐杖结构,其一限位片结合于一内管的一端,且结合方向上设有一顶抵面;一外管穿设于该内管外,且配合与该内管产生相对位置差的轴向调整;一抵块结合组结合于该外管的一端,该抵块结合组枢设有复数活动抵块,该活动抵块利用一弹性组件推抵,由此可控制改变拐杖使用时接触地面的面积,让使用行走更安全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拐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内管; 一限位片,结合于该内管的一端,该限位片结合方向上设有一往外的顶抵斜面; 一外管,为一中空管体,该内管穿设于该外管内,该外管配合与该内管产生相对位置差的轴向调整;以及 复数活动抵块,结合于该外管对应该限位片端,并以该内管与该外管的位置差而控制闭合或张开,该活动抵块上方设有一枢结部供结合于外管端位置,且各该活动抵块上设有一弹性组件,以该弹性组件的弹性使该活动抵块为常态闭合,另该活动抵块的下端设有顶抵端,该顶抵端在于闭合时,正与该顶抵斜面配合,该活动抵块以顶抵端顺着顶抵斜面推出开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拐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拐杖头,结合于该内管的另一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拐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圆柱形态,且该内管上凸出一弹性定位点,该外管为一中空圆管体;还包含: 一外管端套,固定结合在该外管一端上,且于对应该弹性定位点处设有一具高度差的调整孔,该弹性定位点在该调整孔中位移,使该外管在该内管产生相对的位置差; 一旋转件,为一空心管状体,设于该外管端套上供转动,该旋转件对应该调整孔与该弹性定位点的圆周在线并设有一定位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拐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透孔或于内部凹槽状,该外管端套为一空心管状体,该外管端套上设有一卡结部该旋转件上设有一卡结部供与该外管端套的卡结部相卡固,在二卡结部卡固后转动该旋转件同时连动外管与该外管端套,该调整孔呈螺旋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拐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限位组,具有该限位片及一接触片,结合于该内管的一端,其中,该接触片设在该顶抵斜面的另一方,并设有一防滑面,且该限位片及接触片为圆形,及该顶抵斜面为圆弧面或斜角面型态。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拐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抵块结合组,结合于该外管的一端于接近该限位片位置的顶抵斜面方向,该抵块结合组下端设有一结合板,且结合板周缘设有复数枢结部;以及 该活动抵块以枢结部与该抵块结合组的枢结部配合设置,该活动抵块的内侧设有至少一定位钉,该活动抵块以该内管及该外管产生相对位置差张开后,该活动抵块还具有一裕度角度可供张开。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拐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抵块包含:一外盖、一内盖及复数定位钉,其中: 该外盖,该枢结部设于上方,该顶抵端设置于下端; 该内盖,鼓起设在该外盖内侧,为软质并具弹性的材料,受压会变形,压力移除则恢复原状,该内盖上设有至少一穿孔; 该定位钉设在该外盖内侧,并对应该内盖的穿孔,并包覆在鼓起的该内盖中,当该内盖受压后该定位钉由该穿孔露出。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拐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与该外管连动的其中一结构间设置一回复元件,并还包含: 该内管下段周缘设一凸出的下限位部; 一抵块结合组,结合于该外管的一端于接近该限位片位置的顶抵斜面方向,该抵块结合组底部对应下限位部处设一上限位部; 该回复元件套设于内管,两端分别顶抵于下限位部与上限位部间。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拐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套设外管的上端设有一配合块,该配合块底部延伸出一顶抵部,该顶抵部一侧为斜面另一侧为平面,该外管配合该顶抵部的内侧缘配合相对形状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一侧为斜面另一侧为平面,而无设置该容置槽的位置则为固定面,该外管的容置槽与顶抵部分别提供内管的顶抵部移动定位。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拐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中配合设置一弹性扣件,该弹性扣件上方设有一按压部,中段设一与按压部连动的扣钩,下端为一固定部,该内管上设一切槽,该按压部及扣钩由切槽处弹性顶出,该弹性扣件并以固定部固定在该内管中,该外管对应弹性扣件处设一扣槽,该外管与该内管产生相对位置差以该扣槽配合该按压部或该扣钩。

说明书


拐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家、人士帮助行走,或帮助登山客行走崎岖不平与湿滑山路的辅助支撑的拐杖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供拐杖分离、结合的接头加以改良设计者。

    背景技术

    老人家与身体残障的人士,因行动不方便,为了帮助行走,常使用拐杖,另登山客爬山,因为山路的不平与湿滑,为了预防跌倒,也常利用拐杖辅助,以帮助身体平衡与支撑。

    目前拐杖的结构均无法同时适用不同的路面,如一般水泥地面与山路泥土地面,因此在非适用的地面使用时,使用性会较差,还是会容易跌倒或是拐杖显得碍手碍脚的情形。

    鉴于此,即针对拐杖结构加以改良,令拐杖于不同的地面行走时,可以变化为不同抓地力的型态,并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推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拐杖结构,以解决目前公知的单一拐杖结构,无法同时适用不同情况的路面,当在非适用的地面使用时,使用性会较差,会有容易跌倒或是拐杖显得碍手碍脚的情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拐杖结构,包含:一内管;一限位片,结合于该内管的一端,该限位片结合方向上设有一往外的顶抵斜面;一外管,该内管穿设于该外管内,该外管配合与该内管产生相对位置差的轴向调整;以及复数活动抵块,结合于该外管对应该限位片端,并以该内管与该外管的位置差而控制闭合或张开,该活动抵块上方设有一枢结部供结合于外管端位置,且各该活动抵块上设有一弹性组件,以该弹性组件的弹性使该活动抵块为常态闭合,另该活动抵块的下端设有顶抵端,该顶抵端在于闭合时,正与该顶抵斜面配合,该活动抵块以顶抵端顺着顶抵斜面推出开启;由上述结构组成一能变化接触地面面积的拐杖结构。

    对照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功效: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拐杖结构,该拐杖利用外管与内管的相对位差,控制该各活动抵块的开启或闭合,令拐杖的使用,能依路面需求控制以面积小接触地面,或变化为大面积接触地面,让行走可以更安全与快速;

    本发明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拐杖结构,该拐杖利用活动抵块张开使用后,该活动抵块的张开尚未到达极限,当活动抵块在接触地面并受压后,还具有一裕度角度供张开,令使用拐杖者在不平的地面或跌倒的瞬间,使活动抵块能再以所受的压力在裕度角度间张开,因该压力张开增加整个拐杖的支撑角度,以帮助更稳固的支撑与避免跌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组合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活动抵块张开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活动抵块张开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活动抵块为张开且受压力再被张开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种外管与内管产生相对位置差的结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种外管与内管产生相对位置差的平面组合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种外管与内管产生相对位置差的移动平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种外管与内管产生相对位置差的平面组合图;

    图11是本发明又一种外管与内管产生相对位置差的弹性卡固图;

    图12是本发明又一种外管与内管产生相对位置差的按压弹回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为拐杖头,             11为照明组,             111为发光体,

    112为照明盖,            113为电池,              114为电池盖,

    115为开关,              20为内管,               21为弹性定位点,

    22为下限位部,           30为限位组,             31为限位片,

    311为顶抵斜面,          32为接触片,             321为防滑面,

    40为外管,               50为外管端套,           51为调整孔,

    52为卡结部,        60为旋转件,       61为定位部,

    62为卡结部,        70为抵块结合组,   701为上限位部,

    71为结合板,        711为枢结部,      80为活动抵块,

    81为外盖,          811为枢结部,      812为顶抵端,

    82为内盖,          821为穿孔,        83为弹性组件,

    84为定位钉,        90为回复元件,     A为裕度角度,

    20A为内管,         21A为配合块,      22A为顶抵部,

    23A为斜面,         24A为平面,        40A为外管,

    41A为容置槽,       42A为斜面,        43A为平面,

    44A为固定面,       20B为内管,        21B为切槽,

    40B为外管,         41B为扣槽,        20C为弹性扣件,

    21C为按压部,       22C为扣钩,        23C为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达成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了解与认识,现配合附图及附图标记详述如下:

    首先,先由图1、2、3所示观之,本发明的拐杖结构包括:

    一拐杖头10,内部埋设有一照明组11,该照明组11包含一发光体111用以发光照明、一照明盖112用以罩柱该发光体111、一电池113用以提供该发光体111电源、一电池盖114用以固定该电池113及一开关115;

    一内管20,为圆柱形态,及以一端结合于该拐杖头10上,且该内管20上凸出有一弹性定位点21;

    一限位组30,具有圆形的一限位片31及一圆形的接触片32,结合于该内管20的另一端,其中该限位片31结合方向上设有一往外的顶抵斜面311,该顶抵斜面311为圆弧面或斜角面型态,该接触片32设在该顶抵斜面311的另一方,用以与地面接触,且在接触位置设有一防滑面321;

    一外管40,是一中空圆管体,长度短于该内管20,该内管20穿设于该外管40内,该外管40配合与该内管20产生相对位置差的轴向调整;

    一外管端套50,是一空心管状体,固定结合在该外管40一端上,且于对应该弹性定位点21处设有一具高度差的调整孔51,该调整孔51呈螺旋状,该弹性定位点21在该调整孔51中位移,使该外管40在该内管20产生相对的位置差,该外管端套50上并设有一卡结部52;

    一旋转件60,为一空心管状体,设于该外管端套50上供转动,该旋转件60对应该调整孔51与该弹性定位点21的圆周在线并设有一定位部61,该定位部61为透孔或于内部产生凹槽状,另该旋转件60上设有一卡结部62供与该外管端套50的卡结部52相卡固,在二卡结部52,62卡固后转动该旋转件60同时连动外管40与该外管端套50;

    一抵块结合组70,为一圆锥形态,结合于该外管40的另一端于接近该限位片31位置的顶抵斜面311方向,该抵块结合组70下端设有一结合板71,且结合板71周缘设有复数枢结部711;以及

    复数活动抵块80,结合于该外管40另一端的该抵块结合组70周缘,可在该外管40端部控制闭合或张开,该活动抵块80上方设有一枢结部811与该抵块结合组70的枢结部711配合设置,且各该活动抵块80上设有一弹性组件83,以该弹性组件83的弹性使该活动抵块80为常态闭合,另该活动抵块80的下端设有顶抵端812,该顶抵端812在于闭合时,正与该顶抵斜面311配合,且该活动抵块80的内侧设有至少一定位钉84。

    结构的使用,当拐杖使用于硬质的柏油、水泥地面时,见图1、图3所示,该外管40相对内管20外的上方,该弹性定位点21在该调整孔51的一方,该外管40及该外管端套50在接近该拐杖头10方向,该些弹性组件83并将各活动抵块80控制为闭合,因此拐杖的使用,仅以面积较小的该限位组30下端防滑面321接触地面,让行走可以在安全的条件下兼具快速;而当拐杖使用于软质的泥巴地面时,若仅以面积较小的防滑面321接触泥地,则容易因为泥巴产生下陷使支撑不平稳,见图4、图5所示,此时可以转动该旋转件60带动该外管端套50,使调整孔51以该弹性定位点21产生轴向位移,让外管40将活动抵块80推向限位片31,而以该顶抵端812顺着该顶抵斜面311逐渐推出并张开,并压缩了弹性组件83,以张开的复数活动抵块80配合限位组30用较大的面积接触地面,增加行走的安全性,避免使用拐杖者跌倒,以行走的安全为最优先考虑,在旋转件60转动并使活动抵块80张开到达定点后,旋转件60的定位部61并对正弹性定位点21,令内管20与外管40间产生一力道的固定,防止外管40非预期的移动回;而此时该活动抵块80的张开未到达极限,还可配合该拐杖的倾斜受力再度往外张开。

    再由图2观之,其中,该活动抵块80为一扇形状,包含:一外盖81、一内盖82、一弹性组件83及至少一定位钉84,其中:

    该外盖81上方设有一枢结部811,下端设有一顶抵端812;

    该内盖82鼓起设在该外盖81内侧,为软质并具弹性的材料,受压会变形,压力移除则恢复原状,该内盖82上设有至少一穿孔821;

    该弹性组件83设于该抵块结合组70与外盖81间并以二端分别顶抵,以该弹性组件83的弹性控制该活动抵块80常态闭合;

    该定位钉84设在该外盖81内侧,并对应该内盖82的穿孔821,并包覆在鼓起的该内盖82中,当该内盖82受压后该定位钉84由该穿孔821露出。

    当拐杖的该各活动抵块80张开使用时,分别见图5、图6的状态,该活动抵块80在接触地面以该内盖82为接触受压,受压力道会令该内盖82产生相对应的变形,令该定位钉84由该穿孔821露出并钉住地面,且该活动抵块80的张开因尚未到达极限,还具有一裕度角度A可供压力的张开,因此可再配合该拐杖的倾斜受力再度往外张开在该裕度角度A之间,通过由改变该活动抵块80的张开角度而增加整个拐杖的支撑角度,令使用拐杖者,在不平的地面或跌倒的瞬间,能更稳固的帮助支撑,避免跌倒的情事发生。

    由图1至图6观之,各活动抵块80张开后的缩回,是利用按压弹性定位点21后脱离卡结部62,并以弹性组件83被压缩后的弹力所完成,为了避免该各活动抵块80与外管40的恢复力道不足,其可在于内管20与外管40连动的其中一结构(外管40、旋转件60或抵块结合组70)间设置一回复元件90,使当外管40与该内管20产生相对位置差后,能够压缩该回复元件90,提供外管40与内管20复位的利用,该于内管20下段周缘设一凸出的下限位部22,抵块结合组70底部对应下限位部22处设一上限位部701,该回复元件90套设于内管20上时,两端分别顶抵于下限位部22与上限位部701间,以得到压缩的目的。

    另一种,内管外管产生相对位置差的调整结构设计;如图7、图8、图9所示,其一内管20A套设于一外管40A外侧,该内管20A套设外管40A的上端设有一配合块21A,该配合块21A底部延伸出一顶抵部22A,该顶抵部22A一侧为斜面23A另一侧为平面24A,该外管40A配合顶抵部22A的内侧缘配合相对形状设有一容置槽41A,该容置槽41A一侧为斜面42A另一侧为平面43A,而无设置该容置槽41A的位置则为固定面44A,外管40A的容置槽41A平时为配合内管20A的顶抵部22A,当外管40A欲对内管20A产生相对位置差时,利用转动外管40A,使该容置槽41A以斜面42A顺着顶抵部22A的斜面23A移动,当固定面44A移动到顶抵部22A的端部时,即以此产生移动后的限制,由此即可以外管40A推动活动抵块80张开,而反向转动外管40A即可与内管20A配合归位。

    又一种,内管外管产生相对位置差的调整结构设计;如图10、图11、图12所示,其一内管20B套设于一外管40B外侧,且内管20B中配合设置一弹性扣件20C,该弹性扣件20C上方设有一按压部21C,中段设一与按压部21C连动的扣钩22C,下端为一固定部23C,该内管20B上设一切槽21B,该按压部21C及扣钩22C由切槽21B处弹性顶出,弹性扣件20C并以固定部23C固定在内管20B中,外管40B对应弹性扣件20C处设一扣槽41B,平时外管40B覆盖扣钩22C使按压部21C被下压,且扣槽41B在按压部21C处,当外管40B欲对内管20B产生相对位置差时,利用相对拉动外管40B与内管20B,令外管40B伸出,当扣槽41B移动到扣钩22C位置时,该扣钩22C即弹出,使扣钩22C藉以固定在外管40B的扣槽41B处,令外管40B得到拉出的固定,由此即可以外管40A推动活动抵块80张开,而欲使外管40B归位时,利用下压弹性扣件20C的按压部21C,使扣钩22C脱离扣槽41B后,外管40B即会受弹性推抵回到原处。

    由上述具体实施例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果:

    (一)该拐杖利用外管40与内管20的相对位差,控制该各活动抵块80的开启或闭合,令拐杖的使用,能依路面需求控制以面积小接触地面,或变化为大面积接触地面,让行走可以更安全与快速;

    (二)该拐杖利用活动抵块80张开使用后,该活动抵块80的张开尚未到达极限,当活动抵块80在接触地面并受压后,还具有一裕度角度A供张开,令使用拐杖者在不平的地面或跌倒的瞬间,使活动抵块80能再以所受的压力在裕度角度A间张开,因该压力张开增加整个拐杖的支撑角度,以帮助更稳固的支撑与避免跌倒。

    

拐杖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拐杖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拐杖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拐杖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拐杖结构.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拐杖结构,其一限位片结合于一内管的一端,且结合方向上设有一顶抵面;一外管穿设于该内管外,且配合与该内管产生相对位置差的轴向调整;一抵块结合组结合于该外管的一端,该抵块结合组枢设有复数活动抵块,该活动抵块利用一弹性组件推抵,由此可控制改变拐杖使用时接触地面的面积,让使用行走更安全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