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普通土壤育苗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水稻育苗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膨胀珍珠岩基质和水稻育苗专用肥配合而成的育苗床,解决水稻育苗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按常规方法在土地上设置苗床,并平整苗床中的土壤,做好畦梗。
1、苗床铺设塑料膜
在苗床上平铺一层塑料薄膜。
2、铺育苗基质
育苗基质采用粒径在0.2-2mm的膨胀珍珠岩颗粒,厚度在0.5-1.5cm之间。
3、淋肥液
按照质量比1∶100的比例稀释水稻育苗专用肥,均匀淋于苗床,每50平方米苗床用育苗肥500克,然后用清水均匀浇透苗床,达到含水量饱和至不流出为止。
4、水稻种播前处理
A、选种,用质量比10%的氯化钠水溶液漂浮选种。
B、晒种,将盐水选出的水稻种子用清水冲洗后,在阳光下晒种,使其含水率达到一致。
C、发芽试验,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发芽试验。确定播种量。
D、种子包衣,水稻种子在包衣剂溶液中浸渍1小时后进行种子包衣。
包衣剂的配制:将1公斤经过碱处理的甲壳素加入到10公斤的质量百分比为5%的醋酸溶液中,制成包衣剂溶液,在1公斤溶液中加入0.1公斤的五氯酚钠杀菌剂,再加入0.1公斤的敌百虫杀虫剂溶液,制成1.2公斤的生物质种子包衣剂溶液。
E、浸种,将经过包衣剂处理的水稻种子在清水中浸种。
浸种水温控制:水温在10-30℃进行浸种。
F、催芽,在30-32℃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催芽,使种子长出芽孢,当70%种子露出芽孢时,降温至25-30℃,经12-14小时,当芽根长到0.2cm时,将经过催芽的种子放到自然温度条件下晾芽1天,经过晾芽的水稻种子作为播种用种。
5、播种
将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的基质上面,然后用基质与细沙的混合物覆盖种子。
A、播种量的确定,以11叶品种、千粒重26克的水稻为例,出芽率为95%以上的每平方米用干稻种0.6公斤。
B、播种期的确定,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时播种。
C、播种量,秧苗3.5-4叶移栽的11叶品种,每平方米播芽种0.8公斤。
D、播匀播种,每平方厘米不超过4粒芽谷。
E、盖种,种芽播好后,用基质与细沙的混合物盖种,盖种厚度为0.5-1cm。
6、盖膜。
用塑料薄膜作为保温保湿膜,将苗床盖好,起到保温保湿作用。
7、苗床管理。
A、温度管理,棚内温度主要靠通风控制,播种后封闭塑料棚,保温保湿。控制塑料膜下温度为28-30℃。
B、水份管理,当出苗达到30%时,揭去保温保湿膜,喷带肥水,以保证出全苗,苗出齐后,配合施肥补足水份,保证底膜上长期有水,秧苗长至1叶1心时可灌足水,以后保证底膜上长期存水。
C、追肥,揭膜后第一次浇水必须附带水稻育苗肥,每50平方米用育苗肥500克。以后每周浇1次带肥水,每20-25平方米用育苗肥500克,溶解后用喷壶均匀喷洒于床面上。
8、苗期病害防治
A、控制青枯死苗:
控制温度与适时揭膜,防止秧苗周围温度急剧下降或温度超过35℃,控制苗床温度在20-30℃。通过硫酸亚铁溶液或酸性肥料调整苗床基质pH值在6.5-7之间。
B、黄枯死苗:
黄枯死苗控制办法是减少施肥量并在苗床上浇透水。
C、干枯死苗:
干枯死苗控制办法是对苗床浇透水,保持含水量在50%以上。
积极效果,采用本发明的水稻育苗方法进行水稻育苗,可以实现出苗快,苗体健壮,抗病虫害和根系发达,容易形成连续的苗片,有利于机械化移栽,移栽后缓苗快。适宜作为水稻育苗时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按常规方法在土地上设置苗床,并平整苗床中的土壤,做好畦梗。
1、苗床铺设塑料膜
在苗床上平铺一层塑料薄膜。
2、铺育苗基质
育苗基质采用粒径在0.2-2mm的膨胀珍珠岩颗粒,厚度在0.5-1.5cm之间。
膨胀珍珠岩基质可用40-110目的珍珠岩矿砂膨胀制成,也可将珍珠岩矿砂彭化后,再进行粉碎,制成0.2-2mm的膨胀珍珠岩,作为基质。
3、淋肥液
按照质量比1∶100的比例稀释水稻育苗专用肥,均匀淋于苗床,每50平方米苗床用育苗肥500克,然后用清水均匀浇透苗床,达到含水量饱和至不流出为止。
所用水稻育苗肥的配方为:按质量比,取硫酸铵30-40、磷酸一铵20-30、硫酸钾20-30、硫酸锌5-8、硫酸钙5-8、腐殖质15-20、尿素5-10、硫酸亚铁1-2、硼酸0.5-1.0、硫酸铜1-2和S-诱抗素0.05-0.1,搅拌混合。
4、水稻播种前处理
A、选种,用质量比10%的氯化钠水溶液漂浮选种,清除上漂的瘪种,捞出沉降的宝种,将宝种用清水清洗干净,作为播种用种。
B、晒种,将盐水选出的水稻种子在阳光下晒种,使其含水率达到一致。
C、发芽试验,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发芽试验,发芽温度25℃,时间24小时,达到时间后,取出试样,观察发芽率和发芽势,种籽发芽率达到80%以上,发芽势旺盛的种子作为育苗种子,根据发芽试验,确定播种量。
D、种子包衣,将经过选种的水稻种子在包衣剂溶液中浸渍1小时后,自然干燥成为包衣水稻种子。
包衣剂的配制:将1公斤经过碱处理的甲壳素加入到10公斤的质量百分比为5%的醋酸溶液中,制成包衣剂溶液,在1公斤溶液中加入0.1公斤的五氯酚钠杀菌剂,再加入0.1公斤的敌百虫杀虫剂溶液,制成1.2公斤的生物质种子包衣剂溶液。
E、浸种,将经过包衣剂处理的水稻种子在清水中浸种。
浸种水温控制:水温30℃需浸种1-2天,水温20℃时,需浸种3-4天,水温10℃时,需浸种8天。
F、催芽,在30-32℃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催芽,使种子长出芽孢,当70%种子露出芽孢时,降温至25-30℃,经12-14小时,当芽根长到0.2cm时,停止催芽,将经过催芽的种子放到自然温度条件下晾芽1天,经过晾芽的水稻种子作为播种用种。
5、播种
将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的基质上面,然后用基质与细沙的混合物覆盖种子。
基质与细沙混合物的制备:将粒径在1-2mm的细沙与基质拌和,细沙与基质容积比为5∶1。
A、播种量的确定,以11叶品种、千粒重26克的水稻为例,出芽率为95%以上的每平方米用干稻种0.6公斤。
B、播种期的确定,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为宜,也可根据插秧日期确定。如果12叶以下早熟品种,适宜苗龄为30-35,机插苗为35天,12-15叶中熟品种,适宜苗龄为35-40。
C、播种量,秧苗3.5-4叶移栽的11叶品种,为适应机插,播种以每平方米播芽种0.8公斤。
D、均匀播种,每平方厘米不超过4粒芽谷为宜,盐碱地区可以适当加大播种量以增加落田苗数。
E、盖种,种芽播好后,用基质与细沙的混合物盖种,盖种厚度为0.5-1cm。盖种后再喷1次水,使盖种层湿透。
6、盖膜。
用塑料薄膜作为保温保湿膜,将苗床盖好,起到保温保湿作用。
7、苗床管理。
A、温度管理,棚内温度主要靠通风控制,播种后封闭塑料棚,保温保湿。控制塑料膜下温度为28-30℃。如果超过30°时,通风降温,出苗达到30%时,温度控制在20-25℃,1.5-2.5叶期,日间温度保持在20℃,以后维持与外界温度相适应,保证秧苗插秧时株高不超过15厘米。
B、水份管理,当出苗达到30%时,揭去保温保湿膜,喷带肥水,以保证出全苗,苗出齐后,配合施肥补足水份,保证底膜上长期有水为宜,秧苗长至1叶1心时可灌足水,以后保证底膜上长期存水。
插秧前一天可停止供水,以利运输及插秧操作,保证秧苗根须不干。
C、追肥,揭膜后第一次浇水必须附带水稻育苗肥,每50平方米用育苗肥500克。以后每周浇1次带肥水,每20-25平方米用育苗肥500克,溶解后用喷壶均匀喷洒于床面上。
8、苗期病害防治
苗期病害主要有青枯、黄枯、干枯死苗3种。
A、控制青枯死苗:
控制温度与适时揭膜,青枯死苗现象多发在水稻幼苗的2叶1心前后,防止秧苗周围温度急剧下降或温度超过35℃,通过适度通风控制苗床温度,保证温度在20-30℃。并浇透底水,适时揭膜。
控制病菌侵染,始发也在2叶1心期,通过硫酸亚铁溶液或酸性肥料调整苗床基质pH值在6.5-7之间。
B、黄枯死苗:
在水稻幼苗在1叶1心至2叶期,减少施肥量并浇足水,稀释肥料。
C、干枯死苗:
多发生在3叶期以后的水稻幼苗,原因是水份供应不足,对苗床浇透水,保持含水量在50%以上。
对比试验
以普通土壤和化学肥料作为水稻育苗基质按常规方法进行水稻育苗作对照,以本发明的水稻育苗方法作对比试验。
试验表明:
本专利所采用的育苗方法比对照:
1、节省育苗用种15%;
2、提前出苗时间为1-2天;
3、提前成苗3-5天;
4、苗根长出3-5cm;
5、苗体健壮,分蘖多;
6、苗色纯正,浓绿;
7、未出现病虫害;
8、秧苗连片,起苗容易;
9、机械插秧时,秧苗容易分离成簇,提高插秧效率。提前缓苗时间;
10、使用本方法所育出的水稻苗栽植后,能够使水稻种子增产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