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120156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91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103780.5

申请日:

2008.03.17

公开号:

CN101796249A

公开日:

2010.08.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3/04申请日:20080317|||公开

IPC分类号:

E02B3/04

主分类号:

E02B3/04

申请人:

野本太; 松冈元

发明人:

野本太

地址:

日本埼玉县

优先权:

2007.08.21 JP 2007-214962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代理人:

郭晓东;马少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其使土袋内部的砂土坚实,形状稳定且易于进行层叠作业。在内部装入砂土的长方体形状的长方体包(11)的对角线上设置有基底带(24),在基底带(24)相交的交点上固定有四方柱形状的提升带(30),将桁架带(21)的一端固定在围套于提升带(30)的四方柱的周围的固定带(31)上,在距离提升带中心规定距离的点处,将桁架带(21)的另一端固定在基底带上,由此,能够在垂直方向的提升带(30)上设置多条桁架带,从而施加在一条桁架带上的重量分散,由此能够维持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1)的形状。因此,能够整齐地层叠多个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大幅减少作业时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其特征在于,具有: 长方体形状的长方体包,内部用于装入砂土; 基底带,设置在所述长方体包的对角线上; 四方柱形状的提升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底带相交的交点上,另一端与吊挂部连接; 多个四方柱框型固定带,围套在所述提升带的四方柱的周围; 多个桁架带,按照每个固定带,在所述提升带的各面上,该多个桁架带的各一端固定在所述提升带与所述固定带之间,该多个桁架带的各另一端在距离提升带中心规定距离的点处固定在所述基底带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距离提升带中心规定距离的点被设定为:与一端固定在所述多个固定带中的位于下方的固定带上的提升带的另一端相比,一端固定在所述多个固定带中的位于上方的固定带上的提升带的另一端距离所述中心的距离更远。
3: 一种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其特征在于,具有: 长方体形状的长方体包,内部用于装入砂土; 基底带,设置在所述长方体包的对角线上; 四方柱形状的提升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底带相交的交点上,另一端与吊挂部连接; 多个上吊环固定部,在所述提升带的四方柱的各面上安装在高度不同的位置上; 多个下吊环固定部,在所述基底带上安装在与提升带的中心相距不同的规定距离的点处; 多个桁架带,在所述提升带的各面,该多个桁架带的各一端经由钩固定在所述各上吊环固定部上,该多个桁架带的各另一端经由钩固定在各下吊环固定部上。
4: 一种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其特征在于,具有: 长方体形状的长方体包,内部用于装入砂土; 基底带,设置在所述长方体包的对角线上; 多个下吊环固定部,在所述基底带上相向的安装在与所述长方体包的中心相距不同的规定距离的点处; 多个桁架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所述相向的下吊环固定部中的一个下吊环固定部上的下吊环上,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所述相向的下吊环固定部中的另一个下吊环固定部上的下吊环上,并且,所述多个桁架带被固定于设置在规定位置处的提升带固定部,在所述多个桁架带的中间点折回而构成吊挂部。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其特征在于, 为了安装钩,所述吊挂部的前端形成为拱形状。

说明书


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在灌溉或治水工程、坡面加固或防护墙工程、道路或建筑物的地基加固或填筑工程、自然灾害的修复工程等中使用的超大型土袋,尤其涉及一种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其在层叠使用多个长方体土袋时,能够维持易于层叠的稳定的形状,并且能够利用一个吊挂体进行施工。另外,因为能够与使用小型土袋的土袋施工方法并用,一次能够施工大的面积,所以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另外,作为发挥本发明特性的使用方法,还能够应用于搬运小麦、大豆等粒状的物资等情况。因为以往土袋的形状一般形成圆柱形或将气球倒过来那样的形状(荷包形),所以在袋与袋之间存在空隙,而本发明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能够以四边形这样的高效率的形状装入物资或者储存物资。

    背景技术

    在灌溉或治水工程、伴随着台风或大雨产生的自然灾害的修复工程等中,进行土袋的堆积作业。如图13所示,关于以往的土袋,在麻袋、聚乙烯制或者聚丙烯制等的袋状、网状等耐久性好的土袋101中装入砂土,利用魔术贴(注册商标)105等将袋口封闭。在工程用的土袋中,大土袋的重量甚至为1吨以上,在搬运土袋时使用吊车或者反向铲挖土机(back hoe)。在伴随着台风或者大雨产生的自然灾害的修复工程等中,如图14所示,经常将多个土袋101排列层叠使用。

    图11是本申请发明人的专利(专利文献1)。将提升带30的一端固定在长方体包11的底面12内的中心部19上,将第一~第四桁架带21a~21d这四条桁架带的各一端固定在点18a1、18b1、18c1、18d1上,点18a1、18b1、18c1、18d1是在长方体包11内的底面4个顶点18a~18d的对角线上距离各顶点规定距离的点,通过底面12的中心部19和4个顶点18a~18d这5点支撑长方体包11,桁架带21a~21d的另一端固定在提升带30上的固定点30a上。当通过提升带30拉起长方体包时,长方体包内部的砂土被压缩,成为长方体形状,长方体包的形状稳定。因此,能够整齐地层叠多个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作业时间。

    图12是说明以往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的原理的图。在图12中,因为点18a和18b被在点18a、18b与点30a之间延伸的提升带21a、21b拉伸,所以点18a和18b被作用有向上的力和横向的力,阴影线部分的砂土被压缩而变坚实,由此长方体包1能够维持稳定的形状。

    专利文献1:JP特许39491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长方体包中,能够在形状达到1m见方左右的情况下使用,当超过1m时形状不稳定,难以层叠使用多个土袋。即,具有在利用吊车等进行土袋的搬运或者堆积作业时,土袋中的砂土移动,土袋的形状变形的缺点。即,具有如下缺点:因为随着袋的大型化,袋垂直方向的距离变长,所以从袋中央部垂直地安装的吊挂用的带向上推内部材料,因为直到与安装在对角的桁架带间产生足够的摩擦所需要的距离变长,所以土袋整体变形为“へ”字形。即,随着土袋横向宽度变宽,难以仅利用少数的桁架带将土袋的形状维持为长方体形状。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地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层叠的土袋,该土袋即使是超过1m的超大型偏平的长方体包也能够维持长方体形状。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长方体形状的长方体包,内部用于装入砂土;基底带,设置在所述长方体包的对角线上;四方柱形状的提升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底带相交的交点上,另一端与吊挂部连接;多个固定带,围套在所述提升带的四方柱的周围;多个桁架带,按照每个固定带,在所述四方柱形状的各面上,该多个桁架带的各一端固定在所述提升带与所述固定带之间,该多个桁架带的各另一端在距离提升带中心规定距离的点处固定在所述基底带上。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提升带中心规定距离的点被设定为:与一端固定在位于下方的固定带上的提升带的另一端相比,一端固定在所述多个固定带中的位于上方的固定带上的提升带的另一端距离所述中心的距离更远。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长方体形状的长方体包,内部用于装入砂土;基底带,设置在所述长方体包的对角线上;四方柱形状的提升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底带相交的交点上,另一端与吊挂部连接;多个上吊环,在所述提升带的四方柱周围的各面上安装在高度不同的位置;多个下吊环,在所述基底带上安装在与提升带的中心相距不同的规定距离的点处;多个桁架带,在所述提升带的各面,该多个桁架带的各一端固定在所述各上吊环上,该多个桁架带的各另一端固定在各下吊环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长方体形状的长方体包,内部用于装入砂土;基底带,设置在所述长方体包的对角线上;多个下吊环固定部,在所述基底带上相向的安装在与所述长方体包的中心相距不同的规定距离的点处;多个桁架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所述相向的下吊环固定部中的一个下吊环固定部上的下吊环上,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所述下吊环固定部中的另一个下吊环固定部上的下吊环上,并且,所述多个桁架带被固定于设置在规定位置处的提升带固定部,在所述多个桁架带的中间点折回而构成吊挂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优选为了安装钩,所述吊挂部的前端形成为拱形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使本发明具有:长方体形状的长方体包,内部用于装入砂土;基底带,设置在所述长方体包的对角线上;四方形状的提升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底带相交的交点上,另一端与吊挂部连接;多个四方柱框型固定带,围套在所述提升带的四方柱的周围;多个桁架带,按照每个固定带,在所述提升带的各面上,该多个桁架带的各一端固定在所述提升带与所述固定带之间,该多个桁架带的各另一端在距离提升带中心规定距离的点处固定在所述基底带上。这样,通过使用多个桁架带,能够从中央部阶梯性地扩大长方体包内部的桁架带周围的砂土的压缩范围,由此获得大型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

    另外,根据本发明,距离提升带中心规定距离的点被设定为:与一端固定在位于下方的固定带上的提升带的另一端相比,一端固定在多个固定带中的位于上方的固定带上的提升带的另一端距离中心的距离更远。由此,能够在高度方向设置多个桁架带,能够通过砂土的粒子间产生的摩擦力使形状固定的范围扩大,从而能够对应大型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

    另外,根据本发明,因为使本发明具有:长方体形状的长方体包,内部用于装入砂土,基底带,设置在所述长方体包的对角线上,四方柱形状的提升带,一端连接在所述基底带相交的交点上,另一端与吊挂部连接,多个上吊环固定部,在所述提升带的四方柱的各面上安装在高度不同的位置上,多个下吊环固定部,在所述基底带上安装在与提升带的中心相距不同的规定距离的点处,多个桁架带,在所述提升带的各面,该多个桁架带的各一端经由钩固定在所述各上吊环固定部上,该多个桁架带的各另一端经由钩固定在各下吊环固定部上;所以使桁架带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根据本发明,因为使本发明具有:长方体形状的长方体包,内部用于装入砂土,基底带,设置在所述长方体包的对角线上,多个下吊环固定部,在所述基底带上相向的安装在与所述长方体包的中心相距不同的规定距离的点处,多个桁架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所述相向的下吊环固定部中的一个下吊环固定部上的下吊环上,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所述相向的下吊环固定部中的另一个下吊环固定部上的下吊环上,并且,所述多个桁架带被固定于设置在规定位置上的提升带固定部,在所述多个桁架带的中间点折回而构成吊挂部;所以使桁架带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根据本发明,为了安装钩,提升带的前端形成为拱形状。因此,能够利用吊车等简单地拉起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1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该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1的俯视图。

    在图1和图2中,1是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11是构成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1的长方体包。作为长方体包11能够使用具有耐久性的挠性材料,例如使用麻等天然材料或者聚乙烯和聚丙烯等化学纤维,还能够使用除了上述材料之外的可制作成袋形状的材料。长方体包11制成长方体,在其上部设置有左右的盖部13a和13b,前后的盖部14a和14b,以及用于使前后的盖部14a和14b闭合的带(belt)15和锁构件16。另外,还能够按照投入在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1中的材料的种类和重量,增加带15的条数。其中,在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的重量为1t左右的情况下,需要4条左右的带15。另外,虽然未图示,也能够在左右的盖部13a和13b上安装用于使左右的盖部13a和13b闭合的带15和锁构件16。另外,盖部13a、13b以及14a、14b可以与长方体包11制成一体。

    30是提升带,21a~21d、22a~22d是桁架带。提升带30和桁架带21a~21d、22a~22d用于吊挂长方体包11。提升带30构成为四方柱,桁架带21a~21d、22a~22d是细绳或者带状构件,分别由具有耐久性的材料形成。17是槽,所述槽在将前后的盖部14a和14b闭合时形成用于引出提升带30的开口。

    桁架带21的一端固定在两个基底带24的相交的部分上,该两个基底带24呈对角线状地设置在长方体包11内的底面12上。如后所述,桁架带21a~21d、22a~22d的各一端固定在提升带30与固定带31之间,桁架带21a~21d、22a~22d的各另一端在距离提升带30中心规定距离的点处固定在所述基底带上。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两层桁架带的安装状态的图。图3的(A)是将提升固定带设置为两层的图。如上所述,桁架带21a、21c的一端固定在提升带30与提升固定带31之间,桁架带22a、22c的一端固定在提升带30与提升固定带32之间。另一方面,桁架带21a、21c的另一端分别在基底带24上的一点上被固定,桁架带22a、22c的另一端分别在基底带24上的另一点上被固定。在图3中简略地示出了桁架带21、22的两前端弯折而与提升带30、提升固定带31进行的连接和与基底带24进行的连接。该连接的详细结构如后述那样,在图4中进行说明。

    图3的(B)是将提升固定带31设置为3层的图。这样,能够将提升固定带设置为多层,当长方体包的形状变大时,增加提升固定带的层数,并增加固定在该提升固定带上的桁架带,由此能够将长方体包1的形状保持为恒定的形状。另外,因为在垂直方向上的提升带上设置多条桁架带,所以施加在一条桁架带上的重量分散,从而增加安全性。

    在图3的(B)中,与上述相同,桁架带21a、21c的一端固定在提升带30与提升固定带31之间,桁架带22a、22c的一端固定在提升带30与提升固定带32之间,桁架带23a、23c的一端固定在提升带30与提升固定带33之间。另一方面,桁架带21a、21c的另一端分别在基底带24上的一点18a1、18c1上被固定,桁架带22a、22c的另一端分别在基底带24上的一点19a1、19c1上被固定,桁架带23a、23c的另一端分别在基底带24上的一点19a1、19c1上被固定。在图3的(B)中,简略地示出了桁架带21、22的两前端弯折而与提升带30、提升固定带31、32、33进行的连接以及与基底带24进行的连接。该连接的详细结构如后述那样,在图4中进行说明。

    在提升带30的前端连接有吊挂部29,吊挂部29的前端形成为拱状,通过吊车或者反向铲挖土机等重工机械的钩等吊挂。吊挂部29的形状既可以形成钩状,也可以形成圈状。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桁架带的安装的详细结构的图。图4的(A)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提升带30、桁架带21a、21c、提升固定带31以及基底带24的状态的图。图4的(B)是从斜上方观察提升带30、桁架带21a~21d、提升固定带31以及基底带24的立体图。

    在图4的(A)以及图4的(B)中,桁架带21c的上端42c和下端43c弯折,上端42c插入提升固定带31与提升带30之间,利用铆钉、螺钉、粘接剂或者其他具有足够强度的树脂类线等进行缝合等来固定。另一方面,利用铆钉34、螺钉、粘接剂或者其他具有足够强度的树脂类线等进行缝合等将下端43c固定在基底带24的一端上。在此,提升带30的下端在纵横的基底带24的相交的点、即提升带的固定点26处固定在基底带24上。当然,因为基底带24固定在长方体包1的底面上,所以固定在基底带24上,也就是固定在长方体包1的底面上。另外,可以不使用提升固定带31,直接将各桁架带和提升带30缝合在一起。在下面说明那样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图4中示出了桁架带21仅一层的情况,但如图3的(b)所示,也能够设置多层的桁架带。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桁架带的另外的详细结构的图。图5的(A)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提升带30、桁架带21a、21ac、21c、提升固定带31以及基底带24的状态的图。图5的(B)是从斜上方观察提升带30、桁架带21a~21d、21ac、21bd、提升固定带31以及基底带24的立体图。

    在图5的(A)以及图5的(B)中,桁架带21制作成一条带,包括斜线部的桁架带21a、桁架带21c以及形成吊挂部29的桁架带21ac。即,桁架带21ac是连续于桁架带21a与桁架带21c的部分。图5所示的桁架带21的结构与图4所示的桁架带21大致相同,图4中的桁架带21的末端位于提升固定带31的部分上,但图5中的桁架带21的末端不在提升固定带31部分上,而经由作为吊挂部29的桁架带21ac构成为连续状态。如上所述,因为图5的桁架带21与图4的桁架带21局部结构不同,所以下面仅说明与图4中不同的结构。

    在图5中,桁架带21a的上端、桁架带21c的上端被弯折而插入提升固定带31与提升带30之间,利用铆钉、螺钉、粘接剂或者其他具有足够强度的树脂类线等进行缝合等来固定。另外,插入在提升固定带31和提升带30之间的桁架带21a和桁架带21c的上端利用连续的桁架带21ac部形成吊挂部29。此外,与桁架带21b和桁架带21d连续的部分利用桁架带21bd形成吊挂部29bd,但因为图面复杂而省略吊挂部29bd。插入提升固定带31和提升带30之间的桁架带21ac在提升固定带31的部分利用铆钉、螺钉、粘接剂或者其他具有足够强度的树脂类线等进行缝合等来固定。另外,可以不使用提升固定带31,直接将各桁架带与提升带30缝合在一起。根据这样的结构,桁架带21a、桁架带21c、桁架带21ac制作成一条带。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吊挂部由吊挂部29ac和吊挂部29bd两个部分构成,所以对于吊挂来说提高了安全性。此外,在图5中,示出了桁架带21仅一层的情况,但如图3的(b)所示,也能够设置多层的桁架带。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桁架带的另外的详细结构。图6的(A)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提升带30、桁架带21、钩36、吊环37、38、上吊环固定部39、下吊环固定部40以及基底带24的状态的图。图6的(B)是从斜上方观察提升带30、桁架带21、钩36、上吊环37、下吊环38、上吊环固定部39、下吊环固定部40以及基底带24的立体图。

    在图6的(A)以及图6的(B)中,在桁架带21c的上端、下端设置有钩36c。桁架带21c的上端钩部36c挂在上吊环37c上,上吊环37c连接在上吊环固定部39c上,该上吊环固定部39c固定在提升带30上。另外,桁架带21c的下端钩36c挂在下吊环38c上,下吊环38c连接在下吊环固定部40c上,该下吊环固定部40c固定在基底带24上。上吊环固定部39c和下吊环固定部40c利用铆钉34、螺钉、粘接剂或者其他具有足够强度的树脂类线等缝合等而分别固定在提升带30和基底带24上。在上述内容中说明了桁架带21c,但其他的桁架带21a、21b、21d也是同样的结构,从而省略说明。根据这样的结构,关于桁架带21,能够预先将各上下吊环37、38分别安装在上吊环固定部39以及下吊环固定部40上,然后将上端、下端钩36安装在各上下吊环37、38上。因而,桁架带21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此外,在图6中,示出了桁架带21仅一层的情况,但如图3的(b)所示,也能够设置多层的桁架带。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桁架带的又一其他详细结构的图。图7的(A)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桁架带21、22、钩36、下吊环38、下吊环固定部40以及基底带24的状态的图。图7的(B)是表示从斜上方观察桁架带21、22、钩36、下吊环38、下吊环固定部40以及基底带24的立体图。

    在图7的(A)以及图7的(B)中,在设置成两层的桁架带21a和22a的下端分别设置有钩36a,在桁架带21c和22c的下端分别设置有钩36c。桁架带21a、21c、22a、22c的上端与提升带固定部44连接。在此,桁架带21a、21c以及桁架带22a、22c分别由一条带、细绳或绳索等(下面称为带)形成,各自在上方折回而构成吊挂部29。全部的桁架带21a、21c、22a、22c利用环或者细绳等固定在提升带固定部44上。也可以将桁架带21a、21c、22a、22c束缚固定在提升带固定部44上。桁架带21a、21c下端的各钩36a、36c分别挂在下吊环38a、38c上,下吊环38a、38c分别连接在下吊环固定部40a、40c上,该下吊环固定部40a、40c分别固定在基底带24上。在上面叙述中,说明了桁架带21a、21c以及桁架带22a、22c,但其他的桁架带21b、21d以及22b、22d的结构也相同,从而省略说明。根据这样的结构,关于桁架带21、22,能够预先将各下吊环38安装在下吊环固定部40上,然后将桁架带21、22的前端安装在各下吊环38上。因而,桁架带21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在桁架带21、22的前端设置钩36的情况,但可以不设置钩36,将桁架带21、22的前端直接与下吊环38连接,从而将连接桁架带21、22和下吊环38连接在一起。此外,在图7中,示出了桁架带21、桁架带22为两层的情况,但如图3的(b)所示,还能够设置多层的桁架带。

    图8和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1使用时的立体图。如图8的(A)所示,在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1时,将左右的盖部13a和13b、前后的盖部14a和14b打开,从上面装入砂土25。

    在长方体包11中装入足够的砂土25后,从砂土25中引出吊挂部29。然后,如图8的(B)所示,闭合左右的盖部13a和13b,利用带15和锁构件16锁上盖部13a和13b。进一步,闭合前后的盖部14a和14b,从由长方体包11上部表面中心的槽17形成的开口引出吊挂部29,利用带15和锁构件16锁上盖部14a和14b。但是,利用带15和锁构件16将盖部13a和13b锁上了的状态被盖部14a和14b遮挡而在图8的(B)中看不见。

    这样,在长方体包11中装入足够的砂土25,将左右的盖部13a和13b、前后的盖部14a和14b闭合,将吊挂部29从由槽17形成的开口引出,然后如图9的(A)所示,使吊车(未图示)的钩28穿过吊挂部29的前端,利用吊挂部29将长方体包11拉起,然后将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1搬运到规定的位置,然后如图9的(B)所示,堆积多个长方体包1。图9的(B)是表示堆积的一个例子的图,通常,作为奇数层的第一层和第三层上下相同地进行层叠,作为偶数层的第二层与奇数层错开长方体包宽度的一半进行层叠。图9示出了长方体包堆积的一个例子,纵向上的堆积不限于图示的3层,而能够按照需要堆积为多层。另外,在横向上,不是图示的一列,而能够呈面状地堆积为多列。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1中,将提升带30的一端固定在长方体包11内的基底带24的提升带固定点26上,将桁架带21的各一端固定在提升带30上,将桁架带21的各另一端固定在基底带24的一点上,从而支撑着长方体包11。由此,当通过吊挂部29拉起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1时,长方体包11内部的提升带30和桁架带21周围的砂土25被压缩,从而,即使长方体包11被抬起处于空中,也能够维持长方体形状,从而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1的形状稳定。下面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当从图1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1的结构时,如图10的(A)所示,由桁架带21a、提升带30和底面12形成三角形T1的结构。同样地,由桁架带21c、提升带30和底面12形成三角形T2的结构。由桁架带22a、提升带30和底面12形成三角形T3的结构。由桁架带22c、提升带30和底面12形成三角形T4的结构。

    在此,当通过吊挂部29将长方体包11拉起时,吊挂部29受到因长方体包11的自重而产生的力F0,在桁架带21a和21c上施加有拉力F2。因为桁架带21a和21c相对于底面12具有角度θ1,所以桁架带21a和21c的拉力F2在通过桁架带21a和21c对底面12进行吊挂的点18a1和18c1上,分解为向上侧拉起长方体包11的力F3和向内侧拉入长方体包11的力F4。由于产生向上侧拉起长方体包11的力F3,所以通过桁架带21a和21c对底面12进行吊挂的点18a1和18c1被抬起,由此,装入在长方体包11内的砂土25被向上侧推压,从而被压缩而变坚实。另外,通过向内侧拉入的力F4,点18a1和18c1周边的砂土25被横向压缩而变坚实。

    桁架带22a和22c也同样。即,当通过吊挂部29将长方体包11拉起时,吊挂部29受到因长方体包11的自重而产生的力F0,在桁架带22a和22c上施加有拉力F5。因为桁架带22a和22c相对于底面12具有角度θ2,所以桁架带22a和22c的拉力F5在通过桁架带22a和22c对底面12进行吊挂的点19a1和19c1上,分解为向上侧拉起长方体包11的力F6和向内侧拉入长方体包11的力F7。由于产生向上侧拉起长方体包11的力F6,所以通过桁架带22a和22c对底面12进行吊挂的点19a1和19c1被抬起,由此,点19a1和19c1周边的砂土25被向上侧推压,从而被压缩而变坚实。另外,通过向内侧拉入的力F7,点19a1和19c1周边的砂土25被横向压缩而变坚实。

    另外,提升带30的前端固定在长方体包11的底面12的提升带固定点26上,在底面12的提升带固定点26作用着向上侧拉起长方体包11的力F1。因此,底面12的中心被向上侧拉起,装填在长方体包11中的土壤被压缩而变坚实。即,当通过提升带30拉起长方体包11时,如图10的(B)所示,关于长方体包11,通过桁架带对底面12进行吊挂的点18a1和18c1、点19a1和19c1被抬起,由此,点18a1和18c1、点19a1和19c1周边的砂土25被向上方和横向压缩而变坚实。如图10的(B)所示,因为利用多个桁架带阶梯式地扩大压缩范围,所以在吊起状态下产生的下部中央提升带安装位置的凹陷变小,由此,在进行升降设置时,在土袋下部不会产生空隙。即,几乎没有设置后的变形,易于进行尺寸管理。

    图10的(B)是夸张描绘向上方拉点18a1和18c1、点19a1和19c1的情况的图,实际上,该形状因点18a1和18c1、点19a1和19c1的位置、桁架带21张力等变化,所以与图10的(B)不同。在图10的(B)中,因为阴影线部分的砂土被压缩而变坚实,所以长方体包1能够维持稳定的形状。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当利用提升带30吊挂长方体包11时,在底面12的中心部19产生凹部35。因为该底面12的凹部35产生在长方体包11的中心部19并正确地反应该长方体包11的中心部19的位置,所以如果将该凹部35用于定位,则能够正确地铺满多个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应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作在灌溉或治水工程、坡面加固或防护墙工程、道路或建筑物的地基加固或填筑工程、自然灾害的修复工程等中使用的土袋。另外,因为能够与使用小型土袋的土袋施工方法并用,一次能够施工大面积,所以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另外,作为发挥本发明特性的使用方法,还能够应用于搬运小麦、大豆等粒状的物资等情况,从而能够以四边形这样的高效率的形状,装入物资或者储存物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形状保持型吊式长方体包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桁架带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桁架带的安装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桁架带的另外的安装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桁架带的又一其他安装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桁架带的又一其他安装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使用时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使用时的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的原理的图。

    图11是以往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的立体图。

    图12是说明以往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的原理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使用时的图。

    图14是说明将以往的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堆积后的状况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

    11  长方体包

    12  底面

    13a、13b、14a、14b  盖部

    15  带

    16  锁构件

    17  槽

    18a1~18d1  桁架带固定点

    19a1、19c1  桁架带固定点

    20a1、20c1  桁架带固定点

    21a~21d    桁架带

    22a~22d    桁架带

    23a~23d    桁架带44

    24  基底带

    25  砂土

    26  提升带固定点

    27  环

    28  钩

    29  吊挂部

    30  提升带

    30a 提升带上的固定点

    31  提升固定带

    32  提升固定带

    33  提升固定带

    34  铆钉

    35  凹部

    36  钩

    37  上吊环

    38  下吊环

    39  上吊环固定部

    40  下吊环固定部

    42  桁架带的上端

    43  桁架带的下端

    44  提升带固定部

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形状保持型吊运式长方体包,其使土袋内部的砂土坚实,形状稳定且易于进行层叠作业。在内部装入砂土的长方体形状的长方体包(11)的对角线上设置有基底带(24),在基底带(24)相交的交点上固定有四方柱形状的提升带(30),将桁架带(21)的一端固定在围套于提升带(30)的四方柱的周围的固定带(31)上,在距离提升带中心规定距离的点处,将桁架带(21)的另一端固定在基底带上,由此,能够在垂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