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0129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6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77611.2

申请日:

2009.09.24

公开号:

CN101780762A

公开日:

2010.07.2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0K 11/04申请公布日:2010072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K 11/04申请日:20090924|||公开

IPC分类号:

B60K11/04; E02F9/00

主分类号:

B60K11/04

申请人: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平松秀文; 小林敬弘; 田畑修司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9.01.20 JP 2009-00995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代理人:

熊志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设置新的部件,通过在机架上设置实用室,提高组装车体时的作业性的工程机械。本发明的工程机械将第一换热装置(21)偏靠回旋机架(6)的左侧配置,将第二换热装置(25)偏靠回旋机架(6)的左侧且留有间隙地配置在第一换热装置(21)的前侧。由此,可利用第一换热装置(21)和第二换热装置(25)的前后方向的空间设置实用室(32)。因此,由于该实用室(32)能够将已有的第一换热装置(21)、第二换热装置(25)用作前后方向的分隔面来形成,从而实用室(32)无需重新追加分隔板等就能简单地形成于回旋机架(6)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工程机械,具备:形成车体的支撑构造体的机架,搭载在该机架上且驱动液压泵的发动机,位于该发动机附近并设置在上述机架上且通过被该发动机驱动的冷却风扇冷却被加热的流体的第一换热装置,与该第一换热装置分开地设置在上述机架上且通过被驱动马达驱动的冷却风扇冷却被加热的流体的第二换热装置;以及覆盖上述发动机、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而设置的舱室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换热装置相对于上述机架偏靠左右方向的一侧配置, 上述第二换热装置相对于上述机架在左右方向的一侧,而且与上述第一换热装置在前后方向上留有间隙地配置, 将形成于上述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之间的前后方向的空间作为实用室而形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换热装置至少由使用前面板、后面板、上面板形成为箱形状的箱体,和容纳在该箱体内且流通应被冷却的流体的换热器构成, 上述实用室是形成于上述第一换热装置的箱体和第二换热装置的箱体之间的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实用室设置封闭其下侧的底面板。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实用室做成由上述舱室罩的侧面门开闭的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机架包括:底板,向前后方向延伸地设置在该底板上的左右的纵板,从该左右的纵板向左右方向伸出地设置的左右的伸出梁,以及向前后方向延伸地设置在该左右的伸出梁的突出端侧的左右的侧机架; 上述发动机跨越上述左右的纵板配置在左右方向上, 上述第一换热装置与上述发动机排成一列地排列配置在左右方向一侧的纵板和一侧的侧机架之间, 上述第二换热装置在左右方向的一侧的纵板和一侧的侧机架之间,而且留有间隙地配置在第一换热装置的前侧, 上述实用室形成于上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前面和上述第二换热装置的后面之间。

说明书


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作为液压挖掘机、液压起重机等适用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作为工程机械的液压挖掘机包括:可自行的下部行驶体,可回旋地搭载在该下部行驶体上的上部回旋体,以及可仰俯运动地设置在该上部回旋体的前侧的作业装置。

    另外,上部回旋体具备:构成支撑构造体的回旋机架,设置在该回旋机架的前侧且操作员搭乘的驾驶室,搭载在上述回旋机架的后侧且驱动液压泵的发动机,以及隔着该发动配置在上述液压泵的相反一侧的换热装置。

    并且,换热装置包括:例如由发动机驱动旋转的冷却风扇,与该冷却风扇相对设置的冷却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冷却工作油的油冷却器,以及冷却(收缩)由增压器升温(膨胀)了的吸气的中间冷却器等的换热器。

    另外,液压挖掘机在高温的环境下进行作业,或过度使用了的情况下,存在仅用一个冷却风扇不能有效率地冷却在散热器、中间冷却器和油冷却器这三个换热器中流动的流体的危险。

    于是,在液压挖掘机中采用了如下结构:由散热器、中间冷却器和向它们供给冷却风的发动机的冷却风扇构成第一换热装置,另一方面,由油冷却器和为了向该油冷却器供给冷却风而被马达驱动的冷却风扇构成第二换热装置,并将这两个换热装置设置在回旋机架上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30161号公报)。

    该液压挖掘机的场合,发动机以横置状态搭载在回旋机架的后侧,第一换热装置配置在例如发动机的左侧。而且,第二换热装置配置在第一换热装置的前侧。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液压挖掘机中,设有用于容纳润滑脂等消耗品、维修保养用的工具等的实用室。但是,在设置实用室的场合,为了形成多用途的容纳空间必须重新设置分隔板等。因此,存在形成实用室的分隔板等的部件增加,组装作业性降低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设置新的部件就能够在机架上设置实用室,从而能提高组装作业性的工程机械。

    根据本发明的工程机械,具备:形成车体的支撑构造体的机架,搭载在该机架上且驱动液压泵的发动机,位于该发动机附近并设置在上述机架上且通过被该发动机驱动的冷却风扇冷却被加热的流体的第一换热装置,与该第一换热装置分开地设置在上述机架上且通过被驱动马达驱动的冷却风扇冷却被加热的流体的第二换热装置;以及覆盖上述发动机、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而设置的舱室罩。

    并且,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方案1地发明所采用的结构特征是,上述第一换热装置相对于上述机架偏靠左右方向的一侧配置,上述第二换热装置相对于上述机架在左右方向的一侧,而且与上述第一换热装置在前后方向上留有间隙地配置,将形成于上述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之间的前后方向的空间作为实用室而形成。

    方案2的发明采用的结构是,上上述第一、第二换热装置至少由使用前面板、后面板、上面板形成为箱形状的箱体,和容纳在该箱体内且流通应被冷却的流体的换热器构成,上述实用室是形成于上述第一换热装置的箱体和第二换热装置的箱体之间的空间。

    方案3的发明采用的结构是,在上述实用室设置封闭其下侧的底面板。

    方案4的发明采用的结构是,上述实用室做成由上述舱室罩的侧面门开闭的结构。

    方案5的发明采用的结构是,上述机架包括:底板,向前后方向延伸地设置在该底板上的左右的纵板,从该左右的纵板向左右方向伸出地设置的左右的伸出梁,以及向前后方向延伸地设置在该左右的伸出梁的突出端侧的左右的侧机架;上述发动机跨越上述左右的纵板配置在左右方向上,上述第一换热装置与上述发动机排成一列地排列配置在左右方向一侧的纵板和一侧的侧机架之间,上述第二换热装置在左右方向的一侧的纵板和一侧的侧机架之间,而且留有间隙地配置在第一换热装置的前侧,上述实用室形成于上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前面和上述第二换热装置的后面之间。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1的发明,通过将第二换热装置留有间隙地配置在第一换热装置的前后方向上,从而能够将形成于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之间的前后方向的空间作为可容纳物品的实用室来形成。

    其结果,无需重新追加分隔板等其它部件就能够容易地在机架上形成实用室,因此能够抑制部件的增大并提高组装作业性。

    根据方案2的发明,将换热器容纳在使用前面板、后面板、上面板形成为箱形状的箱体内而成的第一、第二换热装置能够在第一换热装置的箱体的前面板和第二换热装置的箱体的后面板之间形成空间,能够将该空间作为实用室来使用。

    根据方案3的发明,通过设置封闭实用室的下侧的底面板,从而能够在该底面板上承载并容纳润滑脂等的消耗品、维修保养用的工具等。

    根据方案4的发明,通过打开舱室罩的侧面门就能够敞开实用室,从而能够取出或放入润滑脂等的消耗品、维修保用的工具等。

    根据方案5的发明,能够利用左右方向的一侧的纵板和一侧的侧机架之间的空间,设置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以及实用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主视图。

    图2是在打开了舱室罩的左侧面门的状态下放大表示省略了作业装置的液压挖掘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省略驾驶室等来表示上部回旋体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以单体表示回旋机架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回旋机架上安装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并形成了实用室的状态的组装立体图。

    图6是以分解了回旋机架和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底面板的状态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左侧放大第一换热装置所见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从右侧放大第一换热装置所见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从左侧放大第二换热装置所见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从右侧放大第二换热装置所见的外观立体图。

    图中:

    1-液压挖掘机(工程机械),2-下部行驶体(车体),4-上部回旋体(车体),5-作业装置,6-回旋机架,7-底板,8-左纵板,9-右纵板,10-左伸出梁,11-右伸出梁,12-左侧机架,13-右侧机架,15-驾驶室,17-发动机,17A、29-冷却风扇,18-液压泵,21-第一换热装置,22、26-箱体,22A、26A-前面板,22B、26B-后面板,22C、26C-上面板,23-散热器(换热器),24-中间冷却器(换热器),25-第二换热装置,27-油冷却器(换热器),28-驱动马达,30-舱室罩,30A-上面罩,30B、30C-左侧面门,30D-发动机罩,31-底面板,32-实用室,A-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的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以履带式液压挖掘机为例,根据图1至图10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图1、图2中,标记1是作为工程机械的履带式液压挖掘机,该液压挖掘机1大致包括:可自行的下部行驶体2、通过回旋装置3可回旋地搭载在该下部行驶体2上且与该下部行驶体2一起构成车体的上部回旋体4、以及可仰俯运动地设置在该上部回旋体4的前侧且进行土砂的挖掘作业等的作业装置5。

    标记6是上部回旋体4的回旋机架,该回旋机架6作为由支撑构造体构成的车体机架而构成。并且,回旋机架6如图3、图4等所示,作为牢固的支撑构造体由以下各部件构成,即: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由厚壁的平板构成且安装有回旋装置3的底板7,在左右方向留有规定间隔竖立地设置在该底板7上且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纵板8、右纵板9,从该左纵板8向左侧方伸出设置的多个左伸出梁10,从上述右纵板9向右侧方伸出设置的多个右伸出梁11,紧固在上述各左伸出梁10的突出端侧并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截面D型的左侧机架12,紧固在上述各右伸出梁11的突出端侧并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截面D型的右侧机架13,以及位于左纵板8的左侧且设置在底板7与左侧机架12的左前部侧的驾驶室支撑部14。

    这里,左伸出梁10由从前侧贯穿到后侧并留有希望的间隔地配置的五根左伸出梁10A~10E构成。而且,右伸出梁11由从前侧贯穿到后侧并留有希望的间隔地配置的五根右伸出梁11A~11E构成。

    另外,在回旋机架6上,例如在从前侧第二根左伸出梁10B和第三根左伸出梁10C之间,向前后方向延伸地设有两根梁部件10F,从前侧第四根左伸出梁10D和最后部的左伸出梁10E之间,向前后方向延伸地设有一根梁部件10G。并且,在位于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的两根梁部件10F上安装有后述的第二换热装置25,在后侧的梁部件10G上安装有后述的第一换热装置21。

    再有,在左右的纵板8、9的前侧位置上安装有作业装置5,在后侧位置上搭载有后述的发动机17。而且,在驾驶室支撑部件14上搭载有驾驶室15。

    其次,对搭载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回旋机架6上的各种设备类进行说明。

    首先,标记15是搭载在位于回旋机架6的左前侧的驾驶室支撑部14上的驾驶室。该驾驶室15用于搭乘操作员,在其内部配设有操作员就座的驾驶席、行驶用的操作杆、作业用的操作杆等(均未图示)。

    标记16是设置在回旋机架6的后部的配重,该配重16是用于取得与作业装置5的重量平衡的部件,安装在左右的纵板8、9的后端部。

    标记17表示位于配重16的前侧并设置在回旋机架6的后部的发动机(参照图3)。该发动机17以跨越左右的纵板8、9的横置状态、并以防振状态搭载在左右的纵板8、9的后侧位置。而且,在发动机17的左侧设有通过该发动机17驱动旋转的发动机驱动式的冷却风扇17A。

    另一方面,在发动机17上设有例如使吸气的流量增大的增压器17B(涡轮增压器),该增压器17B与后述的第一换热装置21的中间冷却器24连接。而且,在发动机17的右侧,安装有用于向作业装置5的驱动器等供给压力油的液压泵18。

    标记19表示位于液压泵18的前侧并搭载在回旋机架6的右纵板9的右侧的工作油箱,标记20表示邻接地配置在该工作油箱19的前侧的燃料箱。

    其次,对在将液压挖掘机1中使用流体加热时,为了冷却该流体而设置的两个换热装置进行说明。

    标记21是表示位于回旋机架6上并排成一列地设置在发动机17的左侧的第一换热装置(参照图3)。该第一换热装置21用于进行成为应冷却的流体的被发动机17加热的发动机冷却水、被增压器17B加热的吸气(吸入空气)的热交换并对它们进行冷却。并且,第一换热装置21如图7、图8所示,大致包括后述的箱体22、散热器23、中间冷却器24等。

    标记22是构成第一换热装置21的外形的箱体,该箱体22包围后述的散热器23和中间冷却器24,使得冷却风的流动方向成为左右方向。具体地说,箱体22由以下各部分形成为箱体状,即:向回旋机架6的左右方向延伸并立起的前面板22A,在从前面板22A向后侧离开规定尺寸的位置与该前面板22A大致平行地设置的后面板22B,向前后方向延伸地连接上述前面板22A的上部和后面板22B的上部之间的上面板22C,以及设置在上述前面板22A、后面板22B、上面板22C的成为发动机17侧的右侧的右面板22D。而且,在右面板22D上开口并形成有用于收放发动机17的冷却风扇17A的风扇罩22E。并且,箱体22如图5、图6所示,用螺栓对位于后侧的左伸出梁10D、10E、梁部件10G进行固定。

    标记23是以与冷却风扇17A相对的方式设置在箱体22内的作为换热器的散热器,该散热器23配置在箱体22内的靠前侧。而且,散热器23是冷却被加热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构部件,与发动机17的水冷套连接。

    标记24是位于箱体22内并排列设置在散热器23的后侧的作为换热器的中间冷却器。该中间冷却器24是通过增压器17B冷却(收缩)升温(膨胀)了的吸气并使其返回发动机17的部件。该中间冷却器24连接在增压器17B和发动机17的吸气侧。

    这里,第一换热装置21通过相对于回旋机架6偏靠成为左右方向的一侧的左侧,从而与发动机17排成一列地并排配置在左纵板8与左侧机架12之间。并且,第一换热装置21通过旋转驱动发动机17的冷却风扇17A,从舱室罩30的外部吸入冷却风并向箱体22内的散热器23、中间冷却器24供给,能够冷却流经这些部件的流体。

    标记25表示与第一换热装置21分开地设置在回旋机架6上的第二换热装置。该第二换热装置25以较大的间隙A(参照图3、图5)配置在左纵板8与左侧机架12之间,且第一换热装置21的前侧。该场合,第二换热装置25与驾驶室15的后面侧邻接配置,使间隙A尽可能地增大。这样,在第二换热装置25和第一换热装置21之间形成后述的实用室32。而且,第二换热装置25是进行成为应冷却的流体的被加热的工作油的热交换来进行冷却的部件。并且,第二换热装置25如图9、图10所示,大致包括后述的箱体26、油冷却器27等。

    标记26是构成第二换热装置25的外形的箱体。该箱体26与第一换热装置21的箱体22大致同样地包围后述的油冷却器27,使得冷却风的流动方向成为左右方向,并由前面板26A、后面板26B、上面板26C、右面板26D形成为箱体状,在其右面板26D上开口地形成有风扇罩26E。另一方面,在箱体26上,位于右面板26D的外侧(右侧)地在前面板26A和后面板26B上设有马达安装框体26F。并且,箱体26如图5、图6所示,用螺栓对位于中间部的左伸出梁10B、10C、各梁部件10F进行固定。

    标记27是向前后方向延伸地设置在箱体26内的作为换热器的油冷却器,该油冷却器27配置在箱体26内的靠前侧。而且,油冷却器27是冷却从下部行驶体2、回旋装置3、作业装置5等的驱动器向工作油箱19返回的高温的工作油的部件。

    标记28是安装在马达安装框体26F上的电动马达、液压马达等的驱动马达。另外,标记29表示与油冷却器27的右侧相对地设置的马达驱动式的冷却风扇。该冷却风扇29安装在驱动马达28的旋转轴上,通过在风扇罩26E内被旋转驱动,从而向油冷却器27供给冷却风。

    这里,第二换热装置25通过偏靠驾驶室15的后面侧的位置、即相对于旋转机架6成为左右方向的一侧的左侧,从而在左纵板8与左侧机架12之间配置在与驾驶室15的后面侧邻接的位置。因此,第二换热装置25可与第一换热装置21分离地配置,能够在该第一换热装置21的前侧确保较大的间隙A。该间隙A做成在构成第一换热装置21的箱体22的前面板22A和构成第二换热装置25的箱体26的后面板26B之间,具有能够确保可容纳例如润滑脂、废棉纱线等消耗品、各种扳手、润滑脂枪等的维修保养用工具等的一部分或更多的空间的尺寸。

    并且,第二换热装置25通过由驱动马达28旋转驱动冷却风扇29,从而能从舱室罩30的外部吸引冷却风并供给到箱体26内的油冷却器27,冷却流经该该油冷却器27的工作油。

    标记30是位于驾驶室15和配重16之间并设置在回旋机架6上的舱室罩(参照图1、2)。该舱室罩30用于覆盖发动机17、液压泵18、第一换热装置21、第二换热装置25等。而且,舱室罩30大致包括:覆盖各换热装置21、25等的上侧的上面罩30A,形成上部回旋体4的左侧面部的前后的左侧面门30B、30C,形成上部回旋体4的右侧面部的右侧面门(未图示),以及可开闭地设置在上述上面罩30A上且覆盖发动机17的上部的发动机罩30D。

    这里,前后的左侧面门30B、30C如图2所示,进行第一换热装置21、第二换热装置25的清扫、检查、修理等维修保养作业时能打开。而且,在打开了左侧面门的状态下,可向外部开放后述的实用室32,能够将物品放入该实用室32或从该实用室32取出。

    标记31是位于第一换热装置21和第二换热装置25之间并设置在回旋机架6上的底面板。该底面板31用于封闭后述的实用室32的下侧,可承载消耗品或工具类。而且,底面板31如图6所示,由例如大致长方形状的平板构成,用螺栓固定在从前侧第三根左伸出梁10C和第四根左伸出梁10D上。

    其次,参照图2、图3、图5等对用于在上部回旋体4上容纳润滑脂、废棉纱线等的消耗品、各种扳手、润滑脂枪等的维修保养用工具的多用途的实用室32进行说明。

    在图2中,标记32表示位于上部回旋体4的左侧并设置在第一换热装置21和第二换热装置25之间的实用室。该实用室32由形成于构成第一换热装置21的箱体22的前面板22A和构成第二换热装置25的箱体26的后面板26B之间的前后方向的空间构成。而且,实用室32的上侧由舱室罩30的上面罩30A封闭,下侧由底面板31封闭。

    这样,实用室32可有效率地容纳较多的物品,而且形成为取出放入作业等使用方便利良好的长方体状的空间,可在底面板31载置物品。还有,作为容纳在实用室32的物品的一个例子,可列举润滑脂、废棉纱线等的消耗品、各种扳手、润滑脂枪等的维修保养用工具、更换用的零部件等。

    这里,作为形成实用室32的前后和上下的分隔面,前侧为构成第二换热装置25的箱体26的后面板26B,后侧为构成第一换热装置21的箱体22的前面板22A,上侧为舱室罩30的上面罩30A,下侧为底面板31。而且,实用室32的左侧通过舱室罩30的左侧面门30B、30C可开闭地进行封闭。

    因此,实用室32通过将已有的第一换热装置21、第二换热装置25、舱室罩30、底面板31等作为分隔面来利用,从而无需重新追加分隔板等其他部件,能够简单地形成于回旋机架6上。而且,实用室32利用为了维修保养第一换热装置21和第二换热装置25而设置的左侧面门30B、30C能够进行开闭。

    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该液压挖掘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操作员搭乘在驾驶室15中并就坐于驾驶席。通过在该状态下操作行驶用操作杆,从而可驱动下部行驶体并使液压挖掘机1前进或后退。而且,就座于驾驶席上的操作员通过操作作业用的操作杆,从而可使回旋装置3和作业装置5动作并进行土砂的挖掘作业等。

    另外,液压挖掘机1工作时,通过由发动机17使冷却风扇17A旋转,第一换热装置21向箱体22内的散热器23、中间冷却器24供给冷却风,能够冷却在这些部件中流动的流体。

    另一方面,第二换热装置25通过用驱动马达28使冷却风扇29旋转,从而向箱体26内的油冷却器27供给冷却风,能够冷却在其内部流动的工作油。而且,第二换热装置25通过邻接地配置在驾驶室15的后面侧,从而能够确保用于在与第一换热装置21之间形成实用室32的较大的间隙A。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换热装置21偏靠回旋机架6的左侧配置,将第二换热装置25偏靠回旋机架6的左侧、而且以较大间隙A配置在第一换热装置21的前侧,从而能够利用形成于上述第一换热装置21的箱体22和第二换热装置25的箱体26之间的前后方向的空间来设置实用室32。因此,形成实用室32时,能够将一直以来存在的第一换热装置21的箱体22的前面板22A、第二换热装置25的箱体26的后面板26B作为前后方向的分隔面来利用。

    其结果,实用室32无需重新追加分隔板等的其它部件就能够简单地形成于回旋机架6上,因此能够抑制部件增大并提高组装作业性。

    另外,实用室32的前侧为构成第二换热装置25的箱体26的后面板26B,后侧为构成第一换热装置21的箱体22的前面板22A,上侧为舱室罩30的上面罩30A,下侧为底面板31。由此,实用室32能够有效率地容纳较多的物品,而且能够形成为取出放入作业等使用方便性良好的长方体状的空间,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由于将封闭实用室32的下侧的底面板31设置在回旋机架6上,因此润滑脂、维修保养用工具等的物品能够放置并容纳在底面板31。

    再有,由于实用室32可通过舱室罩30的左侧面门30B、30C进行开闭,因此通过开闭已有的左侧面门30B、30C而能够容易地取出或放入物品,能够提高作业性。

    还有,在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装置21、第二换热装置25及实用室32以配置在回旋机架6的左侧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将第一换热装置21、第二换热装置25及实用室32配置在回旋机架6的右侧的结构。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底面板31采用了用螺栓固定在回旋机架6的左伸出梁10C、10D上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用螺栓将底面板固定在各换热装置的箱体上的结构。

    再有,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工程机械,以具备履带式的下部行驶体2的液压挖掘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例如具备轮式的下部行驶体的液压挖掘机。此外,还能够广泛应用于液压起重机、轮式装载机等的其它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工程机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工程机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机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机械.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设置新的部件,通过在机架上设置实用室,提高组装车体时的作业性的工程机械。本发明的工程机械将第一换热装置(21)偏靠回旋机架(6)的左侧配置,将第二换热装置(25)偏靠回旋机架(6)的左侧且留有间隙地配置在第一换热装置(21)的前侧。由此,可利用第一换热装置(21)和第二换热装置(25)的前后方向的空间设置实用室(32)。因此,由于该实用室(32)能够将已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