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 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背景技术 胆结石又称胆系结石病或胆石症, 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 是胆囊结石、 胆管结石 ( 又分肝内、 肝外 ) 的总称。作为结石形成的一般规律, 它们具有胆汁成分的析出、 沉淀、 成 核及积聚增长等基本过程。 其发病机理包括几种要素, 首先, 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必须过饱 和; 其次, 溶质必须从溶液中成核并呈固体结晶状而沉淀 ; 第三, 结晶体必须聚集和融合以 形成结石, 结晶物在遍布于胆囊壁的粘液, 凝胶里增长和集结, 胆囊排空受损害有利于胆结 石形成胆结石的产生和发作是以胆郁气结, 湿热蕴结肝胆为病理因素。在消石的同时不可 忽视肝与清肝利胆, 通泄郁结, 并每须配通化瘀排石之法。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胆结石有不 少好的偏方验方, 对改善患者症状、 促进病体康复大有帮助。 在民间也蕴藏了许多治疗胆结 石的秘方, 为此, 有待挖掘、 开发、 提升民间验方, 以满足胆结石患者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 : 提供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
茵陈 55-65 份 ; 龙胆草 8-15 份 ; 栀子 8-15 份 ; 生大黄 10-20 份 ; 木香 8-15 份 ; 白 花蛇舌草 25-35 份 ; 玉米须 25-35 份。
所述的各原料药的用量可为 :
茵陈 55 份 ; 龙胆草 8 份 ; 栀子 8 份 ; 生大黄 10 份 ; 木香 8 份 ; 白花蛇舌革 25 份 ; 玉 米须 25 份。
所述的各原料药的用量还可为 :
茵陈 65 份 ; 龙胆草 15 份 ; 栀子 15 份 ; 生大黄 20 份 ; 木香 15 份 ; 白花蛇舌草 35 份 ; 玉米须 35 份。
所述的各原料药的用量优选为 :
茵陈 60 份 ; 龙胆草 12 份 ; 栀子 12 份 ; 生大黄 15 份 ; 木香 12 份 ; 白花蛇舌草 30 份 ; 玉米须 30 份。
配方中各原料药作用 :
茵陈 【性味】 苦、 平、 微寒。 【功用】 清湿热, 退黄疸 : 用于湿热性黄疸及热病小便黄 少。
龙胆草 【性味归经】 苦, 涩, 大寒, 无毒 ; 归肝、 胆经。 【功用】 清热燥湿 ; 泻肝定惊。 湿热黄疸 ; 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
栀子 【性味】 苦、 寒。 【功用】 攻积泻火 : 用于热盛之便秘。峻下宜生用, 缓下宜熟 用。解毒, 祛瘀。
生大黄 【性味】 辛、 苦、 温。 【功用】 行气止痛 : 用于肠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实肠止泻。 白花蛇舌草 【性味归经】 味微苦, 甘, 寒。入胃、 大肠、 小肠经。 【功用】 苦寒清热解 毒, 甘寒清利湿热。
玉米须 【性味】 甘, 平。 【功用】 利尿, 泄热, 平肝, 利胆。
本发明的配伍思想 : 本发明中以茵陈、 龙胆草、 栀子为君 ; 以生大黄、 木香为臣 ; 以 白花蛇舌草为佐 ; 以玉米须为使。 本发明通过清肝利胆、 化瘀排石, 达到治疗胆结石之目的。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 : 本发明的药物采用常规方法, 用粉粹机粉粹成粉, 加蜂蜜制成 蜜丸。10 克为 1 丸。
本发明的药物采用常规方法, 加水煎煮, 制为水剂。 也可采用常规方法, 制成散剂、 片剂、 胶囊。
制成散剂, 将原料药用粉粹机粉粹成粉, 制为散剂 ;
制成片剂, 在散剂的基础上加入淀粉 4-6 份、 药用糊精 2-4 份, 制成片剂。
制成胶囊, 在散剂的基础上装入胶囊而成。
本发明的用法与用量 : 以散剂用量为标准, 每日 2 次, 饭后服, 每次 5-10 克, 7 天为 一疗程, 连服 2-4 个疗程。本发明用药一定要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一定要防止用药过 量, 造成中毒或降低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本发明的治疗胆结石的中药, 配伍独特, 用药窍妙, 对治疗胆 结石效果非常明显, 具有治疗效果好, 治疗成本低, 无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1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 它由下列重量克的原料药制成 :
茵陈 55 克 ; 龙胆草 8 克 ; 栀子 8 克 ; 生大黄 10 克 ; 木香 8 克 ; 白花蛇舌草 25 克 ; 玉 米须 25 克。
实施例 2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 它由下列重量克的原料药制成 :
茵陈 65 克 ; 龙胆草 15 克 ; 栀子 15 克 ; 生大黄 20 克 ; 木香 15 克 ; 白花蛇舌草 35 克 ; 玉米须 35 克。
实施例 3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 它由下列重量克的原料药制成 :
茵陈 60 克 ; 龙胆草 12 克 ; 栀子 12 克 ; 生大黄 15 克 ; 木香 12 克 ; 白花蛇舌草 30 克 ; 玉米须 30 克。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 27 例, 治愈 24 例, 治疗成功率为 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