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子标记、 免疫保护性能增强的结核杆菌弱毒疫苗及 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子标记、 免疫保护性能增强的结核杆菌弱毒疫苗, 本发明还 公开了上述疫苗的构建方法, 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免疫疫苗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 结核病发病率, 与死亡人数趋年攀升。该病唯一的弱毒活疫苗 ( 以下简 称: BCG) 是用牛结核杆菌在其不适培养基上连续培养 200 多代而成。在这个过程中, BCG 的 亲本株大部分毒力基因发生了钝化, 使 BCG 毒力相对减弱, 但是, 同时也把 BCG 的保护性基 因失去了活力, 致使 BCG 的保护性能低下 ( 成年人仅有 30% )。
牛结核病的检测, 在我国主要靠血清学变态反应 (GB/T 18645-2002), 该检测方法 人为操作因素大, 主要靠眼观, 主观因素较多, 误差较高。
BCG 的一个缺陷是接种 BCG 后的人与动物, 使用现有的检测方法很难从野毒感染 的人与动物中区分开。对流行病学调查, 疫源的布控带来了严重的干扰。所以, 研制出高保 护性的 BCG, 建立起能区分野毒感染与接种 BCG 的检测方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子标记、 免疫保护性能增强结核杆菌弱毒疫苗, 是对 BCG 加 以分子标记, 拯救出的 BCG 免疫保护性 30KD 基因的活性, 增加其免疫保护性。
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疫苗的构建方法, 克隆出结核杆菌的与 BCG 差异免疫性基因, 并表达出差异免疫原性蛋白, 以差异免疫原性蛋白为抗原, 建立起结核病快速诊断免疫胶 体金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分子标记、 高免疫保护性的结核杆菌弱毒疫苗, 特征在于 :
该疫苗是将结核杆菌外分泌免疫保护基因 30KD 替换其亲本株 BCG 的 MPT64 基因, 对其加以 MPT64 基因分子标记。
本发明结核杆菌弱毒疫苗的构建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以结核杆菌的弱毒疫苗株 BCG 为起始材料, 以 PCR 的方法从标准结核杆菌毒株的 基因组中扩增出要改造的目的基因 MPT64 的引导序列, 并把它克隆到 T 载体上, 进行基因改 造; 把经改造的引导序列克隆到 pBluescript SK+ 上而成重组质粒 ; 用同样的方法得 到结 核杆菌免疫保护性基因 30KD 的引导序列, 克隆到 T 载体上, 进行基因改造, 并把它连接到 pBluescript SK+ 重组质粒 ;
用电转化法把这两个自杀性质粒依次转入结核杆菌 BCG 中, 转入受体菌细胞内的 超螺旋的自杀质粒便会被线性化, 插入受菌体 BCG 的基因组中, 线性化的质粒与 MPT64 基因 发生置换, 即得疫苗。
本发明的具体构建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1) 以结核杆菌弱毒疫苗基因组为模板, 设计引物, 用 PCR 的方法, 扩增出分子标
记目标基因与免疫保护基因的同源重组引导序列, 而后克隆到 T 载体上对目标基因改造 ;
(2) 用 (1) 得到的基因片段构建成同源重组载体 ( 自杀性质粒 ) ;
(3) 使步骤 (2) 得到的重组载体转化到 BCG 中去, 得到本发明的 BCG 基因突变 ;
本发明用 PCR 的方法扩增出 MPT64 基因, 连接到到 pET-28a 上, 转化到大肠杆菌 BL21 中, 用 IPTG 诱导、 高效表达出带有 His-tag 标签的融合蛋白 MPT64 蛋白。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 使用基因定向改造的技术, 定向的改造已经沉默的 BCG 免疫保护性基因, 以提高 BCG 的免疫保护性。提供的结核杆菌弱毒疫苗具有分子标记、 免疫 保护性能增强的特点, 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就能区分感染的人与动物是疫苗接种还是野生菌 感染 ; 该疫苗免疫保护性能较亲本株强。这对结核杆菌病监测、 诊断、 净化和控制具有重要 意义, 具有广泛的应用实践价值。 附图说明 图 1、 在基因打靶引诱序列上, 用 PCR 方法从△ BCG 基因组中扩赠出 30KD 在内的基 因片段电泳图。
图 2、 MPT64 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 并纯化, 第 1 电泳道是 Marker, 2 是少量盐洗 脱, 3、 4、 5 是依次纯化的蛋白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旨在进一步举例说明, 而不是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到,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 对本发明的任何平行改变和改动都将落入本 发明的待批权利要求范围内。
实施例 1
一、 同源重组载体 ( 自杀性质粒 ) 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质粒、 载体 结核杆菌标准毒株、 DH5a、 T-sacB, pBluescript SK+ 本研 究室保存 ; pMD18-T simple vector 购自 TakaRa 公司。
1.2 试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T4DNA 连接酶、 DNA 聚合酶 I(Klenow 大片段 ), 大 肠杆菌 DNA 聚合酶 I, LA-Taq DNA polymerase、 1kbp DNA Ladder Marker、 质粒 DNA 提取试 剂盒、 DNA 凝胶回收试剂盒均为 TaKaRa 公司产品。
1.3PCR 扩增
1.3.1 含有 MPT64 基因同源重组指导序列的扩增 根据 MPT64 基因的序列以及 pMD18-Tsimple vector 和 pBluescript SK Ⅱ (+) 载体特点, 设计引物从结核杆菌的基因组 中扩增目标基因。
1.3.2 含有结核杆菌 30KD 基因同源重组指导序列的扩增 设计引物。 从结核杆 菌 BCG 的基因组中扩增。
1.3.3sacB 基因的扩增 分别设计 5′端含有限制性内切酶 BamH I 的上游引物 与含有 Sal I 酶切位点的下游引物。以质粒 pIP279 为模板, 扩增 sacB 基因。
1.4 自杀性质粒的构建
1.4.1 含有 MPT64 基因同源序列自杀质粒的构建 把 1.4.1 中的扩增出的长
度的基因片段 ( 其中包含 MPT64 基因 ), 与 pMD18-T 相连得到重组质粒。把 1.4.4 扩增 出 sacB 基因片段与 pMD18-T 相连而成重组质粒 pSacB。再用限制性内切酶分别消化质粒 pBluescriptSK Ⅱ (+) 与上述重组质料, 并把 MPT64 片段与线性化的 pBluescript SK Ⅱ (+) 相连而成重组质粒 pBluescript-MPT64。 再用限制性内切酶 BamH I 与 Sal I 分别消化重组 质粒 pBluescript-MPT64 与 pSacB, 并把 sacB 基因片段与连接到线性化的 pBK-MPT64 而成 最终自杀质粒。
1.4.2 含有结核杆菌 30KD 基因同源序列自杀性质粒 pBBs 的构建把 1.4.2 中的扩 增出的的基因片段 ( 其中包含结核杆菌 30KD 基因 ), 与 pMD18-T 相连得到重组质粒 p-30KD。 并 把 的 p-30KD 用 内 切 酶 消 化 它, 凝 胶 回 收 目标 片 段, 使 之 与 用 消 化 过 的 pBluescript SK Ⅱ (+) 相连而成重组质粒 pB-30KD。再用限制性内切酶分别消化重组质粒 pB 结核杆菌 30KD 与 pSacB, 并把 sacB 基因片段与线性化的 pB-30KD 相连而成自杀质粒。
2 结果
从结核杆菌 BCG 株基因组扩增出含有 MPT64 基因在内的基因片段, 凝胶纯化后待 用; 从结核杆菌基因组扩增出含有结核杆菌 30KD 在内的基因片段, 凝胶纯化后待用 ; 从质 粒 pSP-Luc NF+ 扩增出 1700bp 大小的 Luc NF+ 基因片段, 凝胶纯化后待用 ; 从质粒 pIP279 扩增出 1400bp 大小 sacB 的基因片段, 凝胶纯化后待用。它们经琼脂糖电泳验证, 均可观察 到与理论值大小相符条带。
几个主要的重组质粒酶切电泳鉴定 pBb26 经 XhoI 单酶切, 电泳带与预期值相符 ; p-30KD 经 Xba I 单酶切, 电泳与预期值相符 ; pBK-MPT64 单酶切, 在 12000bp 左右有一条带, 与预期值相符。
二、 结核杆菌分子标记、 免疫保护基因疫苗株△ BCG 的构建
1.1 试剂 萤光素酶检测系统购自 Promega 公司, 其它试剂同上。
1.27H10 培养基 按照说明书配制后, 高压灭菌后备用。
1.3 电转化
1.3.1 感受态的制备 取 240mL 对数生长前中期 (OD600 = 0.15) 结核杆菌液体 培养物放入预冷的 250mL 离心管中, 迅速将培养物置于冰水混和物中 40min, 不时的缓慢摇 匀保证内容物充分冷却。 然后 4℃ 1200×g 离心 15min, 回收细胞, 倒去培养液, 用冰冷 10% 的丙三醇重悬沉淀, 以 1000×g 离心 15min 洗涤细胞 3 次。最后用 3mL 10%的丙三醇重悬 沉淀制成感受态。
1.3.2 电转化操作步骤 取 0.5μg 自杀质粒加入 100μL 上述制作的结核杆菌 电转感受态中混匀, 加入电击杯中, 以 E = 13kv/cm 电击, 然后立即加入 37℃预热的 1mL 的 培养基中。放入生化培养培养 48h。取出 200mL 涂布于含有筛选标记的琼脂平板上, 12d 后 筛选出重组子, 挑选出单菌落, 进一步培养鉴定。
1.4 同源重组子的筛选
1.4.1 单交换子的筛选 把电转化受体菌涂布在含有筛选标记 (Amp 100mg/L, Kan50mg/L) 的琼脂平板上, 因同源重组载体上带有筛选标记基因, 所以很容易的筛选出单 交换子。
1.4.2 双交换子的筛选 将获得的同源重组单交换子液体培养 3d, 适当稀释, 涂布于添加 5%蔗糖的肝汤培养基平板上, 37℃培养 12d。所得细菌命名为△ BCG 菌株—即为改造的 BCG 菌株。
2 结果
2.1PCR 法法验证同源载体插入 BCG 染色体上与△ BCG 双交换子正确性, 用 PCR 方 法分别从 BCG、 同源载体插入后的 BCG、 △ BCG 的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不同片段。
2.2PCR 方法验证改造后的结核杆菌 30KD 基因在△ BCG 双交换子的正确性用 PCR 方法分别从 BCG 基因组中扩赠出包含结核杆菌 30KD 在内的基因片段。证实△ BCG 基因改 造 成功见图 1。
三、 结核杆菌 MPT64 蛋白基因的克隆、 表达及纯化
结核杆菌 MPT64 蛋白是一种具有强免疫原性的分泌蛋白。它由细胞内向外释放, 具有可溶性, 相对于固定的外膜蛋白易于检测。本发明克隆了结核杆菌的 MPT64 蛋白基因, 并进行了表达, 表达产物通过亲和层析进行了纯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与、 质粒、 载体
结核杆菌 BCG、 大肠杆菌 DH5a、 大肠杆菌 BL21 和 pET28a+ 本研究室保存。 1.1.2 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它试剂
限制性内切酶 NdeI、 EcoRI、 SacI、 Hind Ⅲ、 Sal I 和 T4DNA 连接酶均购自 TaKaRa 公司。DNA 回收试剂盒同第一章 ;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抗体购自鼎国生物公司 ; RNase 购于华美生物工程公司 ; IPTG 及 TMB 购自 Sigma 公司 ; PVDF 膜为 Millipore 公司 产品 ; 丙烯酸胺、 双甲基丙烯酞胺、 低分子量蛋白 Marker 购自 TaKaRa 公司 ; 结核杆菌阳性 牛血清本室研制,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羊 IgG 购自鼎国生物公司 ; 金属鳌合层析介质 Sepharose-4-B 购自 Pharmacia 公司。
1.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1.1.4.1SDS-PAGE 试剂
30% (w/v)Acrylamide100mL : 称取 29g Acrylamide 1g BIS 置于 100mL 烧杯中, 加入约 80mL 的去离子水后, 加热使之溶解, 加去离子水将溶液定容至 100mL, 用 0.45μm 过 滤膜过滤除杂质, 于棕色瓶中 4℃保存。
1.5mol/L(pH8.0)Tris-HCl 缓冲液 : 18.17g Tris 加入 90mol/L dH2O 使之溶解, 用 浓 HCl 调 pH 值至 8.0, 最后加 dH2O 定容至 100mL ;
1.0mol/L(pH 6.8)Tris-HCl 缓冲液 : 2.11g Tris 加入 90mL dH2O 使之溶解, 浓 HCl 调 pH 值至 6.8, 最后加 dH2O 定容至 100mL ;
10% SDS : 称取电泳级 SDS 10g, 加入 90mL dH2O 使之溶解, 调 pH 值至 7.2, 最后加 dH2O 定容至 100mL ;
10% (w/v) 过硫酸胺 1mL : 称取 100g 过硫酸胺, 加入 1mL 的去离子水后, 充分搅拌 溶解, 于 4℃保存, 不宜久放 ;
10× 电极缓冲液 : 3g Tris、 14.4g 甘氨酸、 1g SDS, dH2O 定容至 1000mL ;
2×SDS 上样缓冲液 : 2.0mL 甘油、 1mL 2- 巯基乙醇、 0.6g SDS、 1.0mL 1%溴酚蓝、 2.5mL 1.0mol/L pH 6.8Tris-HCl, dH2O 定容至 10mL ;
考马斯亮蓝 R-250 染色液 : 称取 1g 考马斯亮蓝 R-250, 置于 1000mL 烧杯中, 加入
250mL 的异丙醇, 100mL 冰醋酸, 650mL 去离子水后, 充分搅拌溶解, 过滤除去颗粒物质后, 室 温保存 ;
脱色液 : 量取 50mL 的乙醇、 100mL 冰醋酸、 850mL 去离子水, 置于 1000mL 烧杯中, 充 分混合后待用。
1.1.4.2Western blot 检测试剂
转移缓冲液 : 甘氨酸 2.9g、 Tris base 5.8g、 SDS 0.37g、 甲醇 200mL, 调 pH8.3 加 水至 1000mL ;
封闭液 : 含 3% BSA 的 TBS ;
洗涤液 : TBST(0.05% Tween-20) : 称取 8.8g NaCl, 加入于 800mL 去离子水, 充分溶 解后, 加入 20mL pH 8.01.0mol/LTris-HCl、 0.5mL Tween20, 定容至 1000mL。
1.1.5 培养基
LB 液体培养基 : 在 950ml dH2O 中加入细菌培养用胰蛋白胨 10g, 细菌培养用酵母 提取物 5g, NaCl 10g, 完全溶解后用 5mol/L NaOH 调节 pH 值至 7.0, 加入去离子水至总体积 为 1L, 121℃高压下蒸汽灭菌 20min, 4℃保存。LB 固体培养基 : 在 1L LB 液体培养基中加入 30g 的琼脂粉, 高压灭菌。 1.2 方法
1.2.1 目的基因的扩增与克隆
根据 MPT64 基因的序列以及 pMD18-T simple vector 和 pET28a+ 表达载体的特点 分别设计两端含有限制性内切酶 Nde I、 Sal I 酶切位点的引物 :
用 PCR 的方法从 BCG 基因组中扩增出 MPT64 基因片段。回收 PCR 产物, 与 pMD18-T simple vector 相连构建重组质粒 pMDMPT64, 重组质粒 pMDMPT64 送上海生工生物公司进行 测序。1.2.2 重组表达质粒 pETMPT64 的构建、 表达质粒转入 BL21 表达菌用限制性内切酶 Nde I 与 Sal I 同时消化 pMDMPT64 与 pET28a+, 分别凝胶回收纯化 MPT64 与 pET28a+ 基因 片段。用 T4 连接酶使之联接, 构建重组质粒 pETMPT64。
将质粒快速转化受体菌, 用涂布棒均匀涂布菌液, 至平板表面的菌液被全部吸收。 37℃孵箱过夜培养。
1.2.3 融合蛋白 MPT64-His 的表达。
取单个转化菌落接种到 3ml 含有卡那霉素 (50ug/mL) 的 LB 培养液中。加入 IPTG 至终浓度 1mmol/L 进行诱导, 37℃继续震荡培养。4h 后, 收集菌体。
1.2.4Western-blot 免疫鉴定
把硝酸纤维素滤膜漂浮于一盘去离子水中, 借毛细作用使之从下往上湿润后, 将 之浸没于水中, 浸泡 5min 以上以驱除留于滤膜上的气泡。把 PVDF 膜放在滤纸上, 要保证精 确对齐, 而且在 3mm 滤纸与硝酸纤维素滤膜之间并不留有气泡。将阴极放于滤纸上, 石墨一 边朝下。接电源 ( 将阳极导线接于底部石墨电极 )。
按 0.1mL/cm2 的量加入第一抗体。将滤膜平放在平缓摇动的摇床上, 于 4℃温育 2h。用 50mlTBST 洗涤 3 次, 每次 10min。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 IgG 抗体 (1 ∶ 5000 稀释 ), 于室温平缓摇动 2h。用 50mlTBST 洗涤 4 次, 每次 10min。加入 0.4mlTMB 显色至目的条带清晰, 加蒸馏水终止反应。
1.2.7 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
1.2.7.1 菌体的裂解
每 克 菌 ( 湿 重 ) 加 入 3ml 裂 解 缓 冲 液 (pH7.920mmol/L Tris-HCl, 5mmol/L imidazole, 0.5mmol/L NaCl), 重悬细菌沉淀。 按每毫升裂解缓冲液加入 10μl MgSO4(1mol/ L), 10μlDnase(2mg/mL), 2μl PMSF(50mmol/L) 的 比 例, 加 入 上 述 三 种 试 剂, 冰上孵育 30min 5000 转离心 15min 收集沉淀, 按每克菌湿重加入 5ml 结合缓冲液的比例, 将沉淀用结 合缓冲液重悬, -70℃放置过夜。 将 -70℃放置的菌液冰上融化后, 超声破碎菌体。 5000rpm, 4℃离心 15min, 收集上清。-70℃保存或立即用于纯化。
样品的吸附与洗涤 : 将待纯化的样品加到金属鳌合的柱中, 并以最佳流速让其流 过柱床。用洗涤缓冲液洗柱, 一直到流出样品的紫外监测值为基线水平。
2 结果 : MPT64 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 并纯化。纯化的蛋白质量见图 2。
实验例 1
△ BCG 分子标记功能的验证
△ BCG 分子标记功能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所在,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正确 性, 设计实验, 验证本发明。 用结核杆菌与△ BCG 接种小鼠实验, 初步建立了这一诊断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结核杆菌本研究室保存 ; △ BCG 见上述。
1.1.2ELISA 试剂配制 :
(1) 包被液碳酸盐缓冲液
Na2CO3( 无水碳酸钠 )1.6g, NaHCO3( 碳酸氢钠 )2.9g, 加去离子水至 1000mL。
(2) 洗涤液 pH9.2 磷酸盐缓冲液 (Tween-20)
Na2HPO4 12H2O 2.9g, KCl 0.2g, KH2PO4 0.2g, NaCl 18g, 吐温 -20 0.5mL 加去离子 水至 1000mL
(3) 甲 液 0.1mol/L 柠 檬 酸 4.2g/200mL, 乙 液 0.2mol/L Na2HPO4·12H2O 14.3g/200mL, 取甲液 24.3mL 与乙液 25.7mL 混合, 临用前加 20mg 邻苯胺 (OPD), 加过氧化氢 (H2O2)0.02mL。
(4) 终止液 2mol/L H2SO4 溶液取分析纯浓硫酸 110mL, 加去离子水至 100mL。
1.1.3 实验动物
昆明鼠购自长春市生物制品所
1.2 方法
1.2.1 结核杆菌接种小鼠前的处理
用 PBS 洗 6 次, 然后用生理盐水稀释到 5000 株 /mL。
1.2.2 实验小鼠的接种
把布鲁菌结核杆菌与△ BCG 培养到对数生长期, 用生理盐水洗涤三次 ; 用生理盐 水稀释到目的浓度 ; 对小鼠采用腹腔注射。
1.2.3 被检动物血清的制备
对用结核杆菌与△ BCG 免疫 14 天的小鼠断尾采血, 血样在 37℃放置 3 个小时后, 取上清即为制备血清。
1.2.4 检测方法
(1)ELISA 检测 : 按常规方法进行, 将纯化的目的蛋白稀释到 10ng/mL 后包被酶标 板, 用被检动物血清 1 ∶ 300 稀释作为一抗,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 IgG 1 ∶ 3000 稀释作为二抗。同时用标准阴性和标准阳性血清作对照。
(2) 操作过程 : 用微量移液器向每个孔内加 100μL 包被液稀释的蛋白样品, 置湿 盒内于 37℃恒温培养箱中 1h, 然后于 4℃冰箱中包被过夜。次日, 用洗涤液洗涤二次, 甩去 洗涤液, 倒置在纱布上轻轻拍扣使孔内的液体充分流出, 每次间隔 3min。向孔内分别加入 用稀释液稀释好的 1 ∶ 100 阳性血清、 阴性血清 0.1mL, 置湿盒内于 37℃恒温箱中 反应 1h 后, 甩去血清, 用上面的方法洗涤 3 次, 再加入稀释好的 1 ∶ 200 酶标记兔抗牛 IgG 0.1mL, 置于湿盒内于 37℃恒温箱静置, 甩去残留的酶标记物溶液, 以同法洗涤三次。 加入底物溶液 100μL/mL, 置湿盒内于 37℃恒温箱中静置 30min, 取出后立即向孔内加入 0.02mL 终止液, 终止反应。
(3) 结果判定 : 将培养板放入分光光度计读取 450 吸收波的 OD 值。 2 结果 : 用 MPT64 蛋白区分接种结核杆菌与△ BCG 菌体的小鼠
将纯化的 MPT64 蛋白作抗原, 用 ELISA 法检测结核杆菌与△ BCG 接种 7d 的小鼠血 清中是否含有 MPT64 蛋白的抗体, 很易容区分结核杆菌和△ BCG 接种的小鼠。具体数具见 表 1。
表 1 结核杆菌与△ BCG 接种小鼠后 ELISA 检测血清结果
实验例 2、
△ BCG 免疫保护性鉴定
理论上讲, △ BCG 的免疫保护性比一般的 BCG 强。本发明以小鼠为实验动物, 接种 相同剂量的△ BCG 与 BCG, 而后攻入标准毒株, 而后检测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及最小致死数 量, 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免疫保护性强弱。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菌的处理
用无菌生盐水洗三次, 再分别稀释到每 mL 5 亿、 1 千万、 1 百万个菌。
1.2 接种小鼠的症状观察
取 1 万△ BCG 与 BCG 菌体接种的小鼠, 14 天后, 用标准毒株攻毒, 分别观察接种后 2d、 5d、 8d 小鼠的临床表现和死亡情况, 以此分析△ BCG 与 BCG 免疫保护性。2 结果 : △ BCG 与其亲本株 BCG 相比, 免疫保护性明显增强。具体数据见下表 2。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