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路面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扫路面的设备,直接涉及由动力带动的清扫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路养护及市内街道的清扫中,既有采用大型机动清扫车的,也有人工拿扫帚直接清扫的。前者具有工作效率高的优点,但设备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成本也较高,后者可随时随地对任何需要清扫的场合实施清扫,工具投资少、使用周期长,但工人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清扫路面的装置,它既能有效地解决现有大型机动清扫车存在的设备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它也能有效地解决人工拿扫帚清扫街道存在的工人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清扫路面的装置具有扫帚,扫帚的手把和摆杆联接,摆杆上设置滑槽,滑槽中安装可沿滑槽移动的滑块,摆杆的端部设置球形铰链,球形铰链固定在动力设备机体上,滑块通过另一只球形铰链与曲拐联接,曲拐另一端通过一对伞齿轮与动力轴联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摆杆为可伸缩的杆件。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进一步方案,所述曲拐的水平杆为可伸缩的杆件。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种进一步方案,所述摆杆端部的球形铰链在动力设备机体上为高度可调节的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种进一步方案,所述摆杆与曲拐的水平杆均为可伸缩的杆件,摆杆端部的球形铰链在动力设备机体上为高度可调节的结构。
本发明由于将扫帚直接联接在曲拐带动的“摆杆-滑块”机构上,因而本发明可方便地由人力三轮车、电动三轮车等小型车辆作为动力带动,实现了单人手持单只扫帚的人工模拟清扫。曲拐每转过一周,完成一次扫帚“下落-清扫-抬起-复位”的循环,由于环卫人员是位于车前方且面朝前工作,避免了面对扬尘的工作状态,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改善了卫生条件;与采用大型清扫机相比极大地减少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清扫路面的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扫帚7的手把和摆杆4联接,摆杆4上设置滑槽6,滑槽6中安装可沿滑槽6移动的滑块5,摆杆4的端部设置球形铰链3,球形铰链3固定在动力设备机体上,滑块5通过另一只球形铰链3与曲拐8联接,曲拐8另一端通过一对伞齿轮10与动力轴11联接,球形铰链3、摆杆4、滑块5、滑槽6形成由曲拐8带动的“摆杆-滑块”机构,一对伞齿轮10将水平动力轴11上的动力传递到绕铅垂轴线转动的曲拐8上,水平动力轴11由驱动轮9带动。摆杆4可以是伸缩的杆件,曲拐8的水平杆亦可以是可伸缩的杆件,摆杆4端部的球形铰链3在动力设备机体上也可以是高度可调节的结构。
图2示出了本发明清扫路面的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扫帚7的手把和摆杆4联接,摆杆4上设置滑槽6,滑槽6中安装可沿滑槽6移动的滑块5,摆杆4的端部设置球形铰链3,球形铰链3固定在动力设备机体上,滑块5通过另一只球形铰链3与曲拐8联接,曲拐8另一端通过一对伞齿轮10与动力轴11联接,球形铰链3、摆杆4、滑块5、滑槽6形成由曲拐8带动的“摆杆-滑块”机构,一对伞齿轮10将水平动力轴11上的动力传递到绕铅垂轴线转动的曲拐8上,水平动力轴11由驱动轮9带动,摆杆4、曲拐8的水平杆为可伸缩的杆件,摆杆4端部的球形铰链3在动力设备机体上由支撑杆2支撑,支撑杆2为高度可调节的杆件,在摆杆4、曲拐8的水平杆、支撑杆2上均设置调节螺栓1。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首先环卫工人骑在车辆上,启动车辆前行,两只驱动轮9转动,带动动力轴11转动,动力轴11上地伞齿轮10再带动另一只轴线铅垂布置的伞齿轮10转动,轴线铅垂的伞齿轮10通过曲拐8带动滑块5在滑槽6中移动,摆杆4随之绕端部的球形铰链3作空间复合运动,扫帚7端部形成椭圆轨迹的“清扫-复位”往复运动。扫帚7端部磨损后,可通过调整扫帚7手把端部的调节螺栓1使扫帚7触地;也可通过调整摆杆4端部的球形铰链3相对于车体的高度使扫帚7触地,此时只要调整设置在车体支撑杆2上的调节螺栓1即可实现;当扫帚7的摆幅需要调整时,只要调整曲拐8水平杆上的调节螺栓1使之伸缩即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