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风向可移动吊扇及其装置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扇,尤其是多风向可移动吊扇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吊扇只能固定在天花板上,无防护网,安装不方便,并且一经安装就无法移动,无机动灵活性;并且,所提供的是一种垂直于水平面的向下风,当吊扇固定于餐桌上方时,风会吹冷桌面食物;当吊于打桥牌桌面上方时,垂直于桌面的反向风会吹走扑克,使用不太方便。事实上,桌面是不需受风的,桌面受风本身就是风力浪费;其次,吊扇下的使用者都会同时受风,无法实现桌旁的某个方位无风,以适应不同体质的使用者对风的不同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吊扇的安装不便、不可移动、风力浪费和风向、方位无法调节和控制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风向可移动吊扇及其装置:是一种不用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具有可移动装置承载的吊扇,能够立于地面随意移动,或者固定在桌面随桌子移动,还能固定在墙壁上;所述吊扇还具有导风装置,可实现垂直风和斜向风双风向功能选择,能实现桌面无风,以及具有任意调节和控制某个方位供风需求而又不影响其它方位正常采风的功能;并且,扇叶具有防护;吊扇总高度在2.5米以内,高矮可调,此高度也有利于手动或遥控调节风向和风力的充分利用。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部分:可移动的悬吊或托举装置:
1、弯管悬吊装置:在一较重底座的中心或一侧,垂直安装一根形弯管或形管,用于悬吊电风扇,电扇安装后风向向下。
并且,整个装置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由上下两段管材套叠组成,细管能在粗管内上下滑动以便调节高度,其上还安装有功能开关。
其中“”形装置还可以只保留横臂部分而固定在墙壁上。
2、垂直托举装置:在一较重底座的中心垂直安装一根直管,直管顶端有呈“U”形的托举装置,用来托举电风扇,电扇安装后风向向下。
本装置电扇安装后,能作水平到垂直向下180°的角度调节。本装置有高矮两种形式:
高大型的底座较大较重,可以直接立于地面,也可以穿过预留在桌面的管孔后立于地面,以增加其稳固性;
矮小型的底座较小或具有夹具装置,底座由螺丝固定在桌面上,或以夹具装置夹在桌面或桌边上。当采用夹具方式固定时,托举装置也可以用短弯管悬吊的结构替代。
第二部分:实现导风的方法和装置:
1、导风叶:在吊扇扇叶前(即吊扇正下方)安装整体外观如同中央空调室内出风口装置的导风装置;所述装置由一到数组导风叶组成,可将扇叶提供的一股向下的风柱导偏向一到数个方向;每组有至少二片以上导风叶组成;装置整体形状有圆形、方形或长方形等。
所述导风叶叶片的倾斜角度有固定角度的,也可以是可转动阻尼轴结构的,以做到不同方位风向角度的独立控制和调节;装置导风叶组的倾斜方向在二个或二个以上;叶片的横截面有平面的或具有弧度的;装置整体有圆形、方形或长方形等形状;导风装置有单层和双层结构;该装置同时可以兼具扇叶护网功能。
2、导风罩:在吊扇的扇叶前(即吊扇正下方)安装一金字塔形的导风罩,形状有“∧”形或具有弧度的形;罩的下开口有圆形、方形或长方形等形状;导风罩由螺丝连接在电风扇的护网上,也可以是不用螺丝固定的易于拆卸的扣式活动连接。
3、斜角度电扇扇叶:将电扇扇叶以轴为中心向后(在吊扇上即为向上)倾斜,改原先的“⊥”状平面角度为呈“↓”状斜面角度,扇叶旋转后即可得到一个散向四周而正前方(即下方)无风的风面。
还可以在上述三种导风装置下安装光源,提供照明功能。照明与吊扇的电路关系是并联关系,可以单独使用也能同时使用。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吊扇悬吊和托举装置,克服了传统吊扇的安装不便和不可移动的不足;所述吊扇安装了导风装置后,使吊扇具有向下的垂直风和斜向风双风向功能,避免了吊扇正下方桌面受风,增加了使用者的采风量,在方便使用的同时节省了部分电能;另外,任何方位都可以随意调节、控制和关闭采风,以适应不同体质的使用者对风的不同需求而又不影响其他人;所述吊扇还具有照明的附加功能等有益发明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A、B、C、D是吊扇悬吊装置与电扇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A、B是吊扇托举装置与电扇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导风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导风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改变扇叶角度获得斜向风示意图。
图6是照明与吊扇的电路关系图。
图中:(1)底座,(2)承重直管,(3)、(3)-a悬吊弯管或横臂,(3-a)横臂末端,(4)照明开关,(5)升降固定螺栓,(6)电扇档位开关,(7)电风扇,(8)夹具,(9)塔形导风罩,(10)导风装置,(11)光源,(12)电源正极,(13)防护网,(14)电源负极,(15)风(以浪线加文字表示),(16)活动连接装置,(17)导风叶,(18)连接电扇的插销螺栓,(19)导风叶装置外壳,(20)固定螺检,(21)导风叶阻尼轴,(22)桌子,(23)支杆,(24)支撑口,(25)墙壁固定板,(26)横管活动连接轴,(27)“U”形托架,(28)支撑阻尼轴,(29)固定底座螺钉,(30)桌面预留孔,(31)斜角度的电扇扇叶,(32)改变角度前的平面角度扇叶(以虚线表示),(33)承重阻尼轴,(34)弧面导风叶。
在图1-A所示地吊扇悬吊装置与电扇状态结构实施例中,具有一定重量的底座(1)上垂直安装直管(2),照明开关(4)和电扇档位开关(6)均固定在直管上。比直管略细的弯管(3)可以放入直管内作上下高度调整,调整后由螺栓(5)拧紧定位。弯管的另一端也与地面垂直,电风扇(7)悬挂在管端,并由插销螺栓(18)固定,电扇下是照明光源(11)。
在图1-B所示的是另一种直管横臂结构的悬吊装置,所不同的是横臂(3)代替了弯管(3),横臂由支撑杆(23)支撑在数个支撑口(24)内,横管与直管的连接处是活动轴(26),当调节支撑口(24)时,活动轴转动,实现高度调节;横臂(3)可以是整体结构的也可以分为两段,横臂末端(3-a)可以插入基端(3)内做长短伸缩调节,并由螺栓(5)拧紧定位。
在图1-C所示的实施例中,是将图1-B所示实施例中的直管省去,在墙壁上,固定板(25)由数个膨胀螺栓(20)固定在墙上,固定板上有电扇档位开关(6)和照明开关(4)。其它技术特征如图1-B实施例。
在图1-D所示的实施例中,直管(2)的底部是一个“∑”形夹具装置(8),装置上的一根螺钉将其固定在桌(22)的边上,直管的顶端由阻尼轴(33)连接电扇(7),提供一个接近垂直的斜向下风(15),吊扇有护网(13)保护。
在图2-A所示的吊扇托举装置与电扇状态结构实施例中,在底座(1)上,垂直安装直管(2),顶端是分岔呈“U”形或半圆弧状的托举架(27);底座由数颗螺钉(29)固定在桌面(22)上。具有护网的电扇(7)由两个阻尼轴(28)转动连接在“U”形架上,电扇的朝向可以做从水平到垂直间的正反两个90°范围内任意定位,(即风向可以平行,也可以垂直向下,还可以在平行与向下间的任何一个方位),吊扇总高度在1.5米以内。
在图2-B所示的吊扇托举装置与电扇状态结构实施例中,一根较高的直杆(2)穿过桌面(22)上预留的小孔(30)后,与置于地面的底座(1)连接;吊扇总高度较高,约在2.5米以内,其它技术特征同图2-A。
在图3所示的导风罩装置结构实施例中,悬吊于弯管(3)上的电扇(7)的护网(13)的下方,安装一金字塔状的、具有弧面等腰边的导风罩(9),(等腰边也可以是平面的状态),扇叶旋转产生的风(15)从其表面顺畅地拂过并被其导斜了方向;导风罩内可以安装光源(11)提供照明;所述导风罩的下开口有圆形、方形或长方形等形状。
在图4-A所示的导风叶装置结构实施例中,上图:电扇(7)悬吊于弯管(3)上后风向向下,扇叶护网(13)的上半部分是正常的防护网,护网的下半部分(即吊扇扇叶的正下方)是导风叶组装置(10)。
下图是导风装置的仰视图:在圆形或方形框架外壳(19)内,由多片导风叶(17)形成导风组,共二组或四组,导风叶两端是可转动的阻尼轴(21)与框架连接,阻尼轴转动即可调整导风叶的倾斜角度,风通过后即被其导偏,偏向一到四个方向,每组导风组间的倾斜方向相互独立,以利于任意转动、导偏其中的任何一个方位的风向。
其中导风叶间可以是单独的个体,也可以是相互链接的,如果链接,则由活动连接装置(16)完成,相互连接后,只需拨动其中的一片即可带动该组一起改变倾斜角度。
所述导风叶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具有弧面的(34),其弧面更有利于风的顺利滑过。
可以在装置的中央安装光源(11),导线从一根中空的护网网筋与光源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的导风叶也可以制造成固定的,不可转动。导风叶组由二到四组组成,每组倾斜角度分别朝向不同方位,整体呈方形或长方形,其中方形的共分四组,分别向四个方位倾斜角,如同中央空调的室内散风窗。
在图5所示的改变扇叶角度获得斜向风示意图实施例中,传统电扇扇叶(以虚线表示)(32)的角度为平面角度,现将扇叶叶尖向上提起,呈“↓”状,改平面角度为向上翘起的斜面角度(31),角度在30°以内。当扇叶(31)转动时,会得到一个散向四周的斜向风(15),而吊扇的正下方无风。
在图6所示的照明与吊扇的电路关系实施例中,电源的正极(12)经由照明开关(4)连接光源(11)后,到达负极(14),形成照明部分的闭合电路;正极(12)经由风扇开关(6)连接风扇(7)后,到达负极(14),形成电扇部分的闭合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