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170097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35421.4

申请日:

2009.04.23

公开号:

CN101872576A

公开日:

2010.10.2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9F 3/02申请公布日:20101027|||公开

IPC分类号:

G09F3/02; G06K19/06; D21H21/42

主分类号:

G09F3/02

申请人:

孙显林

发明人:

孙显林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龙东大道666弄汤臣豪园57号50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将防伪标识(1)进行编码,在标识上设有编码(2),标识(1)上有随机纹理(3),随机纹理(3)的随机特征结合编码(1)一起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供消费者调取该随机纹理特征来验证真伪,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纹理(3)为光角变色纤维(4),由于光角变色纤维印刷不能模仿,因而使纹理防伪的效果极大的提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将防伪标识(1)进行编码,在一个标识上设置一个或多个仅属于它的编码(2),防伪标识(1)上分布有随机纹理(3),将防伪标识(2)上的随机纹理(3)的随机特征结合编码(1)一起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供消费者调取该随机纹理特征来验证真伪,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纹理(3)为光角变色纤维(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角变色纤维(4)为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当肉眼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述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时会有明显的色彩视觉差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的部分表面呈现在所述防伪标识(1)的表面上,所述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的部分表面具有凹凸遮挡结构,其上分布有至少二个色彩(无色和白色也是色彩),所述至少二个色彩在所述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的部分表面上有明显的视觉差异,使在防伪标识(1)表面上从不同角度观察所述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的部分表面时,能分别看到不同的色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角变色纤维(4)为荧光光角变色纤维(6),当用激发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时所述荧光光角变色纤维(6)时发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光角变色纤维(6),单根荧光光角变色纤维(6)上具有在横截面上分布并至少在某一段上共同沿纤维长度方向平行延伸的至少两个材料部分;这些材料部分具有不同的光特性,且至少两个材料部分在横截面的分布使得这两个材料部分之间形成能部分或全部遮挡激发光的遮挡结构,使所述防伪纤维上至少存在两个照射角度A和B,当激发光从照射角度A照射时具有与从照射角度B照射时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标识(1)上还附着有有色光角变色安全线10或(和)荧光光角变色安全线(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标识(1)上还附着有有色光角变色安全线(10)或(和)荧光光角变色安全线(11),并作为随机纹理(3)的组成部分存储在数据库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色光角变色安全线(10)或(和)荧光光角变色安全线(11)在防伪标识(1)上的位置是随机的。

说明书

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特别是一种随机纹理为光角变色纤维的结构纹理防伪方法。

技术背景

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是利用随机纹理的随机性进行防伪,但原有的纹理防伪方法的一个致命缺陷是,肉眼识别时,随机纹理本身的视觉特征现有的印刷(含烫印)方式均能模仿,这一威胁导致了纹理防伪方法的失效,作为一种弥补手段往往要借助高倍放大镜观察或用针破坏性的挑出纤维丝来辨别是否是印刷模仿,这给纹理防伪方法的效果带来了严重损害,特别是在一些表层覆盖有塑料膜的包装上,例如烟包、酒盒包装,区别真假纤维则更困难,除非将包装全面破坏抽出纤维丝来观察。

纤维纹理的随机分布特征是非人力可为,不能重复(或很高成本重复),纤维纹理的视觉特征若能被印刷墨迹轻易模仿,那其纤维纹理的随机分布特征就能轻易被印刷模仿,尽管每枚标识的纤维纹理分布是随机的,每张不同,但现有可变数据(可变图像)印刷技术可以很低成本模仿,没有一种简单的、非破坏性的去区分这种模仿,那结构纹理的防伪效果会大打折扣以致于失效。

中国专利CN99801139.1“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中详细公布结构纹理防伪方法的过程也涉及到了各种特征纹理,但其特征纹理均不能解决现有印刷痕迹的视觉特征模仿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它能解决仅凭肉眼就能轻易区别是否印刷细线的仿冒。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一种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将防伪标识1进行编码,在一个标识上设置一个或多个仅属于它的编码2,防伪标识1上分布有随机纹理3,将防伪标识2上的随机纹理3的随机特征结合编码1一起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供消费者调取该随机纹理特征来验证真伪,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纹理3为光角变色纤维4。

调取的方式可以多种,例如电话语音描述、传真、手机短信或彩信图片、互联网等。

防伪标识附着在具体的需要防伪的产品上。

进一步,所述光角变色纤维4为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当肉眼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述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时会有明显的色彩视觉差异。这些视觉差异可以是红色变成蓝色,也可以是红色消失。

所述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的部分表面呈现在所述防伪标识1的表面上,所述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的部分表面具有凹凸遮挡结构,其上分布有至少二个色彩(含无色和白色),所述至少二个色彩在所述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的部分表面上有明显的视觉差异,使在防伪标识1表面上从不同角度观察所述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的部分表面时,能分别看到不同的色彩。由于本发明视觉差异是由防伪标识中纤维部分表面上分布的色彩特征被凹凸结构遮挡造成的,是一种立体结构,而印刷技术无论如何精确也无法仿冒出这种立体结构,因此本发明能有效杜绝印刷技术的仿冒。

所述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至少有多种结构形式,至少包括本发明人在专利文献CN1782232中的所有的各种具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光角变色纤维4为荧光光角变色纤维6,当用紫外灯从不同的角度照射所述荧光光角变色纤维6时会发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这些视觉差异可以是由红色发光变成蓝色发光,也可以是红色发光消失。

所述荧光光角变色纤维6,单根荧光光角变色纤维6上具有在横截面上分布并至少在某一段上共同沿纤维长度方向平行延伸的至少两个材料部分;这些材料部分具有不同的光特性,且至少两个材料部分在横截面的分布使得这两个材料部分之间形成能部分或全部遮挡激发光的遮挡结构,使所述防伪纤维上至少存在两个照射角度A和B,当激发光从照射角度A照射时具有与从照射角度B照射时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人眼在不做移动而只需将激发光光源角度变换就可以观察到荧光光角变色纤维6发光色的变化,这是印刷油墨是无法模仿的。荧光光角变色纤维6分布在防伪标识后,改变激发光的照射角度,人眼观察角度不需改变就可以观察到发光色的显著变化。

进一步,所述荧光光角变色纤维6有多种结构形式,至少包括本发明人在专利文献CN101135127中的所有的各种具体结构。

由于光角变色视觉效果是由纤维截面的立体结构决定的,而印刷墨迹的平面特征在机理上就不可能实现纤维这种立体结构,从而达到了防止印刷细线模仿纸中纤维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防伪标识1上还附着有有色光角变色安全线10或(和)荧光光角变色安全线11。

进一步,所述防伪标识1上还附着有有色光角变色安全线10或(和)荧光光角变色安全线11也可以作为纹理纤维特征的一部分存储在数据库中,有色变色安全线10的不但增加了防伪标识不但印刷不能模仿,其作为随机纹理位置特征的定标使得当造假者可能直接用摆放纤维的方式仿冒时变得更难。

更进一步,上述安全线在防伪标识上的相对位置是随机的,该特征在安全线布线是只要轻微摆动就可以实现。

所述有色光角变色安全线10的横截面有多种结构形式,至少包括本发明人在专利文献CN1782232中具有扁平状纤维的各种横截面的具体结构。

所述荧光光角变色安全线11的横截面有多种结构形式,至少包括本发明人在专利文献CN101135127中具有扁平状纤维的各种横截面的具体结构。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杜绝任何印刷方式对随机纹理的随机视觉特征进行直接模仿,特别是在有塑料薄膜覆盖时,是真纤维还是印刷细线也可以非破坏性的轻易区别,从而是仿冒者不能模仿这种随机分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一种结构纹理防伪标识,

图2a、图2b、图2c表示纸张中光角变色纤维的具体结构。

图3a、图3b、图3c表示纸张中含有光角变色安全线的结构。

具体实施例

图1为一张纹理防伪标识1,上面印有查询方式及编码2,每个标识的编码是不相同的,在二层纸浆层之间分布有光角变色纤维4,随机纹理3可以是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也可以是荧光光角变色纤维6。作为公知技术,纤维纹理扫描、编码、存储、查询对比、真伪判定的全过程不是本发明的创新点,本发明的创新点是查询前首先要判定纤维纹理是否是印刷细线模仿,若是判别是印刷细线模仿,则没有必要进行后面步骤的查询对比,直接判定是仿冒产品,,若是判别是真纤维纹理,再需进行后面的查询及纹理特征对比程序。因此,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李中,省去了公众技术部分流程的描述,突出描述本发明是如何实现真假纤维纹理识别的。

实施例1

图2a、图2b、图2c表示纸张中光角变色纤维4的具体结构。

当光角变色纤维4为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时,图2b中纤维5的横截面中,部分8为红色,部分7为蓝色,部分9中含有钛白粉起遮挡作用,当人眼直接从A方向观察所述纤维5时看到红色的部分8,具有遮挡作用的部分9挡住了部分7的蓝色,此时所述纤维5显红色,当人眼直接从B方向观察所述纤维5时,看到蓝色的部分7,具有遮挡作用的部分9挡住了部分8的红色,此时所述纤维5显蓝色;若当人眼在由A至B改变观察角度所述纤维5不变色,则可判定是印刷细线模仿,从而判定产品为假冒。

实施例2

当光角变色纤维4为有色光角变色纤维5时,还有一种实施方式见图2c,图2c所述纤维5的横截面中,部分8为红色,部分9中含有钛白粉起遮挡作用,当人眼直接从A方向观察所述纤维5时看到红色的部分8,此时所述纤维5显红色,当人眼直接从B方向观察所述纤维5时,观察到含有钛白粉的部分9中显白色(无色),具有遮挡作用的部分9挡住了部分8的红色,此时所述纤维5显无色,给人感觉的视觉特征是红色消失;若当人眼在由A至B改变观察角度所述纤维5不变色,则可判定是印刷细线模仿,从而判定产品为假冒。

实施例3

当光角变色纤维4为荧光光角变色纤维6时,图2b中,部分7含有红色紫外发光材料,部分8含有蓝色紫外发光材料,部分9中含有紫外吸收材料,当紫外灯直接从A方向照射所述纤维6时,照射到含有红色紫外发光材料的部分7,具有紫外吸收作用的部分9挡住了紫外线照射到含有蓝色紫外发光材料部分8,此时所述纤维6显红色;当紫外灯直接从B方向照射所述纤维6时,照射到含有蓝色紫外发光材料的部分8,具有紫外吸收作用的部分9挡住了紫外线照射到含有红色紫外发光材料部分7,此时所述纤维6显蓝色;若当紫外灯由A至B改变照射角度时所述纤维6不变色,则可判定是印刷细线模仿,从而判定产品为假冒。

实施例4

当光角变色纤维4为荧光光角变色纤维6时,还有一种实施方式见图2c,图2c中,部分7含有红色紫外发光材料,部分9中含有紫外吸收材料,当紫外灯直接从A方向照射所述纤维6时,照射到含有红色紫外发光材料的部分7,此时所述纤维6显红色;当紫外灯直接从B方向照射所述纤维6时,照射到无色的具有紫外吸收作用的部分9,部分9挡住了紫外线照射到含有红色紫外发光材料部分7,此时所述纤维6不发光,给人感觉的视觉特征是红色消失;;若当紫外灯由A至B改变照射角度时所述纤维6不变色,则可判定是印刷细线模仿,从而判定产品为假冒。

上述光角变色纤维4可以分布在二层防伪材料的夹层中,防伪材料可以是纸张,也可以是塑料薄膜。

实施例5

图3a、图3b、图3c表示纹理纸张中含有光角变色安全线的结构,一个防伪标识中有二条安全线,一条是有色光角变色安全线10,一条是荧光光角变色安全线11。

针对有色光角变色安全线10,图3b中安全线横截面为扁平形,部分12为红色,部分14为蓝色,部分13中含有钛白粉起遮挡作用,当人眼直接从A方向观察所述安全线10时看到红色的部分12,具有遮挡作用的部分13挡住了部分14的蓝色,此时所述安全线10显红色,当人眼直接从B方向观察所述安全线10时,看到蓝色的部分14,具有遮挡作用的部分13挡住了部分12的红色,此时所述安全线10显蓝色;若当人眼在由A至B改变观察角度安全线不变色,则可判定是印刷细线模仿,从而判定产品为假冒。

针对有色光角变色安全线10,还有一种实施方式见图3c,图3c中安全线横截面为扁平形,部分12为红色,部分13中含有钛白粉起遮挡作用,当人眼直接从A方向观察所述安全线10时看到红色的部分12,此时所述安全线10显红色,当人眼直接从B方向观察所述安全线10时,看到白色(无色)的含有钛白粉的部分13,部分13挡住了部分12的红色,此时所述安全线10显无色,给人感觉的视觉特征是红色消失;若当人眼在由A至B改变观察角度安全线不变色,则可判定是印刷细线模仿,从而判定产品为假冒。

针对荧光光角变色安全线11,图3b中安全线横截面为扁形,部分16含有红色紫外发光材料,部分18含有蓝色紫外发光材料,部分17中含有紫外吸收材料,当紫外灯直接从A方向照射所述安全线11时,照射到含有红色紫外发光材料的部分16,具有紫外吸收作用的部分17挡住了紫外线照射到含有蓝色紫外发光材料部分18,此时所述安全线11显红色;当紫外灯直接从B方向照射所述安全线11时,照射到含有蓝色紫外发光材料的部分18,具有紫外吸收作用的部分17挡住了紫外线照射到含有红色紫外发光材料部分16,此时所述安全线11显蓝色;若当紫外灯由A至B改变照射角度时安全线11不变色,则可判定是印刷细线模仿,从而判定产品为假冒。

针对荧光光角变色安全线11,还有一种实施方式见图3c,图3c中安全线横截面为扁形,部分16含有红色紫外发光材料,部分17中含有紫外吸收材料,当紫外灯直接从A方向照射所述安全线11时,照射到含有红色紫外发光材料的部分16,此时所述安全线11显红色;当紫外灯直接从B方向照射所述安全线11时,照射到不发光的部分17,具有紫外吸收作用的部分17挡住了紫外线照射到含有红色紫外发光材料部分16,此时所述安全线11显无色不发光,给人感觉的视觉特征是红色消失;若当紫外灯由A至B改变照射角度时安全线11不变色,则可判定是印刷细线模仿,从而判定产品为假冒。

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纹理的防伪方法,将防伪标识(1)进行编码,在标识上设有编码(2),标识(1)上有随机纹理(3),随机纹理(3)的随机特征结合编码(1)一起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供消费者调取该随机纹理特征来验证真伪,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纹理(3)为光角变色纤维(4),由于光角变色纤维印刷不能模仿,因而使纹理防伪的效果极大的提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教育;密码术;显示;广告;印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