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锆钛酸铅薄膜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采用浸蚀剂清洗锆钛酸铅(PZT)薄膜的方法。
PZT薄膜是一种在Pb(ZrxTi1-x)O3中添加La、Sr、Ca、Sc、Nb、Ta、Ni、Fe或Er元素的薄膜。在采用PZT薄膜制造半导体器件比如铁电随机存储器(FRAM)的过程中,PZT薄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劣化机制。按照薄膜的生长机理,缺陷以及对铁电特性有妨碍的组分都集中于PZT薄膜的表面。这些材料一般称之为第二相材料,比如氧化铅或焦绿石相材料,它们均为不具备铁电性的顺电材料,从而降低了电容特性。由于焦绿石相比钙钛矿相热力学性能差,因而在集成过程中更易被破坏,进而加速了电容特性的劣化。同时,在干蚀过程中,在PZT薄膜的侧表面出现了由于等离子体导致的破坏层。这些层直接与上电极及下电极相连,通过对其进行分析表明它们不具有结晶性并且其厚度为100埃或更薄(请参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由于它们的强金属性而起一个漏电通路的作用。
图1为一个采用常规方法制备的未经清洗的铁电电容器地横断面图。如图1所示,常规的铁电电容器是这样构成的,在下电极1上形成PZT薄膜2,随后在PZT薄膜2上沉积上电极3,再将其浸蚀至预定的尺寸。当采用干蚀法处理PZT薄膜2时,由于等离子体导致的薄的浸蚀破坏层4将会遗留在PZT薄膜2的侧表面上,这将引起漏导电流增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PZT薄膜的方法,以消除制备过程中产生的位于PZT薄膜上表面或侧面的第二相晶体或浸蚀破坏层,从而提高铁电电容器的性能。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标,这里提供一种采用浸蚀剂清洁PZT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PZT薄膜浸入一种包含有HF和乙酸的浸蚀剂中,以浸蚀PZT薄膜的表面。
在本发明中,在包含氢氟酸和乙酸的浸蚀剂中还可以加入醇,该醇优选是选自由甲醇、乙醇和丙醇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还可以用一种极性溶剂取代醇,该极性溶剂选自DMSO、DMF、二氧杂环己烷、THF、NMP、吡啶、CCI3H、CCIH3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参照附图详述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将会更清楚。
图1是一个横断面图,示出了一个采用常规方法制备的未经清洗处理的铁电电容器。
图2A和2B示出了一种按照本发明采用浸蚀剂清洗后的PZT薄膜,其中图2A是该PZT薄膜的横断面示意图,图2B是一个PZT薄膜的横断面照片,该薄膜是实际应用所述PZT薄膜清洗方法制备的,其中照片是采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拍得的。
图3A和3B示出了图2A中的PZT薄膜在清洗前后的漏导电流的变化情况。
图4示出了当把根据本发明的PZT薄膜清洗方法应用到图1中的PZT薄膜时,极化强度的变化。
图5A至5C是横断面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PZT薄膜清洗方法的程序。
在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介绍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清洗PZT薄膜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在这种清洗PZT薄膜的方法中,清洗是通过将PZT薄膜浸入包含下述溶液混合形成的浸蚀剂中,浸泡预定的时间后来实现的,(在下文,“清洗”是指浸蚀去除第二相晶体,比如无定形晶体、氧化铅或焦绿石相、或浸蚀破坏层等),这里,混合制备浸蚀剂时,所用的溶液如下:
1.HF自身或通过向HF添加一种化合物制备的HF缓冲溶液(HF+NF4H,NF4H,NF2H3,和NF3H2);
2.乙酸;和
3.醇
这些溶液是通过混合HF+乙酸或混合HF+乙酸+醇(或极性溶剂)而制备的。实际上,采用含HF的BOE(缓冲氧化物浸蚀剂)作为其主要成分,而并非HF自身的任一种混合,即“BOE+乙酸”或“BOE+乙酸+醇”,均能采用。在这些浸蚀剂的混合物中,HF是用来从PZT薄膜组分中去除Ti和Zr,乙酸是用来从其中去除Pb。作为醇类溶剂,甲醇、乙醇或丙醇均可使用,通过它们浸蚀速率可以大幅度降低。从而可以得到清洗而并非浸蚀的效果。此外,由于极性溶剂也可作为一种替代醇的稀释溶剂,可以从DMSO(二甲基亚砜)、DMF(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氧杂环己烷、THF(四氢呋喃)、NMP(N-甲基吡咯烷酮)、吡啶、CCI3H、CCIH3中选取至少一种使用。
基于氧化物的溶解度,参照CRC化学和物理手册(第71版,1990-1991,CRC出版社),可知氧化铅在乙酸、硝酸、热碱等中是可溶的,ZrO2在氟酸、氯酸、硝酸、硫酸等中是可溶的,TiO2在硫酸、氟酸、碱等中是可溶的。所以,为了溶解PZT,将能够溶解其相应的各种金属氧化物的溶剂混合起来是必需的。基于这种事实,采用上述所有溶剂来清洗PZT薄膜,结果PZT薄膜在浸蚀剂的混合物中迅速溶解,或者与其发生反应,随即以盐的形式重结晶在PZT薄膜上。还发现为了溶解PZT,浸蚀剂中必须同时含有HF和乙酸。然而,在这种浸蚀剂中PZT的溶解速度太快,因而这种浸蚀剂在清洗中作为实用的浸蚀剂太困难。为了降低PZT溶解的速度,可以向其中添加水以降低浸蚀剂的浓度。然而,溶解速度仍然很快,以至于无法控制,并且表面形状遭到损坏。这里,一个显著的特征现象即PZT的浸蚀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HF的浓度。为了减小HF的活性,当HF与有机溶液乙酸混合,而不与水溶液混合时,可以得到适中、可控的浸蚀速度。然而,所用的HF浓度太小了。进而为了补偿少量HF,采用了HF+NH4F的缓冲氧化物浸蚀剂(BOE)。当乙酸和BOE(6.6%)的体积比为95∶5时,PZT(PbZr0.52Ti0.48O)的浸蚀速率约为80埃/分。因为浸蚀破坏层必须浸蚀至最多100埃厚,所以严格控制浸蚀速率是很重要的。当采用水作溶剂时,即当采用水/乙酸/BOE(6.6%)的混合物时,浸蚀率很大,即5000埃/分或略低。当采用甲醇作为溶剂,且甲醇、乙酸和BOE的体积比在85∶10∶5范围时,浸蚀率为80埃/分。当采用有机特性相对较强的乙醇,且乙醇、乙酸和BOE(6.6%)的体积比范围为85∶10∶5时,可以得到低的浸蚀率为25埃/分。所以可知乙醇、乙酸和BOE的混合是最适宜清洗用的。正如上面所介绍的,这种清洗PZT薄膜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铁电薄膜比如BST、ST、BT、SBT等等。
下面将介绍根据本发明的清洗PZT薄膜方法的实施方案。
<第一实施例>
当把其上混有第二相晶体及PZT的薄膜浸入到下述溶液4分钟,去除的浸蚀破坏层的厚度约为100埃,而去除的第二相晶体的厚度为200埃或更厚。
所用的混合浸蚀剂为:1、5mlBOE(HF6.6%);2、10ml乙酸;3、85ml乙醇。
<第二实施例>
图2B为一个PZT电容器的横断面图,该电容器是在处理后、应用于铁电存贮器中的。为了得到如图2所示的PZT电容器,进行了干蚀处理。由此,由于干蚀的破坏,PZT结晶度已被破坏的浸蚀破坏层存在于PZT电容器的侧壁上,这会引起漏导电流,进而降低器件特性。将一经过干蚀处理的PZT电容器浸入乙醇、乙酸和BOE(6.6%)的混合溶液中,其中三者的比例为85∶10∶5,经过4分钟,可去除厚度约为100埃的干蚀破坏层。于是如图3A和3B所示,漏导电流与清洗前相比明显降低一个数量级或更多。
<第三个实施方案>
图2A所示的电容器结构,正如Chee Won Chung,June Key Lee等人在“集成铁电体”(1977,第16卷,139-147页)中所介绍的,对于高度集成是必需的。然而,在PZT薄膜的干蚀过程中,PZT薄膜容易被破坏,并且这种破坏不能仅通过高温下热处理恢复,相反当把破坏层浸入到乙醇、乙酸和BOE(6.6%)比例为85∶10∶5的混合溶液中,浸泡5分钟时,如图4所示,可以得到初始的铁电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制备PZT薄膜的清洗过程最好按照如图5A至5C所示的步骤进行。
首先,如图5A所示,PZT薄膜20沉积在下电极10上。于是厚度约为200-300埃的第二相晶体层遗留在PZT薄膜20的表面,把所得到的薄膜结构浸入到清洗用的混合溶液中,如上述实施方案所介绍的,该结构得到了清洁。然后,如图5B所示,薄膜表面仍残留厚度约为100埃的浸蚀破坏层。将浸蚀破坏层浸入到清洗用的混合溶液中,于是将得到如图5C所示的清洁PZT薄膜。再在所得PZT薄膜上沉积得到上电极,最后获得了铁电特性未受损伤的铁电电容器。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的PZT薄膜的清洗方法中,HF(或BOE)和乙酸的混合物,或HF(BOE)、乙酸和醇的混合物,用来作为浸蚀剂,从而降低了PZT薄膜的浸蚀速率,该浸蚀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HF的浓度,进而可以采用这种浸蚀剂把PZT薄膜浸蚀去掉一个较薄的厚度为100埃或更薄。所以,只有PZT薄膜表面上的第二相晶体或浸蚀破坏层能被去除,最终得到铁电特性不受损伤的PZT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