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型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尤指一种超薄型扬声器,本发明还涉及这种超薄型扬声器的制造方法。
众所周知,传统的扬声器系统是通过音箱而能发挥其最大效用,故向来广泛地被音乐爱好者所应用;而在人们一般印象中,扬声器的形式不外乎是号筒或圆盆形,并将其固定于木质音箱,再接上音频放大器与音源,而能发出美妙的声音,藉以供人们欣赏聆听,并对于心灵上的提高有着极大贡献。事实上亦中如此,从古至今,扬声器的构造基本上并无太大改变,称得上改变的,仅是目前扬声器所使用的材质较优而已;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紧接而来的电脑世界,音源已不再局限于唱片、磁带、收音机、音响及电视等,取而代之的是VCD、DVD、LD、声音合成器等新产品,同时,听音乐亦不再是单纯的闲坐在那仔细的聆听与欣赏,而是与工作同步进行,盖因音乐播放者就是目前熟知的电脑,或许电脑日渐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功能强大,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音效(量)太小,必须通过外接音效放大,方能符合大众对高音质的追求与享受。如此一来,却会因增加设备而失去更多空间,无论是寸土寸金的都会型办公室,亦或是小巧舒适地个人工作环境,其工作桌上的电脑已占去大半桌面,且有其他电脑周边设备或书籍资料等,实无法再腾出空间置放具相当体积的音箱,若无此音箱,则音质又会大打折扣,故拥有一种音质佳又不占空间的扬声器设备,实为电脑族或有类似需求的一般使用者的共同愿望。
于是,本发明人即是针对此点,经无数次的实验与试作,进而设计出一种超薄型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并确信此种扬声器制造的成本不但能节省大量空间,且由于其为超薄形式,亦可作为一般装饰品使用,而具美观效果;更重要的是,音质佳且音量大,效果无不及传统具音箱结构的扬声器系统。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质佳且不占空间,并兼具有装饰效果的超薄型扬声器。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上述超薄型扬声器方法,该方法完全摒除习用技术必须仰赖阻尼器、振动膜片、盆缘、防尘罩及音箱等发声构件,进而省去制程时间、材料与成本而成为制作容易且构造简单的超薄型扬声器。
为达成上述的诸项目的,本发明乃提供一种超薄型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主要设有一硬质且具相当厚度(1.8mm以上)的空心夹板,以取代传统扬声器内的阻尼器、盆缘、防尘罩、音箱等构件,藉以使扬声器在制程上更为简易,且能有效缩短工时、降低成本,并大幅降低其存放、使用空间,而具经济效益。
本发明所设计出的这种超薄型扬声器,是包括有:
一前框架,是开模一体制成的扁状矩形体,在一面周缘设有数个卡笋,弯角处设螺孔;
一面布,是以布料裁剪为略小于前框架且与下述空心夹板相对于前框架的壁面相贴合;
一空心夹板,是厚度为1.8mm以上内为蜂巢形式的中空板体,并在周围边上贯设有三角状分布的数个定位孔,中央则形成有一圆形浅凹槽,为主要的发声构件,并在圆形浅凹槽下方固设有两平行并排的铜铂片;
一音圈组,具有一环面上缠绕有金属绕线的线轴,并预留伸出有导线引出端,且以胶布定位,该音圈组座落于前框架的圆形浅凹槽内固定;
一内衬布,在中央设一圆孔,贴合于后框架;
一磁铁组,具有一中空圆柱形铁框内设有磁铁与磁极,且周缘面互不接触,该磁铁组容置于后框架的容置槽内固定;
一后框架,在对应前框架的一面周缘上设有数个嵌合槽,弯角处设螺孔,并在端面中央形成圆形容置槽,底边设有线孔,另设有对应空心夹板三角状分布的定位孔的凸柱;
一脚架,是塑胶一体制成呈上窄下宽的座体;
粘附有音圈组的空心夹板与后框架借定位孔与凸柱穿套结合,前框架与后框架扣合,前框架的卡笋卡掣于后框架的嵌合槽,并利用螺丝穿设前后框架弯角处的螺孔锁固,安装座落在脚架。
所述的作为主要发声部分的空心夹板,是以纸质、塑胶、皮革或纤维材质制成。
本发明的制造上述超薄型扬声器的方法,是包括如下步骤:
a、选取一空心夹板,且在周缘边上设有定位孔、中央设有圆形浅凹槽;
b、将空心夹板藉由一圆盘型治具下半部的结合,一并置于自动点胶机的工作台上进行注胶作业,使空心夹板的圆形浅凹槽周缘形成胶圈;
c、将音圈组定位于圆盘型治具上半部的圆框内,再使圆盘型治具的上、下半部结合,使音圈组座落于空心夹板上的胶圈;
d、静置数分钟后使胶水凝固,并使音圈组与空心夹板结合成一体;
e、将磁铁组置入涂布有胶水的后框架的容置槽内,并利用一中央预留有圆孔的内衬布藉由胶水粘覆于后框架内壁面;
f、将粘附有音圈组的空心夹板与后框架结合,并使输入导线的一端穿设后框架底边的线孔;
g、将两铜铂片以背胶方式并列粘贴于空心夹板上的音圈组下方,且将输入导线与音圈组的引出线分别焊接于铜铂片两端;
h、在空心夹板相异于后框架上的另一端面上涂布胶水且覆盖一面布,使空心夹板与面布相互贴合,再使之与前框架藉由螺丝穿设锁固,最后搭配具有稳固站立效果的脚座,形成一完整的超薄型扬声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创新结构的超薄型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达到了简化制程、节省构件、材料、成本并使成品具有音质佳及不占空间的多元化实用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简单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构造元件分解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的组合图。
兹将本发明超薄型扬声器的制造方法叙述如下:第一、关于构件及加工机具的选取:
本发明的组成包含有:前框架1、面布2、空心夹板3、音圈组4、内衬布5、磁铁组6、后框架7及脚座8等主要构件(其具体形状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其中:前框架1是开模一体制成的为呈扁状矩形,并在一面周缘设有数个卡笋10、弯角处设有螺孔11;面布2是已知布料经裁剪为略小于前框架的矩形,贴合于下述空心夹板3相对于前框架1的壁面上,提供防尘效用;空心夹板3可以纸质、塑胶、皮革或纤维等材质制成厚度约为1.8mm以上的中空板体(内为蜂巢型式),并在近周围边上贯设有呈三角分布的定位孔30,中央形成有一圆形浅凹槽31,同时在该圆形浅凹槽31下方固设有两平行排列的铜铂片32;作为主要的发构件;音圈组4是具有一线轴40,在线轴40环面上缠绕有金属绕线41,并预留伸出有导线引出端42且以固定胶布43定位;该音圈组4座落于空心夹板3的圆形浅凹槽31内固定;内衬布5为一般布料,并在中央形成有一圆孔50,贴合于后框架7上;磁铁组6为中空圆柱形铁框60(即磁轭)内设有磁铁61与磁极,且周缘面互不接触,该磁铁组6容置于下述的后框架7的圆形容置槽72内固定;后框架7与前框架1相仿,对应前框架1的面周缘上设有数个对应前框架1卡笋10的嵌合槽70、弯处角设有螺孔71对应前框架螺孔11,并在端面中央形成内陷的圆形容置槽72供容置磁铁组6,底边设有线孔73,另设有对应空心夹板3的三角状分布的定位孔30的凸柱74;脚架8是塑胶一体制成呈上窄下宽的座体,为提供扬声器本体能稳固站立;粘附有音圈组的空心夹板与后框架借定位孔30与凸柱74穿套结合,前框架1与后框架7扣合,前框架1的卡笋10卡掣于后框架7的嵌合槽70,并利用螺丝穿设弯角处的螺孔11、71锁固后安装座落在脚架8上构成一个超薄型扬声器。
至于本发明所应用的加工设备则包含有:圆盘型治具及自动点胶机等。该自动点胶机是提供物件置放于其工作台上,且采均匀方式将胶水灌注于物件表面特定处。
第二、针对本发明各构件的组构操作流程:1.先将空心夹板置于圆盘型治具的下半组,并将空心夹板上的固定孔与治
具上的固定梢相密合;2.将置于圆盘型治具上的空心夹板一同放置于自动点胶机的工作台上;3.启动点胶机,使圆盘型治具作原位定速旋转;4.由点胶机自动于空心夹板表面特定位置定量涂布胶水,形成圆形的胶圈
(此特定位置为提供音圈组置设);5.关闭点胶机,并自工作台上取下圆盘型治具的下半组;6.将音圈组置放于圆盘型治具的上半组的圆框内;7.将圆盘型治具的上、下半组结合成一体,使音圈组座落于空心夹板表面
的胶圈上;8.将组合完毕的治具妥善放置一段时间(约数分钟),待胶水凝固;9.打开结合的圆盘型治具,取下粘附有音圈组的空心夹板;10.将磁铁组置入涂布有胶水的后框架容置槽内;11.在后框架内壁面涂布胶水,并将内衬布贴覆其上,使内衬布与后框
架相互结合;12.将先前完成的空心夹板与后框架组合成一体;13.将输入导线的一端穿入后框架底边的线孔内;14.将两铜铂片以背胶方式并列粘贴于空心夹板上的音圈组下方,并采
用焊接方式将输入导线与音圈组的引出线分别焊接于铜铂片的两端;15.在空心夹板相异于贴合后框架上的另一端面上涂布胶水,再覆盖面
布,使空心夹板与布面紧密贴合;16.扣上前框架并藉由螺丝的穿设锁固,使前、后框架得以紧密结合成一体。
并藉由上述步骤构成的超薄型扬声器结构,再搭配脚座的使用,以形成具有稳固站立效果的超薄型扬声器结构(如图2所示)。
第三、关于应用本发明制成的超薄型扬声器的动作原理:
当声音信号电流通过输入导线流入超薄型扬声器时,电流经由铜铂片进入音圈组,而磁铁组的磁场方向是由磁极流向磁轭,根据佛莱铭左手定则,此时会使圈绕于音圈组的金属绕线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又由于音圈组是粘附于空心夹板上,因此会带动空心夹板的(震)移动,进而达到发声的效用。
经由上述的制作流程及原理显示可知,由于本发明是采用一创新的特制空心夹板结构取代传统扬声器结构中必须使用的阻尼器、盆缘、振动膜片等构成发声部的主要构件,虽应用的电磁原理仍不脱离佛莱铭左手定则,但在整个制程上却精简许多,并能节省制作工时、材料与成本,颇具经济效益;又,应用本发明的方法所制成的超薄型扬声器,其是以空心夹板为其主要发声的结构,因此,在使用上不需配设音箱,在外观体积上相对缩小甚多,故能够有效地减少空间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发明超薄型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其材质与制法流程及其结构确已超越传统扬声器的范畴,且有非凡的进步实用价值,故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