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的内容
从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开关,由其确保由夹钳状板簧
形成的转换接点的弹簧特性,使开关本体的高度降低,并且通过使操作杆
和螺旋弹簧构成的可动接点转动中心相同,可使动作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1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存
放部的外壳;在上述存放部的内底面上并行设置的公用接点及转换接点;
第1臂常时与上述公用接点接触、第2臂与上述转换接点可接触断开而配
置的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可动接点;具有操作部、可转动保持上述可动接点
的第2臂的操作杆;及覆盖上述外壳上部的罩;上述转换接点具有将上述
第2臂弯曲成滑动接触的夹钳状的接触部,并且该接触部形成与上述存放
部的内底面平行,在上述接触部上形成突出到接触部的上方、引导上述第
2臂滑动接触的引导片。
第2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夹钳状的接触部,通过折弯平板状的
一块金属板复原形成之后,通过在上述金属板上折弯90度,与上述存放部
的内底面平行配置。
第3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转换接点的上述接触部相对应的
金属板上,形成容许上述第2臂转动的凹槽部,使该凹槽部从上述存放部
的内底面向下侧突出,在上述外壳的底面一侧露出。
第4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公用接点上形成与上述第1臂接触
的弯曲部,使该弯曲部从上述存放部的内底面向下侧突出,在上述外壳的
底面一侧露出。
第5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罩的上面,具有突出上述操作杆的
操作部的插通孔,在该插通孔的一侧部上形成使上板一部分向切口内侧折
弯的防麈用侧壁。
第6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使上述操作杆可转动轴支撑的转动轴轴
心位置、与螺旋弹簧构成的上述可动接点的螺旋部轴心位置为同一转动中
心,将上述操作杆和上述可动接点配置在了上述外壳内。
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下面在图1至图5中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为检测开关的分解
透视图,图2为操作杆未操作状态的侧断面图,图3为操作操作杆、可动
接点接触转换接点状态的侧断面图,图4为压入操作杆、可动接点和转换
接点连接状态的侧断面图,图5为表示可动接点和公共接点间接触状态的
侧断面图。
在图中,外壳1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内部有存放部1a的箱状。
在该外壳1的存放部1a的内底面中央,通过夹入成形等方法并行设置由导
电性金属板构成的公共接点2和转换接点3。
上述公共接点2形成有:用冲压等方法将板状金属板冲压形成略呈平
板状的基板部2a,及在该基板部2a的一端侧上稍许向下方折弯,与下述的
可动接点4的第1臂部4b相接触的弯曲部2b,另外在上述基板部2a的另
一端侧形成向上述外壳1的外方引出,与图中未画出的电子设备的电路板
电路图形等连接的连接端子2c。另外,上述弯曲部2b在从上述存放部1a
的内底面向下侧突出的状态,埋设在上述外壳1中,该弯曲部2b的下侧形
成在上述外壳1底面侧露出的状态。
上述转换接点3同样形成有:用冲压等方法将板状金属板冲压形成略
呈平板状的基板部3a;在该基板部3a的上面侧上弯曲形成与上述存放部1a
的内底面平行、形成与下述的可动接点4的第2臂部4c接触断开的夹钳状
接触部3b;及另外在上述基板部3a的一端侧形成向上述外壳1的外方引出,
与图中未画出的电子设备的电路板电子图形等相连接的连接端子3c。
上述夹钳状的接触部3b通过使平板状的一块金属板折弯复原形成后,
通过在上述基板部3a上弯曲90度,配置成与上述存放部1a的内底面平行。
由于将上述夹钳状接触部3b配置成与上述存放部1a的内底面平行(横向),
所以可以在维持上述接触部3b的接点压及疲劳特性等的弹簧特性的情况
下,可以降低上述外壳1的高度,实现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接触部3b上形成有在上述接触部3b的上方突出、引导
下述的可动接点4的第2臂4c滑动的引导片3d。通过形成该引导片3d,
即使在将上述接触部3d配置成与上述存放部1a的内底面平行(横向)时,
也可以在上述接触部3b上可靠地滑动设置可动接点4的第2臂4c。
另外,在对应于上述接触部3b的上述基板部3a上,形成容许下述可
动接点4的第2臂部4c转动的凹槽部3e。该凹槽部3e在从上述存放部1a
的内底面向下侧突出的状态埋设在上述外壳1内,该凹槽部3e的下侧形成
在上述外壳1的底面侧露出的状态。
这时,与上述公用接点2的下述可动接点4的第1臂部4b相接触的弯
曲部2b,及容许上述转换接点3的下述可动接点4的第2臂部4c转动的凹
槽部3e,在从各个上述存放部1a的内底面向下侧突出的状态埋设在上述外
壳1内,由于该弯曲部2b和凹槽部3e的下侧形成向上述外壳1的底面侧
露出,所以在确保下述操作杆5操作部5b移动量的同时,可以降低上述外
壳1的高度。
另外,在上述外壳1的存放部1a的一端侧形成存放下述螺旋弹簧构成
的可动接点4的中央凸起1b和一对引导壁1c、1c,通过该中央凸起1b和
一对引导壁1c、1c对可动接点4的螺旋部4a定位。
另外,在与上述外壳1的存放部1a相对的一对内壁部上形成可使下述
的操作杆5的转动轴5c转动的轴支撑的轴槽1d,由该轴槽1d轴支撑的操
作杆5的转动轴5c的轴心位置,与在上述中央凸起1b及引导壁1c、1c上
定位的可动接点4的螺旋部4a轴心位置形成同一转动中心。
另外,在与上述外壳1相对的外侧部上,形成各一对锁止凸部1e、1e,
在该锁止凸部1e、1e咬合在下述罩6的侧板6b上所形成的一对切口部6c、
6c。
可动接点4使导电性的金属线材卷绕形成螺旋状,在该可动接点4上
形成螺旋状的螺旋部4a,在该螺旋部4a的两端侧上形成的大体平行延伸设
置的第1臂4b及第2臂4c。上述可动的接点4存放在上述存放部1a的中
央凸部1b和引导壁1c、1c中进行定位,从而上述第1臂4b常时接触在上
述公用接点2的弯曲部2b上,并且上述第2臂4c与上述转换接点3的接
触部3b间处于可接触断开的相对状态。
操作杆5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包括略成平板状的基部5a、在
该基部5a的一端侧突出形成的操作部5b、及在该操作部5b的另一端侧的
两侧部上形成的一对转动轴5c、5c。该转动轴5c、5c由在上述外壳1的存
放部1a上形成的上述轴槽1d、1d进行轴支撑,另外在上述基部5a的下面
侧可以转动地保持上述可动接点4的第2臂4c,随着上述操作杆5的转动,
上述第2臂4c与上述转换接点3的接触部3b间相接触断开。
这时,由于由上述外壳1的轴槽1d轴支撑的上述操作杆5的转动轴5c
的轴心位置、与由上述中央凸起1b及引导壁1c、1c定位的上述可动接点4
的螺旋部4a的轴心位置间形成同一转动中心,所以可以避免上述操作杆5
和上述可动接点4的第2臂4c间的接触部滑动摩擦,从而可提高操作性及
接点的可靠性。
上述操作杆5的操作部5b如图1中所示,也可以形成平面状,使用开
关的机器一侧的构件插入开关内部,这时,由于在操作杆5上没有突出部,
所以可实现开关本体的薄型化。
杆6由冲压板状金属板弯曲形成,由复盖上述外壳1的存放部1a的上
板6a、在该上板6a的两侧垂下的一对侧板6a、6b形成。另外,在上述上
板6a上设置有插入上述操作杆5操作部5b突出的插通孔6c,在该插通孔
6c的一侧部上如图1及图5中所示,设置有通过对上述上板6a的一部分进
行切口,弯向内侧形成的防麈用侧壁6b。该立臂6d在上述外壳1的存放
部1a上配置的上述转换接点3接触部3b经上述插通孔6c切断与外部连通
的位置上形成,防止在上述接触部3b上侵入麈埃等。
另外,在上述侧板6b上形成一对切口部6e、6e,该切口部6e、6e与
上述外壳1的外侧部形成的上述锁止凸部1e、1e相咬合,上述罩6安装在
上述外壳1的上面。
下面参照图2至图4说明上述构成的检测开关动作。
图2表示操作杆5的未操作状态,在该状态,操作杆5通过可动接点
4的第2臂4c的赋能力,形成从罩6的上板6a突出的状态。该状态时,上
述可动接点4的第1臂4b常时接触在上述公用接点2的弯曲部2b上,并
且上述可动接点4的第2臂4c与上述转换接点3的接触部3b分离,开关
处于断开状态。
当从该状态通过图中未画出的驱动机构等按压上述操作杆5时,如图
3所示,上述操作杆5以转动轴5c为中心沿图示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上
述可动接点4的第2臂4c接触上述转换接点3的引导片3d,开关成为导通
状态。
当从该状态再通过驱动机构按压上述操作杆5时,如图4所示,上述
操作杆5再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上述可动接点4的第2臂4c由上述引导片
3d引导,与上述接触部3b接触,这样上述公用接点2和上述转换接点3
间经上述可动接点4的第1臂4b和第2臂4c连接,使天关可靠地成为导
通状态。
这时,与上述可动接点4的第1臂4b相接触的上述公用接点2的弯曲
部2b、及容许上述可动接点4的第2臂部4c转动的上述转换接点3的凹槽
部3e,在从各上述外壳1的存放部1a内底面向下侧突出的状态埋设在上述
外壳1中,该弯曲部2b与凹槽部3e的下侧形成在上述外壳1的底面侧露
出,从而在确保上述操作杆5操作部5b移动量的同时,可以降低上述外壳
1的高度,所以实现了开关的小型化。
当从图4的状态解除图中未画出的驱动机构的按压时,上述操作杆5
由上述螺旋弹簧构成的可动接点4的赋能力向图示的反时针方向转动,恢
复到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上述第2臂4c和上述转换接点3的接触部3b
间的接触分离,开关成为断开状态。
本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由于具有存放部的外壳;在存放部的
内底面上并行设置的公用接点及转换接点;第1臂常时与公用接点接触、
第2臂与上述转换接点可接触断开而配置的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可动接点;
具有操作部、可转动保持可动接点的第2臂的操作杆;及覆盖外壳上部的
罩;转换接点具有将第2臂弯曲成滑动接触的夹钳状的接触部,并且该接
触部形成与存放部的内底面平行,在接触部上形成突出到接触部的上方,
引导第2臂滑动接触的引导片,所以可以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即使在将接
触部与存放部的内底面平行(横向)配置时,也可以使可动接点的第2臂
可靠滑动设置在接触部上。
另外,由于夹钳状的接触部,通过折弯平板状的一块金属板复原形成
之后,通过在金属板上折弯90度,与存放部的内底面平行配置,所以在维
持接触部的接点压及疲劳特性等弹簧特性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外壳的高度,
可实现小型化。
另外,由于在与转换接点的接触部相对应的金属板上,形成容许第2
臂转动的凹槽部,使该凹槽部从存放部的内底面向下侧突出,在外壳的底
面一侧露出,所以在确保操作杆操作部移动量的同时,可以降低外壳的高
度,从而实现开关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在公用接点上形成与第1臂接触的弯曲部,使该弯曲部从
存放部的内底面向下侧突出,在外壳的底面一侧露出,所以在确保操作杆
操作部移动量的同时,可以降低外壳的高度,从而实现开关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在罩的上面,具有突出操作杆操作部的插通孔,在该插通
孔的一侧部上形成使上板一部分向切口内侧折弯的防麈用侧壁,所以在外
壳的存放部中配置的转换接点接触部切断经插通孔与外部连通,从而可以
防止接触部上麈埃等的侵入。
另外,由于为使操作杆可转动轴支撑的转动轴轴心位置、与螺旋弹簧
构成的可动接点的螺旋部轴心位置为同一转动中心,将操作杆和可动接点
配置在了外壳内,可以避免操作杆和可动接点的第2臂间的接触部的滑动
摩擦,从而可提高操作和接点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