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益控制装置.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1151805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73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800662.0

申请日:

2001.03.30

公开号:

CN1365538A

公开日:

2002.08.2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H03G3/20

主分类号:

H03G3/20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梶田邦之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0.03.31 JP 098515/0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马莹;邵亚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收敛系数决定器104对平均值计算器103计算出的平均值用预先设定的阈值来进行阈值判定,决定收敛系数。增益系数决定器106根据所述收敛系数和所述平均值来决定控制增益。增益电压变换器107将增益系数变换成电压来求控制电压。GCA101根据数字变换的控制电压来放大接收信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增益控制装置,包括:收敛系数决定部件,根据接收信号的接收
电平来决定收敛系数;检测部件,检测用所述接收信号所得的参照值和预先
设定的目标值之间的偏差;控制电压计算部件,根据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结
果和所述收敛系数来计算控制电压;以及放大部件,根据所述控制电压计算
部件计算出的控制电压来放大接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益控制装置,其中,包括计算接收信号的接收
电平的平均值的平均值计算部件,收敛系数决定部件根据所述平均值计算部
件的平均值来决定收敛系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益控制装置,其中,包括对接收信号进行数字
变换的A/D变换部件,收敛系数决定部件对超过所述A/D变换部件中设定的
位数并进行了数字变换的采样和使输入信号的电平近似为0并进行了数字变
换的采样进行计数,根据计数的采样数来决定收敛系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益控制装置,其中,收敛系数决定部件通过比
较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和预先设定的阈值并进行阈值判定来决定收敛系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益控制装置,其中,收敛系数决定部件通过比
较平均值计算部件中计算出的平均值和预先设定的阈值并进行阈值判定来决
定收敛系数。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益控制装置,其中,收敛系数决定部件通过比
较计数的采样数和预先设定的阈值并进行阈值判定来决定收敛系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益控制装置,其中,控制电压计算部件将检测
部件的检测结果与收敛系数决定部件决定的收敛系数相乘,将该乘法结果与
上次的控制定时中的控制电压相加来计算新的控制电压。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益控制装置,其中,平均值计算部件分别计算
作为接收信号的同相分量平均值的同相平均值和作为接收信号的正交分量平
均值的正交平均值,将计算出的同相平均值和正交平均值分别平方并相加。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益控制装置,其中,平均值计算部件计算将接
收信号的同相分量平方所得的值和将接收信号的正交分量平方所得的值的平
均值。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益控制装置,其中,平均值计算部件计算接收
信号的一定区间的平均值,获得计算出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益控制装置,其中,平均值计算部件计算接收
信号的平均值,将计算出的平均值和以前的平均值进行相加。
12.一种包括增益控制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所述增益控制装置包
括:收敛系数决定部件,根据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来决定收敛系数;检测部
件,检测用所述接收信号所得的参照值和预先设定的目标值之间的偏差;控
制电压计算部件,根据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和所述收敛系数来计算控制
电压;以及放大部件,根据所述控制电压计算部件计算出的控制电压来放大
接收信号。
13.一种包括增益控制装置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增益控制装置包括:
收敛系数决定部件,根据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来决定收敛系数;检测部件,
检测用所述接收信号所得的参照值和预先设定的目标值之间的偏差;控制电
压计算部件,根据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和所述收敛系数来计算控制电压;
以及放大部件,根据所述控制电压计算部件计算出的控制电压来放大接收信
号。
14.一种增益控制方法,根据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来决定收敛系数,检测
用所述接收信号获得的参照值和预先设定的目标值之间的偏差,根据检测结
果和所述收敛系数来计算控制电压,根据计算的控制电压来放大接收信号。

说明书

增益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移动通
信中的增益控制装置和增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一般来说,以提高将接收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时的
精度为目的来进行自动增益控制(以下称为‘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该自动增益控制对在AD变换器的前级设置的放大器的增益进行
反馈控制,使得AD变换器的输入信号的功率电平收敛到预先设定的收敛目
标值。该收敛目标值按照AD变换器的特性被预先确定,通过对放大器的增
益进行控制,可以高精度地进行A/D变换,以便确保A/D变换器的输入信号
的功率电平在该收敛目标值的附近。

进行AGC的现有的增益控制装置监视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根据监视
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和其目标值之间的偏差(差分值)来计算控制电压,
根据计算出的控制电压来对放大器的增益进行反馈控制。对放大器的增益进
行控制的控制电压如下求出:将所述差分值的对数和预定的收敛系数相乘,
然后将该乘法结果和上次控制时的控制电压相加。由于该收敛系数是用于使
输出信号的功率电平收敛到目标值而相乘的系数,所以取0以上、1以下的
值。

但是,在现有的AGC中,由于将收敛系数设定在0以上、1以下,所以
例如在因隧道的出口或大厦阴影等的屏蔽降低、高速衰落、以及压缩模式时
的频率切换造成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变动大的情况下,需要使接收电平迅
速地接近目标值,但在现有的控制中,接收电平接近目标值需要长时间,其
间不能高精度地进行A/D变换,存在通话状态恶化这样的问题。该问题在接
收信号的接收电平变动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收敛系数设定在1以上来解
决,但这样的话,会产生输出信号的功率电平发散、或振荡,不收敛到目标
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益控制装置,能够不使数字变换过的接收
信号的接收电平发散、振荡,并高速地收敛到收敛目标值。

本发明人着眼于在因衰落等产生的接收电平变动大的情况下,监视的接
收电平仅反映在AD变换器的输出信号和其目标值之间的差分值的计算上,
而不反映在收敛系数上,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目的如下实现:根据监视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从多个
收敛系数中适当选择合适的收敛系数,以便使AD变换器的输入信号高速地
收敛到收敛目标值,用AD变换器的输出信号与其目标值之间的差分值和选
择出的收敛系数来求控制电压。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增益控制装置根据AD变换器的输出信号和其目标
值的差分值的对数(接收电平的监视结果)来计算控制电压,根据计算出的
控制电压来控制放大器的增益。对放大器的增益进行控制的控制电压如下计
算:将所述差分值的对数与基于接收电平决定的收敛系数相乘,并对该乘法
结果和上次控制时的控制电压相加求出的增益系数用规定的变换式变换成电
压的数量级。由于乘以该收敛系数来使输出信号的功率电平收敛到目标值,
所以通过进行规定的阈值判定来决定该收敛系数。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增益控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增益控制装置中包括的平均值计算器的结构
方框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增益控制装置中包括的平均值计算器的结构
方框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增益控制装置中包括的平均值计算器的结构
方框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增益控制装置中包括的平均值计算器的结构
方框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增益控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以及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增益控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增益控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如图所示,增
益控制装置包括增益控制放大器101、AD变换器102、平均值计算器103、
收敛系数决定器104、对数运算器105、增益系数决定器106、增益/电压变换
器107、以及DA变换器108。收敛系数决定器104包括比较电路104-A和收
敛系数选择电路104-B,增益系数决定器106包括差分值计算器106-A、乘法
器106-B、加法器106-C、以及延迟器106-D。

该增益控制装置对接收信号的每个码元计算控制电压,进行增益控制放
大器101的控制。

增益控制放大器(以下称为‘GCA’)101根据从后述的DA变换器108
输出的控制电压来放大接收信号。AD变换器102对GCA101中放大的接收
信号进行数字变换,输出到平均值计算器103。平均值计算器103计算从AD
变换器102输出的数字信号的例如0.5码元部分的平均值,将计算出的平均
值输出到收敛系数决定器104中包括的比较电路104-A和对数运算器105。

在比较电路104-A中设定阈值A1和阈值A2。比较电路104-A对从平均
值计算器103输出的平均值用阈值A1和阈值A2来进行阈值判定,将表示该
判定结果的信号输出到收敛系数选择电路104-B。

收敛系数选择电路104-B根据下述的(式1)和(式2)来预先设定收敛
系数B1和收敛系数B2。

0≤收敛系数B1≤1                              (式1)

1≤收敛系数B2≤收敛系数上限值                 (式2)

收敛系数上限值是根据AD变换器102的位数、收敛目标值、以及阈值
A1等计算的值。通过导出将过大的阶跃信号输入到本实施例的增益控制装置
时的输入输出特性,考虑所述阶跃信号的振幅、采样间隔、控制周期、平均
长度、阈值A1、阈值A2、收敛目标值、以及A/D变换器102的位数来导出
收敛条件,决定收敛系数的值、以及使收敛系数可改变的条件来计算收敛系
数B1和收敛系数B2。所述控制周期是更新控制电压的周期,在本实施例中
为1码元长度。平均化长度是对接收信号进行平均的区间,在本实施例中为
0.5码元长度。所述阈值A2是判断所述平均值在所述AD变换器102中是否
上溢出(消波)的阈值,而所述阈值A1是判断所述平均值在所述AD变换器
102中是否下溢出(消波至0)的阈值,所述收敛目标值是以AD变换器102
的动态范围为1.0时的输入电平。上溢出(消波)指AD变换器102的输出信
号的位数超过预先设定的位数,而下溢出出(消波至0)指由于AD变换器
102的输入信号的电平低,所以将输出信号识别为0。

对数运算器105进行对从平均值计算器103输出的平均值求对数的运算,
将求过对数的平均值输出到增益系数决定器106中包括的差分值计算器106-
A。

在差分值计算器106-A中预先设定作为求对数的平均值的目标的值(以
下称为‘目标值’)。差分值计算器106-A计算从对数运算器105输出的求过
对数的平均值(参照值)和设定的目标值之差(以下称为‘差分值’),输出
到乘法器106-B。即,差分值计算器106-A检测参照值和目标值的偏差。乘
法器106-B将从差分值计算器106-A输出的差分值与从收敛系数选择电路
104-B输出的收敛系数相乘,将乘法结果输出到加法器106-C。加法器106-C
将乘法器106-B的乘法结果和从延迟器106-D输出的1码元前的增益系数相
加,计算本次的控制定时的增益系数。计算出的增益系数被输出到增益/电压
变换器107和延迟器106-D。延迟器106-D将从加法器106-C输出的增益系
数延迟1码元后输出到加法器106-C。

增益电压变换器107将从加法器106-C输出的增益系数以规定的变换方
式进行变换来生成控制电压,将生成的控制电压输出到DA变换器108。DA
变换器108将来自增益电压变换器107的控制电压进行D/A变换,输出到
GCA101。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增益控制装置的工作情况。

接收信号在GCA101中以基于来自DA变换器108的模拟变换的控制电
压决定的放大率被放大,输出到AD变换器102。在AD变换器102中,将放
大的接收信号进行数字变换,输出到平均值计算器103。在平均值计算器103
中,计算数字变换后的接收信号的0.5码元部分的平均值,计算出的平均值
被输出到收敛系数决定器104和对数运算器105。

在收敛系数决定器104的比较电路104-A中,预先设定阈值A1和阈值
A2,在收敛系数选择电路104-B中,预先设定收敛系数B1和收敛系数B2。
在该比较电路104-A中,对从平均值计算器103输出的平均值进行阈值判定,
表示该判定结果的信号被输出到收敛系数选择电路104-B。具体地说,来自
平均值计算器103的平均值进行是否满足下述的(式3)的阈值判定。

阈值A1<平均值<阈值A2                  (式3)

在收敛系数选择电路104-B中,从比较电路104-A输出的表示阈值判定
结果的信号是满足上述(式3)的信号情况下选择收敛系数B1,而在是不满
足(式3)的信号情况下选择收敛系数B2。这样选择的收敛系数被输出到增
益系数决定器106中包括的乘法器106-B。

在对数运算器105中,对从平均值计算器103输出的平均值求对数,求
过对数的平均值被输出到差分值计算器106-A。

在差分值计算器106-A中,计算作为从对数运算器105输出的求过对数
的平均值和预先设定的目标值之差的差分值,输出到乘法器106-B。在乘法
器106-B中,将从差分值计算器106-A输出的差分值与从收敛系数选择电路
104-B输出的收敛系数相乘,该乘法结果被输出到加法器106-C。在加法器
106-C中,将乘法器106-B的乘法结果与从延迟器106-D输出的1码元前的
增益系数相加,计算本次的控制定时的增益系数。计算出的增益系数被输出
到增益/电压变换器107和延迟器106-D。在延迟器106-D中,将从加法器106-C
输出的增益系数进行1码元的延迟处理,输出到加法器106-C。

在增益电压变换器107中,对来自增益系数决定器106的增益系数根据
下述(式4)进行变换,生成控制电压。

控制电压=210/(50-(-50))×增益系数+512               (式4)

生成的控制电压被输出到DA变换器108。

在DA变换器108中,来自增益电压变换器107的控制电压根据下述(式
5)进行模拟变换,输出到GCA101。

DA变换器108的输出电压=(2.0-1.0)×控制电压/210+1.0   (式5)

本实施例的增益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进行理论计算来设定最佳的参数。具
体地说,在以下所示的条件下,通过将参数设定在以下的范围内,即使在发
生±80db的电平变动的通信路径中,在进行10码元的处理期间,也被认为可
以使接收信号电平相对于收敛目标值收敛在+2.0db以内。

(条件)

AD变换器位数=6

假设的阶跃信号的振幅=20~80db

采样间隔=3.84MHz

控制周期=1码元

平均长度=0.3~0.9码元

(参数设定值)

阈值A1=AD变换器最小值

阈值A2=AD变换器最大值×0.8

收敛目标值=AD变换器最大值×0.3

收敛系数B10.3~0.5

收敛系数B21.0~2.8

上述条件因各种因素而变化,可以在理论上进行推导。按照条件的变化
设定的参数也根据该条件的变化而适当变更。例如,在控制周期为1时隙的
情况下,进行10时隙的处理期间相对于收敛目标值被认为是收敛的。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增益控制装置,由于按照AD变换器102的输出
信号的平均值来选择大小不同的收敛系数,所以可以使AD变换器的输出信
号的功率电平高速收敛到目标值。即,由于在AD变换器102的输出信号远
离目标值的情况下,选择大的收敛系数来使控制电压增大变化,所以可以高
速地接近目标值。另一方面,由于在接近目标值的情况下,选择小的收敛系
数来使控制电压减小变化,所以没有功率电平的发散或振荡,可以高速收敛
到目标值。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例的增益控制装置对每个码元计算控制电压来对
GCA101进行控制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对每个任何单位进行
控制。例如,也可以对每个时隙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仅说明了在比较电路104-A中设定阈值A1和阈值A2
这两个阈值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仅设定阈值A1。这种情况下,
比较电路104-A对来自平均值计算器103的平均值进行是否满足下述的(式6)
的阈值判定。

阈值A1<平均值                           (式6)

收敛系数选择电路104-B在从比较电路104-A输出的表示阈值判定结果
信号是满足上述(式6)的信号的情况下选择收敛系数B1,而在是不满足(式
6)的信号的情况下选择收敛系数B2,从而设定收敛系数。

比较电路104-A也可以仅设定阈值A2。这种情况下,比较电路104-A
对来自平均值计算器103的平均值进行是否满足下述的(式7)的阈值判定。

平均值<阈值A2                           (式7)

收敛系数选择电路104-B在从比较电路104-A输出的表示阈值判定结果
信号是满足上述(式7)的信号的情况下选择收敛系数B1,而在是不满足(式
7)的信号的情况下选择收敛系数B2,从而设定收敛系数。

在比较电路104-A中,也可以设定三个以上的阈值。

本实施例的增益控制装置中包括的平均值计算器103具有图2所示的结
构。图2表示本实施例的增益控制装置中包括的平均值计算器103的结构方
框图。

如图2所示,平均值计算器103包括平均电路201、202、以及平方和计
算电路203。平均电路201计算从AD变换器102输出的进行过数字变换的接
收信号的同相分量(I分量)的0.5码元部分的平均值,并输出到平方和计算
电路203。平均电路202计算从AD变换器102输出的进行过数字变换的接收
信号的正交分量(Q分量)的0.5码元部分的平均值,并输出到平方和计算
电路203。平方和计算电路203对从平均电路201和平均电路202输出的各
分量的平均值进行平方,获得该平方后的各分量的平均值之和。然后,将平
方后的各分量的平均值之和作为AD变换器102的输出的平均值输出到收敛
系数决定器104和对数运算器105。

于是,根据上述结构的平均值计算器103,由于在平均电路201、202中
进行平均运算后,在平方和计算电路203中进行平方运算,与先进行平方运
算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减少乘法次数,所以可以降低进行增益控制时的处理
量。此外,与先进行平方运算的情况下相比,通过将平方运算的次数抑制得
少,抑制减少平方处理时的上溢出,所以可以高精度地计算平均值。

平均值计算器103也可以是图3所示的结构。图3表示本实施例的增益
控制装置中包括的平均值计算器103的结构方框图。

如图3所示,平均值计算器103包括平方计算电路301、302、以及平均
电路303。平方计算电路301对从AD变换器102输出的数字变换过接收信号
的同相分量(I)求平方并输出到平均电路303。平方计算电路302对从AD
变换器102输出的数字变换过接收信号的正交分量(Q)求平方并输出到平
均电路303。平均电路303计算从平方计算电路301和平方计算电路302输
出的各分量的平方值的平均值。然后,将计算出的平方值的平均值作为AD
变换器102的输出的平均值输出到收敛系数决定器104和对数运算器105。

于是,根据上述结构的平均值计算器103,由于通过在平方计算电路301、
302中进行平方运算后,在平均电路303中计算平均值,与先计算平均值的
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噪声,所以可以高精度地计算平均值。

平均值计算器103也可以是图4所示的结构。图4表示本实施例的增益
控制装置中包括的平均值计算器103的结构方框图。

如图4所示,平均值计算器103包括平均电路401和平方根计算电路402。
平均电路401分别计算从AD变换器102输出的数字变换过的接收信号的同
相分量(I分量)和正交分量(Q分量)的平均值,输出到平方根计算电路
402。平方根计算电路402计算从平均电路401输出的各分量的平均值的平方
根。然后,将计算出的平方根作为AD变换器102的输出的平均值输出到收
敛系数决定器104和对数运算器105。

于是,根据上述结构的平均值计算器103,由于通过在平方根计算电路
402中获得平均值的平方根,削减用于表示平均值所需的位数,所以可以削
减硬件规模。

平均值计算器103也可以是图5所示的结构。图5表示本实施例的增益
控制装置中包括的平均值计算器103的结构方框图。

如图5所示,平均值计算器103包括平均电路501、加法器502、以及延
迟器503。平均电路501分别计算从AD变换器102输出的数字变换过的接收
信号的同相分量(I分量)和正交分量(Q分量)的平均值,输出到加法器
502。加法器502将从平均电路501输出的平均值和从延迟器503输出的1码
元前的平均值相加。然后,将加法所得的值作为AD变换器102的输出的平
均值输出到收敛系数决定器104和对数运算器105。

于是,根据上述结构的平均值计算器103,由于通过将上次处理定时中
的平均值与本次控制定时的平均值相加来作为AD变换器102的输出信号的
平均值,可以计算不产生平均值计算处理造成的延迟的长区间的平均值,所
以即使发生因高速衰落等造成的接收电平大变动时,也可以高速地进行增益
控制。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增益控制装置检测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和其目标值的偏差
(差分值),根据该检测结果来计算控制电压,并根据计算出的控制电压来控
制放大器的增益。对放大器的增益进行控制的控制电压如下计算:将所述差
分值的对数和基于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决定的收敛系数相乘,并通过将该乘
法结果与上次控制时的控制电压相加来计算增益系数,将求出的增益系数变
换成电压的数量级。该收敛系数通过用数字变换时产生上溢出或下溢出出的
采样数进行规定的阈值判定来决定。

即,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根据数字变换时产生上溢出或下
溢出的采样数来决定收敛系数。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增益控制装置的
结构方框图。在图6所示的增益控制装置中,对于与图1相同的部分附以与
图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6所示的增益控制装置包括:计数器601,在将GCA101中放大的输
入信号进行A/D变换时,对产生上溢出的位数和产生下溢出的位数进行计数;
以及根据所述计数器601的输出信号来决定收敛系数的收敛系数决定器602。
收敛系数决定器602包括比较电路602-A和收敛系数选择电路602-B。

在上述结构的增益控制装置中,GCA101中放大的接收信号在AD变换
器102中被进行数字变换。计数器601在AD变换器102中进行数字变换时,
对一定区间中产生上溢出的位数和产生下溢出的位数进行计数,将计数的各
个位数的合计数输出到收敛系数决定器602中包括的比较电路602-A。

在比较电路602-A中设定阈值A3。比较电路602-A用阈值A3来进行从
计数器601输出的合计数的阈值判定。具体地说,对自计数器601的合计数
进行是否满足下述的(式8)的阈值判定。

合计值<阈值A3                        (式8)

然后,比较电路602-A将表示阈值判定结果的信号输出到收敛系数选择
电路602-B。

在收敛系数选择电路602-B中预先设定收敛系数B1和收敛系数B2。该
收敛系数是与实施例1相同的收敛系数。在收敛系数选择电路602-B中,在
表示从比较电路602-A输出的阈值判定结果的信号是满足上述(式8)的信
号情况下,选择收敛系数B1,而在是不满足(式8)的信号情况下,选择收
敛系数B2。这样选择的收敛系数被输出到增益系数决定器106中包括的差分
值计算器106-A。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增益控制装置,由于在AD变换器102中进行数
字变换时根据上溢出或下溢出的采样数来选择大小不同的收敛系数,所以可
以使AD变换器的输出信号的功率电平高速地收敛到目标值。即,在AD变
换器102的输出信号远离目标值的情况下,由于选择大的收敛系数来增大变
化控制电压,所以可以高速地接近目标值。另一方面,在接近目标值的情况
下,由于选择小的收敛系数来减小变化控制电压,所以不在目标值的左右无
用地重复,可以高速地收敛到目标值。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增益控制装置检测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和其目标值的偏差
(差分值),根据该检测结果计算控制电压,并根据算出的控制电压来控制放
大器的增益。对放大器的增益进行控制的控制电压如下计算:将所述差分值
的对数和基于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决定的收敛系数相乘,并通过将该乘法结
果与上次控制时的控制电压相加来计算增益系数,将求出的增益系数变换成
电压的数量级。该收敛系数通过用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进行规定的阈值判定
来决定。

即,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根据对接收信号的功率电平原封
不动地进行阈值判定来决定收敛系数。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增益控制
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7所示的增益控制装置中,对于与图1相同的部分
附以与图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7所示的增益控制装置具有根据接收信号电平来决定收敛系数的收敛
系数决定器701。收敛系数决定器701包括比较电路701-A和收敛系数选择
电路701-B。这里所说的接收电平指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信号干
扰比)、RSCP、RSSI、EC/IO、BER(Bit Error Ratio:比特差错率)或BLER
的其中一个。

在上述结构的增益控制装置中,接收信号被输出到GCA101和比较电路
701-A。在比较电路701-A中设定阈值A4。比较电路701-A用阈值A4来进
行接收信号电平的阈值判定。具体地说,对接收信号电平进行是否满足下述
的(式9)的阈值判定。

阈值A4<接收信号电平                         (式9)

然后,比较电路701-A将表示阈值判定结果的信号输出到收敛系数选择
电路701-B。

在收敛系数选择电路701-B中预先设定收敛系数B1和收敛系数B2。该
收敛系数是与实施例1相同的收敛系数。在收敛系数选择电路701-B中,在
表示从比较电路701-A输出的阈值判定结果的信号是满足上述(式9)的信
号情况下,选择收敛系数B1,而在是不满足(式9)的信号情况下,选择收
敛系数B2。这样选择的收敛系数被输出到增益系数决定器106中包括的差分
值计算器106-A。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增益控制装置,由于根据接收信号电平来选择大
小不同的收敛系数,所以可以使AD变换器102的输出信号的功率电平高速
地收敛到目标值。即,在AD变换器102的输出信号远离目标值的情况下,
由于选择大的收敛系数来增大变化控制电压,所以可以高速地接近目标值。
另一方面,在接近目标值的情况下,由于选择小的收敛系数来减小变化控制
电压,所以不在目标值的左右无用地重复,可以高速地收敛到目标值。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由于根据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来选择适合于
高速AGC的收敛系数,所以即使在高速衰落或Compressed Mode(压缩模式)
时的频率切换时,也可以提供不使数字变换过的接收信号的功率电平发散或
振荡,能够高速收敛到收敛目标值的增益控制装置。

本说明书基于2000年3月31日在日本申请的2000-098515专利申请。
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移动
通信中的增益控制装置以及增益控制方法领域。

增益控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增益控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增益控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益控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益控制装置.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收敛系数决定器104对平均值计算器103计算出的平均值用预先设定的阈值来进行阈值判定,决定收敛系数。增益系数决定器106根据所述收敛系数和所述平均值来决定控制增益。增益电压变换器107将增益系数变换成电压来求控制电压。GCA101根据数字变换的控制电压来放大接收信号。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