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15116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9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05097.9

申请日:

1993.05.04

公开号:

CN1094778A

公开日:

1994.11.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E04G17/075

主分类号:

E04G17/075

申请人:

施龙井;

发明人:

施龙井

地址:

中国台湾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肖春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固于钢筋上的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包括有:一夹固体,轴向有一通道,体身有一夹固构件,用以夹持于钢筋或自钢筋上释放;一顶持件,沿长轴向设一动作部,穿设于夹固本体的通道,可沿夹固本体轴向运动,其前端凸露于外;一掣动机构,设于夹固本体,可在一定位置与顶持件的动作部产生掣动关系,带动顶持件于夹固本体上向前运动;一解掣构件,受掣动机构连动,使掣动机构于一特定位置时不与顶持件产生掣动关系。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用以迫紧夹固于钢筋上的模板夹固器,其特征是包括: 一夹固本体,于轴向设有一通道,其体身设有一夹固构件,用以夹持于钢筋或自钢筋上释放; 一顶持件,沿长轴向设一动作部,其穿设于该夹固本体的通道,可沿夹固本体轴向运动,其前端凸露于外,用以顶持该模板夹固器; 一掣动机构,设于该夹固本体,并可在一定的位置范围与该顶持件的动作部产生掣动关系,由此带动该顶持件在夹固本体上向前运动; 一解掣构件,可受该掣动机构连动,用以使该掣动机构于一特定位置时不与该顶持件产生掣动关系,进而使该顶持件回复初始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其特征是该夹固本体设有一解掣部;该解掣构件设于该掣动机构上,该掣动机构于该一定位置时,该解掣构件可促使该掣动机构与该顶持件保持单向掣动状态,以掣动该顶持件向前运动;该掣动机构于该特定位置时,该解掣构件可恰受该解掣部动作,使该掣动机构与该顶持件不产生掣动关系。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其特征是: 该夹固构件包括:一夹固部,设于该夹固本体一侧,其顶面设有一夹槽;一掣杆,一端设有呈渐开的掣齿,该掣杆设有该掣齿的一端 枢设于该夹固本体一侧可以旋动,该等掣齿恰位于该夹槽上方预定距离;一弹性元件,枢设于该掣杆与该夹固本体之间,提供给该掣杆一弹性回复力,用以将钢筋夹固于该夹槽与该等掣齿间; 该顶持件的动作部呈排齿状,设于该顶持件顶面; 该掣动机构包括: 一杆体; 一齿轮,设于该杆体底缘,该杆体与该齿轮是以该齿轮的中心轴向枢设于该夹固构件顶缘,使该杆体可前后旋动,该齿轮与该顶持件的动作部啮接; 至少一挡止件,以可弹性位移的方式设于该夹固本体,对应于该齿轮,当该挡止件未受外力作用时,该挡止件与该齿轮啮接,使该齿轮可以一时针方向单向转动; 该解掣构件以可弹性角旋转的方式枢设于该杆体底缘,于未受外力时该解掣构件与该齿轮啮接,使该齿轮能以另一时针方向单向转动,则于一定角位置内推动该杆体时,可驱转该齿轮以掣动该顶持件移动,该推杆被推移至一特定位置时,该杆体恰推移该挡止件、且该解掣构件恰与该解掣部动作,解除挡止件及解掣构件与该齿轮的啮接状态,进而解除掣动构件与该顶持件的掣动状态。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其特征是: 该夹固本体顶缘开设一开口与该通道相通,该开口至少一侧壁顶缘设置该解掣部; 该掣动构件的该杆体一端设一呈倒U形的翼部;该齿轮设置于该翼部内,齿轮与该翼部是枢设于该夹固本体开口的二侧壁;各该挡止件具有相隔预定角度的一拨部以及一齿部,其是枢设于该开口内; 至少一弹性元件,设于各该挡止件与该开口壁面之间,用以提供该挡止件的弹性顶持力,使该齿部保持啮接该齿轮; 该解掣构件包括一呈柱状的卡掣体以及一弹性元件,该卡掣体枢设于该杆体的翼部可自如地旋转,二端并凸伸于外,其体身及对应该解掣部的凸伸端分别设有一卡掣面以及一解掣面,该卡掣面与该卡掣体的周缘形成一卡接部,该卡接部可与该齿轮啮接;该弹性元件枢设于该卡掣体的另一凸伸端以及该翼部之间,用以提供该卡掣体弹性角旋转的回复力,使该卡接部与该齿轮保持啮接;该杆体于该特定位置时,该解掣面与该解掣部动作,使该卡接部角旋转而未与该齿轮啮接,且该翼部并顶持各该挡止件的拨部,使该齿部亦解除与该齿轮的啮接状态。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其特征是该顶持件前端缘设有一呈预定形状的顶持部,以配合模板夹固器的形状。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其特征是该顶持件前端缘设有一呈预定形状的顶持部,该顶持部并设有一容槽与该夹槽位于同一轴向,用以容设钢筋。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其特征是该夹固本体对应于该掣杆的侧面于前后端分别设有一止位部,用以限制该掣杆的旋摆角度。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模板夹固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迫紧模板夹固器以支撑模板的迫紧装置。

    现有的夹固于钢筋上的模板夹固器10、11,如图1、2所示,是穿套于穿设在模板12间的钢筋14上,借助夹固钢筋14凸露端后进而撑固模板12,使于模板间灌浆。

    操作者欲使该种模板夹固器10、11夹固于钢筋14上时,若单以人手操作相当不便,且相当费时费力,若以工具辅助,在操作上虽较不耗力,却仍有操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用以改进上述缺陷,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专与该等夹固于钢筋上的模板夹固器配合使用。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使顶持模板夹固器以撑固模板时,更为省时便利,提高操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用以迫紧夹固于钢筋上的模板夹固器,包含有:一夹固本体,于轴向设有一通道,其体身并设有一夹固构件,用以夹持于钢筋上或自钢筋上释放;一顶持件,沿长轴向设一动作部,穿设于该夹固本体的通道,而能沿夹固本体轴向运动,其前端凸露于外,用以顶持该模板夹固器;一掣动机构,设于夹固本体,并能在一定的位置与顶持件的动作部产生掣动关系,进而带动顶持件在夹固本体上向前运动;一解掣构件,可受掣动机构连动,用以使掣动机构于一特定位置时不与顶持件产生掣动关系,进而使顶持件回复初始位置。

    通过以上结构,该迫紧装置可由其夹固本体迅速地夹固于钢筋上,其掣动机构快速动作顶持件以撑固模板夹固器,并借助掣动机构与解掣构件的连动关系解除掣动机构与顶持件的掣动状态。

    以下举一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详加说明,使对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其中:

    图1、2显示模板夹固器的实施状态;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侧视使用状态;

    图6是图5中剖去部分夹固本体及夹固构件地剖视状态;

    图7、8是分别显示掣动机构的挡止件与解掣机构在不同时针方向对齿轮所形成的单向掣动状态;

    图9A、9B显示掣动机构在一特定位置时所形成的解掣状态。

    首先请参阅图3、4及图6,本发明所提供的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20,包含有:

    一夹固本体30,其轴向开设一贯穿的通道32,于顶面前端开设一开口34与通道32连通,开口34一侧壁向上凸设一解掣部36;一夹固构件40,设置于夹固本体30一侧面,夹固构件40包括:

    一夹固部42,自夹固本体30一侧面底缘向外凸设,其顶面并设置一断面呈锥形的纵向夹槽44。

    一掣杆45,于底缘设有呈渐开线展开的掣齿46;一螺栓47,穿设于掣杆45有掣齿的一端,以螺纹方式装设于该夹固本体30开口34的二侧壁,将掣杆45枢设于本体30的一侧,可旋转自如,其旋转角度受夹固本体30侧面前后端所设的止位部37、38所限,掣齿46恰位于夹槽44上方预定距离。

    一弹性元件48,装设在掣杆45与本体30之间,其一端481钩固于本体30上的止位部37,另一端482设于掣杆45的周缘,以便为掣杆45提供一弹性回复力,使掣齿46渐开端保持向夹槽44趋近。

    一顶持件50,为一长形体,其顶面沿轴向设一动作部52,其为排齿,而前端设置一用以顶持模板夹固器而有预定形状的顶持部54,顶持部54并设有一纵向贯穿的容槽56,顶持件50体身容置于夹固本体30的通道32内可前后移动,顶持部54凸露于外,且容槽56与夹槽44位于同一轴向。

    一掣动机构60,包括:

    一杆体61,其底端设置一呈倒U形的翼形62。

    一齿轮63,容置于翼部62内;一螺栓64,穿设在翼部62及齿轮63的中心轴向,并将二者枢设于该开口34内,齿轮63与顶持件50的动作部52啮接,使杆体61能以螺栓64为轴心旋摆自如。

    二挡止件65,各挡止件65均呈L形体,具有一拨部66与一楔状齿部67,二挡止件65分别以其枢接孔68枢设于螺栓47上,位于齿轮63前方,可旋转自如,拨部66并向上凸伸于外。

    二弹性元件69,分别设于开口34内壁面及各挡止件65之间,用以弹性顶持各挡止件65,使齿部67保持与齿轮63啮接,使能以一时针方向单向掣动齿轮63。

    一解掣构件70,包括:

    一卡掣体72,呈柱状,穿设于杆体61的翼部62,位于齿轮63后上方,二端并凸伸于翼部62外,该卡掣体72体身设置一卡掣面73,其对应于解掣部36的凸伸端设置一解掣面74,卡掣面73与卡掣体72周缘形成一卡接部75,卡接部75可与齿轮63啮接。

    一弹性元件76,套设于卡掣体72另一凸伸端,其一端插固于卡掣体72,另一端则插固于翼部62外壁面(未示),弹性元件76提供给卡掣体72一弹性扭矩,使卡接部75保持于与齿轮63啮接,则卡掣体72能以另一时针方向单向掣动该齿轮63。

    本发明的使用状态说明如下:

    扳动掣杆45自由端向上,使掣齿46与夹槽44间的空间加大,再使钢筋80容置于夹槽44与顶持件50的容槽56内,并可使顶持件50的顶持部54贴接于模板夹固器82。释放对掣杆45的施力后,掣杆45即受弹性元件48的动作向下旋动,钢筋80即受掣齿46啮夹,而被掣齿46与夹槽44夹固,如图5所示,迫紧装置20即相对地的夹固于钢筋80上,弹性元件48使掣杆45确实啮夹钢筋80。

    动作时,扳动掣动机构60的杆体61向后旋动,解掣构件70即受杆体61连动,掣动体72并掣动与其啮接的齿轮63产生单向转动,如图6所示,依图中所示为顺时针方向,则与齿轮63啮接的顶持件50即受连动而沿通道32向前移动,顶持模板夹固器82沿钢筋80向前运动以撑持模板(由于夹固器82亦以其压杆84上呈渐开状的掣齿夹固钢筋,因此夹固器82可被允许向前推动,而绝对无法被向后推移;相同的,顶持件50作用于夹固本体30上的反作用力亦绝对无法迫使本体30向后移动,由于本体30后移时,只会迫使掣杆45上的掣齿46更为夹紧钢筋)。此时二挡止件65,如图7所示,并不掣动齿轮63。

    图7并显示杆体61将被拨动至后止点,图6及7所示为掣动机构60的有效动作位置。

    拨动杆体61向前使其回复原位时,如图8所示,齿轮63受二挡止件65的齿部67单向掣动无法逆时针转动,因此卡止顶持件50。解掣构件70的掣动体72于此一时针方向时无法对齿轮63产生掣动作用,其会作一角旋转以便杆体61回复图6的位置。

    如此拨动杆体61,待顶持件50将夹固器82顶持至预定位置而撑固模板之后,将掣杆45向上扳起使其不再啮夹钢筋80,即可使钢筋80与夹槽44、容槽56脱离,以取下装置20。若欲解除掣动构件60与顶持件50的掣动关系,使顶持件50回复原位的手法,是将杆体61自图6的位置再往前推动至图9的位置,于此位置时,掣动体72的解掣面74受解掣部36动作而作一轴向角旋转,使卡接部75不再与齿轮63啮接,且杆体61的翼部62同时推顶二挡止件65的拨部66向前,使齿部67因角位移而脱离与齿轮63的啮接状态,则齿轮63即形成空转状态,使顶持件50可受人手拉动快速移动而回复初始位置。

    再将杆体61推回图6的位置时,掣动体72及二挡止件65即不再受解掣部36及翼部62的动作,而可分别受弹性元件76及二弹性元件69的顶持,回复与齿轮63啮接的位置,以行下一操作。

    须说明的是,欲将杆体从图6状态推向图9状态时,因须克服弹性元件76的扭力,故操作者于操作时会感受出一临界点,而不会在通常操作时将杆体推至图9位置。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

    一、开发出迫紧装置20专供用以顶持模板夹固器之用,为业界首创。

    二、其可快速夹固于钢筋或自钢筋上释放,操作简单便捷,且顶持件50的顶持部54可用以配合不同形状的夹固器,适用范围大。

    三、杆体于每一摆动周期中掣动齿轮时,可使顶持件前行排齿(即动作部52)移动数个节距的距离,推移夹固器的效率良好,且压杆形成一施力臂,操作时相当省力。

    四、其对于解除或回复掣动机构与顶持件的掣动关系的操作快速有效,很快即可实行下一操作。

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固于钢筋上的模板夹固器的迫紧装置,包括有:一夹固体,轴向有一通道,体身有一夹固构件,用以夹持于钢筋或自钢筋上释放;一顶持件,沿长轴向设一动作部,穿设于夹固本体的通道,可沿夹固本体轴向运动,其前端凸露于外;一掣动机构,设于夹固本体,可在一定位置与顶持件的动作部产生掣动关系,带动顶持件于夹固本体上向前运动;一解掣构件,受掣动机构连动,使掣动机构于一特定位置时不与顶持件产生掣动关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