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13357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14180.5

申请日:

2004.02.26

公开号:

CN1644671A

公开日:

2005.07.2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11D17/00; C11D3/38

主分类号:

C11D17/00; C11D3/38

申请人: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发明人:

符荣初; 宋妙发

地址:

215007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4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范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包括去污粉、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柠檬酸、六偏磷酸钠、胶水、少许普鲁士蓝和超氧化物岐化酶,它能快速有效地去除各种核素造成的皮肤放射性沾染,尽可能地降低其对皮肤的刺激及毒性作用,同时改变了去污方法和程序,以最少的固体量快速地、最大限度地包容绝大部分皮肤表面的放射性沾染物,从而减少去污过程中放射性废水的产生量,同时使后续去污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污染物的放射性比活度达到放射性物质的豁免水平。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主要由下列重量配比的成分制 成: (1)去污粉                    1.8-
2: 2% (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3-0.5% (3)柠檬酸                    0.2-0.5% (4)六偏磷酸钠                0.2-0.5% (5)胶水                      96.3-9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污胶中添加有万分之一的普鲁士兰。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污胶中添加有万分之一的超氧化物岐化酶。

说明书


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

    背景技术

    核电生产及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尽管采取了一系列辐射防护措施,使职工和公众的受照剂量降低到可合理的忟可能低的水平,但仍不可能完全排除人员体表皮肤及物体表面的放射性沾染,一旦发生事故,这种沾染可能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目前皮肤放射性沾染的去除,一般先用普通肥皂和水清洗,洗后如还存在沾染,再用某些去污剂进行去污。这种去污方法的缺点在于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水,而且,许多去污剂有效成分单一,往往只能去除某种特定核素的沾染,当沾染核素成分不明时,很难获得满意的去污效果。此外,有些去污剂有较高的酸性,对皮肤刺激过大。

    常用的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六偏磷酸钠一羟甲基纤维素、玉米粉混合物及稀盐酸等去污剂,藉助于机械摩擦、氧化、溶解等物理、化学作用,去除皮肤表面油脂层以至外角质层,以达到所要求的去污程度,但常会对皮肤造成程度不同的瘙痒、红斑及水肿形成等刺激效应,甚至导致角质层损伤,加快沾染核素向体内的渗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地目的是:提供一种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它能快速有效地去除各种核素造成的皮肤放射性沾染,尽可能地降低其对皮肤的刺激及毒性作用,同时改变了去污方法和程序,以最少的固体量快速地、最大限度地包容绝大部分皮肤表面的放射性沾染物,从而减少去污过程中放射性废水的产生量,同时使后续去污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污染物的放射性比活度达到放射性物质的豁免水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主要由下列重量配比的成分制成:

    (1)去污粉                      1.8-2.2%

    (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3-0.5%

    (3)柠檬酸                      0.2-0.5%

    (4)六偏磷酸钠                  0.2-0.5%

    (5)胶水                        96.3-97.5%。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主要由下列重量配比的成分制成:

    (1)去污粉                      1.8-2.2%

    (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3-0.5%

    (3)柠檬酸                      0.2-0.5%

    (4)六偏磷酸钠                  0.2-0.5%

    (5)胶水                        96.3-97.5%

    少许普鲁士兰和超氧化物岐化酶。

    本发明的优点是:

    1.去污效果

    与人体皮肤组织性能相似的4-6周龄苏州三元小白猪和体重约4Kg的新西兰大白兔脱毛后用于放射性沾染的去污实验,结果表明,胶膜剥离后的去污率达96-97%,继用去污液后的总去污率可达98-99%。

    无水去污胶也可用于对设备材料表面放射性沾染的去除,对不锈钢与硬塑料表面7-135天的陈旧性沾染的去污率可达95%以上,对水磨石表面持续13年的累积沾染的去污率也可达85%。

    2.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

    无水去污技术基本上不产生放射性废水,可有效地防止放射性污染的转移,杜绝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无水去污技术固体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少,剥离后的胶膜包容绝大部分沾染活度,其质量厚度仅为12mg/cm2,可能需作固体废物处置,用去污液擦拭的棉球可按免管废物处置。

    3.理化性能

    该去污胶成膜速度快、胶膜粘度强、有韧性、易剥离、化学稳定性好,有效使用期限约120天。

    4.安全性能

    该去污胶经毒性与毒理学检验属中性型去污剂,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性,也不会导致IV-型变态反应。

    5.应用前景

    该无水去污胶成本低廉,使用方便,适用于核战争时伤员的救治,核设施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工作人员及公众皮肤和材料表面放射性沾染的去除,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去污剂单独使用时的去污效果图;

    图2为不同去污程序对各种核素的去污系数;

    图3为受损离体猪肉皮上沾染核素表观计数率随滞留时间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主要由下列重量配比的成分制成:

    (1)去污粉                     2%

    (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3%

    (3)柠檬酸                     0.2%

    (4)六偏磷酸钠                 0.2%

    (5)胶水                       97.3%

    少许普鲁士兰和超氧化物岐化酶。

    去污机理:无水去污胶是一种多用途复合型皮肤放射性沾染去污胶,核战争和核设施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可能造成皮肤放射性沾染的主要核素是混合裂变产物(MFP),本发明的去污胶选用对上述核素具有阻断作用及络合、吸附和共沉淀等作用机理的化学试剂配制,并辅以适量能有效保护皮肤的生物活性剂制成。

    去污粉为市售普通去污粉,一般用于瓷砖和洁具等表面的清洁;胶水为市售普通合成胶水,一般用于粘贴纸张和文件等;去污粉和胶水的作用是在放射性沾染皮肤或物品表面形成胶膜;

    普鲁士兰为市售普通颜料,其作用是阻断核素对皮肤或物品的渗透;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生物酶活性剂,常在化妆品中使用,其作用是保护皮肤,减少去污胶对皮肤的刺激性;

    去污方法:将无水去污胶均匀涂抹于放射性沾染的皮肤表面,自然干燥后小心将胶膜剥离,随后用清水棉球轻轻擦拭,必要时继用沾有污液的棉球擦拭1-2次,再用清水棉球轻轻擦拭,可进一步提高对放射性沾染的去除效果。

    一、皮肤放射性沾染的去除研究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人体皮肤的模拟材料

    采用4~6周龄的苏州三元白猪去毛后的活体及市购当天宰杀的新鲜细毛猪肉皮模拟人体皮肤。

    1-1-2 沾染核素

    以反应堆运行及乏燃料后处理和废物处理等工艺产生的主要核素作为沾染核素。131I、137Cs、90Sr/90Y系向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购得的标准溶液,其中137Cs及90Sr/90Y为氯化物,131I为碘酸盐;混合裂变产物(MFP)、铀及超铀元素(U+TRU)为乏燃料后处理厂提供的1AW废液(提取U、Pu后的硝酸盐萃取残液)。

    核素溶液与大气飘尘样品(<200目)以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烘干后用于模拟放射性尘埃沾染的去污实验。

    1-1-3 去污剂

    SM系列皮肤去污剂包括阻断剂SMT、去污膏SMG及去污液SMY三大类。

    去污液为膏用小于80目的络合剂、磷酸盐、铵盐颗粒体加去污粉及中性皂液调制成糊状膏剂。

    去污液为膏剂的有效组分中添加对某些核素其有特异去污功能的多种盐类制成的多用途复合型去污剂,其中SM主I专用于碘位素,SMY-1~3则适用于种类阳离子核素。

    1-2 测量仪器

    采用FJ-2203型α、β表面沾染仪(西安核仪器厂生产)测量去污前后皮肤表面的沾染强度,仪器用面积为150cm2的90Sr/90Y及天然铀标准源刻度,对α和β核素4π方向的计数效率分别为10.1%及13.7%。

    1-3 实验方法

    猪皮肤表面10cm2范围内均匀布撒尘埃或沾染液体干后,测量核素的初始沾染强度;按事先设定的污染滞留时间,采用选定的去污程序,用湿棉球使沾染部位润湿后,用以相应的去污剂浸渍的棉球依次擦试去污2min(去污膏用干棉球擦试2min后连同棉球保留在皮肤表面5min,依次用湿、干棉球擦净)。每一步去污后都测量残留污染强度。

    2 实验结果

    2-1 去污剂及去污程序的初步筛选

    以市购新鲜猪肉皮作为沾染材料,经过数十次单独及组合去污实验,初步筛选出水,皂液,阻断剂溶液SMT,去污膏SMG-2及去污液SMY-1、SMY-2、SMY-3、SMY-I1、SMY-I2等10种去污剂,其中SMY-1~3为对阳离子核素的通用去污液,SMY-I1~2为对碘同位素的专用去污液。

    同时,拟定以下3种去污程序供活体去污实验选用:

    程序1  润湿→SMY→SMG→水

    程序2  润湿→SMT→SMY→SMG→水

    程序3  润湿→SMY→SMG→SMT→水

    2-2 各种去污剂单独使用时的去污效果

    活体去污实验中,首先试验了上述各种去污剂单独使用时对各种核素的去污效果(图1),图1中对131I去污采用的去污液SMY-I2,对阳离子核素为SMY-3。结果表明,SM系列去污剂对各种核素的去污效果均优于水和皂液,其中阻断剂SMT对131I,SMY-3对各种阳离子核素都具有良好的去污效果。

    如图1所示,去污剂单独使用时的去污效果

    1-131I;2-137Cs;3-90Sr/90Y;4-MFP;5-U+TRU

    2-3 各种去污剂组合使用时的去污效果

    单独使用一种去污剂往往得不到满意的去污效果,通常可选用几类去污剂以一定的程序组合使用,进行分步去污。活体去污实验中,对上述3种程序的去污效果进行了近70次的对比筛选实验,选定程序3作为推荐去污程序使用。表1所示为采用该去污程序作即刻去污对各种核素的最终去污效果。从表1中可见,该程序采用SMY-I2,对131I的去污效率K为97.7%(DF=43.5);采用SMY-3,对各种阳离子核素的去污效率均大于99%(DF>100),其中对137Cs的去污效率达99.9%(DF=1000)。

             表1 采用推荐程序获得的即时去污效果1)

    核素        131I     137Cs   90Sr/90Y   MFP     U+TRU

    DF          43.5      1000     142.5       111.7   216

    K(%)       97.7      99.9     99.3        99.1    99.5

    1)猪皮肤表面污染液干后(8~10min)即刻去污;对131I采用SMY-I2去污液,对其它核素均采用SMY-3去污液。

    图2所示为不同去污程序对各种核素的去污系数。

    2-4 污染滞留时间对去污效果的影响

    去污程序:1润湿-SMT;2润湿-SMT-SMG-1;3润湿-SMT-SMG-1-SMY。

    随着污染物在皮肤表面上滞留时间的延长,放射性核素与表皮组织的结合渐趋牢固,核素渗入皮下组织的份额增加,从而影响去污效果。表2所示为污染滞留不同时间后按推荐去污程序对各种核素所达到的去污系数。从表2可见,除131I以外,液体污染滞留3h后对各种阳离子核素的去污效果都有不同程序的降低,这说明了皮肤沾染后及早进行去污的必要性。

               表2  液体污染滞留时间对去污系数的影响

    滞留时间     即刻       0.5h     1h      2h     3h

    131I         43.5       -        45.1    43.5   -

    137Cs        1000       55.4     -       48.0   45.0

    90Sr/90Y    142.5      47.3     37.1    -      -

    MFP          111.7      100      -       27.0   29.6

    U+TRU        216.0      -        -       -      27.0

    2-5 初始沾染强度对去污效果的影响

    初始沾染强度对去污效果会有一定的影响。按推荐去污程序对MFP液体污染的活体猪皮肤进行即刻去污,初始沾染强度为200~3000cps/10cm2(~150~2200Bq·cm-2),均不需作进一步的去污处理【3】。

    初始沾染强度更高,一次去污后残留活度大于10Bq·cm-2时,可再用4%KmnO4溶液等强氧化剂去污,而后用4%硫代硫酸钠溶液脱色复元【1】。

    2-6 放射性核素在损伤皮肤上的渗透和吸收

    活体去污实验中,猪皮肤表面未受任何损伤,液体污染滞留3h后,131I及MFP的表观计数率降低约5%,137Cs及90Sr/90无明显变化,这表明皮肤角质层能有效地阻止核素向皮下组织的渗透和吸收。市购猪肉皮因刮毛操作中造成的角质层受损,核素的渗透吸收明显增大,图3表明,在受损离体猪肉皮上137Cs、90Sr/90Y及MFP的表观计数率随污染滞留时间的延续有明显的降低。由此可见,角质层一旦受损,核素将迅速渗入皮下组织,造成内污染而难以去除。

    2-7 对皮肤上放射性尘埃沾染的去污效果

    放射性尘埃及气溶胶在皮肤表面形成以物理附着为主的不均匀分布的非固着性颗粒物污染,用水洗、擦试或气流冲洗、吸尘等非化学方法,一般都可达到满意的去污效果。我们也曾按推荐去污程序对离体猪肉皮表面上含MFP及U+TRU的放射性尘埃的模拟沾染进行去污,尘埃在猪皮表面上滞留6h以后,对U+TRU的去污系数DF6h>1000;对MFP,滞留不同时间后的去污系数分别为DF0h=114,DF1h=92,DF4h=57,DF6h=52,均明显优于相似条件下对液体污染的去污效果(对U+TRU,DF0h=25,DF0.5h=6;对MFP,DF0h=20,DF0.5h=7)。

    2-8 皮肤保护剂对提高去污效果的作用

    预先涂上凡士林油膏等皮肤保护剂,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挡核素在表皮上的固着,更有效地避免其向皮下的渗透,去污效果大为提高。实验发现,离体猪肉皮表面涂上凡士林油膏后用放射性尘埃沾染,6h后按推荐程序去污,对MFP及U+TRU的DF6h值均大于1000;液体污染4h后,对U+TRU的DF4h>1000,对MFP的DF4h=46。

    2-9 SM系列去污剂的毒性及毒理学检验

    为了确保SM系列皮肤去污剂实际应用中的安全,对其作了毒性及毒理学检验。取6只健康的新西兰封闭群白色家兔,脱毛后按标准检验程序用SMG去污膏及SMY去污液作一次敷贴后的皮肤刺激试验;取10只天竺鼠,用SMG及SMY的浸取液或上清液皮内注射后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率。检验结果表明,一次敷贴72h后,皮肤刺激(包括红斑形成及水肿形成)积分为0,皮内注射后亦未发现异常的不良反应,且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无差异。说明SM系列皮肤去污剂对皮肤无刺激性,也不会导致IV-型变态反应,可安全地于人体皮肤的放射性去沾染。

    3 讨论与结论

    3.1 SM系列皮肤去污剂推荐去污程序使用,对猪皮肤表面液体放射性沾染进行即刻去污,采用SMY-I2去污液对131I去污率为97.7%(DF=43.5);采用复合型SMY-3去污液,对各种阳离子核素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去污效果,对90Sr/90Y、MFP及U+TRU的K>99%(DF>100),对137Cs的K=99.9%(DF=1000)。污染滞留3h后对各种核素的去污系数DF=27~67(K=96.3%~98.5%)。初始污染强度在150~2200Bq·cm-2范围内,去污后残留活度一般不大于10Bq·cm-2,不需作进一步的去污处理【3】。对放射性尘埃造成的皮肤沾染,滞留4h后去污DF=57~1000(K=98.2%~99.9%)。

    3.2 由于去污开始时沾染部位不用肥皂和水清洗,皮肤润湿及去污均用棉球擦试,因此,除废棉球应作为放射性废物妥善处置外,整个去污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放射性废水。

    3.3 毒性及毒理学检验表明,SM系列皮肤去污剂对皮肤无刺激性,也不会导致IV-型变态反应。某厂近3年来已多次采用该系列去污剂对检修人员进行皮肤放射性沾染的去除,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去污效果。

               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技术研究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采用当天宰杀的新鲜细毛猪皮及模似人体皮肤的4~6周龄苏州三元小白猪和4kg左右的大白兔,经脱毛后的活体表皮作为无水去污实验材料。以乏燃料后处理厂提供的混合裂变产物(MFP)作为皮肤污染的放射性核素。

    1.2 实验方法  在皮肤放射性核素沾染液体去污技术(SMY系列)的基础上【2】配制多种类型的无水去污胶。选择成膜快、粘度强和化学稳定性好的可剥离去污进行皮肤MFP污染的无水去污实验。用FJ-2203α、β表面污染仪测量皮肤去污前后的表观计数率。

    2 实验结果

    2.1 去污胶的制备  按去污要求,配制固体含量(W/W)分别为15%、5%和2.5%三种不同类型的去污胶。在人体皮肤上进行成膜速度、粘度和可剥离性等物理特性试验,在金属表面进行化学稳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它们都能形成使用方便、成膜快、粘度较强、对皮肤无刺激的可剥离固体膜层。固体膜的化学稳定性随着去污胶中固体含量的减少而增加,其成膜速度亦加快。固体含量为2.5%的去污胶放置120天后在28℃时使用,其理化特性和去污效果与新鲜配制的去污胶相比较无明显变化(去污效果都大于95%)。当固体含量大于5%时,则去污胶发生水解。

    2.2 动物体皮肤去污

    2.2.1 新鲜离体猪皮肤去污  比较完好的离体猪皮肤上MFP的表观沾染强度的150B2/cm2,污染滞留时间为5min(视为即刻),经单次无水去污,其效果约为85%。由于离体猪皮肤经屠宰处理,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沾染核素容易渗入皮肤较深层部位,从而影响去污效果。当配合使用含少量SMY系统去污液的棉球进行擦试去污,其总去污率可大于90%。

    2.2.2 活体猪皮肤去污  脱毛处理后活体猪皮肤上MFP的表现沾染强度约300Bq/cm2,污染滞留5nim和30min后分别进行单次无水去污实验,其去污效果分别为97%和96%。如再用含少许SMY系列去污液的棉球进行擦试去污,其总去污效果可达到99%和98%。

    2.2.3 活体大白兔皮肤去污  脱毛处理后的大白兔皮肤上MFP的表现沾染强度约420Bq/cm2,污染滞留时间5min、1h和3h后分别进行单次无水去污实验,其去污效果分别为91%、85%和80%。如再用含少许SMY系列去污液的棉球进行擦试去污,其总的去污效果分别提高到95%、92%和89%。

    3 结论

    我们制备的去污胶(SMJ)可将皮肤表面绝大部分放射性污染核素包容在固体含量少的可剥离膜中。活体小白猪和大白免体表皮肤放射性沾染的去污实验表明,在沾染强度相同(约225Bq/cm2),达到相似去污效果(约97%)的情况下,无水去污技术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剥离膜)放射性比活度(约1.82×104Bq/g)为含SMY系列去污液棉球的比活度(约1.95×104Bq/g)的93倍。使放射性废物量减少近100倍(每10cm2沾染皮肤去污产生的剥离膜重量为0.12g,而SMY系列去污液的废棉球重量为11g)。因此,无水去污技术具有较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经无水去污技术处理后皮肤表面残留放射性物质再经含SMY系列去污液的棉球擦拭去污,废棉球的放射性比活度小于10Bq/g,一般可作豁免废物处置。

    该去污胶经毒性及毒理学检验表明,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性,也不会导致IV-型变态反应。

            材料表面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技术研究

    1 实验资料

    1.1 实验材料

    1.1.1 沾污材料:选用表面光洁度较好的不锈钢板、硬塑料板、涂漆木板及水麿石工作台面。

    1.1.2 沾染核素:选用乏燃料后处理厂1AW废液(提取U、Pu后的硝酸盐萃取残液)作为沾染核素,其中主要含有混合裂变产物(MFP)、铀及超铀元素(U+TRU)。

    1.1.3 去污胶:SMJ去污胶系将适量的大于100目的络合剂、磷酸盐、硅酸盐、铵盐粉末及去污粉掺加到凝胶剂中,混匀备用。SMJ1~3的固体量分别为15%、5%及2.5%。

    1.1.4 测量仪器:采用FJ-2203型α、β表面沾染仪(西安核仪器厂生产)测量去污前后的表面β沾染强度,仪器用面积为150cm2的90Sr/90Y标准源刻度,4π方向的β计数效率为13.7%。

    1.2 实验方法

    1.2.1 材料表面的初始沾染强度:1AW废液在材料表面的初始β沾染强度(MEP的贡献)为700~2500s-1/10cm2。

    1.2.2 去污方法:材料表面10cm2范围内均匀沾染污染液干后,测量初始沾染强度,经事先设定的污染滞留时间后,均匀涂抹SMJ去污胶,干后(~2min)将表面膜层剥离,用水湿棉球擦拭后,测量残留沾染强度。

    3 实验结果

    1.3.1 去污胶的筛选:配制固体量分别为15%(SMJ-1)、5%(SMJ-2)和2.5%(SMJ-3)的3种未污胶,在不锈钢和硬塑料板表面进行成膜速度、粘度和可剥离性等物理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去污胶均易形成成膜快、粘性强、易剥离的膜层,对材料表面沾染的MFP有较好的去污效果(表1)。

             表1  3种去污胶的去污效果(%)

    材料             SMJ-1         SMJ-2         SMJ-3

    不锈钢           95.5          93.3          97.8

    硬塑料           56.5           79.4             87.6

    *污染滞留时间5min,污染强度~2000s-1/10cm2

    3种去污胶配制后120天内,在不同的湿度(10~30℃)条件下观察其化学稳定性及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固体含量为2.5%的SMJ-3放置120天后理化性能、使用效果均无明显变化,固体量较大的SMJ-1、SM是-2则发生水解现象,无法成膜,故选用SMJ-3进行后续实验。

    1.3.2 不同材料表面的去污效果:SMJ-3用于不同材料的表面去污效果见表2。结果表明,除陈旧的水麿石台面外,胶膜一次剥离的去污效果可达80%,继用水湿棉球擦拭,去污效果可进一步提高(不锈钢表面尤为明显)。

              表2  SMJ-3对不同材料表面的去污效果(%)

    去污程序         不锈钢       硬塑料      涂漆木板     水麿石

    胶膜剥离后        83.9        78.4        83.7         49.2

    水湿棉球擦拭      90.5        55.2        12.9         72.7

    总去污效果        98.6        88.5        85.8         86.1

    *污染滞留时间7d,污染强度~2000s-1/10cm2;

    **长期累积性(~13a)污染的陈旧水麿石台面。

    1.3.3 污染滞留时间对去污效果的影响:按预定的不同污染滞留时间,用1.3.2的方法与程序对不锈钢及硬塑料表面去污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一次液体沾染而言,随着污染滞留时间的增加,去污效果有所提高(表3)。其原因是液体干后残留的固体颗粒与材料表面的结合力随时间而下降,故更易被胶膜粘着而去除。

             表3  污染滞留时间对去污效果的影响(%)

    材料       5min     7d      14d     60d     120d    135d

    不锈钢     97.8     98.6    90.5    92.1    99.4    99.1

    硬塑料     87.6     88.5    83.6    85.2    88.7    90.6

    *去污程序同表2,污染强度~2500s-1/10cm2。

    1.3.4 各种去污方法的去污效果:见表4,结果表明,SMJ-3加SMY的去污效果最佳。

                 表4  各种方法去污效果的比较(%)

    材料      干擦      水洗     SMY    SMJ-3加水    SMJ-3+SMY

    材料      90.5    95.5    99.1    98.6    99.4

    硬塑料    63.9    79.8    96.7    88.5    97.7

    *污染滞留时间7d,污染强度700~800s-1/10cm2

    2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作者研制的3种SMJ去污胶都能形成成膜性好、粘性强的可剥离膜层,其化学稳定性随固体量减少而提高,其中固体量为2.5%的SM是-3去污效果及稳定性最为理想。SMJ-3+SMY去污方法可达到最佳的去污效果,SMJ-3膜的重量极小(~120mg/10cm2),但粘带了约80%的表面沾染核素,因此,除剥离膜应作为固体废物妥善处理及处置外,后续去污过程中的SMY去污液及湿棉球一般可按豁免废物处置。

                  毒性与毒理学检验报告

    一.试验依据:

    1.《工业化学物质毒理与毒性安全评价程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1992。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物质毒性试验指南》1984。

    3.参考标准:GB7919-87《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二.试验方法:

    1.试验动物:

    新西兰封闭群白色家兔,体重2.0-2.3kg,雌雄各半,由苏州医学院试验动物中心提供(苏动环93004)。

    2.方法学:

    取六只健康的家,沿脊椎两侧剪毛后,用脱毛剂脱毛,并观察24小时后进行试验。取四层2.4×2.4cm纱布,加0.1ml样,覆盖于脱毛的皮肤上,用玻璃纸再覆盖纱布,并用医用氧化锌胶布固定。敷帖4小时后,用清水洗去样品。同样方法,取纱布加0.5ml洗涤剂,再敷帖4小时后,清水洗净。

    对照试验:取生理盐水0.5ml代替样品,敷贴于对侧皮肤上,方法同上。

    观察时间:试验结束后,分别于4、8、12、24、48及72小时观察敷贴处的皮肤反应,依据皮肤刺激反应的表现记录相应的积分值。根据积分值判断样品的刺激性。

    三.试验结果:

    去沾染剂及洗涤剂一次敷帖后的皮肤刺激试验结果,见下表:

         表  去沾染剂及洗涤剂一次敷贴后的皮肤刺激试验结果

                 皮肤刺激反应          评分   样品刺激反应评分(72小时)

    红斑形成     无红斑                0      0

                 勉强可见              1

                 明显可见              2

                 中等-严重红斑         3

                 紫红色红斑,并有焦痂  4

    总积分值                           4      0

                 无红斑                0

                 勉强可见              1

    水肿形成     皮肤隆起,轮廓清楚    2

                 水肿隆起,大约1mm     3

                 水肿隆起,超过1mm,   4

                 范围扩大

    总积分值                           4      0

    四.结论: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样品的总积分值=0,根据皮肤刺激强度评价标准,去沾染剂(去沾染剂、洗涤剂)无刺激性。

                     毒性与毒理学检验报告

    一.试验依据:

    1.《工业化学物质毒理与毒性安全评价程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1992。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物质毒性试验指南》1984。

    二.试验方法:

    1.试验动物:

    天竺鼠(自繁),体重300-350g,雌雄各半,由苏州医学院试验动物中心提供(苏卫环93004)。

    2.方法学:

    试验组:取10只动物,用上述样品(1∶1),2000rpm,离心10分钟,吸取上清液0.1ml右后肢掌内皮注射。14天后再取0.1ml该上清液,再次右后肢掌内皮内注射。14天后之次日,再取上述上清液皮内注射0.1ml。分别于8、16、24、48、72小时观察并记录动物注射局部及全身反应。72小时心脏取血,放入肝素管内,摇匀,取0.2ml血放入3.0ml 1640培养液中,37℃培养72小时后,离心,制片,Giemsa染色,镜检

    对照组:以0.9%生理盐水代替样品,试验方法同上。

    3.指标: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三.结果:

    在观察期间内,试验组动物的局部皮肤未见有异常反应。也未见全身不良症候。

    样品皮内注射后试验动物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结果,见下表

      表  皮内注射后试验动物T-淋巴细胞试验的结果

    级别      动物    T-淋巴细    T-淋巴母       过渡型母     小淋巴细胞

              数      胞观察数    母细胞数       数(只)       数(只)

              只      (只)        (只)

    试验组    10      500         182(36.4%)    78(15.5%)   240(48.1%)

    对照组    10      500         168(33.6%)    62(12.4%)   270(54.0%)

    X2(0.05,2)=5.99>4.153   P>0.05

    四.结论: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样品经皮内注射后并未发现有异常的不良反应,且T-淋巴转化试验无差异。故沾染剂(沾染剂、洗涤剂)不会导致IV-型变态反应。

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包括去污粉、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柠檬酸、六偏磷酸钠、胶水、少许普鲁士蓝和超氧化物岐化酶,它能快速有效地去除各种核素造成的皮肤放射性沾染,尽可能地降低其对皮肤的刺激及毒性作用,同时改变了去污方法和程序,以最少的固体量快速地、最大限度地包容绝大部分皮肤表面的放射性沾染物,从而减少去污过程中放射性废水的产生量,同时使后续去污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污染物的放射性比活度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动物或植物油、脂、脂肪物质或蜡;由此制取的脂肪酸;洗涤剂;蜡烛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