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的P-型Β-FESISUB2/SUB基热电材料.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131617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15662.2

申请日:

2003.03.04

公开号:

CN1438202A

公开日:

2003.08.2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4B35/58; H01L37/00

主分类号:

C04B35/58; H01L37/00

申请人:

浙江大学

发明人:

赵新兵; 芦玉峰; 曹高劭; 李伟文; 邬震泰

地址:

310027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玉古路2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韩介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的p-型β-FeSi2基热电材料,包括Mn掺杂或/和Al掺杂,Fe、Si原子含量比为1∶1.9~2.5,其特征是该材料中含有弥散分布的氮化物颗粒,氮化物颗粒的质量含量为0.5~2%。该材料性能优于现有的β-FeSi2基热电材料,其热导率低,热电性能高。

权利要求书

1: 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的p-型β-FeSi 2 基热电材料,包括Mn掺杂或/和Al 掺杂,Fe、Si原子含量比为1∶1.9~
2: 5,其特征是该材料中含有弥散分布的氮 化物颗粒,氮化物颗粒的质量含量为0.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的p-型β-FeSi 2 基热电材料, 其特征是所说的氮化物颗粒是氮化硼、氮化硅非金属氮化物及氮化铝、氮化铁 金属氮化物。
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的p-型β-FeSi 2 基热电材 料,其特征是所说的氮化物颗粒尺寸在200纳米以下,分布间距为0.5~2微米。

说明书


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的p-型β-FeSi2基热电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电材料。

                             背景技术

    热电材料是一种通过载流子(电子或空穴)的运动实现电能和热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热电材料两端存在温差时,热电材料能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输出;或反之在热电材料中通以电流时,热电材料能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一端放热而另一端吸热。热电材料在制冷或发电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用热电材料制造的发电装置除了可为深层空间航天器、野外作业、海洋灯塔、游牧人群提供小型可移动电源以外,在工业上主要用于余热、废热发电。用热电材料制造的温差发电装置具有无机械运动部件、无噪声、无磨损、结构简单、体积形状可按需要设计、对热源性质要求低等突出优点。用热电材料制造的制冷装置体积小、不需要化学介质,同时也具有与上述发电装置相同的优点。目前已被应用在小型便携式冷藏箱、计算机芯片冷却器、激光探测器局部冷却、医用便携式超低温冰箱等方面,更广泛的潜在应用领域将包括:家用冰箱、冷柜,车用或家用空调装置等。

    热电材料的性能用“热电优值”Z表征:Z=(α2σ/κ)。这里α是材料的热电势系数,σ是电导率,κ是热导率。现有的β-FeSi2基热电材料(包括Mn掺杂或/和Al掺杂,Fe、Si原子含量比为1∶1.9~2.5)具有较高的热电动势率,原料丰富,价格低廉,抗氧化性能好等优点,但过高的热导率影响了β-FeSi2基热电材料的性能。加强声子传导散射,降低声子热导率,是进一步提高β-FeSi2基热电材料性能的主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地p-型β-FeSi2基热电材料,以加强对声子热传导的阻碍,降低材料的热导率,提高β-FeSi2基热电材料的Z值。

    本发明的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的p-型β-FeSi2基热电材料,包括Mn掺杂或/和Al掺杂,Fe、Si原子含量比为1∶1.9~2.5,其特征是该材料中含有弥散分布的氮化物颗粒,氮化物颗粒的质量含量为0.5~2%。

    上述的氮化物颗粒可以是氮化硼、氮化硅等非金属氮化物,也可以是氮化铝、氮化铁等金属氮化物。氮化物颗粒尺寸在200纳米以下,氮化物颗粒在β-FeSi2基热电材料中的分布间距,一般在0.5~2微米。

    本发明材料可采用熔炼凝固、冷压粉末烧结、热压粉末烧结等传统方法制备,并经退火以完成β相转变。

    本发明的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的p-型β-FeSi2热电材料性能优于现有的β-FeSi2基热电材料,其热导率低,热电性能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的p-型β-FeSi2基热电材料,采用950~975℃真空热压方法烧结,然后经800℃真空退火20小时完成β相转变。实施例与相对应的对比例的基体材料成分和制备工艺参数完全相同。

    材料的热导率κ根据采用Netzsch LFA-427型激光脉冲热分析仪测量的热扩散系数、采用DSC-404型差分比热仪测量的比热以及材料的密度计算得到。材料的热电势系数α采用Agilent 34970A数据采集仪测量给定温差试样两端电势差计算得到,材料的电导率σ采用四电极法测量。材料的热电优值Z根据上述测量值计算得到。表1给出了实施例以及相应对比例在600℃时的热导率κ和热电优值Z数据。

    表1  效果  实例 材料           氮化物颗粒  600℃时的热电性能种类  尺寸 含量κ,W/(m·K)Z,(10-6/K)实施例1 FeSi1.9∶Mn氮化铁<100nm 0.5wt%  3.75  1782 FeSi2.0∶Mn氮化硅<100nm 0.5wt%  3.65  1993 FeSi2.3∶Mn氮化硅<200nm 1.5wt%  5.21  89.85 FeSi2.0∶Al氮化铝<100nm 0.5wt%  4.83  162对比例1 FeSi1.9∶Mn    未添加氮化物  4.72  1382 FeSi2.0∶Mn  4.40  1623 FeSi2.3∶Mn  6.27  67.54 FeSi2.0∶Al  6.70  117

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的P-型Β-FESISUB2/SUB基热电材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的P-型Β-FESISUB2/SUB基热电材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的P-型Β-FESISUB2/SUB基热电材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的P-型Β-FESISUB2/SUB基热电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的P-型Β-FESISUB2/SUB基热电材料.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含弥散分布氮化物颗粒的p型FeSi2基热电材料,包括Mn掺杂或/和Al掺杂,Fe、Si原子含量比为11.92.5,其特征是该材料中含有弥散分布的氮化物颗粒,氮化物颗粒的质量含量为0.52。该材料性能优于现有的FeSi2基热电材料,其热导率低,热电性能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泥;混凝土;人造石;陶瓷;耐火材料〔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