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超越离合器.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13010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9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88491.6

申请日:

2004.11.03

公开号:

CN1614254A

公开日:

2005.05.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F16D41/06

主分类号:

F16D41/06

申请人:

拓基轴承株式会社;

发明人:

榎本勇生; 本多修欣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3.11.05 JP 2003-37517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熊志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仅允许插入壳体内的轴与壳体沿一个方向相对转动的单向超越离合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向滚针表面供给充足的润滑油的单向超越离合器。在单向超越离合器中,设有层叠多个板件(12)并插入转动轴的壳体(1),插入形成于上述壳体上的楔形滚针孔(5)内的滚针(4),插入所述壳体内的转动轴与壳体只在一个方向上相对转动时,所述滚针(4)才转动,并且允许上述转动轴和上述壳体相对转动,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滚针孔内壁的滚针相对的部分(6)设有与上述板件的层叠面相连的油保持槽(18)。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单向超越离合器,其设有层叠多个板件并插入了转动轴的壳体,插入形成于上述壳体上的楔形滚针孔内的滚针,插入所述壳体内的转动轴在与上述壳体只在一个方向相对转动时,所述滚针才转动,并且允许上述转动轴和上述壳体相对转动,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滚针孔内壁的滚针相对的部分设有与所述板件的层叠面相连的油保持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面向滚针孔的板件的边缘处形成倒角部,所述倒角部与重合的其它板件相配合,构成所述油保持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倒角部仅做在一个叠层面的边缘处。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倒角部做在两个叠层面的边缘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构成壳体的多个中部板件的压入凸起的面和压入凹部的面之间形成油保存凹部。

说明书

单向超越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仅允许插入壳体内的轴与壳体沿一个方向相对转动的单向超越离合器。
背景技术
图9为表示以往的取下单向超越离合器的盖子的状态的视图。
如图9所示,在这种单向超越离合器中,在壳体1上形成用于插入转动轴2的轴孔3,同时,在所述轴孔3的周围形成插入滚针4的多个滚针孔5。
另外,在所述壳体1上形成插入弹簧件8的多个弹簧孔9。所述弹簧件8对上述滚针4作用弹力。
并且,上述滚针孔5和弹簧孔9的一部分是共有的并是相连的。所述滚针孔5由与轴孔3相对的第1壁6和与轴孔3相连的第2壁7构成,上述第1壁6从弹簧孔9向第2壁7倾斜。即,第1壁6的弹簧孔9与插入轴孔3的转动轴2外周的距离比滚针4的直径还长,而第2壁7与转动轴2外周的距离则比滚针4的直径更短。总之,在上述第1壁6和转动轴2的外周形成楔形夹持部。
在具有上述第1壁6的滚针孔5中,弹簧件8的弹性力的作用应将滚针4向上述楔状夹持部的宽度变窄的方向推压。
上述滚针4及弹簧件8与插入它们的滚针孔5及弹簧孔9相配合而构成离合机构。并且,在所述壳体1的上面盖上形成了用于支承上述转动轴2的轴承孔的盖,从而形成所述单向超越离合器。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单向超越离合器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9中,若沿箭头X的方向使转动轴2转动,则伴随所述转动,通过所述转动力及弹簧件8的弹力,沿滚针孔5的第2壁方向强力推压滚针4。这样,若将滚针4强力推压到上述第2壁7侧,则能够完全由形成在上述第1壁6和转动轴2外周的楔状夹持部夹持滚针4。
这样,当滚针4被夹持部夹持时,对滚针4的转动轴2和第1壁6的推压力增大,所述滚针4便锁定转动轴2的转动。当锁定转动轴2后,所述转动轴2则相对于壳体1不能转动。
这样,由于锁定了转动轴2,并且处于相对于壳体1不能转动的状态,因此,壳体1与转动轴2成为一体沿箭头X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与上述相反,若使转动轴2沿图9中箭头Y的方向转动,则伴随所述转动向箭头Y的方向推压滚针4。若向箭头Y的方向推压滚针4,则滚针4一边使弹簧件8收缩,一边向滚针孔5的弹簧孔9侧移动。由于滚针孔5在弹簧孔9侧、其尺寸大于滚针4的直径,因此,滚针4与上述夹持部脱离。即,向转动轴2侧推压滚针4,不会锁定转动轴2和壳体1的相对转动。由此,使转动轴2的转动保持在自由状态。
因此,在使转动轴2向箭头Y的方向转动时,所述转动轴2相对于壳体1转动。换句话说,即使使转动轴2沿箭头Y的方向转动,壳体1也不会随该转动而转动。
这样,单向超越离合器在使转动轴2向一个方向(图9的箭头X方向)转动时,其转动力传递至壳体1,而在向另一个方向转动(图9的箭头Y方向)转动时,其转动力不会传递至壳体1。
并且,在这种单向超越离合器中,为了防止滚针4与滚针孔5的第1壁6的摩擦加大而发热,通常在上述滚针4的外周使用润滑油。具体来说,使润滑油保留在上述滚针孔5内,以在滚针4的外周形成所述润滑油的油膜。
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见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2-310198号公报和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76866号公报。
如上所述,即使为了长时间使用所述单向超越离合器而在滚针孔5内加装润滑油,该润滑油仍会从滚针4的表面通过转动轴2的外周,由上述滚针孔5向外部移动,往往使滚针孔5内的润滑油减少。若润滑油从上述滚针4的表面移动而导致润滑油不足,则滚针4与滚针孔5的第1壁6之间的金属会彼此接触,从而增大摩擦。因此,由于转动轴2特别是在锁定方向转动时(图9的箭头X方向),反复断续地进行琐定转动,因此,因所述摩擦而发热,导致滚针4在转动轴2和壳体之间发生烧伤。
这样,若在润滑油不足的状态反复摩擦,则壳体1,滚针4,转动轴2的摩损会加剧,导致它们的耐久性恶化,以致降低单向超越离合器的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长时间向滚针表面供给充足的润滑油的单向超越离合器。
第1项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向超越离合器,其设有层叠多个板件并插入了转动轴的壳体,插入形成于上述壳体上地楔形滚针孔内的滚针,插入所述壳体内的转动轴在与上述壳体只在一个方向相对转动时,所述滚针才转动,并且允许上述转动轴和上述壳体相对转动,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滚针孔内壁的滚针相对的部分设有与所述板件的层叠面相连的油保持槽。
第2项发明以上述第1项发明为前提,其特征在于:在面向滚针孔的板件的边缘处形成倒角部,所述倒角部与重合的其它板件相配合,构成所述油保持槽。
另外,所谓上述倒角部是指位于板件的层叠面和与所述层叠面相连的厚度方向的端面之间,并且为与两个面相连的斜面或曲面。
采用第1,第2项发明,由于在形成于壳体上的油保持槽及板件的层叠面之间能够保持润滑油,因此,在整个壳体1中保持的润滑油量会增多。
另外,由于在滚针孔的壁面形成油保持槽,因此,附着在滚针4外周并移动的润滑油在滚针孔5内再次被槽部18吸收,进而,被吸收在各个板件的层叠面之间。因此,从滚针孔5向外部移动的油量减少。
另外,在润滑油从滚针孔向外部移动的情况下,由于保持在上述层叠面之间或油保持槽中的润滑油被供给至滚针表面,因此,能够长时间维持润滑性。所以,能够长时间防止滚针部分的烧伤。
另外,采用第2发明,由于通过倒角部连接了油保持部和层叠面之间,因此,易于将润滑油从上述油保持槽导入层叠面之间,同时反过来,也能更顺利地实现从层叠面之间向上述油保持槽供给润滑油。
并且,由于在油保持槽的形成中使用了板件的倒角部,因此,通过简单的加工就能形成多个油保持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单向超越离合器的立体图。
图2为从图1所示状态取下盖板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第2实施例的单向超越离合器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取下第3实施例的单向超越离合器的盖板部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为第3实施例的单向超越离合器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取下现有技术例子的单向超越离合器的盖板部件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单向超越离合器的第1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
图1为第1实施例的离合器的立体图。壳体1由夹持在底板部件10和盖板部件11之间的多个中部板件12构成。总之,上述中部板件12为构成本发明的壳体1的板件。
另外,上述中部板件12及盖板部件11为形成有在中央支承未示出的转动轴的轴承孔13的板件。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中部板件10为分别形成了轴孔部3a,滚针孔部5a及弹簧孔9a的板件,通过多块重叠这些中部板件12,形成沿轴向贯通的轴孔3,滚针孔5及弹簧孔9。
并且,将滚针4插入上述滚针孔5内,将弹簧件8插入弹簧孔9内,通过底板部件10和盖板部件11封闭轴向两端,以使上述滚针4及弹簧件8不会脱落。
另外,各个中部板件12在图2所示的上表面形成压入凹部14的同时,在内表面形成与所述压入凹部14对应的压入凸起15,如图3的剖面图所示,将层叠的其它中部板件12的压入凸起15压入各个中部板件12的压入凹部14内。另外,在底板部件10、盖板部件11上也形成同样的压入凹部14、压入凸起15,以便通过压入使层叠的所有板材彼此结合。并且,使润滑油保持在上述滚针孔5内。
具有上述结构的单向超越离合器的离合器机构的作用与前面所说明的图9所示的现有技术例子的单向超越离合器相同。
另外,如图4、图5的剖面图所示,上述中部板件12在一个层叠面的边缘处形成由曲面构成的第1倒角部16,在另一个层叠面的边缘处形成由斜面构成的第2倒角部17。另外,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4进一步放大的图。
如上所述,若层叠在一个面的边缘处形成第1倒角部16且在另一个面的边缘处形成第2倒角部的中部板件12,则所述层叠面如图5所示,上述两个第1,第2倒角部16和17相对,并由两者形成槽部18。通过所述槽部18能够保持润滑油。总之,上述槽部18为本发明的油保持槽。
此外,上述槽部18虽不必形成在中部板件12的整个内周侧,但是,必须至少在滚针孔5内设置与滚针4接触的部分。即,可以在各个中部板件12的滚针孔部5a内,在第1壁6的边缘处形成第1,第2倒角部16,17。若采用这种结构,保持润滑油的槽部18相对滚针4开口,以便能够顺利地将在其中保持的润滑油供给滚针4的表面。上述滚针孔5内的第1壁6与本发明的滚针孔内壁的滚针相对的部分接触。
另外,由于上述槽部18与中部板件12的层叠面相连,因此,也易于将润滑油从所述槽部18导入上述层叠面,即,导入层叠的中部板件12和12之间。因此,润滑油能够进入多个中部板件12的各个层叠面之间,并使润滑油保持在该处。总之,壳体1整体能够保持更多的润滑油。
另外,从滚针孔的壁面向滚针4附着并移动的润滑油由于在滚针孔5内再次被槽部18吸收,进而,被吸收在各个板材的层叠面之间,因此,从滚针孔5流向外部的油量较少。
另外,滚针孔5内的润滑油在通过滚针4和转动轴向滚针孔5外移动的情况下,保持在上述层叠面之间的润滑油向槽部18排出。因此,能够在长时间内对上述层叠面之间供给足够的润滑油。另外,作为上述润滑油,可以采用润滑脂,烷烃系或环烷系矿物油,烯烃系,酯系或醚系合成油、硅油等。
另外,构成上述壳体1的中部板件12的层叠片数虽无特别的限定,但是,所述片数越多,由于在层叠面之间形成的槽部18的数量及与所述槽部18相连的层叠面间增多,因而,通过这些部分保持的润滑油量也会增多。
另外,虽然上述槽部18是通过形成于中部板件12的层叠面边缘处的第1,第2倒角部16,17构成的,但是,油保持槽也可以不利用倒角部构成。例如,以“コ”字状在中部板件12的端面和层叠面之间开槽,也能够形成油保持槽。
如上所述,壳体1通过压入构成壳体1的中部板件12、底板部件10及盖板部件11等板件结合而成的情况下,各个层叠面紧密接触,虽以这种状态形成油难以进入的结构,但是,通过形成上述第1,第2倒角部16,17,则易于使润滑油从滚针孔5及槽部18导入上述层叠面之间。
另外,由于使用了中部板件12的层叠面的倒角部,因此,可通过简单的加工形成多个槽部18。
图6中,虽然表示了第2实施例的单向超越离合器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图,但是,在所述第2实施例中,仅在中部板件12的一个层叠面上形成了第1倒角部16,以便形成作为本发明的油保持槽的槽部19。因此,槽部19的形状虽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槽部18不同,但其它结构和作用均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
因此,所述第2实施例的槽部19在保持润滑油的同时,润滑油还进入并保持在与所述槽部19相连的层叠面之间,从而能够长期对滚针4的表面供给润滑油。
另外,上述油保持槽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第1,第2实施例,可以采用各种形状。例如,既可以在相对的层叠面双方形成倒角部,也可以在一个层叠面上形成倒角部。另外,也可在任何面上均不形成倒角部,而形成槽部。
并且,由于可通过上述倒角部的尺寸和形状确定油保持槽的形状和容量,因此,可根据滚针4表面必需的润滑油量,确定上述槽部的形状和尺寸。
另外,图7,图8所示的第3实施例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虽然在于:在构成壳体1的多个中部板件12的一侧表面上形成保存油的凹部20,但是,其它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部件采用了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符号。
上述油保存凹部20作为各个中部板件12的压入凹部14一侧的面,形成于接近滚针孔5的位置处。因此,在初期,向滚针孔5中保持的润滑油从槽部18通过层叠面之间流入并被保存在上述油保存凹部20内。
由于润滑油保持在所述油保存凹部20,中部板件12的层叠面之间,槽部18及滚针孔5内,因此,壳体1整体能够保持大量的润滑油;即使滚针孔5内的润滑油向外部移动,由于能够使保存在上述层叠面之间或油保存凹部20的润滑油补充至上述滚针4的表面,因此,在上述滚针4的表面仍能长期保持充分的润滑性。因此,不会在滚针4和滚针孔5之间引起烧伤。
另外,在上述第3实施例中,虽然油保存凹部20形成在各个中部板件12的压入凹部14一侧的面上,但是,也可以使上述油保存凹部20形成在中部板件12的压入凸起15一侧的面上,还可以使其形成在两个表面上。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在压入凹部14一侧形成油保存凹部20的中部板件12和在压入凸起15一侧形成油保存凹部20的中部板件12。
再有,也可以不在全部中部板件12上形成油保存凹部20,而仅在一部分中部板件12上形成油保存凹部20。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单向超越离合器中,能够长期将充足的润滑油供给至针4的表面。因此,不会引起滚针4的烧伤。
特别是,安装在转动轴和壳体之间的滚针与滚珠相比,由于与壳体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该接触面上的润滑性是比较重要的,故在本发明的单向超越离合器中,能够保持滚针表面具有充足的润滑性。

单向超越离合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单向超越离合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单向超越离合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向超越离合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向超越离合器.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仅允许插入壳体内的轴与壳体沿一个方向相对转动的单向超越离合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向滚针表面供给充足的润滑油的单向超越离合器。在单向超越离合器中,设有层叠多个板件(12)并插入转动轴的壳体(1),插入形成于上述壳体上的楔形滚针孔(5)内的滚针(4),插入所述壳体内的转动轴与壳体只在一个方向上相对转动时,所述滚针(4)才转动,并且允许上述转动轴和上述壳体相对转动,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滚针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