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125853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69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45786.X

申请日:

2003.07.01

公开号:

CN1476126A

公开日:

2004.02.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2/08; H01R12/10; H01R12/24; H01R12/28

主分类号:

H01R12/08; H01R12/10; H01R12/24; H01R12/28

申请人: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常松和久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2.07.01 JP 2002-191774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谢喜堂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其任一面皆可与端子连接的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使开闭自如的加压构件(40)位于闭位置并使上述扁平型导体(F)的导体部及端子(20)的接触部弹性接触,端子(20)具备由从外壳(10)内部的该端子的基部(21)朝向开口部(12)延伸的第一臂部(24)和几乎同方向延伸的第二臂部(25)所构成的主臂部(22),在该主臂部(22)的第一及第二臂部(24、25)之间可将扁平型导体(F)插入,端子具有从主臂部的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的相面对缘部的至少一方延伸的副臂部(27、33),通过加压构件(40)的朝闭位置的移动操作,所述副臂部以与主臂部的连结区域为支点弹性变形,而使端部按压扁平型导体(F)。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盖状的加压构件设成在开位 置及闭位置之间可移动,且在所述开位置可将扁平型导体插入保持端 子的外壳的开口部中,在闭位置使所述扁平型导体的导体部及端子的 接触部弹性接触,其特征为: 端子具有主臂部,该主臂部包括从外壳内部的该端子的基部向开口 部延伸的第一臂部和大致向同方向延伸的第二臂部,在该主臂部的第 一及第二臂部之间可插入扁平型导体,端子具有从主臂部的第一臂部 及第二臂部的相面对缘部的至少一方延伸的副臂部,通过加压构件的 朝闭位置的移动操作,所述副臂部以与主臂部的连结区域为支点而弹 性变形,使端部按压扁平型导体。
2: 权利要求1的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臂 部位于由扁平型导体的面所分隔的加压构件侧空间,而且第二臂部位 于加压构件相反侧空间,通过加压构件的朝闭位置的移动操作,加压 构件将扁平型导体朝第二臂部的接触部按压,同时,第二臂部的副臂 部将扁平型导体朝第一臂部的接触部按压,或第一臂部的副臂部按压 扁平型导体。
3: 权利要求1或2的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 一臂部及第二臂部的至少一方的副臂部具有接触部。
4: 权利要求1或2的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加 压构件可移动地被形成于第一臂部或第二臂部上的移动引导部所支 承。
5: 权利要求1或2的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 二臂部在延伸方向的先端部具有接触部,且副臂部从中间部朝基部方 向延伸并以该中间部为支点可挠曲。
6: 权利要求1或2的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 一臂部的副臂部从移动引导部的附近朝该第一臂部的基部方向延伸。
7: 权利要求1或2的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 一臂部,在加压构件的朝闭位置的移动时承受来自加压构件的反力而 挠曲,而使移动引导部的位置可变位。
8: 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盖状的加压构件设成在开位 置及闭位置之间可移动,且在所述开位置可将扁平型导体插入保持端 子的外壳的开口部中,在闭位置使所述扁平型导体的导体部及端子的 接触部弹性接触,其特征为: 端子具有主臂部,该主臂部包括从外壳内部的该端子的基部向开口 部延伸的第一臂部和大致向同方向延伸的第二臂部,在该主臂部的第 一及第二臂部之间可将扁平型导体插入,端子具有从主臂部的第一臂 部及第二臂部的相面对缘部的至少一方朝所述主臂部的反方向延伸的 副臂部、及位于该副臂部的开口侧的加压构件的移动支撑部,通过加 压构件的朝闭位置的移动操作,而维持所述副臂部与扁平型导体的接 触。

说明书


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

    技术区域

    本发明是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这种的电气连接器,例如已知有揭示于日本特开平7-142130的电气连接器。

    此公知的连接器,是如添付的图7(A)所示,具有将金属板冲压加工而制成的平坦的多个端子50。在外壳60上,与纸面平行的多个贯通开缝61是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配列形成,端子50被收纳于各开缝61中。这些各开缝61在外壳60的左上部连通并形成开口部62。在此开口部62中,设有转动自如的加压构件70。

    上述端子50,在外壳内具有上臂部51及下臂部52,且在外壳外具有连接部53。上臂部51由外壳上壁内面支撑,并在位于外壳的开口部62附近的先端形成有大致圆形的转动引导部54,下臂部52具有可挠性、且在先端具有接触部55。

    加压构件70,在其圆弧状凹部由上述多个端子50的转动引导部54作转动引导,在面向外壳内部的面具有形成角部地加压部71。

    使用时,在对象电路基板上的规定位置配置上述连接器之后,将端子50的连接部53与规定电路焊接连接。接着,将加压构件70如图7(A)所示那样作成开位置,将作为一种扁平型导体的可挠性基板F插入连接器内,位于在该可挠性基板F的下面形成电路部的端子50的接触部55上。然后,如图7(A)、(B)图所示,将加压构件70向闭位置作转动操作。此时,加压部71推压可挠性基板F,而使可挠性基板的电路部与上述接触部55弹性接触,从而能可靠地与端子50连接。

    在这种公知的连接器中,可挠性基板从上方受到加压构件的推压,而使形成于该可挠性基板下面的电路部与端子的接触部弹性接触。因此,可挠性基板是电路部被插入至下面的使用状态。

    但是,依据配置有连接器的电路基板周边的其它电子零件的配置环境,需要将上述可挠性基板的电路部处于上面的方式来使用连接器。但是,在上述的公知的连接器中,对于设置接点的位置无自由度,故无法满足此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满足这种要求而提供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其在设置接点的位置赋予自由度,特别是即使使电路部位于扁平型导体的上面侧、即由加压构件所产生的加压侧,也可以连接该可挠性基板。

    本发明的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是,盖状的加压构件设成在开位置及闭位置之间可移动,并在上述开位置可向保持端子的外壳的开口部插入扁平型导体,在闭位置使上述扁平型导体的导体部与端子的接触部弹性接触。在此,扁平型导体是指可挠性电路基板、扁平电缆等,包含所有的形成扁平型且导体部推压在端子的接触部上而接触、或者是使具有尖头的端子的接触部被覆般地插入而与导体部接触等的扁平型导体。

    对于这种电气连接器,本发明的特征为:端子具备主臂部,该主臂部包括从外壳内部的该端子的基部向开口部延伸的第一臂部和几乎向同方向延伸的第二臂部,在该主臂部的第一及第二臂部之间可插入扁平型导体,端子具有从主臂部的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的相面对缘部的至少一方延伸出的副臂部,通过加压构件的朝向闭位置的移动操作,上述副臂部以与主臂部的连接区域为支点而产生弹性变形,而使端部按压扁平型导体。

    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电气连接器中,在使用时,在加压构件位于开位置的状态下,使扁平型导体从具有导体部的先端侧插入配置于上述端子的主臂部的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之间。然后,使加压构件往闭位置移动。其结果,端子的副臂部延伸出的主臂部由加压构件推压,而使副臂部相对支点弹性变形,并推压扁平型导体。因此,扁平型导体由第一臂部侧及第二臂部侧与端子接触。即,扁平型导体的任何面上即使有导体部,都可与端子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形态中,第一臂部位于由扁平型导体的面所分隔的加压构件侧空间,而第二臂部位于反加压构件侧空间,通过加压构件的朝向闭位置的移动操作,加压构件将扁平型导体朝第二臂部的接触部按压,同时,第二臂部的副臂部就将扁平型导体按压在第一臂部的接触部,或是第一臂部的副臂部按压扁平型导体。这种情况,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的至少一方的副臂部可具有接触部。

    在本发明中,加压构件也可移动地被形成于第一臂部或第二臂部上的移动引导部所支承。

    副臂部如何设置在何处,其具体形态有以下的可能。其一,在第二臂部的延伸方向的先端部具有接触部,且副臂部从中间部朝基部方向延伸并以该中间部为支点可挠曲。其二,第一臂部的副臂部从移动引导部的附近朝该第一臂部的基部方向延伸。进一步其三,第一臂部在加压构件向闭位置移动时受到来自加压构件的反力而挠曲,而使移动引导部的位置可变位。在此三例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引导部的变位,第一臂部的前臂部产生挠曲,同时被赋予旋转而使与扁平型导体之间的接触压力增大。

    在本发明中,加压构件的开位置与闭位置之间的移动,可以获得加压构件的转动、直动、或是转动与直动混合的移动等各种的移动形态。

    附图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加压构件是位于开位置的状态。

    图2是图1的连接器的使用要领,(A)是加压构件朝闭位置的移动途中的状态,(B)是加压构件位于闭位置的状态。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加压构件是位于开位置的状态。

    图4是图3的连接器的使用要领,(A)是加压构件朝闭位置的移动途中的状态,(B)是加压构件位于闭位置的状态。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加压构件是位于开位置的状态。

    图6是图5的连接器的使用要领,(A)是加压构件朝闭位置的移动途中的状态,(B)是加压构件位于闭位置的状态。

    图7是习知的连接器的剖视图,(A)是加压构件位于开位置的状态、(B)是加压构件朝向闭位置的中途位置的状态、(C)是加压构件位于闭位置的状态。

    具体的实施例

    现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

    图1、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3、图4是第二实施例,图5、图6是第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在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中,外壳10是将电绝缘材料成形而制成的,并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构成一部分开口的大致长方体外形。在该外壳10上,左右贯通形成有与纸面平行的开缝状的槽部11,此槽部11是与纸面垂直的方向隔有规定间隔地平行设置多个。上述外壳的右上部有切口,形成与上述多个槽部11连通的开口部12。

    在上述槽部11中插入有端子20。该端子20仍取为金属板的平坦面的形状,且插入在上述外壳的开缝状各槽部11而被保持。此端子20具有:在槽部11内从基部21往右方延伸的主臂部22及从基部21的下部往外壳外突出的连接部23。主臂部22由从上述基部21上部延伸的第一臂部24及从基部21的下部延伸的第二臂部25所构成。

    上述第一臂部24,其自由端到达外壳10的开口部12的区域,在接近该自由端的靠近第二臂部25的缘部形成有呈大致圆弧状的凹弯曲部的移动引导部26。该移动引导部26,将后述的加压构件可旋转移动地引导。副臂部27从与此第一臂部24的移动引导部26邻接的区域朝向基部21方延伸。第一臂部24,是在该副臂部27的基部附近形成弯曲切入部28,当受到外力时以部位29、即、第一臂部24及副臂部27的连结区域为支点可使上述副臂部27朝旋转方向弹性变形。另外,在上述基部21和第一臂部24的上缘,形成有嵌入于外壳的槽部11内面的突起30A、30B。

    上述第二臂部25,与上述第一臂部24基本平行且大致以相同长度延伸,在中间部形成有若干的阶梯部31,在自由端具有朝向第一臂部24方突出的接触部32。又,副臂部33从上述第一臂部24的阶梯部31朝向上述基部21方延伸。在此副臂部33的先端,形成有与上述接触部32相似的突状部33A。如此,在上述阶梯部31中,朝右方延伸的第一臂部24的自由端侧部分及上述副臂部33可以该阶梯部31为支点如跷跷板般地变位。

    在上述第一臂部24的移动引导部26上,加压构件40可旋转移动地被引导。该加压构件40,是将电绝缘材料成形制成的,并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在多个端子20的配列范围延伸。在图1中,上述加压构件40,在其下部的对应于端子20的位置形成有开缝状的槽部41,并将端子20的第一臂部24的自由端侧部分收容于此。另外,在此槽部41中,设有略圆状的被引导部42,此被引导部42与端子20的移动引导部26卡合,由此,加压构件40可从图1的开位置以顺时针方向旋转至闭位置为止并移动,即成为可转动状态。在该加压构件40的上部,设有限制部43,以在扁平型导体从正规的方向斜向(偏离纸面方向)插入时产生干涉,防止如此插入。

    在这种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中,可挠性基板或扁平线等的扁平型导体是由以下的要领连接。

    (1)首先,连接器在与扁平型导体的连接之前,被配置在电路基板上,并使端子20的连接部23通过焊接而与对应的电路部连接。

    (2)接着,将加压构件40处于如图1所示的开位置,即,朝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而被拉起位置。在如此的状态下,外壳的开口部12被较大打开,而使端子20的主臂部22、即第一臂部24及第二臂部25之间与外部空间连通。在此第一臂部24及第二臂部25之间插入扁平型导体F。扁平型导体F位于相对于第一臂部24的副臂部27和第二臂部25的接触部32及副臂部33的突状部33A轻微接触或接近的位置。

    (3)接着,如图2(A),将加压构件40朝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操作的话,该加压构件40的加压部44开始将扁平型导体F朝下方加压。

    (4)进一步,转动加压构件40并使其到达图2(B)的闭位置。加压构件4依然维持将扁平型导体F朝下方加压的闭位置。在此加压的状态下,扁平型导体F将位置于加压部44附近的第二臂部25的接触部32强力推压,并将该第二臂部25朝下方弹性挠曲变形,同时,以阶梯部31为支点在该区域给与旋转变形而将副臂部33朝上方抬起。此副臂部33以突状部33A将扁平型导体F朝上方推压,且扁平型导体F按压于第一臂部24的副臂部27。离开支点的距离,因为是接近突状部33A的接触部32方,故根据杠杆原理,较大地扩大了由强力所推压的接触部32的变位量,从而使突状部33A变位。

    (5)另外,第一臂部24的自由端侧因为被加压构件朝上方抬起,所以以部位29为支点使副臂部27从下方压起,而将扁平型导体F朝下方推压。

    (6)如此,扁平型导体F的上面与第一臂部24的副臂部27的先端弹性接触,在下面与第二臂部25的接触部32及副臂部33的突状部33A弹性接触。因此,扁平型导体F若是在这些的多个弹性接触部位的任一位置设置电路部等的导体部,则可与端子20电气连接。即,扁平型导体F的上面及下面的任一面,或多个位置都可电气连接(后述的其它实施例也同样)。此外,图中,扁平型导体F及与其接触的端子的接触部位的外形线相互干涉,虽未图示,但这意味着:端子的该部分使扁平型导体局部压缩,其干涉量的大部分是端子的该部分的弹性挠曲变形。

    <第二实施例>

    接着,在如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与前实施例共同的部位标上同一符号。在此第二实施例中,与前实施例相比,关于第一臂部24,在副臂部27的基部附近的切入部28被深深地切入,关于第二臂部25,未设置副臂部,及该第二臂部25从基部21几乎笔直延伸而在中间部不具有如前实施例的阶梯部的部分,这与前实施例是不相同的。

    在此第二实施例中,上述的切入部28因为变深,所以如图4(A),在加压构件40朝闭位置的转动途中,加压部44若受到扁平型导体F朝上方的反力的话,就可将其通过被引导部42而向端子20的移动引导部26传递,其结果,容易使上述切入部28的右侧部分对于左侧部分往上方抬起般地弹性挠曲变形。

    然后,将加压构件40转动至闭位置为止的话,因为加压部44的加压量减少,所以如图4(B)所示,进行端子的弹性变形,并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使第一臂部24的副臂部27的先端和第二臂部25的接触部32保持与扁平型导体F接触。与扁平型导体F的电气接触虽由接触部32进行,但在扁平型导体F的反面(上面)也可以露出导体部分而将副臂部27的先端作为电气接触部。

    <第三实施例>

    接着,在如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不同点在于,第一臂部24不具有副臂部,而具备突状的接触部45代替副臂部。此第一臂部24形成如上述接触部45的阶梯部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臂部24形成宽幅(纸面上下方向),使弹性变位受到抑制,使弹性变形主要集中于第二臂部25。

    加压构件40若位于图6(B)的闭位置的话,就可利用加压构件40来按压被扁平型导体,进一步使接触部32朝下方变位,并使第二臂部25的副臂部33的突状部33A被抬起,而使扁平型导体F与上述第一臂部24的接触部45以规定压力接触。而如已叙述那样,与扁平型导体F的电气接触部,可以不与接触部32接触而由突状部33A取代,或者是将两者都作为接触部。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为使设在第一臂部上的副臂部变位,并不限定为来自扁平型导体的反力,也可以将凸轮部设在加压构件的两端(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端部),当加压构件位于闭位置的情况时,就将第一臂部的自由端朝上方抬起。

    如上所述,本发明是,在将扁平型导体的一方的面由加压构件加压时,因为导体部不只在扁平型导体的他方的面与端子的主臂部的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的一方的接触部接触,也与另一方的臂部的接触部接触,所以可以获得如下效果:可在扁平型导体的两面选择导体部的配置,而使设计的自由度增大,同时,还使两面可接触并可靠地进行接触。

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其任一面皆可与端子连接的扁平型导体用电气连接器,使开闭自如的加压构件(40)位于闭位置并使上述扁平型导体(F)的导体部及端子(20)的接触部弹性接触,端子(20)具备由从外壳(10)内部的该端子的基部(21)朝向开口部(12)延伸的第一臂部(24)和几乎同方向延伸的第二臂部(25)所构成的主臂部(22),在该主臂部(22)的第一及第二臂部(24、25)之间可将扁平型导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