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型造型工艺工程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2573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0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11317.1

申请日:

2004.12.10

公开号:

CN1620948A

公开日:

2005.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41D1/00

主分类号:

A41D1/00

申请人:

江帆;

发明人:

江帆

地址:

130012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西康路40-3号104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余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衣型造型工艺工程方法,将领型、袖型、肩型、胸型、背型、驳头、前襟、底角各部位采取精简性、平展性、挺括性、舒适性处理,使前胸无叠余,领根肩部无凹度,领边驳头周边无棱,后领衣片领根无余量,后背左右无斜余,领驳交合无棱形,袖型的袖窿周长等于袖山边长,前襟及底襟拐角处无棱形,做到一次性成图、成板。本发明工艺简单,克服了传统工艺的呆板性、繁杂性、变形性、不平性,造型美观,穿着舒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衣型造型工艺工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一、领型:

1.
  领面
(1)压衬:
压衬可分为型码衬、退码衬、央补衬这三种,从面料边到型大衬边再从型大衬边到央补型边里退4′缝2′,退码衬是沿着布料面积的周边退2′,央补衬与退码衬相同;
(2)领头
领面的两个领头下料时分别比领型板型延长6′,在两领头制做中,领面型边里料与面料未进行机工缝缉时,延着型码边线,进行缉缝、劈缝、座缝,领头叠着面料长度,要与推码衬相互协调参数定为6′,二者相互补平;
(3)领驳:
领根驳头翻线作断开式处理,在领片以中点为基点,左右确立弧线长度参数为23±2,从领片两端开始取领根驳线距离参数6′-8′,连接两点成直线破开;

2.
  领里
与领面工艺基本相同,唯一区别是领根驳头翻线的定位采取不断开的处理方式,对照领面驳头翻线破缝通道,通缉脱边线,使领里与领面合并成型;
二、袖型
袖山边长与袖窿周长相复合,用手工针每间隔3′为针距,沿袖窿周边和袖山周边码一周,码合缝位为2′,均匀、自然过度,使山顶刀口位置与肩缝缝份对齐缝合,前山部位往后拨动至袖片烫线与前胸袖窿部位缝合,山底袖窿台刀口与袖山山底所设的袖窿台位置刀口对齐,沿着袖窿的后山部位从下往上拔动,直至后山顶峰缝合,上下刀口固定不变,将袖片放在下面,衣片放在上面,从山顶刀口位置起乃至山底袖窿台刀口位置回针缝合,码线缝位不得超过缉线缝地,且二者间距为2′-2.4′;
三、肩型

1.
  肩缝部位
上衣前后片夹设衬布,衬布边相对于面料边里退6′,然后将面料边折叠与衬布边接合缝3′,取毛巾作为垫肩原料,组成2-8层厚度,前片、后片及袖片三边退距各为10′,垫肩与袖窿袖山缝合部位下翘6′-8′,先码后辑,垫肩三面与前后衣片透针码住;

2.
  肩前部位
在肩部与领口交汇处,剪衬退回参数为4′,肩前下衬时,前胸剪衬下料;

3.
  肩后部位
将与布料布质相对应的衬料夹在后腹背的料里部位,宽度取2/3袖深,袖窿弯度部位与衣片对齐,肩缝夹衬退回参数为6′,后领口退回参数为2′;
四、胸型
夹衬工艺中,领口退回参数为4′,驳头直线直至底襟边和挂面退回衬布参数为6′-10′;
五、背型
袖窿、肩缝、领口缝缉参数分别为2.4′、3′、2′;
六、驳头
驳头衬布退回6′,进行劈缝与座缝处理,驳角作180°剪角的处理,驳线在衬布中断开并沿着驳头翻线各退1′,装领时,驳线与领根自然翻线成一条直线;
七、前襟
衬布退回6′,进行劈缝与座缝处理;
八、底角
作180°剪角处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型造型工艺工程方法,其特征在于:领型中领驳左右弧线长度参数为23±2,其底数23表示以三尺胸围为基准的定数,系数±2表示胸围每增加或减少10分时,领驳左右弧线长度参数就相应增加或减少2分。

说明书

衣型造型工艺工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服装造型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衣型造型工艺工程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衣型造型工艺复杂、繁琐,造型效果也很差,穿着极不舒服,且易变形。比如领型造型的层次越来越多,使领片面料与各种衬布的层次和针法越来越多,给服装带来了呆板性,前胸折叠余量重重,领根肩部凹度深深,领边驳头周边棱棱,后领衣片领根余余,后背左右斜余条条,领驳交合棱形道道;袖型的袖窿周长往往不等于袖山边长,做不到一次性成图、成板;肩部造型波浪遍及,袖不成山,前山山大,后山山小,目睹造型,垃圾成堆;前胸部位余量过大,其造型不挺、不展、不平;后背与领根结合处出现叠余量,左背一条,右背一条;前襟及底襟拐角处棱形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简性、平展性、挺括性、舒适性的造型工艺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领型:
1.领面
(1)压衬:
压衬可分为型码衬、退码衬、央补衬这三种,从面料边到型大衬边再从型大衬边到央补型边里退4′缝2′,退码衬是沿着布料面积的周边退2′,央补衬与退码衬相同;
(2)领头
领面的两个领头下料时分别比领型板型延长6′,在两领头制做中,领面型边里料与面料未进行机工缝缉时,延着型码边线,进行缉缝、劈缝、座缝,领头叠着面料长度,要与推码衬相互协调参数定为6′,二者相互补平;
(3)领驳:
领根驳头翻线作断开式处理,在领片以中点为基点,左右确立弧线长度参数为23±2,从领片两端开始取领根驳线距离参数6′-8′,连接两点成直线破开;
2.领里
与领面工艺基本相同,唯一区别是领根驳头翻线的定位采取不断开的处理方式,对照领面驳头翻线破缝通道,通缉脱边线,使领里与领面合并成型;
二、袖型
袖山边长与袖窿周长相复合,用手工针每间隔3′为针距,沿袖窿周边和袖山周边码一周,码合缝位为2′,均匀、自然过度,使山顶刀口位置与肩缝缝份对齐缝合,前山部位往后拔动至袖片烫线与前胸袖窿部位缝合,山底袖窿台刀口与袖山山底所设的袖窿台位置刀口对齐,沿着袖窿的后山部位从下往上拔动,直至后山顶峰缝合,上下刀口固定不变,将袖片放在下面,衣片放在上面,从山顶刀口位置起乃至山底袖窿台刀口位置回针缝合,码线缝位不得超过缉线缝地,且二者间距为2′-2.4′;
三、肩型
1.肩缝部位
上衣前后片夹设衬布,衬布边相对于面料边里退6′,然后将面料边折叠与衬布边接合缝3′,取毛巾作为垫肩原料,组成2-8层厚度,前片、后片及袖片三边退距各为10′,垫肩与袖窿袖山缝合部位下翘6′-8′,先码后辑,垫肩三面与前后衣片透针码住;
2.肩前部位
在肩部与领口交汇处,剪衬退回参数为4′,肩前下衬时,前胸剪衬下料;
3.肩后部位
将与布料布质相对应的衬料夹在后腹背的料里部位,宽度取2/3袖深,袖窿弯度部位与衣片对齐,肩缝夹衬退回参数为6′,后领口退回参数为2′;
四、胸型
夹衬工艺中,领口退回参数为4′,驳头直线直至底襟边和挂面退回衬布参数为6′-10′;
五、背型
袖窿、肩缝、领口缝缉参数分别为2.4′、3′、2′;
六、驳头
驳头衬布退回6′,进行劈缝与座缝处理,驳角作180°剪角的处理,驳线在衬布中断开并沿着驳头翻线各退1′,装领时,驳线与领根自然翻线成一条直线;
七、前襟
衬布退回6′,进行劈缝与座缝处理;
八、底角
作180°剪角处理。
领型中领驳左右弧线长度参数为23±2,其底数23表示以三尺胸围为基准的定数,系数±2表示胸围每增加或减少10分时,领驳左右弧线长度参数就相应增加或减少2分。
本发明工艺简单,克服了传统工艺的呆板性、繁杂性、变形性、不平性,造型美观,穿着舒适。
实施例1 以西装为例
一、领型:
1.领面
(1)压衬:
压衬可分为型码衬、退码衬、央补衬这三种,从面料边到型大衬边再从型大衬边到央补型边里退4′缝2′,退码衬是沿着布料面积的周边退2′,央补衬与退码衬相同;
(2)领头
领面的两个领头下料时分别比领型板型延长6′,在两领头制做中,领面型边里料与面料未进行机工缝缉,缝缉时,延着型码边线,进行缉缝、劈缝、座缝,领头叠着面料长度,要与推码衬相互协调参数定为6′,二者相互补平;
(3)领驳:
领根驳头翻线作断开式处理,在袖片找中为基点,左右确立弧线长度参数为23±2,从参数尺码距离的定点开始,取领根驳缉距离参数6′,连接两点成直线破开;
2.领里
与领面工艺基本相同,唯一区别是领根驳头翻线地定位采取不断开的处理方式,对照领面驳头翻线破缝通道,通缉脱边线,使领里与领面合并成型;
二、袖型
袖山边长与袖窿周长相复合,用手工针每间隔3′为针距,沿袖窿周边和袖山周边码一周,码合缝位为2′,均匀、自然过度,使山顶刀口位置与肩缝缝份对齐缝合,前山部位往后拔动至袖片烫线与前胸袖窿部位缝合,山底袖窿台刀口与袖山山底所设的袖窿台位置刀口对齐,沿着袖窿的后山部位从下往上拔动,直至后山顶峰缝合,上下刀口固定不变,将袖片放在下面,衣片放在上面,从山顶刀口位置起乃至山底袖窿台刀口位置回针缝合,码线缝位不得超过缉线缝地,且二者间距为2′;
三、肩型
1.肩缝部位
上衣前后片夹设衬布,衬布边相对于面料边里退6′,然后将面料边折叠与衬布边接合缝3′,取毛巾作为垫肩原料,组成2-8层厚度,前片、后片及袖片三边退距各为10′,垫肩与袖窿袖山缝合部位下翘8′,先码后辑,垫肩三面与前后衣片透针码住;
2.肩前部位
在肩部与领口交汇处,剪衬退回参数为4′,肩前下衬时,前胸剪衬下料;
3.肩后部位
将与布料布质相对应的衬料夹在后腹背的料里部位,宽度取2/3袖深,袖窿弯度部位与衣片对齐,肩缝夹衬退回参数为6′,后领口退回参数为2′;
四、胸型
夹衬工艺中,领口退回参数为4′,驳头直线直至底襟边和挂面退回衬布参数为6′;
五、背型
袖窿、肩缝、领口缝缉参数分别为2.4′、3′、2′;
六、驳头
驳头衬布退回6′,进行劈缝与座缝处理,驳角作180°剪角的处理,驳线在衬布中断开并沿着驳头翻线各退1′,装领时,驳线与领根自然翻线成一条直线;
七、前襟
衬布退回6′,进行劈缝与座缝处理;
八、底角
作180°剪角处理。
实施例2 以风衣为例
一、领型:
1.领面
(1)压衬:
压衬可分为型码衬、退码衬、央补衬这三种,从面料边到型大衬边再从型大衬边到央补型边里退4′缝2′,退码衬是沿着布料面积的周边退2′,央补衬与退码衬相同;
(2)领头
领面的两个领头下料时分别比领型板型延长6′,在两领头制做中,领面型边里料与面料未进行机工缝缉,缝缉时,延着型码边线,进行缉缝、劈缝、座缝,领头叠着面料长度,要与推码衬相互协调参数定为6′,二者相互补平;
(3)领驳:
领根驳头翻线作断开式处理,在袖片找中为基点,左右确立弧线长度参数为23±2,从参数尺码距离的定点开始,取领根驳缉距离参数8′,连接两点成直线破开;
2.领里
与领面工艺基本相同,唯一区别是领根驳头翻线的定位采取不断开的处理方式,对照领面驳头翻线破缝通道,通缉脱边线,使领里与领面合并成型;
二、袖型
袖山边长与袖窿周长相复合,用手工针每间隔3′为针距,沿袖窿周边和袖山周边码一周,码合缝位为2′,均匀、自然过度,使山顶刀口位置与肩缝缝份对齐缝合,前山部位往后拔动至袖片烫线与前胸袖窿部位缝合,山底袖窿台刀口与袖山山底所设的袖窿台位置刀口对齐,沿着袖窿的后山部位从下往上拔动,直至后山顶峰缝合,上下刀口固定不变,将袖片放在下面,衣片放在上面,从山顶刀口位置起乃至山底袖窿台刀口位置回针缝合,码线缝位不得超过缉线缝地,且二者间距为2.4′;
三、肩型
1.肩缝部位
上衣前后片夹设衬布,衬布边相对于面料边里退6′,然后将面料边折叠与衬布边接合缝3′,取毛巾作为垫肩原料,组成2-8层厚度,前片、后片及袖片三边退距各为10′,垫肩与袖窿袖山缝合部位下翘8′,先码后辑,垫肩三面与前后衣片透针码住;
2.肩前部位
在肩部与领口交汇处,剪衬退回参数为4′,肩前下衬时,前胸剪衬下料;
3.肩后部位
将与布料布质相对应的衬料夹在后腹背的料里部位,宽度取2/3袖深,袖窿弯度部位与衣片对齐,肩缝夹衬退回参数为6′,后领口退回参数为2′;
四、胸型
夹衬工艺中,领口退回参数为4′,驳头直线直至底襟边和挂面退回衬布参数为10′;
五、背型
袖窿、肩缝、领口缝缉参数分别为2.4′、3′、2′;
六、驳头
驳头衬布退回6′,进行劈缝与座缝处理,驳角作180°剪角的处理,驳线在衬布中断开并沿着驳头翻线各退1′,装领时,驳线与领根自然翻线成一条直线;
七、前襟
衬布退回6′,进行劈缝与座缝处理;
八、底角
作180°剪角处理。
实施例3 以茄克衫为例
一、领型:
1.领面
(1)压衬:
压衬可分为型码衬、退码衬、央补衬这三种,从面料边到型大衬边再从型大衬边到央补型边里退4′缝2′,退码衬是沿着布料面积的周边退2′,央补衬与退码衬相同;
(2)领头
领面的两个领头下料时分别比领型板型延长6′,在两领头制做中,领面型边里料与面料未进行机工缝缉,缝缉时,延着型码边线,进行缉缝、劈缝、座缝,领头叠着面料长度,要与推码衬相互协调参数定为6′,二者相互补平;
(3)领驳:
领根驳头翻线作断开式处理,在袖片找中为基点,左右确立弧线长度参数为23±2,从参数尺码距离的定点开始,取领根驳缉距离参数7′,连接两点成直线破开;
2.领里
与领面工艺基本相同,唯一区别是领根驳头翻线的定位采取不断开的处理方式,对照领面驳头翻线破缝通道,通缉脱边线,使领里与领面合并成型;
二、袖型
袖山边长与袖窿周长相复合,用手工针每间隔3′为针距,沿袖窿周边和袖山周边码一周,码合缝位为2′,均匀、自然过度,使山顶刀口位置与肩缝缝份对齐缝合,前山部位往后拔动至袖片烫线与前胸袖窿部位缝合,山底袖窿台刀口与袖山山底所设的袖窿台位置刀口对齐,沿着袖窿的后山部位从下往上拔动,直至后山顶峰缝合,上下刀口固定不变,将袖片放在下面,衣片放在上面,从山顶刀口位置起乃至山底袖窿台刀口位置回针缝合,码线缝位不得超过缉线缝地,且二者间距为2.2′;
三、肩型
1.肩缝部位
上衣前后片夹设衬布,衬布边相对于面料边里退6′,然后将面料边折叠与衬布边接合缝3′,取毛巾作为垫肩原料,组成2-8层厚度,前片、后片及袖片三边退距各为10′,垫肩与袖窿袖山缝合部位下翘7′,先码后辑,垫肩三面与前后衣片透针码住;
2.肩前部位
在肩部与领口交汇处,剪衬退回参数为4′,肩前下衬时,前胸剪衬下料;
3.肩后部位
将与布料布质相对应的衬料夹在后腹背的料里部位,宽度取2/3袖深,袖窿弯度部位与衣片对齐,肩缝夹衬退回参数为6′,后领口退回参数为2′;
四、胸型
夹衬工艺中,领口退回参数为4′,驳头直线直至底襟边和挂面退回衬布参数为8′;
五、背型
袖窿、肩缝、领口缝缉参数分别为2.4′、3′、2′;
六、驳头
驳头衬布退回6′,进行劈缝与座缝处理,驳角作180°剪角的处理,驳线在衬布中断开并沿着驳头翻线各退1′,装领时,驳线与领根自然翻线成一条直线;
七、前襟
衬布退回6′,进行劈缝与座缝处理;
八、底角
作180°剪角处理。

衣型造型工艺工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衣型造型工艺工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衣型造型工艺工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衣型造型工艺工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衣型造型工艺工程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衣型造型工艺工程方法,将领型、袖型、肩型、胸型、背型、驳头、前襟、底角各部位采取精简性、平展性、挺括性、舒适性处理,使前胸无叠余,领根肩部无凹度,领边驳头周边无棱,后领衣片领根无余量,后背左右无斜余,领驳交合无棱形,袖型的袖窿周长等于袖山边长,前襟及底襟拐角处无棱形,做到一次性成图、成板。本发明工艺简单,克服了传统工艺的呆板性、繁杂性、变形性、不平性,造型美观,穿着舒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服装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