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袖、肩、胸、背结合部位的造型工艺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12547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11323.7

申请日:

2004.12.10

公开号:

CN1620951A

公开日:

2005.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41D1/00

主分类号:

A41D1/00

申请人:

江帆;

发明人:

江帆

地址:

130012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西康路40-3号104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余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服装袖、肩、胸、背结合部位的造型工艺方法,采取前片、后片及袖片加衬且三边退距各为10′,垫肩与袖窿袖山缝合部位下翘6′-8′;袖山边长与袖窿周长相复合,沿袖窿周边和袖山周边码一周,码合缝位为2′,使山顶刀口位置与肩缝缝份对齐缝合,前山部位往后拔动至袖片烫线与前胸袖窿部位缝合,山底袖窿台刀口与袖山山底所设的袖窿台位置刀口对齐,沿着袖窿的后山部位从下往上拔动,直至后山顶峰缝合,袖片放在下面,衣片放在上面,从山顶刀口位置起乃至山底袖窿台刀口位置回针缝合,沿袖山边长缝合袖山斜条,在装袖缝制中,以袖片袖中线为标准,确立与肩缝对齐刀口位置的参数为6′-12′。本发明使服装成品造型真正做到前胸挺拔,平整无余量,肩缝部位无漂无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服装袖、肩、胸、背结合部位的造型工艺方法,上衣前后片夹设衬布,其特征在于:衬布边相对于面料边里退6′,然后将面料边折叠与衬布边接合缝3′,取毛巾作为垫肩原料,组成2-8层厚度,前片、后片及袖片三边退距各为10′,垫肩与袖窿袖山缝合部位下翘6′-8′,先码后辑,垫肩三面与前后衣片透针码住;袖山边长与袖窿周长相复合,用手工针每间隔3′为针距,沿袖窿周边和袖山周边码一周,码合缝位为2′,均匀、自然过度,使山顶刀口位置与肩缝缝份对齐缝合,前山部位往后拔动至袖片烫线与前胸袖窿部位缝合,山底袖窿台刀口与袖山山底所设的袖窿台位置刀口对齐,沿着袖窿的后山部位从下往上拔动,直至后山顶峰缝合,上下刀口固定不变,将袖片放在下面,衣片放在上面,从山顶刀口位置起乃至山底袖窿台刀口位置回针缝合,沿袖山边长缝合袖山斜条,斜条长等于袖山边长,宽为6′,码线缝位不得超过缉线缝地,且二者间距为2′-2.4′,衬布边相对于面料边里退4′,然后将面料边折叠与衬布边接合缝2′,在装袖缝制中,以袖片袖中线为标准,确立与肩缝对齐刀口位置的参数为6′-12′。

说明书

服装袖、肩、胸、背结合部位的造型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服装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服装袖、肩、胸、背结合部位的造型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服装工艺生产流程虽然很多,但在关键部位的重点要领工艺并没有挖掘出来,使服装造型一洗一甩面貌全非,波浪遍及,前胸折叠余量重重,领根肩部凹度深深,领边驳头周边棱棱,后领衣片领根余余,后背左右斜余条条,袖型的袖窿周长往往不等于袖山边长,袖不成山,前山山大,后山山小,肩部造型波浪遍及,前胸部位余量过大,其造型不挺、不展、不平,后背与领根结合处出现叠余量,左背一条,右背一条,目睹造型,垃圾成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简性、速度性、平整无叠余的服装袖、肩、胸、背结合部位的造型工艺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上衣前后片夹设衬布,衬布边相对于面料边里退6′,然后将面料边折叠与衬布边接合缝3′,取毛巾作为垫肩原料,组成2-8层厚度,前片、后片及袖片三边退距各为10′,垫肩与袖窿袖山缝合部位下翘6′-8′,先码后辑,垫肩三面与前后衣片透针码住;袖山边长与袖窿周长相复合,用手工针每间隔3′为针距,沿袖窿周边和袖山周边码一周,码合缝位为2′,均匀、自然过度,使山顶刀口位置与肩缝缝份对齐缝合,前山部位往后拔动至袖片烫线与前胸袖窿部位缝合,山底袖窿台刀口与袖山山底所设地袖窿台位置刀口对齐,沿着袖窿的后山部位从下往上拔动,直至后山顶峰缝合,上下刀口固定不变,将袖片放在下面,衣片放在上面,从山顶刀口位置起乃至山底袖窿台刀口位置回针缝合,沿袖山边长缝合袖山斜条,斜条长等于袖山边长,宽为6′,码线缝位不得超过缉线缝地,且二者间距为2′-2.4′,衬布边相对于面料边里退4′,然后将面料边折叠与衬布边接合缝2′,在装袖缝制中,以袖片袖中线为标准,确立与肩缝对齐刀口位置的参数为6′-12′。
本发明能确实打造出袖、肩、胸、背这四个公共集合部位的完好总体造型,使服装成品造型真正做到前胸挺拔,平整无余量,肩缝部位无漂无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西装为例
上衣前后片夹设衬布,衬布边相对于面料边里退6′,然后将面料边折叠与衬布边接合缝3′,取毛巾作为垫肩原料,组成2-8层厚度,前片、后片及袖片三边退距各为10′,垫肩与袖窿袖山缝合部位下翘6′,先码后辑,垫肩三面与前后衣片透针码住;袖山边长与袖窿周长相复合,用手工针每间隔3′为针距,沿袖窿周边和袖山周边码一周,码合缝位为2′,均匀、自然过度,使山顶刀口位置与肩缝缝份对齐缝合,前山部位往后拔动至袖片烫线与前胸袖窿部位缝合,山底袖窿台刀口与袖山山底所设的袖窿台位置刀口对齐,沿着袖窿的后山部位从下往上拔动,直至后山顶峰缝合,上下刀口固定不变,将袖片放在下面,衣片放在上面,从山顶刀口位置起乃至山底袖窿台刀口位置回针缝合,沿袖山边长缝合袖山斜条,斜条长等于袖山边长,宽为6′,码线缝位不得超过缉线缝地,且二者间距为2′,衬布边相对于面料边里退4′,然后将面料边折叠与衬布边接合缝2′,在装袖缝制中,以袖片袖中线为标准,确立与肩缝对齐刀口位置的参数为6′。
实施例2  以休闲装为例
上衣前后片夹设衬布,衬布边相对于面料边里退6′,然后将面料边折叠与衬布边接合缝3′,取毛巾作为垫肩原料,组成2-8层厚度,前片、后片及袖片三边退距各为10′,垫肩与袖窿袖山缝合部位下翘7′,先码后辑,垫肩三面与前后衣片透针码住;袖山边长与袖窿周长相复合,用手工针每间隔3′为针距,沿袖窿周边和袖山周边码一周,码合缝位为2′,均匀、自然过度,使山顶刀口位置与肩缝缝份对齐缝合,前山部位往后拔动至袖片烫线与前胸袖窿部位缝合,山底袖窿台刀口与袖山山底所设的袖窿台位置刀口对齐,沿着袖窿的后山部位从下往上拔动,直至后山顶峰缝合,上下刀口固定不变,将袖片放在下面,衣片放在上面,从山顶刀口位置起乃至山底袖窿台刀口位置回针缝合,沿袖山边长缝合袖山斜条,斜条长等于袖山边长,宽为6′,码线缝位不得超过缉线缝地,且二者间距为2.3′,衬布边相对于面料边里退4′,然后将面料边折叠与衬布边接合缝2′,在装袖缝制中,以袖片袖中线为标准,确立与肩缝对齐刀口位置的参数为8′。
实施例3  以大衣为例
上衣前后片夹设衬布,衬布边相对于面料边里退6′,然后将面料边折叠与衬布边接合缝3′,取毛巾作为垫肩原料,组成2-8层厚度,前片、后片及袖片三边退距各为10′,垫肩与袖窿袖山缝合部位下翘8′,先码后辑,垫肩三面与前后衣片透针码住;袖山边长与袖窿周长相复合,用手工针每间隔3′为针距,沿袖窿周边和袖山周边码一周,码合缝位为2′,均匀、自然过度,使山顶刀口位置与肩缝缝份对齐缝合,前山部位往后拔动至袖片烫线与前胸袖窿部位缝合,山底袖窿台刀口与袖山山底所设的袖窿台位置刀口对齐,沿着袖窿的后山部位从下往上拔动,直至后山顶峰缝合,上下刀口固定不变,将袖片放在下面,衣片放在上面,从山顶刀口位置起乃至山底袖窿台刀口位置回针缝合,沿袖山边长缝合袖山斜条,斜条长等于袖山边长,宽为6′,码线缝位不得超过缉线缝地,且二者间距为2.4′,衬布边相对于面料边里退4′,然后将面料边折叠与衬布边接合缝2′,在装袖缝制中,以袖片袖中线为标准,确立与肩缝对齐刀口位置的参数为12′。

服装袖、肩、胸、背结合部位的造型工艺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服装袖、肩、胸、背结合部位的造型工艺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服装袖、肩、胸、背结合部位的造型工艺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袖、肩、胸、背结合部位的造型工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袖、肩、胸、背结合部位的造型工艺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服装袖、肩、胸、背结合部位的造型工艺方法,采取前片、后片及袖片加衬且三边退距各为10,垫肩与袖窿袖山缝合部位下翘68;袖山边长与袖窿周长相复合,沿袖窿周边和袖山周边码一周,码合缝位为2,使山顶刀口位置与肩缝缝份对齐缝合,前山部位往后拔动至袖片烫线与前胸袖窿部位缝合,山底袖窿台刀口与袖山山底所设的袖窿台位置刀口对齐,沿着袖窿的后山部位从下往上拔动,直至后山顶峰缝合,袖片放在下面,衣片放在上面,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服装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