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以及将端子接头插入该连接器中的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124505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01820.3

申请日:

2003.01.20

公开号:

CN1467879A

公开日:

2004.01.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42; H01R13/428

主分类号:

H01R13/42; H01R13/428

申请人: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发明人:

石川亮太郎; 川濑治; 南光勇一; 深津幸弘; 栗本直哉

地址:

日本三重县

优先权:

2002.06.06 JP 166360/2002; 2002.07.26 JP 218603/200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李瑞海;王景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能够防止端子接头以不正确姿态插入。其中,阴端子接头(30)可从后面插入在阴壳体(10)中的空腔(11)内。通过相对于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倾斜成钝角,用于将端子接头(30)导入空腔(11)内的倾斜引导表面(22)形成于各空腔(11)后端的外周边缘部分处。稳定器插入槽(20)形成于空腔(11)的底表面上,并有朝后端的开口端,从端子接头(30)上凸出的稳定器(47)可插入该稳定器插入槽(20)内。在空腔(11)后端的外周边缘处提供有防护表面(27),当端子接头(30)以不正确的姿态插入时,稳定器(47)能够与该防护表面相抵。该防护表面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设置成小于倾斜引导表面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连接器,其中,至少一个端子接头(30)可沿插入方向(ID) 至少部分插入在连接器壳体(10)中的相应空腔(11)内,倾斜引导表面 (22)至少部分形成于空腔(11)的插入侧端头的外周边缘部分处,相对 于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ID)倾斜一角度(α),用于将端子接头(30) 导入空腔(11)内,稳定器插入槽(20)形成于空腔(11)的内表面上, 并有朝着插入侧的开口端,从端子接头(30)上凸出的稳定器(47)可至 少部分插入该稳定器插入槽(20)内,其中,在空腔(11)的插入侧端头 的外周边缘部分处提供有防护部分(27;27A),当端子接头(30)以不正 确的姿态插入时,稳定器(47)能够基本与该防护部分相抵,且该防护部 分(27;27A)相对于插入方向(ID)的角度(β)设置成小于倾斜引导表 面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倾斜引导表面(22)相对 于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ID)倾斜成钝角(α)。
3: 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防护部分(27; 27A)布置成相对于稳定器插入槽(20)点对称。
4: 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防护部分(27; 27A)相对于插入方向(ID)的角度(β)为大约90°,使稳定器(47)基 本与连接器壳体(10)的防护部分(27;27A)和/或插入侧端表面(10a) 进行表面接触。
5: 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连接器壳体(10) 的插入侧端表面(10a)和防护部分(27;27A)基本上是连续的,并彼此 平齐。
6: 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防护部分(27; 27A)布置成使它这样与稳定器(47)接触,即当端子接头(30)以不正确 的方位插入时,将防止端子接头(30)的锁定凸起(52)与连接器壳体(10) 接触。
7: 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防护表面(27A) 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0)的插入侧表面(10a)凹入。
8: 一种将至少一个端子接头(30)沿插入方向(ID)至少部分插入在 连接器壳体(10)中的相应空腔(11)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至少一个端子接头(30)至少部分插入相应空腔(11)内,同时通 过相对于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ID)成一倾斜角(α)的倾斜引导 表面(22)将该端子接头(30)导入该空腔(11)中, 其中,当端子接头(30)基本定向成正确姿态时,从端子接头(30) 上凸出的稳定器(47)至少部分插入稳定器插入槽(20)中,该稳定器插 入槽(20)形成于空腔(11)的内表面中,并有朝着插入侧开口的端头, 同时,通过稳定器(47)与防护部分(27;27A)相互作用,来检测端 子接头(30)的不正确定向,该防护部分(27;27A)在空腔(11)的插入 侧端头的外周边缘部分处,并且它相对于插入方向(ID)的角度(β)设 置成小于倾斜引导表面(22)相对于插入方向(ID)的角度(α)。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端子接头(30)通过相对于端 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ID)倾斜成钝角(α)的倾斜引导表面(22) 来进行引导。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防护部分(27;27A)布 置成相对于稳定器插入槽(20)点对称。
11: 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端子接头 (30)以不正确的方位插入时,稳定器(47)将以防止端子接头(30)的 锁定凸起(52)与连接器壳体(10)接触的方式基本与防护部分(27;27A) 接触。

说明书


连接器以及将端子接头插入 该连接器中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以及一种将端子接头至少部分插入空腔中的方法。

    背景技术

    提供有稳定器的端子接头已经公知,该稳定器用于稳定地使端子接头插入连接器壳体的空腔中。特别是,在空腔的内表面的一个侧边缘处提供有稳定器插入槽,该稳定器插入槽有开口的后端,而由从后面插入空腔内的端子接头上凸出的稳定器插入该稳定器插入槽中。

    另一方面,在空腔的后端的外周边缘处通常形成倾斜的引导表面,以便将端子接头导入该空腔中。

    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1-332334中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有稳定器的端子接头地连接器的一个实例。

    如图21所示,当试图将端子接头3以不正确的姿态插入空腔2中时,稳定器4没有与稳定器插入槽5对齐,并将抵靠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表面1a,从而阻碍插入操作。不过,因为如前所述在空腔2后端的外周边缘处形成倾斜引导表面6,该稳定器4可能由于该表面6的倾斜而导入空腔2内。因此,端子接头3可能以不正确的姿态插入,同时咬入空腔2的顶壁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端子接头以不正确的姿态插入。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而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中,至少一个端子接头可沿插入方向至少部分插入在连接器壳体中的相应空腔内,通过相对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倾斜成一定角度,用于将端子接头导入空腔内的倾斜引导表面至少部分形成于空腔的插入侧端头的外周边缘部分处,且稳定器插入槽形成于空腔的内表面上,并有朝着插入侧的开口端,从端子接头上凸出的稳定器可至少部分插入该稳定器插入槽内;其中,在空腔的插入侧端头的外周边缘部分处提供有防护部分或表面,当端子接头以不正确的姿态插入时,稳定器能够基本与该防护部分或表面相抵,且该防护部分或表面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设置成小于倾斜引导表面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

    当端子接头在至少部分插入连接器壳体的空腔内时保持正确的插入姿态,它将由倾斜引导表面导入空腔中,且稳定器至少部分插入稳定器插入槽内。因此,端子接头能够平滑地插入空腔内。另一方面,当端子接头处于不正确的插入姿态时,稳定器将抵靠防护部分或表面,从而防止端子接头插入。这里,因为防护部分或表面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设置成小于倾斜引导表面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因此该稳定器更加不可能导入空腔中。因此,能够防止端子接头以不正确的姿态插入。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倾斜引导表面相对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倾斜成钝角。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优选实施例,提供有连接器,其中,端子接头可从后面插入在连接器壳体中的空腔内,通过相对于端子接头插入方向倾斜成钝角,用于将端子接头导入空腔内的倾斜引导表面形成于空腔后端的外周边缘处,稳定器插入槽形成于空腔的内表面上,并有开口后端,从端子接头上凸出的稳定器可插入该稳定器插入槽内;其中,在空腔后端的外周边缘部分处提供有防护表面,当端子接头以不正确的姿态插入时,稳定器能够基本与该防护表面相抵,且该防护表面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设置成小于倾斜引导表面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

    优选是,该防护部分布置成相对于稳定器插入槽点对称(或相对于端子接头插入相应空腔的插入轴线与稳定器插入槽对称)。

    还优选是,防护部分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为大约90°,这样,稳定器基本与连接器壳体的防护部分和/或插入侧端表面进行表面接触。

    还优选是,连接器壳体的防护部分和插入侧端表面基本连续,并彼此平齐。

    还优选是,防护部分布置成使它这样与稳定器接触,即当端子接头以不正确的方位插入时,将防止端子接头的锁定凸起与连接器壳体接触。

    最优选是,防护表面相对于连接器壳体的插入侧表面凹入。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将至少一个端子接头至少部分插入在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中的相应空腔内的方法,尤其是,根据本发明或本发明的实施例,将沿插入方向插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至少一个端子接头至少部分插入相应空腔内,同时通过相对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成一定倾斜角的倾斜引导表面将该端子接头导入该空腔中;

    其中,当端子接头基本定向成正确姿态时,从端子接头上凸出的稳定器至少部分插入稳定器插入槽中,该稳定器插入槽形成于空腔的内表面中,并有朝着插入侧开口的端头;

    同时,通过稳定器与防护部分相互作用,从而检测端子接头的不正确定向,该防护部分在空腔的插入侧端头的外周边缘部分处,并且它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设置成小于倾斜引导表面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端子接头通过相对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倾斜成钝角的倾斜引导表面来进行引导。

    优选是,防护部分布置成相对于稳定器插入槽点对称。

    最优选是,当端子接头以不正确的方位插入时,稳定器将以防止端子接头的锁定凸起与连接器壳体接触的方式与防护部分接触。

    通过阅读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可以更清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应当知道,尽管分别介绍了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阴壳体的正视图;

    图2是阴壳体的后视图;

    图3是阴壳体的局部剖透视图;

    图4是阴端子接头的正视图;

    图5是阴端子接头的底视图;

    图6是阴端子接头的左侧视图;

    图7是表示在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之前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A-A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沿图4中的线E-E的剖面);

    图8是表示在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之前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B-B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沿图4中的线F-F的剖面);

    图9是表示在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之前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C-C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右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在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之前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D-D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平面图);

    图11是表示处于正确插入姿态的阴端子接头与空腔之间的关系的后视图;

    图12是表示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内合适深度时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A-A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沿图4中的线E-E的剖面);

    图13是表示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内合适深度时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B-B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沿图4中的线F-F的剖面);

    图14是表示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内合适深度时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C-C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右侧视图);

    图15是表示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内合适深度时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D-D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平面图);

    图16是表示阴端子接头插入阴壳体内时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7是表示处于不正确姿态的阴端子接头与空腔之间的关系的后视图,该不正确姿态与正确的插入姿态上下颠倒;

    图18是表示稳定器抵靠防护表面时的状态的侧剖图(该阴壳体表示为沿图1中的线B-B的剖面,而阴端子接头表示为左侧视图);

    图19是本发明还一优选实施例的阴壳体的后视图;

    图20A和20B分别是图19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化形式的后视图和局部剖视图;以及

    图21是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阴壳体(连接器壳体)

    11    空腔

    20    稳定器插入槽或凹口

    22    倾斜引导表面或部分

    27    防护表面或部分

    30    阴端子接头(端子接头)

    47    稳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18介绍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表示了一个阴连接器,其中,一个或多个阴端子接头30至少部分插入或可插入阴连接器壳体10(下文简称为“阴壳体10”)。当至少部分容纳于阴壳体10中时,该阴端子接头30可与容纳于相匹配的阳壳体中的阳端子接头电连接(阳端子接头和阳壳体都未示出),该阳壳体将与该阴壳体10相连。在下面的说明中,阴端子接头30插入阴壳体10内以及从该阴壳体10内退出的方向分别称为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而关于垂直方向则参考图7。

    阴壳体10例如由树脂通过一对前后模具模制而成,该对前后模具基本沿前后方向或纵向方向(阴端子接头30插入和退出的方向)关闭和打开。在阴壳体10中,多个凹腔11沿宽度方向基本并排地布置成一级或多级,例如图1和7中所示为两级,阴端子接头30优选是可基本从后面沿插入方向ID至少部分插入该凹腔11中。插入该凹腔11中的阴端子接头30可通过从该凹腔11的底壁或侧壁12凸出的锁定部分13而弹性锁定,并能够通过阴壳体10的前壁14而支承在它的前部极限位置。阴壳体10的前壁14形成有凸片插入孔15,以便使相匹配的阳端子接头的凸片能够从前面至少部分插入到该凹腔11中,锥形或倾斜或收敛的引导表面16形成于该凸片插入孔15的前边缘处,优选是形成于基本整个周边上,这样,能够平滑引导凸片的插入。在阴壳体10的前壁14的、低于该凸片插入孔15的位置处(从凸片插入孔15沿锁定部分13的变形方向DD移动的位置处)形成有去模孔17,该去模孔17用于在模制该阴壳体10时除去用于形成锁定部分13的前模。在前壁14的各去模孔17上端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处,形成有向下凸出的基本三角形的凸出部分18,引导表面16也在该凸出部分18处连续形成。

    各空腔11的底壁12前部的大约1/4形成为降低或向下凸出,以便形成台阶或降低部分12a以及从形成的台阶或降低部分12a向前凸出的悬臂形锁定部分13。该锁定部分13整个向上向前倾斜,从而逐渐向上朝其前端凸出,即伸入空腔11,且当该锁定部分13伸入空腔11中的部分受到插入的阴端子接头30的挤压时,该锁定部分13可沿变形方向DD(方向DD与阴端子接头30的插入和退出方向IWD交叉)绕作为支承点的基座端(后端)向下或横向弹性变形。在该弹性变形过程中,锁定部分13退入变形允许空间内,该变形允许空间确定于底壁12的降低部分12a中。阴端子接头30的锁定凸起52可以进入在锁定部分13前面的空间内。底壁12的降低部分12a基本从下面对着锁定部分13,并通过在锁定部分13弹性变形超过它的弹性极限之前与锁定部分13的底表面啮合,从而防止该锁定部分13过度弹性变形。锁定部分13基本在整个宽度上由与前壁14相连的底壁12的降低部分12a覆盖,同时不会暴露在位于下面的空腔11中或暴露在阴壳体10下面的外部,从而能够进行保护。

    在空腔11的底壁12的、在锁定部分13后面的部分处形成有两槽,该槽有开口的后端,且形状与阴端子接头30相符,如图2和7所示。尤其是,在该底壁12的、沿宽度方向的基本中心处形成有凸起插入槽或凹口19,阴端子接头30的锁定凸起52和/或凸起49可沿该凸起插入槽或凹口19至少部分插入,在该凸起插入槽19的、在图2中的右边或侧面处形成有稳定器插入槽或凹口20,阴端子接头30的稳定器47可沿该稳定器插入槽或凹口20至少部分插入,且该稳定器插入槽或凹口20比凸起插入槽19更深。凸起插入槽19形成为基本与锁定部分13连续,如下面所述,而稳定器插入槽20的前端位置处于稍微在锁定部分13后面的位置。优选是,底壁12、凸起插入槽19和稳定器插入槽20沿宽度方向确定成台阶形状(见图2)。

    在空腔11的上表面(基本对着锁定部分13的表面)的前端处提供有突出或凸出部分21,该突出或凸出部分在整个宽度上逐渐向内(朝着锁定部分13)突出或凸出。插入该空腔11内的阴端子接头30的前端由该突出部分21推向锁定部分13,以便增大与锁定部分13的啮合深度。而且,空腔11的相对侧壁23向内凸出,这样,基本靠前的一半比基本靠后的一半更窄,如图10所示。

    下面将详细介绍锁定部分13的结构。如图3所示,锁定部分13形成为这样,即它的底表面为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优选是基本在整个长度上适当地向前向上倾斜,而它的上表面在锁定部分13的后部13b是与底表面类似的倾斜表面(稍微比底表面更陡),但是在该锁定部分13的前部13a为基本水平表面(或平行于端子接头30的插入和退出方向IWD的表面)。该锁定部分13的上表面在整个长度上在宽度方向的基本中心处通过凸起插入槽19而凹入,该凸起插入槽19从底壁12的后侧连续形成。在锁定部分13的后部13b处,凸起插入槽19整个向前逐渐变窄,并由底表面19a、一对基本沿垂直方向平直延伸的侧表面19b以及一对倾斜表面19c确定,该对倾斜表面19c使相对侧表面19b和底表面19a连接,并向内倾斜。在锁定部分13的前部13a处,凸起插入槽19优选是基本在整个宽度上有基本恒定宽度,并由弓形表面19d形成。锁定部分13的底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分形成弓形表面13c,该弓形表面13c在整个长度上适当地比凸起插入槽19的弓形表面19d弯曲更大。在底壁12的底部12a处形成类似的弓形表面12b。

    锁定部分13的宽度基本等于空腔11的宽度(稍微小于该空腔11的宽度),并在锁定部分13的整个长度上恒定。锁定部分13的去模孔17形成于阴壳体10的前壁14中,并比空腔11的宽度更宽。因此,特定宽度的凹槽17a形成于空腔11的相对侧壁23中,并基本对着锁定部分13的相对侧。用于模制锁定部分13的模具的厚度能够做得更大,差不多与这些凹槽17a的宽度相同,因此,能够保证模具的所需强度。反过来,锁定部分13的宽度增加,以增强它的强度。

    可通过夹具(未示出)操纵以迫使锁定部分13弹性变形的一对可操纵凹口24形成为向前开口,且该可操纵凹口24的底部在锁定部分13的前端的相对侧的大约3/5总高度处。该可操纵凹口24布置成即使在阴端子接头30由锁定部分13锁定时也向前暴露在外面(见图16),并能够通过从前面穿过去模孔17插入的脱开夹具而被向下压或沿变形方向DD压迫。当横向看该锁定部分13时,各可操纵凹口24形成为基本三角形,它的上表面基本水平,而底表面向上向后倾斜。

    向前凸出的凸出部分25形成于整个宽度上,且该凸出部分25的上部在锁定部分13的前端的大约2/3总高度处。通过使锁定部分13与阴端子接头30啮合,该凸出部分25能够进入锁定部分52并与该锁定部分52相互作用。该凸出部分25的底部25a形成为使它的凸出长度朝着上端逐渐增加,而该凸出部分的上部25b(在可操纵凹口24的上面的位置)形成为有恒定的凸出长度。换句话说,凸出部分25的底部25a的前端表面为向前向上倾斜的斜表面,而上部25b的前端表面为基本垂直的表面。

    如图2和9所示,在空腔11的前端位置的拐角部分处向内凸出有支承凸起26,该支承凸起26可装入在阴端子接头30中的配合槽53内,以便防止阴端子接头30垂直倾斜。该支承凸起26基本为块状,且它的强度通过与图2中阴壳体10的前壁14(空腔11的前表面)以及空腔11的左侧壁23(图2中空腔11的内部右表面)连接而增强。该支承凸起26相对于锁定部分13处在空腔11的向上或向内(锁定部分13的变形方向DD)偏移的位置,该锁定部分13的底表面对着去模孔17。

    例如通过对压印或切成特定(预定或可预定)形状的金属材料进行压花、折叠和/或弯曲,阴端子接头30形成合适形状。如图5和7所示,该阴端子接头30大致构成为这样,即基本成前后端开口的盒子形状的主体部分31与将卷曲或弯曲或折叠以便和导线W端头连接的筒部分32彼此连接。该筒部分32包括前后两对卷曲件32a、32b,其中,前面一对卷曲件32a卷曲成与导线W的芯线Wa连接,而后面一对卷曲件32b卷曲或弯曲或折叠成与导线W的绝缘部分Wb连接。

    主体部分31包括:顶壁33,该顶壁33基本沿前后方向或纵向延伸;一对侧壁34、35,该对侧壁34、35从顶壁33的相对侧边缘向下延伸;底壁36,该底壁36从图4的左侧壁34的凸出端伸出,并对着顶壁33;以及外壁37,该外壁37从图4的右侧壁35的凸出端伸出,并至少部分位于底壁36的下面或外部。

    与其它壁34、35、36和37的前端相比,顶壁33的前端位于缩回的位置,弹性接触件38从该前端伸出,如图7所示。通过使从顶壁33的前端向前伸出的舌形件进行折叠,该弹性接触件38形成为基本对着顶壁33和底壁36,并仅在一端处支承,且整体为基本三角形形状。该弹性接触件38是这样,即在基本U形的折叠部分或前部之后提供有向前倾斜的部分和向后倾斜的部分,它们一个接一个,且将从向前倾斜的部分朝着向后倾斜的部分伸出的区域压印成朝着底壁36凸出,从而形成凸出部分39,该凸出部分39基本成前后方向或纵向方向狭窄的椭圆形形状。该凸出部分39的顶点起到接触部分40的作用,该接触部分40能够与相匹配的阳端子接头的凸片接触。当该接触部分40由阳端子接头的凸片压住时,该弹性接触件38通过以折叠部分作为弹性变形的支承点而弹性变形成靠近顶壁33。在弹性变形的过程中,弹性接触件38的底端能够与顶壁33的内表面接触,其中,在整个特定(预定或可预定)长度上形成有凹口41,用于使弹性接触件38的可弹性变形程度增大,并防止变形的弹性接触件38沿宽度方向移动。

    顶壁33在基本对着接触部分40的位置处进行压印,以便朝着接触部分40凸出,从而形成防止过度变形的凸起42。通过使弹性接触件38与防止过度变形的凸起42啮合,可以防止该弹性接触件38的、超过它的弹性极限的过度弹性变形。而且,接受部分43在底壁36的、对着凸出部分39和锁定凸起52的部分处向内凸出(朝着弹性接触件38)。阳端子接头的凸片能够通过在该接受部分43和弹性接触件38之间进行挤压或定位而保持。

    如图5和7所示,外壁37通过切口部分44而分成前部37a和后部37b,该切口部分44优选是基本在整个宽度上形成于外壁的纵向中间部分处。当阴端子接头30插入空腔11中时,锁定部分13能够在整个长度上进入该切口部分44,并能够与切口部分44的前部切口端表面44a啮合。切口部分44的前部切口端表面44a是起到能够与锁定部分13啮合的锁定表面的作用的表面,它在整个区域向上朝着后面倾斜。该切口部分44的长度稍微短于外壁37的长度的一半,并在图5中的上侧延伸到侧壁35的底端。从底壁36的凸出端伸出的突出件45与该侧壁35的底端表面(切口部分44在该侧的切口端表面)接触,以便使底壁36保持为基本水平。在包括接受部分43的底壁36的前半部分处,凹口形成为在除了突出件45与侧壁35接触的部分之外的全部区域都稍微低于该底壁的后半部分,从而增加了与锁定部分13啮合的深度。外壁37的前部37a沿前后方向或纵向方向稍微短于该后部37b。

    如图5和6所示,在外壁37的后部37b的凸出端处以一个接一个的方式提供有后部保持件46和稳定器47,该后部保持件46朝着顶壁33(向内方向)弯曲,该稳定器47沿相对方向(向外方向)弯曲。后部保持件46通过装入形成于图6中所示侧壁34的后部保持槽48内而保持该后部37b,同时防止该后部37松弛和前后运动(或沿端子接头30的纵向方向运动)。稳定器47可以通过沿空腔11的稳定器插入槽20插入而引导阴端子接头30的插入。后部保持件46的前端和后部37b的前端基本彼此对齐,而该稳定器47的后端和后部37b的后端基本彼此对齐。后部37b的后端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分压印成向外凸出,从而形成长度基本等于稳定器47的长度的凸起49。当阴端子接头30插入该空腔11中时,该凸起49能够与空腔11的底表面(凸起插入槽19的上表面)接触。应当注意,稳定器47凸出的距离大于凸起49。

    在外壁37的前部37a的凸出端提供有朝着顶壁33弯曲的前部保持件50。该前部保持件50通过装入形成于图6中所示的侧壁34中的前部保持槽51内而保持该前部37a,同时防止该前部37a松弛和前后或纵向运动。该前部保持件50比外壁37的前部37a更向后凸出。切口部分44伸入前部保持件50的基座端,且该切口部分44的切口端表面44a向上朝着后面倾斜,如前面所述。锁定部分13的侧端可与该切口端表面44a啮合。

    在外壁37的前部37a的后端(切口部分44的前部切口端)的基本宽度方向中心处(准确地说,从中心稍微偏向图4的左侧的位置处)压印成向外凸出,从而形成可与锁定部分13啮合的锁定凸起52。如图5至6所示,该锁定凸起52基本形成为有在前端的顶点的棱锥形,并向后开口。该锁定凸起52是这样,即棱锥部分52a和管状部分52b以一个接一个的方式连接,该棱锥部分52a由三个或更多倾斜表面形成,而基本矩形或平行六面体形的管状部分52b有基本恒定的宽度和高度,并由三个或更多侧表面形成。锁定凸起52的棱锥部分52a逐渐变细,并优选是在其前端稍微进行圆角,这样,在将阴端子接头30插入空腔11中的过程中,锁定凸起52能够沿凸起插入槽19光滑插入。锁定凸起52的矩形管状部分52b形成为向后外伸或凸出,或基本沿切口部分44的前部切口端表面44a的倾斜角进行底切,并且比外壁37的前部37a向后或朝着切口部分44凸出更多。

    该锁定凸起52凸出到基本与凸起49的高度相同,并与该凸起49类似,可至少部分插入空腔11的凸起插入槽19中。锁定凸起52的矩形管状部分52b的向外凸出端设置成到达锁定部分13的、位于凸出部分25下面的部分处,从而保证与锁定部分13的啮合足够深。锁定凸起52的后端表面或后端52c起到可与锁定部分13啮合的锁定表面的作用,它由切口部分44的前部切口端表面44a形成,并向内或向上朝着后面倾斜。在锁定凸起52相对侧的外壁37前部37a的部分的后端表面也由向内或向上朝着后面倾斜的切口部分44的前端切口端表面44a形成,并可与锁定部分13啮合,如图8所示。

    在图4的外壁37的前部37a和右侧壁35之间的拐角处(相对于高度方向位于有弹性接触件38的顶壁33的相对侧且相对于宽度方向位于前部保持件50的相对侧的拐角),配合槽53形成为向前开口。当阴端子接头30至少部分插入空腔11中时,在空腔11前端位置处的支承凸起26能够与该配合槽53啮合。因此,阴端子接头30支承成不会松弛和沿垂直方向(与阴端子接头30的插入和退出方向IWD相交的方向,锁定部分13的变形方向)运动。

    如图2和8所示,在空腔11的后端的外周边缘处,除了它的一部分外形成有倾斜或楔形或收敛的引导表面或部分22,用于将阴端子接头30导入该空腔11中。该倾斜引导表面22形成为使它相对于阴端子接头30插入空腔11内的插入方向ID的角度α优选为90°或更大,即为钝角。防护表面27(优选是防护部分)形成于图2的空腔11的后端的外周边缘处,优选是在外周边缘的左上拐角处,或者在该空腔11的后端的边缘部分处,优选是在没有形成倾斜引导表面22的位置处,当试图在阴端子接头30处于不正确姿态下将该阴端子接头30至少部分插入空腔11中时,该防护表面27能够基本与稳定器37相抵,或者能够与该稳定器37相互作用,该不正确姿态是旋转改变正确姿态时的姿态(优选是反转或上下颠倒)。换句话说,优选是,该防护表面27代替了形成于空腔11的后端的外周边缘或边缘部分处的倾斜引导表面22的一部分。优选是,该防护表面27是基本与阴壳体10的后端表面10a(优选是插入侧表面)连续的表面,还优选是沿垂直方向的、基本直的表面,即沿基本垂直于阴端子接头30插入空腔11中的插入方向ID的方向的表面。特别是,防护表面27相对于阴端子接头30插入空腔11中的插入方向ID的角度β优选为大约90°。因此,防护表面27相对于插入方向ID的角度β小于倾斜引导表面22相对于插入方向ID的角度α。该防护表面27相对于图2中的空腔11的右下拐角的稳定器插入侧20点对称(对角位置)。换句话说,防护表面27布置处在相对于端子接头30插入相应空腔11中的插入轴线A基本对称的位置处。

    下面将介绍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功能。如图7至10所示,在阴端子接头30的筒部分32卷曲或弯曲或折叠成与导线W连接之后,阴端子接头30优选是从后面沿插入方向ID插入空腔11内。这时,当阴端子接头30以稳定器47朝下且基本与稳定器插入槽20对齐的基本正确姿态而至少部分插入空腔11时,如图11所示,阴端子接头30由倾斜引导表面22导入空腔11中。锁定凸起52首先至少部分引入凸起插入槽19中,然后凸起49和稳定器47分别至少部分引入凸起插入槽19和稳定器插入槽20中,从而使阴端子接头30能够平滑插入,同时防止沿垂直和横向方向(即角度不同与0°或180°的方向,优选是基本垂直于插入方向ID的方向)的振动。当阴端子接头30插入特定深度时,锁定部分13由锁定凸起52向下压,从而弹性变形。这时,当锁定凸起52挤压前部13a时,锁定部分13沿变形方向DD弹性变形达到最大程度。在该过程中,锁定凸起52能够沿凸起插入槽19平稳插入,并通过形成为在前端有顶点的基本棱锥形状而平稳挤压锁定部分13。

    当阴端子接头30基本插入到空腔11内的合适深度时,锁定凸起52越过锁定部分13,锁定部分13弹性恢复,从而在进入切口部分44的同时弹性锁定该阴端子接头30,如图12至15所示。这时,沿切口端表面44a的倾斜度凸出的、锁定部分13的凸出部分25能够进入锁定凸起52的内部。因为在该过程中,主体部分31的前端由于被空腔11顶表面上的突出部分21向下推而运动成接近锁定部分13,因此该锁定部分13与阴端子接头30的啮合深度增加。而且,这时通过支承凸起26与配合槽53的啮合而防止阴端子接头30垂直倾斜,如图14所示。锁定凸起52位于沿宽度方向离开锁定部分的两个可操纵凹口24的位置处,并通过该可操纵凹口24和去模孔17而向前暴露在外面,如图16所示。

    这里,切口部分44的前部切口端表面44a作为可与锁定部分13啮合的锁定表面,形成为延伸到外壁37的前部37a,该外壁37的前部37a包括锁定凸起52和前部保持件50,即形成为基本在阴端子接头30的整个宽度区域,如图12至15所示。因此,阴端子接头30保持有很强的锁定力,从而不会从凹腔11中脱出。而且,因为切口部分44的前部切口端表面44a向上朝着后面倾斜,锁定力甚至更强。

    当插入空腔11中时,该阴端子接头30可能保持为不正确的姿态,该不正确的姿态是绕阴端子接头30的纵向方向旋转离开正确位置时的姿态,例如与正确插入姿态上下颠倒的姿态。这时,如图17所示,锁定凸起52和稳定器47朝上,凸起插入槽19和稳定器插入槽并不与它们对齐。因此,当试图插入端子接头30时,锁定凸起52首先抵靠倾斜引导表面22的上部。不过,该倾斜引导表面22相对于插入方向ID倾斜成钝角,且锁定凸起52有基本棱锥形形状,即朝着前端逐渐变细,如前所述。因此,锁定凸起52可能通过插入力而撞击和咬入空腔11的上部边缘部分中,从而允许插入。这时,当阴端子接头30插入空腔11内的特定(预定或可预定)深度,同时使锁定凸起咬入空腔11的上部边缘部分中时,稳定器47的前端表面基本与阴端子接头10的后端表面10a以及防护表面27接触,如图18所示,从而防止进一步插入。这时,稳定器47沿宽度方向(基本垂直于插入方向ID的方向)离开倾斜引导表面22(见图17)。特别是,防护表面27优选是沿插入方向ID布置在使锁定凸起52不能咬入连接器壳体10中的位置处。

    因为防护表面27相对于阴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的角度β设置成小于倾斜引导表面22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α,因此,与没有防护表面的现有技术连接器(见图19)相比,稳定器47更不可能导入空腔11中。而且,因为防护部分27的角度β优选是大约90°,稳定器47将基本与防护表面和阴壳体10的底端表面10a进行面接触。因此,与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相比,稳定器47的接触区域增加了防护表面27的高度H,因此,稳定器47不会咬入空腔11的外周边缘中。这样,能够确实防止阴端子接头30以不正确的姿态插入。因为根据阴端子接头30的不可能插入可以检测阴端子接头30的不正确姿态,因此可以将阴端子接头30从空腔11中拉出,并在基本置于正确插入姿态后再次插入。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当阴端子接头30以不正确姿态插入时将与稳定器47相抵的防护表面27相对于阴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的角度β设置成小于倾斜引导表面22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α,因此,稳定器47更加不可能导入空腔11。因此,能够确实防止该阴端子接头30以不正确姿态插入。

    因此,为防止端子接头以不正确姿态插入,一个或多个阴端子接头30优选是可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在阴壳体10中的相应空腔11中。用于将阴端子接头30导入空腔11中的倾斜引导表面22通过相对于阴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倾斜成钝角而形成于各空腔11的后端的外周边缘或边缘部分处。稳定器插入槽或凹口20可在空腔11的底表面中形成为有开口的后端(开口侧端),从阴端子接头30上凸出的稳定器47可至少部分插入该稳定器插入槽或凹口20中。在空腔11的后端的外周边缘处提供有防护表面27,当阴端子接头30以不正确姿态(例如沿端子接头30的纵向轴线旋转离开正确姿态时的姿态)插入时,稳定器47能够基本与该防护表面27相抵(或该稳定器47能够与该防护表面27相互作用)。防护表面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β设置成小于倾斜引导表面22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α。

    下面将参考图19介绍本发明的还一优选实施例。该实施例类似于前述实施例,除了防护表面27A的形状和比例。因此,与前述实施例相似或相同的特征将不再重复说明,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

    本发明的防护表面27A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0的后端或后端表面10a成阶梯状向内(或沿插入方向ID)凹入,从而代替该区域的引导表面22。该防护表面27A布置成使相对于端子接头30插入空腔11中的插入方向ID的角度小于倾斜表面22的倾斜角度,且优选是基本垂直于插入方向ID。防护表面27A沿连接器壳体10的径向方向的延伸(或沿离开插入空腔11内的端子接头的插入轴线的方向)基本与引导表面22的延伸相同。换句话说,该防护表面27A通过使引导表面22的、与稳定器插入槽20点对称的部分凹入形成台阶而形成。

    由图20可以看见前述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变化形式。在该实施例中,防护表面27A也从连接器壳体10的后端表面10a成阶梯状向后或向内凹入(由图20(A)可见)。它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与引导表面22相比,防护表面27A沿连接器壳体10的径向方向向外(或沿离开插入空腔11内的端子接头的插入轴线A的方向)凸出。换句话说,通过使引导表面22的、与稳定器插入槽20点对称的部分凹入或切除,另外还使连接器壳体10的后端表面10a凹入或切除,以便在其中形成台阶,从而形成防护表面27A。防护表面27相对于阴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的角度β设置成小于倾斜引导表面22相对于插入方向的角度α,因此,与没有防护表面的现有技术连接器相比,稳定器47更不可能被导入空腔11中。而且,防护部分27相对于阴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的角度β优选是大约90°。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和所示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含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除了下面的实施例,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各种变化。

    (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防护表面相对于阴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的角度为大约90°,但是它也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90°,只要该角度小于倾斜引导表面相对于退出方向WD的角度。尤其是,当防护表面相对于阴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的角度设置成小于90°,即设置成锐角时,该稳定器可以导向空腔的外部。因此,能够更确实地防止该阴端子接头以不正确姿态插入。

    (2)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防护表面是基本与阴壳体的后端表面连续的表面,但是它也可以形成于比阴壳体的后端表面更靠前的位置处,例如,通过在空腔的后端的外周边缘处形成有凹口(见图10和20),且该凹口的高度优选是可以设置成与稳定器的凸出距离相符。本发明也包含这样的实施例。

    (3)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稳定器的高度大于倾斜引导表面和防护表面的高度,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这些高度的关系可以相反,或者这些高度都相等。

    (4)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稳定器在主体部分的后端部分处,但是它也可以在任意合适位置。

    (5)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表示了有阴端子接头的阴连接器,但是本发明同样也可用于具有阳端子接头的阳连接器,该阳端子接头有可与阴端子接头相连的凸片。

连接器以及将端子接头插入该连接器中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连接器以及将端子接头插入该连接器中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连接器以及将端子接头插入该连接器中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接器以及将端子接头插入该连接器中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接器以及将端子接头插入该连接器中的方法.pdf(3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能够防止端子接头以不正确姿态插入。其中,阴端子接头(30)可从后面插入在阴壳体(10)中的空腔(11)内。通过相对于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倾斜成钝角,用于将端子接头(30)导入空腔(11)内的倾斜引导表面(22)形成于各空腔(11)后端的外周边缘部分处。稳定器插入槽(20)形成于空腔(11)的底表面上,并有朝后端的开口端,从端子接头(30)上凸出的稳定器(47)可插入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