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指一种用以电性连接晶片模组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平面栅格阵列连接器一般与按压式晶片模组一起使用,且该连接器与晶片模组之间是以压力方式实现二者导电部位的接触,并达成两者之间稳定的电讯传输。
传统的平面栅格阵列连接器包括与电路板连接的绝缘本体及以按压方式固定平面栅格阵列晶片模组于电连接器上的盖体,且基体与盖体之间设有一压固装置以确保二者间的固持力,从而保证平面栅格阵列晶片模组与基体之间稳定的电性连接。
图1及图2所示是一种现有的平面栅格阵列连接器5,其包括基体51及一端枢接于基体51上地盖体52,于基体51和盖体52之间设有一扣压装置53,该扣压装置53包括按压杆531及自按压杆531一端延伸并位于基体52一侧的驱动杆532,该驱动杆532可在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间变化,盖体52上设有一与按压杆531配合的扣勾521。当平面栅格阵列晶片模组装设于该电连接器5后,闭合盖体52并拨动驱动杆532使扣压装置53的按压杆53 1按压于盖体52的扣勾521上,以确保平面栅格阵列晶片模组与该连接器5之间的固持力,而保证二者间的稳定电性连接。
但是,扣压装置53的驱动杆532位于基体52一侧,驱动杆532在水平位置时,其会凸出于基体51一定长度,占用水平方向较大空间,操作到竖直位置时亦占用较大竖直方向空间,因此驱动杆532位置变化时,因操作空间过大,可能与电路板上其它组件相干涉,不利于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据较少操作空间并可提供较佳固持力的电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基体、设于基体一端的驱动装置及可动枢接于基体的另一端的盖体,其中驱动装置设有一个可动的驱动轮,驱动轮面向盖体一侧设有一个槽道,该槽道为逐渐向驱动轮的旋转中心靠近的螺旋状槽道,也可为内侧壁与驱动轮旋转中心等距离的半圆形槽道,盖体包括一个框架及自框架一端向驱动轮方向延伸而出的延伸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驱动轮及驱动杆位于基体上,其在操作过程中占用较小基体以外的空间,且驱动轮的槽道与盖体延伸杆相配合,而可防止盖体弹开并提供晶片模组与电连接器组件间较佳的固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组件处于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盖体处于开启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盖体处于开启状态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盖体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盖体闭合且尚未与基体夹紧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基体与盖体夹紧后的立体图。
图8、图9及图10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延伸杆旋入槽道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图11、图12图及1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另一实施方式中延伸杆旋入槽道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及图4,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是以表面按压形式电性连接平面栅格阵列晶片模组4与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基体2、装设于基体2一端的驱动装置及可动枢接于基体2另一端并可于开启与闭合位置间转动的盖体3。
基体2设有一承载平面栅格阵列晶片模组4的承载部20,该承载部20的一侧边缘设有可与盖体3旋转连接的枢接装置22,基体2与该枢接装置22相对的另一侧延伸形成延伸部24,且延伸部24上架设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两相距一定距离的支撑架241,及于该两个支撑架241之间装设一个具通孔(未图示)的驱动轮240,该驱动轮240是通过一个旋转轴243穿设于两支撑架241及驱动轮240,而将驱动轮240可动安装于两个支撑架241之间,且驱动轮240面向盖体3的一侧开设有一个槽道2401,该槽道2401为螺旋状,其在驱动轮240旋转方向上向旋转轴243逐渐靠近,且该槽道2401有一个可旋出驱动轮240的开口2402。
旋转轴243相对槽道2401的另一端套设有一个驱动杆242,该驱动杆242可带动驱动轮240绕其旋转中心旋转,且其末端凸出设置有卡扣部2421。延伸部24于驱动轮240旋转中心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扣卡244与第二扣卡245,且该第一扣卡244及第二扣卡245与驱动轮240旋转中心之间距与驱动杆242的长度大致相等。
请结合参阅图5,盖体3通过一端对称设置的两铰接孔30与基体2的枢接装置22相铰接,该盖体3包括压固平面栅格阵列晶片模组4的框架31及自框架31远离铰接孔30一端向驱动轮240方向延伸出的弧形状延伸杆32,其中框架31为一中空的四方形结构,其设有若干压固平面栅格阵列晶片模组4的压固片310,该压固片310向基体2方向弯折延伸。
请参阅图6及图7,盖体3处于开启位置时,驱动杆242卡扣于第一扣卡244上。当平面栅格阵列晶片模组4装设于基体2的承载部20后,旋转盖体3使框架31大致贴近于基体2,此时盖体3的延伸杆32正对基体2驱动轮240的开口2402,而压固片310与平面栅格阵列晶片模组4无应力接触。然后旋转驱动杆242,即驱动杆242脱离第一扣卡244而向驱动轮240旋转中心另一侧的第二扣卡245旋转的过程中,通过驱动轮240的螺旋状槽道2401的内侧壁挤压延伸杆32,而使延伸杆32逐渐靠近驱动轴243,直至驱动杆242卡扣于第二扣卡245,此时框架31的压固片310紧压于平面栅格阵列晶片模组4上,以提供稳固连接所必须的固持力。延伸杆32在槽道2401内的运动过程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
此外,驱动轮240之槽道也可为半圆形,该半圆形槽道2401’的内侧壁与驱动轮240旋转中心间距相等,组配时先将框体31无应力贴靠于平面栅格晶片模组4上,此时延伸杆32对正于槽道2401’之开口2402’,然后施加一外力使框体31之压固片310抵靠于平面栅格晶片模组4,同时旋转驱动轮240,使槽道2401’之内侧壁紧贴于框体31之延伸杆32,以确保盖体3紧压于基体2之平面栅格晶片摸组4上。延伸杆32在槽道2401’内的运动过程如图11、图12及图13所示。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因该驱动轮240及驱动杆242位于基体2上,其在操作过程中占用较小基体2以外的空间,且因为驱动轮240的槽道2401与盖体3的延伸杆32配合,使延伸杆32一端容置于槽道2401中,而能防止盖体3因不当外力而弹开,进而提供平面栅格阵列晶片模组4于电连接器组件1上的较佳固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