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147993.X
2008.12.24
CN101475059A
2009.07.08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4C 39/00申请公布日:200907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4C 39/00申请日:20081224|||公开
B64C39/00; H02N15/00
B64C39/00
李 兵
642369四川省安岳县华严镇幸福村六组
一种能够对付人类进入宇宙难的超光速飞行器。所属技术领域是,用大圆圈套小圆对分成瓣,中心处设计“磁爆炸”光子喷流加速,旋与转双速双面运动,与内外磁悬浮作用,能根据电脑指令超光速飞行。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如何解决无重量问题,如何解决超光速问题,如何解决人类居住问题,达到电脑“能级”调控“跃迁”掌握。超光速飞行器的主要用途是,实现宇宙化“亮体”自然高速效果。
1、 一种超光速飞行器,人类社会是未知的陌生的技术,它由理论、公式和定律设计的多个系统组成,电脑控制无重量旋转、超光速喷流、宇宙去生存和操纵电脑的顺序电连接,其特征是:无重量旋转是利用磁悬浮技术实现,九维设计“腾空”旋转,大质量“球状”物挣脱地球的束缚进入大气层;超光速喷流是,上与下二半圆高速“旋动”的界面处,设计磁立方与外圆圈极速“转动”连接,磁爆炸多层次往复高磁压能级变更跃迁,激发逸出“光子”喷流而亮体;宇宙去生活;操纵电脑的,实现我掌握我控制,得心应手也。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光速飞行器,其特征是:旋与转两物体之间的受激辐射和喷流加速总是产生光速载体,活性光物质所处的能级,在外因致密高磁压条件下跃迁,它沿一条光速通道前进,超光速的快慢与活性物质所处的能级和跃迁直接关联,写成公式:超光速=能级×跃迁。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光速飞行器,其特征是:宇宙物质的这种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或在轨匀速状态的性质叫做活性,也叫做活性定律。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光速飞行器,其特征是:宇宙中任何两个只要有公转与自转的物质体都是活性的,活性量的大小跟它们的受激辐射效率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成反比,并与自身的喷流加速推重比常量有关,这是活性量公式。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光速飞行器,其特征是:宇宙里的多维旋与转总是圆面截平面,它们在一个膨胀腔内相互间悬浮,且作用在自身运动的磁弦弧线上,这就是宇宙磁悬浮定律。
超光速飞行器 所属技术领域 一种超光速飞行器,人类社会是未知的陌生的技术,它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电脑控制无重量旋转、超光速喷流、宇宙去居住和操纵电脑的顺序控制程序,是专门对付人类进入宇宙难而设计的。超光速飞行器,它能实现我们去宇宙。 背景技术 当今人类(科研方面的)背景资料,被(太阳内部肯定是核聚变)现在的理论所迷住,且在绞尽脑汁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认为(太阳总有一天要烧完)地球不知何去何从?大家(一起观看宇宙)痛哭只有死在地球上了。 “核技术发挥了人类前所未有的作用,当今现代版(亚里士多德)理论,我们大家认同,给太阳套个(禁锢圈)核聚变是在恰当不过的了。” 当今人类(顶级人物预测未来的)背景资料,因为光速30万公里/秒,更莫说超光速3亿公里/秒了,爱因斯坦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他曾经预言过(人类未来的)飞行器,是不可能达到光速的,从他警示语言出来之后,便没有科学家问鼎光速,都被爱因斯坦的话所禁锢了。 “研究超光速飞行器”是一片空白。 当今人类开始运用磁悬浮技术背景资料,中国的上海就有磁悬浮列车在运行,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开端,要实现超光速飞行,要走的第一步就是如何在地球上实现无重量设计,能将极其庞大的物质“自然”升入外层空间。 “在地球上解决无重量问题。” 当今人类已经知道并且有所了解,“宇宙磁爆炸”影响通讯背景资料,中国科学家头脑里也有这个信息元素,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论)开端,要实现超光速飞行,要走的第二步就是如何在地球上“模拟太阳核磁爆作用”技术——辐射光子。 “在宇宙里旋与转实现光子球作用,星际间解决光速问题。”也可以设计类似“风洞”那样的装置演示超光速。 当今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球背景资料有认识、有研究、有成果并且愈来愈精益求精“很好”,要实现超光速飞行,要走的第三步就是如何在地球上再设计(四个)小地球来,即模拟我们能长期居住的地球,分别置于超光速飞行器里。 “在地球上构造小地球责任重大。” 当今人类电脑技术日新月异背景资料,运用电脑人类实现了质的飞跃,实现我使用我控制,这是一个很好的(微秒级)时间压缩技术,超光速飞行器,必须内置多台巨型电脑,互相联网,共享“内部”信息,实现我们去宇宙轻松自如,自己把握“时间”是关键。 “1秒钟分为1亿个等份”是超光速飞行器要的时间坐标参数。 发明内容 为了打破科学家的预言,“人类未来的飞行器是不可能达到光速的”和人类不能都呆在地球上生活,是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以及人类认识的不足,本发明创造提供的超光速飞行器,它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公式以及宇宙定律,该超光速飞行器不仅能实现“光速梦”,而且还能方便地“来去自由”于宇宙里,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人类从月球开始占据宇宙。 本发明创造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外圆圈旋转中,电脑探测系统、空气吸入系统和磁悬浮无重量系统,三者共同发挥作用,中心设置一个“模似太阳核磁爆作用”宇宙喷流,使外圆圈成为一个亮体“光子”喷射圆运动,犹如太阳表面。在巨大的磁场力作用下超光速运动。 内圆分为上与下二瓣,互相对面旋转,磁悬浮作用,二临界面之中心处是产生超光速飞行的核心装置,人类模似的四个小地球,它们在各自位置“腾空”着,慢悠悠的旋转,处于(二半圆四小瓣)比较安静的地方,供电系统采用四台核反应堆发电。 在大气层里,当外圆圈旋转时,从地球上吸入自然界空气,吹入“小地球”大气层,通过电能作用,模似太阳照射天空云层,进行一年四季之变更,刮风下雨我控制我掌握。 在星际空间里,空气通道成了“高能量光子定向通道”喷射而出,犹如太阳表面那样,一堆一堆的,明与暗分明,朝一个弧线方向前进。但要保留四个出孔,供人类走出超光速飞行器使用。这里要用到“国际空间站”对接技术,即外圆与内圆速度必须一致,才能实现对接出舱。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设计的三个旋转圆中解决三个问题,即无重量问题,超光速问题和人类定居问题,一看便懂,粗浅理论条理简单,三个主要部件里想办法,实现“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图1是小圆直径处切开,间隙处由大圆内撑的二只“手臂”隔开示意图。 图2是内圆的大致结构图。 图3是地面电子地磅解决“无重量问题”显示图。 图4是超光速飞行器的着陆系统图。 图5是超光速飞行器解决“超光速问题”原理图。 图6是超光速飞行器前进模似图。 图7是解决“人类居住问题”构思图。 图8是超光速飞行器的大致结构图。 图9是超光速飞行器的受力分析图。 图10是二个超光速飞行器相互间缠绕飞行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分为三个大问题,即如何解决无重量问题,如何解决超光速问题和如何解决人类居住问题。前序部分由理论、定律和公式三个主体构成,这是构思与设计超光速飞行器的基石。 与申请文件相关连的理论是,地球是个磁场体,它受太阳截面激发产生辐射效率公转,由自身的地磁场喷流加速推重比自转,两者关联作用决定地球速度。 “地球的速度分为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这是关于地球的理论。这是可以画出来的地球三维图。 地球的环境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地形地貌和矿藏构造等。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也象月牙形一样悬在空中,有圆缺的变化,不过,体积有4个月球那么大,亮度是月亮的80倍。 “这是(当今科学家认为)地球大气层反射太阳的缘故≠这是(本说明书认为)地球受激辐射效率大于月球的缘故。”这是现在的科学家和以后出生的科学家要长期研究的问题之理论。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学理论:空中传播的光子也是一份一份的传递。光子叠加越快,光速度就越快,光的高度就越明亮,所以,光亮与光速成正比。 一切能在轨道上运动的星球或星系以及星系团等星际物质,它们总是受到(多维)截面中心激发公转或自身喷流加速自转。受激辐射和自身喷流是决定宇宙活体物质存在的根本原因,直到成为死体陨石迫使它改变轨道沦为游荡坠体为止。 1、“宇宙物质的这种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或在轨匀速状态的性质叫做活性,也叫做活性定律。” 当某个星球或星系只有受激发辐射的时候,它们组成的系统就只会向着中心截面公转,这是因为它或它们已经开始依附前进,一半是自身暗前进,当今人类称之为黑洞或暗物质;一半是自身被压缩了的缘故核物质反应,当今人类称之为超重量之迷,因为中心射来的粒子的速度太快,结果暗物质(指自身不能喷流加速的)不像平常受到攻击后那样发生碎裂,而是被压缩了。 任何星球或星系当有活性的时候,它们或它们既有能力公转,也有能力自转,朝气蓬勃“光亮”一身。这是因为受激发辐射产生“喷流”(外逸)现象,形式磁场,产生星球间的磁悬浮,“这个磁悬很难理解,也是很难画的!”它们之间连通了“物质和能量”要走的高速(路),传递着活体之间的相关“信息”。 “星球”个体或星系群,不是内部核聚变总有一天要烧完来维持光和热或运动状态,而是相互之间的内因与外因的基本关联。 2、宇宙中任何两个只要有公转与自转的物质体都是活性的,活性量的大小跟它们的受激辐射效率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成反比,并与其自身的喷流加速推重比常量有关,这是活性量公式。 活性随常量改变,辐射效率也随常量改变。某一时刻,喷流加速推重比常量停止作用,自转速度随即消失,物质由于具有惯性,将保持该时刻的公转状态。 现代技术探测发现: 恒星或星系乃至星系团都喜欢“群居”,有许多是“成双成对”地紧密靠在一起的,按照一定规律互相绕转着,您不觉得其中有未解之迷吗? 3、地球磁层只在距地心7-8千米范围;木星的磁层比地球的磁层要大100倍,可直接达到700万千米之处,木星磁场强度为地磁场的10倍,磁极方向和地球相反。木星在群星中显得很亮,说明受激辐射与喷流加速相遇的几率在太阳系最大。 以太阳系为例: 水星与金星必须是相对的,才能达到行星之间的磁量平衡。水星显负,金星显正,正磁量比负磁量明亮多了,金星比水星亮。 再说地球与月球。月球显负,地球显正,地月系统组成太阳系第一个行星能级与跃迁。月球不是地球的卫星,而是与地球相互交替着绕“地月轴”垂面运动的。地球比月球亮。以此类推其它行星能级与跃迁...“垂面运动”...太阳系目前发现八个能级(n2)。 我们把太阳系整体平面竖起来,也把其它恒星所带的行星平面整体竖起来,银河系便成了点面结合的一层一层的能级与跃迁图案,这当然是六维星空图,很难画的。 4、旋与转两物体之间的受激辐射和喷流加速总是产生光速载体,活性光物质所处的能级,在外因致密高磁压条件下跃迁,它沿一条光速通道前进,超光速的快慢与活性物质所处的能级和跃迁直接关联,写成公式: 超光速=能级×跃迁 银河系是我们较为熟悉的星系,在晴朗无云的夜晚,抬头仰望天空,在深蓝而暗灰的天幕上有一条模糊的银白色“光带”,这就是银河,要深刻理解这句话,才能正确理解超光速公式。 正如牛顿第三定律一样,几百年前他就提出了,到今天的世界,也只有少数国家独立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发射航天器。“牛顿(1643年出生)发明牛顿第三定律为上,齐奥科夫斯基(1903年设计)为下。” 以地球为例说明: 地球为正,月球为负,两者都受激辐射和喷流加速,地月系统(便自个儿)构成产生光速的“载体”,能级太阳为静“旋动”,地月系统为“能级”转动,构成内因系统,在银河系外因系统致密高磁压条件下,太阳系整体(圆运动平面)“跃迁”,该太阳系沿一条强磁场螺旋管通道前进。 说明白点,就是男人与女人、地球与月球、太阳与行星等等一切物质都不能单独存在,进一步说明,也就是说超光速飞行器,它必须是二个配合组成系统,相互间垂面圆弧运动,才能正常飞行于宇宙里。 5、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十九个相连,构成更高的“能级”,同时也构成更快的“跃迁”,这个问题成磁连式犹如蛟龙互相缠绕着,交相辉映、绚丽多姿,此图是九维“空虚”图,现在还不能绘出来。 什么东西是最基础的研究?一个是钱,即我们每天使用的纸币,用它实现钱与物互换原理,如何解决因钱而犯罪,便是一个基础研究的课题。 “天天接触纸币,没有办法对付纸币犯罪。” 二个是去了宇宙无限好,即人类做梦都在想——我要到别的星球上去,走一走、看一看,怎样才能实现超光速飞行?这是人类跨国家的接力传递,它属于一个基础研究的课题。 “天天仰望星空,没有办法对付进入宇宙难。” “世上无难事,只有肯攀登。”这是中国人的名言。温家宝总理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人仰望星空。在科学里面仰望星空,不就是诺贝尔奖很重要的两个基础吗?一个是基础研究,诺贝尔特别在乎这些;另一个是人类跨国家的接力传递。 进一步说明超光速飞行器的构思: 1、先设计一个大圆圈类似太阳,在大圆圈里面再设计二个对转的小圆类似地球和月球。 2、由于地球和月球要产生受激辐射和喷流加速,才能产生光子载体能级,所以二球面设计必须有一段“空”距离。 3、如何想办法?使内二圆(地月系统)时刻处在外圆圈(太阳)的能级与跃迁上,能级的高低和跃迁的快与慢,二者由电脑作用指挥,这便是超光速飞行器最简单的构思。 4、最后思索,超光速飞行器这么快的速度,人类凭什么才能安静地生活在里面?达到移居宇宙的目的,并且来去自由。 下面讲解超光速飞行器的三个大问题如何解决,是关键性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无重量问题。 当今我们人类,发射航天飞行器都是采用牛顿第三定律,即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距今已发明了几百年了,我们还在沿用,“绞尽脑汁在运用。” 从几十年的航天时代前苏联开始,到如今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中国人更是喜上加喜,神六、神七上天,并有雄心的航天计划,但是您想过没有——人类不解决重量问题,永远无法实现超光速飞行,也永远无法实现将大质量物质运送上天,实现宇宙外星球定居。因此,中国人解决无重量问题至关重要,属于第一步。 宇宙里的多维旋与转总是圆面截平面,它们在一个膨胀腔内相互间悬浮,且作用在自身运动的磁弦弧线上。这就是宇宙磁悬浮定律。 根据宇宙磁悬浮定律,我们在地球上设计无重量飞行,这事儿很好。因为解决大物质上天,其重要性在于定居有保障,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核潜艇中国人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在一个封闭的大圆球内,将一个较小的圆球直径切开,切面处间隔一定的距离。这段中心“空”距离,由外面大圆直径处内撑出二只“手臂”来填补,但仍留有较宽的空隙,见图1所示。 2、二小半圆在直径处中心切开,间隔一定的距离。这段中心“空”距离,敷设上段管道与下段管道,二圆形管道用二月牙形中心垫着构成一个整体,二月牙球形是套在“手臂”上的,在手臂上合拢与分开穿梭电作用,见图2所示。 3、在每一个小半圆内设计核能发电站,敷设超导材料与绕线,电脑控制悬浮。在核电站没有(发电)工作的情况下是有重量的,由中心管道全部承受支撑着,置于地面,地面的电子地磅显示重量,超导材料与绕线未画出来。见图2所示 4、上半圆两台发电站工作发电,超导磁悬浮起作用,电脑控制转动速度,由慢及快,紧接着下半圆两台发电站也开始工作,超导磁悬浮起作用,电脑控制转动,二对面半圆临界面相互间“圆平面”运动,在膨胀腔内悬浮。 5、外面大圆直径处内撑出的二只“手臂”,在中心磁立方作用下(膨胀)悬浮,上与下二段管道脱离月牙球形“腾空”起来旋动,它们与它总是圆面截平面,且作用在自身运动的磁弦弧线上。“巨大的磁立方作用是在二只‘手臂’的圆面上,手工不能绘出来。” 6、地面的电子地磅将随时跟踪“重量”变化,直到显示屏显示00:00,才算解决“无重量问题”成功,见图3。“我就是这样想的——在地球上解决无重量问题!” 第二个问题,如何解决超光速问题 超光速飞行器设计类似飞机的起落架。它收藏于中心管道的夹层里,液压传动,电脑指挥,收起升空与放下着陆。大圆环套中心管道,灵活自如,见图4所示。 上半圆“空”套在上段管道上,下半圆“空”套在下段管道下,外圆圈在中心处依靠“手臂”空悬着,二个半月牙形受强电流作用,来回穿梭,画线横纹是磁立方,它产生磁爆,见图5所示。 中心管道上段里,它是三组或多组放射状物质,电脑控制的高“能级”,就象核反应堆工作的控制棒;中心管道下段里,它是三个或多个圆环电子加热器,电脑控制的热“跃迁”,就是核反应时的高温度。 叙述其工作原理 上半圆与下半圆高速转动,“磁立方”产生致密极高的磁场,强度是太阳的几千倍乃至几万倍,在消耗机械能的过程中,使磁场逐渐向中心“吸积”,这是特高速运动的结果。 二半月牙球形对面相向中心靠拢,类似内燃机的吸气冲程;所以在二半月牙靠近合拢时“吸积”的中心部位,温度特别高,形成特辐射场强,类似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此刻此时的“中心管道”,上半段放射状物质,由电脑指挥瞬间高“能级”;与下半段里很高的电子辐射热压同时作用,由电脑指挥瞬间快“跃迁”,二者配合,类似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发生猛烈的磁爆炸,产生强光子能,从左与右两个绕线管“喷口”冲出,类似内燃机的排气冲程,见图5所示。 高温高压高速光子,它从中心(手臂)处两个绕线管“喷口”冲出,又再次被外圆圈“电火箭”刹那间加温加压加速,光子温度达到3亿度以上,压力达到5亿个大气压,速度达到了3亿公里/秒。这是与内燃机不同的地方,内燃机排气就是排气,最多不过做了消声处理的,但不对尾气再做功。电火箭背景技术,它广泛用于卫星变轨。尽管这些电火箭只能产生几克至几十克的推力,但已足以保证(任意调整)卫星的正常运行。 “光子”朝着两个相反方向同时喷出——把能量带出,由于设计了上与下二半圆“磁漩涡”旋转,高能量光子将圆面运动,从(未画出的预先设计的)电火箭“喷口”角度冲出,使得多束光子能象太阳表面喷发且能圆面旋动,直线前进,见图6所示。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有横波性质又纵波性质,“为了符合光的性质,一份传递一份,”我们必须设计二个超光速飞行器结伴前进,一个平面圆弧横波运动,另一个垂面圆弧纵波运动,形成一个互相缠绕的“光链”光速再光速,从而解决了光的存在,也解决了超光速问题。 我就是这样想的——在星际里解决超光速问题。 第三个问题,如何解决人类居住问题 人类要在外星球上长期居住,必须有地球元素和地球环境才可以。否则,一切都在子虚乌有中,空谈一番,不起任何作用。 地球元素和地球环境,强迫人类重新复制或模似一个小地球。重新复制一个地球,我认为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因为要(外出)定居,这是唯一的一条路,别无选择。 一个小地球,怎么复制?有多种考虑,今天只说一种,仅供参考。 1、在小地球的中心,我们用电磁铁堆码,超导线圈盘绕,核电站供电,“电脑掌握磁悬浮”。核电站一要保证小地球正常运转,二要保证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用电。 2、焊接小地球“龙骨钢铁梁”,堆码矿石,分层分箱,水在其间通过,沟道与内河谷循环,类似地球上的地下水,“小地球”内层地下水利用电磁铁堆码,超导电流作用发热,产生地下冷热不同“水压”,自然管道“喷射”与向外蒸发,即小地球的地热与温泉,必要的时候可以从水中(微调)空气中的氧气,保证人类舒适、安静。 3、在钢铁的延伸段修建房屋,供人类居住,与地球上的建筑一样,只是楼层不高。在其它地方回填沙、石、或泥土,模似地球的地壳层,最后在表面种上花草、树木或种庄稼。 4、在小地球表面,人工造田块、池塘、河流以及不高的山坡等,模似地表外貌,尽显逼真。造好小地球之后,在地球上用专门的设备将其悬空,密封,充地球上的空气。气压略高于地球,用模似太阳照射、刮风下雨过或暴风雷阵雨,任我电脑掌握;命令小地球自转,居住人类,生活人类,掌握相关的数据,为今后星球定居买好单据显示,如图7所示。 5、模似地球,在地球表面进行,难度不是很大,应该可以完成,并获得很多相关数据,输入电脑,打好去宇宙的坚实基础。 “模似小地球是解决人类居住问题。” 通过阅读,了解超光速飞行器的三大问题。现在,我就把它揉合起来,将宇宙的“自然”规律设计在一个封闭的圆内,运用现有技术,实用性极强,中国人集体努力,克服困难,攻破技术瓶颈,是完全可以的,因为我们有造原子弹和核潜艇之拗骨——再来一次,必定能将超光速飞行器组装成形。超光速飞行器理论简单,设计复杂,比造一艘航空母舰难10倍,重量要重10倍,直径在1公里至10公里之间,这样一个庞大的飞行器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实际生产需要国家秘密立项。 对超光速飞行器作一个粗略的整体说明 1、外圆圈里,它设计了空气吸入系统,并有空气通道,过中心管道“手臂”向下吹空气,电子加热圆环“引燃”空气,向下喷出,类似现代火箭。超光速飞行器在无重量的情况下轻松升空。 外圆圈里,它设计了多种(星际)探测系统,保证在超光速飞行时,不会发生碰撞,且速度(分为10个档次)电脑任意调控,见图10所示。可以低速(指着陆速度),也可以光速(指初速度),还可以超光速(指电火箭加速),实现我掌握我控制。 外圆圈里,它设计了能量巨大的电子加速器,可以将(已经)能量很高的光子约束在“空虚”的腹腔内,再次加速,超过每秒钟3亿公里,超光速飞行再次得到保障,这部分图未画出。 当今航天器坠入大气层要燃烧,是因为有“重量”元素,超光速飞行器就不怕(任何)了。因为它可以旋转吸入空气,向下喷气,慢慢坠落;又因为它是无重量设计,“运动”入大气层。外圆圈在星际飞行时,空气入口(以及喷口9)是关闭的,只有进入大气层回家或离家时才开启。空气入口、内圆入口和模似地球入口是对应着的,三者的速度必须一致,才能出舱,见图8所示。如果人类要走出超光速飞行器,必须着陆某个星球,采用“国际空间站”对接技术,由里向外层层过关,一道又一道的封闭,保证内“小地球”不受影响,实现人类踏上外星之梦。 “外圆圈与内圆(多半)是相互间彼此(双面)悬浮起来的,中心月牙球形高速运动,爆炸在此腹腔内进行。” 2、内圆上半,左与右二小半的临界面处,它嵌有“环形线圈产生强电流C”和“磁场能倍增器D”,C与D共同作用,产生强磁场“漩涡”向中心吸积,于月牙形内,见图8所示。 内圆下半,左与右二小半的临界处,它设计了“离子体电流A”和“磁体环流层B”,A与B共同作用,产生特强辐射“磁压”现象,向中心冲压于月牙球形内,见图8所示。 内圆四个小半(ABCD)共同作用,形成二个圆平面,配合中心圆截面的磁立方(垂线叠堆),产生“能级与跃迁”爆炸之有益效果。 3、中心磁立方有多种设计,现只说一种。 中心磁立方,它是由多层磁性物质组成的圆面引力场强。由于磁场对电荷粒子的力作用,它总是倾向于中心形成盘,并与月牙球形相垂直的而自转。同时,在“会聚”成盘的过程中,由于月牙球形压缩作用,电能转化为热、温度升高。 我们知道,场是同能量相联系的,靠近盘的地方磁场能量聚集得高,伴随“能级与跃迁”而做功,就产生一种“磁压”,把高能量光子推向外,这就是产生了宇宙喷流变为我所用的“喷流”。 4、超光速飞行器受力分析 超光速飞行器受力均匀,总体平衡。一个巨大的重量,它层层压下来,平平稳稳地作用在三只脚上,最后由地面(电子地磅)承受,见图9所示。 5、超光速飞行器还有些辅助设计,在此省略,因为那是具体需要而具体设计的,专家进行可行性分析之后,提出的一些改进,将诞生(不少于美国航天飞机所带来的)发明创造。 中国人要下最大的决心,要集最大的智慧,要持之以恒,拥有超光速飞行器,这是人类的最高点。今天的说明书只说了一个能级与一个外圆圈,今后实际生产是多能级与多外圆圈旋转。说明书虽如此,有“开头”自然亦有“结果”。套用“上下而求索”发明准则,农民的基石将留下空间让其他设计快速扩张,见图10所示。 超光速飞行器: 军用“我们持刀”地球是我们的。 民用“一人一个”宇宙是中国的。
《超光速飞行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光速飞行器.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能够对付人类进入宇宙难的超光速飞行器。所属技术领域是,用大圆圈套小圆对分成瓣,中心处设计“磁爆炸”光子喷流加速,旋与转双速双面运动,与内外磁悬浮作用,能根据电脑指令超光速飞行。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如何解决无重量问题,如何解决超光速问题,如何解决人类居住问题,达到电脑“能级”调控“跃迁”掌握。超光速飞行器的主要用途是,实现宇宙化“亮体”自然高速效果。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