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P放电电极及其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118411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49139.6

申请日:

2011.08.26

公开号:

CN102324359A

公开日:

2012.01.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J 11/22申请日:20110826授权公告日:20140402终止日期:2016082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J 17/04申请日:20110826|||公开

IPC分类号:

H01J17/04(2012.01)I; H01J9/02

主分类号:

H01J17/04

申请人:

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瑞林

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经济开发区绵州大道中段186号长虹工业园

优先权:

2010.09.30 CN 201010507266.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吴贵明;余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DP放电电极及其制作方法。该PDP放电电极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其上设置有第一汇流电极;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其上设置有第二汇流电极,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相对设置,中间形成放电空间,第一汇流电极设置有延伸至放电空间的第一立体部,第二汇流电极设置有延伸至放电空间的第二立体部。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该PDP放电电极的汇流电极具有延伸至放电空间的立体部,因此其放电是在空间放电,提高了放电电极表面积,增加了放电产生的电子;放电时在空间引火,增大了引火面积。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PDP放电电极可以很好的提高PDP屏的亮度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 PDP 放电电极, 包括 : 第一透明电极 (11), 其上设置有第一汇流电极 (12) ; 以及 第二透明电极 (21), 其上设置有第二汇流电极 (22),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 (11) 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 (21) 相对设置, 中间形成放电空间 (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汇流电极 (12) 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放电空间 (30) 的第一立体部 (12a), 所述第二汇流电极 (22) 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放电空间 (30) 的第二立体部 (22a)。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PDP 放电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汇流电极 (12) 和所述 第二汇流电极 (22) 为梳子状, 梳齿部朝向所述放电空间 (30) 延伸, 所述第一立体部 (12a) 垂直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 (11) 设置在所述第一汇流电极 (12) 的所述梳齿部的末端, 所述 第二立体部 (22a) 垂直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 (21) 设置在所述第二汇流电极 (22) 的所述梳 齿部的末端。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PDP 放电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立体部 (12a) 和所述第 二立体部 (22a) 是圆柱状、 半圆柱状或沿轴向具有凹凸表面的柱体。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PDP 放电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立体部 (12a) 和所述第 二立体部 (22a) 均为沿轴向具有波浪形凹凸表面的柱体, 且所述第一立体部 (12a) 的凸起 部对应所述第二立体部 (22a) 的凹入部设置, 所述第一立体部 (12a) 的凹入部对应所述第 二立体部 (22a) 的凸起部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PDP 放电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立体部 (12a) 和所述第 二立体部 (22a) 的高度为 20μm ~ 30μm。
6: 一种权利要求 1-5 中任一项所述的 PDP 放电电极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 步骤 : 形成所述第一透明电极 (11) 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 (21) ; 分别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 (11) 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 (21) 上形成所述第一汇流电极 (12) 和所述第二汇流电极 (22) ; 用印刷法、 显影法或刻蚀法分别在所述第一汇流电极 (12) 和所述第二汇流电极 (22) 上形成所述第一立体部 (12a) 和所述第二立体部 (22a)。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法包括以下步骤 : 第一次印刷, 在所述第一汇流电极 (12) 向所述放电空间 (30) 延伸的端部上形成所述 第一立体部 (12a) 的基部, 所述第一立体部 (12a) 的基部的高度为 12μm ~ 18μm ; 然后, 在 125 ~ 138℃条件下进行第一次干燥 ; 第二次印刷, 在所述基部上再形成所述第一立体部 (12a) 的端部, 所述第一立体部 (12a) 的端部的高度为 8μm ~ 12μm ; 然后, 在 135 ~ 152℃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干燥 ; 在 560 ~ 585℃条件下对经过所述第二次干燥的所述第一立体部 (12a) 进行烧结, 形成 所述第一立体部 (12a) ; 重复上述步骤制作所述第二立体部 (22a)。

说明书


PDP 放电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放电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 PDP(Plasma Display Panel) 放电电极 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通用的交流气体放电等离子显示屏均采用表面放电型结构, 该表面放电型结 构包括一个前基板及与之封接在一起的后基板。 前基板上配置有透明电极 ITO(Indium Tin Oxide) 和汇流电极, 透明电极和汇流电极构成放电电极。放电电极包括维持放电电极 X 和 扫描放电电极 Y, 在放电电极的表面覆盖有一层介质层, 介质层上覆盖保护层该保护层是氧 化镁膜。 后基板上配置有与放电电极相互垂直的寻址电极, 寻址电极上覆盖一层介质层, 介 质层上配置有与其寻址电极平行的条状障壁, 且在条状障壁的底部覆盖有荧光粉层, 前后 基板用低熔点玻璃粉封接在一起, 并且在其间充有放电气体。
     交流气体放电等离子显示屏随着分辨率越来越高, 放电开口率越来越低, 亮度也 随之下降。为了增加 PDP 屏的亮度, 减少放电延迟时间, 通常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增加放电时 的电子个数。 电子个数增加可降低点火电压, 提高亮度, 减少放电延时时间。 采用这种方案, 能够有效地改善亮度降低的问题, 但由于上基板放电电极横截面积是有限度的, 因此, 这种 技术的能够增加的放点电子个数有限, 影响了能够提高的亮度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 PDP 放电电极及制作方法,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交流气体放电 等离子显示屏亮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 PDP 放电电极, 该 PDP 放 电电极包括 : 第一透明电极, 其上设置有第一汇流电极 ; 以及第二透明电极, 其上设置有第 二汇流电极, 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相对设置, 中间形成放电空间, 第一汇流电极设 置有延伸至放电空间的第一立体部, 第二汇流电极设置有延伸至放电空间的第二立体部。
     进一步地, 第一汇流电极和第二汇流电极为梳子状, 梳齿部朝向放电空间延伸, 第 一立体部垂直于第一透明电极设置在第一汇流电极的梳齿部的末端, 第二立体部垂直于第 二透明电极设置在第二汇流电极的梳齿部的末端。
     进一步地, 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是圆柱状、 半圆柱状或沿轴向具有凹凸表面 的柱体。
     进一步地, 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均为沿轴向具有波浪形凹凸表面的柱体, 且 第一立体部的凸起部对应第二立体部的凹入部设置, 第一立体部的凹入部对应第二立体部 的凸起部设置。
     进一步地, 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的高度为 20μm ~ 30μ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 提供一种上述任一种 PDP 放电电极的制作方法, 包括 以下步骤 : 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 ; 分别在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上形成第一汇流电极和第二汇流电极 ; 用印刷法、 显影法或刻蚀法分别在第一汇流电极和第二 汇流电极上形成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
     进一步地, 印刷法包括以下步骤 : 第一次印刷, 在第一汇流电极向放电空间延伸 的端部上形成第一立体部的基部, 该第一立体部的基部的高度为 12μm ~ 18μm, 然后, 在 125 ~ 138℃条件下进行干燥 ; 第二次印刷, 在基部上形成第一立体部的端部, 该第一立体 部的端部的高度为 8μm ~ 12μm, 然后, 在 135 ~ 152℃条件下进行干燥 ; 在 560 ~ 585℃ 条件下对第一立体部进行烧结, 形成所述第一立体部 ; 重复上述步骤制作第二立体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由于该 PDP 放电电极的汇流电极具有延伸至放电空间的 立体部, 由普通 PDP 屏的屏表面放电, 转变为空间放电, 提高了放电电极表面积, 增加了放 电产生的电子 ; 放电时在空间引火, 增大了引火面积, 另外虽然引火面积增大, 但由于增大 的面积是在放电单元中间, 不影响上基板屏表面透光率, 因此,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 PDP 放电 电极可以很好的提高 PDP 屏的亮度效果。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
     图 1 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 PDP 放电电极结构示意图 ;
     图 2 示出了根据图 1 的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 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 PDP 放电电极的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的结构 示意图 ;
     图 4 示出了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 PDP 放电电极结构示意图 ; 以及
     图 5 示出了根据图 4 的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 1 所示 PDP 放电电极, 包括设置有第一汇流电极 12 的 第一透明电极 11 和设置有第二汇流电极 22 的第二透明电极 21, 第一透明电极 11 与第二透 明电极 21 相对设置, 中间形成放电空间 30, 第一汇流电极 12 设置有延伸至放电空间 30 的 第一立体部 12a, 第二汇流电极 22 设置有延伸至放电空间 30 的第二立体部 22a。因此, 采 用上述 PDP 放电电极其放电不是普通 PDP 在屏表面放电, 而是在空间放电, 提高了放电电极 表面积, 增加了放电产生的电子 ; 放电时在空间引火, 增大了引火面积, 另外虽然引火面积 增大, 但由于增大的面积是在放电单元中间, 不影响上基板屏表面透光率, 因此, 采用本发 明提供的 PDP 放电电极可以很好的提高 PDP 屏的亮度效果。
     其中, 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可以是延伸至放电空间 30 的任何形状, 例如树枝 状, 成一定角度延伸至放电空间 30。根据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 第一汇流电极 12 和 第二汇流电极 22 为梳子状, 梳齿部朝向放电空间 30 延伸, 第一立体部 12a 垂直于第一透明 电极 11 设置在第一汇流电极 12 的梳齿部的末端, 第二立体部 22a 垂直于第二透明电极 21 设置在第二汇流电极 22 的梳齿部的末端。 此种结构的 PDP 电极加工方便, 有利于工业生产。如图 2-5 所示, 第一立体部 12a 和第二立体部 22a 可以是圆柱状、 半圆柱状或沿轴 向具有凹凸表面的柱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参考图 4 和图 5, 第一立体部 12a 和第二立 体部 22a 均为沿轴向具有波浪形凹凸表面的柱体, 且第一立体部 12a 的凸起部对应第二立 体部 22a 的凹入部设置, 第一立体部 12a 的凹入部对应第二立体部 22a 的凸起部设置。这 种波浪形的凹凸表面极大地增加了电极放电面积, 可降低着火电压 ; 其凹入部与凸起部相 适可以使放电电极间保持相同的距离, 相对表面同时放电, 提高 PDP 屏的亮度效果。
     根 据 本发 明的实施 例, 第一 立体部 12a 和第 二 立体 部 22a 的 高 度为 20μm ~ 30μm。上述高度是指烧结后的高度, 如果该高度过高, 工艺上制作困难, 一致性不好 ; 太低 作用不明显。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任一种 PDP 放电电极的制作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 PDP 放电电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形成 第一透明电极 11 和第二透明电极 21 ; 分别在第一透明电极 11 和第二透明电极 21 上形成第 一汇流电极 12 和第二汇流电极 22 ; 用印刷法、 显影法或刻蚀法分别在第一汇流电极 12 和 第二汇流电极 22 上形成第一立体部 12a 和第二立体部 22a。其中, 透明电极及汇流电极可 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生产方式生产, 例如印刷法、 显影法或刻蚀法等。
     当第一立体部 12a 和第二立体部 22a 采用印刷法生产时, 可以采用一次或多次印 刷成型。例如, 根据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 通过两次印刷成型, 具体步骤如下 : 第一 次印刷, 在第一汇流电极 12 向放电空间延伸的端部上形成第一立体部 12a 的基部, 该第一 立体部 12a 的基部的高度为 12μm ~ 18μm ; 然后, 在 125 ~ 138 ℃条件下进行第一次干 燥; 第二次印刷, 在基部上形成第一立体部 12a 的端部, 该第一立体部 12a 的端部的高度为 8μm ~ 12μm ; 然后在 135 ~ 152℃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干燥 ; 在 560 ~ 585℃条件下对第二 次干燥后的第一立体部 12a 进行烧结 ; 重复上述步骤制作第二立体部 22a。通过两次印刷 形成 PDP 电极精确度高, 电极一致性好。
     根据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 当第一汇流电极 12 及第一立体部 12a 和第二汇 流电极 22 及第二立体部 22a 均采用显影方法制作时, 包括以下步骤 : 形成第一透明电极 11 和第二透明电极 21 ; 在第一透明电极 11 和第二透明电极 21 涂覆厚度为 28μm ~ 32μm 的 浆料涂层 ; 在 142 ~ 145℃条件下进行干燥 ; 使用显影法一体成型形成第一汇流电极 12 及 第一立体部 12a ; 在 578 ~ 580℃条件下对已干燥的电极进行烧结, 重复上述步骤制作第二 汇流电极 22 及第二立体部 22a。通过显影法形成 PDP 电极的优势是可一次形成精确度高、 一致性好的电极。其中, 浆料可以是能够导电的金属浆料, 优选为银浆, 因为银电极引火电 阻小, 功耗减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 PDP 放电电极的有益效果进行说明。
     表一
     根据表一的结果可以看出, 具有立体部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PDP 放电电极, 其 着火电压得到显著的降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 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PDP放电电极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PDP放电电极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PDP放电电极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DP放电电极及其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DP放电电极及其制作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24359A43申请公布日20120118CN102324359ACN102324359A21申请号201110249139622申请日20110826201010507266720100930CNH01J17/04201201H01J9/0220060171申请人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地址621000四川省绵阳市经济开发区绵州大道中段186号长虹工业园72发明人曹瑞林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代理人吴贵明余刚54发明名称PDP放电电极及其制作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DP放电电极及其制作方法。该PDP放电电极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其。

2、上设置有第一汇流电极;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其上设置有第二汇流电极,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相对设置,中间形成放电空间,第一汇流电极设置有延伸至放电空间的第一立体部,第二汇流电极设置有延伸至放电空间的第二立体部。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该PDP放电电极的汇流电极具有延伸至放电空间的立体部,因此其放电是在空间放电,提高了放电电极表面积,增加了放电产生的电子;放电时在空间引火,增大了引火面积。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PDP放电电极可以很好的提高PDP屏的亮度效果。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CN102324371A1。

3、/1页21一种PDP放电电极,包括第一透明电极11,其上设置有第一汇流电极12;以及第二透明电极21,其上设置有第二汇流电极22,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1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1相对设置,中间形成放电空间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电极12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放电空间30的第一立体部12A,所述第二汇流电极22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放电空间30的第二立体部22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DP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电极12和所述第二汇流电极22为梳子状,梳齿部朝向所述放电空间30延伸,所述第一立体部12A垂直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1设置在所述第一汇流电极12的所述梳齿部的末端,所述第二立体部22A垂。

4、直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1设置在所述第二汇流电极22的所述梳齿部的末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DP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体部12A和所述第二立体部22A是圆柱状、半圆柱状或沿轴向具有凹凸表面的柱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DP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体部12A和所述第二立体部22A均为沿轴向具有波浪形凹凸表面的柱体,且所述第一立体部12A的凸起部对应所述第二立体部22A的凹入部设置,所述第一立体部12A的凹入部对应所述第二立体部22A的凸起部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DP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体部12A和所述第二立体部22A的高度为20M30M。6一种权利要求1。

5、5中任一项所述的PDP放电电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形成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1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1;分别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1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1上形成所述第一汇流电极12和所述第二汇流电极22;用印刷法、显影法或刻蚀法分别在所述第一汇流电极12和所述第二汇流电极22上形成所述第一立体部12A和所述第二立体部22A。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次印刷,在所述第一汇流电极12向所述放电空间30延伸的端部上形成所述第一立体部12A的基部,所述第一立体部12A的基部的高度为12M18M;然后,在125138条件下进行第一次干燥;第二次印刷,在。

6、所述基部上再形成所述第一立体部12A的端部,所述第一立体部12A的端部的高度为8M12M;然后,在135152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干燥;在560585条件下对经过所述第二次干燥的所述第一立体部12A进行烧结,形成所述第一立体部12A;重复上述步骤制作所述第二立体部22A。权利要求书CN102324359ACN102324371A1/4页3PDP放电电极及其制作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气体放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DPPLASMADISPLAYPANEL放电电极及制作方法。背景技术0002目前通用的交流气体放电等离子显示屏均采用表面放电型结构,该表面放电型结构包括一个前基板及与之封接在一起的后基。

7、板。前基板上配置有透明电极ITOINDIUMTINOXIDE和汇流电极,透明电极和汇流电极构成放电电极。放电电极包括维持放电电极X和扫描放电电极Y,在放电电极的表面覆盖有一层介质层,介质层上覆盖保护层该保护层是氧化镁膜。后基板上配置有与放电电极相互垂直的寻址电极,寻址电极上覆盖一层介质层,介质层上配置有与其寻址电极平行的条状障壁,且在条状障壁的底部覆盖有荧光粉层,前后基板用低熔点玻璃粉封接在一起,并且在其间充有放电气体。0003交流气体放电等离子显示屏随着分辨率越来越高,放电开口率越来越低,亮度也随之下降。为了增加PDP屏的亮度,减少放电延迟时间,通常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增加放电时的电子个数。电子。

8、个数增加可降低点火电压,提高亮度,减少放电延时时间。采用这种方案,能够有效地改善亮度降低的问题,但由于上基板放电电极横截面积是有限度的,因此,这种技术的能够增加的放点电子个数有限,影响了能够提高的亮度效果。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PDP放电电极及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交流气体放电等离子显示屏亮度低的技术问题。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DP放电电极,该PDP放电电极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其上设置有第一汇流电极;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其上设置有第二汇流电极,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相对设置,中间形成放电空间,第一汇流电极设置有延伸至放电空间的第一立体部,第。

9、二汇流电极设置有延伸至放电空间的第二立体部。0006进一步地,第一汇流电极和第二汇流电极为梳子状,梳齿部朝向放电空间延伸,第一立体部垂直于第一透明电极设置在第一汇流电极的梳齿部的末端,第二立体部垂直于第二透明电极设置在第二汇流电极的梳齿部的末端。0007进一步地,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是圆柱状、半圆柱状或沿轴向具有凹凸表面的柱体。0008进一步地,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均为沿轴向具有波浪形凹凸表面的柱体,且第一立体部的凸起部对应第二立体部的凹入部设置,第一立体部的凹入部对应第二立体部的凸起部设置。0009进一步地,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的高度为20M30M。001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

10、一种上述任一种PDP放电电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分别在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上形说明书CN102324359ACN102324371A2/4页4成第一汇流电极和第二汇流电极;用印刷法、显影法或刻蚀法分别在第一汇流电极和第二汇流电极上形成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0011进一步地,印刷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次印刷,在第一汇流电极向放电空间延伸的端部上形成第一立体部的基部,该第一立体部的基部的高度为12M18M,然后,在125138条件下进行干燥;第二次印刷,在基部上形成第一立体部的端部,该第一立体部的端部的高度为8M12M,然后,在135152条件下进行干燥;在。

11、560585条件下对第一立体部进行烧结,形成所述第一立体部;重复上述步骤制作第二立体部。0012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该PDP放电电极的汇流电极具有延伸至放电空间的立体部,由普通PDP屏的屏表面放电,转变为空间放电,提高了放电电极表面积,增加了放电产生的电子;放电时在空间引火,增大了引火面积,另外虽然引火面积增大,但由于增大的面积是在放电单元中间,不影响上基板屏表面透光率,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PDP放电电极可以很好的提高PDP屏的亮度效果。附图说明0013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

12、附图中0014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PDP放电电极结构示意图;0015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3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PDP放电电极的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4示出了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PDP放电电极结构示意图;以及0018图5示出了根据图4的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002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PDP放电电极,包括设置有第一汇流电极12的第一透明电极11和设置有第二。

13、汇流电极22的第二透明电极21,第一透明电极11与第二透明电极21相对设置,中间形成放电空间30,第一汇流电极12设置有延伸至放电空间30的第一立体部12A,第二汇流电极22设置有延伸至放电空间30的第二立体部22A。因此,采用上述PDP放电电极其放电不是普通PDP在屏表面放电,而是在空间放电,提高了放电电极表面积,增加了放电产生的电子;放电时在空间引火,增大了引火面积,另外虽然引火面积增大,但由于增大的面积是在放电单元中间,不影响上基板屏表面透光率,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PDP放电电极可以很好的提高PDP屏的亮度效果。0021其中,第一立体部和第二立体部可以是延伸至放电空间30的任何形状,例。

14、如树枝状,成一定角度延伸至放电空间30。根据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第一汇流电极12和第二汇流电极22为梳子状,梳齿部朝向放电空间30延伸,第一立体部12A垂直于第一透明电极11设置在第一汇流电极12的梳齿部的末端,第二立体部22A垂直于第二透明电极21设置在第二汇流电极22的梳齿部的末端。此种结构的PDP电极加工方便,有利于工业生产。说明书CN102324359ACN102324371A3/4页50022如图25所示,第一立体部12A和第二立体部22A可以是圆柱状、半圆柱状或沿轴向具有凹凸表面的柱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4和图5,第一立体部12A和第二立体部22A均为沿轴向具有波浪形。

15、凹凸表面的柱体,且第一立体部12A的凸起部对应第二立体部22A的凹入部设置,第一立体部12A的凹入部对应第二立体部22A的凸起部设置。这种波浪形的凹凸表面极大地增加了电极放电面积,可降低着火电压;其凹入部与凸起部相适可以使放电电极间保持相同的距离,相对表面同时放电,提高PDP屏的亮度效果。002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立体部12A和第二立体部22A的高度为20M30M。上述高度是指烧结后的高度,如果该高度过高,工艺上制作困难,一致性不好;太低作用不明显。0024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任一种PDP放电电极的制作方法。0025根据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PDP放电电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第一。

16、透明电极11和第二透明电极21;分别在第一透明电极11和第二透明电极21上形成第一汇流电极12和第二汇流电极22;用印刷法、显影法或刻蚀法分别在第一汇流电极12和第二汇流电极22上形成第一立体部12A和第二立体部22A。其中,透明电极及汇流电极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生产方式生产,例如印刷法、显影法或刻蚀法等。0026当第一立体部12A和第二立体部22A采用印刷法生产时,可以采用一次或多次印刷成型。例如,根据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通过两次印刷成型,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次印刷,在第一汇流电极12向放电空间延伸的端部上形成第一立体部12A的基部,该第一立体部12A的基部的高度为12M18M;然后,在1。

17、25138条件下进行第一次干燥;第二次印刷,在基部上形成第一立体部12A的端部,该第一立体部12A的端部的高度为8M12M;然后在135152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干燥;在560585条件下对第二次干燥后的第一立体部12A进行烧结;重复上述步骤制作第二立体部22A。通过两次印刷形成PDP电极精确度高,电极一致性好。0027根据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当第一汇流电极12及第一立体部12A和第二汇流电极22及第二立体部22A均采用显影方法制作时,包括以下步骤形成第一透明电极11和第二透明电极21;在第一透明电极11和第二透明电极21涂覆厚度为28M32M的浆料涂层;在142145条件下进行干燥;使用显。

18、影法一体成型形成第一汇流电极12及第一立体部12A;在578580条件下对已干燥的电极进行烧结,重复上述步骤制作第二汇流电极22及第二立体部22A。通过显影法形成PDP电极的优势是可一次形成精确度高、一致性好的电极。其中,浆料可以是能够导电的金属浆料,优选为银浆,因为银电极引火电阻小,功耗减小。0028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PDP放电电极的有益效果进行说明。0029表一0030说明书CN102324359ACN102324371A4/4页60031根据表一的结果可以看出,具有立体部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DP放电电极,其着火电压得到显著的降低。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2324359ACN102324371A1/1页7图1图2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2435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