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手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3135A43申请公布日20120125CN102333135ACN102333135A21申请号201110192269022申请日20110711H04M1/0220060171申请人昆山鑫泰利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地址215500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永丰余路2539号72发明人陈善金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4代理人张利强54发明名称一种手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手机。所述手机包括上壳、下壳、主板、多个电子元件和支架,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分别与所述支架固定,所述主板与所述多个电子元件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本发明的手机将上壳、下壳、主板和多个电子。
2、元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使得手机的内部结构简单,提高了手机的强度,并降低了手机的成本。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333149A1/1页21一种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包括上壳、下壳、主板、多个电子元件和支架,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分别与所述支架固定,所述主板与所述多个电子元件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多个触点,所述多个触点的表面分别包括金属镀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镀层为镀金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厚度为008MM。。
3、权利要求书CN102333135ACN102333149A1/2页3一种手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讯设备,特别是一种手机。背景技术0002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信科技的不断进步,持有手机的人越来越多。其外观式样不断翻新,其功能和性能也不断增加和提高。手机支架是手机中最重要的主体件之一,手机的强度与厚度是决定整机的外形厚度必须的重要因素,支架强度必须是可以支撑整体小零件附着的。主板也是固定在支架上,如果上壳较厚适合做主体,则通常把主板装在上壳,如果下壳较厚适合做主体,则通常把主板装在下壳。但是,上述的这种结构通常使得手机的整体厚度较厚,结构复杂,也增加了手机的设计和制造成本。发。
4、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克服了现有技术手机整体较厚、结构复杂和成本较高的缺陷。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机,所述手机包括上壳、下壳、主板、多个电子元件和支架,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分别与所述支架固定,所述主板与所述多个电子元件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架上。0005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多个触点,所述多个触点的表面分别包括金属镀层。0006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金属镀层为镀金层。0007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厚度为008MM。0008本发明的手机将上壳、下壳、主板和多个电子元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使得手机的内部结构简单,提高了手机的强度,并降低了。
5、手机的成本。附图说明0009附图1为本发明手机的支架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0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支架,2、多个电子元件,3、触电。具体实施方式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0012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手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手机包括上壳(图未示)、下壳(图未示)、主板(图未示)、支架1和多个电子元件2。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分别与所述支架1固定,所述主板与所述多个电子元件2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0013其中,所述上壳和下壳可以为金属外壳,也可以是塑胶。
6、外壳,甚至是木质外壳,根据产品的设计需要,可以选择合适材料制得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配合形成说明书CN102333135ACN102333149A2/2页4一收容空间,以收容所述手机的多个元件。0014其中,所述支架1可以为金属支架,或者是其它合适材料制得的支架,其满足物理强度要求和电气性能即可,其形状也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变更。0015进一步的,所述支架1的厚度为008MM,或者是小于008MM等更薄的厚度。0016其中,所述支架1包括多个触点3,所述多个触点3的表面分别包括金属镀层(未标示)。所述金属镀层可以为镀金层等导电性和防腐蚀性较好的金属镀层。0017本发明的手机将上壳、下壳、主板和多个电子元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手机中将上壳、下壳和多个电子元件分别设置在不同的主体引起的厚度较厚、结构复杂和成本高等缺陷,本发明的手机使得手机的内部结构简单,提高了手机的强度,并降低了手机的成本。0018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说明书CN102333135ACN102333149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3313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