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115938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2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13643.0

申请日:

2011.07.28

公开号:

CN102347510A

公开日:

2012.02.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M 10/05申请日:20110728|||公开

IPC分类号:

H01M10/05(2010.01)I; H01M4/131(2010.01)I; H01M10/0567(2010.01)I

主分类号:

H01M10/05

申请人: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宫崎晋也; 白方宏宜

地址:

日本国大阪府

优先权:

2010.07.30 JP 2010-172297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雒运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低成本地提供一种高温保存特性和循环使用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是具备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具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以及具有非水溶剂和电解质盐的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含有以Lia(NibCocMnd)1-x-yWxZryO2(0.9≤a≤1.2、0.3≤b≤0.6、0.1≤c≤0.7、0≤d≤0.4,b+c+d=1、0.001≤x≤0.05、0.001≤y≤0.05)表示的化合物,非水电解质相对于非水电解质质量合计含有0.1~5质量%的选自环己基苯、叔丁基苯、叔戊基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其具备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 具有负极活性物质的 负极、 以及具有非水溶剂和电解质盐的非水电解质, 其特征在于, 所 述 正 极 活 性 物 质 含 有 以 Lia(NibCocMnd)1-x-yWxZryO2 表 示 的 化 合 物,其 中 0.9 ≤ a ≤ 1.2、 0.3 ≤ b ≤ 0.6、 0.1 ≤ c ≤ 0.7、 0 ≤ d ≤ 0.4, b+c+d = 1、 0.001 ≤ x ≤ 0.05、 0.001 ≤ y ≤ 0.05 ; 所述非水电解质相对于非水电解质质量合计含有 0.1 ~ 5 质量%的选自环己基苯、 叔 丁基苯、 叔戊基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2: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其具备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 具有负极活性物质的 负极、 以及具有非水溶剂和电解质盐的非水电解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含有以 Lia(NibCocMnd)1-x-y-zWxZryMzO2 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 M 是选 自 Ti、 Nb、 Mo、 Zn、 Al、 Sn、 Mg、 Ca、 Sr 中的至少一种元素, 0.9 ≤ a ≤ 1.2、 0.3 ≤ b ≤ 0.6、 0.1 ≤ c ≤ 0.7、 0 ≤ d ≤ 0.4, b+c+d = 1、 0.001 ≤ x ≤ 0.05、 0.001 ≤ y ≤ 0.05、 0.001 ≤ z ≤ 0.05 ; 所述非水电解质相对于非水电解质质量合计含有 0.1 ~ 5 质量%的选自环己基苯、 叔 丁基苯、 叔戊基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说明书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具体来说, 涉及一种具有高负载特性的非 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摄像机、 携带电话、 笔记本个人电脑等携带电子机器的小型、 轻型化迅速地发展, 作为其驱动电源, 具有高能量密度、 高容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得到广泛的利用。
     以往, 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 使用的是放电特性优异的钴 酸锂 (LiCoO2)。但是, 由于钴的资源量少且价格高, 因此使用了与钴相比资源量更丰富、 更 廉价的镍的活性物质材料 (LiaNibCocMndO2、 0.9 ≤ a ≤ 1.2、 0 < b、 b+c+d = 1) 的技术受到 关注。
     为了制作含有镍的活性物质材料, 需要将过渡金属源 ( 镍源、 钴源等 ) 与多于必需 量的锂源混合, 并且在比制作钴酸锂时更低的温度下将该混合物烧成。
     但是, 此种制造方法中, 容易在烧成了的活性物质的表面残存仍旧未反应而残留 的锂源或锂源的烧成物等锂化合物, 该锂化合物与非水电解质反应, 产生对充放电反应造 成不良影响的副产物。 此种反应在高温环境中保存的情况下或在进行高速放电的情况下特 别易于发生, 因此高温保存特性、 负载放电特性降低。
     但是, 作为有关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技术, 有专利文献 1 ~ 8。
     专利文献 1 日本特开 2008-243448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日本特开 2010-73686 号公报
     专利文献 3 日本特开 2007-42302 号公报
     专利文献 4 日本再表 2007-102407 号公报
     专利文献 5 日本专利第 4082214 号
     专利文献 6 日本特开 2006-120650 号公报
     专利文献 7 日本特开 2009-176528 号公报
     专利文献 8 日本特开 2008-277086 号公报
     专利文献 1 提供使用如下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技术, 即, 是以下述通式 (1) 表示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 在利用水银压入法求出的该二次粒子的细孔分布曲线中, 在细孔半径大于 1μm 而在 50μm 以下具有主峰顶, 并且在细孔半径为 0.08μm 而以上 1μm 以下具有副峰顶。
     LixNiaMnβCoγQdWYO2 (1)
     式中, Q 表示选自 Al、 Fe、 Ga、 Sn、 V、 Cr、 Cu、 Zn、 Mg、 Ti、 Ge、 B、 Bi、 Nb、 Ta、 Mo、 Zr、 Ca 及 Mo 中的至少一种元素。表示满足 0.2 ≤ a ≤ 0.6、 0.2 ≤ β ≤ 0.6、 0 ≤ γ ≤ 0.5、 0 ≤ d ≤ 0.1、 0.8 ≤ a+β+γ+d ≤ 1.2、 0 < x ≤ 1.2、 0 < Y ≤ 0.1 的关系的数。
     根据该技术, 可以廉价地提供适于用作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的高性能 ( 高容 量、 高速率特性、 电阻特性等 ) 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
     专利文献 2 提供以如下的含有锂的复合氧化物的粒子作为活性物质的技术, 即, 以通式 Li1+xNi(1-y-z+b)/2Mn(1-y-z-b)/2CoyMzO2( 其中, M 表示选自 Ti、 Cr、 Fe、 Cu、 Zn、 Al、 Ge、 Sn、 Mg、 Ag、 Ta、 Nb、 B、 P、 Zr、 W 及 Ga 中 的 至 少 一 种 元 素, -0.15 ≤ x ≤ 0.15、 0 ≤ y ≤ 0.4、 0 ≤ z ≤ 0.03、 -0.1 ≤ b ≤ 0.96 及 1-y-z-b > 0) 表示, Ni 的平均价数为 2.2 ~ 2.9 价, 在全部一次粒子中, 粒径为 1μm 以下的一次粒子为 30 体积%以下, BET 比表面积为 0.3m2/ g 以下。
     根据该技术, 可以实现高容量、 热稳定性高的非水二次电池。
     专利文献 3 提供使用如下的正极的技术, 即, 包含具有化 1 中所示的平均组成的第 一正极材料、 和具有化 2 中所示的平均组成的第二正极材料。
     ( 化 1)LiaCo1-bM1bO2-c
     式中, M1 表示锰 (Mn)、 镍 (Ni)、 镁 (Mg)、 铝 (Al)、 硼 (B)、 钛 (Ti)、 钒 (V)、 铬 (Cr)、 铁 (Fe)、 铜 (Cu)、 锌 (Zn)、 镓 (Ga)、 钇 (Y)、 锆 (Zr)、 铌 (Nb)、 钼 (Mo)、 锡 (Sn)、 钙 (Ca)、 锶 (Sr) 及钨 (W) 中的至少一种。a、 b 及 c 的值在 0.9 ≤ a ≤ 1.1、 0 ≤ b ≤ 0.3、 -0.1 ≤ c ≤ 0.1 的范围内。
     ( 化 2)LiwNixCoyMnzM21-x-y-zO2-v 式中, M2 表示镁 (Mg)、 铝 (Al)、 硼 (B)、 钛 (Ti)、 钒 (V)、 铬 (Cr)、 铁 (Fe)、 铜 (Cu)、 锌 (Zn)、 镓 (Ga)、 钇 (Y)、 锆 (Zr)、 铌 (Nb)、 钼 (Mo)、 锡 (Sn)、 钙 (Ca)、 锶 (Sr) 及钨 (W) 中的至 少一种。v、 w、 x、 y 和 z 的值在 -0.1 ≤ v ≤ 0.1、 0.9 ≤ w ≤ 1.1、 0 < x < 1、 0 < y < 0.7、 0 < z < 0.5、 0 ≤ 1-x-y-z ≤ 0.2 的范围内。
     根据该技术, 可以提高能量密度, 并且可以提高充放电效率。
     专利文献 4 提供使用如下的含有锂的复合氧化物粉末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技术, 即, 以通式 LipNxMyOzFa( 其中, N 是选自 Co、 Mn 及 Ni 中的至少一种元素, M 是选自元素 N 以 外的过渡金属元素、 Al 及碱土类金属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0.9 ≤ p ≤ 1.1、 0.965 ≤ x < 1.00、 0 < y ≤ 0.035、 1.9 ≤ z ≤ 2.1、 x+y = 1、 0 ≤ a ≤ 0.02) 表示, 并且在其表面层含 有锆, 该表面层 5nm 以内的 ( 锆 / 元素 N) 的原子比率为 1.0 以上。
     根据该技术, 可以实现具有高作动电压、 高体积容量密度、 高安全性、 优异的充放 电循环使用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专利文献 5 提供使用如下的物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技术, 即, 包含以下述组成 式 (a) 表示的锂复合氧化物, 该锂复合氧化物显示出除了包含归属于六方晶结构的主衍射 峰以外, 还包含 Li 与 W 的复合氧化物和 / 或 Li 与 Mo 的复合氧化物的衍射峰的 X 射线衍射 图。
     LiaNibCocMndMeO2… (a)
     式中, M 是指 W 及 Mo 的 1 种或 2 种, 0.90 ≤ a ≤ 1.15、 0 < b < 0.99、 0 < c ≤ 0.5、 0 < d ≤ 0.5、 0 < c+d ≤ 0.9、 0.01 ≤ e ≤ 0.1、 b+c+d+e = 1( 其中, 在设为 b+c+d = x 时, 除 去 1.00x ≤ a ≤ 1.15x、 0.45x < b < 0.94x、 0.05x < c ≤ 0.35x、 0.01x ≤ d ≤ 0.2x、 0.06x ≤ c+d ≤ 0.55x, 并且 0.0001x ≤ e ≤ 0.03x 的情况 )。
     根据该技术, 可以实现初期容量高、 并且充电后的热稳定性也更为良好的高性能 的电池。
     专利文献 6 提供如下的技术, 即, 在非水电解液中, 含有相对于该电解液来说合计
     含量为 0.1 ~ 10 质量%的环己基苯及叔烷基苯衍生物的至少一种。
     根据该技术, 可以实现防止过充电等的安全性、 循环使用特性、 电容量、 保存特性 等电池特性都优异的锂二次电池。
     专利文献 7 提供如下的技术, 即, 将如下的锂镍复合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 即, 对具有一定的比表面积 (S) 的锂镍复合氧化物实施水洗处理, 水洗后的比表面积 (S’ ) 2 为 0.5 ~ 3.0m /g, 并且水洗前后的比表面积的比例 (S’ /S) 为 1.5 ~ 4.0, 并且向非水电解 质中添加硼氟化锂 (LiBF4) 及叔戊基苯 (TAB)。
     根据该技术, 可以获得充放电循环使用特性及高温保存特性优异的电池。
     专利文献 8 提供如下的技术, 即, 使正极活性物质中含有包含镁 (Mg)、 锆 (Zr) 的至 少一种的钴酸锂, 在非水电解质中含有 0.5 ~ 3.0 质量%的 1, 3- 二噁烷。
     根据该技术, 可以实现高温保存特性及万一达到过充电时的安全性优异的非水电 解质二次电池。
     但是, 即使利用这些技术, 也会有无法充分地提高使用了含有镍的活性物质材料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高温保存特性、 负载特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而完成的, 其的目的在于, 提高使用了含有镍的活 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高温保存特性及负载特性。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一方式的本发明是具备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 具 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 以及具有非水溶剂和电解质盐的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 二次电池, 其特征在于, 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含有以 Lia(NibCocMnd)1-x-yWxZryO2(0.9 ≤ a ≤ 1.2、 0.3 ≤ b ≤ 0.6、 0.1 ≤ c ≤ 0.7、 0 ≤ d ≤ 0.4, b+c+d = 1、 0.001 ≤ x ≤ 0.05、 0.001 ≤ y ≤ 0.05) 表示的化合物, 上述非水电解质相对于非水电解质质量合计含有 0.1 ~ 5 质量%的选自环己基苯、 叔丁基苯、 叔戊基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在上述构成中, 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 (Lia(NibCocMnd)1-x-yWxZryO2) 中所含的钨 元素 W 固溶于其晶体结构中, 按照使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锂离子的插入、 脱离反 应顺畅化的方式发挥作用。另外, 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所含的锆元素 Zr 将含有锂镍 钴的复合氧化物表面覆盖, 按照抑制过渡金属元素 (Ni、 Co 等 ) 从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 中溶出的方式发挥作用。借助这些作用, 可以抑制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与非水电解质 的反应。
     另外, 添加到非水电解质中的非水电解质添加剂 ( 环己基苯、 叔丁基苯、 叔戊基苯 的至少一种 ) 保护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表面的活性点, 按照抑制含有锂钴镍的复合氧 化物与非水电解质的反应的方式发挥作用。
     这样, 这些效果协同地作用, 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与非水电解质的反应 ( 副 反应 ) 得到明显的抑制, 其结果是, 由副反应引起的高温保存特性、 负载特性的降低得到明 显的抑制。
     即, 根据上述构成, 使用了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高 温保存特性及负载特性大幅度提高。而且, 在向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钨的添加及 锆的添加、 非水电解质添加剂的添加的任意一个没有满足的情况下, 就无法获得此种协同
     效果, 高温保存特性及负载特性不会提高。
     这里, 如果向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钨元素的添加量过大、 或锆元素的添 加量过大, 则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稳定性就会降低, 无法充分地获得高温保存 特性及负载特性的提高效果。
     另外, 如果向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钨元素的添加量过少、 或锆元素的 添加量过少, 则无法充分地获得上述高温保存特性及负载特性的提高效果。由此, 在 Lia(NibCocMnd)1-x-yWxZryO2 中, 将钨元素的含量 x 设为 0.001 ~ 0.05, 将锆元素的含量 y 设为 0.001 ~ 0.05。
     另外, 如果上述非水电解质添加剂的添加量过大, 则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 保护反应就会过度, 阻碍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表面中锂离子的吸贮、 脱离反应顺畅 进行, 因此无法充分地获得高温保存特性及负载特性的提高效果。 另外, 如果上述非水电解 质添加剂的添加量过少, 则无法充分地获得上述高温保存特性及负载特性的提高效果。由 此, 将上述非水电解质添加剂的添加量 ( 质量 ) 设为, 相对于非水电解质质量为 0.1 ~ 5 质 量%。
     另外, 为了提高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稳定性, 获得良好的高温保存特 性及负载特性, 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 (Lia(NibCocMnd)1-x-yWxZryO2) 中, 将镍的含量 b 设 为 0.3 ~ 0.6 的范围内, 将钴的含量 c 设为 0.1 ~ 0.7 的范围内, 将锰的含量 d 设为 0 ~ 0.4 的范围内。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二方式的本发明是具备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 具有负 极活性物质的负极、 以及具有非水溶剂和电解质盐的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其特征在于, 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含有以 Lia(NibCocMnd)1-x-y-zWxZryMzO2(M 是选自 Ti、 Nb、 Mo、 Zn、 Al、 Sn、 Mg、 Ca、 Sr 中的至少一种元素, 0.9 ≤ a ≤ 1.2、 0.3 ≤ b ≤ 0.6、 0.1 ≤ c ≤ 0.7、 0 ≤ d ≤ 0.4, b+c+d = 1、 0.001 ≤ x ≤ 0.05、 0.001 ≤ y ≤ 0.05、 0.001 ≤ z ≤ 0.05) 表示 的化合物, 上述非水电解质相对于非水电解质质量合计含有 0.1 ~ 5 质量%的选自环己基 苯、 叔丁基苯、 叔戊基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上述第二发明在添加有锆、 钨的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 还以摩尔比计含有 0.001 ~ 0.05 的异种元素 M(M 是选自 Ti、 Nb、 Mo、 Zn、 Al、 Sn、 Mg、 Ca、 Sr 中的至少一种元素 ), 除此以外, 与上述第一发明相同。利用该构成, 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发明相同的效果。
     如上说明所示, 根据本发明, 可以低成本地实现高温保存特性及负载特性优异的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而且,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 述的方式, 可以在不改变其主旨的范围中适当地变更实施。
     ( 实施例 1)
     < 正极活性物质的制作 >
     向 Ni、 Co、 Mn 的混合硫酸盐溶液中, 添加碳酸氢钠, 使 Ni、 Co、 Mn 的碳酸盐共沉淀。 之后, 对共沉淀盐进行热分解反应, 得到作为过渡金属源的 Ni、 Co、 Mn 的氧化物。
     将上述过渡金属源、 作为锂源的碳酸锂、 作为添加元素源的氧化钨及氧化锆在乳钵中混合, 将所得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烧成, 得到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之后, 将锂镍钴锰复 合氧化物粉碎到平均粒径为 10μm。
     利用 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 等离子体发光分析 ) 分析了上述锂镍钴 锰复合氧化物的组成, 其结果是 Li(Ni0.3Co0.4Mn0.3)0.949W0.001Zr0.05O2。
     将该正极活性物质、 作为导电剂的碳粉末、 和在 N- 甲基 -2- 吡咯烷酮 (NMP) 中分 散有作为粘结剂的聚偏氟乙烯的分散液以固体成分质量比 94 ∶ 3 ∶ 3 混合而制成正极活 性物质料浆。将该正极活性物质料浆涂布于铝合金制的正极芯体 ( 厚 20μm) 的两面。
     将该极板真空干燥, 挥发除去制备料浆时必需的 NMP。之后进行压延, 以规定的尺 寸裁割而制作出正极。
     < 负极的制作 >
     将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天然石墨、 作为粘结剂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 作为增稠剂 的羧甲基纤维素以质量比 98 ∶ 1 ∶ 1 混合, 再与水混合而制成负极活性物质料浆。之后, 将该负极活性物质料浆涂布于铜制的负极芯体 ( 厚 12μm) 的两面。
     将该极板真空干燥, 挥发除去制备料浆时必需的 NMP。之后进行压延, 以规定的尺 寸裁割而制作出负极。 而且, 石墨的电位以 Li 基准计为 0.1V。另外, 将正极及负极的活性物质填充量调 整为, 在成为设计基准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电位 ( 本实施例中是 4.3V, 电压是 4.2V) 下, 使正 极与负极的充电容量比 ( 负极充电容量 / 正极充电容量 ) 达到 1.1。
     < 电极体的制作 >
     将上述正极、 负极和由聚乙烯制微多孔膜构成的间隔件叠加, 利用卷绕机卷绕, 完 成电极体。
     < 非水电解质的制备 >
     将碳酸亚乙酯 (EC)、 碳酸二甲酯 (DMC)、 碳酸甲乙酯 (MEC)、 碳酸亚乙烯酯 (VC)、 叔 戊基苯 (TAB)、 LiPF6 以质量比 25 ∶ 47 ∶ 10 ∶ 2 ∶ 1 ∶ 15 混合, 制备出非水电解质。
     而且, 碳酸亚乙烯酯是与石墨负极反应而形成保护负极的被膜的添加剂, 并非本 发明的必需的构成要素。
     < 电池的组装 >
     向圆筒形外包装罐中插入上述电极体, 将负极集电板与外包装罐的罐底连接, 将 正极集电体与封口板连接。之后, 通过注入上述非水电解质, 将外包装罐的开口部铆接封 口, 而制作出直径 18mm、 高 65mm 的实施例 1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实施例 2)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3Co0.4Mn0.3)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 例 1 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 2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实施例 3)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3Co0.4Mn0.3)0.949W0.05Zr0.001O2 以外, 与上述实 施例 1 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 3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实施例 4)
     除了使用将 EC、 DMC、 MEC、 VC、 TAB、 LiPF6 以质量比 25 ∶ 47.9 ∶ 10 ∶ 2 ∶ 0.1 ∶ 15 混合的非水电解质以外, 与上述实施例 1 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 4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实施例 5)
     除了使用将 EC、 DMC、 MEC、 VC、 TAB、 LiPF6 以质量比 25 ∶ 43 ∶ 10 ∶ 2 ∶ 5 ∶ 15 混 合的非水电解质以外, 与上述实施例 1 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 5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实施例 6)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6Co0.4)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例 1 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 6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实施例 7)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6Co0.3Mn0.1)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 例 1 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 7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实施例 8)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6Co0.1Mn0.3)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 例 1 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 8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实施例 9)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5Co0.3Mn0.2)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 例 1 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 9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实施例 10)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5Co0.2Mn0.3)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 例 1 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 10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实施例 11)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4Co0.3Mn0.3)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 例 1 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 11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实施例 12)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4Co0.2Mn0.4)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 例 1 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 12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实施例 13)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3Co0.7)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例 1 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 13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实施例 14)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3Co0.5Mn0.2)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 例 1 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 14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实施例 15)
     除了取代叔戊基苯 (TAB) 而使用了叔丁基苯 (TBB) 以外, 与上述实施例 2 相同地 制作出实施例 15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实施例 16)
     除了取代叔戊基苯 (TAB) 而使用了环己基苯 (CHB) 以外, 与上述实施例 2 相同地 制作出实施例 16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比较例 1)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3Co0.4Mn0.3)0.9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例 1 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 1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比较例 2)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3Co0.4Mn0.3)0.85W0.1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 例 1 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 2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比较例 3)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3Co0.4Mn0.3)0.95W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例 1 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 3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比较例 4)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3Co0.4Mn0.3)0.85W0.05Zr0.1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 例 1 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 4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比较例 5)
     除了使用将 EC、 DMC、 MEC、 VC、 LiPF6 以质量比 25 ∶ 48 ∶ 10 ∶ 2 ∶ 15 混合的非 水电解质 ( 不含有 TAB 的非水电解质 ) 以外, 与上述实施例 1 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 5 的非 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比较例 6)
     除了使用将 EC、 DMC、 MEC、 VC、 TAB、 LiPF6 以质量比 25 ∶ 38 ∶ 10 ∶ 2 ∶ 10 ∶ 15 混合的非水电解质以外, 与上述实施例 1 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 6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比较例 7)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8Mn0.2)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例 1 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 7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比较例 8)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6Mn0.4)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例 1 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 8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比较例 9)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4Co0.1Mn0.5)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 例 1 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 9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比较例 10)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3Co0.2Mn0.5)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 例 1 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 10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比较例 11)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2Co0.8)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例 1 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 11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比较例 12)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2Co0.7Mn0.1)0.9W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 例 1 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 12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比较例 13)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3Co0.4Mn0.3)0.9Al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 例 1 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 13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而且, 作为铝源, 使用了氧化铝。
     ( 比较例 14)
     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 Li(Ni0.3Co0.4Mn0.3)0.9Mg0.05Zr0.05O2 以外, 与上述实施例 1 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 14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而且, 作为镁源, 使用了氧化镁。
     [ 高温保存试验 ]
     在与上述实施例 1 ~ 16、 比较例 1 ~ 14 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制作 1 个电池, 将各电 池在 25℃、 以恒电流 1It(1500mA) 充电至电压达到 4.2V, 其后以恒电压 4.2V 充电至电流达 到 30mA。之后, 以恒电流 1It(1500mA) 放电至电压达到 2.75V。将该放电容量设为保存前 容量。
     其后, 在 25℃, 以恒电流 1It(1500mA) 充电至电压达到 4.2V, 其后以恒电压 4.2V 充电至电流达到 30mA。 其后, 在 70℃的恒温槽内保存 300 小时。 之后, 从恒温槽中取出电池, 将电池自然冷却到室温 (25℃ ) 后, 在 25℃, 以恒电流 1It(1500mA) 放电至电压达到 2.75V。 将该放电容量设为保存后容量。此后, 利用以下的式子算出容量维持率。
     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 (% ) =保存后容量 ÷ 保存前容量 ×100
     [ 负载放电循环使用特性试验 ]
     在与上述实施例 1 ~ 16、 比较例 1 ~ 14 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制作 1 个电池。 在 25℃ 下, 以恒电流 1It(1500mA) 对这些各电池充电, 直至电压达到 4.2V, 其后以恒电压 4.2V 充 电, 直至电流达到 30mA, 之后, 以恒电流 10It(15A) 放电, 直至电压达到 2.5V, 将该充放电循 环进行 200 次。此后, 利用以下的式子算出循环容量维持率。 循环容量维持率 (% ) =第 200 次循环放电容量 ÷ 第 1 次循环放电容量 ×100
     将上述各试验结果与正极活性物质组成及非水电解质添加剂组成一起, 表示于下 述表 1 ~ 3 中。
     [ 表 1]
     [ 表 2]
     [ 表 3]
     根据上述表 1 可知, 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不含有钨 W 的比较例 1 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 89%, 循环容量维持率为 86%, 以摩尔比计含有 0.1 的钨的比较例 2 的 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 87%, 循环容量维持率为 87%, 而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以 0.001 ~ 0.05 的摩尔比不仅含有锆而且含有钨 W 的实施例 1、 2 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都为 93%, 循环容量维持率为 93%、 94%, 因而实施例 1、 2 一方更为优异。
     另外可知, 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不含有锆 Zr 的比较例 3 的高温保存容 量维持率为 84%, 循环容量维持率为 84%, 以摩尔比计含有 0.1 的锆 Zr 的比较例 4 的高 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 89 %, 循环容量维持率为 88 %, 而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以 0.001 ~ 0.05 的摩尔比不仅含有钨而且含有锆 Zr 的实施例 2、 3 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 93%、 94%, 循环容量维持率为 94%、 93%, 因而实施例 2、 3 一方更为优异。
     另外可知, 在非水电解质中不含有叔戊基苯 (TAB) 的比较例 5 的高温保存容量维 持率为 86%, 循环容量维持率为 85%, 含有 10 质量%的叔戊基苯的比较例 6 的高温保存容 量维持率为 88%, 循环容量维持率为 87%, 而在非水电解质中含有 0.1 ~ 5 质量%的叔戊 基苯的实施例 2、 4、 5 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都为 93%, 循环容量维持率为 93 ~ 94%, 因而 实施例 2、 4、 5 一方更为优异。
     对于这些情况可以如下所示地考虑。 通过在含有锂钴镍的复合氧化物中固溶钨元 素, 含有锂钴镍的复合氧化物的充放电反应 ( 锂离子的插入、 脱离反应 ) 就会顺畅化。另 外, 通过锆将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表面覆盖, 就可以抑制过渡金属元素 (Ni、 Co、 Mn) 从 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溶出。借助这些, 使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与非水电解质 的反应得到抑制。 另外, 叔戊基苯保护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表面的活性点, 含有锂镍钴的复合 氧化物与非水电解质的反应得到进一步抑制。它们协同地作用, 抑制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 化物与非水电解质的反应, 其结果是, 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大幅度提高。
     而且, 在向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钨的添加及锆的添加、 非水电解质添加 剂 ( 叔戊基苯 ) 的添加的任意一个没有满足的情况下, 就无法获得此种协同效果, 高温保存 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不会提高。
     另外, 如果向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钨元素的添加量过大、 或锆元素的添 加量过大, 则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稳定性就会降低, 无法充分地获得高温保存 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的提高效果。
     另外, 如果向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钨元素的添加量过少、 或锆元素的添 加量过少, 则无法充分地获得上述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的提高效果。
     由此, 在 Lia(NibCocMnd)1-x-yWxZryO2 中, 将钨的添加量 x 设为 0.001 ~ 0.05, 将锆的 添加量 y 设为 0.001 ~ 0.05。
     另外, 如果非水电解质添加剂 ( 叔戊基苯 ) 的添加量过大, 则含有锂镍钴的复合 氧化物的保护反应就会过度, 阻碍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表面的充放电反应的顺畅进 行, 因此无法充分地获得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的提高效果。 另外, 如果非水电解质 添加剂 ( 叔戊基苯 ) 的添加量过少, 则无法充分地获得上述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 的提高效果。
     由此, 将非水电解质添加剂 ( 叔戊基苯 ) 的添加量 ( 质量 ) 设为, 相对于非水电解 质质量为 0.1 ~ 5 质量%。
     另外可知, 在 Lia(NibCocMnd)1-x-yWxZryO2 中, 满足镍的含量 b 为 0.3 ~ 0.6、 钴的含量 c 为 0.1 ~ 0.7、 锰的含量 d 为 0 ~ 0.4 的全部范围的实施例 2、 6 ~ 14 的高温保存容量维 持率为 92 ~ 94%, 循环容量维持率为 91 ~ 94%, 镍的含量 b、 钴的含量 c、 锰的含量 d 的至 少一个不满足上述范围的比较例 7 ~ 12 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 83 ~ 88%, 循环容量维 持率为 71 ~ 87%, 因而实施例 2、 6 ~ 14 一方更为优异。
     对于该情况可以如下所示地考虑。在 Lia(NibCocMnd)1-x-yWxZryO2 中, 在满足镍的含 量 b 为 0.3 ~ 0.6、 钴的含量 c 为 0.1 ~ 0.7、 锰的含量 d 为 0 ~ 0.4 的全部范围的情况下, 添加有钨、 锆的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稳定性提高, 而如果在上述范围外, 则添加 有钨、 锆的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稳定性不会充分地提高, 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 使用特性不会提高。
     由此, 在 Lia(NibCocMnd)1-x-yWxZryO2 中, 将镍的含量 b 设为 0.3 ~ 0.6, 将钴的含量 c 设为 0.1 ~ 0.7, 将锰的含量 d 设为 0 ~ 0.4。
     另外, 根据表 2 可知, 作为非水电解质添加剂, 除了叔戊基苯 ( 实施例 2) 以外, 在 使用叔丁基苯 ( 实施例 15)、 环己基苯 ( 实施例 16) 的情况下, 也可以获得良好的高温保存 容量维持率 ( 都为 93% ) 及良好的循环容量维持率 ( 都为 94% )。
     另外, 根据表 3 可知, 对于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不含有钨 W 的比较例 1、 在 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不含有锆 Zr 的比较例 3、 使用了取代钨 W 而添加有铝 Al 的含有 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比较例 13、 使用了取代钨 W 而添加有镁 Mg 的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 物的比较例 14, 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 84 ~ 89%, 循环容量维持率都为 83 ~ 86%, 与使 用了添加有钨 W 和锆 Zr 的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实施例 2 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 93%、 循环容量维持率为 94%相比较差。
     根据该结果可知, 为了获得优异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及循环容量维持率, 需要 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 同时添加钨和锆。
     另外, 在不仅添加有锆而且还添加有铝或镁的比较例 13、 14 和仅添加有锆的比较 例 1 中, 在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方面没有大的差别, 因此可以认为, 即使在添加有 钨和锆的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 再添加铝或镁等, 也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 追加事项 )
     作 为 正 极 活 性 物 质,除 了 以 Lia(NibCocMnd)1-x-yWxZryO2(0.9 ≤ a ≤ 1.2、 0.3 ≤ b ≤ 0.6、 0.1 ≤ c ≤ 0.7、 0 ≤ d ≤ 0.4, b+c+d = 1、 0.001 ≤ x ≤ 0.05、 0.001 ≤ y ≤ 0.05) 表示的化合物以外, 可以还包含钴酸锂、 尖晶石型锰酸锂、 橄榄石型磷酸 铁锂等公知的正极活性物质材料。
     而且, 优选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全部质量使用 50 质量%以上的上述添加有锆、 钨 的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 更优选使用 70 质量%以上。
     作为负极活性物质, 可以使用天然石墨、 人造石墨、 难石墨化碳、 易石墨化碳、 纤维 状碳、 焦炭、 炭黑等。
     作为间隔件, 可以使用聚丙烯或聚乙烯等烯烃树脂制的多孔膜。多孔膜既可以是 单层结构, 也可以是多层结构。
     作为非水电解质的溶剂, 可以将以碳酸亚丙酯、 碳酸亚乙酯、 碳酸亚丁酯、 碳酸亚 乙烯酯、 碳酸氟代亚乙酯 (fluoroethylene carbonate) 为代表的环状碳酸酯 ; 以 γ- 丁内酯、 γ- 戊内酯为代表的内酯 ; 以碳酸二乙酯、 碳酸二甲酯、 碳酸甲乙酯为代表的链状碳酸 酯; 以四氢呋喃、 1, 2- 二甲氧基乙烷、 二甘醇二甲醚、 1, 3- 二氧戊环、 2- 甲氧基四氢呋喃、 二乙醚为代表的醚 ; 以乙酸乙酯、 乙酸丙酯为代表的酯等单独使用, 或者混合两种以上地使 用。
     另外, 作为非水电解质的电解质盐, 可以将 LiPF6、 LiBF4、 LiCF3SO3、 LiN(CF3SO2)2、 LiN(C2F5SO2)2、 LiN(CF3SO2)(C4F9SO2)、 LiC(C2F5SO2)3、 LiAsF6、 LiClO4、 Li2B10Cl10、 Li2B12Cl12、 LiB(C2O4)2F2、 LiP(C2O4)2F4 等单独使用, 或者混合两种以上地使用。 另外, 电解质盐的浓度优 选设为 0.2 ~ 2.0M( 摩尔 / 升 )。
     另 外, 在 非 水 电 解 质 中, 也 可 以 添 加 碳 酸 亚 乙 烯 酯、 碳 酸 乙 烯 亚 乙 酯 (vinyl ethylene carbonate)、 碳酸氟代亚乙酯等公知的添加剂。
     如上说明所示, 根据本发明, 起到可以大幅度提高使用了镍系的正极活性物质的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的优异的效果。 镍系的正极活性物质 与以往的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钴酸锂相比成本低, 因此可以低成本地实现高温保存特性及 循环使用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以,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很大。14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47510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8CN102347510ACN102347510A21申请号201110213643022申请日20110728201017229720100730JPH01M10/05201001H01M4/131201001H01M10/056720100171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国大阪府72发明人宫崎晋也白方宏宜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代理人雒运朴54发明名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57摘要本发明低成本地提供一种高温保存特性和循环使用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是具备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具有负。

2、极活性物质的负极、以及具有非水溶剂和电解质盐的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含有以LIANIBCOCMND1XYWXZRYO209A12、03B06、01C07、0D04,BCD1、0001X005、0001Y005表示的化合物,非水电解质相对于非水电解质质量合计含有015质量的选自环己基苯、叔丁基苯、叔戊基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2页CN102347529A1/1页2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具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以及具有非水溶剂和电解质盐的非水电解质。

3、,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含有以LIANIBCOCMND1XYWXZRYO2表示的化合物,其中09A12、03B06、01C07、0D04,BCD1、0001X005、0001Y005;所述非水电解质相对于非水电解质质量合计含有015质量的选自环己基苯、叔丁基苯、叔戊基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2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具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以及具有非水溶剂和电解质盐的非水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含有以LIANIBCOCMND1XYZWXZRYMZO2表示的化合物,其中M是选自TI、NB、MO、ZN、AL、SN、MG、CA、SR中的至少一种元素,09。

4、A12、03B06、01C07、0D04,BCD1、0001X005、0001Y005、0001Z005;所述非水电解质相对于非水电解质质量合计含有015质量的选自环己基苯、叔丁基苯、叔戊基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权利要求书CN102347510ACN102347529A1/12页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高负载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背景技术0002摄像机、携带电话、笔记本个人电脑等携带电子机器的小型、轻型化迅速地发展,作为其驱动电源,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容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得到广泛的利用。0003以往,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

5、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使用的是放电特性优异的钴酸锂LICOO2。但是,由于钴的资源量少且价格高,因此使用了与钴相比资源量更丰富、更廉价的镍的活性物质材料LIANIBCOCMNDO2、09A12、0B、BCD1的技术受到关注。0004为了制作含有镍的活性物质材料,需要将过渡金属源镍源、钴源等与多于必需量的锂源混合,并且在比制作钴酸锂时更低的温度下将该混合物烧成。0005但是,此种制造方法中,容易在烧成了的活性物质的表面残存仍旧未反应而残留的锂源或锂源的烧成物等锂化合物,该锂化合物与非水电解质反应,产生对充放电反应造成不良影响的副产物。此种反应在高温环境中保存的情况下或在进行高速放电的情况下特别易于。

6、发生,因此高温保存特性、负载放电特性降低。0006但是,作为有关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技术,有专利文献18。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3448号公报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73686号公报000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42302号公报0010专利文献4日本再表2007102407号公报0011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4082214号0012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6120650号公报0013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9176528号公报0014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8277086号公报0015专利文献1提供使用如下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技术,即,是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锂过渡。

7、金属复合氧化物,在利用水银压入法求出的该二次粒子的细孔分布曲线中,在细孔半径大于1M而在50M以下具有主峰顶,并且在细孔半径为008M而以上1M以下具有副峰顶。0016LIXNIAMNCOQDWYO210017式中,Q表示选自AL、FE、GA、SN、V、CR、CU、ZN、MG、TI、GE、B、BI、NB、TA、MO、ZR、CA及MO中的至少一种元素。表示满足02A06、0206、005、0D01、08AD12、0X12、0Y01的关系的数。0018根据该技术,可以廉价地提供适于用作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的高性能高容量、高速率特性、电阻特性等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说明书CN102347510AC。

8、N102347529A2/12页40019专利文献2提供以如下的含有锂的复合氧化物的粒子作为活性物质的技术,即,以通式LI1XNI1YZB/2MN1YZB/2COYMZO2其中,M表示选自TI、CR、FE、CU、ZN、AL、GE、SN、MG、AG、TA、NB、B、P、ZR、W及GA中的至少一种元素,015X015、0Y04、0Z003、01B096及1YZB0表示,NI的平均价数为2229价,在全部一次粒子中,粒径为1M以下的一次粒子为30体积以下,BET比表面积为03M2/G以下。0020根据该技术,可以实现高容量、热稳定性高的非水二次电池。0021专利文献3提供使用如下的正极的技术,即,包。

9、含具有化1中所示的平均组成的第一正极材料、和具有化2中所示的平均组成的第二正极材料。0022化1LIACO1BM1BO2C0023式中,M1表示锰MN、镍NI、镁MG、铝AL、硼B、钛TI、钒V、铬CR、铁FE、铜CU、锌ZN、镓GA、钇Y、锆ZR、铌NB、钼MO、锡SN、钙CA、锶SR及钨W中的至少一种。A、B及C的值在09A11、0B03、01C01的范围内。0024化2LIWNIXCOYMNZM21XYZO2V0025式中,M2表示镁MG、铝AL、硼B、钛TI、钒V、铬CR、铁FE、铜CU、锌ZN、镓GA、钇Y、锆ZR、铌NB、钼MO、锡SN、钙CA、锶SR及钨W中的至少一种。V、W、X。

10、、Y和Z的值在01V01、09W11、0X1、0Y07、0Z05、01XYZ02的范围内。0026根据该技术,可以提高能量密度,并且可以提高充放电效率。0027专利文献4提供使用如下的含有锂的复合氧化物粉末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技术,即,以通式LIPNXMYOZFA其中,N是选自CO、MN及N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是选自元素N以外的过渡金属元素、AL及碱土类金属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09P11、0965X100、0Y0035、19Z21、XY1、0A002表示,并且在其表面层含有锆,该表面层5NM以内的锆/元素N的原子比率为10以上。0028根据该技术,可以实现具有高作动电压、高体积容量密度、高安。

11、全性、优异的充放电循环使用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029专利文献5提供使用如下的物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技术,即,包含以下述组成式A表示的锂复合氧化物,该锂复合氧化物显示出除了包含归属于六方晶结构的主衍射峰以外,还包含LI与W的复合氧化物和/或LI与MO的复合氧化物的衍射峰的X射线衍射图。0030LIANIBCOCMNDMEO2A0031式中,M是指W及MO的1种或2种,090A115、0B099、0C05、0D05、0CD09、001E01、BCDE1其中,在设为BCDX时,除去100XA115X、045XB094X、005XC035X、001XD02X、006XCD055X,并且0000。

12、1XE003X的情况。0032根据该技术,可以实现初期容量高、并且充电后的热稳定性也更为良好的高性能的电池。0033专利文献6提供如下的技术,即,在非水电解液中,含有相对于该电解液来说合计说明书CN102347510ACN102347529A3/12页5含量为0110质量的环己基苯及叔烷基苯衍生物的至少一种。0034根据该技术,可以实现防止过充电等的安全性、循环使用特性、电容量、保存特性等电池特性都优异的锂二次电池。0035专利文献7提供如下的技术,即,将如下的锂镍复合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即,对具有一定的比表面积S的锂镍复合氧化物实施水洗处理,水洗后的比表面积S为0530M2/G,并且水洗。

13、前后的比表面积的比例S/S为1540,并且向非水电解质中添加硼氟化锂LIBF4及叔戊基苯TAB。0036根据该技术,可以获得充放电循环使用特性及高温保存特性优异的电池。0037专利文献8提供如下的技术,即,使正极活性物质中含有包含镁MG、锆ZR的至少一种的钴酸锂,在非水电解质中含有0530质量的1,3二噁烷。0038根据该技术,可以实现高温保存特性及万一达到过充电时的安全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039但是,即使利用这些技术,也会有无法充分地提高使用了含有镍的活性物质材料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高温保存特性、负载特性的问题。发明内容0040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的目的在于,提。

14、高使用了含有镍的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高温保存特性及负载特性。0041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一方式的本发明是具备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具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以及具有非水溶剂和电解质盐的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含有以LIANIBCOCMND1XYWXZRYO209A12、03B06、01C07、0D04,BCD1、0001X005、0001Y005表示的化合物,上述非水电解质相对于非水电解质质量合计含有015质量的选自环己基苯、叔丁基苯、叔戊基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0042在上述构成中,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LIANIBCOCMND1XYWXZRYO。

15、2中所含的钨元素W固溶于其晶体结构中,按照使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锂离子的插入、脱离反应顺畅化的方式发挥作用。另外,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所含的锆元素ZR将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表面覆盖,按照抑制过渡金属元素NI、CO等从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溶出的方式发挥作用。借助这些作用,可以抑制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与非水电解质的反应。0043另外,添加到非水电解质中的非水电解质添加剂环己基苯、叔丁基苯、叔戊基苯的至少一种保护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表面的活性点,按照抑制含有锂钴镍的复合氧化物与非水电解质的反应的方式发挥作用。0044这样,这些效果协同地作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与非水电解质的反。

16、应副反应得到明显的抑制,其结果是,由副反应引起的高温保存特性、负载特性的降低得到明显的抑制。0045即,根据上述构成,使用了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高温保存特性及负载特性大幅度提高。而且,在向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钨的添加及锆的添加、非水电解质添加剂的添加的任意一个没有满足的情况下,就无法获得此种协同说明书CN102347510ACN102347529A4/12页6效果,高温保存特性及负载特性不会提高。0046这里,如果向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钨元素的添加量过大、或锆元素的添加量过大,则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稳定性就会降低,无法充分地获得高温保存特性及负载特性。

17、的提高效果。0047另外,如果向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钨元素的添加量过少、或锆元素的添加量过少,则无法充分地获得上述高温保存特性及负载特性的提高效果。由此,在LIANIBCOCMND1XYWXZRYO2中,将钨元素的含量X设为0001005,将锆元素的含量Y设为0001005。0048另外,如果上述非水电解质添加剂的添加量过大,则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保护反应就会过度,阻碍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表面中锂离子的吸贮、脱离反应顺畅进行,因此无法充分地获得高温保存特性及负载特性的提高效果。另外,如果上述非水电解质添加剂的添加量过少,则无法充分地获得上述高温保存特性及负载特性的提高效果。由此,。

18、将上述非水电解质添加剂的添加量质量设为,相对于非水电解质质量为015质量。0049另外,为了提高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高温保存特性及负载特性,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LIANIBCOCMND1XYWXZRYO2中,将镍的含量B设为0306的范围内,将钴的含量C设为0107的范围内,将锰的含量D设为004的范围内。0050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二方式的本发明是具备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具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以及具有非水溶剂和电解质盐的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含有以LIANIBCOCMND1XYZWXZRYMZO2M是选自TI、NB、M。

19、O、ZN、AL、SN、MG、CA、SR中的至少一种元素,09A12、03B06、01C07、0D04,BCD1、0001X005、0001Y005、0001Z005表示的化合物,上述非水电解质相对于非水电解质质量合计含有015质量的选自环己基苯、叔丁基苯、叔戊基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0051上述第二发明在添加有锆、钨的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还以摩尔比计含有0001005的异种元素MM是选自TI、NB、MO、ZN、AL、SN、MG、CA、SR中的至少一种元素,除此以外,与上述第一发明相同。利用该构成,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发明相同的效果。0052如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发明,可以低成本地实现高温保。

20、存特性及负载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体实施方式0053使用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而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的方式,可以在不改变其主旨的范围中适当地变更实施。0054实施例100550056向NI、CO、MN的混合硫酸盐溶液中,添加碳酸氢钠,使NI、CO、MN的碳酸盐共沉淀。之后,对共沉淀盐进行热分解反应,得到作为过渡金属源的NI、CO、MN的氧化物。0057将上述过渡金属源、作为锂源的碳酸锂、作为添加元素源的氧化钨及氧化锆在乳说明书CN102347510ACN102347529A5/12页7钵中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烧成,得到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之后,将锂镍钴。

21、锰复合氧化物粉碎到平均粒径为10M。0058利用ICPINDUCTIVELYCOUPLEDPLASMA等离子体发光分析分析了上述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的组成,其结果是LINI03CO04MN030949W0001ZR005O2。0059将该正极活性物质、作为导电剂的碳粉末、和在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中分散有作为粘结剂的聚偏氟乙烯的分散液以固体成分质量比9433混合而制成正极活性物质料浆。将该正极活性物质料浆涂布于铝合金制的正极芯体厚20M的两面。0060将该极板真空干燥,挥发除去制备料浆时必需的NMP。之后进行压延,以规定的尺寸裁割而制作出正极。00610062将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天然石墨、作为粘。

22、结剂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作为增稠剂的羧甲基纤维素以质量比9811混合,再与水混合而制成负极活性物质料浆。之后,将该负极活性物质料浆涂布于铜制的负极芯体厚12M的两面。0063将该极板真空干燥,挥发除去制备料浆时必需的NMP。之后进行压延,以规定的尺寸裁割而制作出负极。0064而且,石墨的电位以LI基准计为01V。另外,将正极及负极的活性物质填充量调整为,在成为设计基准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电位本实施例中是43V,电压是42V下,使正极与负极的充电容量比负极充电容量/正极充电容量达到11。00650066将上述正极、负极和由聚乙烯制微多孔膜构成的间隔件叠加,利用卷绕机卷绕,完成电极体。00670068。

23、将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MEC、碳酸亚乙烯酯VC、叔戊基苯TAB、LIPF6以质量比2547102115混合,制备出非水电解质。0069而且,碳酸亚乙烯酯是与石墨负极反应而形成保护负极的被膜的添加剂,并非本发明的必需的构成要素。00700071向圆筒形外包装罐中插入上述电极体,将负极集电板与外包装罐的罐底连接,将正极集电体与封口板连接。之后,通过注入上述非水电解质,将外包装罐的开口部铆接封口,而制作出直径18MM、高65MM的实施例1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072实施例20073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3CO04MN03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

24、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2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074实施例30075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3CO04MN030949W005ZR0001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3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076实施例40077除了使用将EC、DMC、MEC、VC、TAB、LIPF6以质量比254791020115混合的非水电解质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4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说明书CN102347510ACN102347529A6/12页80078实施例50079除了使用将EC、DMC、MEC、VC、TAB、LIPF6以质量比2543102515混合的非水电解质。

25、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5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080实施例60081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6CO04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6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082实施例70083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6CO03MN01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7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084实施例80085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6CO01MN03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8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086实施例90087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

26、了LINI05CO03MN02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9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088实施例100089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5CO02MN03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10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090实施例110091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4CO03MN03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11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092实施例120093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4CO02MN04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实施。

27、例12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094实施例130095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3CO07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13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096实施例140097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3CO05MN02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14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098实施例150099除了取代叔戊基苯TAB而使用了叔丁基苯TBB以外,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地制作出实施例15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100实施例160101除了取代叔戊基苯TAB而使用了环己基苯CHB以外,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地制作出实施。

28、例16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102比较例10103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3CO04MN0309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1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说明书CN102347510ACN102347529A7/12页90104比较例20105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3CO04MN03085W01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2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106比较例30107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3CO04MN03095W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3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108比较例4010。

29、9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3CO04MN03085W005ZR01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4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110比较例50111除了使用将EC、DMC、MEC、VC、LIPF6以质量比254810215混合的非水电解质不含有TAB的非水电解质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5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112比较例60113除了使用将EC、DMC、MEC、VC、TAB、LIPF6以质量比25381021015混合的非水电解质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6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114比较例70115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8MN0。

30、2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7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116比较例80117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6MN04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8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118比较例90119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4CO01MN05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9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120比较例100121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3CO02MN05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10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122比较例1。

31、10123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2CO08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11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124比较例120125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2CO07MN0109W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12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0126比较例130127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3CO04MN0309AL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13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而且,作为铝源,使用了氧化铝。0128比较例140129除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NI03CO04MN030。

32、9MG005ZR005O2以外,与上述实施说明书CN102347510ACN102347529A8/12页10例1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14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而且,作为镁源,使用了氧化镁。0130高温保存试验0131在与上述实施例116、比较例114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制作1个电池,将各电池在25、以恒电流1IT1500MA充电至电压达到42V,其后以恒电压42V充电至电流达到30MA。之后,以恒电流1IT1500MA放电至电压达到275V。将该放电容量设为保存前容量。0132其后,在25,以恒电流1IT1500MA充电至电压达到42V,其后以恒电压42V充电至电流达到30MA。其后,在70的恒温。

33、槽内保存300小时。之后,从恒温槽中取出电池,将电池自然冷却到室温25后,在25,以恒电流1IT1500MA放电至电压达到275V。将该放电容量设为保存后容量。此后,利用以下的式子算出容量维持率。0133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保存后容量保存前容量1000134负载放电循环使用特性试验0135在与上述实施例116、比较例114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制作1个电池。在25下,以恒电流1IT1500MA对这些各电池充电,直至电压达到42V,其后以恒电压42V充电,直至电流达到30MA,之后,以恒电流10IT15A放电,直至电压达到25V,将该充放电循环进行200次。此后,利用以下的式子算出循环容量维持率。013。

34、6循环容量维持率第200次循环放电容量第1次循环放电容量1000137将上述各试验结果与正极活性物质组成及非水电解质添加剂组成一起,表示于下述表13中。0138表10139说明书CN102347510ACN102347529A9/12页110140表201410142表301430144根据上述表1可知,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不含有钨W的比较例1的高温说明书CN102347510ACN102347529A10/12页12保存容量维持率为89,循环容量维持率为86,以摩尔比计含有01的钨的比较例2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87,循环容量维持率为87,而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以0001005的。

35、摩尔比不仅含有锆而且含有钨W的实施例1、2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都为93,循环容量维持率为93、94,因而实施例1、2一方更为优异。0145另外可知,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不含有锆ZR的比较例3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84,循环容量维持率为84,以摩尔比计含有01的锆ZR的比较例4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89,循环容量维持率为88,而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以0001005的摩尔比不仅含有钨而且含有锆ZR的实施例2、3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93、94,循环容量维持率为94、93,因而实施例2、3一方更为优异。0146另外可知,在非水电解质中不含有叔戊基苯TAB的比较例5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8。

36、6,循环容量维持率为85,含有10质量的叔戊基苯的比较例6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88,循环容量维持率为87,而在非水电解质中含有015质量的叔戊基苯的实施例2、4、5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都为93,循环容量维持率为9394,因而实施例2、4、5一方更为优异。0147对于这些情况可以如下所示地考虑。通过在含有锂钴镍的复合氧化物中固溶钨元素,含有锂钴镍的复合氧化物的充放电反应锂离子的插入、脱离反应就会顺畅化。另外,通过锆将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表面覆盖,就可以抑制过渡金属元素NI、CO、MN从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溶出。借助这些,使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与非水电解质的反应得到抑制。0148另外,。

37、叔戊基苯保护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表面的活性点,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与非水电解质的反应得到进一步抑制。它们协同地作用,抑制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与非水电解质的反应,其结果是,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大幅度提高。0149而且,在向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钨的添加及锆的添加、非水电解质添加剂叔戊基苯的添加的任意一个没有满足的情况下,就无法获得此种协同效果,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不会提高。0150另外,如果向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钨元素的添加量过大、或锆元素的添加量过大,则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稳定性就会降低,无法充分地获得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的提高效果。0151另外,如果。

38、向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钨元素的添加量过少、或锆元素的添加量过少,则无法充分地获得上述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的提高效果。0152由此,在LIANIBCOCMND1XYWXZRYO2中,将钨的添加量X设为0001005,将锆的添加量Y设为0001005。0153另外,如果非水电解质添加剂叔戊基苯的添加量过大,则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保护反应就会过度,阻碍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表面的充放电反应的顺畅进行,因此无法充分地获得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的提高效果。另外,如果非水电解质添加剂叔戊基苯的添加量过少,则无法充分地获得上述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的提高效果。0154由此,将非水电。

39、解质添加剂叔戊基苯的添加量质量设为,相对于非水电解质质量为015质量。说明书CN102347510ACN102347529A11/12页130155另外可知,在LIANIBCOCMND1XYWXZRYO2中,满足镍的含量B为0306、钴的含量C为0107、锰的含量D为004的全部范围的实施例2、614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9294,循环容量维持率为9194,镍的含量B、钴的含量C、锰的含量D的至少一个不满足上述范围的比较例712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8388,循环容量维持率为7187,因而实施例2、614一方更为优异。0156对于该情况可以如下所示地考虑。在LIANIBCOCMND1XYWXZ。

40、RYO2中,在满足镍的含量B为0306、钴的含量C为0107、锰的含量D为004的全部范围的情况下,添加有钨、锆的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稳定性提高,而如果在上述范围外,则添加有钨、锆的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稳定性不会充分地提高,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不会提高。0157由此,在LIANIBCOCMND1XYWXZRYO2中,将镍的含量B设为0306,将钴的含量C设为0107,将锰的含量D设为004。0158另外,根据表2可知,作为非水电解质添加剂,除了叔戊基苯实施例2以外,在使用叔丁基苯实施例15、环己基苯实施例16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良好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都为93及良好的循环。

41、容量维持率都为94。0159另外,根据表3可知,对于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不含有钨W的比较例1、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不含有锆ZR的比较例3、使用了取代钨W而添加有铝AL的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比较例13、使用了取代钨W而添加有镁MG的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比较例14,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8489,循环容量维持率都为8386,与使用了添加有钨W和锆ZR的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的实施例2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为93、循环容量维持率为94相比较差。0160根据该结果可知,为了获得优异的高温保存容量维持率及循环容量维持率,需要在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同时添加钨和锆。0161另外,在不仅。

42、添加有锆而且还添加有铝或镁的比较例13、14和仅添加有锆的比较例1中,在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方面没有大的差别,因此可以认为,即使在添加有钨和锆的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中,再添加铝或镁等,也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效果。0162追加事项0163作为正极活性物质,除了以LIANIBCOCMND1XYWXZRYO209A12、03B06、01C07、0D04,BCD1、0001X005、0001Y005表示的化合物以外,可以还包含钴酸锂、尖晶石型锰酸锂、橄榄石型磷酸铁锂等公知的正极活性物质材料。0164而且,优选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全部质量使用50质量以上的上述添加有锆、钨的含有锂镍钴的复合氧化物,更优。

43、选使用70质量以上。0165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难石墨化碳、易石墨化碳、纤维状碳、焦炭、炭黑等。0166作为间隔件,可以使用聚丙烯或聚乙烯等烯烃树脂制的多孔膜。多孔膜既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0167作为非水电解质的溶剂,可以将以碳酸亚丙酯、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丁酯、碳酸亚乙烯酯、碳酸氟代亚乙酯FLUOROETHYLENECARBONATE为代表的环状碳酸酯;以丁内说明书CN102347510ACN102347529A12/12页14酯、戊内酯为代表的内酯;以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为代表的链状碳酸酯;以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二甘醇二甲醚、1。

44、,3二氧戊环、2甲氧基四氢呋喃、二乙醚为代表的醚;以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为代表的酯等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两种以上地使用。0168另外,作为非水电解质的电解质盐,可以将LIPF6、LIBF4、LICF3SO3、LINCF3SO22、LINC2F5SO22、LINCF3SO2C4F9SO2、LICC2F5SO23、LIASF6、LICLO4、LI2B10CL10、LI2B12CL12、LIBC2O42F2、LIPC2O42F4等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两种以上地使用。另外,电解质盐的浓度优选设为0220M摩尔/升。0169另外,在非水电解质中,也可以添加碳酸亚乙烯酯、碳酸乙烯亚乙酯VINYLETHYLENECARBONATE、碳酸氟代亚乙酯等公知的添加剂。0170如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发明,起到可以大幅度提高使用了镍系的正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的优异的效果。镍系的正极活性物质与以往的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钴酸锂相比成本低,因此可以低成本地实现高温保存特性及循环使用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以,工业上的可利用性很大。说明书CN10234751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