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门窗通用门窗附框与通用门窗产品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门窗通用门窗附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建筑门窗通用门窗附框与通用门窗产品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门窗都是采用门窗边框直接嵌入墙体的方式,无论更换还是维护,都需要大量的土木工作,特别是更换门窗时,必须把门窗边框在洞口的墙体打开即打开原填缝批挡后才能更换,这样的工序费力费时,并且,对墙体结构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居住环境并带来了施工噪音。对后续的维护工作也极其不利,甚至给建筑墙体的使用留下安全隐患。
现在我国建筑门窗产品已经朝标准化、集成化、工业化、一体化方向发展,通用门窗附框产品和通用门窗产品更是我国建筑门窗标准化生产的重要环节。更换门窗时不再需要打墙作业,为了使后续门窗更换更方便,采用在门窗与墙体之间增设金属附框。即先将金属附框预设在墙体内,然后再根据用户要求自由选择、安装通用门窗产品于附框上,这样建筑的房屋布局就更自由化和个性化。把通用门窗产品和通用门窗附框标准化、集成化、工业化,研究开发具有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建筑通用门窗附框与通用门窗产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易拆卸、机械配合固定通用门窗产品的建筑门窗通用门窗附框与通用门窗产品的安装方法。
本发明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建筑门窗通用门窗附框与通用门窗产品的安装方法,所述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B:将通用门窗产品放入通用门窗附框内,使该通用门窗产品位于所述通用门窗附框的预留安装区域;C:在通用门窗附框内侧装入压部;位于内侧的压部与位于外侧的挡部配合将通用门窗产品固定在通用门窗附框内。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是:
本安装方法包括步骤A,A:将具有挡部与压部的通用门窗附框安装在建筑门窗洞口的墙体内。
步骤A中,所述挡部包括挡坎及固定在所述挡坎上的挡条;所述挡坎设置在所述通用门窗附框的附框体外侧上;在所述挡坎向内一侧的端部设置第一卡槽,所述挡条插设在所述第一卡槽内。
步骤A中,所述附框体包括设置其内周面上的卡座,所述压部包括插设在所述卡座内的压条。
步骤A中,在所述压条与通用门窗产品之间设置一密封条。
步骤A中,所述压条的横截面为V形。
步骤A中,在沿着所述附框体的外周面上设置一轮第二卡槽,在所述第二卡槽内插设分隔体。
步骤A中,本附框结构包括连接件,本附框结构经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墙体上。
步骤A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螺孔和多个定位卡点;在所述附框体的外周面上设置定位卡条,所述定位卡条扣合住所述定位卡点。
本发明中所述的附框材料包括金属附框、塑钢附框、铝合金附框以及其他复合材料的附框,所述的门窗包括金属门窗、塑钢门窗、铝合金门窗以及其他复合材料的门窗。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创新的安装方法即通用门窗附框的挡部与压部组合实现通用门窗产品的固定,特别是压部为机械配合固定在附框体上,压部的拆卸、安装极其方便,这样通用门窗产品换装或维护时省力省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通用门窗附框的安装结构和方法能够适应门窗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达到通用门窗附框与通用门窗产品的完美结合,保证了更换门窗产品更方便、更快捷,降低造价、节省时间、保证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通用门窗附框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通用门窗附框又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通用门窗附框嵌入洞口后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通用门窗附框嵌入洞口后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通用门窗附框内设置通用门窗产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通用门窗产品固定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具有局部放大图的通用门窗产品固定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所述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门窗通用门窗附框与通用门窗产品的安装方法,所述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将通用门窗产品放入通用门窗附框内,使该通用门窗产品位于所述通用门窗附框的预留安装区域11;
C:在通用门窗附框内侧装入压部12;位于内侧的压部12与位于外侧的挡部13配合将通用门窗产品固定在通用门窗附框内。
本安装方法包括步骤A,A:将具有挡部13与压部12的通用门窗附框安装在门窗洞口的墙体内。
另外,在步骤A中,该通用门窗附框为以下构造:该通用门窗附框包括附框体1、门窗连接部和墙体连接部;该附框体1具有中空用于安装通用门窗产品的安装区域11;门窗连接部设置在附框体1上用于固定通用门窗产品;墙体连接部设置在附框体1上用于连接建筑通用门窗产品预留洞口的墙体3。
所述门窗连接部包括设置在附框体1外侧的挡部13及设置在附框体1内侧的压部12,该挡部13与该压部12配合将通用门窗产品固定在附框体1内。挡部13与附框体1一体化,结构牢固;压部12与附框体1为机械配合式,活动易拆卸,这样安装通用门窗产品时,先从附框体1内侧嵌入通用门窗产品,使通用门窗产品一侧紧贴挡部13;再从附框体1内侧装入压部12,压部12亦紧贴通用门窗产品的另一侧,这样通用门窗产品由于内外两侧都有作用力使其稳固位于附框体1内部。同理,需换通用门窗产品时,只需利用压部12的弹性取下压件,通用门窗产品一侧即裸露在附框附框体1的内侧,此时,直接取下通用门窗产品即可进行后续地工作。
本发明挡部13包括挡坎131及固定在所述挡坎131上的挡条132;所述挡坎131设置在所述附框体1外侧的内棱上,即设置在所述附框体1内周面上,这样该内周面上的多个挡坎131顺次相连,在附框体1的外侧形成一缩口挡部,目前挡坎131的制成是直接将其设置在附框体1的外端面上,即型材通用门窗附框成型时一并生出挡坎131。另外,在所述挡坎131端部设置第一卡槽133,挡条132插装在所述第一卡槽133内。第一卡槽133为缩口长槽,这样挡条132局部容于第一卡槽133内、局部外露,这种结构非常牢固,即使挡条132的外露部分受到拉力该整个挡条132也不易脱离第一卡槽133。该挡条132为胶条,具有柔韧性与通用门窗产品的接合密实,以防雨水渗入,该胶条还可为保温材料或绝热材料,以防外界温度经通用门窗产品传递入室内。
所述压部12机械插装连接于所述附框体,所述附框体1包括设置其内周面15上的卡座121,所述压部12包括插装在所述卡座121内的压条122,卡座121位于附框体1的内周面15上,其低于或平齐于附框体1的内周面15。在嵌入通用门窗产品时,卡座121不限制通用门窗产品的放入,待通用门窗产品嵌入后,即插装压条122,压条122的最外端突起于附框体1的内周面15,且高于通用门窗产品的外边线,由压条122压制通用门窗产品。本发明的压条122其横截面为V形,且V形口之间的距离弹性可调,挤压该V形口便于压条122的插装,待V形口放入后松力,压条122即牢固的卡持在卡座121上。为了更好的将通用门窗产品固定,在所述压条122与通用门窗产品之间垫设一密封条123,这样可以调节压条122与通用门窗产品之间的压力。
在所述附框体1的外围、沿着所述附框体1的外周面设置一轮第二卡槽171,在所述第二卡槽171内插设分隔体172,该第二卡槽171为缩口槽,待分隔体172插装后其一边固定、另一边为自由端,即在附框体1的外围形成一扇区,有利于通用门窗附框安装墙体3时搭接于墙体3的内侧壁,使通用门窗附框与墙体3之间的缝隙经分隔体172而分成左右分离的两部分,有利于采用机械压力注射的方式填充材料。本发明具分隔体172的通用门窗附框特别适用于多风多雨湿润的地区,尤其是夏热冬暖的区域。
在所述附框体1轴向上的中间位置设置连续的连接体181,所述连接体181将所述附框体1分成外侧框体182和内侧框体183。在严寒地区和寒冷的地区,附框导热导致室内的制热设备效率极低,成为室内不保温的关键,所以在通用门窗附框的中部设置一连接体181,将通用门窗附框断开以后再经连接体181相连,该连接体181为保温隔热材料,不导热,这样就阻止了附框的导热通道。本发明的连接体181其与附框体相连的部分结构大、中间部分的结构小,与其相应在附框体1上设置的插装槽为缩口的第三卡槽184,这样连接体181插装在第三卡槽184上后,连接密实不易脱落,另外,也不会渗水。这种具有连接体181的通用门窗附框,特别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尤其是北方温度较低的区域。
本通用门窗附框包括连接件2,经所述连接件2固定在墙体3上。所述连接件2包括安装螺孔21和多个定位卡点22;在所述附框体1的外周面14上设置定位卡条19,所述定位卡条19扣合所述定位卡点22,定位卡点22的开口成对背向设置,这样成对的定位卡条19缩口咬合在成对的定位卡点上。连接件2上设置有安装螺孔21,使用锚栓将连接件2固定在墙体3上,方便快捷,后处理时将安装螺孔21、锚栓批挡在墙体内部,以防因松动、锈蚀而造成危险。
本发明采用创新的安装方法即通用门窗附框的挡部与压部组合实现通用门窗产品的固定,特别是压部为机械配合固定在附框体上,压部的拆卸、安装极其方便,这样通用门窗产品换装或维护时省力省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通用门窗附框的安装结构和方法能够适应门窗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达到通用门窗附框与通用门窗产品的完美结合,保证了更换门窗产品更方便、更快捷,降低造价、节省时间、保证工程质量。
本发明建筑门窗通用门窗附框与通用门窗产品的安装方法,其完全解决门窗更换造成的墙体损坏及门窗施工对周围邻居造成施工噪音的影响,把门窗工程提升为通用门窗产品的换装,特别是通用门窗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后,只需将通用门窗附框嵌设在墙体内,利用通用门窗附框的挡部与压部,将通用门窗产品直接固定,即取下压部即可放入通用门窗产品,待放置位置合适后即用压部进行安装固定,另外在压部与通用门窗产品之间还设置有密封条,以保证安装稳定性及密封降噪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