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机的喂纱装置及横机的喂纱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用于编织嵌花花纹的喂纱装置及编织纱被切换部分的喂纱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横列的编织中切换数个喂纱器并用不同的编织纱不分离地织成针织物并形成嵌花花纹的针织物。
在编织这样的嵌花花纹的针织物时,如图12所示,配置了多个能滑动地设在导纱器轨道上的喂纱器12a、12b,为了用喂纱器12a编织第1编织区域A、用喂纱器12b编织第2编织区域B,要分别喂纱,并在各纱线的切换点从喂纱器12a向喂纱器12b进行交替,喂纱器12a在向从右编织A编织区域的织针的最左端的喂纱结束的时刻,该喂纱器12a已经通过编织分界位置P1而位于左方位置(图中双点划线的状态)。
喂纱器之所以这样通过编织分界位置P1地移动,是为了降低从喂纱器延伸到编织物的编织线的位置、可靠地将编织线捕捉到织针的钩内,并为了使在喂纱器上形成线圈的织针向前方行走。
若将该喂纱器12a原封不动地放置在该位置,则会产生从被放置的喂纱器12a向右斜下方延伸的编织线T被误喂纱给编织下面的第2编织区域B地织针的故障。
在此,为了消除这样的故障,用连动机构将从被选择了的喂纱器的喂纱口喂编织纱,并在编织物的分界位置解除上述的例如编织第1编织区域A的喂纱器连动且用制动装置停止喂纱器。
若在用制动装置停止喂纱器的状态下、连动机构继续滑动,则喂纱器的喂纱口被切换到从喂纱位置至此编织成的编织区域内侧的待机位置,以防止产生误喂纱而产生相邻的编织区域的织针的故障(例如特公昭61-51061号)。
喂纱器越过与相邻的编织区域边界移动越大越降低编织纱的位置、并能提高喂纱条件。但是由于喂纱口在越过相邻的编织区域边界的位置、被从连动机构放开,所以为了从停止在相邻的编织区域A内的喂纱器12a将跨过编织物的编织纱退让到不妨碍编织区域B的编织位置,就必须加大喂纱器12a的摆动量。
当加大了喂纱器12a的摆动量时,就引起了喂纱器摆动机构的大型化·复杂化。
在将喂纱器从喂纱位置切换到已经编成的编织区域内侧的待机位置时,当编织物为粗编织时,或如特开平11-111717号公报所公开的,在用于形成线圈的织针之间配置了移圈用的空针且以抽针进行编织时,从喂纱位置向待机位置的切换所需要的喂纱器摆动量变大,对于不结实的编织纱还有可能产生编织纱的断线。另一方面,在切换编织纱时,喂纱器在编织物分界部被切换,新选择的喂纱器在开始喂纱之前,用相邻的编织区域内的织针进行集圈以后必须继续进行编织横列的形成,即所谓的「集圈连接」并将编织物连结。
参照图3说明集圈连接。
图3表示图12的编织区域A与编织区域B分界部上的集圈连接,点划线表示编织区域A与编织区域B的分界。
织针5a是编织区域A的左端的针,织针5b是编织区域B的右端的针。
在图3上喂纱器从左向右移动,且在用编织区域B的右端的织针5b形成线圈后,解除连动并向点划线表示的待机位置摆动。
接着用未图示的另外的喂纱器从左向右方向织成编织区域A,并在下一个横列从右向左方向织成后,编织区域B的编织用喂纱器同样地向待机位置摆动。
然后在从右向左方向织成编织区域B时,用编织区域B编织用喂纱器在编织区域A内进行集圈连接。
图3表示的是进行抽针编织的情况,由于是以相隔一根的织针形成线圈,所以编织区域B的集圈连接是跳过与编织物分界相邻的织针5a而用织针5c进行的。
在从右向左方向织成编织区域B的横列上,当喂纱器从待机位置向实线表示的直立位置摆动以后,将进行集圈的织针5c上升,并且将喂纱器从右向左方向移动,将滑动于织针里面侧的编织纱向织针5c的表面侧喂纱。
当进行集圈的织针5c在靠近喂纱器的位置上升时,编织纱不绕到织针5c的背面侧,织针5c会挡住并损伤编织纱。
当这样地进行集圈连结的织针5c位于距编织物分界部离开的位置时,必须加大喂纱器的摆动,产生了喂纱器需大型化的问题。
另外,虽然图3说明了进行抽针编织的情况,但即使在用于线圈形成的织针之间不配置空针而用进行编织的全针编织,例如将编织区域B的织幅向右侧增加一针,并将织针5a作为编织区域B时,由于用位于织针5c外侧的织针进行集圈连结,所以产生与上述抽针编织时同样的问题。
另外,由于用大移距的横机扩大了织针之间的间隔,所以在进行抽针编织或增加编织时也有可能产生上述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增大喂纱器的摆动量,能实质上获得与扩大摆动量同样效果的横机的喂纱装置及喂纱方法。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横机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喂纱器壳体部分能滑动地与被设在针床上部的导纱器轨道配合并且由连动机构从多个喂纱器中选择出的喂纱器能用滑动驱动机构进行连动而构成的横机喂纱装置;在喂纱器壳体上设有摆动切换喂纱口位置的切换机构,切换机构,具有与连动机构协同动作、切换操作喂纱口的摆动方向及高度位置的下压操作部,下压操作部,在其下压操作面上形成有从喂纱位置将喂纱口进一步下降的下降面,在用连动机构将被选择的喂纱器从停止状态到喂纱连动的期间,将喂纱口从待机位置下降到下降位置,在将编织纱穿过织针的里面侧后上升到喂纱位置。
本发明的横机的喂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喂纱器壳体部分能滑动地与被设在针床上部的导纱器轨道配合,并可由连动机构有选择地进行连动,在为了切换编织纱而被选择的喂纱器从停止的待机位置到喂纱行走动作的期间,在使喂纱器停止的状态下将喂纱口从待机位置摆动到喂纱位置以后,下降到比喂纱位置低的集圈用的下降位置,并且使与用被选择的喂纱器编织成的编织区域相邻的外侧织针进出,以将来自下降位置的喂纱器的喂纱口的编织纱、从通过进出的所述织针的下面,然后,使喂纱器上升并使喂纱口位于喂纱位置,使该被选择的喂纱器通过连动机构并用滑动驱动机构进行喂纱行走。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设置了本发明的喂纱器的纱线供给装置的横机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喂纱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喂纱器的局部机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喂纱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喂纱器的选择控制杆部分的作用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的喂纱器的选择控制杆部分的作用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喂纱器的选择控制杆部分的作用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喂纱器的选择控制杆部分的作用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的喂纱器的集圈连接的作用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喂纱器的集圈连接的作用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喂纱器的集圈连接的作用说明图。
图12是以往的编织嵌花花纹的编织横列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横机喂纱装置及横机喂纱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具有设置了本发明的喂纱器的纱线供给装置的横机的侧视图,图中符号1整体地表示横机,符号2表示纱线供给装置。
该横机1,将前端呈“八”字形对峙状态的前后一对的针床3配置在机架4上,在各个针床3上,能进退操作地并列设置了多个织针5。
在针床3的上面上配置了能被皮带驱动机构(未图示)驱动往复行走的滑架6,在滑架6上设有如图所示的编织凸缘7,用该编织凸缘7操作织针5的针脚48进行织针5的进退操作。
在滑架6上,设有跨越前后针床3且整体连结的针门支架8,在针门支架(滑动驱动机构)8上装有使喂纱器9连动的连动机构10及使喂纱器9的喂纱口12下降到织针5·5的前端附近位置的下压机构13。
在针床3的上方,沿针床3长度方向将4条导纱器轨道11,以并列设在针床3上的织针5的前端部附近为中心,向针床3前后方向配置呈扇状。
上述连动机构10,具有根据来自控制装置(未图示)的输出信号、如图2所示地将控制凸出及后退的螺线管的输出轴的动作传递给连动销14的传动杆15,连动销14受到来自弹簧16的下降弹力,将连动销14在靠近各喂纱器9的喂纱器壳体17上端中央部分与形成于左右一对的摆动片18上的配合部19配合并使喂纱器9连动(参照图3)。
喂纱器9,由能滑动地被支承于导纱器轨道11上的喂纱器壳体17、从喂纱器壳体17在下端设置喂纱口12的喂纱杆20、沿上下方向引导该喂纱杆20的喂纱杆导向器21以下垂的方式构成,喂纱杆导向器21的靠上部分的枢轴支承部能摆动地枢轴支承于喂纱器壳体17上。
喂纱杆20,由左右侧边缘部能升降滑动地被支承于喂纱杆导向器21中的细长板状的下部板22、下端部与下部板22的上端部连结的中间板23、下端部通过凸出于中间板23的上部后面的下压辊24连结的上部板25构成,下压辊24,与形成于上部板25下端部的横长孔26嵌合。
在上部板25的中间部分,将用于通过中间板23及下部板22对喂纱口12施加上升弹力的螺旋弹簧27、安装于喂纱器壳体17的弹簧承受部28之间。
另外,在中间板23的上端部前面,使切换喂纱口12姿势的切换机构29的切换用辊子30凸出。
切换机构29,具有上述切换用辊子30、为了限制该切换用辊子30的摆动而开设在喂纱器壳体17上的限制孔31和设在限制孔31后面侧的选择控制杆32。
上述限制孔31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中央及上部的左右形成具有嵌合切换用辊子30部分的略呈三片叶形状。
设定面对该限制孔31的切换用辊子30的上升方向的选择控制杆32,其上端部32a被形成为宽大V形的略呈T形形状,其中央的枢轴支承部32b被枢轴支承在喂纱器壳体17上,并且在从上端部32a的中央部分下垂的下端部上形成了在左右具有倾斜面34·35的箭头形状,用以分配切换用辊子30的上升方向。
并且在由两个倾斜面34·35构成的箭头形状部分的上部,设有用于保持选择控制杆32的切换姿势的保持机构36。
该保持机构36,从箭头形状部分的上部向左右伸出胡须状的弹性部37,并将该弹性部37的靠近前端的部分弯曲成抱握部38·39,并且在喂纱器壳体17的内面上设有当选择控制杆32被向右或左摆动操作时、总与一方的抱握部38·39嵌合的嵌合用凸起40·41。
下压上述喂纱杆20的下压机构13,通过一端连结在上述连动销14的中间高度位置的连结板42、和将该连结板42的另一端与凸轮板43的上端部连结的方法,形成与连动销14的上下动作连动,使凸轮板43以摆动枢轴支承销44为中心前后摆动。
该凸轮板43,如图4所示,其靠近下面中央部分被形成为平坦的喂纱位置用凸轮面45,将靠两端的下面部分向下方凸出,形成集圈用凸轮面46,在凸轮板43的平坦的下边部分的中央位置,将上述连动销14设在导纱器轨道11侧。
另外,图4中符号50是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50由吸附于导纱器轨道上的磁铁构成,由于喂纱器9的小型轻量化,即使因该磁铁的吸附力产生轻微的滑动摩擦也能停止在正确的位置。
因此,不会如以往的喂纱器那样,在停止连动中的喂纱器时,停止位置因这样的较大的惯性力而不稳定,也不会有不能停止于规定位置的问题,并且也不必设置用于克服较大惯性力而停止于规定位置的特别的制动装置。
下面说明编织嵌花花纹编织物时的喂纱装置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使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相位不同而形成两组凸轮单元的横机,并以与图12的编织物一样地将右侧的编织区域A用先行的凸轮单元、将左侧的编织区域B用后行的凸轮单元以抽针编织而编成为例,对在编织区域A与编织区域B分界部的编织进行说明。
当通过以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驱动的皮带驱动机构、使滑架6在针床3的上面从右向左(图3及图5上以A表示的方向)行走时,用编织凸缘7进行并排设在针床3上的织针5的进退操作。
当滑架6的行走时,在没有进行编织的部分根据花纹编织用的输出信号使螺线管动作,且输出轴处于向下方凸出的状态,连动机构10的连动销14通过传动杆15克服弹簧16的张力而上升。
随着该连动销14的上升,下压机构13的凸轮板43以摆动枢轴支承销44为中心处于跳起的状态(参照图2右侧的凸轮板43)。
然后在进行编织的部分,滑架6在与向织针5进行喂纱的规定的喂纱器9对面的跟前位置,当螺线管以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而动作、其输出轴处于退入上方的状态时,至此上升的连动销14由弹簧16的伸张力而被下压。与该连动销14的下压连动,通过连结板42下压机构13的凸轮板43以摆动枢轴支承销44为中心向喂纱器9侧摆动(参照图2左侧的凸轮板43)。
当滑架6滑动、凸轮板43用端部的倾斜部分克服螺旋弹簧27的弹力将上部板25的上端部25a下压时,面对限制孔31的切换用辊子30从图5的状态被限制孔31的中央下部导向,变为图6的状态。
随着该切换用辊子30被限制孔31的中央下部所导向而下降,喂纱杆导向器21将喂纱杆20的喂纱口12从喂纱杆导向器21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并直立于喂纱器壳体17的中央部分,喂纱口12处于靠近针床3的织针5的喂纱位置的状态。
当由于滑架6的向更左方向的移动、连动销14将选择控制杆32突出的下手侧(左侧)的上端部32a推压时,如图7所示,选择控制杆32以枢轴支承部32b为转动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摆动,该姿势将形成保持机构36的弹性部37的左方的抱握部38与嵌合用凸起40的嵌合解除,并保持右方的抱握部39与嵌合用凸起41的嵌合。
然后,当连动销14与位于选择控制杆32的前进方向下游侧的摆动片18的配合部19靠接时,喂纱器9处于与滑架6连动的状态,且从喂纱器9的喂纱口12向织针5喂纱并用来自该喂纱器9的喂纱织成编织区域A。
当编织区域A的编织结束时,用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向螺线管供电,螺线管的输出轴处于向下方突出的状态,至此下降的连动销14克服弹簧16的伸张力而被推起。随着该连动销14上升,下压机构13的凸轮板43以摆动枢轴支承销44为中心呈弹起的状态摆动。
当因连动销14的上升而解除了与位于滑架6前进方向下游侧的摆动片18的配合部19的配合时,该喂纱器9被释放,并且由凸轮板43的弹跳摆动,至此被下压的喂纱杆20由螺旋弹簧27将下端的喂纱口12抬起到与其他喂纱器9的喂纱口12或织针5及弯纱片等不干涉的位置。
在喂纱杆20被螺旋弹簧27抬起时,由于选择控制杆32已经被切换到逆时针转动方向,所以切换用辊子30在上升时,如图8所示被左侧的倾斜面34所导向朝左上方上升。其结果是,喂纱口12在与喂纱杆导向器21一起向右方摆动的状态下上升。
然后滑架6继续向左移动,当用后行的凸轮单元使之位于编织编织区域B的位置时,对于用于编织区域B的编织的喂纱器9进行与上述同样的动作。此时,喂纱器9在前一个横列的编织的最后被停止于编织区域A内的编织物分界部,然后,喂纱器9处于向左侧摆动的状态。螺线管以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而被驱动动作,其输出轴处于退入上方的状态,至此上升的连动销14由弹簧27的伸张力而被下压,并且下压机构13的凸轮板43以摆动枢轴支承销44为中心向喂纱器9侧摆动。
在连动销14下降以后,用按照与上述同样的顺序用从被选择的喂纱器9的喂纱口12喂纱的编织纱编织针织物,以下参照图9~11说明在该编织区域A编织用的喂纱器与编织区域B编织用的喂纱器的切换选择时、根据编织区域B进行的集圈连结。
另外,图9~11在下方表示了对应于图3使织针进退动作的织针进退用凸缘7及进行集圈的织针5的针脚。
被选择的喂纱器9的喂纱口12如图9的I所示,处于摆动到用该喂纱器9编织的编织区域侧的状态,当如图9的II所示、用凸轮板43的端部的倾斜部分克服螺旋弹簧27的弹力将上部板25的上端部25a下压时,面对限制孔31的切换用辊子30被限制孔31的中央下部引导而下降,处于直立状态。
在连动销14下降以后,按照与上述同样的顺序用从被选择的喂纱器9的喂纱口12喂纱的编织纱编织针织物,以下说明在该喂纱器9的切换选择时用新的喂纱器9进行的集圈连结。
被选择的喂纱器9的喂纱口12,处于摆动到如图9的I所示用该喂纱器9编织的编织区域侧的状态,如图9的II所示,当用凸轮板43的端部的倾斜部分克服螺旋弹簧27的弹力并将上部板25的上端部25a下压时,面对限制孔31的切换用辊子30被限制孔31的中央下部引导而处于下降的状态。
上部板25的上端部25a,当因滑架6向左方的滑动而被凸轮板43的集圈用凸轮面46下压时,如图3及图10的I所示,由于喂纱口12从喂纱位置X下降到下方的集圈用下降位置Y,所以降低了从喂纱口12导出的编织纱的高度。
上部板25的上端部25a因滑架6向左方的滑动而被凸轮板43的凸轮面46下压,喂纱器从摆动状态向直立状态变位以后,如图3所示,喂纱口12从待机位置Z下降到喂纱位置X的下方的下降位置Y,所以降低了从喂纱口12导出的编织纱的高度。
这样,在降低了从喂纱口12导出的编织纱的高度以后,编织凸缘7使由图外的选针装置选择的相邻的编织区域B的织针5的针脚48进出。通过该织针5的进出编织纱处于从该网眼之下穿过的状态。
随后,由于滑架6的向更左方向的滑动,当上部板25的上端部25a从凸轮板43的凸轮面46到达喂纱位置用凸轮面45时,喂纱口12上升到喂纱位置X以后,如图11的I所示,当连动销14与形成于摆动片18上的配合部19配合时,喂纱器9连动且编织区域B的编织用的喂纱器9开始向左行走。滑架6再向左方向移动,如图11的II所示地将编织纱从织针5c的右侧通过织针的表面侧向织针5c喂纱,被集圈以织成编织物。
另外,在前一个横列最后形成的线圈被编织物下降装置向下方牵引,由于从最后形成的线圈向喂纱口12传递的编织纱从针的齿口的下方延伸到喂纱口所以下降位置没有必要必须在织针上升轨迹的下方设定喂纱口前端,只要将编织纱设在可以从下面穿过织针的里面的位置即可。
(产业上的实施领域)
本发明如以上所说明的,用连动机构能构成有选择的连动并且若连动的喂纱器被解除连动、则能从喂纱位置成为待机位置,并从为了切换编织纱而在被选择的喂纱器停止的待机位置到喂纱行走动作的期间,在使喂纱器停止的状态下,将喂纱口下降到比喂纱位置还低的集圈用下降位置,使与用该选择了的喂纱器编成的编织区域邻接的外侧织针进出,并在使来自集圈用下降位置的喂纱器的喂纱口的编织纱进出的上述织针的下面穿过以后,使喂纱器上升并将喂纱口置于喂纱位置之后,用连动机构进行喂纱行走。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将喂纱器从待机位置下降到喂纱位置下方的下降位置的状态下开始织针的上升,并在将编织纱从织针的里面侧穿过以后,向喂纱位置上升然后进行喂纱和集圈。因此,根据本发明,不加大喂纱器的摆动行程,能获得与加大摆动行程同样的效果,以此将编织纱从织针的里面侧穿过并能可靠地进行集圈连接。
由于可以防止喂纱器的大型化,所以没有重量的增加。因此,有即使在连动机构以高速进行喂纱器连动时其连动时的震动小、不需要加强装置整体的强度且能提高其耐久性的优点。
并且,即使在将喂纱口从喂纱位置切换到织成的编织区域内侧的待机位置时、以大隔距或抽针织造编织物时,也不需加大用于从喂纱位置向待机位置切换的摆动量。因此,具有即使是强度低的编织纱也不会产生断纱,能可靠地进行切换编织纱时的编织物分界部分的用集圈的连接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