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限载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道路保护设施,尤其涉及一种限制车辆超载的道路限载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发展,我国的交通事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车辆超载碾压、“豆腐渣工程”客观存在等原因,新建道路多则三、五年,少则一、二年便支离破碎了,返工率、修复率相当之高,既浪费国家资金,又影响交通运输效率。目前,交警在一些重要交通道路上经常检查超载超限问题,但由于利益的驱动,违章违规操作依然存在;有的道路也安装了超载检查设施,在检查时段经常堵车,严重影响到道路的正常通行,更因为其结构复杂、易于损坏、采购费用较高等缺点,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结实耐用的道路限载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道路限载器,其包括顶板、承载装置和喷淋装置,顶板位于承载装置上部且两者顶压配合连接,喷淋装置与承载装置连接。
所述承载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个缸体,缸体内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活塞,活塞底面与缸体底部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活塞顶部与顶板顶压配合连接。
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头和压力控制阀,喷头通过喷液管道与缸体连接,压力控制阀设置在喷液管道上。
所述缸体上连接有加液管道,加液管道外端设有加液箱,加液管道上设有单向阀。
所述承载装置外部设有顶面敞口的壳体,顶板外侧壁与壳体内侧壁滑动配合连接。
所述壳体左右两侧设有支架,喷淋装置设置在支架上。
采用上述结构,达到的有益效果有:将本发明设置在道路上,顶板与路面保持水平,预先调整好承载装置的最大承载重量,当车辆行驶到顶板上时,若车辆的载重量小于承载装置的最大承载重量,可以安全通过,当车辆的承载重量大于承载装置的最大承载重量,压缩装置内装有的腐蚀性液体通过喷淋装置喷洒到车辆轮胎的外侧面,将轮胎慢慢腐蚀(腐蚀性液体可以用相应的清洗液冲洗,但成本较高),最后致使车辆轮胎漏气失效,从而警戒并惩罚了超载车辆的超载运行。
2、当车辆超载时,即车辆的载重量超过压缩弹簧的最大弹力时,顶板下压(顶板下压的最下面在缸体上表面之上),通过活塞使压缩弹簧压缩,缸体内盛装的腐蚀性液体受到压力,压力控制阀打开,通过喷头喷洒到车辆轮胎外侧面。
3、当喷出液体后,加液箱通过加液管道向缸体内自动充加腐蚀性液体,使缸体内液体压力保持恒定,单向阀起到只能充液,不能反向流动的作用。
4、承载装置设置在壳体与顶板围成的空间内,安全可靠,喷淋装置设置在支架上,避免了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更高。
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结实耐用,警示车辆不能超载,否则后果相当严重,而且不需要人为控制,预先设定最大载重量即可达到自动化警示并惩罚超载车辆的良好效果,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道路限载器,其包括顶板1、承载装置和喷淋装置,顶板1位于承载装置上部且两者顶压配合连接,喷淋装置与承载装置连接,承载装置外部设有顶面敞口的壳体8,顶板1外侧壁与壳体8内侧壁滑动配合连接,壳体8左右两侧设有支架9,喷淋装置设置在支架9上,支架9与壳体8固定连接。承载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个缸体2(图中示意两个,其它均为同样结构,故省略之),缸体2内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活塞3,活塞3底面与缸体2底部之间设有压缩弹簧4,缸体2内盛装有专门针对腐蚀轮胎的腐蚀性液体10,活塞3顶部与顶板1顶压配合连接。喷淋装置包括喷头5和压力控制阀6,喷头5通过喷液管道7与缸体2连接,压力控制阀6设置在喷液管道7上。缸体2上连接有加液管道11,加液管道11外端设有加液箱12,加液管道11上设有单向阀13。
工作使用时,将本发明安装在道路上,顶板1与路面保持水平,调整支架9上的喷头5的高度和喷射方向与重载车辆的轮胎保持一致,压力控制阀6的控制的最大压力与压缩弹簧的最大弹力一致,采用合适的压缩弹簧4,其最大弹力即是承压装置的最大承载重量。当车辆行驶到顶板1上时,若车辆的载重量小于压缩弹簧4的最大承载重量,可以安全通过;当车辆的承载重量大于承载装置的最大承载重量时,顶板1下压,通过活塞3使压缩弹簧4压缩,缸体2内盛装的腐蚀性液体受到压力,迫使压力控制阀6打开,腐蚀性液体通过喷液管道7、喷头5喷洒到车辆轮胎外侧面,将轮胎慢慢腐蚀,最后致使车辆轮胎漏气失效,从而警戒并惩罚了超载车辆的超载运行。当超载车辆通过后,压缩弹簧4恢复到原来状态,此时,需要加液箱12通过加液管道11及单向阀13自动向缸体2内充加腐蚀性液体,使缸体2内的液体达到一定的压力,以备下次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