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10155636.5
2010.03.26
CN101847548A
2010.09.29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H 61/00申请公布日:2010092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H 61/00申请日:20100326|||公开
H01H61/00; H01H61/01
H01H61/00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鸭崎武雄; 森下文浩; 古畑幸生
日本东京
2009.03.27 JP 2009-079397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张鑫;袁逸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过载继电器,其易于在作业中改变连接线之间的相际节距而不需要使用夹具等以将热过载继电器电连接于不同类型的电磁接触器,由此降低维护成本。本发明的热过载继电器包括设置在壳体中的连接线保持结构13,保持住连接线12a、12b和12c的该连接线保持结构能够改变连接线之间的距离以改变从壳体伸出的连接线之间的相际节距。
1. 一种热过载继电器,包括:致动器机构,其通过主双金属件伴随温度上升的弯曲变形而产生致动力;调节机构,其由所述致动器机构施加的致动力来运作;触点反转机构,其通过所述调节机构的动作来转换触点;壳体,用来容纳所述致动器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和所述触点反转机构;以及多根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伸出所述壳体外以连接于电磁接触器的多个端子;其中所述热过载继电器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连接线保持结构,所述连接线保持结构以能够改变所述连接线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伸出所述壳体外的所述连接线之间的相间节距的方式来保持所述连接线。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容纳所述致动器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以及所述触点反转机构的壳体;以及可拆卸地附连于所述壳体以封闭所述壳体的开口并设有连接线通过部分以使所述连接线伸出的罩;并且所述连接线保持结构在所述开口侧附连于所述壳体,并包括至少六个保持部件,并以允许改变所述连接线之间的距离的方式来保持所述连接线的一部分。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保持结构通过耦合于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分隔壁、以及附连在所述壳体上的所述罩的内壁而固定于所述壳体中的特定位置。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热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每条连接线具有弯曲部分以使所述连接线至少在所述相间节距的改变方向上弹性变形。
热过载继电器 关联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09年3月27日提交的No.2009-079397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文献包含于此以供参考 发明背景 1.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过载继电器,该热过载继电器包括电磁开关以及通过连接线与之相连的电磁接触器,并在检测到过电流时执行触点切换。 2.相关领域的说明 如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那样,热过载继电器,例如包括:致动器机构,其通过因为主双金属件的温度上升造成的弯曲变形而产生致动力;调节机构,其响应来自致动器机构的致动力而工作;触点逆变机构,其通过调节调节机构的操作来转换触点;以及壳体,用来容纳致动器机构、调节机构和触点反转机构。 热过载继电器是包含通过电连接于电接触器的电磁开关的电气装置,并在发生的过电流大于流过电动机等的电流中的预定值时中断电源和负载之间的电路以防止电气负载受到损伤。 图14(a)示出串联于电磁接触器51A的热过载继电器52。热过载继电器52具有连接于电磁接触器51A的多个端子(R相端子54a、S相端子54b和T相端子54c)的多条连接线,即R相连接线53a、S相连接线53b和T相连接线53c。连接线从壳体52a向外伸出。 如图14(b)所示,连接线53a、53b和53c具有通过使用夹具(未示出)使连接线的末端塑性变形而设定的预定相际节距C以使其对应于电磁接触器51A的端子54a、54b和54c。 当热过载继电器52如图15(a)所示地串联于端子55a、55b和55c之间的相际节距不同于电磁接触器51A的节距的另一种电磁接触器51B时,再次使用夹具使连接线53a、53b和53c的末端塑性变形,从而改变相际节距至预定值D(另行参见图15(b))。 专利文献1 特开2004-172122号公报 每当继电器电连接于不同种类的电磁接触器51A、51B时使用夹具通过塑性变形来改变传统热过载继电器的连接线53a、53b和53c之间的相际节距,这造成维护成本的问题。 由于热过载继电器52的连接线53b的位置是不可能变化的,因此调节与电磁接触器51B的宽度尺寸是不可能的,这有时导致电磁开关的宽度尺寸G大于与电磁接触器51A结合的电磁开关的宽度尺寸F(G>F)。 发明概述 有鉴于传统技术实例中的上述未解决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过载继电器,其中当热过载继电器电连接于不同类型的电磁接触器时容易改变连接线之间的相际节距而无需使用夹具,并且降低了维护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热过载继电器包括:致动器机构,其通过由主双金属件的温度上升伴随着的弯曲变形而产生致动力;调节机构,其由致动器机构施加的致动力而工作;触点反转机构,其通过调节机构的作用来转换触点;以及壳体,用来容纳致动器机构、调节机构和触点反转机构;以及多根连接线,其伸出壳体外以连接于电磁接触器的多个端子;其中热过载继电器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壳体中的连接线保持结构,连接线保持结构保持这些连接线能够改变连接线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伸出壳体的连接线之间的相际节距。为了改变根据本发明的热过载继电器的连接线之间的相际节距,连接线与连接线保持结构的连接位置的改变要足以满足改变伸出壳体的连接线之间的相际节距,避免传统上需要通过夹具等使连接线的末端塑性变形的工作,从而降低维护成本。 在本发明的热过载继电器中,较佳使外壳包括容纳致动器机构、调节机构和触点反转机构的壳体、可分离地附连于壳体以封闭壳体开口并设有连接线通过部分以使连接线伸出的罩,并且连接线保持结构在开口的一侧附连于壳体并包括至少六个保持部件,并保持住允许改变连接线之间距离的一部分连接线。 根据本发明的包含用于保持一部分连接线的至少六个保持部件的连接线保持结构足以改变连接线之间的相际节距。因此,降低了本发明的热过载继电器中的部件成本。 较佳地,在本发明的热过载继电器中,连接线保持结构通过耦合于壳体内壁、设置在壳体中的分隔壁以及附连于壳体的罩内壁而固定在壳体中的特定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将壳体和罩组装在一起就足以连接连接线保持结构,从而以高精度且容易地设定连接线之间的相际节距。 较佳地,在本发明的热过载继电器中,连接线容纳在壳体中,并且每条连接线具有使连接线至少沿相际节距改变的一个方向弹性变形的弯曲部分。 根据本发明,连接线可沿节距方向自由地弹性变形。结果,连接线的相际节距可自由地返回到初始相际节距。 为了改变根据本发明的热过电流继电器中的连接线之间的相际节距,改变连接线与连接线保持结构的耦合位置就足以改变伸出壳体的连接线之间的相际节距,避免传统上需要通过夹具等使连接线的末端塑性变形的工作。由此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热过载继电器的外观图; 图2是将罩取下的状态中的热过载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3是热过载继电器的必要部件的截面图; 图4是与调节拨盘接触的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5(a)是示出在初始状态下的触点反转机构和常开触点(a-触点)的图; 图5(b)是示出在跳闸状态下的触点反转机构和常开触点(a-触点)的图; 图6(a)是示出在初始状态下的触点反转机构和常闭触点(b-触点)的图; 图6(b)是示出在跳闸状态下的触点反转机构和常闭触点(b-触点)的图; 图7是热过载继电器的壳体和由该壳体支承的连接线保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连接线保持结构的必要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罩的后侧结构的立体图; 图10(a)是示出支承住多根连接线以使相际节距等于预定值C的连接线保持结构的图; 图10(b)是示出支承住多根连接线以使相际节距等于预定值D(D≠C)的连接线保持结构的图; 图11(a)是示出由相际节距为C的连接线保持结构支承的多根连接线的立体图; 图11(b)是图11(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2(a)是示出由相际节距为D的连接线保持结构支承的多根连接线的立体图; 图12(b)是图12(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3(a)是示出电磁接触器和通过相际节距为C的多根连接线连接于该电磁接触器的热过载继电器的图; 图13(b)是示出另一种电磁接触器和通过相际节距为D的多根连接线连接于该电磁接触器的热过载继电器的图; 图14(a)是示出连接于电磁接触器的传统热过载继电器的图; 图14(b)是图14(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5(a)是示出连接于另一种电磁接触器的传统热过载继电器的图;以及 图15(b)是图15(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热过载继电器 2:主双金属件 2a:加热器 3:换挡器 7:绝缘壳体(壳) 7a、7b:侧壁 8:罩 8a:抵靠内壁凸起 9:外壳 10:致动器机构 11:调节拨盘 11a:偏心凸轮 12a、12b、12c:连接线 13:连接线保持结构 13a:抵靠壁 13b:抵靠片 13c、13d:联接槽 14a、14b、14c:连接线套管(连接线通过部件) 15a、15b:分隔壁 15a1、15b1:抵靠凸起部分 16a、16b:保持壁 17a:第一保持凸起 17b:第二保持凸起 17c:第三保持凸起 18A:电磁接触器 18B:电磁接触器 18a、18b、18c:电磁接触器的端子 18d、18e、18f:电磁接触器的端子 20:调节机构 21:触点反转机构 22:调节连杆 23:释放杠杆 23e:旋转轴 23f:反转弹簧挤压部件 23g:凸轮接触部件 24:温度补偿双金属件 25:连杆支承 25a:对置板 25c:连接板 26:腿部 26a:轴承孔 27:支承轴 32:反转机构支承 32a:弹簧支承 33:支承轴 34:互锁板 35:可移动板 35a:可移动板的下部 35b:可移动板的上部 37:a触点侧板簧 38:a触点 38a:a触点的固定接触片 38b:a触点的可移动接触片 39a:第一联系销 39b:第二联系销 40:b触点侧板簧 41:触点支承板 42:b触点 42a:b触点的固定接触片 42b:b触点的可移动接触片 43:复位杆 43a:复位按钮 43b:斜面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较佳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13(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热过载继电器的一些较佳实施例,其中图1是热过载继电器的外观图;图2是将罩取下的状态中的热过载继电器的立体图;图3是热过载继电器的必要部件的截面图;图4是与调节拨盘接触的调节机构的立体图;图5(a)是示出在初始状态下的触点反转机构和常开触点(a-触点)的图;图5(b)是示出在跳闸状态下的触点反转机构和常开触点(a-触点)的图;图6(a)是示出在初始状态下的触点反转机构和常闭触点(b-触点)的图;图6(b)是示出在跳闸状态下的触点反转机构和常闭触点(b-触点)的图;图7是热过载继电器的壳体和由该壳体支承的连接线保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连接线保持结构的必要部件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罩的后侧结构的立体图;图10(a)是示出支承住多根连接线以使相际节距等于预定值C的连接线保持结构的图;图10(b)是示出支承住多根连接线以使相际节距等于预定值D(D≠C)的连接线保持结构的图;图11(a)是示出由相际节距为C的连接线保持结构支承的多根连接线的立体图;图11(b)是图11(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12(a)是示出由相际节距为D的连接线保持结构支承的多根连接线的立体图;图12(b)是图12(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13(a)是示出电磁接触器和通过相际节距为C的多根连接线连接于该电磁接触器的热过载继电器的图;图13(b)是示出另一种电磁接触器和通过相际节距为D的多根连接线连接于该电磁接触器的热过载继电器的图;图14(a)是示出连接于电磁接触器的传统热过载继电器的图; 图14(b)是图14(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15(a)是示出连接于另一种电磁接触器的传统热过载继电器的图;而图15(b)是图15(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所示实施例的热过载继电器包括由绝缘壳体7构成的外壳以及可拆卸地附连于绝缘壳体7的罩8。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绝缘壳体7中设有:利用主双金属件2因温度上升引起的弯曲变形的致动器机构10;响应联接于主双金属件2端部的换挡器3的位移而工作的调节机构20;通过调节机构20的工作转换触点的触点反转机构21以及用于使触点反转机构21复位的复位杆43。 致动器机构10包括:多个端子组件(附图中未示出),其电连接于三个主双金属件2的另一端,并电连接于电源中的R相、S相和T相的三根电源线以提供三相交流电;加热器2a,以螺旋形缠绕在主双金属件2的外周,并由产生与电源侧的电源线中的电流对应的热量的导电线构成;以及换挡器3,其耦合于三个主双金属件2的一端。 三根连接线12a、12b和12c的每端连接于致动器机构10的每个端子组件。如图2所示,这三根连接线12a、12b和12c是通过将导电线弯成曲柄结构而形成的部件。在允许改变相际节距的状态中,连接线由设置在绝缘壳体7开口侧的连接线保持结构13所支承。用来连接于电磁接触器端子的连接线的其它端,如图1所示,通过从罩8突出的连接线套管14a、14b和15c伸出壳体9。每个连接线套管14a、14b和14c具有孔,该孔具有允许连接线12a、12b和12c沿孔的径向通过套管移动的结构。孔的结构可以是直径大于连接线12a、12b和12c外径的椭圆空穴或圆形空穴。 如图3所示,调节机构20包括调节连杆22、由调节连杆可旋转地支承的释放杠杆23以及固定于释放连杆23并联接于换挡器3的温度补偿双金属件24。 可调节连杆22由支承释放杠杆23的连杆支承25和从连杆支承25的一侧向下延伸的腿部26。 如图3和图4所示,提供连杆支承25,该连杆支承25具有:一对对置板25a,这对板25a具有形成在上部并彼此相对的轴承孔;以及连接这对对置板25a的连接板25c。腿部26从这对对置板25a中的一个向下伸出,并在其下部形成轴承孔26a。 支承轴27在绝缘壳体7的下部从内壁突起并伸入绝缘壳体7的内侧。支承轴27直径减小的末端被插入腿部26的轴承孔26a并且整个调节连杆22可转动地在支承轴27周围支承在绝缘壳体7中。 释放杠杆23的上部具有插入调节连杆22的一对轴承孔的一对转轴23e。在转轴23e的更下侧的一部分释放杠杆的下端处形成反转弹簧挤压部件23f,而在释放杠杆23的上侧形成凸轮接触部件23g。在释放杠杆23的后表面上,通过填缝(caulking)来固定温度补偿双金属件24的端部。释放杠杆23的凸轮接触部件23g与调节拨盘11的偏心凸轮11a的周面接触,调节拨盘11可转动地设置在绝缘壳体7上。 如图5(a)所示,触点反转机构21包括:反转机构支承32;设置在反转机构支承32附近并可转动地支承在形成于绝缘壳体7内壁上的支承轴33上的互锁板34;以及可移动板35,其上部35b可回转地设置在抵靠于反转机构支承32上的可移动板35的下部35a周围;以及反转弹簧36,该反转弹簧36是在形成在可移动板35上部35b侧的配合孔(图中未示出)和位于位置比可移动板35下部35a低的反转机构支承32的弹簧支承32a之间的张力拉伸弹簧。 互锁板34具有能够联系于可移动板35的第一联系销39a和第二联系销39b,该第一联系销39a和第二联系销39b在可移动板35的反转操作和归位操作中使互锁板34绕支承轴33转动。常开触点(a触点)侧的板簧37固定在反转机构支承32上,其结构是板簧37的自由端向上延伸。a触点的固定接触片38a固定在板簧37的自由端侧。与a触点38的固定接触片38a形成接触的可移动接触片38b固定在可移动板35的上部35b。 如图6(a)所示,在相对于互锁板34与a触点38相对的位置,常闭触点(b触点)侧的板簧40设置成板簧40自由端向上延伸的结构。触点支承板41与板簧40相对地设置。板簧40的自由端联系于互锁板34的一部分,并沿与互锁板34相同的转动方向同步转动。b触点42的可移动接触片42b固定在板簧40的自由端侧;而与b触点42的可移动接触片42b形成接触的固定接触片42a固定于触点支承板41上。 如图3所示,提供复位杆43,该复位杆43具有可手动揿入绝缘壳体7的复位按钮43a以及通过与图5(b)所示触点侧弹簧37接触而使处于跳闸状态的可移动板35返回至初始位置(常态)的斜面43b。 在包括外壳9的绝缘壳体7中,如图7所示,沿彼此相对的一对侧壁7a、7b的方向设置多个分隔壁15a、15b,用来使致动器机构10的三个主双金属件2位于分隔开的空间内。 连接线保持结构13是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狭长部件,用于支承三根连接线12a、12b和12c,如图7所示,连接线保持结构13的抵靠壁13a和抵靠片13b联系于一对侧壁7a和7b的内表面。以配合于分隔壁15a、15b的开口端的结构在绝缘壳体7中设置形成在连接线保持结构13后表面侧的沿纵向(由图8中的符号A指示)彼此纵向地分离的联接槽13c和13d。 如图8所示,分隔壁15a、15b具有抵靠凸起部分15a1、15b1,以抵靠在设置在绝缘壳体7中的连接线保持结构13的垂直方向(图8中的符号B所示)的端部上。在罩8的内表面侧,如图9所示,形成抵靠内侧壁凸起8a,以当连接线保持结构13位于绝缘壳体7中并且罩8耦合于绝缘壳体7时,抵靠在连接线保持结构13的垂直方向的另一端。 由于连接线保持结构13的联接槽13c、13d配合于分隔壁15a、15b的开口端,且沿连接线保持结构13垂直方向的一端抵靠在抵靠凸起部分15a1、15b1上,而沿连接线保持结构13的垂直方向的另一端抵靠在抵靠内壁凸起8a上,因此连接线保持结构13的移动在纵向和垂直方向上均受阻。 在连接线保持结构13的上表面,如图10(a)所示,形成在沿纵向上其间有预定距离的一对保持壁16a、16b。此外,在连接线保持结构13的上表面形成三个保持凸起,即第一保持凸起17a、第二保持凸起17b以及第三保持凸起17c。在保持壁16a与抵靠片13b相对的一侧形成第一保持凸起17a;在保持壁16a和保持壁16b之间的位置处的保持壁16b的一侧形成第二保持凸起17b;而在抵靠壁13a和保持壁16b之间的位置处的抵靠壁13a的附近形成第三保持凸起17c。第一、第二和第三保持凸起17a、17b和17c中的每一个的上表面具有从抵靠壁13a侧向抵靠片13b侧上升的斜面部分。 如图10(a)所示,连接线12a支承在与保持壁16a和第一保持凸起17a的斜面部分接触的位置处;连接线12b支承在与保持壁16b和第二保持凸起17b的斜面部分接触的位置处;而连接线12c支承在与抵靠壁13a和第三保持凸起17c的斜面部分接触的位置处。在这种配置中,三根连接线12a、12b和12c支承在连接线保持结构13上,其相际节距设定为值C。连接线12a、12b和12c如图11(a)和11(b)所示那样支承于连接线保持结构13上延伸的部分,这些部分是连接线刚好通过连接线套管14a、14b和14c之前的段。 如图10(b)、12(a)和12(b)所示,当连接线12a经过第一保持凸起17a支承在与抵靠片13b相对的一侧、连接线12b经过第二保持凸起17b支承在与保持壁16a相对的一侧、连接线12c经过第三保持凸起17c支承在与保持壁16b相对的一侧时,这三根连接线12a、12b、12c支承在连接线保持结构13上,其相际节距设定在与C不同的值D。 下面参照图13(a)和图13(b)描述关于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热过载继电器1串联于不同类型电磁接触器的作业。 图13(a)所示电磁接触器18A的多个端子,即R相端子18a、S相端子18b和T相端子18c,电连接于连接线12a、12b和12c具有设定在值C的相际节距的热过载继电器1。 因此,在拆下热过载继电器1的罩8后,如图10(a)、图11(a)和图11(b)所示,通过将连接线12a支承在与连接线保持结构13的保持壁16a和第一保持凸起17a的斜面部分接触的位置、将连接线12b支承在与保持壁16b和第二保持凸起17b的倾斜部分接触的位置并将连接线12c支承在与抵靠壁13a和第三保持凸起17c接触的位置,将连接线12a、12b和12c之间的相际节距设定在值C。然后,在将罩8附连于壳体7后,从连接线套管14a、14b和14c伸出的连接线12a、12b和12c电连接于电磁接触器18A的各个端子18a、18b和18c。 为了将热过载继电器1连接于具有R相端子18d、S相端子18e和T相端子18f的诸个端子的另一类电磁接触器18B(其具有与电磁接触器18A的节距C不同的相际节距D),在拆下热过载继电器1的罩8后,如图10(b)、图12(a)和图12(b)所示,通过使连接线12a经过凸起17a和相对抵靠片13b支承在连接线保持结构13的第一保持凸起17a侧、使连接线12b经过凸起17b和相对的保持壁16a支承在第二保持凸起17b侧并使连接线12c经过凸起17c和相对的保持壁16b支承在第三保持凸起17c侧,将连接线12a、12b和12c之间的相际节距设定在值D。在附连于罩8后,从连接线套管14a、14b和14c伸出的三根连接线12a、12b和12c电连接于电磁接触器18B的各端子18d、18e和18f。 现在,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过载继电器1的操作进行说明。 参见图3,当主双金属件2因过电流在加热器2a产生的热量而弯曲时,双金属件2a自由端的位移使换挡器3沿图3所示箭头Q方向位移。当经过位移的换挡器3推压温度补偿双金属件24的自由端时,与温度补偿双金属件24结合在一起的释放杠杆23绕通过调节连杆22支承的转轴23d、23e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释放杠杆23的反转弹簧推压部件23f推动反转弹簧36。 随着释放杠杆23顺时针转动的进行,当反转弹簧推压部件23f的推力超过反转弹簧36的弹力时,可移动板35绕可移动板35的下部35a作反转运动。可移动板35的逆向运动使在其上通过第一联系销39a传递可移动板35的反转运动的互锁板34绕支承轴33转动,如图5(b)和图6(b)所示。 结果,图5(a)所示处于断开状态的a触点的固定接触片38a和可移动接触片38b连接在一起,并且图6(a)所示处于闭合状态的b触点42的固定接触片42a和可移动接触片42b分离。基于a触点38和b触点42的信息,电磁接触器18A或18B断开以中断主电路中的过电流。 当在主双金属件2在中断主电路电流后从弯曲状态恢复到原始结构的状况下按下复位按钮43a时,如图5(b)所示,复位杆43的斜面43b通过a触点侧板簧37向处于跳闸状态的可移动板35施加复位力,由此使可移动板35返回到初始状态的位置,并同时通过第二联系销39b使互锁板34返回到初始状态(正常状态)的位置。由此使热过载继电器复位。 下面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过载继电器1的效果进行说明。 只需改变连接线12a、12b和12c与连接线保持结构13的联接位置就能方便地改变热过载继电器1的三根连接线12a、12b和12c之间的相际节距(C、D)。结果,可避免使用夹具等使连接线的末端塑性变形的传统工作。由此降低维护成本。 由于三根连接线12a、12b和12c弯曲成曲柄结构并至少沿节距方向允许弹性变形地延伸,因此三根连接线12a、12b和12c之间的相际节距可自由地变回到初始相际节距(C至D或D至C)。另外,也可改变S相连接线的位置,以允许调节电磁接触器18A、18B之间的宽度尺寸。因此,可提供宽度尺寸减小的电磁开关。 可使用附连在绝缘壳体7开口侧的连接线保持结构13实现三根连接线12a、12b和12c之间的相际节距的改变,连接线保持结构13仅设有抵靠壁13a、一对保持壁16a和16b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保持凸起17a、17b、17c。因此降低了部件成本。 由于连接线保持结构13的联接槽13c、13d配合于分隔壁15a、15b的开口端,沿连接线保持结构13垂直方向的一端抵靠在抵靠凸起部分15a1、15b1上,且沿连接线保持结构13垂直方向的另一端抵靠在抵靠内壁凸起8a上,因此连接线保持结构13的移动在纵向和垂直方向上均受阻。结果,可仅通过将绝缘壳体7和罩8组装在一起而使用于设定三根连接线12a、12b和12c之间的相际节距的连接线保持结构13简单且高精度地附连于外壳9。 在迄今描述的实施例中,通过设有抵靠壁13a、一对保持壁16a和16b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保持凸起17a、17b和17b的连接线保持结构13,使相际节距在相际节距C和D之间变化。然而,可通过改变连接线保持结构13的结构而使三根连接线12a、12b和12c之间的相际节距在三个或更多个相际节距之间变化。
《热过载继电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过载继电器.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过载继电器,其易于在作业中改变连接线之间的相际节距而不需要使用夹具等以将热过载继电器电连接于不同类型的电磁接触器,由此降低维护成本。本发明的热过载继电器包括设置在壳体中的连接线保持结构13,保持住连接线12a、12b和12c的该连接线保持结构能够改变连接线之间的距离以改变从壳体伸出的连接线之间的相际节距。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